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举报
开通vip

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1——基于华南P县一起环境诉讼案件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黄家亮 摘要: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在国内学术界还是一个少有涉猎的领域。本文以华南 P县的 一起大规模环境诉讼案件为案例,“展示”并分析了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这一特定“场域” 中,通过集团诉讼这种方式进行环境维权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和农民的行动逻辑。文章立足于 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建立对当下“通过法律的环境维权”的场景化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分 析了这种行动面临的四个主要困境,即集体行动的“搭便车困...

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 1——基于华南P县一起环境诉讼案件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黄家亮 摘要: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在国内学术界还是一个少有涉猎的领域。本文以华南 P县的 一起大规模环境诉讼案件为案例,“展示”并分析了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这一特定“场域” 中,通过集团诉讼这种方式进行环境维权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和农民的行动逻辑。文章立足于 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建立对当下“通过法律的环境维权”的场景化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分 析了这种行动面临的四个主要困境,即集体行动的“搭便车困境”,农民维权的“合法性困 境”,司法诉讼的“体制性困境”,法律逻辑下的“环境权困境”。面临四重困境,在推进“通 过法律的环境维权”时,农民的行动中蕴涵着特殊的行动逻辑,这主要包括特殊的动力机制 和特殊的行动策略。特殊的动力机制包括:村民们因基本生存面临威胁而不得不进行的生存 抗争,诉讼精英的使命感和道德勇气,诉讼精英生存危机下不得不将斗争进行到底。特殊的 行动策略包括:始终控制在法律范围内的行动;选择性激励;诉苦、弱者的武器、“问题化”、 “挟中央以抗地方”等动员策略;引入媒体、专业环境诉讼帮助 NGO、环保支持网络等外力 以搅动地方利益格局,等等。 关键词:集团诉讼 环境维权 多重困境 动力机制 行动策略 一、引言 随着各地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逐渐向低成本的农村地区转移。这使得农村社会 中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普遍和尖锐。环境维权已逐渐成为农民维权和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动因之一2。仅从有关环境信访的统计数字这种趋势: 1995 年,群 众来信总数是 58678 封,到了 2006 年,群众的来信总数已经达到了 616122 封。11 年之间, 环境信访的数量增长了 10 倍之多,而信访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又大多数会转化为 群体性事件3。因此,环境维权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 1 在此感谢黄宗智、赵鼎新、杨国斌、郭星华、洪大用、冯仕政、王灿发、许可祝、焦若水、陈锦飞等师 友在本文修改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本文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很多思路是在和童志锋博士一起讨论的过 程中形成的,特此致谢!另本文的调查得到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项目的大力支 持,本文的个案材料是与课题组其他成员童志锋、刘伟伟、谢婧怡、陈首、杨腊、张丽娟一起收集的,一 并感谢!除特别说明外,本文引用的关于该个案的材料均来自我们收集的一手材料。本文涉及到的人名、 地名都按学术惯例做了处理。 2 国家信访局发布的数字表明环境保护已与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 诉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信访工作五个重点方面。(参见《群众反映强烈的五方面突出问题成为信访工作重点》, 载于国家信访局官方网站http://www.gjxfj.gov.cn/2007-03/28/content_9638107.htm/最后访问日期:2007 年 12 月 10 日)。 3 数据来自于《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995 年-2006 年),更详细的数字和对比参见洪大用等著,《中国民 间环保力量的成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3—4 页。 1 与环境维权行为急遽增加的现实相比,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专门针对 这个问题的扎实研究尚不多见。不过从一般意义上谈论农民有组织维权的研究并不鲜见,也 形成了一些比较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如依法抗争(李连江,欧博文,1997)、以法抗争 (于建嵘,2004)、合法性困境下的农民特殊利益表达机制(应星,2007)、“权力-利益的 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利益表达分析(吴毅,2007)。这些框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 理论资源,同时也给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从是否诉诸法律手段,农民有组织的维权行为可以区分为通过法律手段的维权和通过非 法律手段的维权,前者主要就是集团诉讼,后者则包括诉诸行政手段的集体上访、诉诸自力 救济的群体性事件和部分群体性利益表达行动4。