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张春敏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张春敏

举报
开通vip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张春敏null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经济学思维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经济学思维 张春敏 (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第一讲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讲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 1、中国文化中的“经济”概念 经济:经邦济世,管理国家与社会。经,织从丝也,织之纵丝谓之经。南北为经,东西为纬。济,从「水」、「齐」声,本义作「济水」解, 「济」有时通「齐」,作贯通解,同渡。 背景是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管文化是核心,儒家道统是理论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 一、经济学是什么? n...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张春敏
null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经济学思维企业运营和管理中的经济学思维 张春敏 (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第一讲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讲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 1、中国文化中的“经济”概念 经济:经邦济世,管理国家与社会。经,织从丝也,织之纵丝谓之经。南北为经,东西为纬。济,从「水」、「齐」声,本义作「济水」解, 「济」有时通「齐」,作贯通解,同渡。 背景是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管文化是核心,儒家道统是理论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 一、经济学是什么? null西方文化中的“经济”概念 ECONOMY,经济、节约; 何为节约?已经涉及到了投入产出关系,是有约束条件和追求目标的。 背景之一是工业化 。 逻辑关系和方式和农业不同,注重假设和推理,把自己的结论置于推论的结果之中,实际上是结论在先,但在宣传和教育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经济学市场理论体系基本完成,但在当时,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形而下的表现形式上,他们以实用和通俗为特征,利用常识来构建理论大厦。 null经济学源于人类面对资源有限性和欲望无限性矛盾 资源是特指生产要素而言,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有的也把管理当做生产要素。它们都是有限的。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贪心不足。马斯洛有需求五个层次的说法,即生存、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null 经济学解决的是选择的问题—机会成本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引发了选择问题。经济学解决的是选择的问题—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而散失掉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在真正的经济学计量中,并不使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更多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工业的思维方法。中国的农业社会里,机会成本概念和意识较为淡薄。 使用机会成本可以分析很多问题,扩展到人的生活、感情等多个方面,我们理解了它了,会对人生有新的理解。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产品) 生产多少?(产品)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 为谁生产?(分配) ——解决选择问题的体制选择 三、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三、 经济学对企业的作用 企业内部矛盾问题解决需要经济学——企业文化、生产、成本 企业面对的对象——市场需求 企业生存的环境——文化环境、宏观环境 四、经济学的内容Microeconomics四、经济学的内容Microeconomics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Resource allocation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开创:凯恩斯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附录:经济学的几个特点 附录:经济学的几个特点 利益主体性----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 答案不确定性----不同角度的回答 现实性----随社会变化而变化 不要迷信经济学及经济学家!第二讲 市场供求 第二讲 市场供求 1、定义: 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个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愿意--- 购买欲望” “能够--- 支付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需求是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一、需求理论 2、需求定理 2、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Q; P,Q。0价格 P 元量 Q斤D。a。b向右下方倾斜减少汽油消费量的最好办法是:提高汽油的价格 3、影响需求的因素 3、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 消费者偏好(嗜好)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需求函数 即需求的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表达式 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消费者收入增加 互补品价格降低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 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满足。 (1)效用U(Utility):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完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 幸福= ————萨缪尔森提出 欲望(2)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2)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 (Marginal Utility):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 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由: 生理的原因:兴奋度递减。 心理的原因:人性。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QMUP’边际效用递减: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格P 与 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用递减,量增,愿意出价递减。PQD(MU)200多年前,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Paradox of value 价值悖论 :许多生活必需品(水)的“市场”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 许多奢侈品(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二、供给Supply理论 二、供给Supply理论1、定义 供给是指厂商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愿意--- 供给欲望” “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ve2、供给曲线The Supply Curve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Q ; P,Q 。