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全)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全)

举报
开通vip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全) 1 《象形拳法真诠》是民国形意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蒙尘日久,几近泯 灭,李仲轩先生的最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但未讲完即逝世,留下千 古遗憾。《李仲轩解析》一文,系依据李仲轩口传,对 薛颠《象形拳法真诠》一书进行通篇解析,补充未尽之事,堪称绝学探 佚。原文原题为《逝去的武林2——高术莫用》,分上下编,上编《李 仲轩家史》,披露李仲轩的家族故事,凸显晚清世家子弟的特立独行, 揭开一代武学大家的生活层面;下编为《象形术探佚》。限于篇幅,《武 魂》杂志仅刊出下编部分,从2009 年第九期起,特设《李仲轩专栏...

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全)
1 《象形拳法真诠》是民国形意高手薛颠的传世之作,蒙尘日久,几近泯 灭,李仲轩先生的最后岁月便是讲解象形术,但未讲完即逝世,留下千 古遗憾。《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一文,系依据李仲轩口传,对 薛颠《象形拳法真诠》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进行通篇解析,补充未尽之事,堪称绝学探 佚。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原题为《逝去的武林2——高术莫用》,分上下编,上编《李 仲轩家史》,披露李仲轩的家族故事,凸显晚清世家子弟的特立独行, 揭开一代武学大家的生活层面;下编为《象形术探佚》。限于篇幅,《武 魂》杂志仅刊出下编部分,从2009 年第九期起,特设《李仲轩专栏》 连载。本文作者为李仲轩先生的近支亲属,对李老先生知之甚详。 《象形术探佚》目录为: 一、拳理:1、师承渊源 武艺道艺 ;2、九要八论 活子活午;3、桩法入道抻筋 拔骨;4、三步调息点睛修心;5、六书能战八性伤敌;6、寸践弓八 三角纵跳; 7、五法用中 八象合卦。 二、五法:1、无极转太极;2、飞法;3、云法;4、摇法;5、晃法;6、旋法;7、 五法合五行。 三、八象:1、八卦先后天;2、龙象;3、虎象;4、马象;5、牛象;6、象象;7、 狮象;8、熊象;9、猿象。 以下为正文: 一、拳理 1、师承渊源武艺道艺 虚无上人法号灵空,五台南台卓锡崇峰,花甲两度其颜尤童,求真访道三教精通,参赞 古易象理禅宗,以术延命普渡众生,负荷斯道传之无穷。 薛颠本是北方武林大豪李存义弟子,天赋极高,与师兄傅昌荣私下比武失败,萌生出家 之念,去五台山作了十年和尚。 象形术传自五台山南山寺的一位和尚,名为灵空上人,又名虚无长老。上人不拘于佛门 , 旁通儒家、道家,以道家易理与佛家禅法相互参证,游走二十四省的名山,与隐士交友。 孔子晚年将儒家修养、治世理念化为了一首古琴曲《幽兰》,上人将他的百年体悟,化 为了简洁的拳术,名为“象形术”。上人获得了长寿之法,一百二十岁时,等来了一个传法 的徒弟,便是薛颠。 薛颠是比武失败、蒙羞出家的形意拳高手,入他的庙中作和尚,是正中下怀。薛颠败于 2 傅昌荣,反而成就了一段大事因缘。 上人训练了薛颠十年,之后要薛颠还俗,重入武林,将象形术流传下去。薛颠对此诚惶 诚恐,言“但恐斯道自我得之,复自我失之。” 上人将传艺任务交托薛颠,不再培养别的传人。像薛颠这样本是武学高手又在武林有深 厚人缘的人,上人也很难再等到一个了。 薛颠得到了象形术,害怕象形术又在他手里失传,有不良预感,所以将象形术落于文字 , 成书发行,这是他早早作下的准备。书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二十多年后,薛颠逝世,果 然象形术在世上湮灭。半个世纪过去,因薛颠弟子李仲轩的宣扬,世人才知道有过象形术一 门拳术。李仲轩生前最后作的事情,是讲解象形术,未讲完便辞世了。此次笔者根据薛颠的 原书和李仲轩生前口传,将象形术补述完,是勉力而为。 灵空上人是一位禅师,象形术有禅宗迹象。象形术与形意拳同源,形意拳的扬名是在清 末,其实古已有之,来源于上古先民,不能将形意拳的显世时间,作为创立时间。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神龙莫测。将其中的著名人物,作为创始人,便抢了古之功。 薛颠将象形术创立的时间,定为与上古先民发明文字、创立八卦同时。在传说中,文字 是仓颉发明,八卦是伏羲所画,都是在数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初建时。 先民创立象形术,起初是为了治疗病苦。先民发现以肢体模拟山河鸟兽,可以治病,进 而找到了人与自然的奇妙关系,开启了智慧。在先民的实践中,象形术成为开悟入道的修炼 法。 薛颠强调象形术不是寻常武术,是“古圣之喻言”。喻就是谕,皇上的话叫圣谕,象形 术比皇上圣谕还尊贵。象形术简洁高雅,没有跳高、折腰的耍弄,是自然的手舞足蹈,不受 场地、服装局限。 李仲轩李老说象形术的“象形”后面还有两个字,为“象形取意”。薛‘颠言:“有象 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 动作和精神分崩离析,各逞其能,是不协调;动作与精神相互配合,也是下乘;“精神 就是动作,动作就是精神”,才是象形术的路径。 薛颠说武术的真实情况是,四肢躯干可以击人,发声、皮肤也可以击人,甚至击人于数 步之外。薛颠自评“言以离奇,实习则明”——你没见过,但我练到了。 象形术的渊源也有歌诀,如下: 伏羲画卦首明阴阳,取之身物卦象昭彰。阴康大舞民体健康,黄帝内经却病良方。道 家吐纳禅定坐忘,孔言天命语极精详。汉氏华佗象理阐扬,五禽游戏保人健强。象形取义 道启康庄,命以术延道以人昌。勿忘勿助至大至刚,精修性命云胡不臧。 薛颠的口气之大,说象形术的先贤有伏羲、阴康、黄帝、孔子、华佗,只是他们没有将 象形术化为拳,象形术在他们手中以易经、舞蹈、中医、吐纳禅定的形式流传下来,现在由 我以拳术的形式流传。 视觉开阔,才有文明,一位叫伏羲的上古先民看到地平线,在地上划出了一道横线,这 就是最早的象形取意。对外物有感觉,并以人类的方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出来,便是象形了。 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点,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之象,表示白天.无点的横线表示黑夜。 地平线只有白天才能看见,伏羲却用它表达黑夜,因为有了加点的横线作对比。