已有研究基本上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集体 上访上,很少关注集团诉讼。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农民的有组织维权行动主要是诉 诸上访和信访,而很少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有关。但这不带代表通过“集体诉讼的环境维权” 没有研究的价值。相反,为什么当前人们不愿意选择这种环境维权的手段,这本身就是一个 值得反思的问题!而且,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环境权益,或通过 法律手段推进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会逐渐提高5! 本文关注的问题就是:在“当下中国基层”这一特殊的政治生态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环 境维权形式的集团诉讼在实践中究竟是如何展开、而又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另一方面,这种 维权行动又如何克服一般的集体行动困境和中国特有的体制困境?其行动的逻辑是什么样 的? 本文以个案的形式介入这一较新的研究领域,并立足于首先将这一跌沓起伏的故事呈现 出来,在对故事的铺陈中展示特有“场域”中种种权力、关系、策略、技术,以及其所勾连 而成的“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的运作逻辑。笔者认为能将这个不可多得的精彩故事尽 可能深入全面地呈现出来,对于这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来说可能具有更加不可替代的贡 献。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好的叙事可以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反复“咀嚼”的素材,还因为叙 事本身往往是接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凸显其内在“隐秘”的最好方法(李猛,1998), 一个成功的叙事本身就彰显着重大的理论意涵(黄家亮,2006),而且因为中国社会生活的 变通性、过程性、模糊性,叙事在中国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应星,2006)。为了保 证故事的叙述不被刻意地“肢解”和“侵害”,我们将叙事和对故事的解读分开来表述。 本文的故事来源于我们对一起号称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环保诉讼案件所进行的深入田 野调查。该诉讼原告有 1721 人之多,被告是亚洲最大的某化学原料生产厂,持续时间前后 4 应星区分了“群体性事件”和一般性“群体利益表达行动”,认为群体性事件特指那些发生了明显暴力冲 突、出现了明显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群体行动。(应星,2007)笔者同意这一区分。 5 对于这种趋势的分析参见黄家亮,童志锋,2007,《通过法律的环境治理:意义、问题、建议》(中国人 民大学社会学系“公益诉讼与环境治理”课题组工作论文),未刊稿。 2 5 年多,至今仍“余音未了”。2007 年 8 月,包括笔者在内的一行 7 人深入到该案发生现场 华南P县,分头对原告、被告、代理律师、P县各相关政府部门、法院以及一般民众进行了 10 天的深入细致访谈,并现场考察了原被告双方的生存状况。正式访谈对象达 82 人6,录 音 180 个小时,收集电子版资料 50 多万字,音像资料 12 小时。返回北京后,调查组又访问 了参与该案的某专业环保诉讼NGO、多家报道该案的媒体记者。总之,我们力图从各个不同 的方位还原事件的真相。正是在这种不断地挖掘、反复地追问中,“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 权”背后的困境、机制、逻辑都一一得到淋漓尽致展现。 二、官司的缘起(P 县的诉讼) 化工厂始建于 1992 年,投产于 1993 年。到 1999 年二期工程投产后,生产规模大了一 倍,对周围的污染也猛然增加。根据 2003 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报道,当时村庄受 污染影响,山上林木全部枯死,地里庄稼几乎绝收,河里鱼虾完全绝迹,居民常常感到头晕、 腹痛、恶心、鼻塞、胸闷、皮肤瘙痒,癌症发病率大幅度增加。 当地村民极端的说法是“方 圆数里,寸草不生”,“山上像火烧过一样”。从 2002 年 3 月起,当地村民开始寻求通过法律 的手段捍卫自己的生存环境,先后经过 P 市中级人民法院和 P 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最 终判决村民们获得赔偿 684178.2 元。该案是中国迄今规模最大的集团诉讼案件。由于其在 中国法治建设中典型意义,也曾被评为 2005 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 山里引来金凤凰? 7 故事发生在一个只有 18 万人口的华南P县 。据县志记载,该县 “历来山青水秀,鸟语 花香,盛产毛竹和反季节蔬菜。”8令P县人民骄傲的是该县具有独特的天然空调(常年气温 在 14℃-28℃),是P市唯一无污染之县。同样由于地处偏远,该县经济上相对落后,长期以 来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1994 年以前,这个县甚至没有一条柏油路。至少对于该县A、 B、C三个村庄的村民来说,要不是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们可能还会延续着这种平静的生活。 1992 年,P 县所在省的省会 H 市闹电荒,电价奇高,用电大户 H 第一化工厂计划将高 耗能的氯酸钾产品的生产向能源丰富、电价较低的山区转移。此时恰逢 P 省关于经济发达 地区帮助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海陆合作”政策出台,P 县丰富、廉价的水电资源和积 极的引资政策吸引了 H 市第一化工厂。在 P 省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该厂出资 70 6 指按照访谈提纲完成访问,并整理出详细访谈笔记的人数。 7 处于匿名考虑,本文将所调查的县命名为P县,将该县所属的市、省分别称为P市、P省,P县参与诉讼的 三个村分别称为A村、B村、C村。 8P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P县县志》第 1 页, 2007,方志出版社。 3 %、P 县电力公司出资 30%共同组建的龙舟化工厂落户 P 县 A 村。