0价格 P 元量 Q斤S。a。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三、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三、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1、均衡价格 The Equilibrium Price: 需求量与供给量、 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 同时相等时的价格。PQDSP0Q0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 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这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第三讲 企业行为理论第三讲 企业行为理论 一、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工业社会生产单位。 科斯的观点:企业、市场和国家都是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安排。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引导着资源配置,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而在企业内部,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了价格机制,企业家指导资源的流向和运用。 国有企业的尴尬。 二、企业的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成本、收益是核心概念三、生产函数三、生产函数生产四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 企业家才能 E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Q = f(L、K、N、E)--- 生产函数1.概念: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一般的简化为, Q = f(L、K)null 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 追加一种生产要素, 所形成的产量, 最初会增加, 但到一定限度后,增幅开始递减, 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适用条件是不考虑生产技术是否变化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3、企业的成本MC与AC相交于AC的 最低点。QCAVCACMCNM 企业行为的关键与消费者行为类似,就是充分利用边际分析方法。3、企业的成本1)平均成本AC: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2)边际成本MC: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四、利润最大化原则四、利润最大化原则1、收益=全部收入=P·Q ,包括成本和利润 收益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而不是所赚取的钱。 收益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和边际收益MR(1)总收益TR:厂商销售一定量的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 = AR·Q=P·Q (2)平均收益AR:厂商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 AR = TR/Q =P (3)边际收益MR: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MR = TR/ Q =P2、利 润2、利 润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反思利润分为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1)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2)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是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3、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MR>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 MR,探讨的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文化基础。马克思也曾经说,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作为资本经营承担者的企业,其功能是不断增殖,而非是把利润拿来消费。null厂商数量 产品性质 典型部门 很多 产品无差别 农产品 较多 产品有差别 轻工业 几家 有或无差别 重工业 一家 产品有特点 公用事业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一、市场结构划分不同市场结构的依据是: 根据市场上竞争和垄断的程度第四讲 不同市场上的企业决策 二、企业决策依据 二、企业决策依据对市场的控制程度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区别 进入和推出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 产品的替代性 ——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策略 信息的充分性 ——寡头垄断市场的博弈三、博弈论与企业决策三、博弈论与企业决策 1.博弈论初步 博弈论是研究各博弈参与主体在其行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 博弈结构: ①博弈参与者——个人或机构。假定参与者都是机智而理性的。 ②策略——行为的过程。假定博奕参与者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伙伴的策略选择范围,并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支付——策略的结果。 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并称之为支付矩阵。囚徒困境囚徒困境囚徒乙囚徒甲坦 白 抵 赖坦 白抵 赖null2.博弈论的实质是利用信息进行相应决策 3.博弈论与矛盾论的关系 4.企业决策应充分利用矛盾论思想总结总结所有市场的厂商都按照利润最大化目标来安排自己的决策; 不同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利润的基本空间; 制造垄断是所有厂商的决策;从哲学层面来讲,就是要根据特殊性来发觉自己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羊群心理,不鼓励创新和拔尖,所以,创新的氛围和出奇招在文化积淀较少,这也是中国企业经营大困境之一。 只有小产品,没有小企业。 null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两种市场模型都是理论上,以假定前提作为逻辑起点而非以历史和现实矛盾为逻辑起点,其实用较差。后来经济学家意识到这一点,重点研究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这是市场发展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必然结果。 市场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环境千差万别,经营者无需根据理论来确定自己的决策,如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现实中怎么可能经常使用?经营者永远不能以最佳的目标来决策,因为时间已过,机会已失。更多的决策以最求次优为主,就是比现在好一点。所以,经济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训练,切不可纸上谈兵,没有几个好的经营者是按照书本来操作的,大学教授也成不了好的企业家。 一、市场的两面性一、市场的两面性(一)市场经济的有效性 1、市场的当事人,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行为决策有自主权; 2、价格调节灵敏、迅速; 3、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主宰的权力; 4、企业家创新精神能充分激发出来。