不拘于表象 , 3 便是取意。伏羲概括了昼夜,华夏人间自此有了智慧。 西方人认为原始人愚昧,文明是一点点艰难发展的。中国人则认为文明是在瞬间完成的 , 犹如僧人的开悟,一下就建立了格局,后代的所作所为只是细化而已。伏羲画了两道横线之 后,便智慧成熟,并迅速画给同族人看,一个部落人雨后春笋般开悟,脱离了愚昧。 看似不可思议,但历史有重演。看唐宋的禅宗语录,文明也是轻易完成的,一个人对另 一个人说了句话,或是作个手势,此人便开悟了伏羲的画卦和禅宗的“直指人心”类似,都 是顿悟。禅宗在印度是小宗派,达摩说汉人有禅宗根器,所以来中国传禅。为何汉人有禅宗 根器?因为汉文明的诞生是顿悟式的。 伏羲画出两道横线后,进而又画了八个符号,概括天地的运行规律,这个智慧太高了, 在工具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一个原始人怎能完成? 现代科技依靠工具,工具先进,科技才能先进,但汉族的祖先别有途径,这条路是“远 取诸物,近取诸身”。将看到的景物与自己的身体相互参照,伏羲不用工具,一样得出了结 论。 伏羲令一个叫阴康的人创编舞蹈,名为“大舞戏”。档次低的舞蹈,将人拘束在身体上 , 活动来活动去,无非鼓弄出一份性感。人身最显著的功能是交配,拘于人身,必然走在性感 的路数上。阴康的大舞戏,则是用人体描绘天地万物,是人与自然的感应。大舞戏不能从现 存的原始部落去考察,两者文明的起点不同。 大禹治水的一个方法是对着洪水跳舞,此舞蹈流传下来了,道家作法事的步法便名为“禹 步”,昆曲的动作与禹步相似。汉文明的藕断丝连和源远流长,均不可思议。 伏羲命阴康创作大舞戏,为了给民众治病。活动活动胳膊腿,并不能治病,舞蹈时获得 了天人感应,病可自愈。与天地万物相通,大舞戏所以称“大”。隋代编辑的医书《诸病源 候论》,不是中草药药方,而是各种舞蹈动作,以某种动作治某种病,是动作的药方。《诸 病源候论》印证了上古阴康创舞是真实的。 汉文明的舞蹈理论极为独特,不是娱乐,是与天地沟通的途径,并且一开始就创立了一 套精确的形式。能治病的舞蹈一定是精确的,没有对人体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是不会有药效 的。三国时代,阴康创舞的事情重演了一次,华佗创立了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体操。 薛颠言:“庄子吐故纳新,合于呼吸,以求难老,汉华佗氏因而广作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运动锻炼身心,以强精神。”认为五禽戏承接了庄子的学问。 薛颠自五台山还俗后,所作的第一本书便讲五禽戏的。将受人轻视的五禽戏,上升到性 命之学的高度,招惹世人侧目,就此展现出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 此部讲解五禽戏的书名为《金刚圭旨法象(华陀五禽经)》,武术大师的出山之作,不 谈拳术,却去搞平民体操——因为他在搏杀技能的背后,看到了武术广阔的渊源,那是汉文 明诞生期的灵光。 民国时期两度出任天津市市长的张廷谔评薛颠“参会华氏五禽经,而得其奥者”,将华 佗五禽戏上升为“经”的尊贵地位。张廷谔是“一言以兴邦”的人,当曹锟要惩处阎锡山时 , 张廷谔去山西考察,然后劝住了曹锟,保住了山西的太平。 丈夫立世,凭借的是眼光。 薛颠从民间体操中,看穿了文明。渊源歌诀中,还有“孔言天命语极精详”,这又是一 4 句迥异常识的话。孔子身在春秋乱世,急于规范的是人品道德和社会次序,所以《论语》多 谈人世,孔子的徒弟都感慨孔子对性命天理谈得太少了,留下的话不多。而薛颠认为这不多 的话是“少而精”,孔子已经把性命天理谈透了——真是大逆常识。 薛颠的徒弟卢克捷对薛颠的描述是“所谈皆易理易数,所演皆象势象形,全革花势浮文 之俗套。阐扬禅理,发为武术,学者一经指授,莫不洞明窍要,不但仅能锻炼身体,且可由 此明心见性。”卢克捷是亲受薛颠教导的人,他说薛颠教拳时爱用《易经》举例,并由禅理 发挥拳理。 象形术等于禅宗,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明心见性——这句话,卢克捷是不是说得太大 了? 学了象形术,技压群雄,成为天下第一,虽然很传奇,但毕竟也是武术份内的事,尚可 以理解,而练拳却练成佛了—— 旧时代练武、打仗的人多参禅,民国军阀靳云鹏、孙传芳便参禅,在《月溪禅师问答录 》 载有他俩与月溪禅师的对话。月溪禅师是民国罕见的大师,死后与六祖惠能一样,肉身不坏 , 保存在香港沙田的万佛寺中。 靳云鹏问:“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后有,是什么境界?” 孙传芳问:“佛有十恼,六年苦行、孙陀利谤、金枪、马麦、琉璃王杀释种、乞食空钵 、 旃遮女谤、调达推山、寒风索衣、双树背痛,既然明心。 靳云鹏问的是修行的内行话,孙传芳问的是“佛有十件倒霉事,最后因为背痛逝世,为 什么明心见性了,还要受报应?”一针见血,直捣佛学要害,看来军阀不是一般人可以作的。 象形术传自五台山和尚,自然带禅宗风貌。通过石头希迁的《参同契》可以了解禅宗。 《参同契》: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 质象,声元异乐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 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成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 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後步。 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 会道,运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中国的道家、佛家各有一部《参同契》,道家的《参同契》是汉代魏伯阳所作,以周易 和丹法相互参照,佛家的《参同契》是唐代石头希迁所作,以万物相互参照。 石头西迁是六祖惠能的小徒弟,在惠能死后,一天梦到自己和惠能同乘一只大龟,游入 深池。此梦令他作了此文。 文中“回互不回互”一句,说万象都是佛性的变化,万象如树枝,佛性如树根,千条万 缕总之是一个根源;万象虽都是一个根源所变,但成形后又各有各的功能,比如人的左右腿 分别迈步,才能走起路来。 万物本同源——是回互,万物自有功——是不回互。参究“回互不回互”,便是禅法了 。 明心见性,是见到自己与万物同根同源的,石头与六祖同乘大龟,便是比喻此理。 众人与佛祖也是一个根源,不过众生没有觉悟,佛祖觉悟了。佛法不是佛发明的,而是 5 世界的真相。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直指什么?指着你,告诉你:“你就是佛。” 