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012试用版)

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012试用版)

举报
开通vip

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012试用版)韩山师范学院 潮汕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 (试用稿) 李坚诚 胡巍巍 陈蔚辉 刘丽荣 郑銮娟 王航 编著 2012年 前 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等特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考察调查、考证和分析。因此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地理思维等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印证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开拓视野、深化和细化地理知识;初步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训练野外观察能力、培养...

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012试用版)
韩山师范学院 潮汕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 (试用稿) 李坚诚 胡巍巍 陈蔚辉 刘丽荣 郑銮娟 王航 编著 2012年 前 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等特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考察调查、考证和分析。因此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地理思维等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印证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开拓视野、深化和细化地理知识;初步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训练野外观察能力、培养地理素质;以及熟悉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包括了潮汕地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内容,反映潮汕典型的自然地理特点,同时结合训练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方法。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在潮汕地区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提供指导参考。 目 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3943 第一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要 1 1.1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目的 1 1.2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求 1 1.3 地图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4 1.4 地理野外调查几种仪器使用简介 9 第二章潮汕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14 2.1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 14 2.2潮汕地区的地质基础 14 2.3潮汕地区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23 2.4潮汕地区气候特征 32 2.5主要水系与水文特征 33 2.6潮汕地区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41 2.7潮汕地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42 第三章实习线路、内容、要求 44 3.1红山森林公园 44 3.2凤凰山—叫水坑 47 3.3桑浦山路线 49 3.4饶平线路 56 3.5韩江三角洲及其出海口 60 3.6达濠岛 64 参考文献 72 附录1潮汕地区野外实习区域及线路图 73 附录2 实习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模板 76 致谢………………………………………………………………………………………… 77 第一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概要 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得理论知识去解释野外观察的实际,用实际环境印证书本知识。其次,是学生对地理环境考察、分析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的训练;第三,熟悉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训练获取第一手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并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和综合的能力。 1.2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求 一、实习内容 1、查阅有关潮汕自然地理等文献资料。 2、判读潮汕地区1:100000或1:50000地形图;卫星图、航空遥感图等; 3、到气象台(站)、水文站、地质大队、地震台、自然保护区等进行参观学习; 4、典型“点、线、面”的野外实习; 5、相应的野外考察方法和手段的学习训练,获取一手资料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6、收集和制作标本。 7、实习报告的撰写 二、实习过程组织 (一)准备阶段 1.动员和辅导 实习动员:实习的总体安排、实习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和实习纪律等。 实习辅导:实习区域概况、实习线路和主要实习点概况、实习方法、布置学生准备实习资料、图件和仪器;熟悉实习区域情况及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2.准备相关图件 地质构造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卫星、航空遥感图、交通图等。 3.