第五讲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二)市场的局限性 (二)市场的局限性1、收入分配不公; 2、外部不经济; 3、经济主体行为短期化; 4、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三)市场失效及其原因(三)市场失效及其原因 市场失效:市场机制不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 A 垄断; B 公共物品; C 外部效应; D 信息不对称; 以上因素造成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一)对垄断的限制 (二)对公共物品的管理 (三)防止外部不经济 (四)信息透明化(一)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一)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什么是自然垄断? 当一个行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而市场容量只允许一家以经济规模生产的企业存在,这就形成了自然垄断。 对自然垄断的一般处理方法: 允许垄断,但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管制。对自然垄断管制的难点对自然垄断管制的难点如何确定自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 如果价格定得过高,将会导致企业缺乏改进动力以及分配不公平; 如果价格定得过低,将会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社会供给不足; 常见的做法是根据平均投资利润率来确定价格。 优点:确保垄断企业没有超额利润; 缺点:垄断企业将缺乏改进的刺激,并且可能导致过度投资;(二)私人商品与公共商品的划分(二)私人商品与公共商品的划分 私人商品 具有竞争性与排斥性。所谓竞争性,是指商品消费上的排他性,即不能与他人同时消费。所谓排斥性,是指财产所有权的排斥性,即不能与他人共享这部分产权,私人商品的消费以所有权的让渡为前提。 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该商品消费上的共享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所以公共商品的消费无需让渡其所有权。分为纯粹公共商品和半公共商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无法由私人提供 非排他性意味着不能将那些获得收益但又不付钱的消费者排斥在外,生产者无法占有所应得的收益; 政府如何确定公共物品的供给? 由于公共物品市场中存在大量“搭便车”现象,市场信号无法正确指示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公共物品的供给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政治决策。 (三)防止商品的外部不经济 (三)防止商品的外部不经济 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养蜜,绿化,上游兴修水利) 企业的收益低于它的社会收益,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它的社会成本。导致供给不足。1、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2、有害外部性的商品 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空调、汽车的使用) 社会的收益小于企业的收益,社会的成本大于企业的成本。导致供给过多。 3、解决有害外部性的方法 3、解决有害外部性的方法政府管制,发行经营许可证 税收和补助 企业合并,明确产权 (四)信息不对称(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过程中双方对有关交易对象的信息占有程度不同; 占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将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获利; 信息不对称将会破坏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从而引起市场失灵;道德风险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有损对方的行为; 例如: 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隐瞒健康状况; 借款人从事投机活动而对贷款人造成的风险; 消费者购买到伪劣商品造成的风险。 委托与代理的风险 委托与代理的风险 委托与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关系。由于股份制企业是至今为止最适合于大企业的企业产权制度,由此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份制(国有独资、有限责任等)企业中,企业经理是代理人,其所掌握的有关企业的信息比所有者(委托人)多,代理人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把委托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由于获取信息的代价非常高,委托人往往无法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五)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五)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是用来衡量 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 曲线。它离开45度线越远 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公平, 越近则越公平。0 I %P %100100YMnull绝对平等曲线绝对不平 等曲线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人口累计百分比(%)BALorenz曲线O100%100%收入累计百分比(%) 基尼系数 用公式表示为A÷(A+B)。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 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 0 I %P %100ABYM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 a 最小 最平均 b 次之 次之 c 最大 最不平均 0 I %P %100abc 联合国:基尼系数(0.4) 联合国:基尼系数(0.4) 中国0.469 香港0.434 美国0.408 1 丹 麦 0.247 6 斯洛伐克 0.258 2 日 本 0.249 7 波 黑 0.262 3 瑞 典 0.250 8 芬 兰 0.269 4 捷 克 0.254 9 匈牙利 0.269 5 挪 威 0.258 10 乌克兰 0.281null(1)税收政策。如征收累进个人所得税; (2)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政府财政支出) + 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 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 + 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 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 各种劳动者的立法 + 改善住房条件 收入分配公平化政策 第六讲 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 第六讲 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宏观经济理论背景 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的徘徊二、当前我国的GDP主义及反思 二、当前我国的GDP主义及反思 代表社会福利吗? 计量困难 与社会交换有关 软实力和结构的无法计算 ----行政权利是经济的主导力量 改革?从政府到市场,边界在哪里?三、GDP核算 1、定义三、GDP核算 1、定义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 有形和无形 当年生产 市场价格 GDP: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ross domestic product 2、要点 3.构成—支出法 3.构成—支出法消 费 consumption 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 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null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fixed investment =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 固定的含义是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null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null净 出 口 net exports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第七讲 GDP增长中的三驾马车第七讲 GDP增长中的三驾马车一)消 费 1.