你就是佛——你能看能听的这个功能就是佛性,孙悟空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 这种惊天动地的功能和你每天刷牙洗脸、穿衣吃饭的功能是一个功能,只不过他能力大神奇 , 你能力小平凡。 现在有什么?现在有你。要想七十二变,先体会穿衣吃饭。 禅宗直接向你指出了佛性,原来成佛是顷刻而成的。但人的习气太重,喜欢求繁琐不喜 欢简单的,越神秘越相信,人生就是一场舍近求远的游戏。 石头希迁的《参同契》明白告诉你“当言用及处”,空谈万物皆具佛性的道理是不行的 , 每一物都有独特的功能,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每件事都有其独特的情景,作为禅师要抓 住独特,方能启发人开悟。 石头见弟子药山在打坐,问:“你在作什么?” 药山:“什么都没作。” 石头:“你不是在打坐么?” 药山:“打坐是有事作,我是什么事都没作!” 石头:“你没作什么?” 石头不是在谈玄理,而是抓住一个具体的打坐,来启发弟子,直到药山答出:“千圣亦 不识”的名句,石头方认可了他。 千圣亦不识——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圣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反话,意思是圣人们知 道。把问题从自己一个人身上,牵扯到古往今来的圣人身上,说明了众生共有的佛性。 石头希迁的《参同契》探索万象与佛性的关系,借具体事件来明心见性。象形术的五法 八象,十三组动作之间相互兼容又彼此独立,正是“回互不回互”的关系。 象形术的拜师仪式如下: 供台摆四位先师塑像,中央为轩辕大帝(黄帝),正前是达摩,右前侧是岳飞,左后侧是 关羽。关羽、黄帝、岳飞呈一条斜线。达摩在前,因为达摩是印度人,对外族要礼敬为先。 黄帝是道家文化的第一个广传者,并代表上古师承,所以居中。岳飞是形意拳的第一个 广传者,在右前侧的吉位上,后代习象形术者就有福了。作为武圣人的关羽处在左后侧的凶 位,后代习象形术者便免灾了,因为镇住了小人恶事。 四位有形象的先师之外,还有三位无形象的先师——虚无上人、页真官爷、箱二先生, 写成红底黑字的长方字条。 三道名号贴于关羽塑像后的墙上,三者呈一直线,箱二先生在最下。还有一位恩人,在 页真官爷和箱二先生之间的左侧,贴上“端午”的 名号,他是一位民国时代的警察,以纪念他的恩情。 这是习武拜师的部分礼仪,作为民俗来介绍,仅供参考。 象形术上溯道家,中通禅宗,薛颠将其定为道艺,不是武艺。将拳术划分武艺道艺,是 薛颠的惊世之举。 武艺被他定义为“注意姿势,而重劲力”。武艺的姿势是双重的,两足用力平均,重心 在两腿间。许多体育运动发力的姿势为双重,比如扔铅球的一瞬,重心在两腿间,所以转圈 6 甩出铅球后,身体会踉跄。拳击也是如此,电视里常看到“一记勾拳落空后,拳王踉跄”的 镜头。 这一派人物总是在腹部作意,名为涵养丹田。武艺练成后,身体坚如铁石,站立稳如泰 山。薛颠形容其功效“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雳击地 : 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 松。” 这段话大有问题,因为这是形意拳谱上的话语。薛颠是练形意拳起家的,象形术是形意 拳的变种,他竟然表示形意拳不是道艺! 接下来,薛颠形容武艺的特征是“拳经云:足击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连心 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所谓拳经,便是形意拳的拳经,薛颠瞒下了这点,可能是为避免麻烦,但引用的话却又 是形意拳谱上最为人熟知的,尤其是“硬打硬进无 遮拦”一句,是形意拳的特征。 对于“硬打硬进”,薛颠斥为“浊源”,笔下透着不赞成,但又说“若练到登峰造极至 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在战胜攻取之前,加了一个“亦”字,是“也可 以”,语气勉强,说明在薛颠心中,这种练法终归是下乘。 将形意拳暗暗贬低了一番,然后薛颠论起了道艺。这是薛颠赞赏的武学,所以全章摘录 : 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后实,重心在于后足,前足可虚亦可实。 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灵通,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 前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返顾迟疑之状态。 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日:“拳无拳,艺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心,心空也,身 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矣 。 盖静者动之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而灵不昧,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 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为本体,动则为用,正是此意 也。 盖拳法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 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 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所用也。 此段的奇怪处在于,薛颠对高深武学的描述,所用的也是形意拳谱。文中的偈语“拳无 拳,艺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便是“硬打硬进”之外,形意拳的另一著名话语。 下乘武学引用形意拳谱,上乘武学也引用形意拳谱。原来形意拳不是上乘或下乘,形意 拳本身有上乘下乘的境界。只是形意拳谱庞杂, 学人不好分辨,从薛颠的引文看,他是清楚的。形意拳谱也有对上中下三乘的划分,是三层 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薛颠将其汇入《象形术》一书,如下: 三层道理: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三步功夫:易骨,易筋,洗髓。 7 三种练法:明劲,暗劲,化劲。 练精化气,把精气化,滋养全身。小孩都天然地会练精化气,所以可以成长,随着年龄 的增长,欲望的增加,精难以气化,人便衰老了。 