对于 P 县县政府来说, 该项目的引进无异于山里引来了金凤凰。化工厂于 1993 年建成投产,当时年产氯酸钾一万 吨,由于经济效益显著,1998 年工厂又进行了二期扩建。扩建完工后,年产量达到三万吨 氯酸钾和一万吨氯酸钠,是 P 县最大的一家企业,也是 P 市惟一一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很快,化工厂就成了 P 县的主要财政支柱,承担着全县财政收入的 1/3,每年还为当地提 供 500 万元的运输业务,解决当地 600 多人的就业问题。副县长王红甚至说:“没有龙舟化 工厂的贡献,我们的公务员、教师的工资可能就难以按时发放。” 随着化工厂飞速发展,其身上的也渐渐笼罩起了各种光环。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该厂 宣称自己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氯酸钾生产厂。一时间,“P 省明星企业”、“P 省 企业利润 300 大”、“省环保先进企业”、“市先进企业”等等一顶顶桂冠戴在了它的头上。 龙舟化工厂成了 P 省“海陆合作”项目的光辉典范。以致于当时的 P省省委书记专程到该厂 考察并欣然题词:“企业发展的创举,工业扶贫的良策”。 零星的交涉 然而,对化工厂的官员们来说,传到他们那里的也不是一味的好消息,村民们接二连 三的过来反应自家山上的毛竹受到废气污染就是一件烦心事。当时的厂长派人去周边山上核 实有关情况,得到确认后,于 1995 年1月 15 日,与村委会签订了协议,对部分村民因作物 死亡受损给予了一次赔偿——死亡毛竹大的每根赔 12 元,中等的赔 10 元,小的赔 8 元,但 这只限于还能找到根的毛竹,像大面积死光,根也烂掉了的就不在赔偿之列了,这让有些村 民愤愤不平。 还有更早一些的征地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冲突,村民认为自己的良田突然被征走了, 而补偿并不令人满意。他们与乡政府和化工厂交涉,结果是化工厂做了些让步,承诺可以在 政府的土地补偿款之外,再付补偿款的 30%给农民,作为化工厂的补偿金。 A 村一个叫柳大元的村民,是村里的笔杆子,爱好舞文弄墨,写得一手好字,到现在 还常常写诗填词。中学时曾是学校里的文学骨干,没考上大学,1978 年参军入伍,在这个 相对封闭的小村里,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写信说自己因为化工厂的污染而得了癌症,要求 巨额赔偿,否则会将此事公之于众。后来听多位村民说他的鼻癌是早在化工厂搬过来前的 1989 年就有了。当时化工厂的反应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这次在化工厂访问时问到这 个问题时也被支吾过去。可以肯定的是,他是最早站出来积极反映化工厂问题的村民,早于 本文主角章金山(后文详述)。据柳大元自己说,他不仅向县政府、地区政府写材料举报, 还直接给中央领导写信。2001 年 9 月 22 日至 10 月 13 日,每天给当时民望极高的总理朱镕 4 基发一封信,从不间断,在他家里我们还看到了同样内容的信换了一下称呼寄给了胡锦涛总 书记和温家宝总理。2001年11月底,他的举报终于得到了回应,从国务院发出的一封 要求督办的公函被附在他的举报信后寄到了 P 市环保局和 P 省环保局。之后,省地环保局 联合调查组就来了。2001 年、2002 年,县政府连续两年下拨给附近两个乡镇金鸡乡财政所、 大丰镇财政所“农业灾情减免款”434415.2 万。据后来厂方和县政府的一致说法,这笔钱实 际上是化工厂补给村民们的,所以到后来在 P 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中,将这笔钱作为化 工厂已经支付过的补偿而扣除。总之,用柳大元自己的话来说,在与化工厂的战斗中,“我 点燃了星星之火,后来章金山成了主帅!” 那么章金山又是何人?他又是怎么样走上这条艰辛的维权之路并成为名震全县、全市、 甚至成为海内外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呢? 村医章金山及其惊人发现 加拿大某资深记者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章金山:“有着像当地寺庙里可以见到的佛一 样亲切的面容,张医生已经把阻止化工厂弄脏东南方中国的苍翠繁茂小山的他家乡的空气, 水和土壤作为他的职业。”9 初见章金山却确实很难把他与一个带领一千多人的反抗强权的 “领袖”联系起来,一张娃娃脸上永远挂满笑容,声音细声细气,不凑近的话你很难听清他 在说什么,微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肢体语言。平时少言寡语的他说起这个事件来就滔滔不绝。 他是 1960 年生人,原住 P 县 B 村。1980 年 P 县一中毕业后,参加县、市卫生局组织的 培训,再加上跟一位老中医学习,他习得一身不错的医术,当上了赤脚医生。从 1983 年起, 开始在山寿乡龙降村开私人诊所。1989 年底,诊所迁至位处县郊的 A 村。平静而殷实的日 子一直持续到 1999 年。由于前几年生意的红火,这一年,他在城关盖起了一栋令人羡慕的 两层小楼,进一步扩大了诊所的规模、改善了诊所的条件,以适应日益增加的业务。 但就在这一年的一天,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令自己只冒冷汗的秘密”。即自 1994 年开 始,在他这里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症状大多如此相似——头晕、脑胀、腹痛、恶心、 呕吐、肩背腰痛、胸闷、心烦、干咳、皮肤瘙痒、眼酸流泪、记忆力衰退、头发脱落等,以 前村里生病都是呈季节性、规律性的,现在一年到头都是种种怪病。村里得癌症的人越来越 多,短短几年,全村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6人,而之前这里的癌症是极为罕见的。而 且,从1995年开始,全村青年人进行征兵体验时就没有一个人合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化工厂二期工程刚刚投产,生产规模猛然增加两倍,常常有一些村民反应污染加重, 而村民病况反常也正是化工厂在该村落户的时间,莫非…… 9 文字资料编号:CM095。 5 如果是一般人,想到这里也就算了,甚或暗自窃喜,因为毕竟自己的生意是越来越好 了。但章金山再也坐不住了!后来许多人对他的行为很难理解,包括该县一位对他颇为关照 的政协副主席就直接问他:“你生意好了,怎么还不高兴了?”三年后,面对中央电视台记 者的镜头,他道出了他的想法——“生存环境这么恶劣,村民受这么大的苦,我一个人赚钱 有什么意思!”10 “当时,非常天真,以为是上面的人不知道情况,我反映上去就能解决。”他回忆说。 告状-曝光-官司 1999 年底,章金山第一次给 P 市环保局和 P 市市政府写信反应,但没有回应。随后, 他又给一些媒体写信,也石沉大海!2000 年下半年,为了整理医疗档案,他买了一台电脑。 