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口试导游词

口试导游词

举报
开通vip

口试导游词北京地区导游考试口试导游词 01.天安门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前的设施,“T”字型广场,文东武西,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 (天安门城楼)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是明清北京城皇城的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名“承天门”,寓意承受天命来治理国家,体现了天命观所称的天帝委托人间君主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即“君权天授”。承天门系仿明南京故宫承天门之制而建,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下为...

口试导游词
北京地区导游考试口试导游词 01.天安门题一: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前的设施,“T”字型广场,文东武西,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 (天安门城楼)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是明清北京城皇城的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名“承天门”,寓意承受天命来治理国家,体现了天命观所称的天帝委托人间君主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即“君权天授”。承天门系仿明南京故宫承天门之制而建,城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下为开有五阙的城台,南部建有T字形广场,南端建有大明门,北部建有端门。大明门是承天门的外门楼,端门是承天门的内门楼。 承天门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遭火焚毁。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重建的承天门,位置稍向南移(即今天安门位置),城楼改建成面阔9间、进深5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明末闯王李自成围攻北京,焚毁了九门城楼,承天门亦未能幸免。 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重建竣工并改称“天安门”。城楼仍为面阔9间、进深5间的重檐歇山顶建筑。明代皇城四门分别为承天之门、北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顺治年间先后将皇城南门和北门改名为天安门、地安门,又将紫禁城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原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体现了“内和外安”的儒家思想。 1900年,天安门曾遭八国联军炮击,打坏屋脊、门窗槅扇、右侧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千步廊也被焚毁。 天安门,由城楼和城台两部分组成。城台下方为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部为砖砌涂朱红颜料的城台主体。从地面到台顶高13米。天安门城楼大殿,为覆黄色琉璃瓦的重檐歇山式殿顶。殿内面积约2000平方米,全部用金砖铺地,殿内有60根红漆巨柱。大殿东西两侧山花部分,饰有金色连环的万寿圈和万寿带。大殿基座周围环绕汉白玉石栏杆,城台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马道,供上下城楼用。1970年翻建后的天安门通高为34.7米。 “九”这个数字在天安门中随处可见,如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象征“九五之尊”;大殿下面有木制门窗四九36扇,是最高级别的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天安门城台下部设5个大小不一的拱形门洞。门洞各有两扇朱漆大门,其上装饰有横九路、纵九路镏金铜钉,取“九九”阳数之极,属最高等级。但中央御路门洞的门扇装饰有9行11路共99个包金馒头钉,却是特例。 明清两代,皇帝郊祀、大婚、亲征、出巡,须由天安门出入。天安门5个门洞只有在举行大朝礼或陪侍皇帝出行时才全部启用开放:中央门洞为御路阙,供皇帝专用;御路阙两侧为王公阙,供王公贵族出入用(王公贵族编有顺序号,单号走东侧,双号走西侧);最外侧为品级阙,供文武百官员出入用,亦分单双号。平时天安门只开放最西侧门洞供应诏入宫官员进出。 明清两代的天安门,也是举行颁诏礼之处。所谓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凡皇帝登基、殡天、禅让、册立皇后、册立太子等重大事件,都要发布诏书告知天下。 清代颁诏仪式由太和殿始,皇帝升殿,王公百官行礼之后,大学士捧诏书到太和殿檐下,授予礼部堂官。礼部官员捧起放有诏书的云盘,由中路出太和门,百官随出。诏书送到天安门城楼黄案上。文武百官则于金水桥南按文东武西两翼排列。宣诏开始,百官皆跪。宣诏官站立在城楼中部先宣读满文诏书,后宣读汉文诏书。宣读毕,奉诏官将诏书置于大型木制金凤口中,用彩绳降下城楼。礼部司官用云盘接收诏书,安设于龙亭内,抬出大清门,奉到礼部。礼部再恭镌juan诏书,颁行全国各省。此即所谓“金凤颁诏”。明代的颁诏礼,则是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拴诏书降下。诏书抵达各省时,各地还要举行烦琐的迎接诏书仪式。 (天安门前设施) 两们老师请看天安门前的这条人工挖掘的风水河,称为外金水河。河水引自京城西北的玉泉山。风水学常将发源于西方或西北方的河流称为“金水”。外金水河上架有7座石拱桥:其中5座与天安门城台5个门洞相对应,分别为御路桥一座、王公桥两座、品级桥两座。这5座桥只在举行大朝礼等活动时使用。另外两座为建于乾隆年间的公生桥,分别位于太庙和社稷坛南大门前,是宫廷日常使用的通道。“公生”二字出自《荀子》“公生明,偏生暗”句。 天安门前后各有华表一对。华表起源于古代的“表木”。传说中,尧舜时期立在宫门前,允许大家提意见的,称“桓表”或“诽谤木”;立在墓前神道两侧的,称“墓表”;立在交通要冲或桥头的,称“路表”;雕刻华丽作装饰作用者,称“华表”。天安门前后的华表结构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八角形基座及四周的汉白玉护栏,中部为雕刻蟠龙的柱身;上部为云板、承露盘和望天犼。望天犼为古代神话动物,传说其能下达天意、上传民意,是天人之间的使者。民间因天安门前后犼的朝向不同,演绎出“望君出”和“望君归”的传说。 两位老师再看一下外金水河南北两端设有两对雕刻精美的石狮子,石狮子为风水镇物,具有辟邪作用。两对石狮子都是雄狮居左,雌狮居右。雄狮右爪踩绣球,象征天下一统;雌狮左爪戏弄狮崽,象征子孙绵延。狮座为整石雕刻的须弥座,四面设三角形包袱,刻锦纹,转角柱面刻缠枝牡丹,象征荣华富贵。 (“T”字型广场)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并不是今天这个格局。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前广场呈T字型,由天街、千步廊和大明门(大清门)三部分组成,周围皆砌红色宫墙,平民百姓不得进入。