练拳能气化精,听着匪夷所思,却是练武的实情,民国武术大师孙禄堂在《拳意述真》 “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一章中,记述自己的经 验,说练拳练得“自觉身子一动不敢动,动即要泄矣。” 练拳练得有冲动,于是止住动作,不敢动了。孙禄堂看过道经,但没有采用道经的静坐 法,而是遵守拳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丹田是 肚脐里面深三分处,不是肚脐下面三分。 孙禄堂将这种冲动称之为“动物”,凝神于丹田后,感到“动物”上升至丹田,丹田内 产生两股力量相争,闹了四五个小时方安静下来。“动物”消化后,周身舒畅。 道功练精化气是名为“大周天”的功法,要用意念将“动物”引导过尾椎,上升脑部, 再绕道前身,下降回腹。 孙禄堂验证出形意拳与道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大周天”,只是继续练拳,动作放 慢,便可达到“大周天”的效果。原句为“所转者,与所练拳口子,消化之意相同。” 成年人练精化气有难度,小孩则天然,回忆我们小时候,在睡觉时突然觉得“身体爆炸” 或“一下飘飞”的情况,这就是天然的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神是什么,7 不是意念,意念是随波逐流的,十分无力,神则有逆天而行的 力量。动物的进化就是用神,神到事成。神是气的升华,可以将意念变为现实。武术有隔空 打人、目光击人的传说,从拳理上讲,是神的作用。 《谭子化书》讲进化,与达尔文不同,物种不需亿万年艰难进化,可在一生中完成,甚 至一生可以数变。持这种理论,因为谭子发现了神。 练神还虚,是实证到万物的本源,与禅宗的“明心见性”相同。到练神还虚的程度,等 于找到了发电厂,那时功能大发,所思所行均在常理之外。 “练神还虚”是一步步功夫作成的,禅宗的“明心见性”是直接挑明,通过特殊刺激, 将你推入练神还虚的境地,你的身体自发地补充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禅宗与道家均要完成这三部曲,不过道家是坦途,禅宗是险招。以下象棋为例,道家的 下法是将对手的车马炮吃光,自然胜定。禅宗的下法,是直接杀对方的帅,杀一子以胜全局 。 帅在车马炮的层层保护下,难杀。禅宗快捷,可惜多数人悟性不够,被师父说破还虚境 界,生理上却无法化气、化神,仅得了一个概念,不能有实效。 道家功夫更为妥当,但一般道经多讲化气,少谈化神,还虚谈得更少。禅宗语录正可以 弥补道经的不足。 三步工夫为易骨、易筋、洗髓,按拳术规矩练习,自然有骨质增强弹性、膜腾筋长、骨 髓滋长的效果。 对于易骨,薛颠没有多谈,只露了一句“有时意轻轻如鸿毛,意重如泰山”。不是一开 始练拳就要加此意念,而是在练拳的过程中,感到有一种很过瘾的感觉时,方可加上意念, 犹如人喝醉了,借着酒兴而有了诗情。 8 不是加重或是减轻,而是有时重有时轻。一位朋友追随某太极拳长老,历经三年后,长 老慎重传给的练拳口诀,就是这个。三年辛苦,不料薛颠早已写成了文字。 薛颠对易筋、洗髓的经验没有露,是他的周到,避免习者刻舟求剑,耽误了大事。功夫 的程度到了,人有自觉,自己调理自己。前辈的经验仅是参考价值,知不知道,并不耽误事 。 三种练法为明劲、暗劲、化劲。不要以为明劲是易骨、暗劲是易筋、化劲是洗髓,那就曲解 了。两者有自然的配合,却非严格对应。 明劲的练法为:动转和顺、起落整齐,方者正其中。 方正其中,是达到高度平衡之意。明劲并不是一味刚猛,而是追求练拳时的平衡感。 暗劲的练法为:充实丹田,使身体坚如金石,神气舒展、动作圆通,圆者以应外。 暗劲阶段,丹田会发生作用,练精化气,孙禄堂的“动物”经验发生在暗劲阶段。暗劲 令肌肉坚实,“暗”不是阴虚。 暗劲是协调性,要“活活泼泼不可滞”,动作可以不规范,在周身协调的基础上,以随 意的动作来提高自己的机动能力。 化劲的练法为:动作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勿忘勿助,一气贯通而已,三回九转是 一式,即此意也。 化劲在动作上与明劲、暗劲的动作一致,是规整的拳套或稍作变化的拳套,不把拳打成 新模样。动作一致,但内涵已变,动作不用力,以神意练拳。 猫全神贯注地盯着老鼠洞,达到忘我之境,老鼠一出洞,猫就扑上去。此时猫不会想着 腿如何跳、爪如何抓,意念一动,身体就飞出去了——这便是化劲。 猫捕鼠时便是忘我的,把自己和老鼠融为一体,无念无想。薛颠的“道艺论”一章中的 “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说的是化劲,化劲是道艺。 画家的“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也是化劲,有了意念,不必斤斤计较一笔一划怎么 搭配,落笔自协调。 练至化劲,初步可以体验到神。化劲以意练拳,收无意之效。薛颠言“如有人来击,心 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如有人偷袭,心中来不及反应, 身体已作出了反击。 以意练拳的要诀,是勿忘勿助,不要失去意念,也不要加强意念。所谓“难得糊涂”, 说的便是这种分寸,这分寸不好掌握,忘了或刻意了,都无练习效果。 道艺是不思而得的,练习时心中空空洞洞。姿势上,重心在单腿,两脚分出了虚实—— 这一点在摆姿势时很容易,走路时更容易,在发力时难上加难。 可以单重,因为脊椎可发力。人的脊椎是纵的,动物的脊椎是横的,狮子扑野牛,使用 了它横向的脊椎。人没有动物的横向脊椎,上古先民独辟蹊径,发明了纵向发力,以脊椎产 生螺旋升降之力。 一位形意拳师去健身房,让健美运动员推他。健美运动员都是二十多小伙子,拳师已六 十。一个小伙子格外力猛,推得形意拳师前脚离地,但形意拳师后脚独立,仍将小伙子抛出 五步远。力上脊椎,才可不受两腿的束缚。 9 武艺是在人的习惯上加强,道艺更改人的习惯。 2、九要八论活子活午 九要论 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迅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 三垂:肩要下垂,力气贯肘;肘要下垂,力气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项:头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定,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 i 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三挺:挺颈贯项,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稍;一身抖挺,力大九霄。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落钻翻要义:起要势钻,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连,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 中,落为顺之使,翻为顺之终;起落钻翻,四字里分明。 