在学习上网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诀窍——利用网络伸张自己的权利远远比以前的投诉和 村民们的上访有效。他开始在强国论坛、天涯等大的论坛上频繁的发帖子,“先开始在论坛 上发帖子很少人理会,后来附上了一些照片,回的人就比较多了”。他还通过电子邮件向各 个媒体、政府机构大量地投诉, “能找到邮件地址的有关单位和领导都给他们发了,包括 国家的各大部委,但基本都没有回应。”慢慢地他也就习惯了这种没有反馈地告状。 2001 年 12 月 6 日,他突然收到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发来的邮件,让他们提交正式的 投诉材料。信件原文如下11: “你们好!我们将你们的投诉信转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和法规司。同时我们也请你 们直接再写一封正式投诉分别给环保总局(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南小街 115 号,100035) 和 P省环保局办公室和污染控制处(H市环保路 8号,350003)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 huanbao@xiayidai.com.cn 2001 年 12 月 6 日 这对章金山来说,可是个喜出望外的大好消息。他立即着手准备相关材料。一方面是 请人实地拍摄录像,并从此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他马上写了一份正式的投诉 书,拿到化工厂附近几个村让村民们签字。村民们也很受鼓舞,一下子就有 1300 多人签了。 他满怀希望地将这些材料寄到了指定地两个单位,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来的是无尽的沉默, 竟然没有一个单位给他任何反馈。而村民们也常常来向他打听回应。他说:“当时心情极度 地失落,没想到会是这样。” 接下来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几个调查者始终无法相信,甚至基本可以推断纯属章金山编 造,但我们发现在章金山和村民们的话语中,其是必不可少的诉说,多数媒体的报道也采信 10 中央电视台 4 月 12 日《新闻调查》,名为《A村旁的化工厂》,资料编号:MT007。 11文字资料编号:CM017. 6 了这一细节。 章金山说,2002 年 1 月 12 日,这个日子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一天正是他沮丧万分 的时候,晚上竟然收到了时任总理朱镕基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12: “发件人:noagain[noagain@eyou.com] 发送时间:2002 年 1 月 12 日星期六 21:58 收件人:章金山 主题:Re:紧急求援——人民财产和生命受到严重危害,=急切请求新闻媒体记者伸手 拯救! 章金山,您好! 我已经收到您的多封来信,可是我只能遗憾地告诉您,我的主页仅仅是一个个人主页, 我对您的困难实在无能为力。如果可能,请查阅一些新闻媒体的网站并进行投诉,也许会 有帮助。” 单纯纠缠于这封信的真假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我们几乎可以完全肯定该信不是来自朱 镕基13,更令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封信成为章金山动员村民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极其有效 14,也成了村民们以后行动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既然“总理”都建议要找新闻媒体投诉一下,章金山当然更加紧了张罗。就在“总理” 来信半个月后,《方正》杂志的杨大明记者来到了 P 县。该杂志和《检查日报》一样是最高 人民检察院举办的,正是后者将章金山的投诉信转给了他们。显然,杨大明是被他眼前的景 象震惊了,他在文章中描述到: “一望无尽的几个山包上所有的林木和山草全部变的萎黄,踏上这些山包,你会看到到 处都是枯枝败叶,没有昆虫,没有飞鸟,这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颜色与远处青翠欲滴的群 山形成鲜明对比。” 他质问道: 12 文字资料编号:CM018。 13我们的组员谢婧怡在日记中详细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我们对于该信的质疑: “我试图去联系邮箱的主人,但没有成功。发出的邮件被退了回来。这个邮箱已经废弃了。 我们注意到,章金山写给对方的邮件题目是:“紧急求援——人民财产和生命受到严重危害,=急切请 求新闻媒体记者伸手拯救!”这像是对朱总理说的吗?反观章金山的信,也显得有点文不对题。因为内容中 并没有向新闻媒体记者求助的字样。它可能不是原信。也就是说,章金山所提到的,朱总理提示他们可以 向新闻媒体求助,然后他们受了启发,转而向媒体求助的说法有问题。 在我看来,从这个标题,以及对方回信的内容来看,信的原文更像是给一个大的媒体负责人写的。我 们将邮件地址noagain@eyou.com 放到百度里面去搜,并不能搜出相关的网页。也就是说,它不是像章金 山说的那样,是从网上的个人主页、论坛中找到,然后发邮件。应该是别人给他的地址。至于回信者究竟 是谁,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该邮件没有落款,有删节的嫌疑。”资料编号:AX006。 14 这使我们想起了旧时农民起义领袖屡试不爽的“托梦造神”技术以及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这都是多 么准确地把握和利用了时人的心态! 7 “难倒利润就是一切吗?” 3 月 11 日,章金山收到了反应P县化工厂污染事件的那期杂志。激动的村民们第二天就 到县政府前面的大街上大张旗鼓地打出“还我们青山绿水”的横幅,以宣传这本杂志的机会 向社会寻求控告化工厂的募捐。当地群众看到配有图片的报道后很愤慨,当时就有人纷纷捐 款表示支持。3 月 13 日晚,县委书记主持召开县委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龙舟化工厂环保治 污问题。形成了中共P县县委《专题会议纪要》(三)纪要,其中写道15: “……坚决反对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搞非法活动,破坏社会稳定,对触犯法律的,要坚 决依法严肃处理……如果系极少数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加 强新闻管理,认真把握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新闻记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 地反映问题……政法机关对极少数违法分子要依法予以坚决查处…… ” 这种宣传和捐助活动连续开展了 3 天半,3 月 15 日 11 点,P 县建委城管队制止了他 们的行为,并将他们的捐款箱带走了。