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2点透视画法

1、2点透视画法

举报
开通vip

1、2点透视画法一点透视(One-pointPerspective)一点透视所谓一点透视是指一个立方体与画面、地现平行,并与视线成垂直状态者。亦即立方体的三组棱线中的两组与画面、地面平行,另一组棱线则消失于视心,此种图法称为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在只有一个物体时,一点透视图所能表现的范围,如图①所示:由A面和B面来看,视点在物体的左方、右方、中间三种不同的位置时,这种透视图可以被画出来;若再依眼睛的高度来看一个面,所能描绘的透视图,则共有九种,如图②图中1是视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点透视图的基本构图。这种构图可以表示...

1、2点透视画法
一点透视(One-pointPerspective)一点透视所谓一点透视是指一个立方体与画面、地现平行,并与视线成垂直状态者。亦即立方体的三组棱线中的两组与画面、地面平行,另一组棱线则消失于视心,此种图法称为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在只有一个物体时,一点透视图所能表现的范围,如图①所示:由A面和B面来看,视点在物体的左方、右方、中间三种不同的位置时,这种透视图可以被画出来;若再依眼睛的高度来看一个面,所能描绘的透视图,则共有九种,如图②图中1是视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点透视图的基本构图。这种构图可以表示五个面,因此建筑物的室内透视图常使用此一方式。图中2、3、9是视点在物体下方的例子,要描画比眼睛更高位置的物体时,这种构图最实用。而图中4、8、1,视点位在眼睛的高度,当物体往左或往右移动时,这种构图最适合使用。袖点在物体上方,即物体在眼睛高度下方时,最适用的构图为图中5、6、7。一点透视足线法  连接物体与立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此连接线称为足线。而利用足线绘成透视图的方法,称为足线法。  物体各图面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这些图面可以描画出透视图。  而从图2可知,各图面的长、宽、深尺寸是相同的。一般而言,描画透视图时,就依这些图面(正面图、侧面图、平面图)而导出物体的形状。图3为说明图,描画顺序如图所示    图4在纸面上画出相当于物体底部的基线,然后从基线测出眼睛高度的缩小尺寸,再画出一条和基线平行的水平线。再从基线测物体高度加余白部分(随意尺寸),画出一条和基线平行的线,这就是画面线。  图5:以平面图的一边和画面线成平行的状态,将平面图配置于画面线(P.L)上方。并以和基线(G.L)相接的状态描绘出物体的侧面图。把平面图的深度线AD.BC延长到基线,再从侧面图水平移动物体的高度,如此可求出abb'a'的物体正面图。 图6:先决定视点(E.P)。对物体平面图的AB面来说,中心视线(EE')呈垂直,所以物体平面视点位置最好决定在作图者视野60度的范围内。而中心视线和基线的交点就是基点(G.P)。基点到视点的距离,即为物体和作图者间的距离。连接视点(E.P)和平面图的A\B\C\D.图7:中心视线(EE')和水平线(H.L)的交点为消点(V.P),如果是一点透视图,就会和视心相叠。把正面图点a\b\b'\a',和消点连结。图8:平面图点A\B\C\D和视点的连结线,能和画面线(P.L)相交A\B\C\D,从A\B\C\D向基线画垂直线,又能和正面图点a\b\b'\a'和消点的连结线,产生交点A'\B'\C'\D',此图形为物体的平面透视图。  图9:将画出来的平面透视图,移动到物体的高度线a'b',则可得A''B''C''D''的透视图。  图10:实际上从平面图和侧面图所求出来的透视图,就是夹在A'B'C'D和A''B''C''D''平面透视图间的立体图形。  如果平面图的一边和画面线相接,所画出来的透视图就会和基线相接,如果放置平面图的时候,离开画面线,所描画出的透视图也会离开基线。因此,以下介绍其他不同的情况:   A图:由于配置时平面图的一边AB与画面线相接,因此,所画出来的透视图一边A'B'就会和基线相接。  B图:平面图部分在画面线下方的情况。在作透视图时,无论时画面线上方或下方的点,在和视点连接时,都必须先求得投影在画面线上得点,再作垂直线,以求得透视图。若欲求得更大得透视图,可将平面图配置于画面线下方,其高度可由基线放大来求出。  