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的10大真相

管理的10大真相

举报
开通vip

管理的10大真相管理的10大真相 作者:刘澜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1)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2) 第一章自我管理(1) 第一章自我管理(2) 第一章自我管理(3) 第二章团队管理(1) 第二章团队管理(2) 第二章团队管理(3) 第三章管人(1) 第三章管人(2) 第三章管人(3) 第四章 职场(1) 第四章 职场(2) 第四章 职场(3) 第四章 职场(4) 第五章 领导力(1) 第五章 领导力(2) 第五章 领导力(3) 第五章 领导力(4)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1)...

管理的10大真相
管理的10大真相 作者:刘澜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1)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2) 第一章自我管理(1) 第一章自我管理(2) 第一章自我管理(3) 第二章团队管理(1) 第二章团队管理(2) 第二章团队管理(3) 第三章管人(1) 第三章管人(2) 第三章管人(3) 第四章 职场(1) 第四章 职场(2) 第四章 职场(3) 第四章 职场(4) 第五章 领导力(1) 第五章 领导力(2) 第五章 领导力(3) 第五章 领导力(4)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1)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2) 第六章 企业的目的(3) 第七章顾客(1) 第七章顾客(2) 第七章顾客(3) 第七章顾客(4) 第八章企业文化(1) 第八章企业文化(2) 第九章 中国制造(1) 第九章 中国制造(2) 第十章 大师(1) 第十章 大师(2) 第十章 大师(3) 第十章 大师(4) 附录1(1) 附录1(2) 后记 管理学习的七年之痒(1) 后记 管理学习的七年之痒(2)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1) 刘澜 在管理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有许多似是而非的假相,当然也就有躲在假相的迷雾之后的真相。管理的假相就像是错误的地图,会把管理者带到错误的终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当然要携带一本正确的地图。 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我就先破除一个关于管理者的假相——就是认为管理者要有下属,而有了下属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什么?我举三个定义。 第一个是《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这本词典其实没有管理者这个词条,不过它对管理的定义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那么与之对应,管理者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的人”。 根据这个定义,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二个是管理大师德鲁克①的定义。在强调管理上司也是管理者的职责时,他说:管理者不是“负责下属工作的人”,而是“负责自己的业绩所依赖的所有人的业绩的人”。②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应该是管理者,因为他的业绩依赖于下属的业绩。没有下属的人,如果他的工作业绩依赖于组织中的其他人,也应该是管理者。而今天的组织中,很少人的业绩能够不依赖其他人。因此,组织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该是管理者。 第三个也是德鲁克的定义。在强调管理者的有效性时,他给出了管理者的又一个定义:“ 在一个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③ 根据这个定义,有下属的人不一定是管理者。德鲁克举的例子是制造业的工厂领班,因为他们并没有对组织的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对其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及工作方法,他们既无责任,也无职权 ”。 而没有下属的人可能是管理者,比如一些知识工作者,他们尽管没有下属,但是做出的决策可能极大地影响公司前程。德鲁克比较两家竞争企业的市场研究员,一位可能有200个下属,另一位可能只有一个秘书,“然而就这两位市场研究员做出的贡献来说,却无太大差别 ”。 这三个定义至少有两个共同点:都承认没有下属也可以是管理者,都用成果而非职位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想当管理者的员工,追求的不应该是职位,而是成果;那些身处所谓的“管理层”的经理人,如果没有成果,也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真相,就是管理者不在于有没有下属,而在于有没有成果。类似这样的被假相掩盖的真相很多,至少还有十大假相,以及与之对应的十大真相。 一、自我管理。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 二、团队管理。假相:团队只有一种,管理的方法相同。真相:团队不只一种,管理的方法不同。 三、管人。假相:员工是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真相:员工是人。 四、职场。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五、领导力。假相:领导力是魅力,或者是随职位而来的权力。真相:领导力是效力,是学来的和赢来的影响力。 六、企业的目的。假相: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真相: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为社会做贡献。 七、顾客。假相:顾客是上帝;非顾客不重要;所有的顾客都一样。假相:顾客不是上帝;非顾客很重要;对顾客要区别对待。 八、企业文化。假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真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内在的价值观。 九、中国制造。假相:世界已经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真相:世界还没有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先把中国制造做好。 十、大师。假相:管理大师为经理人提供答案。真相:管理大师启发经理人发现答案。 前言 管理者的真相(2) 前面谈到的管理者的三个定义,也有不同点:它们强调不同的成果。第一个定义关注任务,强调个人业绩。第二个定义关注人,强调团队业绩。第三个定义关注组织,强调组织业绩。