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_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_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举报
开通vip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_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兰州大学学报 牡会科学版 布 称书 期 年 月 入盯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王 锡 答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 内容摘要 从认识论的层面 比较 了实证研 究与质性研 究的差异 , 重点介绍 了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 扎根理论 的渊起 、 理论 基础和研 究程序 。 表明扎根理论 为质性研 究的理论建构 、 为填平经 验研 究 与理论研究之 间的鸿沟提 出了一 整套程序与技巧 , 最后指 出扎根理论的研 究方法为传播研 究的方 法论和弱势群体研 究以有益的启示 ...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_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兰州大学学报 牡会科学版 布 称书 期 年 月 入盯 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王 锡 答 北京广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 北京 内容摘要 从认识论的层面 比较 了实证研 究与质性研 究的差异 , 重点介绍 了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 扎根理论 的渊起 、 理论 基础和研 究程序 。 表明扎根理论 为质性研 究的理论建构 、 为填平经 验研 究 与理论研究之 间的鸿沟提 出了一 整套程序与技巧 , 最后指 出扎根理论的研 究方法为传播研 究的方 法论和弱势群体研 究以有益的启示 。 关 键 词 质性研究 建构理论 方法论 扎根理论 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子 序 传播学研究方法素有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 野 , 在西方传播学研究质性研究的方法运用比较纯熟 之际 , 国内对质性研究方法还 比较陌生 , 一些引介性 的研究 , 诸如大众传播质性研究方法 , 民族志传播学 研究方法 , 文本分析与传播研究 , 口 传历史在传播学 中的运用 , 等等 , 较多地出现在台湾学者之中 。 提到 质性研究 , 多数国内学者感到比较模糊 , 尤其对质性 研究的理论建构更有等同于个案研究的认识 。 本文拟 从发端于 世纪六七十年代 、 旨在解决质性研究理论 建构的扎根理论谈起 , 对其渊起 、 研究程序以及对传 播研究的启示做一些爬梳和思考 , 旨在为传播学质性 研究提供探索途径和思考方式 一 质性研究及其特性 由于社会的变迁 , 学科领域 与学派 、 研究内涵 与 方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 在内涵和理 论方面 , 传播学汲取了来 自社会学 、 心理学 、 人类学 、 语言学及哲学的部分精华 , 在研究方法上深受这些学 科的影响 , 使得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同时 并存于该领域中 。 与有一整套可供参照的研究程序的 实证研究范式不同 , 质性研究包括更多有弹性的 、 创 造的 、 省思的 、 行动的 、 过程动态的 、 参与的特质 。 质 性研究 与实证研究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收集资料的 方法 与技巧 、 整理 、 统计资料的过程或者分析资料获 得结论的模式上 , 更关键的不同表现在各 自认识社会 的哲学层面上 师从于 自然科学 特别是物理学 的实证研究范 式在经验主义大师休漠 司 和法国思想家孔 德 的力主下 , 其认识论的侧重点在于以下 方面 实证研究范式认为人的行为与社会生活如同自 然科学研究的对象 , 不仅可以被当成一种客体研究 , 而且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另外 , 实证研究 范式认为人类的感官能力是相同的 , 经由共同的感官 经验可 以保证研究发现的客观性 其研究 目的是建 立超越个人主观经验及信仰的客观知识 , 即无价值评 价 , 不受个人因素 心理 、 态度 、 信仰 、 主观状态等 影响 。 