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_乡村医生_的反讽艺术

_乡村医生_的反讽艺术

举报
开通vip

_乡村医生_的反讽艺术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杨 建 Ξ 内容提要 :本文选择了卡夫卡的反讽经典之作“乡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分析小说 中明显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浪漫反讽现象。意在说明 :仅仅在这个短篇小说中 ,卡夫 卡的反讽已从语言修辞的范围 ,扩展到整体结构、人物设置、主题揭示、叙事风格、读者接受 等全局性的宏观层次 ,涉及语言技巧、思维方式、认知范围、情感类型、表达模式等各个方面 , 反讽是世界的本体存在和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是一种反讽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关键词 :卡夫卡  “乡村医生” 反讽 卡夫卡是世所公认...

_乡村医生_的反讽艺术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杨 建 Ξ 内容提要 :本文选择了卡夫卡的反讽经典之作“乡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 ,重点分析小说 中明显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浪漫反讽现象。意在说明 :仅仅在这个短篇小说中 ,卡夫 卡的反讽已从语言修辞的范围 ,扩展到整体结构、人物设置、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揭示、叙事风格、读者接受 等全局性的宏观层次 ,涉及语言技巧、思维方式、认知范围、情感类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模式等各个方面 , 反讽是世界的本体存在和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是一种反讽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关键词 :卡夫卡  “乡村医生” 反讽 卡夫卡是世所公认的现代反讽大家 ,①但令人遗憾的是 ,西方“卡学”界迄今为止还未出 现一部系统研究其反讽艺术的学术专著 ,单篇论文也极少见。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有二 :一、 反讽本身是一个拓殖性概念 , ②随着反讽技巧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对反讽这一文学 基本特征的理论自觉以及反讽世界观的形成 ,其意义边界还在不断拓展着 ,其构成要素和类 型辨识也在进一步探讨中 ,反讽理论的未定性必然带来反讽批评的滞后。二、犹太后裔、“病 态”的“天才”卡夫卡的创作极为奇特 ,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是“噩梦的真实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晦涩如 “无底的黑洞”,又被视为“现代神话”,这导致人们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卡夫卡作为犹太人 印记的“父与子情结”,他对于荒诞的五种体验和怪诞的美学表现 ,其神话思维方式与作品中 的神话原型 ,梦的写作 法则 一的法则下载秘密吸引力法则pdf一的法则pdf错觉的法则下载一的法则pdf 与梦境结构 ,“现在时”的叙述方式与开放式结尾 ,还有象征、寓 意、异化变形等方面 ,而对于同样已成为其荒诞文学重要标识的反讽 ,却非常缺乏文本细读 分析、归类和理论阐释。国内这些年只见到一篇专门研究“乡村医生”主题反讽的文章。③对 卡夫卡反讽艺术的整体研究有待于单篇研究的突破 ,这篇文章是个起点。 “乡村医生”短 ,中译本不到 5000 字 ,但堪称卡夫卡的反讽经典之作。本文也选择了“乡 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进一步探讨小说明显存在的言语反讽 (verbal irony) 、情境反讽 (situational irony) 、浪漫反讽 (Romantic Irony)等其他反讽现象 ,并剖析这位敏感的现代主义 作家在面对荒诞情势时所做出的特殊心理调节和艺术处理。 反讽艺术从古到今发展了几千年 ,对它的研究也发展了几千年 ,反讽的意义有古典时期 的理解 ,有浪漫主义时期以来的扩展 ,在现代批评中 ,反讽又特别受到许多批评家的重视。 新批评一方面视反讽为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技巧 ,另一方面开始从文学本体论上谈反讽 ,视反 讽为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 ;结构主义侧重于叙事文学 (以小说为主)研究 ,已注意到小说中作 者与叙述者的声音不一致和读者的理解同叙述者或人物有差异所构成的反讽现象 ,在叙事 结构分析中提出来的永恒不变的二元对立模式其实也暗含了情节类型和人物关系方面的反 讽理论。