仪器设备和实习用品 地理野外实习常用仪器和用品有: 地质罗盘仪:用于地理体测量。 地质锤:敲打岩石用。 放大镜:用于观察岩石、土壤、植物等。 气压高度表(海拔仪):用于测量高度。 测尺:用于植物样方划定、测量剖面、测量距离。 铅笔和记录笔:用于记录、填图、素描。 纸张:透明纸、聚酯薄膜、坐标纸及其他类型的纸。 标本袋: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布袋、塑料袋或纸袋、小塑料盒(暗盒)等。 航空遥感相片夹:装载、使用、保护航片用。 野外记录表:用于野外记录各种观测资料,例如,土壤性态表、植物描述表等。 立体镜:用于观察航空影像。 望远镜:瞭望远处的地理物体。 GPS:定位观测点的坐标、考察线路等。 照相机:拍摄地理实体特征。 PH试纸:简单测试水、土壤等的酸碱度。 其次还要准备:地质包、手电筒、雨具、水壶、食品袋、保健药品(感冒、中暑、蛇咬、痢疾、外伤药品。晕车船药品)。 4.身心准备 野外调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跋山涉水、风吹日晒,需要在精神上和身体健康上的充分准备才能胜任野外实习的完成。 (二)野外调查考察阶段 野外实习的组织:教师方面由实习领导小组、实习指导老师和管理学生的辅助老师组成;学生方面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一般每组5-6人,设组长1名,负责该组在野外的学习、生活、组织等工作,全班为一个实习队,班级干部、课代表为助理,协助教师处理有关事务。 野外实习方式包括:①到有关单位例如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等进行参观学习;②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自然地理的野外考察、调查、收集标本等。 (三)总结和完成实习报告阶段 1.绘制图件、制作标本、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试验、检验或归类整理等;整理好实习期间拍摄的影像资料等。 2.完成野外实习报告;编制实习报告集。 3.做好实习小组、实习队和整个实习的总结。 三、野外实习纪律 野外实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按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教学内容严格执行和组织教学。野外实习教师要讲授和解释实际的地理物体和现象的外部表现、物质组成、发生发展过程、特征标志等、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地理现象和物体,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为了保证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及人身安全,必须在严明的组织纪律下进行。 1.严格遵守约定时间,听从指挥。 2.认真听讲解,做好野外记录,勤动手、善思考、主动提问题、积极。 3.严禁攀登悬崖峭壁,不得在水体内游泳、划船,严禁冒险性的一切活动。 4.进入风景区遵守风景区的各项规定。 5.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讲文明礼貌,尊重兄弟院校师生、游客等,不得无事生非,嘲笑、挑拨、侮辱他人。 6.爱护、保管好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公家财物。严禁发生吵架、打架事件。 7.做到四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在野外多观察、多搜寻,善于发现异常现象;多走一些路,多观察一些现象,发现更多的问题;要动手摸、测、打、铲、挖、碾,从手的感觉获得关于地理物体的信息;要多想,善于把前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从中提出问题或者形成某种观点,在证实自己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更有意义的观察对象。 1.3地图在地理调查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按照地图表示事物的内容可将其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前者全面的表示地表事物,包括境界、交通及通信、水文、聚落、植被、地形、土质等要素,通过阅读普通地图,可以全面地了解地面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专题地图是表示某专题地理要素为主的地图,它突出、详细地反映一种或几种专题事物,如地质图、构造体系图、植被图、土壤图、水文图、行政区域图等。同时,可根据野外实习内容,可制作专用的实习图。 一、地形图的应用 (一)地形图的选择 1、比例尺选择 野外工作最常用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1万-1:10万,详查采用1:1万-1:5万的地形图。 2、对地形图资料适用性的评价 应对选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的各种要素的精确性、完备性和现势性等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判断其是否符合地理野外调查的要求,分析的内容包括:出版时间、图画水系、地貌、植被、居民地、道路、境界和有关地物等要素的详细程度,比例尺、方里网等的完善程度。 应该说明的是,出版时间较久的地图,虽然现势性差,但用于分析地理事物的历史变化却常常是难得的资料。 3、野外实习用图的携带 野外实习期间携带地图,常将地图加以折叠。折叠方法一般是,按外业背包或图夹的大小,将图折成手风琴式。为看图方便,可将不同的图面部分向背面;有时也将图画面部全部折向里面,以免磨损图画。折叠时,要尽量减少折棱,无破损,以便于野外填图。地图每次打开后折叠时要沿原折线痕折叠。 (二)地形图用于选定实习线路、观察点 (三)地形图用于初步了解实习地区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通过读图可以获得关于地理调查区的大量信息,了解该地区地理位置、所属行政区、范围大小、地理环境、山体、水系特征等,量测获得一些诸如距离、高度等数据。 (四)地形图在野外的使用 1、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向 在野外使用地形图,首先要求地形图的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地质罗盘或指南针或根据地物进行判断。 (1)依磁子午线定向。地形图的南北内廓线上,常注有p’(磁北)和p(磁南)两点,将罗盘的NS(北南)线与P’P重合,再转动地图,当地质罗盘指北针时,即完成地图定向。 (2)依真子午线定向。将地质罗盘的南北线与东(或西)图廓线重合,再转动地图,依照南图廓线外三北方向图所标注磁偏角数值,使磁北针指向相应的分划。 图1-1 地图上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标示 (3)依坐标纵线定向。方法与前两种相似,依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间的夹角确定磁北针的指向。 (4)根据地物、地貌定向。它是一种最简单最迅速的定向方法,首先是在实地找到与图上相对应的具有方位意义的明显地物(或地貌);然后在站立点转动地图,当图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物与实物的方位一致时,即完成了概略定位。 2、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位 在地形图上确定自己站立的位置,是野外用图和填图的一个重要前提。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综合分析法和后方交会法 综合分析法是最简单的概略定位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时,先进行控制对照,即对站立点附近明显地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这时的控制对照是在站立点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但站立点所在地图上的范围是清楚的,控制对照时,应根据各明显地形点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位置,通过综合分析,是可以确定其图上位置的。 后方交会法通常是在地形较平坦、通视较好的地段上采用。用这种方法确定站立点时,先通过控制对照,在实地较远处选择两个地图上也有的明显地形点。如图,选择远处山顶与独立房,然后标定地图,用指北针长尺边切于地图上山顶的定位点,摆动直尺,向实地相应山顶瞄准后,沿直尺边向后画方向线;用同样的方法向实地独立房瞄准后并画方向线;两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站立点的图上位置。如图1—2所示。 图1—2 后方交会法 3、实地沿途对照 沿行进路线观察应手持地图,随时对照实地地貌、地物的变化,估计行进方向、速度和距离,确定自己在实际的位置,判定自己在图上的位置,并标出自己行进的路线。 4、野外填图 在野外把专题调查的内容,按规定的符号或文字标绘在图上,称为野外填图。在野外填图,可以直接绘在地形图上,也可以绘在蒙在地形图上面的透明纸上。 如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基步骤基本上是:先确定观测点,并根据前面关于定位和定点的方法确定观测点在图中的位置,再进行地质观察和记录,根据观测结果画剖面图、勾线、上色等。如图1—3是地形图原图,图1—4则是经过观察填图上色后的地质图。 图1—3 刘家场地区地形图 图1—4 刘家场地区地质图 二、旅游交通图的应用 地理野外实习大多是在典型地理要素分布地区进行,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景观上的独特性,往往亦是风景旅游区。旅游图或旅游交通图,图中主要表示旅游交通,包括里程名称、方向、旅游点、服务设施等。这些是地形图上不表示的,却对野外实习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与地形图形成互补地图资料。 三、其他专题地图的应用 (一)地质图 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的基岩露头、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地质现象的地图。 普通地质图通常又叫地质图,应用最为广泛。内容主要有表示基岩露头、地质年代记岩性、岩相、还有构造线、地质剖面线等。如图1—5所示。 图1—5地质图实例 (来源:张奠坤 杨凯元 地图学) 基岩露头和地质年代用规定的颜色和代号表示;岩相、岩性用不同的晕线、符号和花纹表示;岩浆岩按不同岩性,用不同的希腊字母和不同的颜色表示;断裂线、向斜和背斜层轴线等,用线状符号表示。 地质图常附有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的反映某一方向地表及地下一定深度的地层和地质构造情况的图件。包括根据地质图绘制的图切剖面图和根据野外实际情况绘制的实测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是将某一地区地表出露的全部地层,按老新关系顺序和厚度用不同符号自下而上排列绘制的图件。地层柱状图能够明确反映该区的地史,是恢复构造发展史的主要图件。 (二)土壤图 土壤图是显示各类土壤在地表的分布与特性的地图。它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等。 土壤类型图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类型,还有剖面点、断面线等。土壤类型一般用代号和质底法表示,剖面点和断面线用点、线状符号表示。 土壤分布图用于揭示区域土壤类型、形态特征、面积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控制和改造不利的土壤环境条件,防治土壤退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制定农、林、牧生产建设和基础建设发展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植被图 植被图主要显示各种植被或植被群落的分布,所以又叫植物群落图。植被图的内容主要是植被类型,通常用质底法或范围法表示。 1.4地理野外调查几种仪器使用简介 地理野外实习与调查所带的仪器设备,以轻便、实用为基本原则。 一、地质罗盘仪 (一)罗盘仪的结构 地质罗盘仪的外形有长方形、方形和八边形。主要构件有:磁针、顶针、制动器、方位刻度盘、水准器(圆盘形、柱形各一个)、倾斜度针(桃形针)、底盘(倾角刻度盘,0°~90°)等。如图1—6所示。方位刻度盘一般以全方位标注,以N为0°。从0°~360°逆时针刻制;也有以象限为方位角的(老式罗盘仪)。由于磁针始终指向南北方向,当罗盘仪顺时针旋转时,时针相对做逆时针转动,因此罗盘仪上的东西始终与实际相反。罗盘仪上的N表示北(为0°),E表示东(为90°),S表示南(为180°),W表示西(为270°)°底部刻度盘上与东西线(E-W)一致的为0°,与南北线(S-N)一致的为90°。底部刻度盘用来量测倾斜角。圆盘形水准仪侧方位角应保持水平(气泡居中),测倾角时柱形水准器应保持水平(气泡居中)。 另外,罗盘还带有几个照准器,长照准器、小照准器、反光平面镜(上有椭圆小孔)及镜面中心线,用以瞄准观测目标。 图1—6 地质罗盘仪的主要构件 (来源:邱光锡 地质学基础) 我国处于北半球,在与地磁线平行时,南北两针不在一个平面上,故在南北磁针上用铜丝加重,维持水平。制动器按下时,以制动顶针,使磁针固定便于读数;在不使用时制动器北罗盘仪盖压下也可使磁针固定,以延长罗盘仪的使用寿命。 (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使用罗盘之前,要先检查罗盘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各个零部件是否齐全、各个部件的功能正常是否。检查内容通常包括:①检查磁针的灵敏度,即在罗盘的水准气泡居中时,磁针经摆动后较快静止,并指向南北。当左右摇摆罗盘方向时,磁针随罗盘同步移动,则表明磁针不灵敏。②检查水准泡,正常水准泡应小于玻璃上的小圆圈,以便准确判断水准泡是否居中。当水准气泡大于玻璃上的小圆圈时,准确度不高;无水准气泡时,说明该罗盘不能使用。