从管事到管人,再到管理组织,这是管理者的三层境界。 成为管理者不难,关键是成为哪一层次的管理者。只有掌握管理的真相,才能成为高层次的管理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那张正确的地图,帮助管理者顺利地达到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境界。 ①德鲁克(Peter Drucker,1909-2005),又译杜拉克,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公认的“大师的大师”,管理学的主要奠基者。关于德鲁克的成就,参见后文《德鲁克的意义》。 ②参见德鲁克《如何管理上司》一文,收入《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一版)。德鲁克的原话是“a manager……is someone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ll the people on whom his own performance depends”。 ③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第6页。 第一章自我管理(1) 假相:管理从管理下属开始。 真相:管理从管理自我开始。 管理的起点 最近我主持了一些培训课,其中一个主题是《管理的起点》。在一次课上,我问参加培训的经理人这样的问题:在现在的职位上,哪些人是你管理的对象?我请两个人在黑板上写下答案。 一位是电话销售团队的主管,她的答案很简单,只有“电话销售员”。另一位是培训经理,他的答案是“自己”、“老板”和“下属团队成员”。这个答案更上了一层楼,但是还没有穷尽千里目。 我们必须站得再高一些,把复杂的管理世界看成一份微缩地图,才能理清错综的路径,找出管理的起点。 管理最明显的维度是向下管理,就像销售经理要管理销售员,但是这还不够。那位培训经理知道还有向上管理老板和向内管理自己的两个维度,但是仍然不够。 管理一共五个维度:向下、向上、向内、水平和对外。任何一个经理人的工作,都包括这五个维度,重点可能不同,但是五维俱全,相互影响。 比如销售经理,工作重心是对外的那一维,也就是管理客户。但是销售经理必须对营销、客户服务、产品、财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水平管理,才能管理好客户。 又比如培训经理,工作重心是水平的那一维,包括了解其他部门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课程进行内部营销等等。同时,培训经理也要对外管理,管理外部的培训供应商,以及管理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加以满足。 维度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单独看任何一维也不简单。就说向下管理,即使你的下属只有三个人,你要管理的就不仅是你和三个人之间分别的关系,还有其中两个人形成的组合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份多维的地图上,管理的起点是自我管理。原因有三点。 一、这是最基本的一维。你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维度,但是你一定有自我这个维度需要管理。 二、这是影响其他所有维的一维。对其他任何一维的有效管理,都基于自我管理。 三、这是经理人最有控制的一维。只有在这一维中,你投入的100%的努力才可能有100%的收获。 自我管理,① (①关于自我管理,最值得参考的两本书是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理人从这里出发。 管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人如是说。但是,哲人没有具体说怎么认识你自己。 “管理你自己。”1999年,管理大师德鲁克发表文章 ①(①德鲁克的《管理你自己》最初发表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1999年3、4月合刊上,并作为经典文章在该杂志2005年1月号上重新刊载。) 说。大师深刻而务实,终于向经理人说清楚了怎么认识你自己,而且把“认识”上升到了“管理”的高度。 怎么管理你自己?德鲁克说,你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的长处是什么? 很少人真正知道正确答案。你应该向周围的人寻求反馈并加以分析,发现自己真正的长处,然后努力完善自己的长处。同时,找到那些妨碍了自己发挥长处的地方,比如轻视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某种重要的技能,或者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礼貌,把它们改掉。 第二个问题是,我做事的方式是什么? 就像人的长处各有不同,做事方式也各有不同。比如你是“读者”还是“听者”?“读者”喜欢看书面资料,“听者”习惯听口头汇报。又比如,你用什么方式学习?最常见的是“听”和“读”,但是也有许多人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写”或“说”。 在做事方式这个大问题下,要问的小问题还很多。比如,你是擅长团队合作,还是习惯单打独斗?你是擅长做一把手,还是习惯做副手?你是当决策者还是军师?你是在高压之下越战越勇,还是在和平有序的环境下才能出色发挥?你是在大公司还是在小企业更能取得绩效?关键不在于回答这些问题,而在于回答问题后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一章自我管理(2) 第三个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人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价值观,如果二者冲突,你就难以发挥绩效。比如,如果你信仰内部培养人才而企业喜欢空降外援,你追求长期业绩而企业追求短期结果,你倡导突破性创新而企业愿意持续改善,就是价值观的冲突,而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回答前三个问题①(①德鲁克说:“成功的职业生涯不是计划出来的。它们是发展出来的,因为人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已经为机会做好了准备。”)后,你才能回答第四个问题:我该去哪里工作? 或者,你至少知道你不该去哪里工作。知道该对什么样的工作机会说不,知道自己将以怎样的方式做一项新工作,并要求相应的预期和配合。 这时该回答第五个问题了,我该贡献什么? 要考虑到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形势的要求;二是基于自己的长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怎样能做出最大贡献;三是什么样的结果影响深远。 认识你自己之后,要付诸相应的行动,才是管理你自己。“实际上,”德鲁克说,“管理你自己要求每个知识工作者都要像一个CEO那样思考和行动”。 管理你自己,就是做自己的CEO。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① (①关于“要事第一”的其他论述,可以参见马克斯韦尔(John C.Maxwell)的《领导力:开发你的领导潜能》的“领导力的关键:分清主次”一章和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一章。)