第二天,他们继续在原地点宣传并募捐,下午约 4 时又遭同样的制止。在冲突中,执法人员打伤村民张祯祚的头部和宋基焕肩腿部,张源树、 柳大元等多名群众亦被伤及。村民们以报告、控告、请愿书(村民联名盖指印)等形式,向 P 县公、检、法和县委书记、县长投诉、请愿,要求严惩伤人的执法人员及返还被抢夺的所 有募捐款及财产,但均无解决。章金山通过网络向各媒体及有关部门投诉了他们的遭遇。4 月 13 日的《中国环境报》披露了这一事件。 对于章金山及后来参与诉讼的村民们来说,杨大明可是个大恩人,他不仅第一次向社会 披露了化工厂的污染事件,还最先推荐了他们走法律维权的道路,并告诉他们可以寻求某大 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后简称“帮助中心”)的支持。他们立即按照杨大明提供的地 址将那一期的《方正》杂志寄给了“帮助中心”,并很快得到了同意支持的回复。4 月的一 天,“帮助中心”派杨乐玲博士带记者、律师、环境专家各一人前来调查。调查共进行了 6 天,调查组走访了 P 县县、P 市、P 省的相关部门。在离开之前,调查组交代了提起诉讼应 该注意的问题。自此,后来声势浩大的“千人大诉讼”正式拉开了帷幕。 签名·证据·钱 杨乐玲走后,章金山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起诉的准备工作——寻求村民支持、收集证据、 计算损失。 事隔四年多后,章金山坦率地说:“说实话,当时对法律并没有什么概念,想得很天真, 15 文字资料编号CM057。 8 16以为法律是最公正的,我们受到这么明显的损害,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理所当然! ”无疑, 是来自北京的“中央记者”和法律专家给了他法律的启蒙并增加了他对胜诉的信心。 以前村民们也在零星地告状,在外地记者和专家来调查时,特别是在上次寻求在给环保 总局投诉信的签名时,他们给予了章金山出色的支持。这次最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征集大家的 签名,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力量弱小的农民只有借助于声势的浩大才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才能对企业、政府等强势力量造成自上而下或自外而内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正面去面对问 题。由于先前媒体的曝光,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所以,这次的签名更加顺畅,共有 1643 人 在起诉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然,并不是所有支持者都在这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像 A 村村委书记宋大军就是这样。尽管他非常同情村民们的遭遇,他本人也是污染的受害者之 一,但镇里干部下来明确跟村书记、主任交底说“要站在厂一边”、“要帮助做群众的思想 工作”,尴尬的村长只能暗里帮助村民了。所以,他支援了诉讼代表们 1000 元钱——要知 道他村支书工资收入每个月才 300 元呢,但坚决不在起诉书上签名,而且还要村民们为他保 守秘密。 如今要动真格打官司了,以前松松垮垮、模模糊糊的关系现在应该明确化了,要想作为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由哪些人在法律上代表他们。早在 2001 年的一个晚上,村民们曾经自发在村小学开了一次会,有两三百人参加,那次会上也有人提 出要打官司,将化工厂告垮,并初步推举了章金山等人作为代表,甚至还谈到了筹集资金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不过,那时候,由于对本地律师的不信任和对法律程序的全然不了解,也就说说罢了。 这次不得不正式面对这些问题了。 其实,推举诉讼代表倒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在这么长时间与化工厂的较量中,谁上心谁 不上心、谁能力强、谁能真正代表大伙的利益,大家心里早都清楚了。所以,没有太大争议, 章金山等五人承担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 参加诉讼的人数确定了,代表也选出来了,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钱。上诉需要一大 笔钱。大伙儿一商量,决定向村民筹款。但是,要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愿意交钱呢?虽然说村 里的村民都受到了化工厂的污染,大家也都希望得到补偿,但每个人受到的损失不一样,家 庭经济状况也不一样,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为了尽快筹到钱,他们决定,最后的赔 偿款按照每个人交钱的份额来分配,每 50 元算一份儿。这样,那些损失大的村民自然会多 拿一些钱出来,以保住自己的利益。但是,又考虑到一些家庭确实经济困难,他们决定,只 要在上诉书上签字,到时也可以按一份儿的份额参与分配。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的筹资,他们 16 访谈资料编号:CML001。 9 还承诺,即使不是化工厂附近的村民,只要为诉讼捐了款,到时也可以参与赔偿的分配。于 是,这样一个由几部分组成的筹款、分配方案形成了。虽然这在当时顺利筹集到了诉讼的费 用,却也埋下了重大的隐患,此是后话。 接下来的大事就是收集证据和统计损失了。这两件事让村民们伤透了脑筋,他们采集了 化工厂污水样品却没有机构敢于为他们提供鉴定,也没有一个合法的机构为他们提供损失评 估。 据村民们讲,化工厂的污水一般是在晚上偷偷排出,收集证据已属不易,而要对采集的 污水样本进行检测。2002 年 5 月 13 日,当村民们带着了他们通过 24 小时日夜轮流监视采 取的 5 种污水水样来到 P 市环境监测中心要求检测时,工作人员一听说水样来自龙舟化工厂 后就以所送水样量少、不符合检测要求而当即拒绝检测。在他们不知所措时,章金山拨通了 “帮助中心”许老师的电话。许老师确认水样符合检测要求后,指导他们可以赴 H 市环境检 测站或 P 省环境监测站送检,并提醒他们准备好检测费,对检测机构说明是付费的委托检测。 他们马上赶往 H 市环境检测中心,也遭到了拒绝。最后还是省检测中心同意按委托检测收取 检测费后将样品留下了。一周后,检测结果出来了,五瓶水样中有一瓶杂质过多无法检测, 其余四瓶六价铬含量分别超出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0 倍、12 倍、6 倍、54 倍。