“乡村医生”属于现代主义小说 ,所以 ,本文主要综合运用了浪漫主义、新批评、结构 ·25·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Ξ 杨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文学和欧美文学。 主义的反讽理论研究其反讽艺术 ,而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从文学接受和真理的逃逸性角度 颠覆一切意义的反讽观 , ④恐怕不能解说“乡村医生”这类作品的反讽艺术。 一、言语反讽的修辞功能与超然品格 言语反讽即辞格反讽 ,是立足于语言修辞技巧的反讽类型。在反讽艺术发展史上 ,言语 反讽最古老 ,存在的形式也最多 ,依据其表达方式和情态可分为无关个人式反讽、自我贬抑 式反讽 (即苏格拉底式反讽) 、天真质朴式反讽、自我暴露式反讽、揶揄式嘲讽、直接矛盾式反 讽等。⑤“乡村医生”主要呈现的言语反讽形式有揶揄式嘲讽和 D·C·米克在《论反讽》第三章 中最后提到的直接矛盾式反讽。所谓直接矛盾式反讽即把两种互相矛盾、互不协调或互不 相容的现象、意象、陈述不加评论地紧贴着并置起来的反讽技巧 ,其中就包括新批评所说的 悖论语言式反讽。需要注意一点的是 ,“乡村医生”中的揶揄式嘲讽无处不在 ,尤其包容在直 接矛盾式反讽中。当然 ,要理解“乡村医生”中那些令人费解的言语反讽现象的确切含义 ,首 先得把握这些言语反讽存在的特殊语境。语境本是新批评就诗歌语义分析提出来的核心概 念 ,但同样适合于小说、戏剧等叙事类作品 ,尤其是“乡村医生”这样的高度浓缩、追求哲理诗 化的现代主义短篇小说。 “乡村医生”存在着三重语境 :一、作品语境。小说写的是“乡村医生”的梦境 ,即潜意识。 “我”在梦中有三重拯救的焦虑 :一救病人 ,二救侍女罗莎 ,三救“我”———医生自己。⑥二、当 下的写作语境。这是一些与“乡村医生”写作年代共时性的存在 ,包括 20 世纪现代非理性主 义思潮对卡夫卡的影响 ,20 世纪宗教信仰泛化和宗教精神的普遍失落 ,卡夫卡的双重文化 身份 (犹太人、西方人) ,双重先天使命 (先知使命、作家使命)等多种对立性因素。三、历史语 境。“乡村医生”中出现的言语反讽的意象、词句 ,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偶然性现象 ,只具有现 场意义 ,而是历时性的 ,蕴涵了犹太历史、西方文明史、人类历史的积淀 ,特别是那些涉及上 帝神助、惩罚而选民悖逆、赎罪或先知救世、受难的文学典故 ,犹太反讽艺术传统 ,还有基督 教的“原罪观”、“末日概念”,现代人的忧患意识 ,等等。“乡村医生”中诸多悖谬意象和悖论 语句正是在这三重语境的压力下颠倒、碰撞、扭曲 ,产生出许多超字面的含义。 首先我们看到“乡村医生”的结构很有意思 ,整篇几乎就是一大段 ,有一处自然分段的地 方似乎是作家写作时的不经意或他人排版时的错误。⑦小说以“我感到非常窘迫”开头总领 了全文 ,并以“:”加以提示 ,接下来便是以 57 个“;”并列而成的一组组互相矛盾、相互对照、 极不协调的意象 :急症、患重病的人 ———十英里以外的村子、广阔的原野、狂风呼啸、大雪纷 飞、马死、借不到马 ;猪圈、马夫、陌生人 ———天堂、上帝、天使、非人间的马、家里人 ;胡作非 为的马夫 ———美丽无助的罗莎 ;坐着尘世间的车子 ———驾着非人间的马 ;救病人 (超我) 、救 罗莎 (本我) 、救自己 (自我)三者之间相互分裂 ,无法兼顾 ;年轻的病人、生命垂危 ———声称无 病、趋死避生 ;一条满是血污的毛巾 ———失贞的恐惧 ;蛆虫蠕动的致命伤口 ———上帝的掌印、 玫瑰色的鲜花、“我”的全部陪嫁 ;上了年纪且非常忠于职守的乡村医生 ———把不可救药的病 人误诊为无病 ;一匹非人间的马向天花板嘶叫时医生误诊 ———两匹非人间的马同时向天花 板嘶叫时医生确诊 ; (犹太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 能救民于水火的外衣 ———乡村医生毫无神 力的皮外套 ;神马来时一瞬间即到 ———回时慢慢腾腾永在归途 ;乡村医生、不是社会改革家、 不被信任、反被嘲弄 ———从那儿 (天堂) 被抛弃掉的、被充作圣职 、被迫受难、被迫流浪。这 些以梦的浓缩、变形方式生成的对立意象在节省率和高反差原则下的并置 ,非常直观地呈现 ·35·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着“我”的窘迫、现代人的荒诞体验以及灵魂无所归依、职业无从选择、身份无法确证、人格无 力健全、梦想与现实脱节等种种痛苦。 上述意象在语境压力下 ,在相互之间的碰撞中 ,词典意义、现场意义已不重要 ,而多种隐 喻、暗示、象征意义才是我们要分析的所指。正如布鲁克斯在“反讽 ———一种结构原则”中所 说 :“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我们称之为反讽”(转引自赵毅衡 335) 。能指和所 指之间的不一致构成反讽 ,而多种隐喻、象征、暗示产生的多义并存现象也构成反讽 ,反讽即 表里不一的矛盾形式和意义的暧昧、不确定状态。