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

举报
开通vip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null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配 第四节 资本积累及其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本质上是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
null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配 第四节 资本积累及其规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演变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本质上是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形式上:私有产权、市场经济、要素分配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条件: 一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二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null(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非市场或前市场的过程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战争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和政府的有限职能 (二)垄断资本主义: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二战)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国家垄断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四、工资及其本质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 货币与资本 资本的总公式:G——W——G’ G’=G+△G(剩余价值) null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价值规律:G=W W=G’ 所以,G=G’△G=0 实际经济生活:△G>0null资本的实际运动: Pm G——W ·····P·····W’——G’ A 流通领域: 购买和销售,价值不会增加; 生产领域: 生产资料价值不会增加。劳动力?null(二)矛盾的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力即人们的劳动能力。体力与脑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null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是劳动者(作为劳动力的物质载体)具有人身自由; 二是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的分离。 null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 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生产劳动者自身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抚养其家人的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耗费的价值。 null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这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而且,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大于其自身的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的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 抽象劳动:价值形成过程。 一般价值形成过程:劳动力创造价值相当于自身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创造价值大于自身价值后的价值形成过程。null如劳动力价值即工资10元,劳动力每小时创造价值2.5元。生产一件衣服生产资料价值40元,需要时间4小时。如劳动4小时,生产1件衣服。 耗费价值:10+40=50 产品价值:10+40=50 一般价值形成过程。 null如劳动时间延长为8小时,可以生产2件衣服,生产资料80元,劳动力价值即工资仍为10。劳动力实际创造价值为2.5X8=20元。 耗费价值:10+80=90 产品价值:20+80=100 剩余价值:10 价值增殖过程null(二)剩余价值(m) 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 )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关于“无偿占有”与价值规律 null(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c): 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2、可变资本(v): 预付资本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 null关于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 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比例关系; 价值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比例关系。 有机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C:v null(四)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 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道路设施的资本。 2、流动资本: 用于购买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那部分资本。 null流动资本、固定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价值周转:价值转移——价值回收。 流动资本:价值一次转移,一次回收; 固定资本:价值多次转移,多次回收。null3、两种资本划分方法的区别 (1)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不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null(2)包括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 机器设备、厂房、道路设施——固定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 可变资本——劳动力 流动资本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m’=m/v m=m’·v 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null(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T1 工作日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m’=4/4=100% T2 工作日1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 m’=8/4=200% null(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null劳动力价值——生活资料价值 提高生活资料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工资)——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null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示范和模仿——行业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四、工资及其本质 四、工资及其本质 (一)工资的本质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或者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null 1、如果劳动是商品,其所有权属于资本家而不是工人。因为劳动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生产资料所有权属于资本家。 2、如果劳动是商品,则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同义反复。违背逻辑。 3、如果劳动是商品,根据价值规律,否定了剩余价值的存在。 