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闻黎明:“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

闻黎明:“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

举报
开通vip

闻黎明:“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 闻 黎 明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最深刻的民主革命。在这场日本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一严重局势促成全国各阶层都集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中,高举起了“抗战建国”的旗帜。在这个旗帜下,第三种力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三种力量,是泛指国共之间的党派、社团及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性力量。这种力量,在思想上表现出超意识形态的中间倾向,政治上以在野地位争取参政问政,方式上主张通过合法手段进行渐进改革。七七...

闻黎明:“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
“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 闻 黎 明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最深刻的民主革命。在这场日本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险,这一严重局势促成全国各阶层都集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中,高举起了“抗战建国”的旗帜。在这个旗帜下,第三种力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三种力量,是泛指国共之间的党派、社团及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性力量。这种力量,在思想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超意识形态的中间倾向,政治上以在野地位争取参政问政,方式上主张通过合法手段进行渐进改革。七七事变后出现的全民抗战形势,改变了它们的分散状态,开始集结与整合,并在参与一系列政治变革活动中不断发展,进而成为对中国社会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 第三种力量的组成部分虽在战前就已经存在,但它结成一种政治力量,则依赖于全民抗战这一形势。回顾第三种力量的形成过程,不能不追溯到似乎淡出人们视野的国防参议会。国防参议会是1937年8月国防最高会议决定设立的一个战时政策咨询机构,其成员主要从长期被排斥于国家政治之外的主要在野党派和社会团体领导人中遴选。被聘请担任国防参议会参议员的党派团体代表,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青年党、国家社会党、救国会、中华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战前各自为阵的这些中间党派领袖,正是在国防参议会中开始了最初合作。而1938年7月成立的战时“准民意机关”国民参政会,则是在国防参议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成为中间党派在整个抗战时期宣传各自主张与开展政治活动的合法舞台。1939年9月,中间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联合促成第一次宪政运动期间,中间党派参政员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加强合作,他们于11月成立了第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统一建国同志会”。皖南事变后,中间党派与救国会及个别无党派人士在统一建国同志会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改变了原有的三党三派构成,使众多追求民主进步的知识分子得以加入,这才造成了它在国共之间的第三大政党地位。 第三种力量的正式形成,完成于1944年。这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取得决定性胜利,可中国正面战场却在日本侵华军队的“一号作战”中节节失利,郑州、洛阳、衡阳、柳州、桂林的相继沦陷,不仅是武汉失守以后最严重的军事危急,而且给大后方造成了剧烈动荡。在检讨军事原因的同时,社会各个阶层一致认为国民党一党独裁、政治腐败、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是最主要的因素。在这紧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挽救危局的两项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其中组织“联合政府”的建议更是深入人心。许多过去不问政治的术界、教育界、经济界无党无派人士,这时拍案而起,投入以结束一党专政为中心的民主运动洪流。这样,超越意识形态的各种党派、团体、组织及个人,在争取实现民主政治这一目标下,共同构成了对中国政治走向产生深刻影响的第三种力量。 第三种力量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下集结的,这一形势决定了它争取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大多是通过合法与和平方式开展的宪政运动。193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青年党、国社党、第三党、救国会参政员分别领衔提出六个提案,要求改革政治,实行宪政。国民党为了冲淡和限制这些提案的精神,不得不连夜决定由国民党年高参政员孔庚也领衔提出一案。孔庚领衔的提案虽然意在表示“国民党早就有意结束党治,惟由于要应付日寇侵略,才把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之事,延搁了下来,并非国民党有意长久实行一党独裁的”,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则由之发动起来。 当时,许多人对这次宪政运动抱有很大期望,并认定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是国家走上法制轨道的前提。昆明教育界九参政员受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委托起草的“五五宪草”修正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该案按照西方议会模式,设计了一个国民大会闭会期间代替国民大会行使职权的常设机构“国民议政会”(有些类似今天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目的在于对政府行使职权进行某种程度的监督。