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

举报
开通vip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 战后中日关系 的 “赔偿问题 ” 史 口刘建平 在国际关系史上 , 由于战后处理的 “ 烂尾 ” 化导致地 区政治周期性紧张和国 民负面感情郁积而成为问题者 , 唯一就是东亚的 日本与中国 、 朝鲜半岛之间 。 日 朝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停滞本身乃 “ 烂尾 ” 的缺陷部分 而 日本与中 、 韩两国由于 战争责任衍生的 “ 历史问题 ” 、 民间索赔问题发生的纠葛 , 则是这一 “ 烂尾 ” 的溃 疡部分 。 世纪 年代以来 , 日本学者常感叹 “ 战后还没有终结 ” , 但 日本政府 仍然拒绝就侵略战争...

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
战后中日关系 的 “赔偿问题 ” 史 口刘建平 在国际关系史上 , 由于战后处理的 “ 烂尾 ” 化导致地 区政治周期性紧张和国 民负面感情郁积而成为问题者 , 唯一就是东亚的 日本与中国 、 朝鲜半岛之间 。 日 朝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停滞本身乃 “ 烂尾 ” 的缺陷部分 而 日本与中 、 韩两国由于 战争责任衍生的 “ 历史问题 ” 、 民间索赔问题发生的纠葛 , 则是这一 “ 烂尾 ” 的溃 疡部分 。 世纪 年代以来 , 日本学者常感叹 “ 战后还没有终结 ” , 但 日本政府 仍然拒绝就侵略战争作出严肃的国家谢罪 、 赔偿行动 。 对此 ,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 沟 口雄三把 日本至今仍然蔑视亚洲的感情称为 “ 愈发腐臭 ” 的 “ 积弊 ” , 期待学者 们 “ 从正在腐烂的自身的肌体中觉醒 ” , 并鼓起不避 “ 腐臭 ” 而 “ 向腐臭的根源 自 我开刀的勇气 ” 。 他还提出 , 要研究不同国家 “ 空间 ” 发生的历史并推动 “ 空间的 共有 ” , 使之成为 “ 历史认识的共同对象 ” 。 〔 〕 , 作为推促解决战后处理 “ 烂尾 ” 问题的知识基础建设 , “ 空间 ” 历史学主张是 有意义的 。 但应该注意到 , 战后东亚国际关系本来就是 “ 共有的空间 ” , 只不过由 于秘密外交和秘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障碍 , 使得人们很难在知识的意义上把握它 或者由于 学者的懈怠 、 研究资金的导向 , 即使有相 当数量的资料可以利用 , 本应该细致耕 耘的 “ 学术空间 ” 却存留着巨大的 “ 知识黑洞 ” 。 因此 , 战后东亚 国际关系史特别 是其中的战争责任问题史应该是首要 的研究对象 。 作为这种工作的一部分 , 战后 中日关系的 “ 赔偿问题 ” 史必须获得有实证根据的梳理 借此 , 我们不仅可 以取 〔 〕 沟口雄三 《历史认识问题是什么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编 《全球化下的中国与 日本 —海内外学者的多元思考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 中国圈书评论 吮叭 日加 , 得从战后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观察国家行为的视角 , 也能够为思考当前的民间索 赔和历史认识问题贡献具有思想意义的知识系统 。 一 、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中国为什么放弃赔偿要求 抗 日战争之于中华民族 , 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国革命历史的部分 , 也 是争取独立统一的国家战争 。 因此 , 关于战后中日关系的外交思想 , 就存在意识 形态理想主义和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两种哲学 , 随着战后东亚 国际关系史的展开 而 形成了指导和阐释中国对 日外交的复杂话语形态 。 在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脉络上 , 日本共产党领导人 、 驻共产国际代表野 坂参三在抗 日战争期间就秘密来到延安 , 以 “ 日本人 民 ” 的名义组织反 战运动 , 支援中国人民抗击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 日本投降后 , 中共支持野坂参三提出的以 广泛的人民统一战线经过选举建立 “ 民主 日本 ” 的政策 毛泽东还 向野坂参三表 示不以 日本保守政权为外交对象 , 而与 日共及其领导的 ‘旧 本人 民 ” 发展互利贸 易和中日友好 , 期待共同建设 民主 、 和平的东亚 。 〔“ 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 秘密访苏 , 斯大林根据对抗美国冷战政治的国际战略 , 指示说 你们应当与 日本 共产党建立密切的联系 , 帮助 日共及其他进步势力打击 日本反动派 日本人 民是 很好的 , 中国人民中仇恨 日本人的情绪不该成为你们争取 日本的障碍 。 