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训诂学》教学大纲

《训诂学》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训诂学》教学大纲《训诂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训诂学 Exegesis of ancient texts 课程代码:t0103108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学 时:34学时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语言学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训诂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属于我国古代传统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训诂学》教学大纲
《训诂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训诂学 Exegesis of ancient texts 课程代码:t0103108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学 时:34学时 学 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语言学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训诂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也是从事文史研究、语文教学等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属于我国古代传统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训诂学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训诂学的有关知识,自觉地运用训诂学的方法、规律来指导古书阅读、指导古籍整理,更好地注音释义、辨讹正误,更好地编纂字典词书。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学习训诂学的意义;了解训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各个历史时期训诂的特点,对训诂源流有概略的认识。懂得训诂的原理和特点;熟悉常用的训诂术语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书注解的源流;结合古注要籍的学习,掌握古注的各种类型的特点、体例;了解通释语义的重要专著的内容、体例和作用,并能利用古注和训诂专著阅读古籍。了解训诂的主要原则,并用来指导训诂实践。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6学时) 第一节 训诂和训诂学 一、训诂的产生与发展 二、训诂 1、训 2、诂 3、训诂 第二节 训诂工作、训诂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训诂学 一、训诂工作: 1、注释工作 2、篡集工作 3、考证工作 二、训诂材料 1、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 2、篡集类训诂专书 3、考证材料 三、训诂学 1、黄侃、殷孟伦、许威汉、杨端志、孙雍长等先生对训诂学的论述。 2、什么是训诂学? 3、训诂与训诂学的区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工作性质 第三节 训诂学的分期、地位、功用及学习方法 一、训诂学的分期 1、早期训诂学 2、晚期训诂学 3、现代训诂学 二、训诂学在当代学科中的地位 三、训诂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训诂学与音韵学 1、训诂能给古字注音 2、训诂学离不开音韵学 (二)训诂学与注释学 (三)训诂学与文字学 (四)训诂学与语法学 1、指明虚词 2、说明词法 (五)训诂学与比较语言学 (六)训诂学与修辞学 (七)训诂学与方言学 四、训诂的功用 1、指导古代作品的阅读与教学 ⑴理解词义,贯通古今 释实词 释虚词 ⑵辨析正误,择善而从 ⑶旁察古训,自求正解 ⑷考求辞例,提出新说 2、指导古籍整理 ⑴训诂与校勘 ⑵训诂与标点 ⑶训诂与注释 ⑷训诂与翻译 ⑸训诂与辨伪 3、用于编纂词书 ⑴资料收集 ⑵解形、部首排列 ⑶注音 ⑷释义 ⑸引证 4、对其它学科的帮助 ⑴对历史学的帮助 ⑵对医学的帮助 五、当代训诂学的任务 六、学习训诂学的态度和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 1、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1、严格把握第一手材料,注重“为实”学风 2、掌握科学的训诂原理 3、加强训诂实践,提高训诂能力 考核要求: 1、识记:训诂、训诂学 2、理解:训诂的功用 3、综合分析训诂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训诂内容(8学时) 第一节 注音辨形释词通句 一、注音 (一)给难僻字注音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多音异读 2、专有名词异读] 3、联绵词异读 4、古今异读 (三)给通假字注音 1、以本字释借字 2、以借字释本字 二、辨析字形 (一)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二)今形与古形 (三)书写上的错讹 1、一般形近致误 2、古文形近致误 3、隶书形近致误 4、篆书形近致误 5、半体或体相近致误 6、草书形近致误 (四)笔意与笔势 (五)古今字 1、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2、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六)异体字 (七)繁简字 三、释词 (一)表义词释义 1、释实词 单音词释义 释本义 释引申义 释假借义 2、释虚词 专著释虚词 传注释虚词 3、双音表义词释义及应注意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4、注意辞例 ⑴大名冠小名 ⑵“有”字打头的词 ⑶辨词性 ⑷辨古今变化 ⑸辨构词法 ⑹辨连用还是合成词 (二)表音字词的释义 1、假借字表义 2、摩声表义 3、摹状表义 4、联绵词 5、音译词 6、古成语 (三)解释词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望文生义(训) ⑴为假借字所惑而望文生义 ⑵为今义所惑而望文生义 ⑶不懂联绵词而望文生义 2、增字误释 3、偷换概念 4、以今律古 5、误解虚词 四、通句 (一)翻译 1、直译 2、意译 3、综合型 4、翻译八法 (二)串讲 (三)推因 (四)点明含义 (五)评析 1、与释词综合进行评论 2、单独对句子进行评论 3、阐述篇题 第二节 解释语法修辞现象 一、分析句读 (一)有难度的地方指出绝句 (二)指出各家异说 (三)采用暗示法 二、解释语法现象 (一)词的顺序 1、词法方面 2、句法方面 ⑴宾语前置 ⑵谓语前置 ⑶定语后置 ⑷其它倒序错位 (二)省略 1、句子成分省略 ⑴主语省略 ⑵谓语省略 ⑶宾语省略 ⑷兼语省略 ⑸补语省略 2、词语的省略 ⑴省动词 ⑵省介词 ⑶省语气词 ⑷省中心词 3、承上文省略 三、解释修辞现象 (一)用具体术语明确表达何种修辞方式 1、指明比喻 2指明互文 3、指明省文 4、指明变文:避免重复而变换字词;避虚字;协韵变文; 5、指明连文 6、其它修辞方式:指代;双关;曲讳;对文;引用; (二)阐明具体修辞方式 1、指明原委 2、指明谐音 3、指明连文 第三节 解释典制 补充史实 一、解释典制 (一)诠释典故 1、解释诗文中隐含的故事 2、交待古诗文某些词语出处 (二)释风俗 (三)释名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二、叙事补史 第四节 古书的校勘 一、校勘及其历史 二、校勘内容 1校文字 ⑴校异文 ⑵校讹文 ⑶校脱文 ⑷校衍文 ⑸ 校倒文 2、校篇章 ⑴校篇 ⑵校章 三、校勘方法 1、对校法 2、本校法 3、他校法 4、理校法 5、综合运用法 四、校勘记 五、《史记》《汉书》校勘举例 第五节 古书的句读 一、句读 1、什么是句读? 2、正确断句的意义 ⑴有助于词义理解 ⑵有助于对文义和历史事件的理解 ⑶有助于文学作品的欣赏 ⑷有助于校勘古籍 二、如何句读、标点古文? 1、句读的步骤 ⑴通读全文,深入理解 ⑵着手断句 ⑶确定标点符号,细加斟酌 2、句读的方法 ⑴细审文理词义断句 ⑵利用首尾虚词断句 ⑶利用声律韵脚断句 ⑷利用排偶句式断句 ⑸根据语法习惯断句 ⑹根据前人注疏断句 三、句读标点错因种种 1、文字学知识所限致误 2、不明词义致误 3、不合语法致误 四、《岱览》句读练习 第六节 古书的翻译 一、翻译的原则 1、信 2、达 3、雅 二、翻译的方法 1、直译 2、意译 3、翻译八法 ⑴对 ⑵留 ⑶补 ⑷调 ⑸删 ⑹换 ⑺分合 ⑻反正法 三、译文失误十种 1、不明古义致误 2、受常用义干扰致误 3、望文生义致误 4、不识通假致误 5、不审事理致误 6、不懂古代典章制度致误 7、以偏概全致误 8、妄加拆分致误 9、不合文法致误 10、不察文体致误 四、翻译练习 考核要求: 1、综合应用古书的标点、翻译方法,标点、翻译《汉书·张骞传》。 2、熟练掌握校勘的各种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校勘《岱览·陶山》,并写出“校勘记”。 第三章 训诂体式(4课时) 第一节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正文体 一、何谓正文体? 二、正文体类型 1、解释词语:实词 虚词 2、串解句义 3、说明章旨 三、正文体对后世的影响 1、保留训诂材料 2、训诂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3、训诂格式的保留 第二节 古代典籍的训诂——传注体 一、何谓传注体? 二、传注体训诂的类型 1、传注类 2、章句类 3、义疏类 4、集解类 5、征引类 6、音义类 三、传注的附经 第三节 专门性的训诂——专著体 一、何谓专著体? 《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 二、专著体的类型 (一)单解词义的专著 1、总释群书词义的 2、只释一书词义的 3、解释部分词义的 4、解释方言的 5、解释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 (二)音义兼注的专著 1、单注一书的音义的 2、注解群书的音义的 (三)音义结合的专著 1、每解一字都说形音义 2、书中包括说形、说音、说义 (四)通常的分类法 1、《尔雅》类——词典类 2、《说文》类——字典类 3、《释名》类——释名专著 4、韵书类 5、音义类 三、专著体的原则 第四节 考证体 一、什么是考证体? 二、考证的步骤 三、考证的结构 1、发疑 2、取证 3、释理 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训诂的各种体式及其特点 第四章 注释原理及训诂方法(8课时) 第一节 注释原理 一、字与词之间的关系 二、义与训之间的关系 1、贮存状态的词义 2、使用状态的词义 3、贮存状态与使用状态词义之间的关系 4、随文释义的步骤 ⑴确定义项 ⑵明确指向 ⑶陈述具体义值 第二节 形训 一、形训原理 1、何谓形训 2、六书:形训的理论依据 二、形训的类别 (一)以形说义 1、象形字的形训 2、指事字的形训 3、会意字的形训 4、形声字的形训 (二)说明字体 1、古今字 2、异体字 三、形训的作用和局限 (一)形训的作用 1、探求本义 2、寻求引申义 (二)局限性 1、限于本义 2、因字形讹变发生误解 第三节 声训 一、何谓声训 (一)声训原理 1、破假借,寻求本字 2、明音转 (二)声训注意的两个问题 1、运用声训应通晓古音 2、形声字的声符是声训的重要线索 3、“右文”说 二、声训的类型 (一)从字型关系上看 1、同字为训 2、以初文训孳乳字 3、以孳乳字训初文 4、同声符的形声字为训 5、被训释字与训释字在形体上没有任何联系 (二)从语音关系上看 1、同音为训 2、双声为训 3、叠韵为训 4、声近韵近为训 (三)古代声训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义类”现象 