由于过分强调经验观察与实验 , 实证研究受限于 经验及理论模式 , 缩小了研究的范围 。 对方法的执着 及对思辩的避讳也同样使得实证研究技术化 , 趋于繁 琐而难有长足进步 。 自 年代后 , 一种新的范式开 始运用于社会研究中 。 直观地讲 , 这种研究范式 “放 弃数字 问问题时搜集的是句子 , 不是数字 搜集的 资料是故事 , 不是数据 观察记录是笔记式的事件描 述 ⋯ ⋯这样的研究即是一般所谓质的研究 ,, ‘ 。 确切 地讲 , 质性研究是 “ 以长期 、 第一手观察的形式 , 从近 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运作 ” 。 质性研究 是对科学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 , 它对什么是 “社会真 实 , ’ 的知识 , 以及 “社会真实 ”的知识如何产生有不同 的回答 。 而且质性研究 “不隶属于任何单一的哲学背 景 、 学术思潮或研究传统 , 具有跨学科 、 超学科的特 性 ” 。 为质性研究提供学术思潮或研究传统的有现 象学 、 象征互动论 、 韦伯的“理解 , ’ 、 自然 主义 , 以及行为发生学 , 等等 。 在 对 “社会 真实 ” 的认识上 , 波普 认 收搞 日期 一 一 · 作者简介 工锡答 一 , 女 , 甘肃吮州人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从事传播学理论 一 与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 日已锡年 · 质仁七花开 匕如何建构奥毛自仑 —岁七书口里创仑及其对下奎引卜花开乡七的启菊介 为 “客观真实 ”在 自然界中是存在的 , 不管是否有人去 研究发现它 , 它依然存在 。 然而 , 不同于 自然界 , 人 类社会生活是互动的过程及结果 , 不同的对象互动 本来就不同 , 所以无所谓客观真实 , 既然没有客观真 实存在 , 当然就不能被客观研究 。 同时既然没有客观 的 “社会真实 ”存在 , 研究者所能掌握的只是研究者与 被研究者互动的结果而已 。 因为强调个别主观经验及 其无法独立的客观存在 , 这种认识论就从根本上否决 了实证研究方法对社会研究的适切性 , 并指出了社会 研究的另一个方向 , 即任何对 “社会真实 ” 的研究 , 必 须基于生活其间的人们的主观经验 。 在这种认识论 下 , 质性研究便无法排除研究者涉人的影响 , 而且意 义与互动因人而异 , 因此研究只能是了解 , 不能控制 实验或验证测试 , 更不能被复制 。 另外 , 质性研究认 为企图分析并解释因果关系应该是 自然科学范畴内 的事 , 人的行为不那么容易被预测 。 还有 , 由于社会 现象的复杂性 , 如个人心理动机 、 决策过程 , 或其他 细密问题 , 均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得清的 , 所以问 卷调查在质性研究中并不适宜 。 质性研究还反对按照 一定的程式进行研究 , 认为研究不是照菜单煮菜 , 没 有弹性 。 概括起来 , 质性研究有以下特性 透过被 研究者的视角看待社会 , 只有掌握被研究者个人的解 释 , 才能明了其行事的动机 。 但并不意味可以否决研 究者 “二度建构 ” 的可能 研究过程的情景描述被 纳人研究中 , 场景描述能够提供深层发现 将研 究对象放置在其发生的背景和脉络之中 , 以对事件的 始末做通盘的了解 质性研究具有弹性 , 任何先 人为主的或不适当的解释架构都应当避免 , 它采用开 放或非结构方式 质性研究的资料整理主要依赖 分析归纳 , 按照胡幼慧的观点 , 先使用一个大概的概 念架构 , 而非确切的假设引领研究 , 然后再依研究发 现归纳成主题 。 在理论形成方面 , 和 的 扎根理论提供了分析 、 描述及分类的方向 。 二 扎根理论的渊起和理论背景 与一般的质性研究不同的是 , 扎根理论强调明确 的 “社会学需要建构理论 ”的目标 。 在扎根理论被提出 之前 , 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理论性研究与经验性研 究严重脱节的现象 。 这种两极化 即宏观理论与贴近 现实的经验性研究 加剧了理论与资料间的裂隙 。 扎 根理论的创始人 和 声称其主张就是为 了“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尴尬的鸿沟 ” ’。 事 实上 , 他们所做的 , 正是弥补了质性研究过去只偏重 经验的传授与技巧的训练 , 提供了一套明确有系统的 策略 , 以帮助研究者思考 、 分析 、 整理资料 , 挖掘并 建立理论 。 除此而外 , 还提出从文学的视角 、 戏剧的视角以及流行文化的视角扩展和解释社会理 论 。 扎根理论严格遵循归纳与演绎并用的科学原则 , 它同时也运用了推理 、 比较 、 假设检验与理论建立 。 