比如作品中几个主题性意象 :梦中的猪 圈 ,并非“我”家真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弃置不用的猪圈在梦中显现 ,而是肮脏丑陋的现实生存 处境的隐喻 ,暗示着卡夫卡对性生活的一贯鄙视 ,也是对超现实的天堂乐园的揶揄式嘲讽。 梦中病人的伤口 ,当然并非确指现实生活中某个乡下小儿的腿疾 ,而在暗示作者的生理伤口 (肺病) ,又喻指作者的精神伤口 ,还象征着基督教的原罪观以及现代荒原上人们灵魂深处的 痛苦。梦中的马 ,绝非动物性的马。那匹因劳累过度而死去的马暗示了“我”对于丧失男性 生命力、青春虚掷的恐惧 ,来自于猪圈的马既是男性不洁情欲的象征 ,又是对天堂神力的嘲 弄。梦中的乡村医生是最重要的主题性意象 ,它是犹太先知在梦中的换位 ,又暗示着卡夫卡 克尽职守、奔波劳碌、徒劳无助的一生 ,对犹太先知 ,对现代先知 ,都是一个讽刺。乡村医生 还象征着分裂的人格。“我”的超自我的人格理想是扮演先知 ,做社会改革家 ,牺牲者 ,有拯 世救人的能力 ,但“我”的本我人格需要却恰恰相反 ,那便是罗莎这个漂亮姑娘所隐喻的被牺 牲了的情欲 ,而“我”的自我是现实理性 ,“我”明白自己“并不是个社会改革家”,只是“这个地 区雇佣的医生”,“非常忠于职守 ,甚至有些过了分”(卡夫卡 184) 。“我”的自我在超自我、 本我和客观外界严酷的生存环境 (小说中严寒的冬天的象征喻义)三个主人的压迫、撕扯下 , 感到矛盾痛苦、精神分裂 ,所以 ,小说一开头用感情强烈、令人惊异的“我感到非常窘迫”总 领 ,开门见山便是三重拯救的焦虑纷至沓来。人格是一个人性格行为表现的内核 ,卡夫卡的 人格分裂必然导致其性格层面的矛盾冲突 ,构成坚忍不拔与优柔寡断、丧失自我与自我觉醒 等性格反讽 (irony of character)现象 ,但性格反讽超出了本文重点研究的几种类型之外 ,所 以在此不做详尽分析。 在直接矛盾式反讽中 ,卡夫卡还有几个悖论语言式反讽的经典词句 ,极有创造性 ,已引 起研究者们共同的关注。悖论语言以矛盾语言的陈列、并置说明矛盾体的真理性 ,不消解矛 盾 ,从而指向哲理的深度 ,揭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性存在。先看“这朵鲜花正在使你毁 灭”、“美丽的伤口”、“蠕动的生命”这一组悖论语句。美丽、鲜花、生命为同一意义多重反 复 ,暗示着如花的生命 ———美丽的姑娘罗莎、禁果 ,喻指原欲 (属于生的本能) ,象征着本我 , 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生命的原动力 ,极为珍贵 ;毁灭、伤口、蠕动也是同一意义多重反复 ,暗示 丑恶、死亡、牺牲 ,喻指人的死的本能 ,象征着原罪。美丽、鲜花、生命与毁灭、伤口、蠕动相互 纠缠、限定 ,构成鲜明对比 ,相互否定又相互肯定 ,有违修辞、伦理和美学规律 ,但这种表面荒 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 ,却触及到世界和人生严肃可怕、荒谬痛苦、矛盾困惑的方面 :灵与 肉、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相伴共存 ,还可相互转换 ,追求绝对毫无意义 ,生命意志和灵魂恐 惧都强大无比 ,世界是荒诞的 ,选择是痛苦的。另一组有名的悖论语句是小说中的一段歌 词 :“脱掉他的衣服 ,他就能治愈我们 ,/ 如果他医治不好 ,就把他处死 ! / 他仅仅是个医生 ,他 仅仅是个医生”(卡夫卡 185) 。第一句歌词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复句 ,“脱掉他的衣服”是 “他就能治愈我们”的充分条件。小说告诉我们 ,“我”的衣服这时已被这家人和村里的长者 ·45·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脱掉了 ,应该不存在“如果他医治不好”的可能 ,更不存在村民因此就处死医生的道理 ,可见 第二句不合逻辑 ,也不合情理。第一句歌词的历史语境是《圣经》中犹太先知以利亚、以利沙 得上帝神助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 ,先知救人并不存在脱掉衣服这一先决条件 ,所以 ,第一句 歌词本身就意指荒诞 ,又如何作为第二句歌词逻辑成立的大前提 ? 另外 ,这句歌词还告诉我 们“他”是先知 ,但第三句歌词却反复强调说“他仅仅是个医生 ,他仅仅是个医生”,又一次造 成语言逻辑关系上的悖反和思维判断上的混乱 ,先知耶 ? 医生耶 ? 这段歌词代表着民众的 声音 ,充满威胁恐吓、极不信任的意味。这里的反讽是双向的 :既以古代先知传奇故事反讽 现代先知的无能为力 ,又用现代先知失败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教训反讽古代先知的虚妄和自我吹嘘 ;既哀 惋现代西方化的犹太人失去了传统的犹太信仰 ,现代人宗教精神已普遍失落和瓦解 ,又以现 代人的怀疑精神反思传统犹太教的坚定信念。 卡夫卡是一位自觉的反讽大家 ,“乡村医生”中的言语反讽显示了他微观上对反讽这一 语言修辞技巧的有效运用 ,小说以极少的语言、极隐曲的方式 ,表达出极繁丰的言外之意。 言语反讽的情感态度是超然的 ,只在揭示世界的矛盾分裂状态 ,不做绝对的是非价值判断。 