null(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1、计时工资: 按劳动时间计算和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计时周期有缩短的趋势: (1)提高劳动力的利用效率; (2)对劳动力的使用量可以随经济 环境的变化而灵活调整。null2、计件工资: 根据工人提供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计量和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工资单价=计时工资(日工资)/ 产量(日产量)null计件工资的作用: 1、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2、节约监督管理费用; 3、可能节省生产费用; 4、压低工资的手段。null(三)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 1、货币工资 以一定货币数量计量和支付的工资。名义工资、纸工资。 2、实际工资 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影响实际工资的因素有:名义工资、税收、物价、租金等。null3、相对工资 即比较工资。是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得到的部分与资本家所得到部分的比率,即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率的倒数。 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配 第三节 剩余价值分配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二、利息 三、商业利润 四、地租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利润和利润率 1、成本 价值构成: w=c+v+m 成本即为生产而投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K=c+v 资本耗费与劳动耗费null2、利润 利润是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即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成本。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预付资本——利润 null3、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或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即p’=M/C 关于资本周转 M:年剩余价值.M=n*m=n*m'*v C:全部预付资本,C+V 耗费资本与预付资本 null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从性质上看,利润率反映资本家的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而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null(二)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1、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部门利润率的不同——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流动——平均利润率的形成。null生产部门 预付资本 利润 利润率 食品 70C+30V 30 30% 纺织 80C+20V 20 20% 机械 90C+10V 10 10% 平均利润率 = ∑P/∑C 平均利润率的部门利润率的加权平均。null2、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P*.C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null生产 预付资本 利润 平 均 平均利润 部门 利润率 食品 100 30 20% 20 纺织 100 20 20% 20 机械 100 10 20% 20 null3、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形成后,产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 生产价格是市场价格的核心,而价值又是生产价格的核心。因此并不违背价值规律。null 在资本自由流动之前,价格决定于价值;资本自由流动之后,价格决定于生产价格。 价格 价格 价值 生产价格null生产 预付 利润 平均 价值 生产 部门 资本 利润 价格 食品 100 30 20 130 120 纺织 100 20 20 120 120 机械 100 10 20 110 120null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 (1)个别企业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不一致,但是,∑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2)个别企业生产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但是∑ 生产价格=∑价值; null (3)价值是生产价格变动的基础。 价值=c+v+m 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 =(c+v)+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的相对稳定性和成本在价值或生产价格中占很大比重。 生产价格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价值的变化。 二、利息 二、利息 (一)利息和利息率 1、利息 利息是使用他人资本支付的代价。或者说是让渡货币资本使用权得到的报酬。 借贷资本的产生: 闲置资本——供给 追加资本——需求null2、利息的来源: 货币资本运动的简单形式: G---G’。 货币资本运动与产业资本运动的结合: G·G--W….P….W’---G’·G’。 借贷利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关于利息形成的其他解释:资金的时间价值或者时间偏好(短视、“不耐”、生命有限性、迂回生产);或者风险补偿。 null3、利息和企业利润 利息产生后,平均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利润。 作为使用他人资本的报酬和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报酬。 null4、利息率 (1)利息率是利息和本金的比率。 (2)利息率变动的界限: 上限---平均利润;下限---0 (3)利息率的影响因素: 平均利润率和货币资金供求状况。 (二)银行利润(二)银行利润 银行经营银行业务所获得的利润。直接来源于贷款利息扣除存款利息和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最终来源于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率=(贷款利息-存款利息-业务费用)/自有资本 相当于平均利润率三、商业利润 三、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产生 产业资本的循环: G——W……P……W’——G’ 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同一个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1、货币资本:为生产作准备 2、生产资本:生产商品,创造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null商业资本的产生——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资本主义初期,产业资本自产自销; 生产的规模与市场范围扩大,自产自销造成流通费用增多、流通时间延长、资本周转速度缓慢,效率降低——商品资本独立化:商业资本产生。 null商业资本—— 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独立资本。 (二)商业资本作用(二)商业资本作用 1、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2、节省流通资本,扩大生产规模; 3、加速资本周转(周转的连续性和商业资本的专业化及其效率),提高流通效率; 4、促进商业分工,推动市场扩大。 (三)商业利润的来源(三)商业利润的来源 G——W——G’ 流通中不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null商业资本假设商业资本不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对平均利润分配的参与: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商业资本) 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实现: 产业资本按低于生产价格的出厂价将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按生产价格出售给消费者。null如只有产业资本。 预付资本:720c+180v,m’=100% 产品价值=720v+180v+180m =1080 平均利润率=180/900=20%null如预付商业资本100,总预付资本为1000 剩余价值仍为180。 