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举报
开通vip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第 45 卷 第 4 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 45 NO. 4 2005 年 7 月 JOurnaI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I Science) JuI. 2005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王 东 涛 (河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 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第 45 卷 第 4 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I. 45 NO. 4 2005 年 7 月 JOurnaI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I Science) JuI. 2005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王 东 涛 (河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二是风水 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 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5242(2005)04 - 0131 - 03 收稿日期:2005 - 02 - 10 作者简介:王东涛(1970 -),男,河南镇平人,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的建筑风 格,都与其时代特点和文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点(包括 功能、技术与风格等)。不同时期的文化孕育出各 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文化成为建筑创作的主要源泉。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劳动成果(物质的 和精神的)的总和,它的形成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 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 民族都有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精华和文明结晶, 古代建筑(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等)是最 能具体形象地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这一历史时期文明的标志。建筑 不仅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建筑本身的科学技术 和文化艺术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同一历史时期在各 个方面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就、社会生产、生活 方式和风俗习惯,同时还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状 况。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从文化角 度分析,中国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而深邃,然而建筑 首先是一定技术与艺术的文化综合体”[1](P5),是物 质性与精神性相互综合的文化。建筑实体所体现的 文化“是以居住为基本目的,以技术为基本要素,同 时兼具种种艺术因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或者说, 建筑是一种在大地上不能移动的文化现象”。[1]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发展充分而成熟,品类繁多,包括了 城市、宫殿、坛庙、民居、寺院(寺塔、道观、清真寺)、 衙署、祠堂、陵墓、文庙(孔庙)、学宫、仓廪、桥梁、堰 坝、城垣、观象台,以及种种园林建筑等,充分地反映 了中华先民在文化创造中的丰富想象力。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出现、形成和发展同样与 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 发展史中,我国各族劳动人民使用木材和砖、石等材 料相结合的结构方法,建造了大量房屋,并在建筑布 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和建筑传统 风格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为我国建 筑以木架结构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和构造特征。中国 古代建筑文化的发展,也吸收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建 筑文化因素,诸如佛寺、古塔、石窟、清真寺之类的建 筑形式,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样 式,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成为一 种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同时,中国传统的建 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民族建筑文 化的发展,如东北亚的朝鲜和日本,东南亚的越南等 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深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影响的史 迹,就是远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建筑也具有中国园 林文化独特的“韵味”。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东方文化和哲学的一种载 体,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自成 体系,独具风格。 其一、礼制(伦理规范、实用理性)体现着中国 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中国古代“淡于宗教”、“浓 131 于伦理”的文化传统,是与人和自然“亲和”、“天人 合一”的时空意识相一致的,中国人文化中占支配 地位的“神”大多为自然神(是受人们崇拜的人间偶 像),因而“‘以伦理代宗教’,正是整个中国文化的 基本品格之一”。[2](PIO)讲究上下尊卑的礼制,在传 统文化中是涵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范畴。