下面要谈的情境反讽和浪漫反讽说明卡夫卡的反讽艺术已突破了词语因素 ,从微观扩展到 宏观。情境反讽有个人情感的介入 ,浪漫反讽有自觉的现代文体意识 ,在小说结构和艺术风 格等方面二者都有独到处理。 二、情境反讽的悲剧结构与喜剧氛围 情境反讽源于古希腊命运悲剧 ,从古到今不断在戏剧性作品里大量涌现 ,但大概到 18 世纪末才得名。这类反讽存在于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或事件里 ,他被那个隐身反讽者即上 帝、魔鬼或半人格化的命运所嘲弄 ,无可逃避 ,无知无觉 ,直到最后发生戏剧性的突转 ,一切 真相大白。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用的“peripeteia”(即情况的突然逆转 , 英译为 “Irony”) ,原意可能代指这种戏剧反讽。情境反讽的构成因素当然有受嘲弄者常犯的傲慢、 自负、任性、盲目或渺小、天真等问题 ,但关键还在于世界、宇宙、人生这一整体性的荒诞存 在。所以 ,反讽既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世界观 ,一种人生观 ,指向世界固有的矛盾 和人类永远无法自愈的天性。正如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的德国反讽学家卡尔·佐尔格所 言 ,真正的反讽始自对整个世界命运的沉思。情境反讽概念在反讽概念的发展史上起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又被称为“悲剧反讽”( t ragic irony) 、戏剧反讽 (dramatic irony) 、命运反 讽 (irony of fate)等。不同于言语反讽的零度情感、超然品格 ,情境反讽在情感态度上是爱恨 交织、悲喜融合的 ,具体来说是一种悲剧结构和喜剧氛围的融合。 “乡村医生”谐摹《圣经》故事 ,特别是先知传奇 ,读者也以古代先知故事为原型 ,对现代 先知的命运有一种阅读期待。但古代先知故事引导读者产生的阅读期望和现代先知故事中 真正的结果相反 ,作者以人物三重拯救均告失败的悲剧命运结构了小说 ,于是 ,内结构中的 神话与外结构中的现实构成了对照性反讽图式 ,消解和拆毁了古代经典叙事的宏大性及崇 高性。“我”既不能救罗莎 ,也不能救病人 ,还不能救自己 ,“在这最不幸时代的严寒里 ,我这 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赤裸着身子 ,坐着尘世间的车子 ,驾着非人间的马 ,到处流浪”(卡夫卡 187) ,多么荒唐、滑稽、可悲。这一切似乎因为“我”太自负、天真 ,其实起决定作用的却是一 系列偶然性事件 :偶然听信了深夜急症的骗人的铃声 ,马死 ,借不到马 ,马夫、神马偶然降临 ⋯⋯悲剧的铸成如此儿戏 ,戏弄者是谁呢 ? 命运 ,它越出了理性的、仁慈的、全知全能的上帝 ·55·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的视线 ,主宰着人生。 “乡村医生”是作者悲剧命运的文学表现 ,其情境反讽或命运反讽是悲剧性的 ,引起了现 代读者广泛的怜悯、同情和恐惧之情 ,但情境反讽中喜剧色彩也显而易见 ,我们感到了痛苦 , 也感到了滑稽。情境反讽有作者在情感态度上的介入 ,悲与喜、泪与笑、严肃与荒诞的并置 , 同样显示了世界和人生的真谛。小说中“我”的主观愿望、我的焦虑认真与周围的环境不协 调 ,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然而 ,乡村医生十万火急、顾东扑西、窘迫不堪的样子 ,猪圈里跑出 了神马 ,睁着一双蓝眼睛、粗俗脏恶不堪的马夫却死盯着美丽的姑娘罗莎 ,诊断病人时“我” 对所谓的神马的绝对依赖 ,病人家属和村里的长者不由分说脱掉“我”的衣服 ,合唱队不合适 宜地出现 ,还有那些颇具反讽意味的歌曲 ,乡村医生赤裸着身子、皮大衣的一只袖子挂在马 车上、心急如焚地往回赶 ,与双轮马车晃里晃荡、不急不慢所形成的对比 ,都是喜剧性的处 理 ,贯穿于三重拯救失败的悲剧始终。情境反讽在情感态度上是矛盾的 ,属于悲喜剧或“黑 暗喜剧”,跟荒诞派剧作家一样 ,卡夫卡试图以喜剧手法缓解荒唐而又痛苦的人生悲剧 ,悲剧 的喜剧化是现代人面对荒诞这一情势时采取的特殊心理调节和艺术处理。 三、浪漫反讽的叙事风格与审美效应 浪漫反讽这一概念诞生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 ,由德国反讽家施莱格尔兄弟确立。这是 一种完全自觉的艺术家所运用的反讽 ,从阿里斯托芬、佩特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马里 沃⑧、菲尔丁、斯特恩⑨、狄德罗、歌德、蒂克⑩、霍夫曼、海涅、福楼拜 ,到乔伊斯、托马斯·曼、 卡夫卡等 ,都超然如神灵般地运用着这一反讽形式 ,而在海涅、波德莱尔、尼采和托马斯·曼 看来 ,反讽主要是浪漫反讽。小说是浪漫反讽的典型文类。浪漫反讽是这样一种反讽类型 : 作家将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情感投入与理性反思、客观描写与主观议论这些矛盾对立的因 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始终保持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应有的间距 ,有自觉的批判意识和文体意 识 ;作品具有多重叙事风格和审美特性 ;文本解读中的多层次性、差异性和审美效应的多样 性。