平均利润率=180/1000=18% 产业利润=900X18%=162 商业利润=180X18%=18 产业资本出厂价=成本+产业利润 =900+162=1062 商业资本销售价=购进价+商业利润=生产价格 =900+162+18=1080四、地租四、地租(一)地租: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生产关系—— 三个阶级: 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 三个阶级的关系 关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null地租—— 地租是获得土地经营权的代价。或者说,地租是让渡土地经营权的报酬。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二)级差地租(二)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 土地生产率的级差性: 自然条件或追加投资 级差地租: 不同土地由于生产率具有级差性而缴纳的不同等级的地租 。null级差地租Ⅰ: 由于土地肥力或离城市距离的不同而缴纳的不同等级的地租。或是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缴纳的不同水平的地租。 null级差地租Ⅱ: 由于追加投资不同而使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率而缴纳的不同水平的地租。 追加投资形成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投资的农业资本家所有,期满后归地主所有。null2、级差地租的产生: 假设—— 农产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决定—— 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社会生产价格。即耕种劣等地也要获得平均利润。 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优等地和中等地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null土地 投资 平均 产量 个别 个别 社会 社会 级差 利润 生产 生产 生产 生产 地租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优 1000 200 6 1200 200 300 1800 600 中 1000 200 5 1200 240 300 1500 300 劣 1000 200 4 1200 300 300 1200 0 假设平均利润率=20%null3、劣等地也能提供级差地租: 如果不对劣等地进行追加投资,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追加投资的生产率低于原来的劣等地的生产率,则劣等地也可以产生级差地租。 (三)绝对地租(三)绝对地租1、绝对地租 无论什么土地都绝对要缴纳的地租。 由土地所有权决定的。 绝对地租的大小只与土地面积大小有关,而与自然条件无关。 null2、绝对地租的形成: 农产品实际上按价值出售(否则劣等地没有地租,而土地有限,劣等地必须被耕种)。 农业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差额形成绝对地租。null假设剩余价值率100%,平均利润率20% 部门 资本构成 剩余 平均 价值 生产 绝对 价值 利润 价格 地租 工业 850c+ 150 200 1150 1200 0 150v 农业 750c+ 250 200 1250 1200 50 250v第四节 资本积累及其规律第四节 资本积累及其规律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T1: 8000c+2000v+2000m=12000. 2000m: 1000用于个人消费 1000转化为资本,则生产规模扩大 T2:(8000c+800△c)+(2000v+200△v)+ 2200m=13200 null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 剩余价值;null资本积累的目的—— 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利润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 资本积累的实质—— 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能力。(二)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二)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1、剩余价值率。(m=m’·v) 2、劳动生产率: (1)劳动力价值降低——相对剩余价值; (2)同样资本推动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规模; (3)不减少消费而增加积累。 null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差额大小反映固定资本利用效率。设备价值100万,A企业生产1万件产品,第一件产品差额为99.99万;B企业产生2万,差额为99.995万。B企业成本更低,低500元。从而剩余价值更多,积累更快。 4、预付资本大小。 m=m’·v(三)个别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三)个别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1、资本积聚: 通过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积聚与积累: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积累是过程,积聚是结果,是状态。null资本积聚面临的限制: 一是社会财富形成的限制; 二是财产分割的限制。 null2、资本集中: 已形成的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推动杠杆: 竞争 信用——银行和股份公司。 null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1)其直接结果是否增加社会财富;新财富的积累和旧财富的组织。 (2)是否具有社会性; (3)是否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null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 相互推动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 相对过剩人口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 相对过剩人口(一)资本有机构成 技术构成 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原因是技术进步机器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单位价值相对旧机器提高。 (二)相对过剩人口(二)相对过剩人口 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而形成的过剩人口。 表现为失业人口。 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 资本积累的发展—— 劳动力供给增加(机器的使用,操作过程简单化,妇女、儿童进入劳动力市场;小生产者的分化) (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满足资本积累对追加劳动力的需求;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适应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3、对在业工人形成压力,提高剥削程度。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关于后果: 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果一方面造成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 财富的积累和贫困的积累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绝对贫困: 生活水平的绝对下降。存在于个别时期和个别地区(战争、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时期) 相对贫困: 相对工资的下降。存在一般时期和一般地区。长期性和普遍性。 四、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四、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积累与生产社会化: 资本积累——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规模扩大——联系紧密——社会化程度提高。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占有的社会化。 null资本积累历史趋势: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有性的矛盾——经济危机。 