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_曹建恩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_曹建恩

举报
开通vip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_曹建恩 考古 2011年第 8期 � 本刊专稿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内蒙古 水泉墓地 辽代早期 突厥遗民 KEYWORDS: Inner M ongolia Shuiquan Cemetery Ear ly L iao Dynasty T urkic Adherents ABSTRACT: In 2008, Inner M ongolian Institute o f Cult 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 ed tw o tombs...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_曹建恩
考古 2011年第 8期 � 本刊专稿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内蒙古 水泉墓地 辽代早期 突厥遗民 KEYWORDS: Inner M ongolia Shuiquan Cemetery Ear ly L iao Dynasty T urkic Adherents ABSTRACT: In 2008, Inner M ongolian Institute o f Cult 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 ed tw o tombs of the early L iao Dynasty to t he nor th o f t he cem etery of the Warr ing-St ates Period at Shuiquan Tow nship, L iangcheng County . Bot h of t he tom bs are trapezoid eart hen shaft pit t ombs w it h curved corners accompanied w it h animal v ict ims; the grave goods are m ainly the ones related to nom adic life, such as go ld and silver ornament s, g ilt bronze horse fit tings, ir on implements and large am ount o f belt plaques, am ong w hich the complete set o f ho rse f itt ings uneart hed from M 27 re flect ed the st yles o f T urkic Culture. T he discovery o f these tw o T urkic t ombs of the Liao Dynasty provided impor tant a rchaeo log ical data fo r understanding the fusion o f the cultures o f the et hnic groups in this area and the histo ry of t hese ethnic groups competing on the steppes. 图一 水泉墓地位置示意图 第 8 期 � 13(总 685) � 水泉墓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 县永兴镇水泉村北约 1�5公里的山坡上,面 积约 1万平方米。墓地北依蛮汗山支脉,东 临一南北向的大型冲沟, 南坡向下地势开 阔, 可远眺永兴湖, 西侧约 500米处为一南 北向的季节性河流, 当地人称�蒙古哈达�河 (图一)。墓地原为耕地,现已退耕还草。 2008年 5~ 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 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 29座, 其中 2座为辽代墓葬, 分别编号为 M26和 M 27,其余 27座属战国中晚期墓葬。现将 2 座辽墓的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两座墓葬位于墓地的最北部,相距仅约 1米。墓葬呈东西向并列埋葬, M 26位于西 侧。两座墓葬内人骨、随葬品等保存完整,形 制接近,随葬品丰富, 且均存在殉牲现象。 一、M 26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竖穴土坑墓, 墓向 345度。