这是自我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平庸的经理人,把急事放在第一,总是忙忙碌碌,沦为压力的奴仆。卓越的经理人,把要事放在第一,才能从容不迫,成为事业的主人。 先说“要事”。要事有两个标准:有长期的影响,或全局的影响。两种影响兼而有之,则是要事中的要事。 比如,销售经理帮助一个销售员谈成一个客户,在多数时候不是要事。而通过或培训技能,或改善销售流程,或优化激励体系,从而提高所有销售员的长期业绩,才是要事。不过,如果是帮助新销售员谈成第一个客户,②(②《小沃森自传》记载了IBM的创始人老沃森的一次经历:他年轻的时候在一家收银机公司做销售员,前几个星期一台机器也没有卖掉。经理把他大骂一番后,态度突然变得友好起来,主动提出带着他卖几台收银机,而且当天就卖出去一台。通过在一旁观察,老沃森终于掌握了其中诀窍。老沃森后来要求IBM的经理也这样做。) 或者帮助谈成一个长期客户的第一个订单,就是要事,因为有长期的影响。如果谈成的是业内的标志性客户,也是要事,因为有全局的影响。 要事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不过一般说来这些是经理人的要事:搜集市场信息、制定战略和目标、用人和培训、设定标准和规则、计划和总结等等。 再说“第一”。第一有三个含义:优先、集中、经常。 要事要优先做。面对不重要的急事和不紧急的要事,后者优先。原因很简单:既然前者不重要,做不做影响都不大。还有一个原因:不紧急的要事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要先做。 要事要集中做,留出整块时间来做。比如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的创始人、CEO贝佐斯说过,①(①贝佐斯(Jeff Bezos)在2000年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样说的。该访谈收入《顶级CEO的原则》(中信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一书。) 他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都尽量不安排会议,把时间留给自己。 他到购物中心购物,看看商场是如何展示商品的。他也花很多时间浏览自己的和别人的网站。而且,他利用这两天向人们致谢。他说:“有许多事情从来都不是最要紧的,向人致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它又非常重要。” 要事要经常做,坚持做,定时做。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CEO乔布斯 ②(②乔布斯(Steve Jobs)在美国《财富》杂志 “2007全球商界权势25人”的榜单上名列第一。他是2005年6月12日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这样说的。乔布斯在这次演讲中讲述了生命中的三个故事,非常感人,全文在网上广为流传。该演讲的中文版可以参见《环球企业家》杂志2005年7月号。) 说,从17岁开始,他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去做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呢?”当答案有很多次是“不”的时候,他就知道应该做些改变了。 第一章自我管理(3) 对人生和事业的航向的每一次微调都不紧急,但很重要。如果不经常做,等到彻底偏离航线或者撞上冰山之时再想回头,就晚了。 从急事第一到要事第一,经理人才可能从平庸到卓越。 第二章团队管理(1) 假相:团队只有一种,管理的方法相同。 真相:团队不只一种,管理的方法不同。 团队有三种 英国皇家人力资源协会的会员们也许会像我一样,举头看足球,低头思管理。 因为该协会在2003年的年会上特意请来了英格兰足球队主教练、瑞典人埃里克森①(①埃里克森(Sven-Goran Eriksson)从2001年底开始执教英格兰国家足球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后辞职。),给这些人力资源经理上了题为《怎样让你的团队出色发挥》的一课。和埃里克森同场献艺的,是出场费10万美元的管理大师柯林斯。 低调的埃里克森说:管理足球队的成功经验有三点。第一,要有优秀的球员。第二,尊重人。第三,行事要简单。 当然,这位著名教练也说了些引用起来更响亮的话。比如,“如果团队中有个坏小子而你不采取行动的话,不出三五天就有两个坏小子了。”被问到怎么处理绩效不好的球员,他说:“在足球中这很容易。你不派他上场就是了。” 埃里克森说的当然是真理,从柯林斯那里可以得到印证。埃里克森说的第一点,和柯林斯在演讲中说的“人不是你最重要的资产,正确的人才是”简直是异口同声。但他们英雄所见略同的,其实也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 要从足球学管理团队,应该去请教不踢足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德鲁克的见识深刻而且实用得多。他指出,团队建设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经理人认为只有一种类型的团队。其实,团队有三种类型。①(①参见德鲁克1992年的文章《三种团队》,中文版收入《巨变时代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5月第一版)一书,英文版收入《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 第一种是棒球队,队员是“在团队中”打球,而非“作为团队”打球。不同的位置泾渭分明,大家各管一摊。 美国汽车厂商以前设计新车型的团队就是如此:设计师埋头设计,然后把结果交给开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埋头开发,然后把结果交给制造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埋头生产出来,然后交给营销人员…… 第二种团队就是足球队。虽然队员仍然有固定位置,但是他们“作为团队”踢球。 日本汽车厂商的设计团队就是这样的团队。与美国人的“串联”式工作方式相反,日本人的设计师、开发工程师、制造工程师和营销人员是“并联”式工作。 第三种团队是网球双打组合,更加灵活,要求也更严。 这三种团队,没有好与坏的区分,而是适合的任务、环境不同,对人员的要求不同,管理的方式自然也不同。 队员和任务也有三种 1992年,管理大师德鲁克没有心情看巴塞罗那奥运会。因为,福特汽车建立团队①(①卡赞巴赫(Jon Katzenbach)以前是麦肯锡公司的著名咨询顾问,现在自己开咨询公司。他和人合写的《团队的修炼》一文也是关于“团队管理”的经典。该文区分了“团队”和“工作集体”。简单地说,团队要有共同的目的,既定的目标,共享的责任,互补的技能,共认的方式;还有人数不能太多,团队一般在2至25人之间,而绝大多数团队不超过10人。)来设计新车型的超过10年的努力出了“严重的问题”。还因为,通用汽车的土星车分部用团队协作来替代传统生产线的革新受挫,不得不走了回头路。也因为,宝洁几年前大张旗鼓发起的团队建设运动也偃旗息鼓,开始重新强调个人责任。 于是大师写了一篇文章,告诉企业界团队有三种类型: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双打组合。中心思想有两点。 第一,团队只是工具。这三种团队各有各的用处、特性、要求和局限,不存在唯一的理想团队。 