但这并不是说 , 它无任何弹性可言 , 事实上 , 在遵守 科学原则的基础上 , 为力求研究过程能反映社会现 象 , 研究者可以视环境做出适宜的决策 , 如样本数 量 、 理论性抽样等 。 扎根理论是一个一面搜集资料 , 一面检验假设的连续循环过程 , 研究过程中蕴涵着检 验的步骤 。 从搜集到的第一份资料开始 , 研究者进行 比较以刺激思考 , 以便全面而扼要地抓住研究现象的 主要特质 。 实用主义 二 对扎根理论的影响是非 常明显的 , 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 , 理论永远是暂时 的 , 可以积累大量资料修正前一个扎根理论 。 理论是 一种功用性的工具 , 它被用来烛照社会现象 , 帮助人 们了解环境解决困境 , 因此 , 理论没有什么神秘或神 圣可言 , 它一直受到来 自下一个理论的挑战或修正 。 在方法上 , 实用主义运用的是分解和综合的方法 。 受 实用主义的影响 , 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分解 与综合不断循环的过程 登录 , 即将所观察或访问到 的资料逐字逐行分解 , 而撰写 、 整理备忘录 , 则是一 种综合回归的工作 。 这个过程也就是先将资料打破 、 揉碎 , 再整合在一起 , 综合出有条理 、 有逻辑关系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的过程 。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 , 扎根理论的研究题 目来源多是 日常生活 , 研究成果也回归 日常生活 , 而 非理论检验或在理论引导下的假设检验 。 扎根理论具 有显著的实用性格 。 从 七 研究生涯中也能看到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对他 影响颇大 。 在众多的研究途径中 , 他最倾向的理论是 实践性的 , “选取有用忽略其余的” 。 说 “传统 就像一所要拍卖的房子 , 仅仅取决于你的出价 。 ” 象征互动论是芝加哥学派对社会科学最重要的 贡献 , 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布鲁默 指 出 , 人们展现行为的基础是他们赋予物体和情境的意 义 。 意义是人们在互动中衍生出来的 , 而且这个意义 在互动的诊释过程中会进一步得到转化川 。 从中可以 看出 , 社会现象是不断萌生的 , 人类行为是充满变数 的 , 而不是预设或完全受环境所影响 , 因此 , 社会现 象是复杂的 、 多面向的 。 受象征互动论的影响 , 扎 根理论在理论定位上秉持开放的态度 , 即建构理论本 身是一个过程 , 理论是暂时的 , 有待修正的 。 在纷繁 复杂 、 不断萌生的社会现象中 , 扎根理论的主旨不是 了解单一的所谓因果关系的社会现象 , 而是将社会现 象纳人一个多组 、 多变量彼此互相影响的分析框架 兰州口气学学报 牡月卜科学版 年布 期 中 , 反映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 作为质性研究方法 , 扎 根理论同样主张以被研究者的视角看世界 , 这同样也 是象征互动论意义与行动源 自社会情景的视角所决 定的 。 扎根理论的主要 目的在于反映社会结构与行 动间的联系 , 其最终的目标更在于掌握社会过程的实 质 。 基于此 , 研究者便掌握了内涵不同 、 但蕴含相同 社会过程或显要素质的社会现象 , 可由对少数特例的 了解到一般的原则概括 。 除了科学的逻辑原则 、 实用主义和象征互动论 等理论渊源外 , 扎根理论还从工作社会学 中汲取 了养分 。 工作社会学的一个 主要观察重点是工作 者及其工作间的互动 。 的确 , 承袭芝加哥社 会学的研究工作传统 , 将建立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 视为一种教学 , 一种发展 中的工作 。 回忆 其导师 时提到 , 跟随 学习扎根理论历 时 周 , 每周课程 中都会借助于学生搜集的田野笔 记 、 备忘录 , 或论文或章节的草稿 , 而且 的富 有特点的教学或工作方式之一便是与学生们一起通 过谈话探讨各类问题 。 在 “ 工作 ” 的意义下进行研究 , 或者说带着工作去进行研究 , 可以将研究活动与个 人的社会经验背景联系起来 。 如此 , 研究活动与研 究者之间没有 了疏离 , 还能在工作中揉进个人的经 验 、 背景和学术训练 。 因此 , 工作社会学的视野有利 于培养研究者在 日常生活中的研究触觉 , 研究活动 的正式开展并非始于系统的观察或访问 , 而是在平 时生活中就已经开始一些非正式的比较 、 思考等 。 因 此 , 和 主张扎根法是研究者利用个人 所有的 —包括理论训练 、 实际的经验和个人的背 景 , 以产生 ‘。理论性的触觉 , , , 借此去注意 、 了解社会现象 , 再经过研究的程序 , 使 之成为扎根理论的一部分回 。 