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治学原理笔记考研

政治学原理笔记考研

举报
开通vip

政治学原理笔记考研第一编  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        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        ...

政治学原理笔记考研
第一编  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 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        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        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        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克思主义政治观 (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政治的涵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1.        强调了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借助于一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 2.        强调了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和形成的利益要求何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 3.        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1)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2)        政治的本质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①首先包含人们的利益关系,政治关系的基础; ②包含人们的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力量对比和相互作用关系; ③包含着人们的政治权利关系,体现着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配关系。 第二节         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和公共利益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 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        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 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二)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1.        共同点: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2.        区别: 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3.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三)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1.        政教合一 2.        逐渐分离 (四)政治与道德 1.区别: ①道德是社会形态;②道德不具强制性;③道德常以个人为作用对象 2.联系: ①使之为统治者服务;②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二章        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涵义 (一)政治学的涵义 1.一般说法 (1)政治学的研究国家问题地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社会公共权力地获得和运用的科学 (3)政治学是对公共事务、众人之事的管理的研究 2.本书的观点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政治学是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3)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二)政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政治学与哲学 2.        政治学与经济学 3.        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4.        政治学与法学 5.        政治学与法学 二、政治学的构成 (一)大分类 1.按性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按功能分,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3.按角度和层次分,宏观政治学和 微观政治学 4.按研究对象的状况分,静态政治学和动态政治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技术分类 1.        政治学基本理论 2.        政治思想 3.        政治制度 4.        行政管理 5.        国际政治 (三)政治学的特点 1.        抽象性 2.        一般性 3.        基础性 (四)政治学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1.        作为社会政治文化地核心组成部分,对盛会政治生活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2.        作为政治认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于提高人们正确认识政治现象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作为政治科学的理论灵魂和思想精华,对于政治学的科学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治学的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 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维护奴隶主统治和奴隶制国家;强调政治的目的和最高取向在于特定的伦理价值;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作为研究背景或分析对象   (2)前者思辨,后者以资料为据;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A .奥古斯丁《论神之都》和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 (1)鼓吹神创等级制,以维护封建政治秩序;强调君权神授,以证明教权高于王权,同时给王权加上神圣的光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以宗教教义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蒙昧主义、禁锢主义 (三)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 1.14世纪始于,马基雅否利(意大利)《君主论》和博丹(法)《共和六论》以政治权力为政治研究的核心取向,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 2.17、8世纪 格老秀斯(荷)、斯宾若莎(荷)、霍布斯(英)、洛克(英)、伏尔泰(法)、孟德斯鸠(法)、卢梭(法)、杰佛孙(美)、潘恩(美)、汉密尔顿(美)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观念,创造了自然法,并提出了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提出了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边沁《政府简论》《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穆勒《论自由》《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私人活动 孔德《实证政治体系》、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实证主义政治学说,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庸俗。 4.托马斯.莫尔(英)、康珀内拉(意)、梅叶(法)、摩莱里(法)、马布利(法)、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空想社会主义,拼击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建立社会共有、共同劳动、和谐一致的共和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源泉) (四)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1.西方政治学的两个发展方向: (1)政治理论方向:①派别众多,学派林立,思潮纷杂;②方法体系多样;③理论地位下降,理论发展衰微。 (2)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 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 ③强调以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④认为政治学价值中立; ⑤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 ⑥分析在于政治的“实然”,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1.科学性 2.阶级性 3.革命性 4.实践性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 (三)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1.        唯物辩证法 2.        辩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②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合; ③价值分析和事实分析的统一; ④个案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⑤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比较分析的基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角度 2.历史分析方法 3.经济分析方法 4.阶级分析方法 5.利益分析分析 (三)、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以“事实-价值”的关系为基础 (一)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        哲学研究方法 2.        历史研究方法 3.        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二)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        社会学研究方法 2.        经济学研究方法 3.        心理学研究方法 4.        借助自然科学的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①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②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第二编   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三层递进关系: 1.        首要的和基本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 2.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政治权力关系。 3.        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关系,确定了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人类利益的二重性矛盾:实现要求的自我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 1.        