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65)--植物世界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65)--植物世界

举报
开通vip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65)--植物世界 人与生物系列 植物世界 千奇百怪的植物 寄生植物 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的植物,约占世界上全部植物种 的十分之一。这类植物当中,一类是腐生植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它们以 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长植物的死亡部分做为养分来源。水晶 兰就是很少几种开花的腐生植物之一。透明的水晶兰繁茂地生长在被分解的 树叶上,真菌包围着它的根,并以消化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得来的养分供应它。 与这些腐生者相反的是许多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 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65)--植物世界
人与生物系列 植物世界 千奇百怪的植物 寄生植物 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的植物,约占世界上全部植物种 的十分之一。这类植物当中,一类是腐生植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它们以 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长植物的死亡部分做为养分来源。水晶 兰就是很少几种开花的腐生植物之一。透明的水晶兰繁茂地生长在被分解的 树叶上,真菌包围着它的根,并以消化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得来的养分供应它。 与这些腐生者相反的是许多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 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而使寄主植物逐渐枯竭死 亡。它们是致命的依赖者,植物界的寄生虫。 寄生植物家族中,有许多是恶性杂草。“破门而入”的菟丝子就是其中 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专门喜欢寄生在荨麻、大豆、棉花一类的农作物上。 春天,菟丝子种子萌发钻出地面,形成一棵像“小白蛇”的幼苗。一旦碰上 荨麻等寄主的茎后,马上将寄主紧紧缠住,然后顺着寄主茎干向上爬,并从 茎中长出一个个小吸盘,伸入到寄主茎内,吮吸里面的养分。这样,它就和 寄主长到一块了。不久,其根退化消失,叶子则退化成一些半透明的小鳞片, 而主茎却生长迅速,一个劲儿地抽生出许多“小白蛇”似的新茎,密密缠住 寄主。寄主渐渐凋萎夭折,成为菟丝子的牺牲品。而菟丝子却长出一串串花 蕾,陆续开放出粉红色的小花,结出大量种子,撒落在地下。一株菟丝子, 可以结出3万颗种子!好惊人的繁殖能力!翌年春天,它又会繁殖出新一代, 继续作恶,危害其他植物。我国南方有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藤本寄生杂 草叫无根藤,和菟丝子“长相”相似,常寄生在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上。 在我国内蒙的乌兰布通沙漠、宁夏的腾格里沙漠和新疆的准噶尔沙漠等 地,生长着两种著名的药用植物——肉苁蓉和锁阳。这是两种寄生在宿主植 物根上的植物。 肉苁蓉是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其寄主很多,有梭梭、红沙、盐爪爪和 柽柳等,尤其喜欢寄生在梭梭这种耐旱木本植物的根上。肉苁蓉真怪,一生 中有三到五年是埋在沙土里生长的。出上后生长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它的 茎黄色,高80~150厘米,肉质肥厚且不分枝,叶子则退化成肉质小鳞片, 无柄,密集螺旋排列在茎上。5月间从茎顶端抽出穗状花序。肉苁蓉露出地 面的部分,几乎都由花序组成。开花结果后,结出大量细小的种子。种子随 着风沙一起飞扬,一旦深入土层与寄主根接触,便得到寄主根分泌物的刺激, 加上适合的温度,就开始萌发,开始新一轮的寄生生活。 锁阳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全身无叶绿素,茎肥大肉质,呈黑紫色圆 柱状,基部较粗,埋于沙中。叶退化成鳞片状,散生在花茎上。茎顶是一个 圆棒状的穗状花序。开花结果期很短,而种子发育又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 粗壮多汁的肉质茎恰好担任了这个“角色”。果实球形,每株锁阳能结出二、 三万个果实,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了。锁阳果实微小,但寿命却很长。把 它放在室内保存12年后,仍有寄生的本领。原来,它的果皮非常结实,对严 酷环境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塔里木盆地的砾石戈壁上,阳光强烈,白天地表 温度高达70℃以上,锁阳和肉苁蓉的种子仍可在那里顽强生长、繁殖。 锁阳喜欢寄生在固沙植物白刺的根上,也寄生在优若黎、盐爪爪和河冬 青等植物的根上。 肉苁蓉是我国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药材,也是传统的药用植物,早在《本 草纲目》一书中就被列为滋补药草,具有养筋补肾之功效。锁阳也可全草入 药,可补肾壮阳、润肠通便,还因其含淀粉可食用充饥,制糕点等。 水中居民 植物界的水中居民是人们熟知的水生植物。在江河、湖泊里,水生植物 是十分丰富的。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爽甜脆嫩的荸荠,别具风味的茭白、 慈姑,水乡名产的菱、莼菜、芡实,廉价饲料水葫芦、水花生,禽畜饲料浮 萍,还有水下栖生的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藻、苦草等等。这些植物生活在 过量的水环境中,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 光照强度弱,氧含量少。水生植物是怎样适应于水环境的呢? 水环境里光线微弱,然而水生植物的光合性能并不亚于陆生植物。原来, 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薄而柔软,有的叶片细裂如丝呈线状,如金鱼藻;有的 呈带状,如芳草。水车前的叶子宽大、薄而透明。叶绿体除了分布在叶肉细 胞里,还分布在表皮细胞内,最有趣的是叶绿体能随着原生质的流动而流向 迎光面。这使水生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黑藻和狐尾藻等沉水 植物,它们的栅栏组织不发达,通常只有一层细胞,由于深水层光质的变化, 体内褐色素增加呈墨绿色,可以增强对水中短波光的吸收。漂浮植物,浮叶 的上表面能接受阳光,栅栏组织发育充分,可由5~6层细胞组成。挺水植物 的叶肉分化则更接近于陆生植物。 