道艺改变人体的方法,薛颠列出《九要论》。九要来自于形意拳,第一要点,是脊背相 弓。脊椎是一张大弓,发力奥妙尽在其中。 脊背相弓,是击人的妙法,也是修道的秘诀。脊背形成拉弓射箭之势,便可打通督脉, 让“动物”由尾椎上升入脑,完成练精化气。道家的静坐,有时要激烈调动脊背,也是为了 动物上升。 练拳初始,便含着道功。 两臂相弓,独立的两臂,却像弓背与弓弦,形成抻拉之力,构成了一个整体。弓背与弓 弦弹力不同,两臂就分出了阴阳,有时左臂作弓背有时右臂作弓背,抻拉互换,变化无端。 有一朋友参悟此理,感到两臂可以射物。 弓背与弓弦咬合得不紧,弓就崩溃了。两臂相弓的咬合处,在两肩胛骨中央的两节脊椎 上,是武术的要点,也是修道的要点,道家龙门派的著名功法——脑后飞金精,就是运动两 臂,来刺激这一部位。 人驼背就是驼的此处,此处驼了,体质便大坏。此处应该凹入,方为正常。在拳术而言 , 尤其要作意,感到此处是深洞,直通穿胸。 薛颠所言的“空胸”,指的是此处空,由后背向前空,而不是凹胸。凹胸令脊椎弯曲。 脊椎萎靡不振,练拳就无效了。此处是阳刚之气的源泉,如不通畅,人会萎靡。 臀部肌肉相弓——臀肌是人身最大的肌肉,在动物界,臀肌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动物的强 弱,两个发情期的雄狮相斗,就是臀肌的较量。狮子之间相斗跟小孩打架似的,前爪打两三 下,相互碰碰,就结束了。 好像无力,但臀部力量传到爪,轻触问,力量极大。打急了,才会出现互扑的情况,那 时雄狮后臀上有着剧烈的颤动,如马达,暴露了之前互碰前爪的真相。 两块臀肌如弓背、弓弦相互抻拉,背弦的咬合点在尾椎骨。形意拳谱中有“全凭臀尾精 灵气”一句,说明尾骨是臀肌发力的要点,尾椎中正,脊椎挺直,尾骨微动,启动臀肌。 10 岳飞是形意拳的第一位广传者,他考武状元前在寺庙里参禅,抗金时得到大慧宗呆禅师 的支持——这是评书《岳飞传》的故事,历史上大慧宗杲确有其人,他著作的《宗门武库》 中讲尾骨是参禅的要点。 “汝见世间猫捕鼠乎?双目瞪视而不瞬,四足据地而不动。六根顺向,首尾一直,然后 举无不中。诚能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万无一失也。” 你见过猫窥视鼠么?两眼瞪着不眨,四足抓地不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意都盯在 老鼠身上,头和尾对成一条直线,一扑便抓住老鼠。 所有的猫都开悟了么?猫窥视的是老鼠,参禅者窥视的是妄念。 坐禅和猫捕鼠要领相似,猫窥视老鼠时,尾巴一定是翘起,中正地对着后脑,狮子窥视 羚羊,尾巴也是如此。尾巴翘起,便是提神。坐禅时尾椎也是翘出的,正对后脑,名为“首 尾一直”。 九要逐一展开讲,半本书就过去了,为尽快进入拳式,先讲一要,其他八要融会在后面 内容中解释。树最显露的地方是树梢,所以筋骨血肉的最显露处叫四梢。 筋梢:爪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力生奇功: 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悚; 血梢:发为血梢,怒发冲冠,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为毛发,力可撼山: 肉梢:舌为肉梢,卷则降气,目张发竖,丹田壮力,肌肉象铁,脏腑充实。 法曰: 四梢之威理要研,精神勇敢力催山。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气绵绵。 九要四梢繁琐,很难周全做到,练形意拳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九要里下功夫。学拳后再慢 慢体会九要,先说初学的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持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 拘;专从气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专求沉重,则为沉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 。 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 , 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练神还虚 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源则重如泰山也。 从初学规矩,可看出拳理。世人练拳多是执著一项,或是求重,打沙袋、负重力,或是 求轻,故弄玄虚。薛颠则说求什么便被什么局限,拳术是无所求的。 轻与重都不是拳术,拳术是能轻则轻、能重则重的东西。以轻练轻、以重练重,就离题 万里了。有一个打了十年沙袋的朋友,感慨成了沙袋的奴隶。十年都在跟沙袋较劲,养成了 恶习,与人交手,交手即败。一个不打沙袋的朋友考他,两人在家里,说好把桌子抬到墙边 , 桌子一靠墙落地,两人就撒手比武。他搬了三次,三次挨打。他出拳很快,但放下桌子的动 作不快。打拳时的速度,不能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只有端上架势,才有速度。 练拳容易执著,练出了力度,得意于力度,会产生很多错觉,功夫不易上身了。同样, 练拳有了轻灵感,得意于轻灵,就肤浅了。处处得意,永无进步。 练拳如参禅,对一切现象不管不顾。此时人就分了高下,有人是天生的贵族,有人是天 生的市侩。人的气量决定了人的最终所得。 11 练拳人要高傲点。 如何得到这个能轻能重的东西?薛颠说只要按照全书的诸项要求,循序渐进做去,当功 夫做到“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时,便能轻能重了。 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道家“大周天”功法的效果,大周天是为了练精化气。达到化 气的道功,才能获得轻重自如的拳劲——练武与修道是同步的。 孙禄堂管自己的冲动叫“动物”,冲动发生在阴跷穴中,阴跷穴在睾丸之后、肛门之前 。 成年人没这份反应,体质旺盛的十几岁少年的冲动才会在阴跷穴有感觉。 孙禄堂有了少年的反应,可见拳术的奇效。对于阴跷穴,道家有“补亏”和“活子午” 的功法。《补亏法》(括号中为传人批注): 构一净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湿气蒸入。室中务要明暗得宜 f 过明伤魂,过暗伤魄)。 风日不侵 f 忍风耐日,最能伤太阳、少阳二经,令人头痛,外感皆由此二经而入)。