〔“ “有了 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情谊 、 战后建立 中日人 民友好的共识和两个阵营冷战的 政治斗争需要 , 新中国对 日政策的思想原点就是理想主义的 “ 人民外交 ” 和 “ 中 日友好 ” , 对于 “ 日本人民 ” 不可能发生国家间政治和国际法立场的赔偿要求 。 当然 , 日本投降后是经过了盟 国占领 、 初步赔偿 、 战犯审判等国际制裁和 民 主化改革的 , 中国人 民之民族国家立场的权利意识 已经觉醒 。 因此 , 当美国出于 反共冷战政治的需要而中止 日本赔偿和宽大处理甚至释放战犯的时候 , 中国共产 党和新中国政府曾提出过严正的抗议 , 指美国的单方面决定为 “ 非法 ” 。 〔 一 ”并 且 , 最高决策层如刘少奇也思考过对 日要求赔偿权利的问题 , 他在 年指出 “ 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中破坏了中国无数的财产 , 本可要求 日本付出一部分赔款作 为补偿 , 但以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世界政策 , 使这种赔款也不能获得 , 更不要去说 取得发展中国工业的赔款了 。 ”〔’〕这是一种国家间政治的权利思想 , 但并没有形成 〔 〕 〔 〕 〔 〕 事的声明 》 〔 〕 社 , 。 刘建平 《野坂参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 —新中国对日外交思想探源 》 , 《开放时代 》 加 年 期 刘建平 《苏联 、 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 《国际政治研究 》 。。 年 期 。 《迅速准备对 日和约 》 新华社时评 年 月 日 、 《周思来外长对麦克阿瑟搜自规定释放 日本战犯 年 月 日 , 田祖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 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刘少奇 《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 》第二册 , 中央文献出版 ‘朋旧的卜 “ 日 前 沿 厄 域 坚定索赔的政策主张 因为权利主张乃指向与美国 “ 勾结 ” 的 日本 “ 反动政府 ” , 而 日本 “ 反动政府 ” 本来就拒绝与新 中国发生关系 , 所 以是一种无效主张 。 与 “ 日本人民 ” 之间的 “ 人民外交 ” 固然存在 , 但它具有 “ 人民友好 ” 、 “ 把 日本人 民 与 日本军国主义区别开来 ” 的意识形态逻辑 , 索赔议题当然无从谈起 。 这样 , 新中国的对 日政策就在理想主义的 “ 人 民外交 ” 、 “ 中日友好 ” 宣传和 现实主义的邦交正常化追求中确立 了放弃对 日赔偿要求的原则 。 新中国成立前后 , 在中日两党关系延长线上发展起来的中日关系首先达成了开拓贸易和调查 、 遣返 滞留在华日侨的沟通 。 年代初 , 日本共产党在国内受到整肃被逐出政坛 , 中日 “ 人民外交 ” 便扩展到一般主张中日交流 、 抵制 日美反共反华政策的政治家和民间 人士 。 年 月 , 中国对外贸易部门与来访的日本政治活动家达成了 “ 人民间 ” 贸易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年 月 , 中国红十字会与 日本民间三团体经过谈判签署协助 日侨 回国问题的公报并实施 。 在这种 “ 人民外交 ” 的过程中 , 当然也遇到了一些来 自 “ 中国人民 ” 的阻力 , 如对 日工作老干部孙平化在回忆录中写道 “ 日本军国主义 长期的占领和统治 , 在人民群众中间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的惨痛记忆 。 新中国诞 生后 , 党对人民进行了不少宣传解释工作和国际主义教育 。 ” 毛主席说 “ 要把帝国 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 民区别开来 , 要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的官员区 别开来 ” 。 周总理也多次指示我们向群众多做说服教育工作 。 〔“ 〕在 “ 区别论 ” 的教 育下 , “ 人民外交 ” 尚能获得理解 、 有所发展 但 “ 人民外交 ” 不可能具有国家的 国际法人资格来有效地处理国际关系问题 。 到了斯大林去世 、 朝鲜停战以后 , 苏 联转变对抗 日美片面议和的立场而积极推进对 日关系正常化 , 赫鲁晓夫 年来 华访问与中国协调对 日政策 , 中国政府给人 民外交设定了 “ 以 民促官 ” 实现 中日 邦交正常化的目标 。 为此 , 中国大力推进中 日贸易和协助 日侨回国 、 释放 日本战 犯工作以争取 日本政府 , 年初春还制订 了 《中共中央关于对 日政策和对 日活 动的方针和计划 》。 