1、揭示据客观事物的外形状貌而命名 2、揭示据客观事物时空次第而命名 3、揭示据事物的制作方法而命名 4、揭示据事物动作行为特征而命名 5、揭示据事物的手段而命名 6、揭示据事物的性质品德而命名 7、揭示据事物的功能而命名 8、据其声音而命名 三、声训的作用 (一)探求同源词 (二)探求转语 1、古今音变而形成的转语 2、因方言而形成的转语 四、声训的局限性 (一)主观臆测 (二)滥用声训 (三)不明古音致误 第四节 义训 一、何谓“义训” 二、义训类型 (一)同义词训释 1、直训 2、互训 3、递训 4、同训 ⑴古今语相释 ⑵通语方言相释 ⑶常用语与冷僻语相释 ⑷词义交叉者相释 ⑸共名别名相释 ⑹狭义广义相释 (二)反义相训 (三)界说释义 (四)描述性状释义 (五)推因 三、古代义训的局限性 (一)前后不同义 (二)释义不通俗 (三)释义不具体 (四)义界不精确 (五)描述不详细 四、据境索义 (一)何谓据境索义 (二)据境索义的方法 1、根据文献的行文习惯确定词义 2、根据修辞方式推敲词义 3、根据文章主旨确定词义 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形训、声训、义训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解释古文中的字、词、句。 2、举例说明如何据境索义? 第五章 训诂术语(2学时) 第1节 释义术语 一、曰;为 二、谓之;之谓 三、谓 四、甲,乙也 五、言 六、犹 七、貌;之貌 八、之言;之为言 第二节 注音术语 一、读若;读如 二、读为;读曰 三、甲读与乙同;甲读若乙同 四、音 五、反;切;反切 六、叶 第三节 词例术语 一、对文;散文 二、浑言;析言 三、转语;代语 四、互文 五、破字 六、如字 七、通语;凡语 八、重言 第四节 校勘术语 一、脱;衍 二、倒文 三、或作 四、古文;今文 五、当为;当作 考核要求:理解并识记上述名词术语 第六章 训诂名称(2学时) 第一节 注释类 一、故;诂 二、训 三、注 四、笺 五、释 六、诠 七、音义 第二节 疏解类 一、传 二、说 三、解 四、微 五、章句 六、疏;义疏;注疏 七、正义 第三节 考述类 一、集解;集注 二、补注 三、述 四、学 五、校 六、订 七、证、义证 八、疏证 考核要求:理解并识记上述名词术语 第七章 训诂简史(2学时) 第一节 先秦时代——训诂萌芽期 一、训诂的产生 二、训诂的形式 三、训诂的意义 第二节 两汉时代——训诂兴盛期 一、兴盛的原因 二、兴盛的表现 三、兴盛期的特点 四、训诂学基础的奠定 五、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一、再度注释的出现 二、训诂范围的扩大 三、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第四节 宋元明时期——训诂的革新期 一、革新的原因 1、宋明理学的需要 2、训诂工具的改进 二、疑古创新的表现 三、疑古创新的意义 四、明末训诂的发展 第五节 清代——训诂复兴期 一、复兴的原因 二、复兴的表现 三、功绩卓著的清代训诂学家 1、顾炎武 2、戴震 3、段玉裁 4、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 四、晚清的实学派训诂 五、训诂质量大大提高,表现在: 1、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 2、善于因声求义 3、采用了综合比较的方法 4、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不足之处 1、成为经学的附庸 2、滥用通转,附会穿凿 3、轻视新词俗语 第六节 近现代——训诂学学科理论的创建期 一、训诂学学科理论的构建 1、章太炎的训诂学理论 2、黄侃的训诂学理论 二、训诂学走向成熟 1、胡朴安与《中国训诂学史》 2、齐佩瑢与《训诂学概论》 3、沈兼士对训诂学的贡献 4、何仲英与《训诂学引论》 5、杨树达与《训诂学讲义》 第七节 当代——训诂学的繁荣期 一、繁荣的表现 1、《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的大量出现 2、《训诂学初稿》、《训诂学原理》等训诂学著作的大量出现 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的成长壮大 考核要求:了解训诂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参考教材: 1、郭在贻:《训诂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收入《郭在贻文集》第一卷 中华书局2002年版 2、洪诚:《训诂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收入《洪诚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4、王宁:《训诂学原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5、孙永选:《训诂学纲要》 齐鲁书社 1996年版 6、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 台北‧商务印书馆。 7、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8、孙雍长:《训诂原理》 北京语文出版社 9、周大璞:《训诂学初稿》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年版 10、孟昭水、梁宗奎:《新编训诂学》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年版 撰 写 人:孟昭水 审 核 人:刘 欣 修订时间:2007年10月 PAGE 19
本文档为【《训诂学》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176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3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2-27
浏览量: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