③检查刻度环上的刻度是否对着方向盘上的N。 (三)测量方向 以N(0°)方向对准目标,圆水准气泡居中即罗盘仪水平然后读北磁针所指的方向刻度盘的读数,这时的读数为目标观测点位于站立点的方位,如果读南磁针的读数则站立点位于测点的方位。记录时除计方位角值外,还要冠以所处象限的名称,如SW230°其中230°是方位角,SW是象限称呼。 (四)在地图上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地形图定向:将罗盘打开,将罗盘平放在地图上,使长边与地形图磁北线(或者竖图轮廓)平行,转动地形图,磁北针与(360°或0°)重合,完成定向。 (五)岩层(空间地物)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和倾角。 1.测量走向:罗盘仪长边与构造面接触并使罗盘仪保持水平(圆水准气泡居中),磁针停摆后读指北针所指度盘的方位角,即为走向,例如30°(图1-7a)。 2.测量倾向:用罗盘仪的N端朝向构造面的倾斜方向,S端短边与构造面接触并使罗盘仪保持水平(水准器气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度盘方位角,即为倾向,例如120°(图1-7b)。 3.测量倾角:用刻有测斜角的罗盘长边垂直置于构造面倾斜线上,轻微旋转罗盘下端,使悬垂达到最大偏斜位置,读悬垂所指的测斜角度数,即为倾角,例如45°(图1-7c)。 由于走向和倾向相互垂直,并且走向线是一条直线,因此野外量测岩层(趋势斜面)产状时,只要读出倾向和倾角即可,将倾向加或减去90°,即为走向。如:岩层的倾向和倾角分别为120°和45°,则可记为120∠45。 在地质图上按方位角的坐标用长线方向代表走向,短线方向代表倾向,数字表示倾角,用量角器画出。例如上述数据的表示法是 图1—7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来源:邱光锡 地质学基础) 二、气压海拔仪 气压海拔仪是根据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理论研制的测高仪,有山地海拔仪(分为5000m、1000m)和平原(1000m)两种型号,为圆盘形,精度为10m。主要构件有:刻度盘,指针,指南针。5000m的气压海拨仪的刻度盘有两圈,外圈为0-2500m,内圈为2500-5000m。使用时,在地图上选择具有高程点的位置,将海拔仪指针调整到该高程处即可,或者将站立处海拔仪指针所指高程数字和地形上标注的高程调整为一致。此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知道任何一点的海拔高程。 地理实验室的这款日本户用690型海拨仪,是一种精巧的而且带有高精度气压计的海拔仪,海拔仪所根据的原理与飞机用以测量飞行高度之海拔仪相同。气压和高程均符合国际航海大气压规定。大气压和高程也与国际航海大气标准相符。功能及技术指标:气压测量范围:650~1040毫巴高程测量范围:0~5000米高程显示:20米。如图1—8所示。 图1—8 日本690型指针式海拔仪 三、GPS GPS是全球定位仪器的英文缩写,是现代测绘仪器设备之一,有便携式和支架式两种。定位精度有1″,2″,5″(或者15m、10m、1m)多种,高程精度±3m,重量150g,可以用于地理野外调查,又称定位导航仪。在野外,可以快速定位,确定地物分布的位置、范围,随时做记录或者在地形图上做标注。能够进行气压测高、精确测定目标方位、求面积、三维数据记录、自动换算坐标位置。全中文界面,灵活机动,方便快捷。在野外工作,无需携带罗盘、角规、测高仪等仪器。如图1—9、图1—10分别为GPS的正方面及功能说明示意图。 图1—9 GPS的正面视图及功能说明 图1—10 GPS的反面视图及功能说明 第二章 潮汕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2.1潮汕地区的地理位置 潮汕地区指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4地级市的区域。陆地16195km2,即114°54’E—117°11’E,22°38’N—24°14’N,东连福建省,北接梅州市,西邻惠州市,南濒南海。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潮汕地区海域面积42175km2,海岸线长962.82km。海岸线陆岸部分,东起饶平县的大埕湾,西止惠来县南海乡。沿海低潮出露面积超过500m2的海岛共126个,合计岛屿面积239km2。较大海岛集中分布于东北部海域,南澳岛最大,面积109km2。 2.2潮汕地区的地质基础 一、岩性和构造 图2-1 潮汕平原及其外围构造图 (一)岩性 主要有花岗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砂页岩和第四纪沉积层。花岗岩约占山地丘陵面积6成,燕山运动形成,距今1亿年左右,平原底下多花岗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在中生代火山喷发,面积占山地丘陵面积2成;砂页岩主要为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沉积,浅海海陆交替沉积相。此外局部分布有玄武岩,如第三纪形成的鸡笼山。 岩性影响地貌特点。如礐石、大南山、小北山、桑埔山等都由花岗岩构成。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强烈风化,红土深厚,受流水侵蚀山坡平缓,石蛋突起,球状风化。多形成石蛋地貌,呈现各种造型的奇形怪石和叠石洞。沉积岩、火山岩形成地形陡峻,土层浅薄。第四纪沉积层多沙泥分布于平原区。 (二)断裂构造 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交切。断裂在地表的明显标志是一边山,一边平原(河谷),陡崖,温泉断续分布。北东向主要有①莲花山断裂带、②陆丰—普宁—揭阳—潮州断裂带、③惠来—潮阳—汕头—钱东断裂带和④南澳,南彭断裂带;北西向主要有①惠来—揭西断裂带、②大南山断裂带、③榕江(桑埔山)断裂带、④韩江断裂带、⑤黄冈河断裂带。两组断裂交切形成断块,断块山(上升)断陷盆地(下降)断陷盆地。沿断裂山脉、河流多成东北西南向及北东向。潮汕平原是第四纪断陷盆地,沉降幅度几十米,最厚168.4米(潮安彩塘),榕城80多米,流沙100多米。 (三)地质简史 位于莲花山深断裂带以东的沿海地区,东南频临南海,东北延入福建。该区(粤东隆起区1)为早古生代以后隆起区,未见或少见古生代沉积,而中生化火山岩及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尤以燕山中、晚期最重要,并沿深大断裂带广泛发生动热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 基底为晚古生代褶皱隆起的海西褶皱带;中生代晚三叠纪(2亿年)粤东海盆浅海沉积砂页岩,部分含薄层煤(普宁马鞍山、葵潭煤);中生代侏罗纪早期(1.7亿年)火山活动产生火山碎屑岩;1亿年前岩浆侵入产生广泛花岗岩;地层长期处于陆地环境(受侵蚀);几万年前潮汕平原下降成断陷盆地,海水二次入侵潮汕平原,其中最近一次侵在1万年前,潮汕变成古海湾;5、6000年前,海水到达今榕城、潮州城、司马浦一带;河流泥沙不断充填古海湾变成潮汕平原。 从地貌发育史上说,在三叠纪以后,这里一直为隆起地区,受白垩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影响,火成岩沿西北及东北两组构造先侵入和喷出,形成莲花山、凤凰山和东届大尖山等山地。