千步廊的形制起源于宋代汴梁,金中都、元大都皆沿用。 (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 天街位于外金水河以南,全用石板铺砌的街道,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80米,实际是天安门门前的广场,在举行颁诏礼时供听诏官员跪听之用。天街,是今天长安街的中心地段。 在天街的东端设长安左门,西端设长安右门,都是单檐歇山式砖石结构门楼,各有三个门洞。长安左门俗称“龙门”,因其暗示“鲤鱼跳龙门”。明清两代最高级科举考试殿试结束后,要在太和殿及广场举行“金殿传胪”大朝礼。大朝礼结束后,由礼部官员捧黄榜,新科进士随后,从御道出午门,将黄榜放置龙亭内。然后由鼓乐仪仗引导,出天安门、长安左门,将黄榜张挂在门外临时搭就的龙棚里。新科状元带领诸进士看榜。看榜后,由顺天府尹给新科状元等插金花、披红绸,再举行骑马游街仪式,最后到顺天府衙门欢宴。长安右门俗称“虎门”,因其是每年秋审、朝审的犯人出入之门。 乾隆十九年(1754年),又在长安左门东部增建了东长安门(俗称“东三座门”),在长安右门西部增建了西长安门(俗称“西三座门”),并延长了红色宫墙,扩大了禁地的范围。同年,还在延长的宫墙中间分别开设公生左门和公生右门,左右公生门皆北向,是府、部、院、寺衙门官员衙役进宫办事的通道。 (千步廊) 千步廊,实际上是天安门外中央御路两侧,联檐通脊的朝房→东千步廊和西千步廊,各110楹。东西千步廊到达北端又向天街两翼折延,各34楹,成为长安左门内东千步廊和长安右门内西千步廊。千步廊朝房,为各衙门的临时办分用房或库房。 长安右门内的西千步廊,是每年举行秋审、朝审之处。清代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各省于每年四月,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再行审议,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报送刑部。秋8月,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在西千步廊临时摆桌进行秋审,三法司会同王公大臣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每年的霜降以后10日,再在西千步廊举行朝审,朝审所复审的案件,主要是刑部判决的案件,以及京师所发生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 (大明门) 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位于千步廊的南端(今毛主席纪念堂处),是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大明门是单檐歇山砖石结构三座门式建筑。明永乐年间建成时,大明门刻有大学士解缙题写的门联一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大明门素有皇城第一门之誉,只准进喜,不准出丧,皇帝迎娶皇后时,才允许喜轿由大明门进宫。 大明门的设立,与古代《周礼》记载的天子五门之制有关。清朝在太和殿前设立的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外门楼)、天安门、端门(天安门内门楼)、午门、太和门。 大明门(大清门)外有带栏杆的棋盘街(今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之间区域)。在明清时期皇城不许平民通行的情况下,棋盘街是外城和内城东西城百姓来往的主要通道和商业摊点集中区。 (文东武西) 按照《周礼·考工记》的记载,都城宫城之外的布局应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在宫城左前方设祖庙,右前方设社稷坛,南部设置政府机关,北部设置市场。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大致遵循了这一制度。政府衙署,集中布置在天安门南部。在东千步廊皇城宫墙外设置了文职机关,如吏、户、礼、兵、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等衙署。在西千步廊后城宫墙外设置了军事机关和司法特务机关,如明代的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清代的銮仪卫、太常寺、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种文东武西的布局与五行说的东方木主生、西方金主刑杀有关。 ※(正阳门) 大明门的南侧是正阳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正阳是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 明清时期,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关帝庙、观音庙、瓮城前的正阳桥与五牌楼,他们共同构成北京内城正南一组壮观的建筑群。正阳门城楼和箭楼是内城城门中最高大宏伟的城楼和箭楼。但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正阳门被八国联军的炮火击毁,光绪二十七年重修正阳门城楼,光绪三十二年重修正阳门箭楼。 今天我们的游览行程到此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两们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2.天安门题二:今日天安门广场(广场与长安街,国旗,旗杆,升(降)旗仪式,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 (广场与长安街)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天安门广场对外开放,成为群众集会、演说游行的地方,天安门及广场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47年5月20日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天安门广场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所在地,天安门城楼被选为开国大典主席台。从此天安门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并成为国徽图案的主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及广场进行过多次整修改造。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平整开辟了5.4万平方米、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树立了第一根国旗旗杆,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油漆粉刷和节日装饰。1958年,为迎接建国10周年大庆,再次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建设、改造:在天安门前东西两侧修建了永久性观礼台;拓宽了东西长安街;在广场东侧修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广场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在广场中央建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百万人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国旗、旗杆、升(降)国旗仪式) 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五条的规定,北京天安门广场应当每日升挂国旗。