水中氧气缺乏,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水生植物要寻找和保证空气 的供应,因此那些漂浮或挺水植物具有直通大气的通道。如莲藕,空气中的 氧从气孔进入叶片,再沿着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根部扩散,以 保证水中各部分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 沉水植物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其体内既可贮存自身呼吸所释 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时之需,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 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很容易得到水分,因而其输导组织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 特别是木质部更为突出。沉水植物的木质部上留下一个空腔,被韧皮部包围 着。浮水植物的维管束也相当退化。 在池塘和湖泊中,常可见到各种浮水植物安静地漂浮于水面。它们借助 于增加浮力的结构,使叶片浮于水面接受阳光和空气。如水葫芦,它的叶柄 基部中空膨大,变成很大的气囊。菱叶的叶柄基部也有这种大气囊。当菱花 凋落的时候,水底下就开始结出沉沉的菱角。这些菱角本来会使全株植物没 入水中,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叶柄上长出了浮囊,这就使植物摆脱了没顶的 危胁,而且,水越深,叶柄上的浮囊也就越大。 千姿百态的水生植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 应的形态结构,从而繁衍不息,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旱生植物 水,是植物的生命之源,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植物壮,但自然界 的许多植物,却生长在异常干旱的逆境中,它们是如何面对干旱而顽强地生 存呢? 一类植物变得特别能吸水贮水,成为多浆液的旱生植物。在长期干旱逆 境中生活的结果,它们的根、茎、叶的薄壁组织逐渐转变成了贮水组织,成 了它们的内部贮水池。 有一种草花,叫大花马齿苋,俗称“死不了”,与马齿苋同属一个科。 这种植物大量贮藏水分的器官是它那肉质多汁的茎及碧绿圆柱形的肉质叶, 无论怎样的酷暑烈日,也休想把花晒干。它在干旱的土壤中顽强地生活着, 开出一朵朵红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的花朵,由此获得“死不了”的称谓。 在澳大利亚有旱季的热带地区,常可看到被称为瓶子树的澳洲梧桐,这 是一种奇特的树。它那高达数米的树干中部膨大,上、下较细,形似一只巨 大的花瓶。原来,瓶子树在雨季时大量吸收水分,把多余的水贮存在膨大的 树干中,到了旱季,就用贮存在树干中的水来“解渴”,这真是一种巧妙的 抗旱方法。无独有偶,在南美洲有旱季的地区,有一种被称为“纺缍树”的 木棉科落叶乔木。它的树干中部也像瓶子一样膨大,也有在雨季时吸水贮于 其中,供旱季使用的耐旱本领。 仙人掌一类的肉质植物,不但是贮水的能手,还是节水的模范。如北美 沙漠中的一棵高15~20米的仙人掌,可蓄水2吨以上。这类植物不但贮水多, 利用得还特别经济。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重达37.5千克的大仙人 球放在房间里不浇水,每过一年,称称它的重量,6年后,它一共才蒸腾了 11千克水分,而且水分的蒸腾量一年比一年少。 上述这类多浆液植物多属于仙人掌科、大戟科和景天科,在中、南美洲 和南非洲的某些沙漠里分布很广泛,特别是多种多样的仙人掌类,饶有趣味, 这类植物由于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光合强度非常微弱,所以它们生长 也非常慢。 另外一类旱生植物,不善于贮存水分,因此体内含水量少,显得又干又 硬,成为少浆液的旱生植物,这类植物中,有的叶片变得很小甚至全部退化 成鳞片状,以减少水分的支出。光合作用则用绿色茎枝来代替。如沙拐枣、 梭梭等。少浆液植物还有很多能减少水分消耗的保护性适应,如叶表面角质 化、叶面多绒毛、蜡质,气孔下陷并有特殊的保护结构等。夹竹桃就是这样 的少浆液旱生植物。有一些旱生禾草的叶子在干旱时能卷成筒状,气孔被卷 在里面以降低蒸腾作用。总之,这类植物的叶片具有一道道牢固的防止蒸腾 的“工事”,以尽量减少水分的消耗。少浆液植物还有根系非常发达的特点。 能迅速而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中有的种类是主根很发达,而且扎得 很深,最深可达到40米,有些种类的侧根很发达,分枝多、分布广。 旱生植物不仅以其外部形态特征来适应干旱,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 生理特征。如细胞的固水、保水能力强,渗透压高,因此能从极干的土壤中 汲取水分,保证水分供应。当然,旱生植物的耐旱力不是无限的,一旦干旱 超过它所能忍受的限度,仍要受害甚至死亡。 食虫植物 食虫植物在自然界中不但有,而且还不少,初步统计约有500多种。 食虫植物也具有根、茎、叶和花,与其他植物并没有特别不同的地方。 那么它们又是怎样捕捉和摄食昆虫的呢?奥秘在于“捕虫器”上。“捕虫器” 是这种植物的叶的变态,形式多种多样:猪笼草的叶在延长的卷须上部扩大 成一瓶状体(捕虫袋),上面还有半开的盖子,在瓶口附近及盖上生有蜜腺, 用来引诱昆虫,使它们跌入“陷井”;茅膏菜的捕虫叶则为匙形或球形、表 面长有突出的腺毛,腺毛的顶端分泌粘液,当小虫触动叶片上的一些腺毛时, 其他腺毛同时卷曲,将捕获物团团围住;生在水中的狸藻,它的“捕虫器” 又有特色,在它羽状复叶小裂片的基部生有一个球状的捕虫囊,小囊平时呈 半瘪状,它有一个可以开合的口,周围有触毛。当水中小虫碰到这些触毛, 小囊就迅速鼓大,小虫随着水流吸进囊内,囊口也立即关闭,挡住小虫的出 路;捕蝇草则是依靠将整片叶子合拢起来逮住虫子的。它的叶子以中脉为界, 分为左右两半,像贝壳一样可以随意开合。当贪吃的蚂蚁或其他小虫子爬到 叶子上面去时,叶子两半会在20~40秒种内迅速闭合,叶缘的刺毛互相交错 绞合,把昆虫活活关压在中间⋯⋯ 捕虫器能够捕虫,还有一点是在于它能分泌一种胶性很大的液汁,昆虫 一旦碰上,粘在上面再也休想逃脱。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液汁里含有胺类 物质,对昆虫有强烈的麻醉力,可以使昆虫昏迷无力而无法挣脱羁绊。昆虫 被捉住以后,捕虫器内的腺体还会分泌出消化液,它含有分解蛋白质的蛋白 酶,使虫子被消化解体,从而被植物“吃”掉。食虫,只是食虫植物营养的 补充来源,因为它们有根、茎、叶,可以靠自己制造养料而生活下去。既然 这样,它们为什么又要捕虫吃呢?原来这种植物生活在缺氮的贫瘠环境里, 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用来捕虫而特化了的叶片——捕虫器。 不仅种子植物中有食虫植物,在真菌这样的低等植物中也有食虫植物。 如少孢节丛孢菌,它以菌丝形成菌网或菌技,在它们的表面上分泌出一种粘 液可以粘住线虫,然后又用菌丝侵入线虫的身体里面,吸食线虫体内的营养。 食虫真菌约有50多种,它们主要以捕食线虫、轮虫、纤毛虫、草履虫、变形 虫等原生动物为生。 食虫植物不仅可以当作观赏植物,也可以用来捕捉苍蝇、蚊子等害虫。 在瑞士、丹麦等国家还用捕虫堇来做奶酪,将它的叶片放进桶里,然后装满 牛奶,牛奶便凝固成为奶酪。