任何利益都有着自我实现地本质要求; 2.        任何利益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这造成了政治权力的制约性、能动性、动态发展性和工具性,在政治权利上还原为政治权利的规范性、自动性、不断发展性和手段性。 第一章  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  利益的涵义 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 (一)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1.        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2.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1)        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2)        利益是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3)        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性 (一)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1.自我实现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这源于人的需要自我满足。 2.任何利益不仅在社会中形成的,而且必须在社会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何社会途径才能实现。 3.该矛盾对利益本身、利益关系和政治生活的意义   ①对利益本身,它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地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②对利益关系,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   ③对政治生活,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它还铸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最为基本的特性。 (二)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三)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四)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节  利益关系 一、利益关系的涵义 (一)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1.利益主体: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 2.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 ①纵向上,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不同层次地社会群体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何社会利益之间地联系。 ②横向上,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联系。 二、共同利益 (一)共同利益的涵义和特点 1. 共同利益的涵义 2. 共同利益的特点 (1)客观性 (2)独立性 (3)稳定性 (4)相对性 (5)群体性 (二)不同的共同利益 (1)集体利益 (2)集团利益 (3)阶层利益 (4)阶级利益 (5)民族利益 (6)社会利益 三、利益矛盾 利益矛盾: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性和对立性的一面。 包括两个向上方面: ①利益矛盾是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横向矛盾; ②利益矛盾又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矛盾-纵向矛盾。 (一)横向利益矛盾 1.横向矛盾发生依赖的两个条件: (1)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别; (2)对同一利益客体都有要求----主观条件。 2.造成利益主体之间差别的原因 (1)个体的自然差异 (2)劳动分工造成的不同 (3)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 (4)民族特点和民族发展水平不同 (5)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横向利益存在的两种形态: (1)对抗性的存在 (2)非对抗性的存在 (3)两者可以转化 (二)纵向利益矛盾 1. 纵向矛盾发生依赖的两个条件 (1)两部分的利益各自的不同特性; (2)对同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两部分分割时的不合理。 2.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的不同特性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1)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差别 (2)局部性和全局性的差别 (3)当前性和长远性的差别 (4)非根本性和根本性的差别 3.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和共同利益。 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二)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三)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二、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二)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三)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四)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涵义 一、政治权力的本质 (一)一般的观点 1.中国的(1)衡量审度;(2)制约别人的能力 2.西方的(1)霍布斯: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2)罗素: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4)拉斯韦尔、卡普兰: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决策的过程; (二)本书观点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2.涵义: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3.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一)客观构成因素 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      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是同一生产过程中的两极,占有生产资料往往导致占有物质财富。 3.暴力 (1)暴力的构成要素: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 (2)暴力的特殊性: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机动性;具有直接的强制力。 (3)暴力以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的占有为自身的存在基础。 4.还包括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 (二)主管构成要素 1.能力素质      是政治权力主观因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能动的基础。 2.身份资格 3.理论和策略 4.组织 5.已有权力、实际政绩 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本质特性:由所属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本质决定的 (一)        制约性 1.        制约性是一切政治权利的基础特征 2.        政治权力的制约性来自于政治权力主体利益中实现要求的自我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3.        政治权力的制约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表现: (1)        在社会作用方面,体现为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和管理性; (2)        在作用范围方面,体现为政治权力的普遍性。 (3)        在作用方向方面,使政治权力对对立力量呈强制性,在对本群体内呈现约束性。 (4)        在力量对比关系方面,使之呈现出力量对比的不对称性。 (二)        能动性 1.        其能动性是有政治权力主体利益形式上的主观性和内容上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2.        其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1)        它是政治权力主体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动杠杆,能使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2)        它是政治权力作用范围内的积极支配力量,能对其他力量和社会生活施以支配和影响作用; (3)        它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反作用。 3.        政治权力的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是一种合力作用。 (三)        动态发展性 1.        其动态发展性根源于政治权力主体利益中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        两个主要表现: (1)        政治权力具有内在的延展要求; (2)        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更新变化。 (3)        能否推动盛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决定政治权力强弱的根本原因。 (四)        工具性 其工具性本质上体现在政治权力与政治主体的利益目标之间的关系方面;         形式上表现为各种政治权力工具,如意识形态工具、暴力工具、政治协调工具。 第二节  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一、政治权力的类型 (一)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 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性质的政治权力主体 1.        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 2.        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3.        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 4.        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5.        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二)按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 1.社会公共权力 (1)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使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在产生国家后,表现为国家权力) (2)社会公共权力的特点:普遍性;至上性;排他性 2.政党权力 3.政治社团权力 (三)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划分 1.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 2.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 (四)按政治权力的功能划分 1.立法权(首要) 2.行政权 3.