为了不违反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精神与“权能分治”原则,但又要吸收西方民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一些基本要素,草案起草者可谓煞费苦心,尽量融合,希望小心翼翼地补救现行制度中直接民权难于行使这一人所共知的缺陷。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草案是在承认国民党执政前提下,对现存政治制度的一种善意改良,连国民参政会秘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长王世杰也甚表赞同。1940年3月底,宪政期成会讨论并通过的《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成会提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之修正草案》,只是将“国民议政会”名称修改为“国民大会议政会”,意思是将成员限定于国民大会代表之内,但总的精神仍被保留。如果这个方案能被采纳,中国有可能步入一定程度的法制轨道。然而,坚持一党专政的蒋介石看到该草案后大发雷霆,以其“袭取欧西之议会政治”,与孙中山五权宪法“完全不合”为由,将它束之高阁。 在许多著作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记述,大多只是描写轰轰烈烈的场面。其实,这次宪政运动的唯一有形结晶,便是这个被称为“期成宪草”的方案,而该案付之东流,使满腔热忱的中间党派如冷水灌顶。这个打击使中间中间党派痛感自身地位的虚弱,为才产生了进一步加强联合的意愿。于是,随着皖南事变的发生,中间党派于1941年3月在统一建国同志会基础上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国共之外第三大政党的雏形由此诞生。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主张最初概括为“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两句话。对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原则上都不表示反对,但两者孰先孰后及实现程序与步骤上,则无疑事关各自生存与前途。同盟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它在成立之际发表的“十大纲领”里,将“军队国家化”置于“政治民主化”之前,不久就醒悟到若将军队交给坚持一党专政的国民党,只能助长国民党统治集团更加打击民主,阻碍进步。于是1941年11月下旬,同盟通过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提案,将它们的顺序调整了过来。 第一次宪政运动结束后的两三年里,中国政治基本处于沉寂状态。这种状况直到1943年方开始改变。这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客观需要,希望利用中共军事力量,为此向蒋介石提出“中国宜从速实施宪政”和“国民党退为平民,与国内各党处于同等地位以解纠纷”等建议。同盟一些领导人获悉后,趁机施压,迫使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筹备国民大会及开始实施宪政各项准备的决议。这样,抗战时期的第二次宪政运动在中间党派的力争下拉开了帷幕。 任何宪政运动的目的,都无外乎是促进政治改革。不过,鉴于第一次宪政运动失败的教训,中间势力不再期望从宪法修订上一揽子解决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争取若干民主权力方面。宪政实施协进会通过的《关于滥用职权捕押久禁情事整肃改善办法案》和《改善书报检查办法》等决议,以及扩大国民参政会权力(主要是对国家预算的初审权)等努力,均是这方面的具体成果。 与第一次宪政运动相比,第二次宪政运动在民主观念的宣传与普及方面也取得瞩目成绩,学术教育界、民族工商业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等,都积极参加了这些工作,从而形成“一般人莫不如大旱之望云霓的需要宪政”的声势。这种形势使本来对宪政运动不抱幻想的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影响,1944年3月12日周恩来在延安发表的《关于宪政与团结问题》演讲,说明中共改变了不介入态度。9月,中共结合解决国民党正面战场军事危急,正式提出影响深远的“联合政府”建议。这一建议的精神,与第三种力量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因此立即成为第二次宪政运动的中心目标。 在国民党的既定政策中,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不过就是制定一部成文的宪法,而这部宪政的内容也必须体现国民党的根本利益。基于这个立场,国民党统治集团坚决反对成立党派平等、共同决策的实质性联合政府,企图通过召开由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并由这个国民大会通过一部维护国民党利益的宪法,就算实现了所谓的宪政政治。这种无意改变一党专政的宪政观,既与中共“联合政府”建议的精神完全对立,也与第三种力量希望的建国模式背道而驰。 1944年底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以国民党为一方,以中共及第三种力量代言者中国民主同盟为一方,围绕国民大会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辩论围绕与制宪权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如战前旧选国民大会代表是否有效、召开国民大会前是否需要各党派意见统一、国民大会是由是现政府还是由联合政府召开等。蒋介石深知联合政府的要害是打破专制体制,故一面在“还政于民”幌子下声称国民党“只能还政于全国民众代表的国民大会,不能还政于各党各派的党派会议或其他联合政府”,一面诬蔑“联合政府”是“分赃政治”。这种顽固立场不仅遭到民盟与中共的驳斥,连国民党内也出现不同声音。结果,1945年7月主要讨论上述问题的四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尽管中共参政员拒绝出席,第三种力量仍据理力争,使国民党未敢公然通过定期召集国民大会的决议。 要不要成立联合政府和如何召开国民大会,是抗战胜利前夕最后一次民主与反民主的较量。在这场究竟按照什么样蓝图建设中国现化代政治制度的斗争中,第三种力量站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为其战后继续争取实现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PAGE 1
本文档为【闻黎明:“抗战建国”中的第三种力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3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3-20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