第二,这三种团队各有各的管理方式。从一种团队变成另一种团队很难,如果要变只能突变,不能渐变。 第二章团队管理(2) 福特、通用和宝洁的问题都是变得不彻底,变成了杂交品种——而大师认为,三种团队之所为、之所长与之所不能为是如此不同,②(②《团队的修炼》一文也认为团队有三种类型:推荐事情的团队(如审计小组、质量小组)、做事情的团队(大多数的团队)和管事情的团队(公司高层团队)。每种团队的成功关键不一样。比如推荐事情的团队,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个好的开始(管理层的支持:使命的明确、期限的确定、人员的保证)和让那些最后要实施推荐计划的人的及早参与。) 杂交品种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怪胎。 2004年,我有一点时间看雅典奥运会。看到李婷和孙甜甜破天荒地在双打上为中国获得一个网球冠军,忍不住追随大师12年前的思路,又想了想团队管理。 大师给我的启发之一是,与其说团队有三种类型,不如说任务有三种类型。 企业中的许多团队,不像棒球队、足球队或者网球双打组合那样只有一种任务。在完成不同任务的时候,团队需要根据任务的类型改变工作的方式。 比如说,作为总编辑的我和负责广告的总经理也是一个团队。我们的主要任务——出版每一期杂志,是棒球式的:她负责广告,我负责内容,基本上独立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在策划一本新杂志,这个任务要求我们像网球双打一样,最大限度地相互补位。 启发之二是,团队成员也有三种类型。 有人是棒球队员,不需要、也不喜欢太多跟别人配合。有人是网球双打组合中的一员,追求最紧密的团队融合。有人是足球队员,前锋知道回防,后卫知道助攻。管理团队成员的一个原则是,不要让棒球队员去打网球双打。 这个原则不是绝对的。李婷和孙甜甜夺冠后接受采访时提到:单打讲究能力,双打讲究脑力和配合;虽然单打是双打的基础,但是双打反过来也可以提高单打,尤其是意识和接球。 也就是说,对于棒球队员式的员工,也不妨让他完成一些网球双打式的任务,这样能提升他单打独斗的水平。 教练式领导怎么做 在成熟的领导者的工具箱中,不只一种领导风格。他们不但擅长使用不只一种风格,而且知道什么情形下该用哪一种。 命令式领导的方式是“照我说的做”;榜样式领导是“像我这样做”;愿景式领导描绘愿景,“跟我一起做”;关系式领导注重人际关系,至于任务,“你们商量着做”;民主式领导则问“你想怎样做”;教练式领导最特别,有“你”有“我”,是“我教你做”。 教练式领导,是团队管理者最重要的领导力工具。 首先,教练式领导要“教”。你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会,正如英特尔公司前CEO格鲁夫说①(①格鲁夫(Andy Grove)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从1979年到2005年先后担任总裁、CEO和董事长,现为该公司高级顾问,同时在斯坦福商学院教授一门战略课程。格鲁夫是取得管理大师地位的少数几位经理人之一,著有《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和自传《游向彼岸》。):“一个教练应该曾经是个好选手,因此他了解竞赛的规则以及选手在练习及比赛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教练式领导首先是内行领导。 第二,教练式领导不仅要教怎么做,还要教为什么。著名橄榄球教练隆巴迪②(②隆巴迪(Vince Lombardi,1913—1970)被ESPN体育频道称为“世纪教练”。关于他的团队领导经验,可以参见他的儿子小隆巴迪所著的《传奇教练的领导规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从来不对球员说“这就是我的方式,你就照着做”,而是说“我们要这样做,原因是……”这样才能做到管理大师圣吉①(①圣吉 (Peter Senge)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创始人,管理畅销书《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在《第五项修炼》中,他说“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而“领导者的教师角色,教的并不是如何形成愿景,而是如何促进每一个人学习”。)所倡导的领导者的教师角色——“促进每一个人学习”。 第二章团队管理(3) 第三,教练式领导还要“练”,要严格训练下属。中国女排当年的“五连冠”,扎根于大松博文教练的“魔鬼训练”。哈佛商学院教授斯努克②(②斯努克(Scott Snook)为哈佛商学院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副教授。)讲领导力课时,回忆了自己上中学时被著名篮球教练奈特③(③奈特(Bobby Knight)为美国著名篮球教练。)无情训练的经历:整整半天反复做单调的防守站位练习,连篮球都不让摸。尽管大家当时都怕这个教练,但是最后都成了更好的防守队员。 斯努克说:“在工作中有些技能,只有通过重复、训练、习惯、纪律才能掌握,而通常你不会去做”,教练式领导通过严格训练,“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领导或者更好的篮球运动员”。 第四,教练式领导还要打造团队。教练式领导用人之长,发挥每个员工的长处。而且让员工互相配合,做到一加一大于二。最重要的是,教练式领导把部门凝聚成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发挥集体的作用。否则,即使手下都是明星球员,也要输球。 第五,教练式领导还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果断决策。比赛中的决策必须果断,要在分秒中做出;决策既果断又正确的前提是充分准备。著名橄榄球教练沃尔什④(④ 沃尔什(Bill Walsh,1931—2007)为美国著名橄榄球教练。)说:“真正伟大的领导人会说:‘这是计划,但是如果事情出了差错,我们就这么做;如果这么做也不行,我们就那么做。’” 第六,教练式领导不怕失败。即使再优秀的教练,也会经常遭遇失败。优秀的教练和平庸的教练的区别是:有勇气承受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著名田径教练、耐克公司的共同创始人鲍尔曼①(①鲍尔曼(Bill Bowerman,1911—1999)是耐克公司另一名创始人奈特读大学时的田径教练,并曾担任美国1972年奥运田径队的教练。)说:“尽力而为就是胜利。即使你失败了,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第七,伟大的教练是那些经常取胜的教练,他们用胜利来激励队员;与之相似,教练式领导用业绩来激励员工。以擅长激励球员闻名的足球教练金志扬说:如果教练不能带队克敌制胜,“再会鼓动人心也无济于事”。② (②吕峰、金志扬《像教练一样带团队》(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3月第一版)第20页。)沃尔什曾经给经理人讲课,他强调说:“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球场上,激励人们的不是鼓动人心的演说,而是能力。” 最后,教练式领导最伟大的特征,是不断地追求卓越。赢得比赛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就像获取利润不是伟大的企业家的最终目的一样。他们的真正动力是更快更高更强,挑战极限,发挥潜能。鲍尔曼曾说:他不知道什么是极限。