影响因素 与国民收入总量成正比 与社会分配结构相关,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量较少,不利于宏观政策刺激消费。不同收入人群消费对象的弹性不同。 与其他因素如价格、倾向、政策、文化等也有很大关系。 2.为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自由主义者提出消费不受现在收入限制,而受永久收入的影响,故政府长期来看,不应干预经济。 3.一般规律:占到GDP的60-70%左右。 null二)投 资 1.影响因素 成本,主要包括资本利息、劳动力工资和土地地租。 收益。经济学里用资本边际效率来表示,实际上就是预期的利润率。 2.投资结构。不同的投资方向的乘数效应和长短期效应不同。 3.总体态势。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平均在20%~30%、15%~20%。 null三)出口 1.影响因素 汇率,货币的国际价格,间接表示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价格。 成本,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 出口战略,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的主要意图。 2.总体比例。一般占比为10-15%左右。 第八讲 宏观经济问题第八讲 宏观经济问题失业 通货膨胀 一、失业理论一、失业理论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16岁,上限为男59岁,女54岁。 2.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或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或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失业 。2、失业的分类与原因2、失业的分类与原因(1)周期性失业—非自然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紧缩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紧缩性缺口导致周期性失业。对付需求不足的失业,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2)自然失业 (2)自然失业 A.摩擦性失业: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求职性失业: 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所造成的失业。C.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有不断上升趋势3、失业的损失3、失业的损失个人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利支出; 国民收入减少。 等等。。。。。奥肯定理(定律 ) 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 失业率每减少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2.5%。 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相同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er·OKun), 在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分析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降低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二、通货膨胀理论二、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Currency 通货: 在实践中,通货指现金——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社会上的货币。2、通货膨胀的原因2、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原因 私人投资增加 政府购买增加 货币供给量增加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 厂商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胀。如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增加造成。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 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累进所得税); 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债务人获利,对于储蓄者不利; 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2)产出效应 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刺激就业,成本推进的通贷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减少就业。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将有利于: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工人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失业率高(d),通货膨胀率低(b); 失业率低(c),通货膨胀率高(a); gP通胀率u失业率PCabcdBA第九讲 宏观经济政策第九讲 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 为何调控-----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 拿何调控----- 财政政策两个工具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如何调控----- 运用 萧条时扩张 繁荣时紧缩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二、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二、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内容 (1)财政支出: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如基础设施政府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支出。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2)财政收入: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财产税)2、赤字财政政策2、赤字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期,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赤字。 借债发展,发展还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3、财政政策的运用3、财政政策的运用经济萧条时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 减税: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刺激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萧条。通货膨胀时期,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和减支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直接使总需求下降。 三、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实施者。 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中央银行。2、货币政策主要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目的: 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调节货币供应量。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贴现率。政策有: 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法定准备率为20%时,最初存款1000元,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元。 A.2000 B.8000 C.5000 D.100003、货币政策的运用3、货币政策的运用繁荣时期。 