这是诉讼中证明化工厂 污染周围环境的重要证据。 为了做好参加诉讼的每个村民所受损害状况的评估,章金山他们在“帮助中心”许老 师的指导下拟定了统计方案,几位诉讼代表人挨家挨户让村民们自报自家的损失,然后再集 中整理。整个统计过程持续了两个多月,他们收集的资料有两个药箱那么高。2002 年 11 月 7 日,村民们正式就向 P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整个提交给法院的诉讼材料有 1900 多页,A、B、C 三个村 1643 名村民成为原告。后来,又有 97 名村民申请加入到诉讼, 原 1643 名原告中有 10 名自愿退出诉讼,另有 9 名去世,参与诉讼的村民总人数为 1721 人, 被很多媒体称为“千人大诉讼”。 从村庄事件到社会事件 村民们的行动越来越多的被外界所关注。2002 年 6 月份,《方正》杂志又做了环保机构 拒绝污水检测的追踪报道,《法制日报》、《光明日报》也做了跟进报道。媒体的声音得到了 国家环保局的回应。2002 年 7 月 11 日,由该局纪检曾某带队的检查组来到了 P 县,尽管由 于种种操作使得村民们连这位“救星”的面都没有见到,但当他们得知当天国家环保总局举 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重点查处的 55 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中,P 省 P 县龙舟化工厂名列其 中时还是欢欣鼓舞了一阵。 10 11 月 20 日,省环保局在 P 县主持召开了 P 县龙舟化工厂年产二万吨氯酸盐技改项目 环保验收征求意见会,并形成了《P 省环保局关于印发 P 县龙舟化工厂年产二万吨氯酸盐技 改项目环保验收征求意见会纪要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对化工厂和 P 县环保局提出的 十条要求,村民将其简化为三句话——“山上要见树木,水里要见鱼虾,地里要见庄稼!” 紧接着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以及国家信访局《群众反映》 内刊中都点了 P 县龙舟化工厂的名,将其作为破坏环境的典范。《中国环境报》等媒体也继 续跟进报道。化工厂与村民的冲突已逐渐从一个村庄事件走向了一个社会事件。而最终实现 这一转变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报道。 2003 年 4 月 12 日 21 时 15 分,《新闻调查》栏目以《A村旁的化工厂》为题将村民们与 化工厂的恩怨纠葛全方位的展现在了公众面前。节目迅速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 动,很多人被这个村庄的命运震惊了。林世杰,这位土生土长的P县人,当时已是《检查日 报》的记者,他这样描述了他当时的震撼17: “缭绕的烟雾,枯死的杉树,干瘪的稻谷……我几乎是屏住呼吸看完4月12日中央电 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播出的《A村畔的化工厂》。” 他也见证过这个村庄的过去和现在,他动情地回忆道: “我凝视着那条小河,在我的记忆中,它清澈宛转,流过很多村庄。夏天,孩子在河里 游泳,老人在河边钓鱼,妇女们在岸上洗衣服,并不时大声吩咐自己的孩子别到水深的地方。 那是一幕多么美丽的乡村图画呀,但一切因为化工厂的到来而改变。几年来,我陆陆续续还 乡,却发现那条河流日益肮脏。当我抱着我嫩芽般的侄女路过河边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悲哀 ——我们将要给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也许出于同样的忧虑,各大媒体蜂拥而至、纷纷将眼目投向了这个村庄。我们粗略地统 计了一下,《新闻调查》播出后,仅 2003 年,就有 15 篇对这个事件比较深入地报道18。 但令村民们遗憾的是,《新闻调查》节目播出的当晚,竟然全县停电。村民们认为这一定 是化工厂搞的鬼,目的是 “为了封锁国家新闻信息,不让群众知情”。根据章金山提供的证 据,他当晚致电县电力公司询问,值班小姐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地说出了真话——“P县的电 是由龙舟化工厂控制,他高兴送就送,他高兴停就停”19。第二天,P省环保局一位副局长 专程来到P县调查污染事件的真相,在电力公司,她看到了昨晚化工厂厂长洪达开下达停电 17文字资料编号:CM078。 18详见刘伟伟,《草根的两面与媒体的双仞——福建屏南千人环保诉讼调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公 益诉讼与环境治理”课题组工作论文),未刊稿。 19见《反映龙舟化工厂污染事实概况——艰难的民间环保路》,文字资料编号:CM056。 11 命令的原始记录,但电力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当晚会有雷电雨,为安全起见洪厂长才来电 要求停电20。真相如何,暂且不论,有一点是明确的,化工厂是可以控制县电力公司的。 媒体的狂轰乱炸,使得本属于化工厂和村民们之间内部冲突的事件变成了一个全社会关 注的公共事件,这对这个案件的走向几乎是决定性的。2003 年 8 月 13 日该厂被国家环保总 局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案件。 引起双方上诉的初审判决 回到诉讼本身。2002 年 11 月 7 日,村民们向 P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 16000 元诉讼费( “帮助中心”支援村民 8000 元);2002 年 11 月 13 日法院受理了本案;2002 年 12 月 28 日又向法院递交了《鉴定、评估 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下载入党申请书 下载入党申请书范文下载下载入党申请书民事再审申请书免费下载 》,2003 年 3 月 31 日法院通知预交委托 鉴定、评估费 3 万元, 村民们第二天就把这笔费用交上去了(同样是“帮助中心”支援一 半);原定于 2003 年 5 月 14 日进行庭前交换证据,后因“非典”突发,推至当年 7 月 17 日。 令村民们极为不满的是法庭既不认可他们自己提交的损失评估,而且收取了他们的委 托鉴定、评估费,却迟迟不委托鉴定,导致无法开庭审理。他们认为法院这种行为是在有意 偏袒被告,一直拖着等越来越多的证据消失后就可以为他们开脱责任。原告代理律师王大发 非常气愤地说:“环境诉讼的案子损害赔偿鉴定时效性很强,证据稍纵即逝,他们这样拖着, 明显是为了偏袒被告。” 愤怒的原告们和他们的代理律师一次次与法院交涉,只到 2004 年 4 月,法院才委托江 西一会计师事务所出面做评估鉴定。接到会计事务所提交的评估鉴定报告后,2005 年 1 月 24 日,中院正式开庭审理此案。 