自1991年5月1日起,在天安门广场开始执行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升(降)国旗仪式的新规定,分为节日升旗仪式和平日升旗仪式。 每年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和每月1、11、21日实施节日升旗仪式。节日升旗仪式,由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36人、军乐团62人实施,行进时吹奏《歌唱祖国》,升旗时吹奏《国歌》。其他时间为平日升旗仪式。平日升旗仪式由国旗护卫队38人实施,升旗时播放《国歌》录音。降旗仪式由国旗护卫队单独执行,没有音乐。每日升(降)国旗时间,以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升起、降落的时间为准。 举行升(降)旗仪式时,国旗护卫队从天安门中央门洞出,走在最前面的是肩扛国旗的擎qing旗手和两名护旗手,然后是手举指挥刀的队长,再后面是排成4列的32名护旗方队。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南侧开始走正步138步,准确抵达国旗杆基的围栏。升旗速度由电子计算机控制,从军乐队奏响国歌第一个音符开始展旗,到国旗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国旗升到杆顶,都是2分07秒。 天安门的国旗旗杆总高32.6米,用四节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国旗杆基座共分为三层。内层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zhe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们再往南面看就是著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设计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以梁思成先生的方案为主,综合了另外3个方案的优点。纪念碑,以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碑”为蓝本并加以变化。纪念碑于1952年动工修建,1958年5月1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纪念碑由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通高37.94米。台座由两层月台组成,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内容按历史顺序依次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胜利渡江”。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上层小须弥座雕刻着由牡丹、荷花、菊花、百合花、垂幔等组成的8个花圈。碑身由413块花岗岩垒砌而成。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碑心石高14.7米、宽2.9米,重达60多吨。 碑心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心背面(南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顶采用传统的盝顶形式。 (毛主席纪念堂) 我们继续往南看,位于天安门广场中轴线南部的是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以纪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纪念堂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1977年5月24日竣工落成,1977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正式接待国内外来宾和广大人民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 纪念堂是一座正方形大厦,建筑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高33.6米,坐南朝北,外观为两层,另有地下一层。纪念堂大门正上方匾额上的“毛主席纪念堂”6个大字,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的亲笔题字。北门外和南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组8米多高的群雕。 纪念堂的主要厅堂,有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三个大厅的东西两侧,是休息厅和革命业绩纪念室。二楼还有电影厅。 北大厅是入口大厅,是在瞻仰毛主席遗容前举行悼念活动的场所。正中是汉白玉石雕刻的毛泽东坐像,总高3.45米。背景是一幅《祖国大地》大型绒绣。整个大厅可容纳700多人。 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部分。大厅正中的水晶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水晶棺的棺床是用黑色花岗石制成的,四周镶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大厅正面的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镶嵌着17个镏金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南大厅是出口大厅。汉白玉墙面上,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满江红·和郭沫若》手迹,字体全部是银胎镏金。 革命业绩纪念室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经中央批准在毛主席纪念堂内增设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 我们再往广场东侧看,位于东侧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19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以国子监为馆址。后多次迁移馆址。1959年10月,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建成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0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陆续开放。 国家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展厅数量48个,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设有“古代青铜器”“古代佛造像”“古代玉器”“古代瓷器”“古代经典绘画”“古代钱币”“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等10余个专题陈列,以及国际交流展和临时性展览。 “古代中国”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题脉络,主要是从远古时期直到明清时期8个部分。 “复兴之路”是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陈列共分为5个部分。 (人民大会堂) 我们再往广场西边看,位于西边的是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是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常务会的办公场所,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人民大会堂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中部稍高,两翼略低、四面开门。主要由3部分组成:中部为中央大厅和万人大礼堂,北翼是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33个厅堂。其中,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湖南、广东等会议厅,已向游客开放。 东门是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也是万人大礼堂的入口处。东门前有开阔的广场,是举行欢迎国宾仪式、检阅三军仪仗队的地方。 万人大礼堂南北宽76米、东西进深60米、高33米,位于大会堂中心区域。大礼堂共分3层,可容纳1万人。礼堂顶棚呈穹隆形与墙壁圆曲相接。顶部中央是红宝石般的巨大红色五角星灯,周围有镏金的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三环水波式暗灯槽,一环大于一环,与顶棚500盏满天星灯交相辉映,体现出“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 大宴会厅位于大会堂北翼二层。面积7000多平方米,可以举行5000人的宴会或1万人的酒会。南面有供宾主讲话和文艺演出用的主席台。整个大厅金碧辉煌,是举行盛大国宴和国庆招待会的地方。 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的中央大厅,也叫“金色大厅”。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我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场地。 今天我们的游览行程到此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3.故宫题一:午门前讲故宫(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紫禁城的布局,午门及午门广场) (历史沿革中明清两朝概况)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明朝建国伊始并非建都北京,而是从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才迁都于此。 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下诏迁都,征召工匠,规划设计,采集木材,烧造砖瓦,至1417年开始大规模动工兴建,直到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永乐皇帝正式迁都北平,改称北京(相对于南京而言)。明成祖之后的明代各位皇帝,均以此地为生活居所及统治全国的中枢。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入北京皇宫,明朝灭亡。同年,清朝打败李自成起义军,入主北京,全面继承了明朝的宫殿,修缮了被李自成焚毁的部分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又增建与改建了部分建筑,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从1421年紫禁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主人明成祖朱棣,到1911年清朝灭亡,这里共有明代14位,清代10位,共24位皇帝及其后妃在此生活居住。 明代入主紫禁城的14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万历帝,在位48年。但他也是明代最怠政的皇帝,竟然有几十年不上朝与大臣面商国事,只是深居后宫。在位时间最短的是洪熙帝与泰昌帝,在位仅1年。英宗曾两度坐上宝座,他曾征伐元朝后裔瓦剌而被俘虏,由其弟弟景泰帝临危即位(称代宗)主持朝政。英宗1年后被释归京,趁景泰帝患病之机发动政变,再度夺取皇位,改元天顺。 清代10位皇帝中,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均为幼年即位,其中最小的是宣统帝,仅仅3岁便被扶上了皇帝宝座,顺治6岁、康熙8岁、同治6岁、光绪4岁当上皇帝,而雍正帝在45岁才当上皇帝。执政时间最久的是康熙帝,共61年,其次是乾隆60年。乾隆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89岁寿终正寝。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则是同治帝,仅仅活到19岁。光绪帝名义上当了34年的皇帝,却有11年时间过着被幽禁的生活。宣统皇帝只坐了3年的宝座,还未成人就被辛亥革命赶下了皇位。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 我们把故宫叫做紫禁城,那么它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 “紫”就是天空中紫微垣的简称。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星辰分为三垣四象五宫二十八宿,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人们认为这里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间的皇帝称天子,也就是天帝之子,那么他在人间生活的宫殿一定与紫微垣相对应,命名时要有“紫”字。 “禁”字就是禁止之意,皇帝生活的地点一定要禁止普通百姓出入,戒备森严。 “城”是由四面围墙形成的空间,以示帝王之家巨大。 “紫禁城”就专指人间帝王的居所。我们今天称它为故宫。“故”即过去之意,故宫即过去的宫殿。 (紫禁城的布局) 接下来,我为两位老师讲解一下紫禁城的布局。 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建筑布局,承袭明代南京皇宫,中路南部为“外朝”(前朝),为皇帝举行大典礼仪的空间,主体建筑是三大殿,东西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中路北部为“内廷”(后廷),为皇帝后妃的生活区,以后三宫为主体,并左右铺以东西六宫以及宁寿宫、慈宁宫。 紫禁城为一长方形之城,南北长961米,东西长753米,城周长为3428米,面积为72.36万平方米。 城墙外包灰色的山东临清烧制的质地坚硬的澄浆砖,中间为夯土。墙高7.9米,底宽上窄逐渐收缩,底宽8.62米,顶宽6.66米。顶部朝向城外的一侧有雉zhi 堞,具有防御的功能。 紫禁城东西南北城墙各开一门,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南门)、玄武门(北门,清代康熙朝以后改称神武门),其名称全部沿袭明代南京皇宫各门的称呼。 城墙的四隅各有一高崇的角楼,源于古代城堡建筑中的瞭望防御性辅助建筑。但在紫禁城已不具有原本的防御功能,而主要是起装饰作用,模仿了宋代绘画中的黄鹤楼与腾王阁。 