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表现以上升与断裂为主。南澳岛过去曾与大陆相连,因发生断裂而分离。由于长期侵蚀和剥蚀作用,使侵入体逐渐裸露地表。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经过多系振荡性的上升运动,使州内山地丘陵保存有五级古剥蚀面(即900-1000m,700-800m,500-600m和300-350m,200-250m),以及在河谷和沿海地保存有多级阶地或台地(60-80m,40-45m,20-35m和10-15m等四级)。迄今这里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不断上升中。近期海面有上升迹象2。 (四)构造体系 在大地构造上,这里属于闽粤沿海穹折带3的一部分。构造线以NW-SE向为主,新构造运动显著,有断裂、地震和海岸升降等多种特征表现。岩层以燕山期的岩浆岩分布最广(主要为花岗岩、部分为流纹岩),次为第四纪冲积层,一部分为中生代的砂页岩以及前泥盆纪的变质岩等。 1.丰良—惠来东西向构造体系 位于丰顺县的丰良及潮州市、普宁、惠来县一带,大约在22°50´N至24°N之间。按构造形迹的位置分为南北两个构造带: (1)北带:丰良—潮州城东西向构造带 位于北部丰良、潮州城以北的中间地带,断续延长70km,宽45km。山脉的走向,地层的分布,岩体的产状、褶皱、断裂,皆大体呈东西走向展布。 主要的褶皱构造有: ①洋铁岭背斜,位于潮州市与揭阳市交界处的洋铁岭、蚶壳鼻一带,由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地层组成。 ②田东河向斜,位于潮州市西北部的田东河流域,由下侏罗统地层组成,向斜轴为田东河流域。呈北西端翘起、南东端撒开的形状。 ③赤凤向斜,在潮州市北部的赤凤至丰顺留隍一带。向斜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由上侏罗统中酸性和酸性火山岩组成。 主要断裂构造有:黄金塘断裂:潮州市桥东黄金塘一带,东西延伸长约6km。由上侏罗统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质角砾岩组成,岩石破碎,片理发育,具有硅化,近东西向的破劈理。挤压破碎带宽约500m。 (2)南带:普宁—惠来东西向断裂带 主要有牛径头断裂:位于普宁牛径头一带,岩石为糜棱化二长花岗岩,向东延至里湖。流沙一带为隐伏构造,为第四纪的练江平原沉积层覆盖,至达濠港、龟头海两个海湾近东西方向延伸至达濠镇北侧与达濠东西向断裂相连在一起。形成了礐石山—大望山低丘陵。 此带的东段,在潮阳区棉城镇东山西坡至海门镇一带有南北向的东山断裂,断续延伸10km破碎带宽50m。断裂主要是通过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的中粗黑云母花岗岩,同时有各种岩脉侵入,如辉绿岩脉、煌斑岩脉等。 东西向构造体系是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组成部分。北带规模较大,南带规模相对减弱,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带是丰顺县的丰良断裂。 东西向构造体系发展历史较长,历经了长期复杂的发育阶段,至中侏罗世末,已奠定了东西向构造的基本轮廓,而晚侏罗世火山岩的喷发及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的侵入,也受东西构造控制。东西向构造带至今仍在活动,表现为温泉和地震活动与它的关系密切。 2.汤坑—汕头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由3条走向NE30°-NE50°,大致平行的压扭性构造带和它近于垂直的NW40°左右展布的张扭性兼扭性的断裂组成“多”字型构造体系。按构造形态特点及展布位置,可分为9个构造带。 (1)汤坑—五经富构造带 位于丰顺县丰良、汤坑至揭西县五经富一带。 ①褶皱构造:主要有龙颈向斜,位于揭西县与丰顺县交界的龙颈水库一带,由下白垩统凝灰质粗碎屑岩组成的红色向斜盆地。向斜轴走向为NE40°,出露长约8km,宽约10km,为两翼陡中间缓的盆地,也是一个继承老构造的向斜盆地。 ②断裂构造:北东向的汤坑—五经富断裂,断裂沿NE20°—40°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倾角40°—70°,长达55km,宽150m至几km不等,斜切燕山晚期各次花岗岩。在地貌上,花岗岩区断层发育;上侏罗统火山岩区,笔直的山脊形成阶梯状断层等。沿断裂带有多处温泉出露。 (2)潮安—普宁构造带 自福建省入广东境,经三饶、潮州、揭阳、流沙、葵潭至海丰、汕尾入南海。在潮州、揭阳为第四纪沉积层覆盖,连续性差。此带由向斜构造、压扭性断裂、北西向伴生的配套断裂以及燕山晚期各次花岗岩侵入岩组成。其中以潮安—普宁断裂为主断裂,其他为次级断裂。 ①褶皱构造: 军埔复向斜,位于中带北段的饶平军埔、浮山一带,由军埔向斜和大坪山背斜组成。轴线NE40°。核部为下侏罗统金鸡群砂页岩,两翼岩层为下侏罗统金鸡群砂岩及上三叠统粉砂砾夹炭质泥岩组成。北东段被花岗岩体破坏,南西端被韩江三角洲冲积层覆盖。 马鞍山向斜,位于普宁县南部马鞍山至惠来县葵潭镇头屯煤矿一带,向南西方向倾伏,北东端翘起。核部岩性为下侏罗统金鸡群炭质砂岩夹薄煤层,翼部岩性为下侏罗统砂页岩。向斜形成于晚侏罗世之后。 大南山向斜,大南山区,普宁县三坑水库以南,轴向NE40°,长约8km,轴面倾向SE40°,倾角75°。核部岩性为上侏罗统兜岭群上段中酸性火山岩,翼部由下段酸性火山岩组成。向斜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之前。向斜的北西翼被北东向断裂切割,直接与二长花岗岩相接触。南东翼被花岗岩体侵入,中段被一组NE断裂横切成数段,破坏其完整性。 ②断裂构造: 主要是潮安—普宁断裂。该断裂切割燕山晚期各次花岗侵入岩体,出露长约140km,宽约几km至100km,断裂带走向NE30°-40°,倾向SE,倾角70°左右,局部倾向NW,倾角60°左右。断裂走向和倾向呈平缓波状,在侏罗统砂页岩及火山岩为片理化,燕山晚期各次花岗岩地区表现为糜棱岩化、硅化、脉岩相对发育,但各地有差异。 在饶平县汤溪水库东西两侧几km之外还能见到于它并列的次级NE向断裂。 在潮州城湘子桥东的韩山(笔架山)一带,挤压带片理化发育。 从潮州至揭阳一段为第四纪沉积层覆盖,迹象不清。 揭阳仙桥和普宁洪阳西侧一带,花岗岩糜棱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影响范围宽达数百米。 普宁、峡岭一带影响范围宽达1km以上,断裂的北西侧为硅化、糜棱化二长花岗岩,南东侧为硅化、片理化火山岩。 潮安-普宁断裂的西侧,尚有留隍断裂、潮州万峰山断裂等次级断裂。 (3)钱东—汕头—惠来构造带 分布在东部沿海的饶平钱东、澄海、汕头市区、朝阳、惠来一带,经陆丰甲子入海。呈NE25°—50°方向断续出露,倾向SE40°—60°,倾角60°—75°,被NW向断裂横切成数段,由莲花山背斜及7条NE向压扭性断裂、10条NW向张扭性断裂配套组成,燕山晚期各次花岗侵入岩分布在其中,以断裂构造、动力变质带及复式岩体为其特点。其中钱东—惠城断裂为主断裂,其余为次级断裂。 ①褶皱构造:莲花山背斜。 位于澄海、饶平和潮州交界处,自莲花山至炮头山一带,背斜轴线沿NE30°— 40°方向展布,轴线不连续,总长32km,轴面略向SE倾,倾角80°左右,两翼被花岗岩岩体破坏。