司法权-构成:侦定权、诉讼权和审判权 二、政治权力关系 (一)不同社会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1.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主要是相互否定或相互对立的关系。 2.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也可以存在妥协或协调关系 (1)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对比力量不相上下,都有妥协的要求; (2)第三种外在力量对全社会构成威胁 (3)不同性质的政治力量在社会中有某种的共同利益。 (二)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公权力之间的关系 1.本质是一样的,但范围不同,存在差别。 (1)任何阶级社会中的执政党都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支配社会公共权力; (2)执政党的权力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公共权力 (三)根本利益一致的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1.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2.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1)同一阶级不同阶层的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在权力关系方面的体现 (2)根本利益相同,性质不仅相同的政党权力之间 (三)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 (四)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 1.资本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 (一)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 1.政治权力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2.政治权力的作用过程是一个政治权力能量转化为作用后果的过程,涉及到政治无案例作用的效益问题。 3.政治权力的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 (二)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 1.暴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时事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3.命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切字节的意志,约束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一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灵的沟通,进而贯切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实施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器按照预定的目标行为。 7.处罚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从政治关系看 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凭借 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二)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 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 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 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三)从社会生活看 1.政治权力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3.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第三章    政治权利 第一节  政治权利的涵义 一、政治权利的涵义 (一)权利的涵义 1.中国的观点 2.西方的观点 (1)天赋权利说 (2)权利自由说 (3)权利利益说 (4)权利力量说 (5)权利平等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所谓权力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1.权力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官司决定的 2.权力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它是有阶级性的。 3.权利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一直在社会法律形式中的体现,是政治权利的延伸。 4.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三)本书关于权利的观点 (四)政治权利的涵义: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政治权利本质上是政治权利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利益。 2.政治权利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1)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不可分割; (2)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互为条件; (3)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在量上是同等的 (4)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都须由枪支的法律保证。 (5)        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最宗指向都是利益的实现。 3.政治权利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定身份的规定。 4.政治权利的获得必须以政治权力为先决条件。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政治权利的根本特性是其阶级性 (一)        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 1.        政治权利的规范性是政治权力制约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方面的直接体现 2.        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两个方面 3.        政治权利的规范性具有强制性 4.        政治权利的规范作用主要在于: (二)        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 1.        政治权利的自主性与政治权力的能动性紧密结合 2.        政治权利的自主性本质上是法定范围内社会成员政治意志的自由 (三)        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 政治权利的发展表现为内容、范围、形式的扩展 (四)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政治权力的手段性是政治权力的工具性在社会成员政治资格上的转化 第二节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一、政治权利的发展历史 (一)原始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 1.是社会成员人人都具有的政治资格 2.氏族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资格是平等的 3.氏族社会成员的政治资格不是法律确定的,而是道德习俗上确定的 4.氏族社会成员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是完全溶合的 (二)奴隶社会的政治权利 1.政治权利专属奴隶主阶级所有 2.政治权利具有宗法等级制的特色 3.政治权利第一次和私有财产联系到一起 4.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相分离 (三)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利] 1.私有财产直接决定着政治权利的归属 2.君主享有最大的政治特权 3.政治权利与官僚登记制和僧侣紧密结合 4.血统也成为政治权利的重要依据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 1.0形式上体现为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 2.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 3.以法律上的平等掩盖实际政治生活上的不平等 4.以其表面上的正当性掩盖资本剥削的不正当性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利 1.广泛性:是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广泛享有的权利 2.公平性: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 3.真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获得当家作主的地位,使其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平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结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权力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扬弃,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人民真正的政治平等资格,也是实现人民政治权益和社会平等的重要途径。 二、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英国:1679,《人生保护法》;1689《权利法案》; 美国:1776,《权利宣言》;1776,《独立宣言》; 法国:1789,《人权宣言》。 1.自由权 人身自由 言论自由 通信自由 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 迁徙自由 罢工自由 2.平等权 3.参政权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1.自由权 2.平等权 3.民主权 三、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 (一)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        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三)        有利于政治权力主体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展 (四)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编  政治行为 一、        政治行为的涵义 政治行为是人们在特定利益的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 二、政治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素     政治活动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的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阶级社会具有季节性;     政治行为的主体: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为物质承担者;     政治行为的方向:政治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     政治行为的方式:政治行为模式; 三、政治行为的分类 第一章  政治斗争 第一节  政治斗争的涵义 一、政治斗争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政治斗争的定义 1.中国的 2.