也有不少国家在大面积利用食虫真菌来防治各 种作物的线虫病,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 绞杀植物 动物界中,动物之间弱肉强食是很自然的现象。而植物没有动物那样大 的活动空间,植物的生长范围狭小,又不能活动,但它们之间也同样存在着 弱肉强食的现象。热带雨林中的绞杀植物就是植物间相互竞争中的胜利者。 热带森林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非常适合热带植物的生长。植物 群落中植物种类繁多,种间密度很大,故每种植物的生活空间缩小了,接受 阳光的机会也相应减少。植物之间为了生存进行着一场争夺阳光和土壤养分 的激烈竞争。在自然竞争中,那些具有生长优势的植物物种,可以得到充足 的阳光和养料,从而在竞争中保存下来;那些处于劣势的植物,终究被淘汰。 科学家们发现在巴拿马热带森林里,在一些大树周围的许多小树和藤本 植物相继枯死。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在大树根部长出了巨大根肿,它生长得 很快,在土壤中不断膨胀,形成一种挤压力,毁坏了邻近植物的根系,甚至 将其根挤出地面,使其他植物无立足之地,可怜而死。 在我国广东鼎湖山和海南岛尖峰岭林区,也可看到一番绞杀情景。如细 叶榕的种子被鸟吃掉并随同粪便一起排出落在了红壳松的树干或枝桠处后, 种子就会萌发生根,幼苗长成粗壮的灌木状。其后生出许多正向地性的气生 根。有些气生根贴附在宿主的树干上,有些气生根则从宿主的枝上下垂,下 行根逐渐增多并且互相融合,直至用它那强大的木质根网把宿主树干团团裹 住。这时细叶榕的树冠也增大繁茂起来,遮盖了宿主的树冠,而宿主由于见 不到阳光和自身养分被吸干最终被扼杀而腐朽。绞杀植物细叶榕的根网就成 为一个空筒,但仍可以完全过着独立的生活。榕属等绞杀植物在热带雨林里 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高大乔木。 绞杀植物的种类很多,如桑科的榕属、五加科的鸭脚木属、漆树科的酸 草属等,但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里,亚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中绞杀植物 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逊于热带雨林。 没有叶子的树 通常,树木都有叶子。绿叶中的叶绿素,在阳光作用下,不断制造养料, 输送到根茎部,使树木长得欣欣向荣。 大自然真有趣,世界上竟有无叶的绿色树。 台湾相思树是南方常见的行道树,它满树青绿,看上去长着许多绿叶。 其实,它的叶子已经完全退化,剩下的只是叶柄,呈披针形,内含叶绿素, 好像叶子一样。它的叶柄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叶柄,毕竟还起到叶的作用,因此说它无叶,还不很确切。 木麻黄、梭梭和光棍树,可以说是典型的无叶的绿色树木了。 木麻黄是一种常绿的被子植物,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细软,灰绿色, 小枝上有很多节,每节都有6~8枚极退化的鳞片状叶。初夏开花,花单性, 雌雄同株或异株。木麻黄原产澳大亚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印尼爪哇岛上至今 还有许多天然的木麻黄林。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栽种。我国福建、 台湾、广东等地常用作行道树、观赏树及防风林树种。既美化了环境,又有 效地控制了海风的侵袭。 木麻黄外貌有点像松树,又叫它“驳骨松”。其实,它和松树完全不同。 松树的枝条上簇生着许多长长的针叶,而木麻黄的枝条上有许多节,节上轮 生着细小的鳞片退化叶,而灰绿色的枝条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梭梭是一种耐旱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属藜科。产于我国新疆和青海西部 盐海及沙漠地区。它可长成1~9米高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绿色粗壮, 叶子退化成极小的鳞片状物。它当年生的枝呈绿色,对生,可代替叶子进行 光合作用。每当夏季干旱时,它的嫩枝可以脱落,以节约体内水分的消耗。 这种现象是其他树木所罕见的。在炎热干旱的夏季,梭梭开花后,进入休眠 状态,直到深秋,种子才长大成熟。落地的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湿度,竟能 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就发芽生长,并且一经长成,便有很强的抗沙能力。梭梭 的这种生活习性,使它能在荒漠中“艰苦奋斗”,长期生存繁衍下去。 非洲干旱地区有种奇树,高 3~7米,外形看上去满树都是光溜溜的圆柱 状绿色枝条,不长叶子。偶然长了一些叶子也是在枝端,仅仅是几枚,而且 很小,所以人们叫它光棍树。光棍树又叫光枝树或绿玉树,是大戟科植物。 这种树,我国也有引种。广州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北京、上海等地在温室盆 栽,供观赏。 木麻黄、梭梭和光棍树等,生活在缺雨的干旱地区。它们与仙人掌等多 浆液植物相反,不善于贮存水分,因此植物体内含水量少,显得又干又硬。 为了适应这种严酷的环境,它们尽量缩小叶片的表面积,以减少蒸腾,所以 叶子退化了,或者干脆消失了,变成光溜溜的枝条。这是少浆液的旱生植物 在长期自然选择中的结果。 离不开火的植物 过去,人们对野火全无好感,认为它只会毁灭生物,就极力去扑灭它。 但近年来许多事实证明,火和温度、阳光、水分一样,不仅是大自然的一个 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自然界天然发生的火,对许多植 物、动物的生存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生态学家曾研究过野火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生态作用。在过去的 300~400年中,黄石公园北部每隔20~25年就发生一次大火。但近80年来, 人们主动地制止了自然火灾的发生,却使黄石公园的动植物发生了变化:山 杨树的数量减少,并且老年化,以幼嫩山杨为食的大角鹿也随之减少。人为 地减少大角鹿也未能使山杨树增加。可是在自然火灾发生的地段,幼小的山 杨树反而生长起来了。美国政府根据这一发现,建立了200万亩的天然火灾 自生自灭地段,从而稳定了山杨树和大角鹿的种群数量。 北美洲有一种最珍贵的树种,叫沼泽松,它也是最善于适应火灾的一个 树种。这种高大的树有着罕见的浅色树冠,身躯伟岸挺拔,不仅生长在低洼 的地方,而且也生长在干爽的山麓。它木质坚硬,红润有光,色泽非常悦目。 正是这种树,似乎是专等发生火灾才成长壮大呢!当它的幼苗长到几十 厘米高的时候,在五至七年内就完全停止再往上长,这时它全力发展和巩固 根部。幼苗的针叶含有很多水分,而且长得很长。这些针叶紧紧聚拢在一起 把未来的新枝保护在它们中间。在此阶段,火灾丝毫损害不了它,即使是烈 火把潮湿的针叶全部燎净。然而它周围的其他树木、灌木和草一下被大火吞 噬而光,它的幼苗此时就得以见到阳光。大火之后,沼泽松迅猛生长,并长 出一层很厚的树皮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新的火灾危害。