这段被上侏罗统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并为NE、NW向断裂所切割,出露不完整,仅在莲花山一带保存较好,出露长约5km,宽约3km,为一长轴不对称向南倾伏的背斜。轴部为上三叠统炭质泥岩,翼部为下侏罗统砂岩、粉砂岩。该背斜形成于早侏罗世末,晚侏罗世前。 莲花山背斜的NW翼则为军埠复向斜SE翼或被燕山晚期第二、三次花岗岩侵入岩体破坏。SE翼岩层向SE倾斜,并受NE向的钱东-汕头市断裂带所切割,形成韩江三角洲NE边缘的高丘陵。 ②断裂构造:钱东—惠来断裂为本带的主断裂,北东段延伸入福建省的诏安、东山等县,南西段延伸入南海。断裂沿NE30°—50°方向展布,倾向SE40°—60°,倾角65°—70°,被NW向断裂横切成数段,大部分为第四纪沉积层覆盖,尤以中段的澄海=汕头一带,在地貌上出现NE向延伸的残丘与平原截然分界。这些残丘是古潮州湾内的岛屿,后因韩江泥沙冲积成为陆地。残丘出露的花岗岩,普遍硅化、压碎、糜棱岩化等现象。而以这些残丘为界,东西两侧第四系沉积层的岩相,厚度表现在差异性,东侧为浅海相沉积层、厚度大;西侧为滨海沼泽相沉积、厚度较薄。 南西段在潮阳、惠来一带。沿断裂带可见压碎糜棱岩化花岗岩,矿物呈定向排列,沿断裂带见硅化细晶岩体。地貌上形成NE向山脊、断层崖、垮坡等。 东带南段东部沿海边,靖海港内一带,沿NE45°方向展布,倾向SE,倾角80°。在华林至靖海一带,花岗岩动力变质带宽达8km,并有角砾橄榄玄武岩岩筒辉长岩体出露。断裂与海岸线平行,两端延伸入海中。 (4)南澳断裂 也称长乐—南澳断裂。南起惠来县靖海,经南澳至福建省的东山、厦门、长乐至浙江省沿海。全长500km。在汕头市内长约50km,宽约20km,呈NE45°左右展布,略向东南凸出,大体上与海岸线及20m等深线基本一致。大部分在海底,也是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与第二隆起带的分界线。沿主干断裂带见有挤压破碎带和动力变质带,断裂带主要发育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形成压碎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断层角砾岩,是一条断裂变质带。 此带的断块差异活动明显,南澳岛与饶平县海山岛之间是主断裂所在。断裂的NW侧海山岛和黄冈一带上升,发育梯状地形,深切冲沟,海蚀阶地,海山岛黄隆南侧有贝壳堤海滩岩,断裂SE侧的南澳岛下沉,岛山以陡坡直插海中,近岸水平阶地明显。南澳岛东南侧的云澳镇澳前村海边的“宋井”现已处于海滩中。南澳岛的洪积、海蚀阶地不发育,小型港湾多,有深澳湾、青澳湾、云澳湾等。 南澳断裂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区。该地区1600年曾发生7级地震。1918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三)发生震级7.25级地震,震中在南彭列岛附近。1921年又发生6.25级地震。这些都说明近期断裂活动的反映,说明断裂的SE侧的活动比NW侧强烈。1918年地震的烈度8、9、10度3条烈度线呈NE向展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线一致。 (5)滨海大断裂 位于南澎列岛的东侧海域,它是泉州—汕头断裂带的最东面的断裂,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部位,地壳不稳定,南澎列岛附近海域是地震活动频繁发生的地方。滨海大断裂与台湾海峡连成一起,构成了闽、粤、台3省的东南沿海强地震区。 3.北西向断裂带 (1)黄冈河断裂 位于饶平县境内的三饶—黄冈至南澳岛西部海面,大体在黄冈河流域。它向西北延伸到大埔、梅县、蕉岭、平远至江西省境内。在广东省境内长约150km。该断裂切穿了晚三叠统-白垩统地层及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统火山岩,并与福建省上杭—云霄的NW向断裂相平行,共同构成闽、粤两省交界的NW向构造。沿断裂的岩层发育着压碎岩、片理、劈理、节理密集带。河流上显示成树枝状水系,地貌上多小型盆地,如三饶、饶洋、汤溪等。在汤溪水库区并有温泉出露。 黄冈河断裂的南段与NE向的钱东-汕头断裂带交叉处柘林湾海域,多地震活动,近期小震活动频度较高。 (2)韩江断裂 位于韩江三角洲的东北边缘,从潮州城向北西至韩江中游的鹿田,向南东经磷溪、铁铺、樟林入海。沿NW40°方向展布,长约70km,宽约2km,倾向NE,为张性正断层,切割NE向断裂。断裂形成为晚白垩世,晚第三纪以来,地壳仍在活动中。 该断裂在樟林以北至潮州城一带地壳形变负异常线的长轴方向为NW向;韩江中游两岸的NW向断裂特别发育,断裂带宽约2km,以断层角砾岩为主。第四系沉积层沿断裂两侧差异大,韩江的支流北溪沿此断裂呈NW-SE流入南海。 (3)古巷—澄海断裂 位于潮州城以西7km的凤岗一带,从古巷向东南经东凤、澄海、坝头、莱芜岛入海,与韩江下游水系大致平行。呈NW40°方向展布,长约60km,倾向SE,为张性正断层。断裂带通过下侏罗统砂页岩及燕山晚期第二次花岗侵入岩,两者为断裂接触,岩石强烈破碎,呈角砾岩状,沿破碎带有石英岩脉侵入。在地貌上,北西段平行田东河上游的陡壁,断裂规模较大,南东段控制着东溪顺直河道及急水门和程洋岗两个峡口,大部分为第四系沉积层覆盖。 地震活动多,如1067年海阳6.75级地震,澄海1791年5级地震和1962年4.5级地震。 该带生成于晚白垩世,晚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 (4)玉滘—下蓬断裂 北起揭阳玉滘,沿桑浦山东麓至下蓬入海。呈NW55°方向展布,倾向NE,倾角在75°以上,为张性正断层。生成于晚白垩世,晚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 桑浦山东麓金石、宏安、梅林湖附近的岩石破碎,密集NW向节理切割花岗岩体。在梅林湖北侧的牛头山石壁林中,垂直节理发育,NW向和NE向的节理交叉,把花岗岩切割成板状或块状,为硅化花岗岩、糜棱化花岗岩以及石英岩脉、煌斑岩的侵入或填充。地貌上形成冲沟发育,坡度陡,地貌反差很大。断裂带的北东侧为韩江三角洲平原,南西侧为桑浦山地,其主峰高484m。下蓬于1886年曾发生5.0级地震,揭阳饶美1641年发生5.75级地震。 (5)榕江断裂 为一组断裂,北西起自丰顺县北斗,经汤坑、新亨、榕城、牛田洋至达濠广澳入海。呈NW40°方向展布,长达100km,倾向SW,倾角80°以上,宽约20—30m,为张扭性断裂,局部为压性特征。北西段有多处温泉出露,呈NW方向线状分布;南西段为第四系沉积层覆盖。断裂切割上侏罗统流纹斑岩及莲花山断裂,生成于晚侏罗世,晚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桑浦山是榕江断裂隆升的断隆区。 榕江断裂实际上由榕江断裂和西胪-仙桥断裂组成,在地貌上榕江平原与两侧的丘陵桑浦山和小北山的反差很明显。榕江平原的第四系厚度为50-90m。从第四系沉积物质看,东西两侧截然不同,南西侧为河床相沉积,北东侧为潟湖-滨海相沉积。说明此断裂在近期有继承性活动,又有差异性活动的特点。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有1641年揭阳东南5.75级地震,1895年揭阳炮台6级地震。 (6)练江断裂 位于普宁、潮阳两英、龟头海一带,大部分为练江平原。断裂沿NW60°方向展布,温泉呈NW方向线状排列,出露玉地表,位于平原、山地交界地带。