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孔子生平及思想 定稿

孔子生平及思想 定稿

举报
开通vip

孔子生平及思想 定稿——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孔子简介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位...

孔子生平及思想 定稿
——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孔子简介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圣府大门孔庙《论语·为政》中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苦乐交错人生路——孔子的一生经历自学礼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 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 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尼山附 近),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 丘,字仲尼。尼山全景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俎豆礼容  六岁公元前546年(周灵王二十六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父母合葬墓  十七岁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与孔父合葬。此后不久,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学琴师襄二十九岁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鲁昭公十九年)孔子学琴于师襄子。他长时间练习一支曲子,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领悟到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服,告诉他乐曲名叫《文王操》。杏坛讲学图三十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中,比较知名的有颜路、曾点、子路等人。  三十四岁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僖子将死,嘱其二子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向孔子学礼。孔子得到鲁君的支持,与南宫敬叔适周,观周朝文物制度,问礼于老子,收获极大。孔子入周问礼碑(今河南洛阳)孔子登临处(今山东泰山)泰山问政三十五岁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昭公帅师攻伐季孙氏,季孙、叔孙、孟孙三家联合反抗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因鲁乱适齐,路经泰山,遇一女子哭诉亲人被虎咬死仍不愿离开此地时,不由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慨叹。到齐国后,为高昭子家臣,藉以进见齐景公。孔子闻韶处(今山东临淄)三十六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齐与齐太师语乐,听到《韶》乐(相传是舜时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兴奋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观器论道四十六岁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鲁定公四年)孔子观鲁桓公庙宥坐之欹器,对弟子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他认为应该"谦而损之又损可也。"四十七岁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鲁国季氏家臣阳货专鲁政。阳货劝孔子出仕,孔子口头答应,但终不仕。退而修《诗》、《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礼》、《乐》,以教弟子。退修诗书五十一岁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孔子在鲁。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中都故址(今山东汶上县西)五十二岁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鲁定公十年)孔子在鲁。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为定公相礼,事先作了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之。 齐君敬惧,遂定盟约,并将侵占的郓、讙、龟阴等地归还鲁国,夹谷(今山东莱芜西)夹谷会齐归田谢过五十五岁公元前497年(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鲁君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猪肉)于孔子,孔子失望,弃官去鲁。   孔子到卫国,灵公亲自到郊区迎接,并按照他在鲁国的待遇给予俸禄。后卫灵公听信馋言,监视孔子,遂于十月去卫适陈。   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压匡人,匡人恨之),围困了他。后经蒲地(亦在长垣县境),又被围困。遂返卫。因膰去鲁灵公郊迎匡人解围丑次同车五十六岁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回到卫国,卫灵公与夫人南子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孔子耻之,曾去卫而又返。灵公问阵五十九岁公元前493年(周敬王二十七年鲁哀公二年)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提倡礼乐,不言军事,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西河返驾孔子见灵公不能用己,决计离卫西去,投奔晋国赵简子。走到大河边,听说赵简子杀害了两个贤人,不由得临河而叹,返回卫国,然后去卫如曹适宋。宋人伐木在适宋的路途上,孔子与弟子习礼于檀树之下,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把大树砍掉了。孔子只好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只好取道适陈。六十三岁公元前489年周敬王三十一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在陈。孔子离陈去楚,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子饥馁皆病。在陈绝粮弦歌台陈蔡绝粮,弟子饥馁皆病,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止。守死善道,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子西沮封楚昭王欲重用孔子,使使奉币来聘,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由于楚令尹子西的阻拦,此议遂止。■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杏坛礼乐韦编三绝七十三岁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逝世,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守墓三年,唯子贡庐墓六年,然后离去。西狩获麟治任别归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在中华文明的进步史上,至少有五大贡献。   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3000余篇,孔子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305篇,按风、雅、颂分类,形成《诗经》文本,并作了解说。《尚书》又称《书》、《书经》,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相传为孔子编定。  一、文献学上的贡献。二、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的作者。全书仅1.6万余字,却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修《春秋》,是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孟子滕文公下》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记太史公自序》称,《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孔子修《春秋》,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最著名的是所谓“春秋笔法”,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贬恶,“一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孔子修《春秋》,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因孔子作《春秋》,“春秋”二字便成了历史的代名词。三、哲学上的贡献。 《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艺文志》记《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孔子好《易》,是“观其德义”。