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举报
开通vip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习活动经验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宋志燕1 (长治学院 教育研究所,山西 长治046011) 摘要:学习信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认识过程的看法或直觉认识,学习信念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嵌入式系统,各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熟的学习信念对于提高学业成就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教育因素——教育者和教育评价、个体因素——学习经验、认知风格和学习目标、学科差异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学习信念 形成 发展 影响因素 信念是个体较高层次的认知...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习活动经验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 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宋志燕1 (长治学院 教育研究所,山西 长治046011) 摘要:学习信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认识过程的看法或直觉认识,学习信念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嵌入式系统,各维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成熟的学习信念对于提高学业成就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教育因素——教育者和教育评价、个体因素——学习经验、认知风格和学习目标、学科差异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学习信念 形成 发展 影响因素 信念是个体较高层次的认知,一方面,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其形成和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先前的学习经验、文化背景等。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William Perry对哈佛大学等大学生的学习信念进行跟踪研究开始,学习信念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时间。近年来,学生学习信念的相关问题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界非常活跃的研究话题。研究表明学习信念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及学业成绩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 [2],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念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而充分认识影响学生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信念的前提条件。 一、学生学习信念的内涵 学习信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认识过程的看法或观点,指个体对知识、学习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它涉及对知识性质、知识认知、学习性质、学习条件等维度的直觉认识[3],是带有个人特色的哲学思考。对学习信念的研究必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本质有什么样的认识;再者是学习者对知识获得过程有什么样的认识。 1970年Perry在哈佛大学调查研究了31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并对其中一部分学生做了四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解释在不断发展,一年级学生认为知识是简单、固定不变的,是无所不知的权威传授的;二年级学生的观念有所变化,认为知识是复杂的,是经过思考得来的,并不完全由权威人士给予;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地意识到知识是可变的、复杂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推理获取。在这些访谈研究的基础上,Perry提出了学生学习信念经历了二元论—多元论—相对主义—相对主义约定的四个发展阶段。 在Perry的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以Schommer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对学习信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Schommer提出了个体认识论多维信念的嵌入式系统模型,认为个体的信念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个体的认识方式、学习行为及社会文化等多个系统相互解释和作用:(1) 文化相关信念:个体对知识和学习的信念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受孔子教学观的影响,东方人更加相信努力胜过能力。(2)对认识方式的信念:与认知风格、认知策略相类似,如整体加工或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加工、侧重理解或侧重提问和质疑等等。(3)关于知识的信念:包含了知识的结构、知识的来源与知识的确定性三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知识的结构维度,从认为知识是孤立的、零碎的,与其他知识和生活实际没有内在联系到认为知识是复杂的、有广泛联系的有机体;知识的来源,从认为知识来自权威(专家、课本或教师)到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和推理;知识确定性, 从认为知识是确定不变、有固定答案的到认为知识是可以变化的、问题是有多种答案的。(4) 关于学习的信念:包含了学习的速度与学习的能力两个维度。学习的速度,从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快速发生的过程到认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的能力,从认为学习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控的到认为学习的能力是可塑造的、可改善的。[4]如在面对一个困难任务时,那些认为能力先天注定的儿童会表现出无助的行为,而认为能力可以提高的儿童往往会坚持努力,并寻求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5)课堂行为表现。(6)自我调节学习。后两个系统与前四个系统相互作用。Hofer等研究了学习信念的核心维度及对学习动机等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学习信念的核心维度包含知识的稳定性、知识的结构、知识的来源、学习的可控性,这些信念对学习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信念的维度又有微小的差异[5]。 二、学生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习者在先前学习活动经验、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信念。这些信念不仅仅是有意识的教学的结果,而是通过多种因素而形成的,是活动、教育和文化背景共同作用的产物,不仅受个体本身因素(如学习和活动经验、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受个体所处环境(如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的影响[6]。通过对大学和高中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本研究总结出四个因素在学生学习信念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因素、个体因素、学科因素和文化因素。 (一) 教育因素 学生的学习信念受到教育者和教育评价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者主要指教师和父母。 1. 教育者 教师的学习信念包括了教师的对知识的认识和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认识。教师对知识的确定性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把知识视为确定的、不变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把自己和学生置身于知识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教与学,在他们看来,每个问题都有固定的解答程序和确定的答案,那么教学任务就是把这些程序和答案教给学生,学生应主要通过记忆、复述等策略熟练掌握相应的程序,由此形成了灌输式的课堂;有的教师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可变的、辩证的,那么他们在教学中常常把自己和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由此形成启发过程式的课堂。教师对知识的结构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认为知识是孤立的、零碎的,与其他知识和生活实际没有内在联系,那在教学中他们常常会就某个知识教学而教学,割裂知识间、学科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采用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认为知识是联系的,与其他知识和生活实际与内在联系,那么他们的教学能举一反三,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某个学科及知识本身,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常常活泼生动,学生参与性较强。