地貌上反差悬殊,南西侧为走向NW40°-60°,海拔300多米的低山丘陵地带,具有多次夷平面广泛发育;北东侧为练江平原,两者界限分明。 (7)隆江断裂 位于隆江、峡岭、惠来、神泉一带,呈NW40°方向展布,倾向NE,倾角65°,延伸长约35km。北东段断裂通过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上侏罗统火山岩、下侏罗统砂页岩。常见破碎花岗岩、绿泥石。岩石破碎块被后期石英脉填充,沿断裂破碎带石英脉岩发育,南东段被第四系沉积层覆盖。该断裂与隆江平行,并且横切潮州-普宁断裂及钱东-汕头-惠来断裂,反时针方向扭动,平行距离约0.5-1.0km。 2.3潮汕地区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00m以上山脉布列周边,平原中开、面积居多,丘陵台地广布,海岸地貌多样。 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脉是天然界线。凤凰山脉以南的黄冈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冲积平原、海积平原及一部分丘陵台地;莲花山脉以东是潮汕冲积平原及沿海的低山、丘陵、台地所分布。凤凰山脉和莲花山脉分别排列于北、西北及西南边缘,构成较高地势;往南及东南方向递降,而愈近沿海则地势愈低。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边缘为山地,中部则由山地过渡为丘陵,而东部及东南部则由丘陵过渡为台地及平原。从柘林湾起,迄大鹏湾,海岸线长1000多km,港湾较多,海岸地貌复杂。港湾形态不一,具有“多”字形海岸的特征。滨海地区沙龙地貌发育,多与海岸平行,有的横列河口形如沙咀,有的处于岬角之间如半月形,有点成为连岛沙堤等等。 一、山地丘陵 1.莲花山-阴那山山地 莲花山-阴那山山地是粤东平行岭谷最长的山脉,古称揭阳岭。西起惠州大鹏湾经汕尾市至梅州市大埔县与福建博平岭相接,长400余km,它把粤东地区分成南北两段,是潮汕平原与兴梅山区的天然界线,也是潮汕的西北屏障。海拔多在1000多m以上,山体庞大,地势高峻。最高峰铜鼓嶂海拔1560m,为粤东第一峰。由于在构造、岩性、地貌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利用等方面的差异,莲花山-阴那山山地分为海岸山山地、莲花山山地、乌凸山山地、八乡山山地、九龙嶂-铜鼓嶂山地、释迦岽山地和阴那山山地7个地区。 莲花山山地,称大北山。介于惠阳与海丰之间,与海岸方向一致的走向,山体完整,高逾800m以上的山峰到处可见,由西向东有牛皮嶂(1067m)、三杭嶂(1027m)、莲花山(1028m)和五指嶂(1188m)等。形成于燕山期,除花岗岩外,主要还有石英斑岩、流纹岩、凝灰角砾岩和火山角砾岩等,因此每每表现为峭壁尖峰地形。莲花山是东江各支流与潮汕南部地区各河流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山的南坡是粤东的多雨区,北坡雨量较少。 释迦岽山地。位于潮汕境内榕江支流北河以东,韩江谷地以西的山地丘陵。属揭东县北部和潮安县西部,面积约500km2。岩性单一,纯为火成岩构成,花岗岩占大部分,只有山地的东部为喷出的石英斑岩。地貌形态以山体庞大、山势高峻为特征。受断裂构造影响并与多次岩浆活动有关,形成高山峡谷。主峰释迦岽位于丰顺县南部,靠近揭东和潮安三县结合部,海拔1285米。 2.凤凰山地 潮安县北部凤凰镇周围的山地。广义的凤凰山泛指黄冈河以西,韩江谷地以东的山地、丘陵,面积约1300km2。在地质构造上是由多次火成岩活动侵入与喷出的隆起带。构造线以NW-SE走向为主,其次为NNE-SSW向。绝大部分为燕山期的粗粒及中粒花岗岩,小部分为石英斑岩和流纹岩。地貌上主要是花岗岩、部分为火山喷出岩的中山和低山最广,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有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12座,主峰凤凰髻位于凤凰镇以西18km,海拔1497.8m,是潮汕第一峰。低山分布于中山的周围,多层地形明显,大致有1000、750-850、400-450以及100-150等四级剥蚀面存在,说明本区有过四次以上的间歇性上升运动。 3.峨眉嶂—大南山地 从陆河县莲花山脉南坡向东南延伸到惠来县东部沿海,总面积2000km2。山区西北部属峨眉嶂山地,东南部为大南山区,中间是陆丰—普宁的断裂谷(沿葵潭—池尾的324国道)分开。 峨眉嶂又称南阳山区,大部分属于普宁市,北部为揭西县境。在这些山地中保存有900-1000m、500-600m和300-350m等三级剥蚀面。西北部高峻,向东南降低为低丘、台地。西部边境附近是榕江和龙江的发源地。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河谷深切基岩,多峡谷、瀑布、跌水。在花岗岩节理发育的地区岩石顺节理崩解,往往形成陡壁及山崩倒石堆的巨砾堆积。而在峨眉嶂一带500-600m以上地区,主要为石英斑岩,岩性坚硬耐风化,山顶常出现较平的台状地形。主峰峨眉嶂位于普宁市西南与陆河县边境上,海拔980m,为普宁市第一高峰。 大南山绵延于普宁、潮阳、惠来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多层地形发育,其高度分别为900-1000m、700-800m、500-600m、300-350m、200-250m。西北坡、南坡和北坡都有断裂分布,所以山坡平直、山势陡峭。主峰望天顶位于流沙西南13km的普宁境内,海拔973m。向东南逐渐降低为高丘。南山是练江平原和惠来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4.小北山 小北山是榕江平原和练江平原之间的花岗岩高丘,面积约400km2。最高峰铁山位于流沙东北7km,海拔489m。第二高峰大尖山海拔447m,位于贵屿以北9km,是普宁与潮阳的界山。山文和沟谷多沿北西向发育。山坡平缓图层深厚适宜过林业发展。创建于唐代的潮阳灵山寺是粤东三大名刹之一。 5.犁头岽山地 犁头岽山地是饶平县黄冈河以东闽粤边境的低山、丘陵的总称。北起上善南至大埕,面积近500km2。主峰犁头岽位于饶洋镇以东4km的省境上,海拔1076m。往东南低山与丘陵交错,分水关一带为平缓的低丘、台地,是闽粤交通孔道。山区中有三绕-茂芝、建饶、东山、浮山、新圩等盆地。 6.桑浦山 桑浦山位于榕江平原和韩江三角洲之间,北西向花岗岩高丘。传说历史上因山麓栽种桑树而得名。面积约105km2,是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界山。分东西两部分,以西桑浦山为主,最高峰大尖山海拔484m,大桑浦山海拔421m。中间为宽约1km的东山湖断裂谷分开,东山湖温泉以高温而闻名,最高水温102℃,为潮汕所少见。 桑浦山的地层大部分有燕山三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构成,在其南、北两端的岩层,为燕山二期黑云母花岗岩,地都一带为燕山五期细粒花岗岩。 桑浦山山体被3条北西向断裂所夹持,呈间歇性抬升,自西向东为榕江断裂、东山湖断裂、玉滘-下蓬断裂,南北两端分别受到北东向的饶平-汕头断裂和潮安-普宁断裂所控制,相互交切,桑浦山的河流及沟谷均为北西向。各方向的断裂切割花岗岩巨块,球状风化,流水侵蚀,有数米厚的风化壳、石蛋。石蛋流堆积于山坡、山麓上,形成各种各样的花岗岩洞。 桑浦山西北部铸钱洞,为罕见的晶洞花岗岩。 桑浦山东南部梅林湖西侧还保存许多形态各异的海蚀地貌,是潮汕平原沧海桑田的见证。 