我们看到 , 扎根理论的主要 目的在于在理论研究 与经验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 其严格的科学逻辑原则 、 开放的理论思 考 、 研究多组 、 多变量复杂关系的视 野 , 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研究过程 , 都为质性研究 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三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扎根理论的具体操作指分析资料的技巧和步骤 , 一般由登录 、 建构 “范畴 ” 、 构建备忘录和为备忘录排 序四部分组成 〔 登录 登录是扎根法将资料转化为概念的第 一 步 。 在研究初期 , 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转化 为文字 后 , 登 录 的 口的就是借助 于对 文字逐 字逐 句的分 解 , 以指认研究者感 兴趣且在研究情境 中重要 、 突 出 、 屡次出现 的社会现象 、 登录对后续分析的益处 如 和 指出的 , “在逐字逐句的密集分析 之下 , 研究者被迫慢下来 , 在花费资源搜集资料之 前 , 学 习先思考 , 对有趣的现象作 比较 , 、 凸现其 特征 , 因而也可能预想到各种或要去抽样 了解 的状 况 。 ,, ‘ 作为质性研究策略 , 扎根理论案例的多少有 赖于研究者的判断 , 而不是像量的研究那样为了统 计分析而在样本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 当然 , 这 里的案例数不是指其绝对数 , 而是以案例与理论间 的关系为依据 。 案例数可以很少甚至仅发生一次 。 一 般而言 , 研究对象应是一些经常出现并富有研究潜 力的现象 。 从理论上讲 , 案例数应该达到某种程度 的“ 多 ” 才足以构成研究者分析的对象 , 但是 , 究竟多 少才是 “ 多 ” 呢 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 要靠研究者在 具体的研究情境中去判断 , 这就给研究更大的弹性空 间。 之后 , 研究者可以假设一些关系留待未来的检 验 , 这些关系实际上与研究者的观察与访问对象有 关 。 这一阶段的研究对研究者的理论 、 常识 、 经验 、 想象力都是考验 , 愈具有以上能力的研究者愈能根据 已搜集到的仅有的一点文字资料分析而想象到各种 状况 。 这个前期工作准备得愈完备 , 愈有助于提升后 续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 假设一经确定 , 便成为研究者 寻找资料的线索或方向 , 甚至成为访问的访谈大纲 。 这种 由资料撷取假设并演绎成观察与访问切人点的 原则 , 就是 “理论性抽样 ” 。 研究者根据其思考所得的 线索追踪观察与访问 , 以有效地建立概念与结构因素 间的关系 , 为建构理论奠定基础 。 这种归纳 、 演绎 、 假设检验贯穿于扎根法之中 , 循环往复不间断 。 这些技术甚至成为对扎根法掌握纯 熟的研究者的不假思索的动作而与研究过程融为一 体 , 以至于扎根理论被误认为只有归纳缺乏假设检验 和演绎 。 事实上 , 扎根理论中有一套独特的 ‘想象的 比较 ”策略穿插其中 , 运用这一策略有助于研究者发 现所研究现象的主要特质 , 并建立这些特质 与结构因 素间的关系的假设 。 建构 “范 畴 ” 。 登 录 后 所指认 的 重 要 的 、 屡 次出现 的社会现象被研究 者赋 三子一个名称 , 即 ‘。范 畴 ” 范畴或者出 自被访者或观察者说出 的名词 , 或者出 自研究者 自己的命名 , 即用 一 个抽象 层次较高的名词说明这一重要的 、 感兴趣的社会现 象 。 这些经命名的现象 , 可以锁定代表某一方面的社 会现象 。 作为一个概念 , 范畴其实是一种工具 , 能使 研究者方便地处理复杂的资料以 区别其他社会现象 。 范畴的工具性同时也就显现了其暂时性 , 会被以后观 察到的新的范畴所修正 这些范畴是否在后续的资料 日已锡冬 · 质性石开究如丫可宪构理笔字仑 —扎书幼里全仑 气其对传翻睁石开究的启菊卞 中与其他社会现象构成理论关系 , 仍有待于未来资料 的检验 。 每一个范畴多少都有它 自己的不同维度和特征 , 这些维度和特征便是扎根理论的构成成分 。 如果一 个范畴与许多社会现象相关联 , 甚至包含了其他的范 畴 , 使得范畴中呈现抽象层次的高低区分 。 在这种情 形下 , 通过不断比较与理论抽样 , 会逐渐提高其抽象 层次 , 使之成为一个包含性高 、 抽象度高的名词 , 即 发展为一个核心范畴 , 成为扎根理论的核心概念 。 这 个核心概念便成为未来 研究报告 水源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师生关系的个案研究养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诊所 的主题 。 构建备忘 录 。 