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最新整理版 -

《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最新整理版 -

举报
开通vip

《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最新整理版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教案班级12秋建筑1、2、3班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郭靖教研组政治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程性质 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拓展课()2.必修课(√)选修课()3.理论课(√)实践课()理论课(含实践课)()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透...

《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最新整理版 -
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教案班级12秋建筑1、2、3班课程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郭靖教研组政治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程性质 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拓展课()2.必修课(√)选修课()3.理论课(√)实践课()理论课(含实践课)()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透视经济现象第二章投身经济建设第三章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章参与政治生活第五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关键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将综合运用案例探究法、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法、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材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作者 沈越、张可君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 版次与时间 2009.7.1 课程总学时 32 课程周学时 2 授课方式 讲授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等 课程考核 1.考试(√)考查()2.笔试(√)口试()其它方式() 教学内容 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2、理解: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能力目标:1、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2、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货币的产生;价值规律的作用;健康的消费观念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教师活动】: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交易的手段:【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然而,夏利车再贵贵不过宝马,再便宜也不会比普通自行车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活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这一规律就必然会发生作用。多媒体展示恩格尔系数。 (二)影响消费的因素【教师活动】: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小李为什么不买车?【学生活动】:看书讨论。【教师活动】: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师活动】:多媒展示喝酒的漫画。然后提出问题:这样的消费方式合理吗?【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应该有什么样子的消费方式。【教师总结】:我们在日常生活只应该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结构合理,协调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活动平台]聚焦学生名牌消费目标:认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良好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中存在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上课进行表演,坚持正确消费观,反对错误消费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明确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把握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中;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P35探究实践:一、阅读思考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2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企业的含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2、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力目标:1、公司的含义;企业怎样才能提高经济效益;2、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的优胜劣汰;劳动者的就业观和提高素质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企业和公司的区别;企业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和该如何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教学重点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成功的因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1、企业的含义【教师评论】: 企业破产,就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竞争中破产一批素质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集中,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新时代的劳动者(一)劳动创造幸福生活1、劳动最光荣【教师活动】: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小到吃穿,大到飞机、人造卫星都是劳动者的结晶。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从社会上获得了多少,他的价值是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劳动作为依托,个人的价值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活动】:讨论劳动对个人的意义。【教师活动】:劳动者通过参加劳动并取得报酬,以满足和提高生活需要,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只有在劳动中,人们才能够享受劳动的喜悦,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些人好逸恶劳,或者不能正确认识劳动带来的快乐,没有价值成就感,而使自己碌碌无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蔚然成风。2、就业是民生之本【学生活动】:讨论劳动就业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每个劳动者都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谈一下个人的想法。【教师点评】: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在靠辛勤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主创业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自己创业,不仅能够找到合乎自身能力、意愿的职业,还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发挥才干,发掘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的完善。树立灵活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都可以灵活选择。(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多媒体资料】:多媒体播放劳动模范许振超的“一钩准”和“无声响操作”等绝活。讨论劳动者素质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学生活动】:讨论并看书总结劳动者素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教师评论】:劳动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没有劳动就没有个人的价值。特别是现在的竞争环境和就业情况,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有三个: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其基本要求是: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二是过硬的专业技能素质,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素质是企业生存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三是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基础。[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企业的基本知识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职业意识,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社会和企业作出自己更大的价值。 [布置作业]实训营地P35探究实践:二、材料说明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税收的种类和特征;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识别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和含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2、概括出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有利,为企业和个人投资提出建设性建议;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税收是国家收入在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投资观念。 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存款储蓄;我国的商业银行;股票、债券、保险。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的收入分配方式。【教师活动】: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益。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讲求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讲求效率,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平均主义,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体现。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意味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但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教师活动】:主要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等。重点了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增值税的纳税人。【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假如遇到了这种情况该如何规避风险?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回避风险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有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保险的意识,来借助社会的力量减少损失。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若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以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换句话说,一人损失,大家分摊,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互助行为,体现了人们的互助精神,从而保障社会健康发展。【学生活动】:对比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教师活动】: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险就好像你在冬天里穿的一件衬衫,商业保险就等于皮大衣、大棉袄,有了它保证你过个暖冬。【教师点评】: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当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资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当地有哪些保险公司?它们开展哪些保险项目?【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总结,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从大的方面说,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教师活动】:想一想,我们学生参加的保险是什么类型的保险?【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出现了分红保险等新种类,分红保险在具备正常的保障功能外,还可以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中分到一部分盈余,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保险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种类会越来越多,保险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全,参加保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知道了,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利用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积极地为自己创造财富的积累,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布置作业]实训营地P35探究实践:四、探讨回答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4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能力目标: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教学重点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学难点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教学讨论教学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教师引导】: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怎么样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结合我国的国情了解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现在开始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将来投身经济建设做好准备。 [布置作业]实训营地P81探究实践一、阅读回答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理解旧三步走、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难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小品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 在《好日子》的歌声中,播放建国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图片,同学们感觉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样?想不想吧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那我们该怎么办?进入情景,感受新生活,激发学生激情。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展示改革开放后30年的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三步走”发展战略(展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小康〈展示“小康”一词的由来〉表现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结合课件(展示改革开放后30年的成就图片4幅,播放西部落后教育的视频和图片)讨论问题:我国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上经济发展实力比以前都进步多了。但是我国的小康社会,还存在那些缺陷?哪些不尽如意之处?总结总体小康的特点,并对整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比较。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结论:我国的小康只是一种总体上的小康,那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应该是什么?引出全面小康。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小康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新三步走”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1.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展示图片党的十六大提出这一目标)目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过渡)六个更加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去创造美好的社会,下面请大家把范围缩小一点,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经济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例1:从2000—2005我国GDP稳步增长,2007年GDP增长速度高达11.4%,今年GDP总量可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每亿元GDP能源的消耗量是美日的30多倍。而现在我国的人均GDP只相当与30年前日本的人均GDP例2:癌症村的悲哀(一):河南省俊北县老关嘴村被两条污水河夹着,吃的是污水,呼吸的全是臭气。癌症村的悲哀(二):村里已近有百人得癌症死亡。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我国的GDP增长了但是以过多的消耗来换来GDP的增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会造成资源的短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案例二说明河南省俊北县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会使环境遭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最终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得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1、让学生阅读课本42—43页的材料,回顾历史,然后谈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总结:在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仍然存在科学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对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2、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暴露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外延式发展道路,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实现增长,存在忽视技术进步,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好、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保罗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1)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a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b同事要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要在保持东部继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西部地区,从而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重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2、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后作业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怎样实现全面小康?如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六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经济贸易。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运用目标:让学生自觉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双重渠道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进联合国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准备什么,就在邓小平和乔冠华带队的代表团匆忙出发前,才突然发现带人民币不行,要带点美元。于是紧急下令全国的银行能收集到的全部美元收集起来,共是38000美元。这是整个国家赴联合国唯一的现金经费,以至于代表团住进了美国的豪华酒店,却付不起小费,最后没办法,是邓小平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省下来付给了服务生,他回家的时候只给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就发生在30年前,30年后的现在,2006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0663亿美元。通过这个故事,你发现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怎样?——30年前的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巨大。不仅仅是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相比,差距巨大,而且和6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相比,我们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面对如此大的差距,继续自我封闭行吗?那应该怎么办呢?第六课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1)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通过30多年对外开放,我国逐步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工业已高度对外开放,服务业开放日益扩大,对外经济领域吸纳直接就业超过1亿人,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凸显。取得的成就:1、全球贸易排名有改革开放之初的32位跃升至2008念得第3位2、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由不足1%上升至8%3、贸易伙伴由40多个发展到220多个4、1993年以来,连续16年称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5、对外投资从无到有,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2、对外开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是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1)对外开放式我国迅速实现了国际贸易大国的转变(2)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常新的重要途径(4)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5)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三)“引进来”和“走出去”1、过去,我国以“引进来”为主,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走出去”也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2、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走出去”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范围将越来越广,并将与“引进来”共同构成支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虽然由于彼此间的扩军备战、争霸,使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但由于势均力敌,避免了人类世界再次爆发战争,尤其是极具毁灭力的核战争;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可以说,二战后,人类社会经历的几番动荡。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如何?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七八十年代是一些后起的国家的黄金时代,但全球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又是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的《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二、面对全球化,增强开放意识(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再生产、贸易、资本活动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对外来访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最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三)增强风险意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在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同时,也是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他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提高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的负面影响。在分享全球化带来收益的同时,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全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要正确面对全球化在经济对外开放中,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我国政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权,坚持开放市场的循序渐进,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等。2、积极参与全球化历史经验证明,将自己置身于国经济之外,必然会落后。我们要认真对待融入全球化后面对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有关产业和服务的也得国际竞争力。3、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旗帜鲜明的维护和争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本国的经济实力强大,在国际社会中才有地位,在国际事务中才能发挥个大的作用。 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为何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七课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2、明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力目标:1、 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2、 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难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教具 多媒体 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导入新课:【教师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找到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正确途径。那么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是怎样的呢?法律为什么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你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新课讲授:第7课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学生活动】:“忆一忆”,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教师活动】: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人民当家作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人民掌握国家权力,需要有相应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准确体现了人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法律的制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真正集中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教师活动】:阅读宪法第三条的文件,你认为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归纳】:第一,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第二,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第三,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第四,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什么?