窗开闭, 须看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天气晴和、月明风清则开)。置一坚木榻于室中(木用 坚者,使身体转动不响也。响恐分神)。榻上先铺棕毯,上加软厚褥,务令两腿足骨下面(着 榻处)坐久不痛为度。 每日不论何时(如于饱食后.必于室中缓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关心,腰带裤带 , 均须解放。内外衣服,宽畅适体,勿使扯牵。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收神明清气, 摄入绛宫,令定(绛宫在心窝下。医书名膻中,乃在两乳人字骨下中心软处),万缘澄寂,勿 令念起。 待心气和平,以意移入天目(在两目中心上二分,此间为聚火之所),俟凝定不散(杂念 不起即不散),复以意由泥丸倒转玉枕直注入夹脊。 泥丸为脑,玉枕乃脑后枕骨也,夹脊在背脊上十二节之下,下十二节之上,其中间即夹 脊。夹脊左右有两穴,左名膏,右名肓。婴儿于胎中,此间本通,胎足出产后,七窍顿开, 气脉神明,不复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腻,积渐淤寒。此间是我生来之旧路。 气至夹脊,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气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时,或能多坐更佳 , 气壮者五六日,气衰者至迟十五日,即觉夹脊中热如火炽,少许疼痛。待到此景象,以意将 夹脊炽热之火,送入两腰,即觉两腰辘辘跳动。察其跳动频率渐高,即以意送入阴跷。 阴跷在谷道前,肾囊后,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茎尽根处。医书名海地穴,《道藏》名 三叉路口,此谓玄关基础地。 既至阴跷,又觉掣掣跳动,虽跳动,我只不理他。又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暖溶溶如 坐春风之中,我亦不理他。张紫阳言“阴跷一动,百脉皆动”,即此景象。若归家之主人翁 , 深深休息于阴跷穴之内。如此片刻,跳动自止。细细内观,觉我之气,从阴跷起,上升至脐 轮,自止而不上,复由脐轮下降至阴跷底。任其行流上下之,静守天然化合之机,万不可稍 有意想。 阴跷居肾(属水)底,水之极深处。心神,属火。心神入阴跷,为火中炽燃之性,存于水 中,水火交融而气化,精气神三者,浑而为一。 初行时心念易动,不肯安居阴跷中,以息若若之,使心念有所依傍,若之既久,自得坐 忘(以息若若之,乃内听阴跷至脐轮间的气息,非口鼻呼吸)。 12 初行每坐二三百息,渐加至五六百息。一月后,两腰及小腹渐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 者,亦觉热。阳茎必时翘举,慎勿近妇女,是为要。此为初得先天气,不可即采。待其举 过自软后,乃化为精。此补亏一法,又名添油功夫。 添油者,灯油将尽,火将熄,添油乃使之不熄也。精为人身至宝,真水属阴,火必待水 藏,阳必待阴藏,方能长久。如不藏精,则阳日增强.阴不包阳,阳必外越,古有鼻垂玉柱 而坐化者(鼻孔垂下粘液而亡),即此之弊。 采活子时必待精足而后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盖产精初时,甚思淫欲,精足反无淫 念。此火被水所藏,火不能猖越也。以此准则而作采期,万无一失。 神仙每家于阴跷一穴,秘密若宝。 《活子午》(活子时为真阳.活午时为真阴) 默行功法,忽油然内兴,阳物举直,此是活子。万象齐放,心荡肾热,此是活午。中年 行功重在活午,童年行功重在活子。 活午者,高真古仙,秘而不传。古书所言“清凉金玉”,是活子之后,活午产真阴之时 。 炼阳得阴与炼阴得阳相辅相成。 仙经皆言“去癸留壬”,未尝有言“壬化癸”。壬是气,癸是水,壬阳而癸阴。壬阳即 阴跷中阳火,有气无质者也。癸阴即所化之精,有形质。大丹取气不取质,今反以气化质者 , 何也?正所谓补亏也。年至四十,精亏过半。精中藏有气,将所藏之气化为精,以阴养阳。 壬化癸之法,历代口耳秘传,我今录出,汝等万幸。 行功至阳举时,绝无淫念,用右手将玉茎肾囊一把握住,握勿太紧(用握者,恐内气提 撮时,将玉茎吸入小腹)候至阴跷热火上烫脐肾,玉茎半举时(不可举足,举足则化精,非化 气矣)所谓“铅遇癸生须急采”也。 癸生,癸方生也,化精而未化精之际,用意于谷道玉茎间,轻轻提撮,如忍大小便状(轻 轻二字,不可忽略,言虽提撮,不可太用力也!),将肾中阳火,送过尾闾,贯入督脉,不 疾不徐,一意送上(不可复想肾宫,如分念想肾,则玉茎大举,而又化癸矣) ,升至夹脊, 用力催送玉枕,更用力催送(玉枕为铁鼓关,最难穿透,用力者,专意催逼,略不敢松之谓), 两目往上一转,引入泥丸(两目闭而向后转,不可开目)。即以意在泥丸中,自左起向右三 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之后静坐片刻,此为采取一次。 采后仍还源于玄关(即阴跷.黑中有青谓之玄,有出有入故名关)如日间采取,夜间必还 ; 夜间采取,次早必还,不可久留泥丸内。 采之入泥丸,因泥丸可清阳,暂留泥丸,可祛阴,不可久留,因阳极必散,当降下阴跷 , 入水为安。阳既入水中,以润泽之。采而复还。还而复采。 降还之法:于坐定后,嘘出粗浊之气一二口,神明收入绛宫片刻,移入天目凝定,上注 泥丸,右向左三十六转,两目光随意转运。转毕,由夹脊过两肾中心,归入阴跷。复自左向 右三十六转,右向左二十四转。转毕,静坐片时。此为还原一次。 仍如前采取之,仍如前还入阴跷。不计遍数,但得玉茎龟头缩进茎皮不出为度。此正补 亏。补足之时,虽西施、王嫱百般拯撼,亦不足以动其情矣(阳入水中藏,所以不为所动)。 然后入九还正功,能节节见效。 慎之!慎之! 两篇道经不做附录,直接加入正文,因为不读完这两篇,无法看下面的结论。其文字通 俗,应可看懂。两篇独立的文章,合起来看,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功法,名为“亦通”。 13 静坐并不安静,有如此多的操作。繁难道功所获效果,我们老实练拳一样获得,孙禄堂 没有练道家补亏法,只是练拳,阴跷穴中就有冲动了。 道功每达一效果就要转一个技法,又都是内在的变化,不好掌握。拳法则是随着动作, 自然生效,简便易行。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埋怨薛颠为什么只说道功效果而不谈功法了, “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练拳练来的,不是另有功法。 录出两篇道经,是作习拳参考,可知自己处在哪种境地——这是聪明做法,但笨练也不 会迷路,谚语:“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拳是智慧先民编的一套程序,按其运行,便会自 得自明。 薛颠在《象形术》一书之前,写有《形意拳术讲义》,也有“初学规矩”章节,文字大 体相同,而更详细。 