这是新中国全面阐述对 日政策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 第一个文件 , 起草班子广泛研究 , 甚至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讨论 了战争赔偿问题 。 文件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只与 日本民间团体打交道的做法 , 明确了坚持开展人民间 的友好关系 、 孤立美国 、 间接地影响 日本人 民迫使 日本政府改变对中国的关系 、 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对 日政策总方针 , 并提出直接与 日本政府谈判的设想 。 文件说 过去民间团体谈判达成的协定 , 因为不是政府间协定而没有什么约束力 , 导致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 今后应当注意 , 日本人 民希望解决的两 国关系问题在建 交前不宜主动解决 我应在适当的时候主张两 国政府谈判 , 政府间接触不单是为 〔 〕 孙平化 《中日友好随想录 》,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图书评论 柑阴白以 川翻 了解决问题 , 也加大对 日本政府的压力 。 关于贸易问题 , 文件指出要适时提议中 日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 , 要使 日本人民懂得中 日关系不正常化 , 不签订官方贸 易协定 , 中日贸易的发展是受到阻碍和限制的 , 责任在 日本政府身上 关于战后 处理问题 , 文件规定声明取消战争状态和宣布 日本免付赔款的时间不宜过早 , 要 表示中日关系正常化以前不能正式解决这些 问题 , 但我方愿意解决 。 〔 〕可 以看出 , 这个文件保持着对 日政策话语中有关 ‘旧 本人 民 ” 论述的连续性 , 而在事实上扭 转 年代前半期不以 日本政府为外交对象而专注 “ 人民友好 ” 的人 民外交路线 , 提出了通过 日本人民要求解决中日间问题的压力来寻求两国政府间接触以实现邦 交正常化的 “ 以民促官 ” 人 民外交路线 。 积极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固然是寻求摆 脱外交孤立的现实主义追求 , 但由于 “ 人民外交 ” 路径的存在 , 而且 日本政府处 于某种被追求的地位 , 放弃对 日赔偿要求的原则也就 自然地正式形成了 。 二 、 从绝缘外交到谋略外交 日本拒绝赔偿的过程分析 关于中国放弃赔偿要求 , 日本新近的中日关系著作分析原因说 一是 旧金山 和约对 日本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态度 二是 年台湾蒋介石政府与 日本谈判 ‘旧 华和平条约 ” 已有放弃索赔的先例 , 三是中国抱有以放弃索赔来早 日实现 中 日关 系正常化 、 使日本干脆地断绝与台湾的国家关系之战略判断 。 〔“ 这种对国际关系 的主观联想和对中国外交政策思想的简便推测 , 完全忽略 日本一直顽 固拒绝赔偿 赎罪的历史 , 造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日本被宽大处理之美国决定论 。 为了扶植 日本成为美国反共冷战的同盟 国 , 美国操纵实现 了宽大的对 日议和 , 并压迫 日本对新中国绝缘而与偏安在台湾的蒋介石政府谈判 “ 日华和约 ” 。 不过 , 尽 管蒋介石也曾虑及不能在 “ 赤色帝国主义虎视耽耽之际 ” 对 日要求赔偿以免 “ 削弱 日 本 ” , 但 年与日本议和时仍然提出了赔偿要求 。 不过 , 日本方面以中国所受战争 损害只能适用于大陆为理由 , 主张台湾之 “ 中华民国 ” 无权作此要求 。 最后在美国外 交官的调停下 , 蒋介石政府获得 日本貌似承认其可能控制全中国的让步而放弃了对 日 赔偿要求 。 〔, , 一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 , “ 日华和约 ” 签署后 日本旋即羞辱蒋介石 政府 。 虽然 日本在 ‘旧 华和约 ” 中勉强同意 “ 中华民国 ” 乃指 “ 现在中华民 国政 府控制下或将来在其控制下之全部领土 ” , 以让蒋介石政府 自欺欺人地解释为被承 认可能 “ 控制 ” 全中国 , 但 日本首相吉田茂 年 月 日在国会明确指出 由 〔 〕 化之路 》, 十五年 》, 中共中央关于对 日政策和对 日活动的方针和计划 年 月 日 张香山 《通往中日邦交正常 《日本学刊 》 年 期 , 一 页 笔者对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某老干部的采访 , 年 月 日 毛里和子 《日中关系 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 岩波书店 , 林金茎 《战后 中 日关系之实证研究 》, 财团法人中日关系研究会 , , 司马桑教 《中日关系二 联合报社 , 。 州阴旧的卜 州 前 沿 厄 城 于 “ 事实上不可能立即与中共政府建立条约之类的关系 ” , 又考虑到 “ 与中国的关 系最为重要 ” , 就 “ 首先与中华民国政权建立条约关系 ” 。 但 “ 条约写得很清楚 , 承认现在中华民国政权所控制土地的事实 , 与在其统治下领土的中华民国发生了 条约关系 。 