西方的 (1)心理对立说:政治冲突就是心理对立的形式 (2)价值对立说:是某个人或其他人或组织集团之间的不相容性、是指价值观念较量; (3)资源争夺说:是对权位或利益等资源的争夺; (4)环境互动说:是有机体-环境之互动。 (5)西方政治冲突理论的缺陷:      ①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区分不同性质的政治冲突,混淆了阶级之间的冲突和阶级内部的冲突;      ②由于没有对于阶级社会中政治冲突作出阶级分析,掩盖了阶级社会中政治冲突的本质。 3.本书的政治冲突理论:     政治斗争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政治权力而围绕着公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 (二)政治斗争的特点 1.利益争夺 (1)人们的利益分化和利益需要是政治斗争的内在根源和本质内容。 (2)政治斗争归根结底是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争夺战 (3)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权力角逐 (1)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 (2)资源分配是政治权力的主要功能 3.矛盾对抗 (1)政治斗争的矛盾对抗主要变现:利益的根本对立;权力的互不相容;整治心理的相互排斥 (2)政治斗争表现出矛盾对抗的特征,其客观原因在于包括利益和权力在内的社会有效资源的匮乏。 4.意识自觉 5.事关全局 二、政治斗争的类型     政治斗争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 (一)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斗争 (二)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       其特点: 1.        政治斗争的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 2.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 3.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主要是以法治的形式进行 4.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从政治斗争转向非政治斗争 第二节        政治斗争的方式、战略和策略 一、政治斗争的方式 (一)        群体内政治斗争与群体外政治斗争(主体角度) 1.        群体外政治斗争 (1)阶级斗争 (2)政党斗争 (3)集团斗争 (4)民族斗争 2.        群体内政治斗争 (1)游离分子和异己分子的斗争 (2)子群体间的斗争 (3)价值与策略的斗争 (二)        暴力政治斗争和非暴力政治斗争(行为手段角度) 1.暴力政治斗争 (1)暴动 (2)武装斗争 (3)战争 2.非暴力政治斗争 (1)议会斗争 (2)政治示威 (3)政治部合作与政治部服从 二、政治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1.政治战略:指政党或国家等政治主体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目的、方针和任务。 2.政治策略: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确定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3.战略和策略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内容上:战略是研究全局性的斗争指导规律,策略是研究局部性得到正指导规律; 时间上:战略运用于相对长远的斗争阶段,策略运用的时间则比较短; 作用方式上:战略比较稳定,在一定目标阶段比较少变化,策略比较灵活,因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 目标上:战略是长远利益,策略是眼前利益。 (2)联系:不同的范围,相互转化;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服从于战略,并为战略服务。 4.为了实现战略性的任务,政治斗争的策略常常表现为某种政治妥协 5.有理、有利、有节是指导政治斗争的主要策略原则 6.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要做到: (1)分析客观实际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随变而动 (4)参考历史,吸取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一、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的作用 1.        政治斗争行为直接影响到政治主体自身结构的变化 2.        政治斗争的胜负决定政治主体利益的实现与否 3.        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自觉意识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4.        政治斗争对于整个政治主体结构体系的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5.        也存在着副作用 二、        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和历史的作用 1.        政治斗争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断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 2.        政治斗争直接作用与社会变迁的进程 3.        政治斗争直接影响着政治权力关系的变化,也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结构 政治学原理 王惠岩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 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许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经济学(P8-P9) 2.与法学(P9-P10)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 2.制度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一. 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1.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特点: a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b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c氏族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a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b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 c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象国家权利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二. 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1.起源: a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 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外部条件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2.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的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与氏族组织有根本区别的特殊组织 a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原始社会的武装组织和社会权利是全民所有的,保护全民利益的。而国家所设的公共权力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三.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一直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曾利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发达于中世纪。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此,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2.契约论 在资本注意上升时期,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主张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有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不能长久的停留,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门就相互定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 契约论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3.暴力论 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含义: 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b国家是阶级统治。说明国家的本质。(P37-38 P40-41) 国家意志:就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一定的制度与程序指定出来而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专政:强力是实现国家意志的后盾和基础,所以通常又把以强制力为基础的政治统治称为专政。 c.国家是个机器。国家是个特殊的机器,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 二. 国家权力 1.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 2.国家权利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a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b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 c赋税制度的确立 3.国家权利的特征 a强制力的垄断性。自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 b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利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对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内部成员都有约束力。 C主权性。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 主权:即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在国内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既在社会各类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在国际关系中是指一个国家权力的独立性。 国度:按一定地域、居民和政权所构成的,即按政治地理意义划分的国家 三. 国家的基本职能 1.内部职能 A定义: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B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a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政治职能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同样具有阶级性。 c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的关系 1在阶级社会(P41) 2在社会主义社会:(P42)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其社会职能上升为主要职能,表现为组织经济与文化建设。政治职能主要表现为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保证社会稳定,同时打击反社会主义势力和分子。 