教师对知识的认识过程有不同的认识: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教师常常把学生视作被动者,把自身视作主动者;持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师会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建构过程。一个持绝对主义的数学观的教师,他会静态地看待数学知识,把数学教学理解为是一种知识结果的教学,教师的任务是把这些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任务则是熟练掌握这些真理。一个持可误主义数学观的教师, 他会用动态的观点解释数学教学过程,采用探究的方法去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使学生在探索辨析中体验数学,在问题解决中获取知识[7]。 教师对知识的认识信念不仅会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信念作为潜性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与教师相似的学习信念[7],由此,教师知识认识信念的正确与否影响着学生学习信念的正确、成熟与否。有时即使教师觉得自己给学生传递的是比较成熟的学习信念,但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和奖励结构却强化和鼓励了记忆,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程序:概念—命题—命题应用,这就可能使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由许多事先建立的解题程序所组成的集合体[8],形成了不正确的数学学习信念。Hammer等人尤其倡导超越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多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真实性任务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建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更加成熟的学习信念。 通过家庭中父母的教养而传递的文化对儿童学习信念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支持。Li认为儿童早在3岁时就已经发展出对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解,到5-6岁形成了对学习更加稳定的理解模式,在人的发展的早期,学习信念受父母的影响较大。郭芸的研究发现,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对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的看法会影响学前儿童对学习的主要形式的观念、对书的认知和对机构化教育的观念[9]。父母的学习观就如同教师的学习观一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对知识的认识和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认识。 2.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它具有引导学生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评价的目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指标及其权重,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认为知识的简单或复杂性、知识的零碎或联系性、与其他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在联系的强弱性)受课程中评价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学绩测验中低水平的选择题所占的比例较高,学生就会认为知识是片段事实的集合,在学习中便常常使用记忆和复述的策略。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学绩测验重认同、轻批判,强调答案的唯一正确解,测验中注重记忆性的知识,使得学生在知识确定性信念上,大多认为认为知识是确定不变、有固定答案的;在知识结构信念上,大多相信通过记忆的策略可以掌握知识。访谈中还发现频繁的考试和强大的升学压力会减少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焦虑情绪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使得一部分学生更加相信学习的不可控性,认为天生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在宋志燕的研究中发现高三学生在天生能力信念上的得分在整个高中阶段达到最高水平。 (二) 个体因素 1. 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亲身体会,虽然本研究把其归纳为学习者个体因素之一,但实际上学习经验受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课堂任务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中经历和积累的不同经验,使得学生形成了不同的学习信念。 课堂学习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中国学生学习中的第一步是先将新的知识牢牢嵌入记忆,然后尽力理解它,接着才是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10],对知识的质疑是学习的最后一步,而大多时候甚至没有质疑这一环节。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鼓励学生参与到质疑和分析中,因此让学生去挑战权威、教师或课本知识是一件很令他们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事情。如果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他就会把学习理解为对具体事实进行识记的机械、简单的过程,而忽略个人的思考和质疑。 课堂学习的任务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会解答某个数学问题那就会很快得解答出来,如果不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便花再多时间也不可能解答出来该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数学课上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无需太长时间很快就能得出答案,这种课堂经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速度信念。 学习经验的性质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大学生学习经验的性质不同于高中生,前者常常接触较为暂定性的高级知识,后者更多接受传统的结构良好的知识灌输,于是他们对知识确定性看法便有很大差异。姚梅林等的研究也发现不同经验群体的学习信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同一领域内接受的教育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是不断变化完善的,学习不完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独立的学习是重要的[11]。 1. 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Asch发现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性的人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由此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中更多依赖于自身的判断和推理;场依存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由此在知识学习中对教育者、课本等外在线索有更高的认同,易受暗示。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认知风格对学习信念的影响研究并不多,整体型—分析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这些不同风格的加工模式对学习信念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 学习目标 Dweck等心理学家提出将学习目标分为表现目标和掌握目标两种。追求表现目标的儿童则持一种固定的智力观,他们认为智力是先天注定而固定不变的,在学习中倾向于寻求解决简单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追求外界正面积极的评价,逃避负面消极的评价;而追求掌握目标的儿童则持一种可变的智力观,他们认为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提高的,因此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希望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他们更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于学习目标与学习信念的因果逻辑关系,研究中也有争论,有研究者认为学习信念影响学习目标,有的则相反,二者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厘清。 (三)学科差异因素 早期的研究受到皮亚杰学派发展理论的影响,认为人类心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结构,学习信念在学科之间存在着潜在的一般性。但是,在教育和心理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不同形式(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不同水平(一般性知识和特定学科知识)和不同获得途径(正式获得和非正式获得)的知识。考虑到知识的多元化本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经验又与其所学的具体学科紧密相关,因此学科的差异很可能会导致学习信念的差异。 