将来再说将来 , 目的是最终与一个整体的中国达成条约 ” 。 〔 总之 , 日本不承认蒋介石政府的 “ 全中国” 代表资格 , 而只承认其属地统治权 。 那么 , 日本拒绝承认蒋介石政府代表 “ 全中国 ” 的索赔资格 , 意味着对新中 国资格的承认和尊重吗 不是 。 及至 年代后期的岸信介内阁 , 中国尽力满足 日 本在 日侨回国 、 释放战犯 、 拓展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要求之后强烈期待 日本政府作 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质性步骤 , 这当然为美国所不容 。 另一方面 , 中国对 日索赔具体案件的出现也使日本政府面临着道德的压力 , 只有拒绝承认新中国才 能苟且拖延和事实上逃避承担侵略战争责任 。 年 月 ,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 掳至北海道从事奴隶劳动的中国劳工刘连仁在山中被发现 , 面对刘连仁本人 、 日 本在野党与和平友好团体以及中国政府方面的谢罪赔偿要求 , 日本政府竟然或侮 蔑刘连仁是 “ 非法人境者 ” , 或谎称刘连仁乃根据 “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 来 日本务工 , 或推诱 “ 不清楚 ” 具体情形 , 最终拒绝承担责任 , 仅表示 “ 慰问之意 ” 并许可 回国而已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日本政府开始改变对 ‘旧 华条约 ” 和 “ 全中国 ” 概念的解释 。 首先 , 岸信介把拒绝给中国商务代表处外交特权和悬挂国旗权利的理 由 , 解释为 不能承认 “ 中国人民政府 ” 而损害与 日本有着正常外交关系的 “ 国民政府 ” 的尊 严 〔,‘〕 进一步地 , 岸信介 年 月 日又在参议院外务委员会表示 , 中华民 国与日本之间已经有了 “ 正式的和平条约 ” , 当然要 “ 完全诚实地维护已经开创的 主体性的两国关系 ” 。 从此 , 日本政府主张 “ 根据 日华条约结束了与全中国的战后 处理 ” , 而 年代佐藤荣作内阁见解更加明快 “ 日华条约 ” 是 日本与 “ 作为全中 国主权者的 中华 民国 ” 之 间的条约 , 战争状态终结 当然 “ 包括 中国本土 全领 域 ”。 一 比较于 “ 日华条约 ” 当事者吉田茂首相 当时的解释 , 岸信介和佐藤荣 作的解释当然是谎言 。 但唯有这种谎言 , 才能为 日本拒绝作为国家行为的谢罪 、 赔偿提供勉强应付中国的欺人之谈 。 很显然 , 两面三刀 、 任意解释的 日本外交是对台湾和大陆的 “ 双底 ” 术 与台 湾议和固然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进行的 , 但否认 “ 中华民国” 的 “ 全中国” 资格以剥夺 蒋介石政府的索赔权则是 日本的外交手腕 而当新中国政府期待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 〔。〕 吉田茂首相在参议院外务委员会的答辩 年 月 日 , 朝 日新闻社编 《资料 日本与中国 一 》, 朝 日新闻社 , 昭和 年 〔 ” 岸信介首相在参议院外务委员会的答辩 年 月 日 , 朝 日新闻社编 《资料 日本与中国 一 》, 朝 日新闻社 , 昭和 年 。 〔 〕 石井明 《是台清 , 还是北京 》, 渡边昭夫编 《战后 日本的对外政策 》, 有裴阁 , 中国圈书评论 加白功卜触 , 候 , 特别是对日索赔具体案件的出现使得 日本不得不面临对中国的受害赔偿要求的时 候 , 只有推倒前言而肯定 “ 中华民国 ” 的 “ 全中国” 资格 , 才能找到自欺欺人的理由 摆脱新中国的邦交正常化追求并否认新中国的索赔权 。 这种逻辑可见于 自民党外交调 查会中国小委员会 年 月 日 《关于中共问题的中间报告 》, 其中指出 讨论 “ 承认中共的问题 ” 必须充分考虑 日本承认 “ 中华民国 ” 作为中国正统政府并缔结有 和平条约的事实 。 “我国有一部分人议论对中共的赔偿 , 但因为与战争当事国中华民 国之间缔结的和平条约及议定书规定中国政府放弃对 日赔偿请求权 , 所 以这是已 经解决的问题 。 于 日本而言 , 中共不是战争的对象国 , 在条约上也不负任何责任 多数意见认为应该明确作出绝不发生对中共赔偿问题的解释 。 ”〔‘ 〕’”一“。‘可见 , 日 本保守政治势力不是从历史事实而是根据其所谓的 “ 多数意见 ” 来决定中国概念 和战争责任问题的 。 在 日本保守政治势力看来 , 中国的战争受害固然是不 能不承 认的事实 , 但仍然要作出强词夺理甚至 自欺欺人的解释来避免承担责任 。 由此 ,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对中国的蔑视和 日本国家道德的狡诈 、 虚伪 。 不过 , 从台湾 、 大陆都放弃赔偿要求而处于战败国家地位的 日本反受到双方追求的事实来评价 , 日本对新中国貌似绝缘 , 实际上进行了以逸待劳的绝缘外交 。 而且还应该注意到 , 并非仅仅曾经是 日本军国主义政治一部分的保守政治家 拒绝承担侵略战争责任 , 某些以对华友好面 目出现的在野党 、 和平人 士也没有赔 偿中国人民受害的诚意 , 相反倒是进行种种打探和引导 , 期待中国放弃赔偿要求 。 