2.外部职能 A定义: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3.内外职能的关系(P41)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一. 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是阶级出现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当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也必然随之消亡 二. 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1.条件:消灭阶级,不仅消灭剥削阶级,而且要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 2.途径:过程的渐进性和自发性。渐进性指国家的消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自发性是指国家的消亡是国家自身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国家在充分发挥了自己职能之后的必然归宿。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只要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上,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二.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1.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政治改良是另一种方式。 2.革命与改良的区别(P50)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a是随着原始公社制度的崩溃、奴隶占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产生的。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b奴隶制国家的内部只职能,是控制努力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民众。外部职能是侵略他国领土和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侵略。 二. 建制国家 a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是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在西方占支配地位的是领主占有制,土地世袭,但不能买卖;我国是地主占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c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P55-59)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2从权利结构,即政治权利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放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是官僚制 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d中国封建官僚制度的特点: 1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利机构 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制度化。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 四.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P61-68) 1.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 资本主义国家是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发展壮大的结果。11世纪西欧的生产力游乐很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产品超过了自我需要,生产分工的细化也使生产专门化水平提高;在交换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货币关系,贸易和货币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使欧洲的城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4世纪西欧城市中以资本运行和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方式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a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b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c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人身依附性,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d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 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特征: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 1. 特征: 在自由资本主义资本发展阶段,企业和资本规模普遍较小,市场潜力较大,商品生产比较分散,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运动,基本是以单个企业为核心展开的。自由资本主义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决定了其政治生活同样按照自由竞争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方式来展开和实行。所以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这实际上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方式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自由资产阶级是以个人自由和权利作为其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前提的。 2.体现 a在政治生活的 基本原则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无菌技术的基本原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和价值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b在政府职能方面,它体现为“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地敢于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只能只限于国防、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必要的公共事务,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c在政府政策方面,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d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是以自由主义方式为主,暴力方式既是自由主义统治方式的后盾,也是其实施统治的补充。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1.发展 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结果。国家权力加强,从“消极国家”转变为社会的主宰,国家权力成为垄断资本赤裸裸的私人工具,垄断资本从私人和集团的垄断逐步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与此同时,为适应垄断资本国际竞争和掠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也得到了大大强化。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矛盾发展(P75) A资产阶级内部矛盾 B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C垄断资本义国家外部矛主盾 3. 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A国法西斯家 B福利国家 a定义: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b实质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而对生产关系作出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经济运行,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但其只不过是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进一步融合的体现,它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1首先,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其次,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国家 3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以国家福利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接的剥削。 综上,福利国家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 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发展,进而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产物。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矛盾 A无产阶级与垄断阶级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无产阶级革命在落后国家首先发生的原因(86)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体现: 1.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A表现在这两种经济基础根本性质的对立,实际上是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对于限制和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否定。,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对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否定。 B也表现为他们各自建立过程的区别上。资本主义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即商品生产和交换方式否定了封建经济生产和经营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这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可以以寄生的方式,在封建社会私有制框架内孕育和成熟,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准备了现成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则是改变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是对一切私有制的否定,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不可能在旧社会发育和成长,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
本文档为【政治学原理笔记考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47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2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1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