阅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目 阅读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4、5、6、14、23、24章;《资本论》第3卷,1、9、17、23、28、44章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资本原始积累、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成本、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有机构成、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利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集聚、资本集中、相对贫困null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 4、 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 5、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划分的区别是什么? 6,如何理解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null7,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8,如何理解劣等地也能提供级差地租? 9,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0,相对过剩人口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1,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12,资本集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是什么?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性: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null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及其形成 二,垄断价格 三,垄断利润一,垄断及其形成一,垄断及其形成(一)垄断 (二)资本积累与垄断的必要性 (三)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可能性 (四)垄断的危害(一)垄断(一)垄断 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垄断指对供给的控制;控制产量、瓜分市场、操纵价格。null 作为一种市场结构,垄断指存在少数卖主而有众多买主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 2,垄断竞争 3,寡头垄断 4,完全垄断null 垄断结构是垄断行为的前提, 垄断行为是垄断结构的结果。(二)资本积累与垄断的必要性(二)资本积累与垄断的必要性1,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 资本积累的目的——利润 资本积累的结果: (1)有机构成提高,资本周转放慢,利润率趋于下降; (2)固定资本增加,竞争导致的沉淀成本增加; (3)产量增加,产品实现困难; (4)市场范围扩大,不确定性增加。null2,垄断对解决资本积累内在矛盾的作用 (1)操纵价格,阻止利润率下降; (2)减少竞争,减少沉淀成本损失; (3)控制产量,克服产品实现困难; (4)控制市场,降低不确定性。(三)生产集中与垄断可能性(三)生产集中与垄断可能性1,生产集中: 少数大企业对部门生产能力的控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产集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null2,生产集中的推动力量(略) (1)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70年代。 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重化工业的规模经济要求; 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推动。 null (2)股份公司的推动作用 股份公司在集中社会资本方面可以有效突破个人资本有限性的局限,促进生产集中。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P688 null (3)银行体系的推动作用 银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固定费用、风险、信用)——银行业的集中。 银行业倾向于推动关联企业的合并以降低银行自身经营风险。 “复制” null3,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可能性: 生产集中——生产者数量减少 ——制定垄断协议的成本降低,实施垄断协议的可能性增加 对违背协议的惩罚具有外部性,协议参与者较多时,协议往往得不到有效实施。(四)垄断的危害(四)垄断的危害 价格 P2 P1 0 Q2 Q1 产量null1,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减少消费者剩余,损害社会福利 2,凭借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 ——降低效率。如阻碍技术进步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金额与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一种心理上的受惠。关于自然垄断关于自然垄断什么是自然垄断? 一个行业,如果 (1)有典型规模经济特征,或者 (2)平均成本递减区间很广,则属于 自然垄断 如城市供水。null(1)规模经济 某些行业,规模扩大可以带来经济效率提高。 扩大规模 ——分工深化,效率提高; ——先进设备,提高效率和质量; ——批量生产和销售,降低平均成本。null(2)平均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设备折旧、房租 变动成本: 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人工成本、原材料null成本 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0 产量 0 产量null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 成本 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 0 产量 0 产量一般行业的平均成本一般行业的平均成本 C AC 0 Q    自然垄断行业(固定成本比重较大)的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 100 10   010         100  产量null若某城市日用水100吨, 独家生产平均成本为10; 10家生产平均成本为100。 显然独家生产更有效率。 所以适于垄断。 如何形成独家生产的格局?自然垄断与管制自然垄断与管制假如:多家生产——竞争——垄断 危害:   沉淀成本。资源浪费 沉淀成本:   不能有效转移到其他用途的投入的成本。   ——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行业需实施进入管制。即许可证管制。null  如果垄断者利用垄断地位制定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怎么办?   ——价格管制   如果垄断者为降低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怎么办?   ——标准或质量管制二,垄断价格二,垄断价格(一)垄断价格 (二)垄断价格的特征 (三)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一)垄断价格(一)垄断价格 垄断组织为获得垄断利润而凭借垄断地位制订的价格。 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二)垄断价格的特征(二)垄断价格的特征第一,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 高于价值,高于竞争条件下的生产价格 垄断价格并非统一的高价格 价格歧视:针对不同购买者制定不同价格(市场的分割)null第二,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垄断价格受需求变化影响较小。 “市场”价格和“管理”价格 null第三,垄断价格具有刚性。 易升不易降的特性。 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都变化较小。(三)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三)垄断价格的制约因素(1)需求的制约。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性)。 弹性与需求调整及时间调整灵活性与需求强度、产品定义、时间周期(长期和短期) 缺乏弹性则可能制定垄断高价。 否则,寻找替代品 替代与时间。null(2)供给的制约。 垄断与进入壁垒壁垒作用的相对性 高价——高利——壁垒的作用 (3)成本的制约。 价格——销售量——成本——利润关于进入壁垒关于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垄断部门所形成的对外部资本进入的各种障碍。或者,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 进入壁垒具有保护产业内已有企业的作用,也是进入者必须首先克服的困难。 