C图:这是利用足线法完成得室内透视图。其宽度、深度可由视点(E.P)连接平面图上的点求出,而高度则须由基线上的立面图延伸线条求出。作业1--方体的一点透视1张要求:1、A32、铅笔手绘3、保留所有连接线4、角度及大小自定二点透视(Two-pointPerspective)二点透视就一个立方体而言,它与地面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亦即对立方体的三组棱线而言,一组棱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棱线不与画面平行,并形成夹角,以45º、45º、15º、75º、30º、60º或任意角度分别消失于左右消点的透视图法,称为二点透视,亦称为(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范围   二点透视图是常用的作图法,它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和各种变化。使用此图法时,由于要描画物体的宽度面和深度面的关系,使各面称为透视面,所以,需要宽度线的消点和深度线的消点。   作图时可以考虑如图2所示的范围,但其中以连接V.P1和V.P2的水平线为直径,形成的圆之内侧范围所构成之透视图,才是自然的构图。视点(E.P)在圆周上移动时,宽度面和深度面的比率会有所变化,虽然水平线的高度一定,但由于物体高低位置的变化,物体上方和下方的视觉就会产生变化;如果把物体放置在圆的外侧来作圆,则宽度面和深度面成直角的物体,在视觉上就没有直角感;看起来时歪斜的。图2中,最自然的构图时1、2、3,也是维持自然构图的界限。   倘若物体的宽度面或深度面作图者的中心视线垂直时,物体线就不会产生消点,而变成平行线,如此就变成一点透视图了。因此,二点透视图的物体必须和视点位置呈非垂直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为了固定二点透视图的自然角度,通常以消点的水平线和视点的视线所产生的角度45度.45度、60度.30度、75度.15度的情况下来作图。以图2所示的范围来描画透视图时,物体和作图者的平面位置关系,就如图1所示。二点透视足线法 图①:先配置平面图的位置和角度(30º·60º),再画出画面线(P·L)、水平线(H·L)及基线(G·L)。决定中心视线和视点(E·P)。自视点(E·P)作出与AD、AB平行的线,和P·L相交于E·F两点,再从E、F向H·L画垂直线,相交的点即左右消点(V·L、V·R)。 图②:平面图A点与中心视线相交,因此,中心视线与基线(G·L)的交点,即透视图中的A´点。视点(E·P)连接D、B,其和画面线(P·L)相交的两点向G·L作垂直线,垂直线与A´的两消线相交于B´、D´、B´,连接左消点(V·L),D´连接右消点(V·R),两线相交于C´,连接A´、B´、C´、D´,即可得平面透视图A´B´C´D´。 图③:以基线(G·L)上侧面图的高度作平行线,可得与中心视线相交的点A",由A"作消线,可得B"、D",B"连接V·L,D"连接V·R,得交点C"。最后连接各点立体透视图即完成。其他情况A图:正立方体的位置离开了画面线的情况。 作图时,先自视点(E·P)作出与BA、DA平行的线,并相交P·L于E、F,再自E、F向水平线画垂直线,相交的两点即左右消点。延长DA、BA和画面线相交点G、H,自G、H作垂直线与基线相交i、j,i、j连接左右消点,即产生A´。D、B连接E·P与画面线相交点再作垂直线,则可与i、j之消线相交D´,A´B´C´D´即平面透视图。 从基线上的侧面图高度作平行线,可以与G·H垂直线相交两点,这两点连接左右消点可得另一点A",则正立方体透视图即可得之。B图:平面图部份配置在画面线下方的情况。 在画面线下方的平面图各点连接E·P并延长,而投影在画面线上的交点再作垂直线,如此,才可以求得透视图。三点透视 (18)三点透视(Three-pointPerspective)一个立方体的任何一组棱线或面不平行于画面或地面时,其三组棱线会分别消失于V·P1、V·P2、V·P3,此种透视图法称为三点透视。作业2--方体的二点透视1张要求:1、A32、铅笔手绘3、保留所有连接线4、角度及大小自定
本文档为【1、2点透视画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Nobita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8-24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