年 月 日本社会党的 “ 亲善使节团 ” 访华 , 尽管他们主张中 日复交和坚持 “ 一个中国 ” 原则 , 但要求 “ 无条件复交 ” 和 “ 无赔偿方针 ” 。 在与周恩来总理 的 会谈中 , 使节团直接要求中国在战犯处理 、 赔偿问题上给予 “ 宽大 ” , 周恩来没有 透露放弃赔偿要求的决定而模棱两可地 回答说 我们保有索赔的权利 , 但现在没 有提出赔偿要求 。 既然还没有与 日本缔结和平条约 , 我们怎么好事先放弃这个权 利 因为一要考虑到中国人民不能理解 , 二要考虑到很多亚洲国家还没有解决赔 偿问题 。 将来中日关系搞好了 , 要订和约 , 情况就变了 。 一 很显然 , 周恩来 守住了 “ 年文件 ” 的方针 。 到 年代 , 日韩关系正常化谈判和赔偿问题的交 涉 自然会触动 日本一些人对 中国有关赔偿问题态度的兴趣 。 年 月 日本战后 外务大臣首次访问韩国 , 以简单 、 暖昧的 “ 歉意 ” 表示对殖 民统治的责任 , 很快 推动两国结束多年的谈判 , 签订 了以经济援助名义拒绝赔偿的 《日韩基本条约 》。 中国政府认为该条约反映了 日本对亚洲人民的敌意 , 不予承认 。 而此间在华访 问 〔 〕 自民党外交调查会中国小委员会关于 中共间题的中间报告 年 月 巧 日 , 石川忠雄等编 《战后资料 日中关系 》, 日本评论社 , 〔 〕 与周恩来总理会谈记录 年 月 日 《日本社会党访中亲薯使节团报告书 》 日本社会党 年印制 。 门阴日以 翻抽 前 沿 题 城 的友好人士 、 自民党议员宇都宫德马多次会见中国政要 , 月 日与中 日友好协 会秘书长赵安博谈话时涉及赔偿问题 , 赵安博表示 中国不想靠别国的赔偿搞建 设 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德国那样支付巨额战争赔偿 , 对和平是有害的 让没有战争责任的一 代支付赔偿也 是不合理 的 。 如此 明显 的暗示 已经 背离了 “ 年文件 ” 的规定 , 而且这种应当保密的内部谈话还被外泄 , 《读卖新闻 》发 表了 “ 中国不要战争赔偿 ” 的消息 因此 ,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 月 日即向 宇都宫德马澄清 “ 我们没有要求赔偿 , 也没有放弃要求赔偿 。 中国搞建设要靠我 们自己 。 ” 明确反对所谓蒋介石放弃了赔偿故而 中国就没有要求赔偿权利的议 论 。 〔’“ , , “ 如此或有所补救 , 但放弃赔偿要求这一 内部决定事实上 已经 由 “ 人 民外交 ” 的渠道走漏 不过 由此倒也考验出所谓 “ 友好人士 ” 的真实道德水准 , 证明了 “ 日本人民 ” 与 “ 日本政府 ” 难以区分的事实 。 当然 , 在美国严厉反华的冷战政治体制下 , 由于 日本与新中国议和绝无可能 , 即使释放出放弃赔偿的善意也没什么魅力可言 。 直到 年中美关系改善 、 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 , 承认新中国的问题才进人 日本的政治议程 。 年 月初 , 田中角荣内阁成立 , 决定要努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 月底公明党委 员长竹人义胜访华与周恩来会谈 , 周恩来透露了 “ 毛主席不要 日本人民负担赔偿 ” 的主张 , 并提示中方的联合声明草案 , 其中一条就是 “ 为了中日两 国人 民的友 谊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放弃对 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 ” 竹人立 即回国报告 首相 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 , 田中遂下定赴华谈判的决心 。 对于周恩来放弃赔 偿要求的说法 , 竹人后来在回忆中承认 “ 听到后简直头都晕了 ” 。 而 日本外务省官 员则证实 虽然 已经得到中国放弃赔偿要求的情报 , 但田中角荣仍然半信半疑 , 他是抱着 “ 当面确认 ” 、 “ 如果要求赔偿就立 即回国 ” 的决意踏上北京谈判之旅 的 。 〕 , 由此可见 , 对于中国放弃赔偿要求 , 日本朝野政治家所抱持的是既望 眼欲穿又难以置信 、 既心存感激又无认罪知耻悔过之诚之勇的复杂态度 。 但既然是战后恢复邦交的谈判 , 战争责任处理议题便无法回避 , 于是田中角荣 月 日到北京后在第一次首脑会谈和欢迎晚宴上便主动抛出 “ 遗憾 ” 过去 “ 不幸 ” 的历史 、 认为日本 “ 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 ” 这种以攻为守的 “ 反省 ” 。 之所以 谓之为 “ 以攻为守 ” 的谋略 , 是因为日本方面并无反省之心 , 但藏欺瞒之计 。 