一年前的 2004 年 1 月 11 日,章金山等曾向法院申请能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21 条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21,将案件开庭审理的地点确定为P县,他们的理由是大多数是贫困农民,希望旁 听但又无力承担来往P市的费用。被法院拒绝后,2005 年 1 月 24 日开庭当天仍有一百多名 村民凌晨二点多出发,包车 3 辆赶往P市中级人民法院,上午 7 时到达法院。法庭上主要围 绕三个焦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22: (1)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排污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化工厂否认村民们的损失是由他们 造成的,辨称自己的环保设施齐全、先进,“三废”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污染环 20 这一细节来源于当时的现场录音,二手录音资料编号:SLY005。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原文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 审理,就地办案。” 22 详细过程参见《P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笔录》(2005 年 1 月 24 日上午 8 时 30 分, 资料编号:FY002)和 《P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文字资料编号:FY001。 12 境问题,并拿出环保局等部门提供的证明为自己辩护;他们还认为如果当地确实有污染损害 情况存在也应该是临近的机砖厂排污造成的。这一说法激怒了村民们,“机砖厂 1985 建厂, 1992 年就停产了,怎么会造成污染呢?”当场就有不少村民离席以示抗议。 (2)原告的损失范围及数额是多少?根据江西会计师事务所出面做评估鉴定,村民的 损失面积只有 104 亩,而村民认为实际损失应该是 5000 多亩,这个差距太大了。还有,被 告方否认化工厂对村民身体健康有任何损害,原因是本厂职工常年住厂内并无特殊病患。在 毛竹价格等问题上双方分歧也非常大。 (3)本案的诉讼时效,被告认为根据《环境保护法》第 42 条的规定,环境污染损害 诉讼时效只有 3 年,因此,原告至少在 2000 年 1 月 1 日前之主张已超过诉讼时效。而原告 方辨陈他们早从 1995 开始就与化工厂交涉,诉讼时效可从 1995 年开始计算。 还有一件关键的事情,虽然在当天的庭审当中没有太多的涉及,但却是日后争执的焦 点。就是被告坚称自己 2001 年和 2002 年已通过政府的“农业灾情减免款”补偿给被告 434415.2 万,应该在这次的损害赔偿中扣除。 23: 2005 年 4 月 15 日,中院宣布了他们的裁决结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 P省(P县)榕屏化工有限公司应立即停止对原告的侵害; 二、被告应在本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赔偿原告山场林木、果树、毛竹和农田等损失人民 币 249763 元; 三、被告应在 P 县县政府批准的废渣堆放场建立后或被告与福大废渣无害处理成果投 入生产后或环保部门允许的其他处理方法确定之日起六个月内清除厂内工业废渣和后山工 业废渣; 四、 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 77683 元,由原告负担 25895 元,由被告负担 51788 元;鉴定费 100000 元, 由被告负担。 作为原告代表的章金山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准备向 P 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他们的 赔偿请求是经济损失 10331440 元,精神损失 3203200 元,总共 13,534,640 元,而法院的 判决连个零头都没有达到。核心的分歧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村民们对损失的判定与法院认 可的损失判定差别太大;第二,村民和法院认可的农作物价格计算方法差别太大;第三,村 民们请求得精神损失赔偿没有被认可。而且“立即停止侵害”,这种判词含糊不清,等于没 说。 5 月 30 日,他正式向省高院提交上诉状。同一天,化工厂也提起了上诉。他们的理由 23《P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文字资料编号:FY001。 13 是本来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话,他们无需做出任何赔偿,村民们是成心跟他们找茬。他们态 度非常强硬: “从 1995 年起出现部分山林的枯死现象,并非答辩人的排放的废气所致,只是由于答 辩人是一个有利税大户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冤大头,是一块唐僧肉,所以,所在地的村民就 屡屡找答辩人操刀割肉,也由于答辩人为了急于搞好与周边村民的关系,基本上是有提都赔, 就更助长了这种不正常的索赔现象,从 1995 年至今已支出了各种目的补偿费几十万元。”24 媒体轰炸中的终审 继上一年《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新华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后,今年海内外媒体 对这个案件发起了前所未有的轰炸,《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南方农村报》、《新华网》、 《公益时报》、《法治中国》、《财经杂志》、《环境》杂志等等,还有海外的《日本经济新闻》、 《朝日新闻》等都加入了这一行列,而且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几乎是一色的表达对化工厂 的谴责,甚至说“围剿”也不过分25。 省高院立案后派法官专门来现场查看情况,据村民们说,当时高院的法官来看以后觉得 中院做出的损害范围认定非常荒唐。这让村民们对二审充满了幻想。2005 年 8 月 18 日是该 案二审开庭的日子,事先章金山通过电子邮件广泛地向他的媒体朋友们发出《全国十大环境 违法案二审(8·18)庭审邀请函》,还打印了一份名为《喜讯:旷日持久的全国十大环保案 件的诉讼二审(8·18)在省高院开庭》的传单四处散发。他满以为在这次庭审中,省里的 法官大人能够为他们重新厘定赔偿的范围,还他们一个公道。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2005 年 11 月 16 日宣布的判决书中,除了没有扣除一审以已经支付“农业灾情减免款”而扣除的 434415.2 万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赔偿款变为 684178.2 元。 