隆巴迪则经常说:他相信人能够摘到星星。 既关注个人成长,又重视工作绩效,因此教练式领导很受推崇。但是情商大师戈尔曼发现,教练式领导是最少被使用的领导方式。很多领导者说: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时间去指导员工学习,帮助他们成长。其实,从上面所说的那些特征可以发现:教练式领导很不容易做到,是最难使用的领导力工具。 为什么领导者用得少?最主要的原因应该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能力。做教练,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三章管人(1) 假相:员工是人力资源,或者人力资本。 真相:员工是人。 人力不仅是资源 员工是什么?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人力资源,更领先的说法是人力资本。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源,再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这三种说法,是管理理念的两大进步。 当然,更重要的不是说法,而是做法。把员工看做成本,动词就该是“节约”;把员工看做资源,动词就该是“利用”;把员工看做资本,动词就该是“增值”。 但是,这两大进步有其局限性。局限之一在于,三种说法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从整体上看,员工既是资本和资源,也不可避免是成本;从个体上看,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资本,有些主要是资源,有些则主要是成本。 更大的局限性则在于,不管是把员工看做成本或者资源,还是看做资本,都是对员工的“物化”。人力不仅是成本,也不仅是资源或者资本,而是——人。① (①管理大师德鲁克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2002年2月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叫做《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人和其他成本、资源、资本项目的一大区别是,人有情感。 盖洛普公司的资深科学家冈萨雷斯-莫里纳②(②冈萨雷斯-莫里纳(Gabriel Gonzalez-Molina)合著的《由此,踏上成功之路》已出中文版。)说:“我们首先是情感动物。设定我们最高层次目标的是情感,而非理智。”盖洛普公司对全球30万家公司的研究表明,平均来说,一家公司中有50-60%的员工没有正常发挥,原因是公司的目标没有能够使他们兴奋,或者公司没有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和贡献被重视;另外有15-20%员工则根本是心不在焉地工作。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正常,冈萨雷斯-莫里纳指出,那是你没有意识到代价的昂贵:如果所有员工都全心投入,公司的顾客忠诚度会提高70%,员工流失率会下降70%,利润会上升40%,因此,“组织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创造情感的激励?” 冈萨雷斯-莫里纳说得并不完整。在情感上,组织还面临一个挑战:如何通过员工的情感去激励顾客? 在直面后一个挑战上,美国运通公司是先行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运通发现,2/3的客户拒绝买其寿险产品,这其中的原因与产品和价格无关,而是客户买寿险产品时产生的负面情感,以及美国运通的理财顾问在销售时表现出的低情商。于是,美国运通开始对理财顾问进行情商培训,发现情商是可以提高的,并能相应地提高销售业绩。国外还有研究发现,丢失顾客的原因70%都与情商有关。 人力不仅是资源,而是人——这不应该是个问题。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把员工看做人,动词应该是什么? 用人的真理 用人的真理只有四个字——用人之长。用人当然不能用人之短;但是用人之长的道理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其中有两点深意,说深也不算太深,我们记住一个例子和一个比喻就行了。 一个例子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经常举的。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①(①格兰特(Ulysses Grant,1822—1885)于1864年3月被林肯总统任命为北军总司令,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胜利。他于1868年当选美国第18任总统并获得连任。)为总司令。有人向林肯投诉说格兰特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说:“我倒想知道他喜欢喝什么牌子的酒,因为我想送他几桶。” 林肯懂得用人之长,也是好不容易才学会的。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而在此之前,林肯的用人政策是选用之人必须没有重大缺点,结果他先后选用的三四位将领都在战场上受挫。 用人之长的第一点深意,就是用人不要看他有什么缺点,而是看他能做什么。 德鲁克说: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的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换句话说,筹划一个组织,关键着眼于人的长处。 第三章管人(2)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管理上司和管理自己。管理上司,要着眼于他的长处,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管理自己,不要白费力气去改正自己的缺点,而要把心思花在让自己尽量发挥长处上。美国一家管理杂志的总编辑,上任伊始招聘的是那些弥补自己短处的人才,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你应该聘用那些能使你发挥自己长处的人。” 一个比喻是管理咨询师白金汉①(①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是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和《现在,发现你的优势》的作者。)说的。 白金汉根据对8万名经理人的调研,发现了伟大的经理人的唯一共同点:平庸的经理人下跳棋,伟大的经理人下象棋。跳棋的棋子都一模一样,走法相同,可以彼此替换;象棋的棋子走法各异。伟大的经理人了解而且重视员工的独特能力甚至是古怪之处,知道如何整合他们,协调作战。 用人之长的第二点深意,就是每个人的长处各有不同;经理人对员工要区别对待,在用人上,包括激励、奖励、提拔等,要“量身订做”。 经理人要了解员工独特的长处和兴趣是什么,员工最能为怎样的方式所激励,以及他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他的工作,激励他表现,帮助他学习。 不要试图把象变成马。管理是“解放”,而非“转变”。 人力资源工作的三层境界 “我们为什么讨厌人力资源部?”这是美国商业管理领域的Fast Company杂志2005年8月号封面上的大字标题。