正因为这样, 现在栽植沼泽松的时候,往往故意烧一烧松树地段,为它们的生长创造最好 的条件。 号称“世界爷”的红杉,也是不怕火的。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生植物 非常珍贵,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生长在北美一些国家公园里的红杉数目是 屈指可数的,人们把它们作为稀世珍宝来加以保护,自然不让火灾在红杉林 中发生。可是事与愿违,这种罕见的树木却不愿意繁衍子孙,而且行将绝种 了。原来,在它的树冠之下,生长着许多冷杉幼树,冷杉生长过程中争夺了 红杉的养分。要使现有的“世界爷”森林得以更新,就必须定期进行火烧。 红杉树不怕火烧,因为它的木质犹如钢铁一般,是燃烧不起来的,而且它的 纤维质树皮又厚又结实,严严地保护着它那坚实的树干。当然,大火可以把 红杉的叶子和树冠烧着,可是老的叶子烧掉了之后,新的叶子很快就生长出 来了。 大火之后,红杉树不但获得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而开始迅猛向上和向周围 生长,同时也给红杉树的种子清扫了地盘。因为红杉树的种子只有在没有草 木、被火烧透而且深深履盖着草木灰的土壤上,才能发芽。红杉幼苗需要大 量的光和热,只有在充足阳光和无“人”与它们争抢的空间中,才可能迅速 生长。 如此说来,森林火灾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科学家经过详细的全面计 算之后,断然肯定,害远远大于利。虽然火灾可以对某一些树种的自然恢复 和森林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然而,这种个别有利后果却远不能补偿火灾 给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巨大损失。森林火灾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害,应该千 方百计把森林火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为繁殖而发热的植物 你一定不会相信,在植物的大家族中,有一类植物竟然会为繁殖发热。 这类植物在开花时,花部会产生强烈的发热现象。它们就是具有佛焰苞的天 南星科植物,如海芋、臭菘和欧芋等。 植物和人一样,热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科学家们对此作了大量观 测,例如一种叫斑叶阿若母的天南星科植物,当它们即将开花传粉时,在一 片喇叭形的佛焰苞里直挺挺地伸出一根尖细的散发着臭气的佛焰花序。花序 基部是分层着生的雌花和雄花,包在佛焰苞里,花序上部没有花,但呼吸作 用却异常强烈。组织中每小时的耗氧量竟高达它自身体积的100倍,几乎和 一只飞翔着的蜂鸟的耗氧量相当,这种呼吸与通常的呼吸作用不同的是,释 放出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成热能,所以是一种产热呼吸。产热呼吸足以使佛 焰花序的温度升高 20℃,而这比环境温度整整高出 15℃,如果用手触摸花 苞,你会感到非常温暖。天南星科的海芋开花时,也具有这种产热呼吸。 这类植物在开花期间,为什么要以如此高的速率来消耗掉自身的能源物 质?科学家对此研究后认为,佛焰花序的发热原来是一种有益于其传粉的功 能。 “热”花可以引诱昆虫来传粉。因为这类植物的传粉主要依靠一些对热 相当敏感的逐臭食腐蝇类。开花时发热有利于花序中的胺、吲哚和 3—甲基 吲哚等带有臭味的化学物质四处挥发。热敏的食腐蝇类便会寻热逐臭而来, 爬进花苞内,把雄花的花粉传给雌花,促进了植物的繁衍。 另外,在寒冷的条件下,这种产热呼吸可不必借助昆虫而完成授粉。在 美国东部,气温通常在 0℃以下,有一种叫作臭菘的天南星科植物,它的佛 焰花序在繁殖期间所散发的热量可比环境高出20多度。这些热量不仅使花保 持温暖,而且还能融化花周围的积雪。更使人惊异的是,臭菘佛焰苞内外温 度的差异形成一种空气的“涡流”,佛焰苞内成熟的花粉随着热空气的“涡 流”,像受到一种引力似的,被从花序上部成熟的花吸到下部来传粉。也就 是说,随着空气的运动,臭菘可不必求助昆虫来传粉,在冰冻三尺的酷寒条 件下,凭借这种热气体传粉的方式,可顺利完成传粉。 还魂草 在人迹罕见的荒山野岭里,干旱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一种贵重的药材, 叫“九死还魂草”。这种植物很奇特,干旱时,它的枝叶卷缩起来,植物体 变得焦干,进入了“假死”状态,当得到雨水、温度适宜时,它就大量吸水, 枝叶舒展,又“苏醒”过来。由于干旱石崖难以保持水分,它要经过多次的 “枯死”和“还魂”才能长大和繁衍,所以被称为“九死还魂草”。 九死还魂草的学名叫卷柏,关于卷柏能“还魂”的事,我国人民早有所 了解,这从它的别名中可以看出来。除了一般的称作“九死还魂草”之外, 它还被称作“回阳草”、“长生不死草”、“还魂草”、“见水还阳草”等 等。 卷柏确实有顽强的抗旱能力,日本有位生物学家曾发现,用卷柏做成的 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把它浸在水里,它居然“还魂”复活,恢复生 机了。 美洲的卷柏更加奇特,它们能在干旱时缩成圆球,随风滚动,遇到有水 的地方,就伸展开始生长,缺水时又开始旅行了,所以又被称作“旅行植物”。 卷柏的分布很广,多生于裸露的山顶岩石上,我国各地都可以找到。它 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吐血、出血症等,疗效很好。 会跳舞的草 一般认为植物和动物不同,动物会活蹦乱跳,而植物却是直立不动的。 但在我国华南、西南广大地区的丘陵山沟或山沟灌木林中,却生长着一种叫 做“舞草”的植物,也有叫电信草、鸡毛草的。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会“跳 舞”的植物,虽然称为“舞草”,但不是草,而是一种小灌木。 舞草对阳光非常敏感,在阳光的照射下,大叶旁边两枚侧生的小叶会缓 慢向上收拢,然后迅速下垂,像钟表的指针一样,不息地回旋运转。同一植 株上各小叶在运动时有快有慢,但很有节奏,此起彼落,蔚为奇观,而且可 以从太阳升起一直舞到太阳落山。 每当夜幕来临,舞草便进入“睡眠”状态,随着早晨的到来,它又开始 翩翩起舞。关于舞草跳舞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没有研究清楚。至于舞草跳舞 的作用,有人认为舞草跳舞可以起到自卫的作用,当它跳舞时,一些愚蠢的 动物和昆虫就不敢前来进犯了,也有人认为舞草一般生长在阳光照射强烈的 地方,为了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两枚侧生的小叶就不停地运动,起到躲避 酷热的作用。 舞草作为会动的植物,是一种有趣的观赏植物;同时,它还是一种草药, 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等功效。 会害羞的草 含羞草是一种很有趣的观赏植物,当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叶于,它就 会像害了羞一样,把叶子合拢来,垂下去。你触得轻,它动得慢,折叠的范 围也小;你触得重,它动得快,不到10秒钟,所有的叶子全折叠起来。 含羞草为什么会动呢?原来,在含羞草叶柄的基部,有一个充满水分的 叶枕。当你用手触摸含羞草,叶子振动了,叶枕下部细胞里的水分立即向上 部与两侧流去,于是,叶枕下部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瘪下去,上部像打足了 气的皮球似的鼓起来,叶柄也就下垂、合拢了。