首页 艾滋病6

艾滋病6

举报
开通vip

艾滋病6nullnullnullnull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和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6诊断及鉴别诊断 7预后 8治疗 9预防 null HIV的来源 主流观点认为,它最早生存在非洲绿猴体内但不影响其生命,大约在1930-1940年代,感染非洲原住民后发生变异,成为HIV并在很小范围内流行。1960-1970年代,非洲与美国、欧洲间的人口大流动,和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性活动,使HIV首先流行于非洲和美国,进而蔓延到世界。 nullHIV是1982年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曾分别命名...

艾滋病6
nullnullnullnull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发病机制和病理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6诊断及鉴别诊断 7预后 8治疗 9预防 null HIV的来源 主流观点认为,它最早生存在非洲绿猴体内但不影响其生命,大约在1930-1940年代,感染非洲原住民后发生变异,成为HIV并在很小范围内流行。1960-1970年代,非洲与美国、欧洲间的人口大流动,和不同文化群体间的性活动,使HIV首先流行于非洲和美国,进而蔓延到世界。 nullHIV是1982年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共同发现的,曾分别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LAV)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后证明二者是同一病毒,于1986年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统一命名为HIV。 HIV是单链RNA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分两个型,即HIV-1型和HIV-2型,两者均能引起AIDS。一般所指的AIDS即为HIV-1型所致。null一、HIV形态 HIV-1是引起AIDS的主要毒株,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90-140nm,外层为类脂包膜,表面有似球状物突出于病毒包膜之外的外膜蛋白gp120,另一端与贯穿病毒包膜的运转蛋白gp41相连接,gp120在分子构型上有一个小凹陷是与CD4分子结合的部位。gp41起协同HIV进入宿主细胞的作用。核呈圆柱状,位于中央,含有两条完全相同的单链RNA,Mg依赖性逆转录酶、DNA多聚酶和结构蛋白等。结构蛋白包括P24核心蛋白和P17基质蛋白。null二、HIV的基因结构 病毒基因组长约9.7kb,有9个基因片段、3个基因编码结构蛋白:gag编码核心蛋白P24、P17、P9、P7;env编码包膜蛋白gp120及gp41;pol编码逆转录酶,内切核酸酶和蛋白酶。3个调节基因,tat能增加所有基因表达,编码反式激活因子,在CD4+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使CD4+细胞内病毒复制加速;rev增加gag 和env基因表达;nef为负调节子可以抑制所有HIV基因的表达。另3种基因与病毒的成熟和释放有关;vif表达病毒传染因子,vpu表达病毒蛋白u,vpr表达病毒蛋白r 。 HIV-2是80年代中期从西非AIDS患者中分离出的另一种病毒株。主要见于西非。其他地区陆续有个例报道。HIV有不同株别差异存在,HIV-2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分子生物学特性与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相近,但与HIV-1相比, 基因和结构蛋白差异较大,特别是外膜蛋白。整个核苷酸序列仅40%-50%与HIV-1相似,HIV-2基因组不存在vpu基因,而存在一个vpx基因(病毒蛋白x),功能尚未完全清楚,HIV-2的抗原特性与HIV-1不同,两者的核心蛋白交叉反应强。而外膜蛋白交叉反应弱。HIV-2也选择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但毒力弱,从感染到发展成AIDS所需的时间要长的多。 HIV既有嗜淋巴细胞性又有嗜神经性,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null[流行病学] 自1981年报告首例AIDS以来,目前已有180个以上国家发生本病。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增长期,到2003年底已发现HIV感染者约4万余人,AIDS患者近3 300人,估计2003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1985-2004年9月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情况 (从1999年始,每年30%以上速度上升) null一、传染源 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的传染性最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意义更大。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乳汁、唾液、泪水等均能检出病毒。null二、传播途径 (一)性接触传播 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同性恋和两性恋为主,约占70%;非洲以异性恋传染为主。男女发病比例在欧美地区以男性多见,非洲地区男女发病率相似。我国性接触传播虽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异性性乱交和同性恋者中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传播途径。null(二)注射途径传播 是亚洲一些国家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指静脉毒瘾者之间共用针头;医院消毒隔离措施不严,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输注含HIV或HIV污染的血或血制品等。在我国HIV感染者中,静脉毒瘾为主要传播途径。null (三)不规范的单采血浆 在某些地区,单采血浆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四)母婴传播 感染本病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播给婴儿。 (五)其他途径 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人工受精,还有经破损的皮肤、刮脸刀片、口腔科操作等均可引起传播,但感染率较低。医护人员意外地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物品刺伤亦可感染null 由于HIV在离体的情况下,抵抗力很弱,很快就会失去活性和感染力,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播的,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具、共用马桶圈、卧具、浴池等也不会传播AIDS。接吻、共同进餐、咳嗽或打喷嚏也不可能传播。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AIDSnull三、人群易感性 各个年龄均可感染,但同性恋和性乱交者,静脉毒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可疑血、血制品或器官移植者,13岁以下儿童其双亲或双亲之一是HIV感染者,受感染的危险比较大,属高危人群,发病年龄主要为40岁以下的青壮年。null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一、发病机制 HIV对CD4+T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有特殊的亲嗜性。不同的HIV亚株对不同类型细胞的趋向性不同,分别被称为嗜T细胞毒株、嗜巨噬细胞毒株和双嗜性毒株。发病与HIV含量、毒力、变异及CD4+T淋巴细胞数量、功能和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null(一)HIV入侵及复制过程 (二)CD4+T淋巴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和表现 (三)HIV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四)B淋巴细胞受损和功能异常 (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损伤的异常表现 (六)机体免疫系统崩溃 null二、病理 AIDS的病理变化呈多样性,非特异性。可有机会性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由于存在严重免疫损伤,表现多种机会性病原体反复重叠感染,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炎症反应少。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出现滤泡增殖,融合,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完全消失,胸腺可有萎缩,退行性或炎性病变。