内文中列举了四条理由。 第一条,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懂商业。 进入人力资源部的也许是些有头脑的人,但很少是有商业头脑的人。鲁齐①(①鲁齐(Anthony Rucci)当时是Cardinal Health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之前曾在Baxter International同时负责人力资源部和企业战略部。)为美国某大公司执行副总裁,他是业界公认的既懂人力资源又懂商业的例外。他说:“当今美国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最缺乏的就是商业头脑。” 他认为人力资源工作者要能够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谁是公司的核心顾客?“你最近和顾客交谈过吗?他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第二,谁是公司的竞争者?“他们什么地方做得不错,什么地方做得不行?”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谁?“就赢得顾客和击败对手而言,我们什么地方做得不错,什么地方做得不行?” 第二条,人力资源工作者重过程、轻价值。 他们为自己做的事而沾沾自喜,却不清楚取得了什么成果。一家大银行的人力资源高管向董事长汇报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权威乌尔里克①(①乌尔里克(Dave Ulrich)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人力资源领域的管理大师,据说是“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在美国《商业周刊》网站2001年举行的调查中,乌尔里克是最受欢迎的进行企业内训的管理大师,排在科特、德鲁克、波特等人之前。)也在场。高管说:“80%的员工都接受了至少40小时的培训。”董事长说:“干得不错。”乌尔里克说:“且慢。你说的只是你们做了什么。我想知道,你们达到了什么效果?” 第三条,人力资源工作者重规章、轻变通。 员工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人力资源工作者却力求标准化和一致性。他们既没有勇气去打破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也不愿费力气去灵活变通。 第四条,人力资源工作不被公司一把手看重。 这其实不全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错。韦尔奇主张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当是任何组织中第二号重要的人物。但是他在全世界巡回演讲时向听众做了调查,发现只有大约1%的企业做到了这一点。 我把这四点在这里转述,是因为这些怪现状不是美国的特产。哈佛商学院教授米尔斯②(②米尔斯(D. Quinn Mills)是哈佛商学院在领导力、战略和人力资源领域的名誉退休教授。)指出,运营企业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处理”,是制定并且执行规章、制度、标准、程序等;第二层是“管理”,是要有效率地取得成果;第三层是“领导”,是设定愿景并且激励员工为之奋斗。这三层境界,虽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但是仍有高下之分。 第三章管人(3) 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人力资源处理”的境界上:人力资源工作不外乎是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绩效评估等,以规章为本,重程序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轻价值和结果。少数进入到以绩效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境界的,就已经是中国企业的佼佼者了。也许我们暂时做不到“人力资源领导”的境界,但是至少应该有这样的眼界。 第四章 职场(1) 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 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管理最重要的那一维 经理人管理什么?初出茅庐的经理人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下属。”他们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昂贵的代价,才能体会到这个答案中的两大失误。 失误之一是把管理的对象看作了人。而实际上,管理的对象是关系。“我管理张三、李四,还有王五”,其实是你管理与张三、李四和王五之间的关系——这样想,才会把管理变成互动,而不是一厢情愿、自作主张的霸王硬上弓的冲动。 而且,“我管理张三、李四,还有王五”,也是管理张三、李四和王五他们几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想,才会分清管理单个下属和管理一个团队的不同。 失误之二是把管理的维度简单化了。具体说就是只看到向下的那一维,而忽视了其他的维度,尤其是向上的维度的重要性。 在以集权式决策、命令层层下传、跨部门运作匮乏,以及人的能动性并不重要等为特征的早期企业组织形式中,向下管理曾经是最主要的一维,因此那时对经理人的定义是“对下属的工作负责的人”。 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指出:这个定义过时很久了。德鲁克对经理人的定义是:“对影响自己绩效的所有人的绩效负责的人。” 站在德鲁克的巨人的肩膀上,我把管理概括为五个维度。 第一,向下管理,管理下属和团队。 第二,横向管理,管理其他部门。比如,作为销售部经理,你怎样管理对你的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市场部经理,怎样管理人力资源部经理。 第三,向上管理,管理你的上司。 第四,向外管理,管理外部客户及利益相关者。 第五,自我管理。 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向上管理,其实在多维的管理空间中往往是最重要的,理由很简单:你的绩效往往最依赖于你的上司的绩效。因此,如何帮助自己的上司发挥绩效,是经理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德鲁克提供了三点建议。 第一,分别找出你帮助和妨碍了上司的工作的地方。 第二,“下属的工作不是去改变上司、教育上司,让上司遵循商学院或管理书籍上传授的做上司之道”,而是了解你上司的工作习惯、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作为一个特定的个人取得成功。 第三,是让上司了解能对你有何期待,以及你和你的团队的目标等等,这样上司才会对你授权。 过于天真的经理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行,过于世故的经理人认为只要拍好马屁就灵。这都是对管理上司的误读。听听那些既不过分天真也不过分世故的经理人的经验和大师的建议吧。 怎样当好二把手 比当CEO更难的是什么?答案:当COO(首席运营官)。这不是脑筋急转弯,而是商业世界的残酷现实。