中国 古建筑的各个门类无不隐约地体现出一定的伦理文 化主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也 就“是一部展开于东方大地的伦理学的‘鸿篇巨 制’,是伦理的宗教化与审美化”。[2]到封建社会的 晚期,这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在社会各个方面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作为代表性的建筑著作,规定了严格甚至是严厉的 建筑工程“做法”,就是以伦理原则为最高文化思维 尺度的。 礼制主要体现在建筑上为等级制的祭祀形式 (礼仪中祭为上)。祭分为天、地、祖三祭,祭祀建筑 的主要形式为坛(三重台上无建筑),如北京的天 坛、地坛就是依“礼有五经,尊重于祭,祭天为圆坛, 祭地为方坛”而建。另《法式》筑坛之制的石制度中 有“立庙之制为天子七庙,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为 一庙,庶人祭于寝”的记载,这是中国古建筑区别于 外国的地方。礼制观念和制度的统一,要求建筑等 级要与其主人相应的身份和地位及其功能有严格的 区别和规定,在建筑文化上也就体现在不同的层次 上。首先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的宫殿、衙署建筑(亦 称官家、皇家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主流,是 由统治阶级的至高地位和政治需求决定的。它以殿 式建筑为主,组成庞大的建筑群,形成为严格等级秩 序的、建筑艺术程式化的建筑特点。其对建筑的各 个主要方面,甚至色彩、门窗、须弥座、栏杆、屋瓦以 及装饰花纹等在内都有严格的要求,并已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定 型化。其次是文化建筑,它是民间建筑基础上提高 的建筑层次,突出地反映了士阶层的文化思想、建筑 观念和美学文化水平,其作品有较深的哲理和浓厚 的文化气息,体现了士阶层的思想观念、情趣及其思 想寄托。书院和园林建筑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其特 点是朴实、宁静、端庄、典雅,没有堆砌的装饰和虚造 的声势,而是在素雅之中体现健美,注重建筑环境与 人文心境的统一与和谐。最后一个层次是民间建 筑,它是一个安乐、吉祥、实用的富有民间特点的传 统建筑,具有创造性和多样性,是直露的审美观念, 与广大基层民众的社会地位较低、经济水平一般或 较低、文化层次不高或偏低,同时又追求安乐的理念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礼制还包括了礼乐文 化。乐是礼的艺术化的表演形式,是礼的精神和艺 术的综合体现。礼乐是协调的,礼乐和谐是天理与 人欲的同时满足,礼是制度,乐是调和,表现在中国 古建筑文化之中,无论是建筑群体组织,还是个体存 在,无论是建筑平面、立面墙体、立柱形式,还是反翘 之屋盖、交构之屋架、错综之斗拱、以及无数建筑装 饰艺术样式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理”与 “情”的“共振和鸣”。“从总体上看,中国建筑文化 观念,达到了自然宇宙(注:指天地之间之“大房 子”)与人工宇宙(建筑)相同构的理性思维高度,具 有以伦理(实践理性)代宗教、宗教伦理化的情感方 式。”[2](PI2)说明中国建筑既有富于理性的哲学品 格,又有长于抒情的艺术风格。 其二、风水(即自然环境)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 响很大,它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华先民将大自然视为“母亲”与“故乡”,认为人与 自然是血肉相连、同构对应的,人是不能离开自然 的,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亲和”的哲学 思想。如《周易》关于天、地、人相协调的思想和老 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 远在人们只能栖身于山洞土穴的时代,根据需要就 选择了临水、向阳、背风的地方居住,以利于保温、防 潮、防兽、防火,一直到近代,民间选宅基地、建房屋 也都要看“风水”,在山区以山为主,选择枕山、环 水、面屏、向阳的地方;在平原以水为脉,选择四面水 绕、背河的地方,就是说要选择整个环境较好即“风 水”较好的地方进行建筑。这是合乎科学的选择。 风水学中有糟粕也有合乎自然规律的东西,如强调 建筑及其设计必须注意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密切配 合与协调关系,尤其是在著名风景区进行建筑,选址 和建筑物的体量、高度和色调等,都必须与景区的整 体气氛协调一致,否则就要造成对景区景观的人为 破坏。对风水术的科学内涵和它的封建迷信外衣必 须区分开来。风水术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俗化的 中国易学理论。《易经》和《易传》一向被认为是中 国传统文化之根,我们的祖先已将建筑融于《易 经》、《周公记》中,阴阳、五行的归纳解释许多现象, 相生相克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五行说与建筑、建都的 选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为阳宅、垒土为阴宅的建筑 法则,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易学》对中国古建筑的深 厚影响。徐伯安在《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序 中说:“人们开始把建筑当做天地间最伟大的人文 工程,当做自我生存的理想环境和意志的象征。人 们主观地赋予建筑以许多社会性、哲理性和人格 性”,几乎无例外地从建筑的形式语言到空间氛围, 23I 从单体到群体,从木构架到细小的装饰,都渗透着这 种文化魅力所带来的深远韵味,建筑有了全面的文 化意义。在这种深厚文化的影响下,历代大到兴国 建邦、城市选址,小到相宅都运用了风水术,佛教寺 院的选址和古代建筑的各个方面也都有风水理论渗 于其间。 其三,东方大地农业文化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中国古代建筑一 般都比较平缓,又使建筑群体在地面上向四处作有 序的铺开,以象征严肃的人间伦理秩序;同时中国古 人又受阴阳、五行说的制约,认为木头盖的房子就是 阳气的体现和生命的所在。这就使中华文化的发祥 地黄河流域的中华先民,不仅有取之不尽的森林木 材(南方还有竹子和芦苇等)和适宜用多种方法(晒 坯、版筑、烧制砖瓦等)建筑房屋的黄土,也更热衷 于用木头盖房子,于是土、木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采 用的主要材料。而以土、木两种材料的掺和运用,也 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 合和艺术形象。在建筑结构上,屋架、立柱、举折、斗 拱和墙体、瓦作等,都是土、木这一基本材料所决定 的。其中以木柱、木梁构成的框架结构,承托了房屋 上部的一切荷载,形成了“墙倒屋不塌”的中国传统 建筑结构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的最主要的特征。