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之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易传》十篇予以系统阐发。可以说,是孔子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四、政治上的贡献。 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将社会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提出为政要从自身做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优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治。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一是实现“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这是孔子为中国人设定的两个理想社会的目标。五、教育上的贡献。 孔子创办民营学校,是打破奴隶主阶级对教育资源垄断的第一人。孔子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冲破了教育上的分配不公,是教育面向平民的第一人。孔子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中国模范教师第一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在教学活动中,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时代背景材料: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一)社会条件: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⑴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地主土地私有。⑵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礼乐受到严重冲击。⑶文化上,私学的兴起。二、承礼启仁道中庸——孔子的儒家思想(二)思想创立的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材料: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季氏》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其实质是什么?“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礼”的思想:(1)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2)礼的实践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范畴概念)“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名正言顺、贵贱有序“克己复礼”体现了保守的一面(二)克己复礼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2、维护礼的途径[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二)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就是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复礼”就是回归于“礼”,能“克己”自然就复礼了。 “复礼”运用到家庭关系中,就是要维护西周“亲亲”的宗法制度。孔子礼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关系,确定贵贱、大小、上下的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分,确定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藉以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 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即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识远近、知上下、使之长幼有序,做到“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两幅画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方法:忠恕(3)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是局限性。     核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1)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克己复礼为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忠”孔子的思想(一)仁者爱人1、仁的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思想主张:“仁”的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或者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恕”“仁”的具体规范恭,宽,信,敏,惠为“仁”孔子提倡人性,他的主要教育思想就是“仁”,即人性、慈爱、互爱,也是他的道德观念。他的另外一个思想是忍耐和互让,为之“怒”孔子反复教育弟子“己所不欲,勿施怒于人”。对于“仁”的明。孔子解释为五德-------礼仪、宽大、信义、勤勉、亲切。有礼仪的人不受污辱,宽大的人能得到大众的支持,讲信义的人受到人民的信赖,勤勉的人能够达到目的,对人亲切的人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当别人向他请教什么是“仁”时,他只解释一句:“爱人”。 孔子没有给“仁”直接下定义,人却说:“如果能实行这五个原则-----恭、宽、信、敏、惠,便是仁了。”所以只要我们怀着仁爱之心,不管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管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都会毫无困难地被世界所接纳。    表现: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儒家治国方略-----为政以德1、重教化轻刑罚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3、为政需要正己4、举贤才3.实现仁的方法孔子的理想社会:只有礼和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仁”和“礼”的关系:克已复礼为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天下就人人相爱,太平无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⑶中庸之道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礼仁关系: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礼√仁Χ——矛盾激化礼Χ仁√——模糊上下尊卑“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哲学范畴)a、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b、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3、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1.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2)教学方法(3)教学内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六经孔子杏坛讲学图教学方法独特:不但教学生读书,还搞素质教育,驾车射箭,音乐体育他全都教,还经常组织BBS,请弟子们灌水;闲暇的时候他还带着学生去郊游,又是吹风又是游泳。三、万世师表为楷模——教育活动“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是最高的人格神,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仁:爱人、忠恕。反对统治者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体贴民情,主张“为政以德”。礼:周礼:君臣父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方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讨论:1、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3.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4.孔子曰:“君子〔社会的管理者之德风〕,小人〔社会的被管理者〕之德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观点A.强调因材施教B.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本文档为【孔子生平及思想 定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xxj758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2-24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