可以算是一条“二把手定律”:当二把手,比当一把手更难。 在2006年8月,美国有两家大公司的二把手在三天之内先后丢了饭碗,就是这条定律最新的两条证明。 一家是美国第三大无线通讯运营商SprintNextel,在2006年8月21日宣布其COO劳尔①(①劳尔(Len Lauer)在Sprint和Nextel于2005年8月合并前担任Sprint公司的总裁和COO,并担任合并后公司的COO。他从Sprint Nextel公司离职后在Qualcomm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离职,由CEO福西②( ②福西(Gary Forsee)由于业绩不佳,已于2007年10月被解除CEO职务。)代行其职能。Sprint Nextel最近业绩不佳,股价低迷,可是,难道所有责任应该二把手来扛?明眼人都知道,口碑不错的劳尔是只替罪羊。 另一家是连续40个月销售增长的餐饮巨人麦当劳,在8月23日宣布其COO罗伯茨③(③罗伯茨(Mike Roberts)在麦当劳工作了29年,在当COO之前担任美国麦当劳的CEO。)辞职。他2004年底和CEO斯金纳④(④斯金纳(Jim Skinner)在1971年加入麦当劳,2004年11月开始担任CEO。)一起上任以来,麦当劳股价涨了23%,公认他为复兴麦当劳立了大功,为什么也要下课呢?原来,55岁的罗伯茨要求明确他接任CEO的时间表,而61岁的斯金纳拒绝了。 第四章 职场(2) 业绩不好时,一把手可以把你一脚踢开,让你做替罪的羔羊。业绩好时,一把手可以把你两手盖住,自己独享无限的风光。当二把手,咋这么难呢? 管理学教授贝内特①(①贝内特(Nathan Bennett)是佐治亚理工学院下属的管理学院的教授。)和猎头顾问迈尔斯②(②迈尔斯(Stephan A. Miles)是猎头公司海德思哲的合伙人。)也在思考二把手问题。他们发现,认为每个公司的COO的工作职责差不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 CEO、CIO、CFO等在不同公司的工作职责大同小异,但是COO的角色在不同公司却可能迥然不同。这是因为:其他的职务围绕工作而设,而COO的职务却是围绕CEO而设。有多少个莎士比亚,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CEO有多少种不同需求,就有多少种COO。 贝内特和迈尔斯总结出七种COO。 一是“执行者”,负责日常运营,而CEO负责战略规划。 二是“变革代理人”,负责扭亏、组织变革或者战略扩张这样的具体项目。比如,甲骨文公司曾经引进莱恩③(③莱恩(Ray Lane)在加入甲骨文之前为咨询公司博思艾伦的资深合伙人。他在甲骨文担任COO的8年期间,成绩斐然,但最后还是跟CEO不欢而散。现在莱恩是风险投资基金KPCB的执行合伙人。)作为COO,负责变革问题重重的销售和市场部门(莱恩做到了,但是最后仍然跟甲骨文不欢而散)。 三是“导师”,辅佐经验不足的CEO(往往是创始人),比如辅佐过戴尔④(④戴尔(Michael Dell)是以直销模式快速崛起的戴尔公司创始人。他曾经放弃了CEO的职位,但是因为戴尔公司业绩不佳,他在2007年初解雇了CEO罗林斯,重新出马担任CEO。)的托普佛⑤(⑤托普佛(Mort Top- fer)1994年离开工作了23年的摩托罗拉公司,加入戴尔。2000年离开,当时担任戴尔公司副董事长。),又比如辅佐过谷歌两位创始人的施密特⑥。(⑥施密特(Eric Schmidt)从2001年起担任谷歌公司CEO。之前担任Novell公司CEO。) 第四种叫“另一半”,是在经验、风格、知识或者脾性上跟CEO的互补者。在微软公司与盖茨搭档过的两位COO就是如此。 五是“伙伴”,两个人共享领导力。在2007年初离职的戴尔公司的CEO罗林斯⑦(⑦罗林斯(Kevin Rollins)从2001年起担任戴尔公司COO,当时和戴尔“共享权力”。从2004年起担任戴尔公司CEO,直到2007年初被解雇。),以前就是作为COO和戴尔两个人并肩管理、分享权力。 六是“继承人”,把未来CEO放在这个位置上培养。 七是“最有价值成员”,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授予某个不希望被竞争对手挖走的高管。 在不同的角色上,COO的成功因素各有不同,这也是二把手不好当的一大原因。不过,贝内特和迈尔斯还是发现了以下共同的成功要素:尊重CEO;甘当无名英雄;执行力强;善于教练和协调。 他们同时发现,要保证COO成功,CEO也要做到以下几点:清楚沟通战略;明确权力分工;不听取越级汇报;分享荣誉。问题是:要是CEO不这么做呢?COO又不能命令CEO必须这么做。 所以,二把手要成功,首先要找对一把手。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如果是被请来当“导师”的,就不要妄想当“继承人”,也不要把气力花在做“变革代理人”上。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IT服务公司当COO。我向他请教COO和CEO的不同。他说:“CEO对收入(也就是销售)负责,COO对利润(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就是成本)负责。”如此清楚自己的角色,让我好生佩服。果然,不久他被提拔当了CEO。 公司八卦的积极作用 我所在的公司有点大,占了大厦的好几层。林子大了的问题,不是什么鸟儿都有,而是尽管都在同一个林子里飞,但是两只鸟儿之间很难碰得上。那天,在一个会议室碰上“在美丽的女人中最八卦,在八卦的女人中最美丽”的女同事C,我赶紧问:最近有什么公司八卦? 第四章 职场(3) 看来C憋了一肚子八卦要找人倾诉,于是欣然邀请我第二天共进午餐,我也欣然同意。这是丰盛的午餐,是我吃过的最昂贵的午餐套餐,而且是她请客。这也是团结的午餐,客人很满意,主人看起来也很满意。当然,这更是八卦的午餐。 八卦如下……很抱歉,我还是决定不告诉你。除了面对面,任何其他渠道都不是传播公司八卦的好方式——我的老板也懂得使用Google,公司的服务器上存有所有员工的往来邮件和上网记录。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键词:离婚、加薪、生孩子、新任命、离职、调职、老板、错误……绝大多数的八卦,都与某个具体的人happy还是unhappy相关。 关于公司八卦,管理学中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达文波特①(①达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为百布森学院管理学和信息技术教授,与人合著有《注意力经济》等书。)和普鲁萨克①(①普鲁萨克(Laurence Prusak)是知识管理研究院的创立者和执行总裁,并为百布森学院驻校学者。他和达文波特合著了《工作中的知识》一书。)认为:大多数公司八卦,都是对内部流程进行知识传递的一种形式,是公司的知识网络的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的缺点是未能书面化,因此其他也需要相关知识的人难以得到。这两位学者主要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谈的,尽管是真知灼见,但是角度有点单一。其实,公司八卦的积极作用和缺点都很多。 就拿C对我八卦这个案例来说,就体现了公司八卦的很多积极作用。 第一,关键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得到了传播。某领导happy或者不happy,某人将任某职或将不任某职,都是对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 第二,C通过传递这些信息,起到了自我放松、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效果。 