当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作 合拢运动的同时,产生一种生物电,将刺激信息很快扩散到其他叶子,其他 叶子也依次合拢起来。不久,当这次刺激消失后,叶枕下部又逐渐充满水分, 叶子就重新张开恢复原状。 含羞草的这个特点对它的生长很有利,是它对自然条件的一种适应。在 草地或林间,当它受到触动时,它迅速闭合的叶片和突然下垂的小技会使动 物有所畏忌,这就防止了它可能被草食动物吃掉的危险。而在天气突然变化, 在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它会在碰到第一滴雨、第一阵疾风时把叶子收起 来,以避免狂风暴雨对娇嫩叶片的摧残。 另外,晴天里含羞草不受触动是决不“含羞”的,即使有人碰它,“含 羞”的时间也很短。然而,在阴雨天气到来前一两天,由于空气湿度增大, 一些小昆虫飞不高,碰撞含羞草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这样一来,含羞草就 失去了晴天里的端庄大方,而变得“羞羞答答”,它那羽毛状的叶子总是合 起来,叶柄也随之下垂,因此,气象工作者得知,含羞草“含羞”是阴雨天 气即将来临的信号。 神通广大的水葫芦 1899年,美国陆军工兵部队接到国会的一项特别命令,命令派兵消灭墨 西哥湾一支强大的“绿色敌人”——水葫芦。接到命令后,工兵部队奔赴战 场,先用长柄叉作武器,后改用炸药、火焰喷射器,最后使用化学武器除草 剂等,对成片的水葫芦进行全面围剿。 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怎么会使美军这样大动干戈 呢?事情得从头说起。1984年,一位植物学家到巴西旅游,他发现水面上生 长着一种植物,有着蓝紫色的花朵,叶柄像葫芦似的膨大,出于好奇,他把 它带回美国,并在新奥尔良博览会上展出,被誉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花冠”。 但没想到,仅十几年,水葫芦便泛滥成灾。在非洲的尼罗河、刚果河畔也出 现了同样的情况。 水葫芦之所以泛滥成灾是因为它有惊人的繁殖力。据观察,一棵水葫芦 在两个月内能繁衍出上千个后代,所以它能使河道迅速堵塞,水流不畅,发 电机叶片被缠,甚至使驾驶员受骗上当,把车开向长满水葫芦的水面等等。 于是,人们便开始了对它的种种围剿。 围剿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旧的一批去了,新的水葫芦更旺盛地长出来。 正当人们一筹莫展之际,环保部门的人员却欣喜万分。因为他们发现水葫芦 有转化和消除有毒物质的作用,水葫芦长有很多须根,这些须根会像毛刷子 一样把有毒物质洗刷得干干净净,它的茎叶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用来净化 污水效果很好。实验表明,一公顷水葫芦一年可以吸收净化污水中的4吨氮 和1吨磷;一亩水葫芦每4天就能从废矿水里获取75克银,另外,水葫芦对 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也有明显的吸收净化作用。 水葫芦除了可作为污水净化器之外,它还是一种敏感的“生物报警器”。 它能敏锐地指示出砷的污染。如果污水中含有少量砷,只要持续2个小时, 它的叶片就会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呈现斑点,变黄失水等等。 水葫芦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青饲料,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 矿物质,也是农田的上等绿肥,但净化过污水的水葫芦是不能作青饲料和肥 料的。 除水葫芦以外,水葱、浮萍、芦苇等也有较好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不怕盐碱的植物 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常常颗粒无收。盐碱土地区的人们有一段顺口溜: “碱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盐碱地里,含 有很多盐碱,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大敌,一般植物无法生长,因为它们无法从 盐碱土中吸收水分。可是有些野生植物在盐碱地上却生长得很好,例如柽柳、 胡杨、短尾灯心草、艾蒿和盐角草等,它们都属于耐盐植物。 耐盐植物为什么不怕盐碱呢?原来它们都有抵抗盐碱的特殊本领。 柽柳是盐碱地上时常见到的一种耐盐植物,它是一种乔木,树皮红褐色, 叶子成鳞形生在纤细的小枝上,微风吹来,一丛丛柽柳飞红挂绿,别有一番 景色。当我们走近柽柳时,你会发现它的茎和叶上,冒出了一粒粒白色的结 晶,如果你尝一尝,马上会感到又咸又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柽柳的根 在从盐碱土中吸水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盐碱,但体内并不积累,这些盐碱由 水带着,通过茎、叶表皮排到茎和叶的表面,水很快蒸发了,而盐碱却留在 茎叶表面,形成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 胡杨也是一种耐盐植物,常和柽柳混生在一起。它也能从土壤中吸收盐 碱,然后又从树皮裂口处排出体外,形成粘稠的液体,人们将这粘稠的液体 叫作“胡杨泪”。“胡杨泪”里含有小苏打、食盐等盐分。当地人还常常用 它来发面蒸馒头呢! 盐碱地上,生有一种盐角草,它全株绿色,叶子极小,身体肉质多汁。 盐角草也从盐碱地里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并不像柽柳、胡杨那样排出体外, 而是永远贮存在身体里。在盐角草茎中的细胞内有叫盐泡的结构,盐碱都存 到盐泡里了。盐角草靠着一个个小盐泡,就能从盐碱地里吸收水分,不但如 此,由于盐碱都被圈在盐泡中,再也无法毒害盐角草了。盐角草因为有这种 本领,能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盐碱地上生长。像盐角草这样的耐盐 植物,称为聚盐植物。 艾蒿是一种很有名的中药,针炙用的艾卷,就是用艾蒿叶制成的。它也 是一种耐盐植物,为什么艾蒿能生长在盐碱地上呢?原来它的根有一种本 领,能抗住土壤中的盐碱,使它们无法进入根中。同时,艾蒿的根细胞中含 有很多溶于水的糖和酸,能使根容易从盐碱中吸水。艾蒿既能从盐碱地里吸 水,又不让盐碱进入身体中,这样它就能很自在地生活在盐碱地上。像艾蒿 这样拒盐碱于植物体外的植物,称为抗盐植物。 还有一类耐盐植物,像短尾灯心草,既不泌盐,也不聚盐和抗盐,而是 用脱落老叶的方法,来排出盐分。短尾灯心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生有一条 细长直立的茎,茎的基部生出一丛长长的叶,很是别致。短尾灯心草在盐碱 地中吸水时,也吸进了很多盐,它把盐碱聚在叶内,等到老叶充满盐分时, 就提前干缩脱落,然后,幼叶又来接替老叶的位置,这样就能不停地往外排 盐。 由此看来,各种耐盐植物抵抗盐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耐盐植物抵抗 盐碱的本领,决不是在一两代中形成的,而是它们世世代代生长在盐碱地上, 同盐碱长期斗争,逐渐形成的。 胎生植物 如果说某种动物是胎生的,大家决不会感到奇怪,但如果说某种植物是 胎生的,就会觉得很新奇了。 