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 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萧条时期。 扩张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 一、基本特征 一)消费比例低 1.相关数据,如图。 * 一、基本特征 一)消费比例低 1.相关数据,如图。 第十讲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特殊性null*2.原因 国富民穷----1995-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9.8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仅上涨为3.6和3倍。国富而民穷。国内消费之所以难以增长,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肯消费,而是收入太低。短12年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了12.4个百分点,也就是每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 1980-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比重成上升趋势,最终维持在20%左右。* 1980-1994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比重成上升趋势,最终维持在20%左右。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其他,要素收入差距、不同分配层次差距不断拉大。*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其他,要素收入差距、不同分配层次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差距的根源*贫富差距的根源A分配不合理——一次分配的不合理使“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当前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我国则不到10%。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 B分配不合理——二次分配的制度不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二次分配领域甚至出现“逆向调节”现象。在城镇就业人员中,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62%和60%;农民工的参保水平更低。 C普通劳动者、农民、中小企业主在公共权力上的弱势,是他们收入贫瘠的根本原因。年收入高涨的人群,大多是权力或社会话语权的强者。null* 3.结果 国富民穷、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结构失衡,必然使得宏观政策失效。在消费跟不上的时候,只能依赖投资。所以去年我们全社会投资增长了30.1%,出现了超常增长。这就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进一步恶化。投资率上升到我们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国内实体经济已被外商全面掌控,日趋代工化、血汗化,而虚拟经济泡沫化. 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17%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11.32%(美国是58%),多数非公职就业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变得更穷,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公职群体和工商业者的财富迅速积累。 二)投资比例过大 1.数据描述 * 二)投资比例过大 1.数据描述 null*2.原因 政府投资增长速度快 低成本 高储蓄 如此依赖投资的经济模式下,GDP增速很小幅度的下降也会很容易引发大幅度的经济衰退。投资虽然能在短时期内维持经济增长,但同时由于过度投资,中国的产能缺口也在不断扩大,长久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不现实,以刺激投资为主的宏观政策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null*三)出口下降 外贸依存度 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8.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技术 年份 进出口 依存度 差额 出口率 1978 206 9.7% -11.4 4.6% 2007 21737 66.8% 2618 37.5% 2008 25633 58.2% 2981 32.5% 2009 22072 44.9% 1961 24.5% 美24%;日31%;德73%;法46%;英40%;意47% 二、 中国宏观经济总体趋势与规律*二、 中国宏观经济总体趋势与规律一)改革以后的经济增长变动趋势 null*1.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波动大,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2.到90年代,尤其是92年的14大,造就了新的经济高潮。 1993年全国物价上涨13%,1994年上涨至21.7%,为改革开放后的最高记录,1995年仍高达13%。 3.95年开始软着陆。一是1995年7月12日,紧缩信贷。二是果断开仓放粮。三是砍项目。1997年10月份居然出现了中国经济史上鲜见、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物价负增长。 4.1998年,宏观软着陆所企望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在1996年一现后便告消失。仅1997年一年,中国新出现的下岗工人就有1000万之多。 null*5.1998年~2001年,政府一共发行5100亿国债,带动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配套1.5万亿,完成了2万亿的工程。 6.2003年非典后的投资扩张。 7.2008年初压缩宏观经济和年底扩张的尴尬。 2008年11月,中国政府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此外,为刺激经济,出口退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改革全面推行。2008年9月份以来,为避免经济快速下滑,央行逐步放宽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2009年中国成功实现9.1%的经济增长 。 2010年的滞涨。 2011到2013年的徘徊。null*二)宏观经济发展规律与预测 1.发展规律 政府行政权利是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体制的特征决定着各自在经济增长政策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债务扩张和土地财政。 经济周期和政治周期的统一。每一次的周期性转变都和政府领导人的决策密切相关,和对改革的方向相关。 具体实施中,财政政策冲锋,货币政策收尾。 总量扩张到结构改善将是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脉,但非常艰难。 null*2.未来的中国宏观经济 三驾马车如何均衡 两难境地----政府推出还是继续进入——推出则其他力量跟不上,进入则宏观经济继续依赖政府拉动。 三、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及出路三、 中国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及出路一)凯恩斯主义依然是中国宏观政策主导 1、凯恩斯主义背景:工业化和私有化、市场化。 2、凯恩斯主义解决的主要问题---总量问题 3、从总量扩张到结构调整 null二)中国经济的国外环境 国际垄断资本主导世界 技术垄断 规则制定--文化熏陶、代理人、煮青蛙。 自主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null null三)中国的走向 改善分配体制---社会和谐 国有企业改革--- 核心产业 民营企业的培育—就业 独立自主---外贸关系 null张春敏 zhangcm626@126.com 18901066366 13810605666谢 谢!谢 谢!
本文档为【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张春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926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5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4-04-14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