具体来看 ,“乡村医生”的浪漫反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乡村医生”以写梦直呈小说的虚构性 ,又以意蕴层 ———审美层的真实性颠覆现象层 ———语言层的虚构性 ,文本两种构成层面矛盾并存、相互消解 ,我们把它当作梦 ,当作“内宇 宙”幻化的现代神话 ,更应该当作当代历史寓言 ,然而 ,它与人们的现实追求相距甚远 ,又如 何不是幻象 ,不是噩梦 ?“乡村医生”“过去时”的梦境用“现在时”的叙述方式表达 ,从另一个 角度也构成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悖论 ,给读者一个既像艺术又像生活的矛盾体。 小说以“我”———第一人称叙述 ,在叙述者类型划分上属于同叙述者 ,“我”是居于中心位 置的叙述者 ,也是作品的主人公。这种叙事主观性很强 ,有助于表达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 体验。“乡村医生”用了大量表主观感受的词语 :“我感到”,“我必须”,“我知道”,“我不知 道”,“我注意到”,“我听见”,“我想”,“我不想”,“我该怎么办”,“我怎样”,“我的看法”,“我还 能希冀什么”,“我得考虑”,“我不愿意”,等等 ,人与上帝的对话的渴望被自我的内心独白所 取代。小说中有叙还有议 ,这一点体现在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中 ,还体现在合唱队的歌声 里。然而 ,作家也没有一任叙述者的个人情感和自我理想汪洋恣肆 ,而是让“我”这个主观叙 述者又作了客观观察者 ,与观察对象保持间离 ,“我”客观理性地审视着自己的人格异常、精 神与肉体的矛盾。主观叙事与客观观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家以主体性的介入打破了客 观性的幻觉 ,又以客观性的观察构成了现代神话体系。 ·65· “乡村医生”的反讽艺术 此外 ,主观热情和客观冷峻两种叙事风格 ,喜剧和悲剧两种戏剧风格 ,理性与非理性两 种个性风格 ,杂糅并存于“乡村医生”这样一部小小的作品里 ,并在作者与作品之间、叙述者 与叙述对象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文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表现了作家在 文体风格选择上的反讽自觉性 ,也表现了他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自由程 度。浪漫反讽的审美特性正是体现在作者的反思能力和读者的积极参与上 ,作家和读者之 间除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外 ,还有秘密交流、共谋合作的关系 ,犹如世尊拈花 ,迦叶微笑。卡夫 卡有他的智慧 ,有他的反讽的曲意表达 ,我们读者也有自己的悟性、默契 ,在破译中能获得多 种审美快感和启示意义。D·C·米克在《论反讽》中说到了这一点 :“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一种 选择的可能 ,那就是站在他的作品之外 ,同时将他对自己的反讽地位的这种觉识体现在作品 之中 ;于是他创造出了这样的东西 :它 ,如果是小说的话 ,就不仅是一个故事 ,而是兼由作者 与叙述、读者与阅读、风格与风格选择、虚构及其与事实不即不离的状况一起完成的故事讲 述 ⋯⋯”(30) 至此 ,卡夫卡笔下的反讽已从语言修辞的范围 ,扩展到整体结构、人物设置、主题揭示、 叙事风格、读者接受等全局性的宏观层次 ,涉及语言技巧、思维方式、认知范围、情感类型、表 达模式等各个方面。反讽是世界的本体存在和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是一种反讽的世界观和 文学观。 注解【Notes】 ①参阅 D·C·米克 :《论反讽》,周发祥译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92 年) 3。米克在此开列了一张西方文学中 从古到今 40 位大著作家兼反讽家名单 ,卡夫卡位居其中。 ②参阅李建军 :“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5 (2001) :106 —111。 ③参阅孙彩霞 :“宗教精神的失落 ———谈“乡村医生”反讽《圣经》的主题”,《外国文学研究》3 (2000) :44 — 48。 ④参阅罗兰·巴特的《S/ Z》、德·曼的《现代小说研究》、哈桑的《后现代转折》。 ⑤参阅 D·C·米克 :《论反讽》,周发祥译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92 年) 76 —92。 ⑥参阅叶廷芳 :““乡村医生”———‘内宇宙’幻化的现代神话”,《外国文学评论》4 (2001) :48 —54。 ⑦见卡夫卡 :“乡村医生”,《卡夫卡小说选》,孙昆荣等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年) 182。 ⑧马里沃 (Chamblain de Marivaux ,1688 —1763) ,法国剧作家 ,也创作小说。 ⑨斯特恩 (Laurence Sterne ,1713 —1768) ,英国小说家。 ⑩蒂克 (Ludwig Tieck ,1773 —1853) ,德国小说家、剧作家。 引用作品【Works Cites】 卡夫卡 :“乡村医生”,《卡夫卡小说选》,孙昆荣等译。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 年。 [ Kafka. ″Country Doctor.″Selected Works of Kaf ka. Trans. Sun Kunrong , et al. Beijing : Peoplepi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 1994. ] D·C·米克 :《论反讽》,周发祥译。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92 年。 [ Muecke , D. C. On Irony . Trans. Zhou Faxiang. Beijing : Kunlun Press , 1992. ] 赵毅衡编选 :《“新批评”文集》。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 Zhao Yiheng. Essays of New Criticism .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1988. ] 责任编辑 :杜娟 ·75·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misreading of the European authoritative writers , and on the other hand , it has been unceas2 ingly reconstructed from the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by the intellectual elites. Key words :Defoe  patriarchal empire  cannibals  postcolonial reconstruction. Author :Jian Changhuai is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Department in Jimei University. His recent publication is A S t udy of Post2Modern N ovels f rom the Perspective of S t ruct ural2 ism . Title :Irony in ″Country Doctor″ Abstract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Kafka’s story ″Country Doctor″, focusing on the verbal irony , situational irony and romantic irony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work. It aims to show that , in just this one short story , Kafka’s irony has extended from the micro level of lin2 guistic rhetoric to the macro level of overall st ructure , character setup , theme revelation , nar2 rative style , reader reception , etc. , covering aspects such as linguistic skills , thinking modes , cognitive scope , emotional types and expressive models. Irony is a basic feature of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ontological existence of the world. It is an ironic view of the world and of literature. Key words : Kafka  ″Country Doctor″ irony Author :Yang Jia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areas are those in Oriental literature and Euro - American literature. Title :“Verfremdung”of Narrative