可有淋巴瘤,卡波齐肉瘤(KS)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神经胶质细胞的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等。null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较长,HIV-1侵入机体后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AIDS,HIV-2所需的时间更长。 IDS的分期 HIV感染人体后分为四期。 Ⅰ期(HIV急性感染期) Ⅱ期(HIV无症状感染期) Ⅲ期(PGL) Ⅳ期(AIDS) 为了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按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类,每类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总淋巴细胞数又分成三级。 A类 包括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和PGL。 B类 包括AIDS的一般症状和因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 C类 包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等。 Ⅰ级:CD4+T淋巴细胞>500/mm3(0.5×109/L)。总淋巴细胞数>2000/mm3(2.0×109/L)。 Ⅱ级 :CD4+T淋巴细胞在200-499/mm3(0.2-0.49×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1000-1999/mm3 (1.0×109/L)。 Ⅲ级:CD4+T淋巴细胞<200/mm3(0.2×109/L),总淋巴细胞数<1000/mm3(1.0×109/l)。 AIDS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好转或消失,CD4+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上升,这时的诊断仍然还是维持原来的诊断。null二、AIDS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 (二)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三)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 (四)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 (五 )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 (六)皮肤粘膜的临床表现 (六)皮肤粘膜的临床表现 (七)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表现 (八)卡波齐肉瘤 (九)其他的临床表现 nullnullnullnull[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象 二、免疫学检查 三、血清学检查 四、其他:小便检查常有尿蛋白,血中肌酐、尿素氮可升高,骨髓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浆细胞增加,组织细胞吞噬血小板现象。 五、X线及影像学检查null[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HIV感染各阶段表现不同,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诊断。急性感染期应根据高危因素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通过病毒和血清学检查确诊。慢性感染期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伴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细胞比例倒置,并有病毒和血清学检查确诊。凡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AIDS的可能。① 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② 慢性咳嗽或腹泻3个月以上。③ 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1个月以上。⑤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检查,然后按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成A1、A2、A3;B1、B2、B3;C1、C2、C3九个等级。(二)实验室检查 1.抗-HIV检查 包括1型和2型。一般ELISA连续两次阳性,再作免疫印迹法(WB)和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来确诊。 2.抗原检查 可用ELISA等方法测定P24抗原。 3.病毒检查 从患者血浆、脑脊液等标本可分离到HIV病毒颗粒或检测到HIV RNA,应用不同的PCR方法检查单个核细胞等组织细胞中的 HIV DNA。null二、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许多疾病相混淆。 (一)急性期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和结缔组织疾病等相鉴别。 (二)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目前已发现少数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的患者,但通过各种检查没有发现HIV感染。鉴别主要依靠HIV-1和HIV-2病原学检查。 (三)继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经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 (四)淋巴结肿大应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特别要注意与性病淋巴结病综合症相鉴别。后者淋巴结活检为良性反应性滤泡增生,血清学检查提示多种病毒感染。null[预后] 部分HIV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可达10年以上,如此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可停留于无症状感染或PGL阶段,而不发生AIDS。进展至AIDS,预后凶险,死亡率极高,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一般存活期为6~18个月,但经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能明显提高生存率。null [治疗] 尚无特效疗法,因而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抗肿瘤治疗等。 一、抗病毒治疗 二、免疫调节治疗 null[预防] 预防原则主要是加强对AIDS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AIDS的传播及防治知识,使医务人员和群众对AIDS有正确的认识。 一、控制传染源 病人及HIV携带者血、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AIDS进展期病人应注意隔离。 null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杜绝不洁注射,严禁吸毒,特别是静脉毒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灸针,如被患者用过的针头或器械刺伤,应在2小时内服用叠氮脱氧胸苷(AZT),时间不少于1周。 (二)加强血制品管理,血液抗-HIV阳性者应禁止献血、血浆、器官、组织和精液。加强血站、血库的建设和管理。 (三)开展AIDS的防治教育,开展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加强与HIV及AIDS有关的性知识、性行为的健康教育(避孕套的使用等),洁身自好,防止与HIV感染者发生性接触。 (四)切断母婴传播 女性HIV感染者特别是HIV-1感染者应尽量避免妊娠,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 (五).消毒隔离 工作实验台面可用75%酒精消毒,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或器械用1:10~1:100浓度的次氯酸钠液或1:10稀释的漂白粉液擦拭或浸泡,高温消毒也是杀灭HIV的有效办法。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不共用牙刷、刮脸刀片等。null三、保护易感人群 在进行手术及有创性检查(如胃镜、肠镜、血液透析等)前,应检测HIV抗体。对吸毒、卖淫、嫖娼等人群要定期监测,加强对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监测。 nullAre you afraid of AIDS? Will you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who have AIDS?nullnull
本文档为【艾滋病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44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26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