一般植物的种子成熟以后,马上脱离母树,而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 然后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的条件下,在土壤是萌发成幼小的植殊。但 是有一种叫红树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既不脱离母树,也不经过休眠,而 是直接在果实里发芽,吸取母树里的养料,长成一棵胎苗,然后才脱离母树 独立生活。 为什么红树胎生呢?原来这和它特殊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红树是一种小乔木,高2~12米,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沿海一带的海滩 上。我国广东、海南岛、福建和台湾的沿海地区,都有它的分布。在这些地 方,红树和别的树木一起,组成了红树林。红树林里有常绿的乔木和灌木, 树林非常稠密。海滩上每天都涨潮和退潮,涨潮时,树木的树干全被海水淹 没,树冠在水面上荡漾;退潮后,棵棵树木又挺立在海滩上,形成了海滩上 的奇特景观。 红树所处的环境极其不稳定,潮水的涨落对它的威胁极大,如果没有非 凡的本领,就休想在海滩上定居下来。就拿种子萌发来说,如果红树种子成 熟后,马上脱落坠入海中,就会被无情的海浪冲走,得不到繁殖后代的机会。 可是,红树靠着种子胎生,却能世世代代在海滩上繁衍生息。 红树每年开两次花,春季一次,秋季一次。一棵红树花谢以后,能结出 300多个果实。果实细而长,长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每个果实中含有一粒 种子。当果实成熟时,里面的种子就开始萌发,从母树体内吸取养料,长成 胎苗。胎苗长到30厘米时,就脱离母树,利用重力作用扎入海滩的淤泥之中。 几小时以后,就能长出新根。年轻的幼苗有了立足之地,一棵棵挺立在淤泥 上面,嫩绿的茎和叶也随之抽出,成为独立生活的小红树。 如果胎苗下坠时,正逢涨潮,便马上被海水冲走,随波逐流,漂向别处。 但胎苗不会被淹死,因为它的体内含有空气,可以长期在海上漂浮,不会丧 失生命力,有的甚至在海上漂浮二三个月,一旦漂到海滩,海水退去时,就 会很快地扎下根来,成为开发新“领土”的勇士。经过几十年,又会繁衍成 一片红树林。 红树在适应海滩生活方面,除了具有胎生本领之外,还能长出许多支柱 根和呼吸根。它的一条条支柱根,从树枝上生出,直插海滩淤泥中,全力支 撑着浓密的树冠,成为抵御风浪的稳固支架。一条条呼吸根,像手指一样, 由土中伸出地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气。为根系供应氧气和水分。红树 就是依靠着这些特殊的本领,在海滩上顽强地生活着。 红树和红树林的其他树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它的根和树皮,可以 提取单宁。它们聚成丛林,可以护堤、防风、防浪,保护沿海农田不受海浪 或大风的袭击,形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而且它们那些纵横交错的 支柱根,挡住了陆上冲来的泥土,加速了海滩淤泥的沉积,使海岸不断向大 海延伸,所以红树林还是有名的造陆先锋呢! 在种子植物中,不只红树有胎生本领,红树林中的秋茄树、红茄冬和木 榄等树木,以及不属于红树林的佛手瓜和胎生早熟禾,也都有胎生本领。 身份不明者 花、草、树木属于植物,虫、鱼、鸟、兽属于动物,植物、动物各成一 界,彼此径渭分明,互不混淆,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常识。然而世界 上却有一种名叫眼虫藻的生物。植物学家将它定为植物,归属植物界的裸藻 植物门;动物学家又把它定为动物,归属动物界的原生动物门。眼虫藻为什 么既是植物又是动物呢?是不是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中,有一方判断错误 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了解眼虫藻的身体结构和营养方式。 眼虫藻生活在淡水中,池塘、水沟和流速缓慢的溪水里,都有它的分布。 在温暖季节,常常大量繁殖,使水变成绿色。眼虫藻身体微小,体长仅有60 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人们只能凭借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真面 目。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眼虫藻的身体由1个细胞组成,形状像个织布的 梭子,前端钝,后端尖。它的体表没有细胞包被,而由细胞的质膜直接与外 界接触。身体前端有一个胞口,从胞口中伸出一条鞭毛,鞭毛是一种运动胞 器,眼虫藻主要依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运动。胞口下方连接胞咽,胞咽 末端膨大成储蓄胞,储蓄胞周围有伸缩泡,储蓄胞和伸缩泡能收集和排出细 胞中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在细胞质中分散着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质体的 一种),叶绿体是眼虫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场所。在靠近胞咽处 还生有一个红色眼点,眼点是一种感觉胞器,眼虫藻用它感受光线的刺激, 趋向适宜的光线,以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在眼虫藻细胞中没有液泡。 眼虫藻这种身体结构,既有动物特征,又有植物特征。我们知道,动植 物细胞在结构方面,重要区别有3点,这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质 体(质体包含叶绿体、白色体和杂色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3种结构。 眼虫藻的细胞中有质体,但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在身体的其他结构方面,眼 虫藻有储蓄胞和伸缩泡,而这两种结构只在原生动物细胞中存在,植物细胞 中从没发现过。 不仅眼虫藻的身体结构具有两重性,它的营养方式也同样具有动植物两 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依靠自己体内的叶绿体,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养料。另一方面,它又依靠自己身体的渗透作用,直接从水中吸收 现成的有机物质,而且它还用胞口和胞咽,吞吃周围环境中的颗粒状有机物。 不言而喻,前一种营养方式是植物的营养方式,而后一种则属于动物的营养 方式了。 眼虫藻的这些两重性的特点,在历史上曾引起了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的 争论,植物学家们根据眼虫藻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叶绿体的 色素成分和绿藻相同,都由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因而坚持认为它是植物,不同意它是动物,并根据它没有细胞壁,原生质裸 露的特点,将它命名为棵藻。动物学家则根据眼虫藻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具 有胞口、胞咽、储蓄胞、伸缩泡等结构,具有动物性营养方式,因而坚持认 为它是动物,否认它是植物,并根据具有眼点的特点,命名为眼虫。