如果将登录视为 “打破 ” 、 “揉 碎 ”所观察资料 的话 , 那 么备忘 录 的构成便是 “综 合 ”资料的过程 。 备忘录的构成过程实质上是研究者 借助于纸笔或电脑思考 、 回溯研究的过程 , 通过备忘 录的构建过程 , 可以发现所获得的资料在理论上具有 的意义 , 显示研究或思考中的不足 , 有益于提升所搜 集的资料的层次和缩减资料以丰富其内涵 , 为后续的 理论建构奠定基础 。 研究者构建备忘录时 , 也就是被迫对社会现象的 过程进行理论提升的过程 , 或者对资料进行理论性的 整理 。 一方面 , 备忘录的构建使得研究者的思考方式 由资料到写作进行一次归纳 , 另一方面又由文字回溯 到对观察的演绎 。 这两种相逆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 但每一次过程都螺旋式地逐渐提升了所观察现象的 抽象层次 。 构建备忘录时应注意一些细节 , 以便整理资料和 回溯资料时之用 。 如备忘录以一个主题为内容 , 方便 日后整理资料时以每份处理一个主题 。 备忘录注明 日 期 , 以便后续研究中追溯不同备忘录汇集同一概念和 状况 , 还可以显示研究的工作过程 。 这些 日志式的研 究资料 , 还为其他学者参考 、 了解扎根理论的建构过 程与原则提供了便利 。 为备忘录排序 。 研究者按照不同的主题将备 忘录进行排序 , 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研究者对所发现的 现象予以理论性解释的过程 , 并将它表现在备忘录排 序的关系之中 。 为备忘录排序还能够刺激研究者思考 其具有的理论意义 , 而排序后的备忘录经常也成为研 究著作的大纲 。 ’ 排在某一主题下的备忘录或为研究者 引用 , 增加著作的说服力 , 提供清晰的研究情境的详 细资料 , 或以实况说明被弓用在报告中 , 增加文章的 丰富与灵活性 。 为备忘录排序实际上也是一种 “综合 ”过程 , “分 解 ”和 “综合 ”两个工作贯穿于研究之中。 研究者以备 忘录思考和记录 , 很显然 , 研究后期的备忘录在理论 层次往往要高于前期 , 较之前期 , 后期的备忘录更富 有系统与全面性 。 研究成果的最后呈现 一一研究报告 就是在研究者不断分析 、 综合 、 演绎 、 归纳 、 比较以 及思考写作中 , 逐渐由概念到关系 、 由关系群到理论 分析 , 伴随着详细的备忘记录 , 形成既有理论又有记 录的学术文献 。 四 扎根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扎根理论的大概梳理 , 可以看到扎根 理论是一种孕育于翔实资料中建构理论的思考途径 与探索方式 。 它从资料中来 , 通过科学的逻辑 , 归纳 、 演绎 、 对比 、 分析 , 螺旋式循环地逐渐提升概念及其 关系的抽象层次 , 并最终发展理论 。 在扎根理论中 , 既有来 自资料中的句子 、 对话 , 也有抽象的概述 , 既 遵守严格的科学原则 , 同时在方法上保留有一定的弹 性 。 因此 , 扎根理论弥补 了实证研究太程式化 、 无法 发挥研究者的主观性与质性研究太多主观挥洒空间 的裂隙 , 使质性研究脱离难以建立理论的困窘 , 兼具 了理论性与应用性 。 与一般质性研究所具有的特点一样 , 扎根理论 也强调搜集资料的弹性 , 从被研究者的视角观察 、 搜 集 “过程性 ”的资料等 , 除此之外 , 扎根理论对传播研 究还有如下的启示 。 对方法论争议的启示 对话以达成理解 。 实证 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野表现为前者过于拘泥于传播 的几个变量间的关系而置整体社会情境于不顾 , 后者 则缺乏立基于现实的资料 , 致使宏大的传播研究题目 不能与现实情境建立联系 。 扎根理论的提出 , 为弥补 两种研究途径的裂隙提供了可能 。 也就是 , 借助于研 究者从微观的传播现象及其意义着手 , 逐渐与宏观的 社会结构 、 社会制度 、 社会文化联系 , 力图对传播现 象的意义与社会情境的关系进行整体思考与把握 , 以 更加全面了解传播现象的意义 。 扎根理论是在实际研究过程发展出的程序和技 巧 , 方法不断被发展和修正 ,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与 其在方法问题上做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孰优孰劣的 辩洁 , 不如在实际研究中有效改进各 自研究方法 , 并 进行理想的对话 , 即“无条件地 、 全身心地 、 共情地 倾听 ⋯⋯‘甚至愿意漠视你 自己的心智所向往的东西 , 使它对它没有料到的思想开放 ”, 扭‘ 。 实证研究与质 性研究分别源 自不同的认识论和基本假设 , 藉于此才 发展出了不 同的研究策略 、 程序和判断标准 。 因此 , 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对方身手 , 或许能真正做到对 话与沟通 , 也才能在两种研究范式中找到更好的有效 研究方法 , 就像 所做的一样 。 