【多媒体资料】: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分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家机关——市、(区)县级国家机关——乡(镇)级国家机关。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教师活动】: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学生活动】: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师活动】: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四项权力,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实例分析】: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得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会场上掌声雷动,振奋人心。立法权:是指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实例分析】: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7%。决定权: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实例分析】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2003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温家宝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任免权: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免职、撤职等权力。【实例分析】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监督权:是指各级人大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4、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教师活动】:人大代表有什么权利?以假如“我是人大代表”为选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外,还享有提案权、质询权和发言、表决无责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根据法律规定程序对政府等机关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发言、表决无责权,是指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等。【案例展示】:多媒体展示资料天通苑居民找到人大代表任某反映天通苑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市人大代表任某深入实地考察,对市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尽快拓宽立水桥至天通苑地区的道路。接到该建议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安排实施立汤路天通苑段改建工程。改建后的道路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通行能力可达8万辆/天,工程计划投资8060万元。【学生活动】:人大代表有什么义务?【教师归纳】: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师活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归纳总结】:第一,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国家机构合理、高效运转。第三,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第四,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情景铺设】:党的颂歌(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深思中国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政党?多媒体展示一些汶川地震时党关怀人民的图片,并展示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学生活动】:回顾历史,中国的命运几经磨难,是如何拨开乌云见阳光的?【视频资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师讲评】:从历史上看,十九世纪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中国分别进行了资产阶级道路的尝试,但是却没有救中国于水火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开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独立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与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艰苦奋斗。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师活动】: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现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你觉得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齐声朗诵教材内容第一,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了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挑战,也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师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活动平台]:唱支山歌给党听目标: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步骤:课前分四组,准备歌颂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歌舞等节目,课上进行表演,最后评选出最佳节目。(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的民主党派【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民主党派成立时间地点组成人员民革1948年香港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有联系的人士民盟1941年重庆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民建1945年重庆经济界人士民进1945年上海教育文化科学出版界知识分子农工党1930年上海医药卫生界人士致公党1925年旧金山归侨和侨眷九三学社1946年重庆科技界中高级知识分子台盟1947年台湾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民主党派背景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资料展示】:执政党与参政党亲密友党关系【教师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合作的基础【教师活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作的基础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2)合作的方针【教师活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寓言故事】: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指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各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相互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共产党。要“长期共存”必须“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民族盛衰兴旺的责任。(3)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教师活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相互监督。(4)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教师活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合作的重要机构和主要职能是什么?【视频资料】:第一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一是政治协商,二是民主监督,三是参政议政。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民族分布【教师讲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图文资料】:以宁夏为例【教师讲评】: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关键,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实质。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实质就是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使之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课堂探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多媒体给出的资料、联系实际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教师讲评】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乎国情,符合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第二,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证民族自治地区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同时也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第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自治地区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四,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的基本内容1、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的涵义【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城市社区的群众状况。【教师讲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课堂讨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现实实际生活分析讨论基层群众有哪些自治?【教师讲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评。一是基层民主,这是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二是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对象;三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要求;四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并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的保障条件;五是城乡社区建设,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载体和平台。(2)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讨论分析【师生归纳】: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认识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伟大意义。第1,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与新期待。第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第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第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只有认同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才能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才能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实训营地P108探究实践:一、阅读思考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八课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 国体、我国的国体。2、明确认识我国的国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力目标1、 正确观察、分析社会以及国内外常见的政治现象,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2、 能够正确分析民主的含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确立主人翁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教学难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表演法,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时数 总学时:2其中理论学时,实训学时 教具 多媒体 导入新课:【多媒体资料】:中国历史上两次洪涝灾害的资料。【教师活动】: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的角度思考,同样是在中国、同样是长江、同样是特大洪灾,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发言。【教师活动】: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98年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其阶级利益服务。1998年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你还能举出一些对比鲜明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变化吗?【学生活
本文档为【《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最新整理版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9.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绘画的问号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3KB
软件:Word
页数:79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11-24
浏览量: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