东山湖温泉位于两条北西断裂(玉窖—下蓬断裂,榕江断裂)和两条北东断裂(普宁—潮安断裂,汕头—饶平断裂)的交接地区。属于高温温泉(61°-100°C为高温温泉)82°-100°C,CI-Na型微咸水,矿化度1.1-1.2克/升,热水天然流量2000吨/日,以热泉\热沟\热地\盐渍地的形式出露,来源于基底花岗岩的裂隙含热带,两组断裂的交接处成为热水向上运动的热中心。 二、潮汕平原 潮汕平原可分为黄岗河平原、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龙江平原。 (一)特点 广东第二大平原,3000多km2。地势低平,北部10—12m,沿海地表近高潮面。第四纪断陷盆地,边缘多断裂带,几万年前沉降幅度较大,土层普遍几十米,最深160多米。一万年前古海湾经河流冲积而成,人工围垦加速平原扩展。汉代韩江三角洲古海岸线在鮀浦—庵埠—塔山—樟林,2000多年来向东南延伸8—10km。 (二)分区 1.韩江三角洲 韩江三角洲近似扇形,它的顶点在潮安竹竿山南麓,西界由蚶鼻壳山南经古巷、玉滘、登岗、桑浦山东麓、鮀浦至玉井一线,与榕江平原相接;东界由笔架山南,经磷溪(溪口)、铁铺、樟林至盐鸿北一线,与东侧黄冈河平原毗连。如图2—2所示。 图2—2韩江三角洲地貌类型图 三角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占97.3%),丘陵和台地所占的面积很小(占2.7%)。平原在北部和西南部较高,中部较低,尤其是梅林湖一带更加明显,那里成为经常性的积水洼地。由于平原的形态和利用上南北不同,故可分为三个区: (1)顶部扇形平原区:该区北起潮州,南至鹤陇、浮洋、东凤、店市至铁铺一线。这里的地形坡度较大(2.5‰)和地势较高(7-8m),地面呈扇形向外倾斜,河流也作放射状散开。地势高的地方是接近东、西溪的沿岸地带,距岸越远,高度逐渐减小。在地势高处,地下水位低,容易干旱,故需人工灌溉。 (2)中部低平原区:该区的南界在庵埠、上华至樟林一线。地势低平(2—3.5m),坡度很小(0.5‰)。韩江至此分出许多小汊道,形成河网地带。河流浅窄弯曲,流水不畅,容易积水成涝。尤其是在雨季,除了韩江上游来水之外,还有山洪水汇入,再加以下游潮汐的顶托,使积水难以排出,造成涝害。所成的积水地和沼泽性洼地面积亦大。因此,防洪排涝,降低地下水位是改造该区的根本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 (3)沿海沙垄(堤)低地区:该区位于三角洲的南部。地形上沙堤发达,海滨平原和潟湖平原也多。沙堤分布于庵埠、上华、东里至盐鸿一线及其以南。由小沙堤合并而成的长大沙堤共10多列,呈东北走向排列,与海岸大致平行。它大部分集中在三角洲的西南方,如西、东溪下游,向东北方(北溪)逐渐减少。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与其来沙量及生成环境有关。由于西、东溪的年轻流量大,输沙量也大,这就为沙堤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另外,西溪和东溪口外,海面开阔,风浪作用强烈,为沙堤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因此西南方的沙堤特别发达。与此相反,东北方沙堤的生成条件较差,首先是北溪来沙不足;其次是动力条件受到限制。因为北溪口外存在海山岛及南澳岛,成为海上屏障,它们削弱了风浪的力量,对沙堤的生成极为不利,所以沙堤的数目也就不多了。沙堤的长度,由18-33km不等,高度由内陆向海逐渐增高,从3m至15m不等,最高达16m多。由于沙堤地势高亢,不易受洪水或潮水威胁,所以目前多用做公路路基和村镇所在地,如汕头、庵埠、鮀浦、下蓬、外砂、上华、澄海、莲阳、东里和盐鸿等城镇都建立在沙堤之上。但另方面,由于沙堤土质瘦瘠,又易漏水漏肥,所以农业上利用不多,除老沙堤局部开垦外,大多为沙荒地。 沙堤之间存在着狭长的低地,称为潟湖平原,它过去曾经是堤间沼泽地,以后经过风沙的填积和人工改造,已逐渐变成耕地而且部分成了稳产高产地。 在北溪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沙堤较少而滨海平原较大。组成平原的物质多为细小的粉沙及粘土,有机质含量也较丰富,达2.2%,故生产潜力很大。不过由于这里地处海滨,咸害比较严重。 三角洲上除了大片平原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花岗岩低丘陵及台地,它们都作东北走向,并且有规律地排成四列,横贯在北、中和南部。第一列由葫芦山至青麻山;第二列由七屏山至园山;第三列由象山至冠山;第四列分布在海岸带,由狮屿、凤屿、大小莱芜至妈屿。这些丘陵台地大多数垂直于河流流向,起着截流泥沙、抗拒南海风浪及促进三角洲发育等作用。 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受地质影响十分明显,中生代燕山运动以来,该地区产生了多条大断裂;北东走向的有南澳断裂、汕头-饶平断裂、普宁-潮安断裂。北西走向的有韩江断裂、澄海-古巷断裂、玉滘-下蓬断裂和桑浦山断裂。它们分布于三角洲的四周及其内部,对于控制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发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断裂作用下,三角洲从第四纪的晚更新世便发生明显的陷落,形成断陷盆地,以后又不断下沉,为后来三角洲的堆积奠定了地质和地形基础。根据三角洲堆积层厚度的分析,它的沉降幅度比珠江三角洲要大得多。该三角洲堆积层的平均厚度为75m,其中尤以彩塘为中心的浮洋、登岗、庵埠和上华一带沉降特别强烈,堆积层厚度达120-168m。其次是黄厝草溪口、澄海、外砂和坝头等地,沉降也相当剧烈,其堆积层也有100-120m。 韩江三角洲的堆积早自5.2万年前已经开始,中间经过两次海侵及其堆积。最后一次海侵是在距今1.2万年之后,至5700年前(新石器中期)海侵范围最大,到达现在三角洲的边缘。以后三角洲平原陆续露出海面,至2500年前(东周),三角洲的南界已达第三列丘陵的南侧,即庵埠-上华-樟林一线。在这3000多年内,向南增长速度每年平均约8m。至1964年,三角洲的界线已到达汕头-珠池肚-小莱芜-北港-合昌-义合-七合一线,由周至今的2000多年内,三角洲的增长速度为每年5.6m(西)至3.5m(东)不等。由1964年至1983年,因人工大量围垦海滩而加速了三角洲的发展,在这19年间,三角洲的增长速度每年均为27m(西溪)、70m(东溪)和85m(北溪)。目前,新津河口又周期进行新一轮的人工填海造陆工程。 2.榕江平原 在韩江三角洲西侧,平原沿榕江两岸发育,以中游的棉湖为界,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平原狭小,两侧为广阔的台地、丘陵。东段平原扩宽至2-18km,成为揭阳农业的中心。因榕江在河口的地
本文档为【潮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2012试用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80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MB
软件:Word
页数:81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3-24
浏览量: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