壁垒——成本——垄断局面(——控制产量——操纵价格——垄断利润) null 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主要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别、沉淀成本及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null “规模壁垒”:现存企业由于规模巨大而形成的壁垒。 规模巨大——成本优势。 资本集约型部门。 石油加工和汽车生产。 null 产品差异(技术、配方、品质、结构、性能、商誉、品牌)——不可替代性——偏爱——垄断(可口可乐) 新进入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立差异性。null 沉淀成本(sunken cost )已经投入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过大的沉淀成本增加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的风险。null 战略性阻止行为—— 保留过剩生产能力; 低价倾销……三,垄断利润三,垄断利润(一)垄断利润 (二)垄断利润的来源 (三)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一)垄断利润(一)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得利润。可以高于也可能低于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垄断价格—生产成本(二)垄断利润的来源(二)垄断利润的来源1,内部来源: 垄断企业内部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null2,外部来源: 第一,消费者以垄断高价购买垄断企业消费品; 第二,非垄断企业以垄断高价购买垄断企业生产资料; 第三,小企业和小生产者以垄断低价向垄断企业出售产品和原材料; 第四,国民收入再分配(政府补贴)。(三)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三)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 垄断部门和非垄断竞争部门中分别存在利润率平均化趋势。 利润平均化的原因在于资本流动;而资本流动的条件是资本实力相当。null1、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并存 竞争——资本流动——平均利润率 垄断部门——垄断竞争——垄断部门较高平均利润率 非垄断部门——自由竞争——非垄断部门较低平均利润率 null2、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相对性——垄断资本的部门渗透,中小企业被排挤——平均利润率二重化 null3、生产多样性和跨部门经营: 部门过剩资本、新兴产业——生产多样性和跨部门经营——资本流动——垄断部门利润率平均化。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结合: 1、参与:国家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干预:国家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管理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两种形式下的不同角色:市场行为主体与社会管理组织者(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参与和干预成为一种普遍而持久的现象。 1,生产能力的扩张与市场实现问题的加剧。——国家干预市场 国内市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国际市场:贸易政策 “一直看不见的手”与“一只看得见的手”null 2,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国家干预地区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地区经济的协调。新技术革命使某些产业衰落,从而地区经济衰落。 资本的趋利性特点。 地区差距扩大。null 3,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需要增加公共设施投资。——国家投资 公共产品: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或者排他导致效率下降) 私人不具有投资公共产品的动力,或者私人投资公共产品并收费可能导致对公平的损害。null 4,新技术革命推动科学研究的社会化。——国家组织和投入。 重大科学研究如航空航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多部门参与——协调问题 大规模投资 风险 公共性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一)国有企业的特点 (二)国有企业的功能 (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一)国有企业的特点(一)国有企业的特点 1、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国家控制与管理,企业的盈亏也由国家负责;委托代理关系、外行管理、行政控制 2、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两重的:社会目标和企业目标;双重目标与效率null 3、可变资本补偿与剩余价值实现: 国有企业的可变资本不只在一个企业内而是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得到补偿;与此相适应,国有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改变了实现形式,要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才体现出来。 依赖与激励(二)国有企业的功能(二)国有企业的功能1、宏观调控功能 2、微观规制功能 3、对外调节功能 4、一般社会功能 1、宏观调控功能 1、宏观调控功能 第一,稳定产业基础 基础产业的特点: 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难以保证投资收益。 ——私人资本无力或不愿经营。null 第二,优化经济结构 一是通过国家投资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在落后地区建立国有企业,优化地区结构。null 第三,缓解周期波动 (1)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性; (2)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反周期性; (3)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示范和诱导作用可以减少私人企业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 null 第四,确保财政收入。 烟草、酒类生产经营的国有化 2、微观规制功能2、微观规制功能 微观规制是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直接的干预,对企业生产行为、市场行为和价格形成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控制。 第一,推进技术进步(垄断、外部性) 第二,救助私人企业 第三,限制私人垄断3、对外调节功能 3、对外调节功能 第一,强化国际竞争。 首先,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 其次,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建立国有企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其它服务; 最后,通过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援助,带动本国产品的输出。 第二,防止外来控制。 4、一般社会功能 4、一般社会功能 第一,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维持社会安定。 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劳资纠纷和阶级矛盾、承担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的责任。 null 第三,保证国家安全。 其一,发展国有军事工业,控制军火生产,保证军事安全; 其二,在高技术部门和战略资源部门建立国有企业,保证技术安全和资源安全;(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三)国有化和非国有化1、国有化和非国有化的交替 国有化指国家通过经济或非经济手段将私人垄断企业转为国有企业。 非国有化则是指将国有企业出售给垄断资本家,成为私人垄断企业。 null英国: 在1945—1951年工党政府执政期间实行国有化; 后来,保守党内阁上台,对钢铁公司实行非国有化; 1974年工党政府再度上台后,又一次掀起国有化高潮。 1981年英国撤切尔政府发动非国有化运动,大规模向私人出售国有资产。 2,非国有化的社会经济背景2,非国有化的社会经济背景(1)经济效益问题 其一,公有产权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委托—代理关系) 其二,国有企业的双重经营目标是制约其效益提高的严重障碍。 其三,管理体制问题、国有企业部门分布问题及垄断性市场结构问题等。