Texts : Lotman’s Analysis of Eugene O negi n Abstract : Over a long time ,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in the circles of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2 cism to regard literary creation as textualization of life. However , while analysing the presti2 gious nineteenth century Russian poet Pushkin’s poetic novel Eugene O negi n , the famous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ry theorist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Yury Mikhailovich Lotman defi2 nitely pointed out that literary creation was not the textual life , but on the contrary , it was life2 like text . To reveal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of making texts lifelike , Lotman also exerted the ″ Verfremdungseffekt″of narrative drama , a theory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the famous Ger2 man dramatist Bertolt Brecht . Lotman’s study provides us with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recog2 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texts. Key words : Yury Mikhailovich Lotman  Eugene O negi n  Verfremdungseffekt Authors :Zhang Jie is professor at the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2 ty. His research areas are Russian literature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eories. Kang Cheng is asso2 ciate professor at the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Ph. D. candidat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Her research areas are Russian liter2 ature and aesthetic theories. Title : The Tragi2comic Aspects of Ibsen’s Plays Abstract : Ibse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founding figure of the modern European drama. His plays have shown everlasting strength and great capacity. The open structure and rich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of his plays form a unique aesthetic whole. And the tragicomic feature characterizes the modernity of his plays. This article examines Ibsen’s plays f rom a tragicomic perspective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 ragicomedy since its creation. It ·661·
本文档为【_乡村医生_的反讽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353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0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22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