第三,C和我通过这次八卦,建立了更深厚的同事感情,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合作。 第四,正如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所说,C和我通过讨论这些八卦,在“公司的知识网络”的一个局部,实现了对一些内部流程的知识的“自我更新”。 公司八卦当然有消极作用。比如,保密信息被“非正常”(注意和“非正式”的区别)渠道传递;比如,员工的注意力从工作分散到私生活;比如,在八卦的传递、反传递过程中形成小帮派;再比如,有人故意传播假消息来影响甚至对抗公司决策。在C和我之间,这些应该都不存在。 管理层要接受公司八卦无所不在的客观现实。而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应该积极提供正式的公司八卦的渠道,比如建立公司内部BBS,把非正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正式化,避免“其他也需要相关知识的人难以得到”的缺点。 同时,管理层要学会利用公司八卦。比如我问过康佳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如何向员工传递坏消息?他说:他先通过非正式渠道放风,把坏消息说得严重上数倍,让大家有更坏的心理预期;等正式发布坏消息时,大家跟预期一比,简直要作为好消息来接受了。 当然,要有效利用公司八卦,就要像我一样,先得知道非正式传播网络的信息中枢在哪里——就是“在美丽的女人中最八卦,在八卦的女人中最美丽”的那个她。 Rachel的三次面试 重温美国经典电视剧《老友记》① (①《老友记》原名为Friends,又译《六人行》,美国著名情景喜剧,有6个主角,三男三女,Rachel是其中之一。) 的第五集,女主角Rachel开始在Ralph Lauren公司工作。这肯定是Ralph Lauren赞助这部电视剧的安排。不过安排得很巧妙,看不出有软广告的迹象。 Rachel的面试占了一集的戏份。 Rachel第一次面试,因为误解了招聘官的肢体语言,“不小心”亲吻了招聘官一下。Rachel十分后悔,却接到了第二次面试的通知。 第二次面试,她再次误解了招聘官的肢体语言,以为招聘官想占更大的便宜,骂了招聘官,没有面试就走了。她很快发现自己误解了,于是主动联系了第三次面试。 第四章 职场(4) 第三次面试,她先道歉,然后对招聘官说应该录用自己,因为:第一,她在骂了他之后还敢回来,表现了自己的勇气(courage);第二,她认为他有性要求而她宁肯不要工作也不答应,说明了自己的正直(integrity);第三,在他提出“性要求”后,她只是选择走掉而不是投诉,证明自己不好讼(not litigious)。 Rachel在Friends的六个主角中间,智商和情商都最高,这次面试就是又一个证明。 许多公司,会请咨询公司来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制定素质模型,圈定出自己想要拥有哪些品质的人才。像Ralph Lauren这样的时装公司,可能就更愿意用偏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人才。感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品质上,怎么发现,就要一个个界定出来。 像勇气、正直这样的品质,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几乎是每一个公司都会要求。所以,Rachel强调这两点绝不会错。不过,最能说明Rachel聪明的,是她强调自己不好讼。 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不愿意打官司的,而且最不愿意跟自己的员工打官司。现在不仅仅是美国人好讼,中国人也动不动跟自己的雇主打官司。哪家公司都可能不小心做点违法的事情,可能违反劳动法、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知识产权法、税法以及各种政府法规等等。最了解这些情况的,莫过于员工。打起官司来,容易家丑外扬。 你如果在简历上,写上你过去3年跳过6次槽,十有八九的公司都不会雇用你。而如果写上你过去6年里告过哪怕一次雇主,我保证,十有十家公司不会雇用你。 美国公司采取种种措施尽量避免官司,值得中国雇主学习。第三次面试,招聘官为了保险,对面试过程全程录像。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人在场,不过还是录像保险。 最后Rachel得到了工作,一高兴,去握招聘官的手,却碰到了不该碰的地方…… 第五章 领导力(1) 假相:向下管理是经理人最主要的职责。 真相:向上管理也是经理人的重要职责 领导和领袖的不同 我有一个朋友,10多年前对领导力的认识就很深刻,无师自通地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那时,他刚刚工作不久,我在电话中问他:“有没有当上领导?”他的回答充满智慧:“当领袖,不一定要当领导。” 领导和领袖有什么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领导,指的是担任正式领导职务的人,肩负着领导组织前进的职责。而领袖,指的是那些真正发挥领导作用的人。 领袖不一定是领导。也就是说,发挥领导作用的,不一定是担任领导职务的那个人。比如遵义会议后的毛泽东,①(①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尽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最高决策层”,但是毛泽东的分工只是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王树增《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第一版,第244页)。)是名义上的领导,但他是领袖。与之对应,领导不一定是领袖。也就是说,担任领导职务的那个人,不一定发挥了领导作用。 每个组织都有领导,但是有太多的组织只有领导,没有领袖。这些失败的领导,以及许多新官上任的领导,最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因为自己当上了领导,所以别人就该被自己领导。 对于他们来说,还需要区分领导与管理的不同。 引用领导力大师科特的说法,管理是确定具体的计划,然后配备人员等组织资源,并监督和控制执行过程;领导则是确定长远的方向,联合群众朝着此方向前进,并激励和鼓舞他们。 当上了领导,别人只是该被你管理;要想让别人被你领导,你需要有领导力——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领袖力”。 领袖力是对未来的洞察力,对不确定性的决断力,对愿景和价值观的沟通力,对风险的承受力,对群众的激励力。这些能力,尽管有天生的成分,大多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这些能力,都是需要证明、需要赢取的影响力,不随职位而来。随职位而来的是权力,比如奖励和惩罚的
本文档为【管理的10大真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210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9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0-03-22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