紫禁城外为护城河,即城池之“池”,在当时属于防御性设施。护城河宽52米,深6米。 前朝后廷以乾清门广场为界,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后廷。 前朝,是皇帝举行大典的空间,南起午门,北到保和殿,东西两翼有庑房,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主要包括午门、太和门,内金水桥东西两侧的协和门与熙和门;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两翼庑房中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两翼庑房与大殿连接以门,即太和殿东有昭德门,西有贞度门,中和殿东西分别为中左门与中右门,保和殿东西分别为后左门与后右门。 后廷也称内廷,是指帝后生活的区域,进入乾清门以北是内廷主要区域,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活空间。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内廷中路,南有乾清门,北有坤宁门,东侧庑房南有日精门,北有基化门,西侧庑房南有月华门,北有端则门,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后三宫两侧,东为东六宫,西为西六宫。东侧南部另有斋宫,西侧南部另有养心殿。后三宫以北为皇家后花园→御花园。 在后廷主要区域外,还有外东路的太上皇宁寿宫区、外西路的皇太后慈宁宫区以及皇子生活的区域。 (午门及午门广场) 我们现在来到了午门。 午门,是皇宫的南门,也是正门,建于1420年。按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以子午代表南北,即午为南,子为北,因此,南门称为午门。 午门平面呈“凹”字形。正中开有3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格局。因其两翼的掖门犹如大雁展翅,故又称雁翅楼。其墩台高12米,正中所建门楼为重檐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5间,自地面到正吻通高37.95米,是皇宫中的最高建筑。门楼两侧建有钟鼓亭各3间,两翼各有庑廊13间,庑廊两端各建阙楼2座共4座,连同主门楼共5座,故称五凤楼。 午门作为皇宫的正门,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 午门门楼是皇帝举行献俘礼的地方。每当重大战事结束后,前线凯旋而归的将领,把被俘虏者带到午门之外,面北而跪。皇帝在城楼上升座,接受献俘。如乾隆朝平定西域后,大小和卓木的首级与被俘的叛乱头目,即由定边将军兆惠等押送京师。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乾隆帝在紫禁城午门城楼上升座举行献俘礼。另一次比较隆重的是道光八年(1828)正月,道光帝登午门受俘,被献俘虏是叛军首领张格尔。终清一朝,共举行了5次献俘礼。 午门门楼还有一个重要功用,即每年孟冬(十月)初一,在此举行“颁朔礼”,皇帝向天下颁布“宪书”(皇历)。 午门正中的一个门洞,对着的是御路,为皇帝出入专门使用。与皇帝具有同样尊贵身份的皇后,在从娘家迎娶进宫时,需要走这个中门,以表示大婚皇后的正位地位。再者,在皇宫内举行殿试结束后,钦定了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在走出皇宫时可走中门,以表明皇帝尊贤惜才之意。中门两侧的2个门,为王公百官所用,一般情况是百官走东侧,王公走西侧。东西掖门,平时不开启,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文官走东侧,武官走西侧;参加殿试的贡士(会试录取者称贡士),按照在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右侧的西掖门。 真正从午门中门被迎娶的皇后,是清代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皇后那拉氏。 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是大臣们例行上朝的日子(称为常朝)。这一日,如果皇帝正常御临太和殿,大臣就到太和殿行礼;如果皇帝不御临太和殿或者外出巡幸不在皇宫,王公大臣就在太和殿门外坐班,王公以下官员则在午门外御路两旁坐班,待纠仪官检查大家整肃如常后,方可散去。 举行大朝的日子,也就是皇帝登极、大婚、元旦(现在的春节)、万寿节(皇帝的生日)等时间,不仅皇帝御临太和殿,而且还要陈设卤簿仪仗以庄严气氛。其中的五辂lu、宝象等,陈设在午门以外御路两侧。 明代特殊的对大臣惩罚之刑→廷杖,就是把皇帝认为有罪责的官员带到午门外御路东侧,施以杖刑。 今天我们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4.故宫题二:故宫前朝(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故宫前朝部分的景点。 太和门是皇宫内的第一道门,也是太和殿前的屏障。其面阔9间,进深3间。门前有青铜狮子一对,左雄右雌。此门明代初建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门。太和门与其两侧的昭德门、贞度门,两侧庑房与左翼门、右翼门,太和殿两侧的中左门、中右门,保和殿两侧的后左门、后右门连接一起,形成三大殿一区的封闭空间。 按规定,明代皇帝每日在此“御门听政”,即皇帝在此受理大臣的章奏,直接批复。 清代顺治帝入关进入皇宫后,因太和殿尚未修复,曾在此举行登极大典。 凡是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行礼的丹陛大乐,均在此门屋檐下演奏。 (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 太和殿,在明代初建时叫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始称太和殿。在民间,老百姓则俗称为金銮殿,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殿宇。殿宇高30.05米;包括两侧的过廊在内,面宽11间,长63.96米,进深5间,宽37.17米,建筑总面积2377平方米。 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檐脊角兽为10个,是突破中国古代以“9”为阳数最大的孤例。在最前面的骑凤仙人之后,10个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 、狎xia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hang shi。 殿内有沥粉金漆云龙金柱6根,正中为红漆宝座台,上置金漆雕龙纹宝座与屏风,宝座台上方为金龙衔珠(轩辕镜)藻井。天花、梁枋、内外檐的彩画,均为金龙和玺彩画。 殿外丹壁上,左右对称有铜龟、铜鹤,又有日晷、嘉量分列。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场所。凡是皇帝登极、大婚、命将出征等典礼,万寿节、元旦、冬至等节日典礼等均在此举行。此时皇帝升上太和殿宝座,文武百官在丹陛下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王公百官按照品级(职位)的高低,从正一品,从一品一直到正九品、从九品的顺序排在丹陛下御路两侧,文官在御路东、武官在御路西。 大典时,要陈设卤簿仪仗,从丹陛上一直往下排列到午门以外。丹陛下,现在的太和殿广场的地面上,还可见到白石方形石礅,就是当年陈设仪仗时的位置。 大典时演奏中和韶乐的编钟编磬,分列在太和殿檐下的东西两侧。 顺治十五年(1658)开始,殿试地点由天安门改在太和殿前丹陛上举行。 (中和殿) 参观完了太和殿,后面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和殿。 明代初建时称华盖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中和殿。 中和殿为方形,四角檐尖顶,中为铜镀金宝顶。其面阔与进深均5间,四面出廊。彩画为金龙和玺彩画。 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从内廷乘舆先来此殿,接受主持典礼的执事官员的朝拜。 皇家祭祀大典,如果皇帝亲自祭祀,就在前一天到此处殿阅视祝版(写有祭祀时所读的祭文)。每年皇帝在春天要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举行亲耕仪式,皇帝还要在此殿阅视农具。 每遇国有大庆,要给皇太后上徽号(美好的称号),皇帝要在此殿阅视所上徽号的奏书。 清代皇家每十年编修一次玉牒(皇家家谱),编成后要在此殿进献给皇帝。 (保和殿) 参观完了中和殿,我们再往北走,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叫保和殿。 明代初建时称谨身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保和殿。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9间,进深4间,金龙和玺彩画。 其殿后的大石雕,是皇宫中最大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200多吨。 明代举行大典时,皇帝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代,每年除夕、上元节(元宵节),在此宴请外藩王公。每年岁末,由宗人府与吏部在此填写宗室及外藩世职王公的黄册。乾隆五十四年(1789),殿试移到此殿举行,直至清末。 清初在后三宫尚末修缮之前,这里也曾是顺治、康熙生活起居之所。因为是日常居住,名称则不叫“殿”而称“宫”,即顺治居住时称位育宫,康熙居住时称清宁宫。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外,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5.故宫题三:故宫后廷(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乾清门及乾清门广场)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故宫后廷部分的景点。 从乾清门广场以北的区域,基本上是帝后们的生活区,统称为后廷。 现在我们来到了后廷区三大宫的正门→乾清门。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5间,进深3间。门前两侧,为斜出的八字形照壁与宫墙相连。门前有铜镏金狮子一对,用于消防的铜镏金缸2组8个。 乾清门,是清代皇帝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听政时,临时安设皇帝宝座于正中。每日早晨皇帝御门听政。 进入乾清门就是皇帝皇后们生活起居的场所。若没有皇帝特别召见,任何男性大臣不可越过此门入内。唯有太监作为“中人”,是在内廷服役的主要人员。 乾清门与南面保和殿两侧的后左门、后右门,东侧的景运门,西侧的隆宗门封闭为一个广场。 在隆宗门以内,沿内廷南侧宫墙有军机处军机大臣值房,对面在外朝北侧宫墙外是军机处章京值房。军机处职官不是专职,而是各部院大臣兼职,为首者称首席军机大臣。 在景运门以内,沿内廷南侧宫墙有九卿值房,对面在外朝北侧宫墙外是蒙古王公值房。 景运门、隆宗门,是通向内廷的重要通道。清代嘉庆末年白莲教起义军冲进皇宫后,即试图从隆宗门攻入内廷。至今,其门上还遗留有起义军射中的箭头,当年未拔出或为警示当朝的皇帝。 (乾清宫) 进入乾清门内,第一座大殿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乾清宫了。 乾清宫,是内廷中的最主要的建筑,等级最高,系重檐庑殿顶,檐角兽9个,饰金龙和玺彩画。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1400平方米。东西4个梢间为暖阁。室内正中设宝座,宝座上方为顺治帝所书“正大光明”匾。雍正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后,立储匣即藏在“正大光明”匾后。 明代乾清宫有后暖阁9间,分上下两层,类似今天的复式建筑,上下共布置了27张床位,皇帝可以任意选择,亦可以防不测。 乾清宫东西各还有一小的殿宇。其东叫昭仁殿,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明代末帝崇祯自缢前,就在此砍杀其女昭仁公主。清代,此地储藏内廷善本图书,乾隆帝题写“天禄琳琅”匾。其西叫弘德殿,明代是召见大臣之处,清代是皇帝用膳、读书以及办理政务之所。 乾清宫月台两侧有两座铜镀金小殿,称“江山社稷金殿”,寓意江山社稷永固不替。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一直沿用到康熙朝。皇帝日常起居、读书、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等均在此。明代宫廷的“红丸案”“移宫案”都发生这里。 清代雍正朝后,皇帝移居养心殿,这里成为召见大臣、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内廷典礼的场所。 清代每逢新年,皇帝在此与后妃们举行家宴。皇帝大婚,迎进的皇后要在此跨火盆;合卺jin 礼后,皇后率妃嫔在此向皇帝行礼。 每逢皇帝死去,其梓宫(棺椁)必须在此停放数日进行祭奠,表示“寿终正寝”。 (交泰殿) 穿过了乾清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乾”“坤”代表“天”与“地”,“阴”与“阳”。“乾清”与“坤宁”,即寓意天下清宁太平。交泰殿之“泰”字,是六十四卦之一,其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寓意阳升阴降,这是一个最好的卦象。 其行制与前朝的中和殿类似,亦是方形殿,面阔、进深均为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上有铜镀金宝顶。殿内外梁枋为龙凤和玺彩画。殿正中设宝座,座后屏风上有乾隆帝所书“交泰殿铭”,其上为康熙帝所书“无为”匾。宝座前左右置藏皇帝御玺“二十五宝”。这是清朝皇帝进行全国政治的主要工具,任何大的诏令发布必须铃盖相应的御玺方能生效。东间设铜壶滴漏,西间设大自鸣钟。 生活区的建筑一般称“宫”,不称“殿”,交泰殿之所以称“殿”不称“宫”,是因为它在内延承担着举行典礼的功能,而非起居之用。 皇后是内廷六宫之主,有关她的典礼在此举行。一是皇后的生日(称千秋节)以及元旦、冬至,妃嫔与亲王福晋及命妇们在此向皇后行礼;二是皇后要主持祭先蚕的典礼(在北海的先蚕坛祭祀),但在典礼前一日,皇后要在此阅视采桑的用具,就如同皇帝在中和殿阅视祭祀先农的工具一样;三是大婚以后,皇后在此接受妃嫔的祝贺。 另外,清代严禁太监干政。在此殿,顺治帝立有“内官不许干预政事”铁牌。 (坤宁宫) 交泰殿的后面是坤宁宫。 坤宁宫,明代是皇后的正宫,日常起居于此。清代,则是皇后正宫的象征,皇后实际另有住所。重檐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3间。梁枋装饰龙凤和玺彩画。明代在正间开门。清初顺治朝重修时,伪造沈阳故宫内的清宁宫规制,改在东次间开门,称为“口袋房”。明间、东西次间以及西梢间连为一体,内设炕,南西北三面相连成环形炕,称为“万字炕”。东次间北檐分隔出一小室,内设大锅3口。东梢间、次梢间连成一体,为暖阁。东西有穿廊,廊东西各有暖殿一处。 坤宁宫,在明代就是皇后的正宫。