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桑代克——世界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 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为目的的研究。 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人类的行为学习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可以通过补偿学习获得,但难度会加大。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教育。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 2、​ 前运算阶段(2-7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象性思维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逻辑推理 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抽象逻辑思维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最近发展区 人格又称个性,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意识的发展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认知方式的类型: 1、​ 场依存与场独立 2、​ 冲动型与沉思型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4、​ 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 1、语言智能 2、数理逻辑智能 3、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7、内省智能 8、自然观察者智能 每一个智能同等重要,每个人都有这八种智能。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没有价值标准和对错之分,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 学习理论的派别: 1、​ 连结学习理论: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的连结下建立的。 2、​ 认知学习理论 连结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摇铃铛狗流口水)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猫踩踏板)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观点: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白鼠踩踏板)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 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完形顿悟说(猩猩够香蕉) 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走迷宫)潜伏学习。 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 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 提倡发现学习 ★​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4、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知识观:只是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2、​ 学习观:学生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3、​ 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根据动力来源,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奥苏伯尔分类,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班杜拉分为3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3、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4、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内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5、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 成败经验 2、​ 对他人的观察 3、​ 言语劝说 4、​ 情绪和生理状态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 内部条件: ★​ 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 成熟与年龄特点 ★​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 学生的抱负水准 ★​ 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 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 教师的榜样作用 培养学习动机: 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 教师应注意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 课题难度适当 ★​ 课题应由易到难 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迁移性质划分,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根据迁移方向划分,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划分,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发生情境划分,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 概括说——贾德 关系转换理论——苛勒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学生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 相似性 2、​ 原有认知结构 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 改革教材内容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4、​ 教授学习策略 第六章 知识学习 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 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产生式。 组块分为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知识学习的分类: 1、​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 下位学习、尚未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记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是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知识的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工作记忆的特点: 1、​ 信息保存时间短,又称“短时记忆” 2、​ 个体停止思考,观念也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 3、​ 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7±2个组块 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 1、​ 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用于复述 2、​ 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 3、​ 教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的组织信息 4、​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 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 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 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 深度加工学习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4、​ 进行组块化编码 5、​ 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第七章 技能学习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的特点: 1、物质性 2、外显性 3、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 1、观念性 2、内隐性 3、简缩性 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 1、​ 操作定向 2、​ 操作模仿 3、​ 操作整合 4、​ 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1、​ 原型定向 2、​ 原型操作 3、​ 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4、​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智力活动原型的模拟分为建立模型、检验并修正模型、模型内化三部分。 第八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 1、​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排除互相干扰 3、​ 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 4、​ 多种感官参与 5、​ 复习形式多样化 6、​ 画线强调 精加工策略:是新旧信息建立的。 组织策略:是新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 1、​ 列提纲 2、​ 利用图形 3、​ 利用表格 元认知策略——弗拉维尔提出 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元认知的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1、​ 程序化训练知识 2、​ 完型训练模式 3、​ 交互训练模式 4、​ 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的四个基本成分是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存在的障碍、解决的方法。 问题的分类:有结构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 问题解决是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类型:常规性问题的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1、​ 问题的呈现特征 2、​ 已有的知识经验 3、​ 反应定势 4、​ 功能固着 5、​ 智力水平 6、​ 动机强度 创造性是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性每个人都有,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人身上的一种潜能。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或核心。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变通性 2、独创性 3、流畅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 2、​ 智力因素 3、​ 已有知识经验 4、​ 动机 5、​ 个性因素 创造性的培养: 1、​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 改革考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考试内容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 保护好奇心 ★​ 解除恐惧心理 ★​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 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 发散思维训练 ★​ 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 品德的发展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 所属的范畴不同 2、​ 反映的内容不同 3、​ 产生的需要不同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的主要组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和动机过程。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 外部因素 ★​ 家庭环境 ★​ 学校环境 ★​ 社会因素 ★​ 同伴群体 2、​ 内部因素 ★​ 认知失调 ★​ 态度定势 ★​ 道德认知 良好品德的培养: 1、​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 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 ★​ 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观念 ★​ 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 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 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 ★​ 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3、​ 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 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 ★​ 创设良好的行为情境 ★​ 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 ★​ 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十一章 学校群体心理 群体的特征: 1、目标与规范 2、组织与沟通 3、群体心理与凝聚力 群体的心理功能: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 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 群体的领导方式 3、​ 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4、​ 外部影响 非正式群体特点: 1、​ 凝聚力强 2、​ 群体内有不成为的行为规范 3、​ 信息传递快 4、​ 有威望,影响力大 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人际沟通的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通道。 人际沟通的障碍: 1、地位 2组织结构 3、文化 4、语言 5、个性 6、社会心理 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 晕轮效应 3、​ 刻板印象 4、​ 投射效应 第十二章 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症 2、抑郁症 3、强迫症 4、恐怖症 5、人格障碍缺陷 6、性偏差 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心理辅导的途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4、​ 个别心理辅导 5、​ 小组辅导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工作满意度 2、​ 人格特征 3、​ 角色冲突 4、​ 学校管理 5、​ 社会的影响 第十三章 教学目标与评价 教学评价作用: 1、​ 诊断作用 2、​ 激励作用 3、​ 调节作用 4、​ 教学作用
本文档为【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49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4-10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