自然科学知识结构性强,知识的规则性、严谨性、确定性更强,社会科学知识自由度强,不同的人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而且,教师是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不同的学科的,而这种教学法的差异也反映在该学科领域的理论建构上,例如有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的学科,结构更加良好的学科能更多的处理来自规则系统的,规则程序的问题或任务有更统一的答案,数学或物理就比历史或文学更具典型性。相比之下,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例如历史和文学,被认为能解决启发式程序的问题,但不能够保证有可行的结果。因此,学科之间的结构差异,所教内容的差异,教育方法的差异都可以显著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个体面对形式不同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信念很可能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知识是多元化的,学生的学习信念同样也很可能是多元的。与数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哲学专业的学生更多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学习是独立的推理和思考过程,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一般信念是,数学问题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和解决方法。但在高中文理科学生的访谈中发现,文理科学生在知识确定性信念上差异不大,可能是因为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不多以及在学绩测验中即便是文科考试也过于强调确定答案而引起的。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认为能力与特定任务(如完成家庭作业)或特定学科(如语文或数学)紧密相关。 (四)社会文化因素 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是个体学习信念形成的特定背景,个体的各种认识,包括学习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的儿童是在强调努力、坚持不懈、忍耐的环境下成长的。中国学生认为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提高的,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在台湾,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很强调学习中的努力和勤奋因素,努力被认为对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学业成就。对于儒家文化而言,教育和学习与努力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12]。在宋志燕的研究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不同于美国学生的学习信念维度,中国学生除了有“天生能力”维度外,还得出“努力作用”这一维度,学生对努力的作用有较高的认同。而美国学生认为智力是学习者的一种个体内在特质,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变的,强调能力等智力和心理过程,所以在数学学习上,美国学生勤奋钻研数学难题的程度远远低于中国学生。 其次,美国的教育强调探究和质疑,中国的教育强调记忆和认同。中国学生具有安静和善于接受的特点,缺乏对权威挑战的态度。中国社会长大的儿童受父母控制和支配的程度高于西方社会的儿童,而这种控制在父母看来是他们表达爱和期望的一种方式,中国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期望,也更积极地参与到子女的学校教育中来。在这种方式中成长的中国儿童,很遵从父母和权威人物,很少或甚至不敢去挑战权威。 另外,美国学生认为学习是主动学习,沟通,发展思维,探索世界,使个体获得独立,自由和道德。而中国学生认为学习可以使个人品德,社会道德品质得到提升[13]。 除了在跨文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本研究还发现班级课堂亚文化对学生学习信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同样的一个班级中,有的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具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观点,更多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在该课堂上就更倾向于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知识不完全是从权威处获取的,要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推理;而倾向于独裁的教师会过多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意见和观点,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固定的程序和结果,反对学生质疑,因此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信念的形成和发展。 综上所述,一方面学习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学习信念形成和发展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因素(教育者和教育评价)、个体因素(学习经验、认知风格、学习目标)学科差异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这些影响因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反省自身的认识信念,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形成成熟的学习信念,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参考文献: 1.​ Dah,T,L. et. Are student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porte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5,75: 257-273. 2.​ Dah,T,L. et. Are students’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ported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5,(2):257-273. 3.​ Buehl M M. & Alexander P A. Beliefs about Academic knowledg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4):385-418. 4.​ Schommer,M.. Explaining the epistemological belief system: introducing the embedded systemic model and coordinated research approach[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4,39(1): 19-29. 5.​ 宋志燕.高中生英语学习信念及其与英语学习行为的关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1):143-146. 6.​ 刘儒德.学生的学习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5):59-62. 7.​ 喻平. 教师的认识新年系统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18-22. 8.​ Schoenfeld, A.. When good teaching leads to bad Results: he Disasters of “well taught” Mathematics class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88,23: 145-166. 9.​ 郭芸. 上海市3-6岁儿童学习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2010. 10.​ PRATT D D,KELLY M,WONG K M.Chinese conceptions of “efective teaching” in Hong Kong:Towards culturaly sensitive evaluation of teac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Lifelong Learning,1999,(18):241-258. 11.​ 姚梅林, 项丽娜. 不同经验群体的学习观比较[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 20-22. 12.​ Kwok-Wai Chan & Robert G. Elliott.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cross Cultures: Critique and analysis of beliefs structure studies[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24(2): 123-142. 13.​ Jin Li. U.S. and Chinese cultural beliefs about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2): 258-267. 1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1098);长治学院校级基金资助项目(2010107)。宋志燕(1982—),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学院教育研究所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本文档为【论学生学习信念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052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4-01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