清代,则改变了这一功能,它只是皇后正宫的一个象征,所以皇帝大婚只在此居住3天,皇后就迁居东西六宫的某个宫区。 作为大婚洞房,清朝只有3位皇帝皇后在此居住过,即康熙、同治、光绪。清朝举行过大婚典礼的,只有4位幼帝继位的皇帝,但顺治帝时,内廷的很多建筑尚未修缮,他当时是住在保和殿,为此保和殿改称了位育宫。虽然末代皇帝溥仪结婚也住在这里,但他结婚时清王朝已经灭亡。 在康熙帝举行大婚时,确定了只以东梢间与次梢间的空间为洞房,而连为一体的明间、东西次间以及西梢间,则作为祭祀萨满之用。现在,皇帝大婚洞房展示的,是光绪大婚时的场景,整个空间以红色装点,其图案是极具婚礼喜庆的“龙凤双喜”图。 (御花园) 在后三宫之北,是皇宫的后花园→御花园。明代称宫后苑,乃帝后游憩休闲之所。其正南门为坤宁门,正北门为顺贞门;东南侧门为琼苑门,直通东六宫;西南侧门为琼苑西门,直通西六宫。南北长90米,东西宽130米,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皇宫内一处最大的花园。 位于花园正中是钦安殿。1535年,增建城垣,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盝顶,盝顶中心为镏金宝顶。殿南有天一门,正对门洞内有连理枝(柏树),门洞外有金麒麟一对。院内有琉璃亭,为祭祀所用的焚帛炉。 钦安殿是皇宫中的道教建筑,其内供奉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每当年节,在此殿设道场,由道官设醮进表;元旦时则在天一门内设斗坛,皇帝拈香行礼。 明代,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死于此殿。 东侧是堆秀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高约10米,其两侧有磴道,拾级而上可到其顶部御景亭,山正中的门洞上有“堆秀”满汉文字。门洞凹进处各有一个喷泉石兽,是皇宫中唯有的水法设置遗存。这里是明清两代帝后在重阳节时登高之处,清代七夕节在此祭祀牛朗织女,皇帝拈香,后妃们行礼,中秋节在此祭月。 堆秀山的东侧是摛chi 藻堂,是皇帝的书房之一,储藏《四库全书荟要》,该书1.2万册,按照经史子集布列室内四壁,方便皇帝来此小憩时阅览。 还有绛雪轩,绛雪之名,缘于其庭前植有数株海棠树,每当落英缤纷时犹如雪花飘落,故而得名。现已无海棠树。乾隆帝曾与群臣在此吟哦诵咏,赋诗有“穠春何处归来早,堆秀山前绛雪轩”。 在钦安殿的西侧是延晖阁,明代初建时称清望阁,清代改称延晖阁。其建筑为2层结构,底层面阔3间,进深1间,上层四面出廊。乾隆帝有上万幅的书画作品,曾储藏在此阁上的东间。清末时,曾在此阁选过秀女。 四神祠为八角攒尖顶建筑,供奉道教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或者认为供奉“风云雷雨”四神。 养性斋,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称养性斋。建筑为2层结构,乾隆朝改为反向的“凹”字形,与东侧的绛雪轩的“凸”字形成异形对称。此处是一处书库。嘉庆、道光帝曾于养性斋赋诗。光绪帝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过。 后妃出内廷,进而出神武门的必经之门是顺贞门。凡是皇后前往北海先蚕坛祭祀,必出此门。清代选秀女时,待选者从此门进入。清代皇帝皇后前往寿皇殿祭祀,亦出此门。另外,清代后妃从圆明园返回宫中时,其娘家女眷在此会见后妃(清代称为会亲)。1803年,嘉庆从圆明园回宫,进入顺贞门时,一位民人陈德突然行剌嘉庆帝,但被定亲王绵恩、额驸拉旺多尔济及丹巴多尔济等将其擒获,后将其及二子诛灭。 (神武门) 参观了御花园,我们现在要走出的这座高大的城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初建时沿南京宫城的北门名称称玄武门,清代康熙朝以后,为避康熙皇帝名讳“玄”字而改称神武门。 此门辟券门3个,墩台上门楼重檐庑殿顶,面阔5间,进深3间。墩台东西两侧有马道可供上下。门楼内设有钟、鼓,每日有钦天监官值守,黄昏后,鸣钟108声,而后起更,起更后至次日拂晓再鸣钟之间的一夜内,分为五更,每更擂鼓相应的次数,以为报时。 明代,皇后出此门前往先蚕坛举行先蚕礼。此门是宫内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座门,凡是嫔妃、太监以及侍卫、官员皆可从此门的侧门出入。中门则是帝皇出宫以及皇帝亲征出宫的通道。明代在此门外设有集市,每月逢四日开市,以符皇宫规制的“面朝后市”。 清代选秀女、选宫女皆从此门进出;迎娶的嫔妃也只能从此门进入皇宫;复选秀女中被指立的准皇后,也要从此门出宫先回到娘家府第,等待按照皇家礼节再从午门迎娶入宫。 民国十三年(1924),溥仪被逐出皇宫时即出此门。 民国十四年(1925),故宫博物院成立,对民众开放,这里也是观众进出的唯一大门(乾清门广场以南属于古物陈列所),当时“故宫博物院”的牌子即悬挂在此门上。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的匾额(郭沫若所书)依然悬挂于此。 今天我们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6.故宫题四:故宫后廷外东路(宁寿全宫,珍宝馆,宁寿全宫中其它建筑,千叟宴,珍妃井) (宁寿全宫)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故宫后廷外东路部分的景点。 内廷外东路,是指景运门以外的东部区域,包括毓庆宫、奉先殿和宁寿宫。今天主要讲宁寿宫区。 在奉先殿向东,为宁寿宫区一处完全独立的院落。 明代这里曾是太后太妃晚年颐养之处,建有仁寿殿、哕鸾宫、喈jie凤宫等。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在原基础上进行修缮,改称宁寿宫,做为皇太后的居所。乾隆为在执政60年后禅位当太上皇,迁出养心殿另辟一处居所,故选取宁寿宫区,并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十一的间(1776)大规模进行改建,仿乾清宫建前殿皇极殿,仿坤宁宫建后殿宁寿宫。 单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原内部结构仿坤宁宫,亦有萨满祭祀的煮肉锅等,今为展览功能的需要,将此处关闭,但两侧炕上的紫檀大龙柜依然陈设在此。近年将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把陈设在皇极殿东围房内的古鼓移至此处展出。 (珍宝馆) 皇极殿东西围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开辟为珍宝馆,目前展示皇帝“二十五宝”以及编钟编磬等礼制珍宝,皇家陈设与文玩、后妃首饰等。 (宁寿全宫中其它建筑) 九龙壁即宁寿宫区的南影壁墙,与皇极门相对。因其墙上有九条龙而得名。1771年,改建此区时,烧造琉璃砖270块,拼接成九龙壁,下以汉白玉为须弥座,通高3.5米,总宽29.4米。其中央一龙为明黄色,两侧按蓝、白、紫、黄的顺序排列,九龙姿态各异,形象生动。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最主要建筑,1776年建成,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彩画为金龙和玺彩画,形制仿乾清宫,殿内正中设宝座,是乾隆预备当太上皇时在此临朝接受朝贺之殿。殿内原有大自鸣钟与铜壶滴漏,现移到奉先殿的钟表馆展出。其殿外亦设有日晷、嘉量、铜龟、铜鹤。嘉庆元年(1796),太上皇乾隆在此举行规模巨大的3000多人千叟宴;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皇太后六十岁大寿在此接受朝贺,现在殿内的匾联均为该年光绪皇帝为皇太后所写的祝寿贺辞;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皇太后七十大寿,在颐和园接受了朝贺后,又进宫在此殿接受外国使节的祝贺。