在研究中修正 、 发展方法 。 在研究过程 中发展研究方法的做法也对我们的传播研究有所启 兰州 气学学报 牡会科学版 年布 期 发 。 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搜集资料 、 分析和整理资料 , 而不是 由方法入手考虑如何进行 研究 。 研究者的重点是把研究做好 , 而方法是在研究 中被不断发展 、 修正的 , 研究者应一直关照自己所感 兴趣 的传播现象 , 思考的重点是如何更能有效的研 究 , 并在此基础 发展一套方法与程序 。 扎根理论就 是 在历时 年的研究实践中摸索和发展出来 的 。 这与 “为方法而方法 ”的研究取向大相径庭 , 这种 集理论 、 方法于一身的治学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 益的范例 。 关注女性需求 , 为女性研究提供有效途径 。 女 性群体在主流的传播研究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 她们 的声音通常消洱在强大的主流传播的鼓嘈之中 。 目前 已有不少传播学者开始关注女性的传播问题 。 扎根理 论对于女性的传播研究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 其一 , 女性传播研究需要从被研究者的视角 , 关 注女性的现状 , 建立能够反映 、 说明建立在女性生活 经验之上的知识体系 , 以补充 、 修改 、 甚至是颠覆既 有的传播理论 。 女性研究还着眼于凸现两性不平等制 度 , 改变女性现状的旨趣 。 扎根理论涉人了被研究者 的背景与情境 , 并在与研究者之间的互动中进行 , 有 别于实证研究者客观中立的立场与态度 , 更能从女性 角度反映女性的传播现实 。 扎根理论研究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研究者 与被研究者间的良性互动 , 搜集并妥善处理 凌研究者 的反映和回馈 。 可以看出 , 利用扎根法的研究 , 研究 者不是 自上而下地定义研究议题 , 而是 一 与被研究者互 动 , 在了解被研究者的需求 、 经验后拟定研究策略 , 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 。 另外 , 研究者在与被研究 者的互动中还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 , 启发被研究者的 真实意识 , 帮助她们祛除大众传媒造成的虚假意识 , 达到行动研究的目的 。 其二 , 由于各种社会 、 历史 、 文化方面的原因 , 女性处在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 , 对她们的研究多与一 些非正式的 、 非意识到的 、 隐约的内容有关 , 例如女 性家庭情感 、 家庭地位 、 角色 、 与孩子丈夫间关系 、 协调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等 , 这些方面的研究不是 实证研究所擅长的 。 扎根法 比较适合这些 内容的研 究 。 由于缺乏既有文献中女性声音的内容 , 利用扎根 法可以从女性 日常生活着手 , 挖掘她们的议题 , 甚至 可 以由她们的语言建立反映她们生活情境的概念和 理论 。 参 考 文 献 【 胡幼慧 质性研究 理论 、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 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 , 、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质化取向 」唐维敏译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阁 ’川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 , 【」 , , , , 八八 斯蒂文 · 小约翰 传播理论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体魂 卜 , , , , 、 , 义 , 一 , , 、 , , , ‘川 一 “ 责任编辑 李向辉
本文档为【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_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822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2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5-04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