真是公 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使眼虫藻成了脚踩两只船的生物,出现了动物学和 植物学都讲它的奇怪现象。 到底应怎样看待眼虫藻这一系列的双重特征呢?正确的作法是应该用达 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来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现今地球上200万种动、植物,都是由一种或几 种原始生物,经过长期演化逐渐形成的,各种动、植物当中,有相当多的种 类,形态和结构上存在着“狮身人面”现象。因此,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之间, 一定存在着既像植物又像动物的一类生物,眼虫藻正是这类跨界生物,它的 存在证明了动、植物之间的统一性和亲缘关系。 由上述内容可知,眼虫藻身跨两界,看上去奇怪,实质上却很正常。植 物学家将它定为植物,动物学家又将它定为动物,都没有错。如果有错误, 那就是不应该指责对方的命名和归类。世间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我们看问 题,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待生物学方面的问题,更应如此。 未来的宇宙植物 随着宇航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可 是,要进行遥远的太空旅行,就必须由宇宙飞船自己制造食物和氧气。这就 需要在飞船中栽种植物。能在飞船中栽种的植物必须是身体小而轻,繁殖迅 速,既能提供食物,又能提供氧气。科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小球藻是充 当这个角色最理想的植物。 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浑身发绿,属于藻类中的绿藻。它生 在水中,分布极为广泛。从热带到温带,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它。 有时,在郊外的池塘中或者在庭院的水缸里,可以看到一汪绿水,绿水中除 了少数其他绿藻外,多数是小球藻。但是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它们。因为小 球藻的身体直径只有3~5微米,用显微镜放大到600多倍,才有一个小米粒 那么大。在显微镜下面,人们观察到小球藻的身体只有 1个细胞,也就是 1 个细胞组成1个小球藻,结构极为简单。它的细胞圆圆的,像个小圆球,在 细胞中,有1个很大的叶绿体,所以它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球藻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制造大量的营养物质,营养价值极高。 人们经过分析,在小球藻的干粉中,含有40%~50%的蛋白质、10%~30% 的脂肪,还含有糖类、矿物质和 11种维生素。小球藻的蛋白质中,有 40% 左右的氨基酸是人体需要、而人体本身又不能合成的。它含有的脂肪是大量 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它含有的糖类中,有葡萄糖和果糖, 很适合作人类的食品,因此,它获得了“植物肉”的美称。营养价值大大超 过鸡蛋、牛肉和大豆等高蛋白食物,这种食物对宇航员来说,是再好不过的 了。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十分强烈,它的光合效率超过陆生植物的10倍。我们 知道,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有人计算过,1克小球 藻在1天当中,可以放出1~1.5克氧气。这样,小球藻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 大量氧气,就能充分供应宇航员呼吸的需要,而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又 能很快的被它的光合作用所利用。所以小球藻不仅是宇航员的理想食物,还 是飞船中的“空气净化器”,而且这种活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循环使用。 小球藻的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强的。人们发现,它主要是靠分身法产生孢 子来繁殖后代。一个小球藻,可以一分为二,然后是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 个,如果环境优越,1个小球藻的细胞内,可分出 8~16个孢子。这些小小 的孢子,长得很像它们的“母亲”。以后,孢子们慢慢长大,挣破母亲的肚 皮,一个个散放出来,开始过独立生活。这时,身体长得和“母亲”模样相 同、大小一样了。于是一个小球藻,经过分身法,就变成了8~16个小球藻。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小球藻在一昼夜之间,可以产生两三代,数量能增加好 几十倍。小球藻不但繁殖快,生长也很迅速,最快时,一天当中,体重能增 长100倍。有人做过实验,培养小球藻的水田,每亩年产量可以达到3吨, 等于同面积的大米收获量的10倍,产量是多大啊! 小球藻属于低等植物,身体渺小,构造简单,但却能充当宇宙航行中的 理想想食品和“空气净化器”,这说明小球藻是具有很重大的潜在价值的。 海藻之王 过去,在远航船员中,曾经有过大海蛇的传说。不少人说,亲眼看到了 大海蛇,那海蛇身长1公里,浑身褐绿,昂首挺身,在海中不停地游动,很 吓人。可是,从来也没有人捉到或打死过它。经过人们反复观察,终于查清 楚了,这传说中的大海蛇,原来是一种海洋中的巨大藻类,名叫巨藻。 巨藻形似海带,和海带是同宗兄弟,都属于藻类中的褐藻。但它比海带 大得多,一般长达100米,大的可达300~400米,甚至500米以上。巨藻身 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有类似根、茎、叶的结构。它的根,有不少分 枝,称作假根。假根不是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只是用它固着在海底的岩 石上,因此又叫固着器。一棵大的巨藻,假根的直径可达1米左右。在假根 上长着又粗又长的柄,这就是巨藻的“茎”。柄上每隔10~15厘米,生着一 张扁平的假叶,假叶的基部宽,先端窄,长可达1米左右,宽可达10厘米, 在每片假叶的基部都有1个气囊,气囊的直径约有3厘米,里面充满空气, 活像打足气的小皮球,巨藻依仗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气囊,漂浮在海面上。巨 藻的柄,开始的部分是直立的,从假叶着生的地方,直到柄的末尾全都漂浮 在海面,弯弯曲曲,随浪摆动,活像一条凶恶的海蛇。难怪有人将它误认为 是大海蛇了。 巨藻用孢子繁殖后代,它的假叶上,可以生出许许多多的抱子。别看巨 藻身体硕大无比,孢子却小得可怜,直径只有几个微米,肉眼根本看不见它。 每个孢子都长着两根鞭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在它尽情邀游之后,就萌发 成丝状体。丝状体有雌雄之分,雄的丝状体产生精子,雌的丝状体产生卵。 精子也有两根鞭毛,靠鞭毛游近卵,与卵融合成合子。合子萌发后渐渐长成 一棵新的巨藻。 