墓口 平面呈前宽后窄的圆角梯形, 长 3�73、北壁 宽 2�15、南壁宽 1�05、墓深 1�92~ 2�83 米。墓壁上半部分自上向下略收,距墓底约 1米处四周留有生土二层台, 以下为直壁。 二层台高约 1 米, 北壁宽 0�53、东壁宽 0�33、南壁宽 0�9、西壁宽 0�42米。墓圹底 部长 2�1、宽 0�79~ 1�07米。其内有木棺板 � 14(总 686) � 考 古 图三 M 26出土遗物 1、3�A 型铁 (M 26� 3、1) 2�铁熨斗( M 26� 23) 4� 鸡心形玛瑙坠( M 26� 15) 5、10�陶罐 (M 26� 5、 4) 6�B型铁 ( M 26� 2) 7、12、13� 玛瑙管 (M 26� 14、12、13) 8�银手镯 ( M 26� 8) 9�铁剪刀 ( M 26� 18) 11� 银耳坠( M 26� 16) ( 1、2、6�约 1/ 5, 3、5、10�约 1/ 4, 4、7、11~ 13�约 1/ 1, 8� 约 1/ 2, 9� 约 1/ 6) 铁熨斗 1件( M 26� 23)。圆形, 折沿 内斜, 壁微弧, 扁长柄。通长 25�6、柄长 10�4、深 3�2厘米(图三, 2)。 铁镞 3件。据镞身,分二型。 A 型: 2件。矛形。镞身瘦长, 截面呈椭 圆形, 圆柱状短铤。M 26� 21, 长 10�4、宽 1�2厘米(图四, 4)。M 26� 19,长 10�6、宽 1 厘米(图四, 3)。 B 型: 1件 ( M 26� 20)。铲形。锋部平 弧, 两侧斜直, 扁状铤。长 6�2、宽 2�6厘米 (图四, 9)。 银耳坠 1件 ( M 26� 16)。鎏金, 中 空。椭圆形环状,上端耳钩部细窄, 环底和一 侧附有球状凸起。高 3�8厘米(图三, 11)。 第 8 期 � 15(总 687) � 图四 M 26出土遗物 1、2、6、10�A 型玛瑙珠 ( M 26� 8、7、11、10) 3、4�A 型铁 镞 ( M 26� 19、21) 5�椭圆形银片 ( M 26� 17) 7、8�B 型玛瑙珠 (M 26� 9、6) 9�B型铁镞( M 26� 20) ( 1、2、 7�约 4/ 3, 6、8、10� 约 10/ 7, 3、4、9�约 3/ 10, 5�约 1/ 1) 银手镯 1件( M 26� 8)。圆形,两端窄 长。锤揲成圆形银片后再錾刻花纹。正面一 道凸弦纹将纹饰分为对称的首尾相连的缠 枝花草纹, 并有鱼子纹衬底。直径 4�9、面宽 2、厚 0�1~ 0�2厘米(图三, 8)。 椭圆形银片 1件( M 26� 17)。锤揲而 成。长椭圆形, 两端各有一圆形穿孔。长 1�4、宽 0�5、厚 0�03厘米(图四, 5)。 鸡心形玛瑙坠 1件( M 26�15)。暗红 色,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磨光。上部为圆鼓形,横穿一圆形穿 孔,下为鸡心形坠。长 3�6、最大径 1�5厘米 (图三, 4)。 玛瑙管 3件。红色,表面抛光。圆柱形 长管,横穿一孔,孔壁加工规整。M26� 13, 长 3、直径 0�7厘米(图三, 13)。M26� 12, 长 2�8、直径 0�6厘米 (图三, 12)。M26� 14, 压于右肩胛骨下。长 4、直径 0�7厘米 (图三, 7)。 玛瑙珠 6件。红色,表面抛光。横穿一 孔,分二型。 A 型: 4件。圆球状。素面。M26� 7,直 径 1�1、高 0�9厘米(图四, 2)。M 26� 11,直 径 1、高 0�8厘米(图四, 6)。M26�8, 直径 0�9、高 0�7厘米(图四, 1)。M26� 10, 直径 0�6、高 0�5厘米(图四, 10)。 B 型: 2件。六棱扁柱状。M26�6, 中间 微鼓。直径 0�6、高 1�3厘米 (图四, 8)。 M 26� 9,直径 0�9、高 0�6厘米(图四, 7)。 二、M 27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竖穴土坑墓, 墓向 356度。墓口 平面呈前宽后窄的圆角梯形, 长 4�65、北壁 宽 3�7、南壁宽 2�6、深 2�35~ 3�75米。墓壁 向下内收, 距墓底约 1�25米处四周留有生 土二层台。北壁宽 0�28~ 0�4、东壁宽 0�2~ 0�6、南壁宽 0�65、西壁宽 0�52米。东西侧 二层台南端各有一圆角长方形的壁龛, 东侧 壁龛开口宽 0�9、高 0�4、进深 0�5米; 西侧 壁龛开口宽 0�9、高 0�4、进深 0�55米, 其内 为放置器物而下挖两小器物坑, 一宽 0�3~ 0�4、深 0�15米, 另一宽 0�25~ 0�34、深 0�15米。墓底长 3�02、宽 1�6~ 1�9米。葬具 为一椁一棺, 仅存长方形板灰痕迹。椁长 2�45、宽 1�45、现高约 0�5米,棺长 2�25、宽 1、高 0�5米。墓底略呈头高脚低。人骨保存 较好, 为男性。仰身直肢, 头向北,面向上,上 肢下垂于身体两侧, 下肢自然分开。人骨位 于棺内偏西部, 东部为殉牲和随葬品(图五; 图版叁, 3)。 随葬品较 M26丰富, 且放置位置基本 保持原状。随葬品多置于棺内东侧,少部分 位于壁龛内, 还有一部分为随身佩戴的头 饰、项饰、臂饰、蹀躞带等。