对于这一结果,章金山有几丝无奈地说:“判下来,我们虽然觉得有些不公正,但也无 所谓,这个事情时间太长了,做一个阶段性的了结也好。” 2006 年初,该案在起诉和判决的层次上基本告一段落了,但这个完整个过程又一次成 了全社会的焦点。因为在由法制日报社与中华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多家 著名法学院协办的“2005 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评选活动” 中,其顺利当选,排名第九,几 乎所有的大陆媒体都发布了这一消息。村民们恶作剧似的跑到城关路口拉了个横幅“祝贺龙 舟化工厂被评为全国污染企业第九名!” 24 参见 2003 年 1 月 8 日《龙舟化工厂答辩状》,文字资料编号:HGC0028。 25详见刘伟伟,《草根的两面与媒体的双仞——福建屏南千人环保诉讼调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公 益诉讼与环境治理”课题组工作论文),未刊稿。 14 三、打赢官司之后的故事(胜诉之后与诉讼背后) 到此为止,从立案到终审判决这样一个过程是完成了,结果是村民们“胜诉”了,尽管 判给他们的赔偿只有他们诉求的二十分之一。出人意料的是,终审之后的故事更加精心动魄。 扑朔迷离赔偿款 2006 年 1 月,章金山等 5 位诉讼代表分别收到化工厂发出的前去领取诉讼赔偿款的通 知。但当他们来到化工厂时却被告知此笔款项已经转给 P 县法院。他们马上赶到 P 县法院找 到了副院长兼执行局局长张浩,张浩说该款要请示院长。院长告诉章金山等人必须得拿出一 个方案,把这笔赔偿款分配清楚,并在张榜公布后,由法院去调查,要在所有委托人百分之 百同意该方案时,县法院才能将此笔款交给五位代表人。章金山当场就火了,“作为一院之 长,这么荒唐的话你也说得出来?两个人的案子你们判了还多数要被反驳,怎么可能 1721 人全部满意?”院长也不好反驳,只说这是县委主要领导的意思。 他们回去将诉讼前筹集经费时约定的方案整理了一下交给了法院,法院说这个方案明显 跟判决书不合。章金山说:“你们认为这样不可行的话能否写一个书面的东西给我,告诉我 怎么样才行?我一定百分之百照做。”但法院一直没有什么反应。 案子就这样一直拖着,到我们去调查时,离判决生效已有一年零九个月了,仍然是杳 无音信。明明胜诉了,却一分钱都拿不到手,村民们都很失望,慢慢也没有什么积极性了。 执行款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局面,整个过程我们都是一头雾水。P 县县法院既非本案 初审法院,更非终审法院,自始至终与该案没有任何干系,为什么钱竟然到了他们的户头? 他们又有什么权力扣住不给?章金山等人明知判决已经生效,赔款已经到位,这么长时间为 什么不去初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对法院副院长、执行局局长张浩深入访谈后,逐渐解开 一些疑问,但很多猜测仍然无法证实。 这位充满警惕的年轻院领导反复确认我们只是搞学术研究的“高才生”后与我们推心 置腹地谈了他对这个案子的看法,以下是我们的当时的记录26: 张浩说:“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执行应该在一审法院,县法院既对这个案子既没有 管辖权,也没有义务代管这笔钱。但当时地方政府和党委有要求,能不能帮忙开一个帐号, 把这笔钱暂时寄存在我们这里。他们的考虑是这么大一笔钱、涉及到那么多人,怕分配不清 楚产生矛盾,影响地方的安定、稳定大局。地方党委有些要求我们不得不照做。法院人、财、 物都在地方,受制于人。从我们来讲,为地方政府做点事情也是应该的,毕竟党是绝对的领 导。”但他反复强调“我们法院本来没有这个义务,这是不属于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只是帮 26 访谈资料编号:FY016。 15 地方政府一个忙”,他们“还巴不得(村民)早点把钱拿走,放在这里三天两头的有人来找, 本来不属于我们的事情,烦死了”。按党委、政府的要求,诉讼代表们只有拿出一个所有诉 讼人都服气的分配方案这笔钱才能放行,而且还必须得有县主要领导的亲自批示。所以,法 院也不能轻易将钱交给村民,法院领导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比如说执行局就说要请示院长, 而院长则要么说是县领导的旨意,要么说是上任领导任上的遗留问题,他对案件不知情,不 能轻易松口。 张浩道出了法院的尴尬,他也同情村民的处境,认为他们来要钱也是正常的,“但是, 许多事情就是情法冲突,合情合理但不合法。……从法律上讲,拿走执行款,有授权有委托、 手续齐全就行。法院现在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夹在中间”。在判决还不到一年时,他甚 至私下里当面跟章金山说让他们赶紧向中院申请强制执行。“当时还在法律期限内,他们委 托手续也齐全,只要他们一申请,没有任何人能以任何理由不给。我们基层法院马上就得把 钱汇上去,转个账就完了!”但令张浩纳闷的是,“这么简单一个事情,他们为什么不申请? 他们那么多法律专家,为什么不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说他章金山不懂法律,他身边那么多法 律人才不可能不懂!政法大学那些教授和律师们不可能不懂啊!况且我也当面跟他说过。为 什么?”张浩给出的推测是章金山等人就是存心炒作,有意让案子拖着,让媒体炒作,以牟 取自己不正当的利益。我们问他会有什么不正当的利益。张浩说:“他可以继续让村民们跟 着他闹,他还可以到处接受采访啊,出去参加会议啊,接受其他机构的资助啊!还可以博取 同情,提高知名度。”说到兴致处,他还给我们举另外一个例子佐证他的推测。章金山曾经 跟卫生局打了一场官司,是他经过手的,比较了解。“当时卫生局要去查封张的诊所,章金 山说‘你们尽管查吧,越早查封越好,你们断绝我的生活来源,我马上到网上去寻求支援’。 可见,这个人是存心炒作的。” 就此我们专门对章金山做了一次访谈,他自己给出的解释是:“当时知道可以申请强 制执行,也知道只要申请就可以把钱拿到手。但是我们什么事情都是听政法大学那边的。诉 讼费什么的都是他们出的,我们什么事都是请教一下他们,怕自己做不好他们又七说八说 的。”“当时 5 月份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遇到了张兢兢律师(该案的代理律师之一,“帮 助中心”志愿者),他说他帮助申请,但后来就一直没有申请。很快时间过了。”为什么耗 费这么多人、财、物力打赢了一个官司,他们竟然如此不积
本文档为【黄家亮: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985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4-06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