对于把 屠杀千百万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罪行公然等闲视之为 “ 添了麻烦 ” 的说法 , 周恩来在 〔 〕 张香山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 》, 《日本学刊 》 年 期 , 田植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 》,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 〕 周思来与竹人义胜第一次会谈记录 年 月 日 , 石井明等编 《记录与考证 日中邦交正 常化 、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 》, 岩波书店 , 张香山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 》 《构筑面向新时代关系的 良机 》, 《朝 日新闻 》 年 月 日 《原公明党委员长竹人 义胜 口 述 , 《朝 日新闻 》 年 月 日 。 中国圈书评论 抽阴 以 例 目 月 日下午的第二次首脑会谈中批评说 这种对于普通小事道歉的表示 , 引起了 中国人民 “ 强烈的反感 ” 。 田中则辩解道 “ 添了麻烦 ” 在 日本就是 “ 表示诚心诚意的 谢罪 ” , 不知道中国怎么个说法 。 然而田中的辩解完全是谎言 。 据当时起草田中讲话 的外务省中国课长桥本怒的回忆 以 “ 添了麻烦 ” 表示 “ 反省 ” 根本不是翻译 、 理解 上的问题 , 而是考虑到日本国内舆论而精心推敲的极限表达 。 〕 , 除了照顾 ‘旧 华条约 ” 和亲台势力的考虑 , 桥本恕还进一步指出 “ 已经是 年了 , 与 年刚刚战败时 日本的情况不同 , 我们在心情上是不一样的 。 田中作为 日本国民 、 日本政府的代表 , 应该道歉之处就道歉 , 但要尽可能地竭力保持民族的荣誉和 自 尊 , 以这种坚决的态度贯彻始终 。 ” 〕也就是说 , 日本方面已经预先有了主动刺激 、 适当妥协的准备 , 以避免落到不得不谢罪 、 赔偿等真正被追究战争责任的地步 。 事实也正是这样展开的 。 日本方面首先以田中的 “ 添了麻烦 ” 论放出 日本将对 抗中国可能要求谢罪 、 赔偿的信号 而在 月 日上午的外长会谈中就正式发起进 攻 , 他们所用的手法与谈判 ‘旧 华条约 ” 时不承认蒋介石政府代表中国议和的资格一 样 , 在坚持 “ 日华条约 ” 至今有效 、 今后终了的前提下 , 试图根据 ‘旧 华条约 ” 否定 新中国的议和与要求赔偿的权利 。 日本外务省条约局长高岛益郎说 不能同意中国所 主张的现在以 “联合声明 ” 宣告结束战争状态 , 因为这意味着 ‘旧 华条约 ” 从当初就 无效 , 日本政府不能 自我否定 , 希望改做现在 “ 确认 ” 战争状态结束 。 至于赔偿问 题 , 中国主动放弃要求 , 我们给以坦率的评价 但因为 ‘旧 华条约 ” 已经放弃要求赔 偿的权利 , 从法律上讲问题已经解决 , 现在不必再提 , 提出也意味着 “ 日华条约 ” 无 效 , 这是日本所不能同意的 。 如此 , 高岛益郎的 “ 法律 ” 武器立即置中国于丧失国格 的地位 , 据当时参加谈判的姬鹏飞外长回忆 “他的发言给中日谈判带来了阴影 。 ” 于 是 , 周恩来在下午的第二次首脑会谈中作出反击 , 说 如果在中日建交时涉及 日台条 约和旧金山条约 , 问题就不能解决了 。 因为承认蒋介石是正统 , 我们就是非法的了 。 所谓 “蒋介石放弃了赔偿所以中国就没必要放弃了 ” , 外务省的这种主张令人震惊 。 蒋介石逃到台湾 , 已经不能代表全中国 , 他所谓放弃赔偿要求是 “慷他人之慨 ” , 遭 受战争损失的主要在大陆 。 我们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出发 , 不想使 日本人民因赔偿 负担而受苦 。 “ 毛主席主张不要 日本人民负担赔偿 , 我向日本朋友传达 。 而高岛先生 反过来不领情 , 说蒋介石说过不要赔偿 , 这个话是对我们的侮辱 。 我这个人是个温和 的人 , 但听 这个话 , 简直不能忍受 〔, 〕 一 , , ‘’。一 ” , “ 〔 〕 张香山 《中日复交谈判回顾 》, 采访组 《周恩来的决断 》, 日本放送出版协会 。 〔 〕 日本 电视台 《日中应该如何面对历史 , 年 月 日 。 〔 〕 姬肠飞 《 “ 饮水不忘掘井人 ” —中日建交纪实 》 , 《周思来的最后 岁月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日中第一次外长会谈记录 年 月 日 、 日中第二次首脑会谈记录 年 月 日 , 石井 明等编 《记录与考证 日中邦交正常化 、 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荆 》 “泊 白”阮 ““ 前 沿 皿 城 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批评 , 日本方面也就把握到中国方面确实放弃赔偿要求但 希望适当道歉的底线 。 田中角荣向周恩来表示 大体上很理解周总理的讲话 , 非 常感谢关于 “ 放弃赔偿要求 ” 的发言 但 日本的困难在于政治制度与中国不同 , 国会和 自民党内部有问题 , 要避免由于 日中邦交正常化造成 “ 自民党的分裂 ” 。 周 恩来说 我们这里也有少数人反对中日邦交正常化 。 “ 我们还必须向人 民解释 , 如 果不教育人民 , 就不能说服遭受 ‘三光政策 ’ 之苦的群众 。 ” 〔 一 于是 , 在以后 的会谈中 , 双方互相照顾对方的立场 中国方面体谅 日本内部的困难 , 不 以联合 声明宣告 “ 战争状态结束 ” , 而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改做宣告两国间 “ 迄今为止的不 正常状态 ” 结束 日本方面同意写人 “ 放弃对 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 条款 , 并 以 “ 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 ” 表示 “ 深刻的 反省 ” 。 如此 , 日本利用所谓 “ 日华条约 ” 的有效性问题实实在在地与中国交涉了 一番 , 造成即使中国放弃赔偿也是互有妥协的事实 。 而既然是互有妥协 , 谈判最 终文件的联合声明中当然也就不会有 日本对中国放弃赔偿要求之 “ 友好 ” 的感 谢了 。 三 、 反思无资任战后处理的 “ 不正常 ” 历史 在战后 日本与亚洲国家重建外交关系的历史过程中 , 尽管在美国的操纵下对 日本实行宽大的战争责任处理 , 但一些东南亚 国家还是与 日本签订了赔偿协议 , 而韩国通过谈判得到了没有赔偿名义的无偿 、 有偿共 亿美元援助 。 中国是 日本侵 略战争最大的受害国家 , 议和过程中竟然发生被拒绝赔偿或即使放弃赔偿要求还 几乎被否认 “ 放弃 ” 资格的交涉 所以 , 战后中日关系的确是一种极其 “ 不正常 的状态 ” , 战后中日关系当然也是一段极其 “ 不正常 ” 的历史了 。 为什么会有如此 “ 不正常 ” 的历史 根本原因在于冷战国际政治体制使中国 成为一个分裂国家 , 日本利用 中国分裂 的弱势地位巧 于谋划 , 使 自己这个本来的 战败待处理国家成为了外交优胜的被追逐对象 。 而作为这种国际政治过程的结果 , 就是战犯审判的形式化 、 放弃索赔的当然化和谢罪反省的暖昧化 , 简而言之可谓 战争责任的虚无化 。 不过 , 从 日本拒绝战争赔偿的外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 , 其 谋略并非卓越的智慧和有根据的交涉 , 而是建立在简单诈骗术基础上的突进冒险 。 比如 , 如果中国在谈判前认真研究了 日本与台湾蒋介石政府签订的 “ 日华条约 ” 和吉田政府不承认该条约涉及大陆范围等 日本外交史事实 , 那么高岛益郎以蒋政 府已经放弃赔偿要求为理 由企图打掉 “ 赔偿问题条款 ” 的谎言 , 以及 日本方面所 〔的 日中第二次首脑会谈记录 年 月 日 , 石井明等编 《记录与考证 日中邦交正常化 、 日 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 》。 中国圈书评论 明二以 州 主张的 “ 战争状态已经结束 ” 的荒唐性 , 不就可 以轻而易举被揭露 、 并使敲诈者 必陷无地 自容之境地 了吗 但一直到谈判结束 , 中国方面没有发现这些 问题 。 甚 至 , 据 日本记者报道 在 月 日谈判结束后的晚宴上 , 周恩来与大平正芳闲聊 时说 “谈判总是有我们的立场 , 所以说了些高岛局长的坏话 但老实讲 , 中国也 很希望有他那样受过训练 、 能干的外交官 。 ” 〕 由此可见所谓知识 、 所谓人才对 于国家的意义 。 当然 , 研究 “ 不正常 ” 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过去的问题 , 还在于通过这 种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系统能帮助我们洞察现实 。 我们看到 , 虽然中 日关系在 年实现了 “ 正常化 ” , 但 年来的中日关系一直由于教科书 、 靖国神社之类的所谓 “ 历史问题 ” 纠纷而发生数年一轮的周期性恶化 。 为什么历史 “ 正常化 ” 之后又发 生了 “ 历史问题 ” 呢 其实 , “ 历史问题 ” 在邦交正常化谈判过程中 , 不 , 在刘连 仁事件过程中就发生 了 。 出于拒绝赔偿 、 避免谢罪的 目的 , 岸信介政府谎称 日本 军队所抓的中国劳工是 “ 根据合同 ” 到 日本工作 , 这与刘连仁的悲惨遭遇是多么 尖锐的 “ 历史认识 ” 分歧 而出于同样的 目的 , 田中角荣故意对侵略战争责任轻 描淡写而称之为 “ 添了麻烦 ” 周恩来 、 毛泽东批评其遣辞草率 , 大平正芳才改做 “ 痛感 日本对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 , 表示深刻的反省 ” 。 这可以说是后来所谓 “ 历史认识 ” 冲突的初始形态 。 基于 日本政治家 “ 反省 ” 战 争损害的态度 , 中国政府以免去战争损害赔偿要求的善意主动和解 , 这是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对战争责任问题的一种友好处理方式 。 然而历史表明 , 以 日本政治家 表态为象征的 “ 反省 ” 是不可靠的 从 年代以后的中日关系发展来看 , 不断有 政治家甚至是政治首脑越来越无所顾忌地作出证伪 “ 反省 ” 表示 , 从而破坏了中 日正常关系的政治基础 。 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 , 一个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并 且犯下了大屠杀 、 强征慰安妇等对平民施暴这种反人道罪行的国家 , 如果没有通 过严肃的国际政治法律程序以谢罪 、 赔偿的方式清算战争责任 , 就不能对其全 民 构成必须严肃反省历史的教育 , 更不能形成在侵略战争历史认识方面约束其政治 家言行的国际机制 。 