巨藻是一种多年生、冷水性藻类,每年老叶死去,新叶重生。寿命可达 12年之久。在太平洋东部和大洋洲附近的浅海里,巨藻常常在海底形成一片 气势磅礴的“海底森林”,这些“海底森林”为鱼类和各种海洋动物提供了 栖息和繁殖场所。而且,一片片巨藻就像一道道天然的防波堤,护卫着海岸、 码头和船只。 巨藻的经济价值很高,据人们分析,巨藻体内含有 9.2%的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还有不少含钾化合物和微量元素,是家畜和鱼类的 良好饲料。从巨藻体中可以提取褐藻胶和碘甘露醇等工业原料。其中的褐藻 胶,主要用于造纸、纺织和金属加工等方面,价值很高。巨藻还有一项重要 用途,就是能产生沼气。人们把巨藻磨碎,经过细菌发酵,沼气就能产生出 来。用巨藻提取沼气,成本低而污染少,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人估 计,在不久的将来,巨藻可能和煤、石油并肩媲美,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 源。 目前,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巨藻。墨西哥的巨藻资源很丰富,年产量 为2万吨,最高时曾达到2万9千吨。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每年可收割 10万吨。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每年收获量有 35万吨之多。人们利 用巨藻时,常常是每隔2~3个月收割一次,由于巨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每 天可长2~3米,再生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割去一茬后,又可迅速长出,一年 可收割多次,不需要再种植,产量极高。 我国在70年代,从墨西哥引进巨藻幼苗,把它们定植在北方的浅海里。 现在已经长成为一片海底森林。 植物的器官 庞大的根系 根是高等植物为适应陆地生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器官。种子萌发 时,首先冲破种皮而伸出的是胚根。胚根向下生长成为主根。主根生长很快, 以番茄为例,当幼苗刚长出第一片真叶时,主根已经扎入土中55厘米;幼苗 长到4~5个星期,主根已经深深地扎入地下1~1.5米深了。如果条件适宜, 番茄幼苗的主根还可以以每日3.14~7.50厘米的速度向地球球心推进。随着 主根长到一定长度之后,在主根四周,由它又长出许多细小的侧根。侧根像 主根一样,又可再长出侧根,如此反复分枝下去,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系。 一年生的苹果树苗,就大约有3.8万条侧根以及由这许多侧根与主根组 成的根系。在大豆、棉花、向日葵这些植物中,都有这种主根、侧根分明的 根系,这叫直根系。直根系是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结构形式。而水稻、 小麦、玉米这些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根就不同,由于它们的主根发育不好,从 它们茎的基部会长出一些像胡须一样的根来,这种根叫不定根,它们长得很 发达。这样,那些长短差不多,像胡须一样簇生在一起的不定根,就形成了 根的又一种形式——“须根系”。一株长到八片叶子的玉米,它的不定根的 数目可达0.8~1万根之多。直根系和须根系,是植物的两种主要根系形式。 由于植物有庞大的根系,这对于将植物牢牢固定在土中以及更有效地吸 收营养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据统计,一株冬黑麦,平均每天要生长出11.5 万条新根和由新根形成的1.19亿条根毛。如果把这些新根连接起来,就等于 冬黑麦根一天要伸长5千米,根毛则伸长了80千米,把这么多根铺展开来, 它是一个多么大的吸收面积! 根在土壤里分布的总表面积比地上茎、叶的总表面积的和还要大。在宽 度上,如苹果,根的伸展宽度,最大的距离可以达到27米,比它的树冠要大 2~3倍。所以我们常常用“根深蒂固”、“盘根错结”来形容根系的繁茂与 庞大,可说一点也不过分。 生长在沼泽和我国南方海边淤泥地带的植物,如台湾的海茄在长期适应 淤泥环境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生出了一种呼吸根。呼吸根的根端向空中生长, 一条条矗立于空气中,这样就保证了植物的根系照样可以自由通气。这种呼 吸根的景观可谓奇中之奇。生活在我国广东沿海的红树及生长在水边的水 松,也有这种有趣的呼吸根。 根的变态类型还可以举出不少,像常春藤和凌霄花茎上的不定根,是用 来使自己固着在其他植物上或者墙上,以支持它的茎干向上攀缘,所以也叫 做攀缘根或附着根。其他,如菟丝子,它们把自己的根伸进寄主植物的身体 里面,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养料,这种根叫寄生根,是寄生植物“不劳而 获”夺取营养的一种手段。 根的变态,主要是由于植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对环境条件改变时所发生 适应的结果。它们并不是病态的变化,而是正常的和健康的,并且可以遗传。 所以说,根的变态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中而获得的。变态器官 的结构和功能与植物的生活是协调一致的一种适应形式。 除了以上所述这些正常的根以外,还有很多有不同用途、形状特殊的根。 萝卜、胡萝卜、甘薯,我们吃的是它们的贮藏根。贮藏根贮藏了植物生活上 所必需的食物,在冬天,植物地上部分枯死以后,它们在地下渡过冬季的严 寒,到来年又由它们再发出幼芽,长出新的植株来。 兰科和天南星科中的一些热带植物,它们的根不生在土里而是附生在树 干或其他物体上。在它们的茎上还生长出大量暴露在空中的气生根。我国南 方有一种榕树,树冠高大,从树干上垂下很多根,这些根可以一直垂到地面, 再扎进地下,这叫支柱根,它有加强支持植物的作用。由于从树干上垂下的 支柱根又多又粗,给人以“一树成林”的壮观感觉。板根也是一种支柱根, 不过它是在树干的基部向四周突出发展成板子一样的形状就是了。在热带雨 林中,许多树木的板根,“板”高可达3~8米,真好像一堵堵墙壁,对植物 可以起到稳定树干的作用,这也可说是根中之一奇。 植物的茎 茎是指支撑叶及花、果等器官生长的植物地上部分。茎的形状是多种多 样的。常见的有直立茎,这种茎主干及分枝明显,而且直立向上。但是,在 自然界中,有许多种植物因为长期适应各种特殊的生活环境,茎的功能和形 态发生了种种变化,改变了原来茎的形式或直立习性。比如牵牛花、茑萝、 菟丝子、扁豆和豇豆的茎,本身细长而不能直立,必须缠绕在其他的支持物 或植物体上,这叫缠绕茎。草莓、蛇莓、甘薯,它们的茎是匐匍在地面上生 长的,在茎的节上再长出叶和不定根,这种茎叫匐匍茎。还有一些茎,像根 一样横生在地底下,这种茎就叫做根状茎,如芦苇、藕、草石蚕、姜及中药 里有名的黄精、玉竹等植物的茎就是。 更为奇特的要
本文档为【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65)--植物世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68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04-08
浏览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