《象形术》言“求力则为力所拘”,你练力就被力束缚住了,《形意拳术讲义》多说了 “所拘”为“凝滞不灵”,《象形术》说“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你求轻浮就会变得松散 , 《形意拳术讲义》详细地说了松散是精神涣散。 至于能轻能重的功能,《象形术》说是“神归丹田、气贯脑海”之后自然获得的,《形 意拳术讲义》说是“凝神于丹田,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身轻如羽”。神归丹田成了变重 的技法,气贯脑海成了变轻的技法。 但变轻变重不止这一个方法,气贯涌泉也是变重之法,有时“神归丹田”了,身体反而 变轻。 薛颠发现,说得越细致,忽略得越多,不得不加上“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 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 生,诚神奇矣”一段话。 这段话,把自己吐出来的要点,又给吞回去了,先跟你详细说了半天,又告诉你别把他 刚说的当回事。 前辈谈拳,很多时候不是保守,而是怕说多了,妨碍徒弟。薛颠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经验,到写《象形 术》时,将《形意拳术讲义》的文字作了删减。由《形意拳术讲义》到《象形术》的变化, 可看出薛颠文字上的进步,写文如下棋,是有算路的。 薛颠在凡例中有“照书自修可成高手”的许诺,具体落笔时,便要字字斟酌,豪言壮语 在先,小心算计在后。 薛颠的许诺是“是编图解详明,了如指掌,绝无望洋兴叹之弊。学者果能手置一册,循 序渐进,勤学不息,则由浅入深,可入室生堂,得国术之三昧,以鸣当代,传之于后世。” 我都算计好了,只要你不自作聪明,老实照我说的练,可得到拳法真谛,在当代武林出 类拔萃,并获得后世敬仰——此话吓人,成书至今不过七十年,民国的武术家我们还记得几 位? 屈指可数。薛颠自己都被遗忘了,但因为他的弟子李仲轩的宣扬,人们毕竟知道了。这 一知,又是天下名了。 薛颠表示他所能作的已经都作了,下面就是该你作了。“易理久则自明,奇效必得,非 纸上谈兵之虚言也。”不明白不要紧,只要你练这拳,自己就会明白。初学规矩之后,列有 初学三害: 练武术者,有当注意之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学者能力避三害,非特体质强 健,而且力量增加,勇毅果敢,并能神清气爽,明心见性,直入道义之门。 三害为何?一日拙力,二日努气,三日挺胸提腹。拙力者,用力太笨,气血凝滞,以致 血脉不能流通,筋骨不能舒畅,甚至四肢拘急,手足不能灵活,虚火上升,浊气滞满胸臆, 乃肢体凝滞之处,或细胞爆裂变为死肌,或结为症瘕,贻害终身不可不慎; 努气者,力 小任重,或用力太过,以致气满胸膈,壅滞不通,其气管往往有爆裂之虑,甚至气逆肺炸, 或不治之痼疾者,亦数见不鲜: 14 挺胸提腹者,气逆上行,不能降至丹田,两足似浮萍之无根,重心不定,身体摇动不安 , 比如君心不和,百官失其位,拳术万不能从容中道。练习时,务要将气降至丹田,以直达涌 泉,然后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 学者,果能明三害,力为矫正,用九要八论之规矩,勤加锻炼,循序渐进,以致升堂入 室而得拳法三昧是为道。学者,其各注意焉。 《形意拳术讲义》也讲了三害,词汇大体相同,《象形术》中的三害更详细。规矩比之 简单,害处比之详细。 第一害是拙力,书法也要避免拙力,有人写字一味用力,不顾起承转折,一狠到底,字 如铁棍拼成的,毫无美感。 书法一旦养成用拙力的手感,便一生难改。习武也一样,一旦形成拙力,不但难成高手 , 并且后患无穷,会造成局部死肌,或生出肿瘤。 死肌——肌肉怎么会死?有人骨折了,骨头重新长好后,与原来的大小、位置不同,原 有的肌肉纤维不能承重,于是长出了新的肌肉纤维以支撑。新长出的纤维,破坏了自然的肌 肉模式,在行走坐卧时并不能得到锻炼,于是开始硬化。有经验的按摩师知道,按这些部位 时,会发出“咯咯”的声响,好像按在塑料上,这就是死肌。并不是肌肉死亡,而是硬化。 死肌难治愈,针灸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练武一味用狠劲,破坏肌肉自然的模式,会像骨 折病人一般长死肌。 拙力的害处,还破坏气血。人身有奇经八脉,其实每一根肌肉纤维都是一根脉。拙力形 成死肌,等于你最小的脉成片成片地堵塞了。肌肉纤维硬化等于慢性毒药。 第二害是努气,人正常的运动时,呼吸量越大,力量越大。旧时代,管大力士叫“肺强 之人”。拳击比赛到五六回合时,讲解员多会喊“拳击手体力消耗过大”,不是消耗了什么 , 而是肺部承受不起了。 形意拳练的第一拳劈拳便是锻炼呼吸,强肺的。肺部不强,而做剧烈运动,会“炸肺”。 肺部负担过重,气管受损。中学生们跑一千米,才能体育及格,小孩们跑完后往往痛苦不堪 , 炸了肺。 体育课让小孩硬性达标,而不做强肺训练,越锻炼越损伤身体。笔者中学有一位体育老 师,教给学生深蹲法,作为长跑的准备课程。深蹲时,两臂平伸在胸前,缓缓蹲下站起到锻 炼肺部的作用,与劈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深蹲法是有体无用,能起到强肺作用,但不能用于技击,阴康的大舞术、华佗的五禽戏 都是有体无用。而形意拳和象形术则是有体有用,其姿态能锻炼能技击。这位老师是真懂体 育的人,可惜这样的老师不多。 以憋住呼吸、逆呼吸等方法发力,对人的损害更大,最好以自然呼吸练拳,让肺部自然 地强大。肺弱而作强力运动,必损。 体育比赛中很少会真的炸肺,人有自我保护意识。比武时真会炸肺,看过两个练八卦拳 的人推手,推着推着一个人就倒地休克,送去医院急救。对手的力量袭来,他以强力抵抗, 对手一逼,人就停不下来了,肺部不支,伤了气管。比武受伤,往往不是被对手打伤,而是 素质不够,自行崩溃。 第三害是挺胸提腹。挺胸提腹地打拳,看着体型漂亮,却会造成气逆上行,练出高血压 。 人多重视上肢不重视下肢,上肢离大脑近,神经敏感,注重上肢,是人之常情。但形意 拳不是常情,练武一定要气降丹田,发力点降到腰部。 气沉丹田有个小窍门,两臂举过头顶,气就下沉了。太极拳谱日“有上就有下”,正是 此理。上举才能下降,形意拳的起式和收式都是两臂上举的动作,强调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一开始难作到,得等打拳打得周身发热时,两臂一上举,小腹中觉得有了一块 酥甜甜的东西——这是气沉丹田,不是硬压。 15 开始练拳,要在打拳过程中多停停,作作起式。练拳一个月后,一作起式,腹部自然有 反应,便是走上了正路。 气沉丹田,还要直达涌泉。涌泉是脚底的穴位,一身阳气的源泉。动物最具力度的肢体 是足趾,乌龟、鳄鱼足趾造型之雄强,只有秦汉的铜鼎可以媲美。 由乌龟、鳄鱼的足趾,可推测出远古恐龙的强大,在生物演化的青春期,方可以长出如 此元气十足的脚。 佛教的双盘腿坐法,为汉地所没有,汉地传统修炼坐姿为“正襟危坐”,就是现在日本 人在榻榻米上的跪坐。