现该殿已辟为原状陈列对外开放,主要展示的是光绪时期的场景。按照初步规划,皇极殿仅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十一”和暑期高峰对外开放,观众可以亲临其境地感受清代宫殿氛围。 宁寿宫区后半部分为三路,均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 中路养性殿仿养心殿形制,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其内亦以方柱分隔为9间,前亦有抱夏。殿中间有宝座,左右有暖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高宗曾在此赐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贝勒额驸台吉等宴。慈禧皇太后曾住其后殿乐寿堂,进早晚膳则在此殿的东暖阁。1903年,慈禧皇太后与光绪曾在此接见外国公使及其夫人。宣统元年(1909),溥仪为隆裕皇太后加上徽号,王公大臣的祝贺礼在此举行。 中路乐寿堂仿圆明园中长春园淳化轩的形制,单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3间,室内装修的槅扇上均嵌有珐fa琅“寿”字。槅扇心为大臣的书画翰墨。其堂前左右有游廊,其墙上嵌有敬胜斋法帖石刻。慈禧皇太后六十大寿后,曾居住于此堂的西暖阁。乾隆年间制作的巨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制成后即陈设于此,至今仍陈设在原地,这件玉雕至今仍是中国最大的玉石雕刻。 中路颐和轩在乐寿堂之北,单檐歇山顶,面阔7间,进深2间,前出抱厦5间,后接抱厦3间。其两侧转角有游廊,上嵌敬胜斋法帖石刻。 其后还有景祺阁。 东路畅音阁、阅是楼是内廷最高大的演戏楼。楼高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寿台、禄台、福台、台中间有方形“井”式上下对应的空洞,可演神仙升天入地之戏。畅音阁面北,与面南的阅是楼相对。阅是楼则是帝后们赏戏之处,现已作为清代戏曲专题展馆,展示宫中戏班唱戏时的戏衣、行头、以及戏本等。 其后,还有庆寿堂、景福宫、梵华楼等。 西路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40米。自南而北有4个景区:第一景区以古华轩居中,东有露台、抑斋、西有禊xi赏亭、旭辉亭;第二景区以遂初堂为主建筑,两侧有围房相连;第三景区以假山为主,山之东有三友轩,山之西有延趣楼,山之北有萃赏楼;第四景区以符望阁为中心,南有碧螺亭,北有倦勤斋,西有玉粹轩,东南与中路的颐和轩、景祺阁相连。 (珍妃井) 整个宁寿宫区南面以愆qian祺门为花园之门,北面以贞顺门为出口,门内有井一口,是光绪帝之宠妃珍妃死难之处,现名珍妃井。 今天我们的行程就到此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老师。 07.故宫题五: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养心殿,储秀宫,御花园) (养心殿) 老师好,今天将由我带领两位老师参观故宫后廷内西路主要建筑及御花园。 养心殿,初建于明代,清代稍有增建,是位于西六宫以南的一处独立院落,南北长63米,东西宽80米。三进院,第一进院从遵义门进入,到养心门之南,主要是太监值宿的低矮窄仄ze 的沿墙小房;第二进院落为养心殿正殿,正间与西侧前有高大的抱厦,东西有配殿;第三进院为后殿,东西有围房,前后殿有短廊相连,形成“工”字形结构。其北墙东有吉祥门,西有如意门通西六宫。 清代顺治也曾在此居住并死在这里,康熙曾以此区域作为皇家御用物品造作之地,称养心殿造办处。自雍正以后,这里成为皇帝日常理政与起居之所,取代了乾清宫的基本功能。 养心殿前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36米,进深3间12米,每间内再以方柱隔开,实为7间。正间,内设低平方台,台上设宝座,宝座前设御案,宝座后置屏风、宫扇,上方为雍正皇帝御笔“中正仁和”匾。天花正中是金龙衔珠藻井。 清朝康熙之前,以乾清宫为皇宫的正宫。康熙帝死后,雍正帝先在养心殿为父皇康熙守孝,待守孝结束后却未再迁回乾清宫,而是对此殿进行了修缮,成为取代乾清宫功能的皇帝日常办公与生活的宫殿,自雍正以后直到清末,其正间均是各朝皇帝日常办公的场所,每日皇帝批阅章奏、召对臣工、接见外国使臣等,都在这里进行。 西暖阁西次间靠南一间设有坐塌,后墙上悬雍正帝御笔“勤政亲贤”匾,其两侧对联为“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颇有深意。这里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国机要大事之地,为防止在此服役太监等人接近此区域,军机泄密,即在其外安装有木板围屏。其室内西门上,原来还挂有全国各省府等职官名表,皇帝可知地方军政大员任职的情况。 西暖阁梢间内,乾隆辟有小书房“三希堂”,由两间小阁组成,每间只有四平方米,以楠木雕花槅扇隔开。外间以蓝白两地几何图案的瓷砖铺地,迎门的西墙上挂郎世宁、金廷标所绘的通景画《人物观花图》,画面上所绘的地面瓷砖与室内所铺瓷砖完全一样。因运用透视原理,看上去好像里面还有一间房子。里面临窗有坐塌,上有楠木的炕几、靠垫、文房四宝等,是乾隆进行书画鉴赏的处所,其东墙上有乾隆御笔“三希堂”匾。乾隆在《浠堂记》中讲到命名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此收藏有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法帖,除第一件《快雪时晴帖》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外,《中秋帖》与《伯远帖》现均在北京故宫收藏),是稀世之宝;另一方面,是有“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意,即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命之人。 东暖阁靠窗通炕的西部,曾有皇帝御笔“明窗”匾,每年元旦,皇帝在此举行开笔仪式(就是皇帝在春节时书写吉祥寄语,祝福天下太平,物阜民丰)。清代晚期的同治、光绪两朝为幼年皇帝继位,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之制,为适应这一特殊的执政形式,其内部格局进行调整:在东暖阁之次间、梢间间隔处不设槅扇而是设黄色纱帘,纱帘以外的东次间设一宝座为小皇帝御座,纱帘以内是宝座为皇太后御座,接见大臣时,小皇帝面对大臣,但听纱帘内皇太后的懿旨。 养心殿后殿,卷棚硬山顶。5间,正间南接穿廊与前殿相通,正间与东西次间以花罩相隔,东西梢间与东西次间则有墙相隔。正间设宝座床,东次间设有宝座,东西梢间北面均为床,即所谓“龙床”,是雍正开始皇帝使用的寝床。东梢间东通体顺堂与围房,西梢间西通燕喜堂与围房。同治初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曾住体顺堂,慈禧住燕喜堂。 (储秀宫) 储秀宫,明代初建时称寿昌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改为今名。面阔5间,进深3间。清光绪十年(1884)慈禧皇太后五十大寿时,由长春宫移住储秀宫,遂将其正
本文档为【口试导游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56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6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4-2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