这 一特征赋予了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以满足于不 同气候、不同生活和生产上所提出的功能要求,并创 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形成了 中国古代建筑一种独特的风格。在空间组合上,中 国建筑的群体组合,从文化观念讲是血亲家族团聚 与向心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和象征。而这种建筑物 的组合正好可避土木材料之短而扬其长,根据需要 而自由地开设窗门、进行装饰(当然,门窗开设和艺 术装饰还要受伦理规矩和“风水”观念的制约)。同 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建筑体的组合和浓于伦理的文 化传统,才应运而生了独具东方文化情调的中国庭 院文化,才有了中国式的三合院、四合院和多样化的 群体组合形式的传统建筑布局。这种由若干个个体 建筑和回廊、围墙之类环绕成的一个个庭院,前后连 串,从前到后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又形 成了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建筑技术 上,木构架最突出的是一般殿堂檐非常显著的、富有 装饰效果的一束束斗拱,而以拱的厚度作为建筑设 计各构件比例的模数,木框架结构又是以标准的构 件装配施工的;因是土木为材,又把结构中的斗拱与 装饰、保护与装饰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建筑艺术上, 从整个形体到各部构件,总是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对 构件形状和材料本身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建筑 结构、功能与艺术的统一;对建筑组群的艺术处理也 总是围绕轴线(一般是纵轴)按照主次、前后来布置 建筑物,既满足了各方用途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严 密的建筑艺术形象;使用彩色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 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把建筑的艺术要求与保护木 材结合起来,在鲜明的色彩对比和调和方面,创造了 许多方法,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其四、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 园林,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古代 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之一。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 点是因地制宜、掘地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 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情趣的园林。它是通 过对大自然风景素材的概括和提炼,创造出的理想 意境,是自然的再现,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它总 是将玲珑小巧的建筑物巧妙地组织在山、水之间,使 之每一景都有“诗情画意”,每一空间都有浪漫的情 调。这种“诗情画意”一般都反映着主人和士大夫 阶级的思想情调,以追求悠闲雅逸的意趣相标榜,同 时也使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和若干具体作法具有山 水画式的特殊风格,这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所 说,“中国园林就是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 中国园林最基本的特点。”这也是它与其他国家的 自然风景式园林迥然不同的地方。 此外,传统建筑形式、装饰、色彩,甚至于绘画、 文字、雕刻和诗词等方面也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 着较大关系,通过它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某些特征。这就是如岳阳楼、 黄鹤楼和滕王阁之类依文章、诗词名气而存的建筑, 还有开封的金明池、清明上河园等依画而存的道理。 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把握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是研究和设计、 保护和抢救以及弘扬民族传统建筑的关键。 参考文献: [l]罗哲文 . 论中国建筑文化[A]. 中国建筑文化大观 [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2]王振复 . 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与大地哲学[A]. 中国建 筑文化大观[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责任编辑 阎现章] 33l 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 作者: 王东涛, Wang Dong-tao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刊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005,45(4) 参考文献(2条) 1.王振复 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与大地哲学 2001 2.罗哲文 论中国建筑文化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赵祥.梁爽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天人观及其现实价值[会议论文]-2008 2. 刘艺 "源"的探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四川建筑2000,20(z1) 3. 刘九红.LIU Jiu-hong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表现[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8,34(35) 4. 赵冬梅.ZHAO Dongmei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期刊论文]-科技传播2010(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ndxxb-shkxb200504041.aspx
本文档为【试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396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4-04-29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