双盘腿被称为“胡坐”,胡指印度。 正坐、胡坐都刺激脚心的涌泉穴。坐出来的脚心温热,比按摩效果好。薛颠言打通涌泉 穴的好处为“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涌泉穴畅通,就产生 抗击打能力。 气沉丹田,便可通涌泉。练拳人对气脉的真实体验,绝不是像开山工一般打通了这里那 里,而像大蒸笼,蒸汽一腾,便通透了——这是真口诀。 拳谱中另有一套歌诀详细解释了三害,名为八忌。武术是姿态之学,三害在拳术姿态中 的体现有八个明显处,如下: 出拳高举两肋空,绝力使来少虚空:力猛变迟伤折快,胳膊直伸无返弓;身无桩法如杆 立,相击易跌一身空;怒腾气升血充脑,心智变动不机惊。 出拳时,肘部不护住两肋,把力量使尽不留余地,是自处绝境。力量过猛,变化必慢。 胳膊伸得直直,身体站得象竹竿,全身力道不实在,比武时容易跌倒。怒气腾腾,气血上脑 , 反应必迟钝。 薛颠说要用九要、八论来避免三害、八忌,九要是从动势的角度要求肢体,八论是从肢 体的角度要求动势。对比九要、八论,可得灵妙姿态。 九要前面讲过,八论如下: 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催。 臂:左臂前伸,右臂护肋,似曲非曲,曲相弓形,似直不直,出用返方。 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向前,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反弓。 足: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胫,两足旋转,足趾扣定。 谷:谷道提起,气通四梢,两腿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 法曰: 九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有神通。学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意行。 “心意象形任意行”一句,表明了象形术的渊源。形意拳又叫心意拳,象形术是形意拳 的变种,两种拳法的核心都是九要八论。形意拳和象形术,像昆曲和京剧,梅兰芳等大家是 昆京都可以演,自由出入,相得益彰,名为“昆乱不挡”(乱为京剧)。 八论不逐条解释了,九要、四梢、三害、八论、八忌可以相互解释。 《周易参同契》、《翠虚吟》、《玄肤论》等道经都表示,没有把最关键的秘诀写出来 , 但如果读者抱着虔诚之心反复阅读,就会破解出来,名为“不厌百回读,万遍将可睹”。 不是文章有密码,而是心领神会了。文章自有文法有意境,心有灵犀,能读到文外之意 。 古人读经时,遇到不懂处,流行拜经,读一字拜一字,虔诚之下,终会读懂,名为“天真积 力久,豁然根本现”。 从九要、四梢、三害、八论、八忌,体会一下古人读法吧。 3、桩法入道抻劲拔骨 16 观世之进化,每种事业,无不先立基础而后进展,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尤宜先 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为始。一日降龙桩,二日伏虎桩。 练此桩法,先要虚其心,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而充实其腹,慢慢以神意运 动,舒展肢体,使气血循环周身,流通百脉,脏腑清虚,筋络舒畅,骨健髓满,精气充足, 而神经敏锐,故谓之养基立本,此桩法慢练增力之妙法也。 谚云:“本固枝荣”,儒谓“本立而道生”。以后无论操练何种拳势,精意莫不本此, 虽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领神会,不难妙极神明。否则不依规矩,操之过急,四肢必生 挫折之苦,虽费神劳力而不得佳果。 桩法慢性之锻炼,系顺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动发于性,一静存于命,偈日:“静 为本体,动则作用”,正是会意象形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急练求之者,难得其中实益 也。 桩法是形意拳、象形术的基本功,是站立不动之法。习武要改变旧有的运动习惯,打拳 时改变较难,先在站姿中改变。 有降龙、伏虎两个根本桩法,其实两个桩是一个桩,就是形意拳的三体式。三体式是形 意拳的根本,所谓“万法不离三体式”。 三体式为:一步向前迈开,两足分出前后。前脚直指正前方,后脚外撇,重心在后脚。 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后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气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桩片刻,前手与胸部感应,会不自觉地上拾。后手与腹部 感应,自然有降力,如不控制,会缩贴到腹上。 降龙是把飞龙拽住,可比喻为放风筝的劲,有控制地放飞,劲是向上的。伏虎是把老虎 按在地上,不让它动,劲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无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开了,把手按到水里去了。两只手就是两个桩 , 前手是降龙桩,后手是伏虎桩——错,如果两只脚做到两手的状态,才真是降龙伏虎。 前脚是放风筝的劲,后脚是按水瓢的劲,三体式便齐备了龙虎二桩。三体式是天地人, 头颈叫天,胸腹叫人,腿脚叫地。天地生人,所以练拳先要摆正头颈和腿脚,如此才能滋养 五脏、端正脊椎。 人参赞天地之造化——人能参与天地演化,所以胸腹反过来能滋养头颈腿脚。气沉丹田 , 可以通涌泉,便是腹影响了脚,人影响了天地。 在古人的理念中,生命是分为上下两段的,胸、腹两段代表人,符合这一理念。葫芦是 典型的上下层,古人将葫芦作为生命的代表,比喻人的胸腹,修炼时的身心变化叫“壶里乾 坤”。 胸阳腹阴。阳如火,有向上之力,阴如水,有向下之力,所以在胸前的手会不自觉地向 上,在腹前的手会不自觉地向下。 胸在腹上,向上运动的阳居在上位,向下运动的阴居在下位,分道扬镳,不会交合。道 家因此发明了“小周天”功法,腹胸之气交合。 小周天象煮水。火在水下,才能把水煮熟。如果火在水上,就永远不可能煮热水了。原
本文档为【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97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4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4-03-12
浏览量: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