null (2)产业技术基础的变化 其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重要性降低并恶化其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垄断结构制约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 其二,企业模式的变化(单品种、大批量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和多角化 生产); 其三,技术条件的变化 。null(3)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 其一,“滞胀”的出现。 首先,滞胀加剧了宏观经济形势及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加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私有化的紧迫性; 其次,滞胀被认为是经济结构危机的直接结果,而国有企业资产具有的存量刚性,被认为是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null 再次,国有企业形成的垄断市场结构,不仅使自己由于缺乏竞争而导致低效率,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使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功能也得不到发挥,从而使规模经济失去活力; 最后,国有企业的亏损及国家财政补贴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诱因。 null其二,财政危机的深化 国有企业非国有化:一方面,可以甩掉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包袱,减少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出售国有企业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null(4)自由主义势力的强化 其一,凯恩斯主义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强调自由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 强调私有制的积极作用 。 强调“自然失业”的必然性和健全财政的必要性,反对国家为增加就业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其二,右翼政治势力的加强。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 (一)市场失败与政府经济职能 (二)宏观调控目标 (三)宏观调控政策(一)市场失败与政府经济职能(一)市场失败与政府经济职能 1、市场失败 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存在的没有效率的情况。 (1)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1)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具有如下特点的产品: 第一,非排他性。指一种物品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或者说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人免费使用该物品。 第二,非竞争性。指随着使用这种物品的人数的增加,不影响原来的消费者的消费,也不必增加社会成本(新增消费者使用该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搭便车,供给不足 (2)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2)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造成的非市场影响。 正的外部性: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供给小于需求 负的外部性: 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供给大于需求(3)市场的自发作用会形成垄断,损害资源配置效率 (3)市场的自发作用会形成垄断,损害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垄断是竞争的产物 自由竟争——生产集中——垄断 其次,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 垄断是对供给的控制。 垄断造成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害:技术进步的放慢、产品单一化、服务质量下降、劳动生产率降低等等 。(4)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 (4)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波动来实现资源配置功能。 价格作用的自发性,滞后性——引起经济的波动——资源的浪费,损害经济效率。 (5)市场的自发作用会造成 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5)市场的自发作用会造成 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收入——要素,要素数量、质量和效率的差别——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即马太现象。 收入和财富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稳定,从而影响经济效率。 2、政府经济职能 2、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确定为 解决市场失败,弥补市场不足。 政府活动的范围应该是: 存在市场失败的领域。 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方式: 微观规制 宏观调控null关于微观规制 其一,反垄断 垄断行为: 供给者在产量、价格、市场等方面的控制、勾结、合谋。 垄断结构: 个别供给者的产量或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产生垄断行为,视为形成垄断结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案件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案件 1983年前,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掌握美国95%以上的长途电话业务,控制85%的地方电话线路,销售绝大部分的电话设备。1984年被司法部将其分解为7个独立的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只保留长途电话业务、贝尔实验室和西方电器公司,规模仅仅相当于原来的20%。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案件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案件 IBM长期以来是美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商,1967年市场份额占80%。1969年受到司法部的指控,利用价格优势限制其他企业的进入。IBM宣称,其垄断地位的基础是其先进的技术以及对计算机革命的预见,政府的行为是惩罚成功者。1982年里根执政时,撤消了诉讼微软案件 微软案件 微软控制全球计算机操作系统80%以上的市场。90年代早期受到司法部的调查,90年代晚期受到指控,指控其在操作系统中捆绑销售浏览器。政府还担心微软利用起在操作系统中的垄断地位进入应用软件市场,形成更大规模的垄断。克林顿政府时期微软在指控中败诉。后与政府达成谅解,避免被分解。 null其二,政府管制 进入管制 价格管制 标准管制 关于“寻租”与“政府失败”(二)宏观调控的目标(略)(二)宏观调控的目标(略) 1,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1、充分就业 失业的危害 充分就业: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按照他们愿意接受的工资找到工作。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没有失业 摩擦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 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2、价格稳定 2、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即保证一般价格总水平的稳定。避免物价大幅上升或下降。 实现价格稳定的目标,关键是使物价指数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避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危害:生产、流通、信用 3、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
本文档为【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7232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30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4-03-09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