简单地说就是 , 建立在暖昧歉意基础上 的无责任战后 处理使 战争责任问题转化成政治家象征性表态的 “ 历史认识 ” 问题 , 这决定 了此后 中 日 关系必然随着 日本政治家的 “ 历史认识 ” 挑衅发生周期性恶化 , 这就是发生所谓 “ 历史问题 ” 的历史逻辑 。 很显然 , 要解决 “ 历史问题 ” 冲突 , 就必须根据这种逻 辑使之还原 , 即把握 “ 历史问题 ” 的 “ 战争责任问题 ” 本质 。 新的历史正在以这种线索展开 。 年代以来 , 随着冷战体制的瓦解和受害国 人权意识的觉醒 , 亚洲国家民众追究 日本战争责任的运 动兴起 , 并且得到了包括 〔 〕 永野信利 《天皇与邓小平的握手 —日中交沙秘史实录 》 , 行政问题研究所 出版局 , 昭和 年 。 俐阴 的卜 喇 目 前 沿 肠 城 日本正义人士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支持 , 中国的民间索赔运动也在跨国司法过程的 历练中积累着勇气 、 经验和智慈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政府对于战争责任问 题的认识和态度越来越有利于民间索赔 年 月 日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 民在访 日前接受日本驻华记者采访时明确主张要 “ 实事求是 ” 、 “ 严肃对待 ” 、 “ 相 互协商 ” 、 “ 合情合理 ” 地 “ 妥善解决 ” 日本侵华战争 “ 遗留 ” 的损害问题 年 月 日 ,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回答台湾代表 提问时 , 阐明 “ 年中日联合声明放弃的是国家间赔偿而不包括个人赔偿要 求 ” 年 月 日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陈健在新闻发布会上要求 日本方面 “ 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 ” 并合理解决被 日本军队奴役的中国劳工等受害 “ 赔 偿 ” 问题 。 〕 ”这使得民间索赔有了更直接的国际法依据 。 而其实 , 从 “ 刘连仁 事件 ” 的过程我们也可 以看到 , 中国政府是在内部决定放弃战争赔偿要求之后要 求 日本政府对刘连仁受害给予赔偿的 , 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区别着战争赔偿要求的 国家权利和民间受害的赔偿要求权利 , 并支持民间受害索赔 。 在 日本 , 除了一些 社会活动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民间索赔以外 , 学者们的知识思想也在形成坚定 、 明 确的主张 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横山宏章在其中日关系著作里 , 把没有经过严肃的 谢罪 、 赔偿等战争责任处理过程而建立的所谓友好关系称之为 “ 无原则友好 ” , 认 为不纠正这种 “ 无原则友好 ” 就不能有 “ 健全 的 日中关系 ” 。 〕序 , ‘ , 一桥大学教 授吉田裕更尖锐地指出 , 围绕战争的历史认识发生 “ 无结果的争吵 ” , 说明我们仍 然生活在 “ 战争时代 ” 之 中 。 〕 ‘有的学者根据世界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 国战后处理的经验指出 为了避免受害者的个人复仇和私 自制裁 , 为了促进加害 者的反省和防止再发战争犯罪 , 为了实现 民族和解 、 建设战后和平秩序 , 必须审 判战争罪犯和进行损害赔偿 。 〕 一 还有学者根据中日关系的历史经验指出 战 后处理问题在道义上是没有结束的 , 每一个 日本人都应当铭记在心 。 但何以为界 限 年的处理是在道义 、 信赖的前提下反省 、 表态 , 没有什么约束 。 “ 但现在 看来不行 , 那不是理想的关系 , 还必须建立制度 、 纲纪来保障 ” 〕所有这些对战 争责任问题的再认识以及对补救战后赔偿的缺失 、 建立制度性保障的呼吁 , 或许 正在形成真正结束 “ 不正常 ” 历史的新的历史起点 。 〔龙 〕江总书记就访 日等问巨答日本记者问 年 月 日 , 田桓主编《战后 中日关系文献集 一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外长说明 对 日问题 “ 没 有放弃个人 赔偿 要求 》, 朝 日 新 闻 》 年 月 日 《外 电报道中国要求 日本给予个人 赔偿 , 参考消息 年 月 一日 。 〕横 山 宏章 日 中的障壁 战争与友 好 的代 价 》, 萨义玛 出版会 , 。 吉田裕 《日本人的战争观 》, 刘建平译 , 新华 出版社 , 〔 , 、营信子 故后和解 》, 中央公论新社 , 。。 。 作者单位 中国传裸大学国际伶播研究中心 “ ⋯ ’国 ’书评‘ 一
本文档为【战后中日关系的赔偿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158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3-06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