西侧壁龛内南北 并列随葬有瓷瓶 2件,东侧壁龛内为殉牲。 紧贴西棺壁外侧中部及偏北部出有大量铁 器。铁器锈蚀严重,据出土位置及形制判断, 应为棺椁上的构件。头前额上有鎏金铁牌 饰,颈部散落有玛瑙珠、管等, 金耳坠位于左 手部, 左手腕部有玛瑙臂鞲。东侧棺内壁中 部随葬有骨弓弭、铁鸣镝等武器。马具位于 � 16(总 688) � 考 古 第 8 期 � 17(总 689) � 图五 M 27平、剖面图 1~ 9� 铁构件 10� 砺石 11� 铁牌饰 12� 玛瑙珠 13、14� 玛瑙管 15�玛瑙臂鞲 16�金耳坠 17� 玉饰 18� 铁棒 19、20� 银片 21~ 31�铁鸣 镝 32、33�骨弓弭 34� 漆器 35、36�瓷瓶 37~ 40� 铁马镫 41�铁马镳 42� 铁马衔、马镳 43� 木马鞍 44� 人形铜铃 45� 球形铜铃 46� 方形铜 带饰 47~ 49、132~ 135、160、167�铜带箍 50~ 58� 桃形铜扣钉 59�拱形铜扣钉 60~ 62� 桃形铜带扣 63� 方形铜带扣 64~ 68�圭形铜带饰 69� 对鱼尾形铜带饰 70~ 76� 花叶形铜带饰 77~ 86� 长鱼尾形铜带饰 87~ 104� 短鱼尾形铜带饰 105~ 110� 三叶花形鎏金铜节约 111� 大铜带扣 112� 小铜带扣 113� 葫芦形铜吊扣 114~ 118� 大桃形铜带 119、120� 小桃形铜带 121、122�鎏金拱形铜带 123� 哑铃形铜带饰 124~ 126� 平尾圭形铜 尾 127、128�燕尾圭形铜 尾 130、131、166�三角形铜 尾 136、137�� L�形铜带饰 138~ 141、164、165� 玛瑙带 142、143�椭圆形铜 带扣 144�桃形铜带扣 145、146� 椭圆形铜带饰 147� 铜转环 148~ 150� 椭圆形铜带 151~ 153� 心形铜带 154、155�心形铜带饰 156�束腰形铜带饰 157~ 159� 圭形铜 尾 161~ 163� 圭形铜带饰 左腿外侧及右脚部, 南北向置于棺内 (图版 肆, 1、2)。包括铁马衔、马镳、马镫和木马鞍、 球形铜铃及人形铜铃等。一组完整的蹀躞带 围绕腰部随身佩带, 另一组蹀躞带位于殉牲 的羊头骨处(图版肆, 3、4)。 (二)殉牲 人头骨东侧置 1具羊头骨。羊头骨侧 置,吻部朝北,角被砍下。棺内西南角有羊肋 骨、肢骨、肩胛骨等。东侧脚龛 中有羊肋骨、肢骨和肩胛骨 等。东侧脚龛处的棺与椁间的 填土中还发现 1 段羊脊椎 骨。 (三)随葬品 有生活用具和工具、马 具、腰带饰及各种装饰品等。 1� 生活用具和工具 器 类有瓷瓶、砺石、骨弓弭等。 瓷瓶 2件。粗胎, 茶色 釉, 内外均施釉, 釉色不均 匀。火候较高 , 器表有拉坯 痕。M27� 35, 方唇, 侈口, 矮 领, 溜肩, 弧腹, 平底。口径 5�7、最大腹径 20�5、底径 12、 高 34厘米 (图六, 1)。M 27� 36, 尖圆唇, 直口, 溜肩, 弧腹, 圈足。口径 6�9、最大腹径 22�3、圈足径 12、高 33�5厘米 (图六, 5)。 漆器 1件 ( M 27� 34)。 仅存大体形状。云形,似为小型 漆盒类器物。长 14�5、宽 10�4 厘米(图六, 7)。 砺石 1件 ( M 27� 10)。 出自棺东壁外侧中部偏北。砂 岩。长条形,两端厚, 中间薄。 表面磨光。长 12�6、宽 2�4、厚 0�6~ 1�2厘米(图七, 5)。 骨弓弭 2件。由动物肋 骨磨制而成,表面有磨制加工痕。长条形,微 弧。M 27� 32,长 18�2、宽 1�2~ 1�8、厚 0�4 厘米 (图七, 9)。M 27� 33, 残长 12�4、宽 1�8、厚 0�3厘米(图七, 4)。 铁鸣镝 11件。形制相同。三翼形铁镞 头, 有铤。铤上贯穿一骨质枣核形响器, 中 空 , 近中部对称分布三个圆形穿孔。 M 27� 21,残长 10�5厘米(图七, 6)。 铁棒 1件( M 27� 18)。圆柱状, 锈蚀 严重。可能为骨朵的柄部。长 40�5厘米(图 七, 1)。 2�铁构件 9件。为木棺椁上的构件, 钉于棺椁上。M 27� 1, 平面呈圭形, 横截面 为弧形, 侧面呈� U�形, 背部残存铁钉。长 12�6、宽 3�6、厚 0�2厘米 (图六, 13)。 M 27� 2, 平面呈圭形, 横截面为弧形, 侧面 � 18(总 690) � 考 古 图六 M 27出土遗物 1、5�瓷瓶 (M 27� 35、36) 2� 玛瑙臂鞲( M 27� 15) 3、4、9~ 14、17� 铁构件 (M 27� 8、2、7、3、9、6、1、4、 5) 6� 金耳坠( M 27� 16) 7� 漆器( M 27� 34) 8、15� 银片( M27� 19、20) 16� 铁牌饰 (M 27� 11) ( 1、5� 约 1/ 7, 2、16� 约 2/ 3, 3、4、7、13、14、17�约 1/ 3, 6、8、15� 约 5/ 4, 9~ 11�约 1/ 4, 12� 约 2/ 5) 图七 M 27出土遗物 1� 铁棒 ( M 27� 18) 2� 玉饰 (M 27� 17) 3� 玛瑙珠 ( M 27� 12) 4、9�骨弓弭 ( M 27� 33、32) 5�砺石 ( M 27� 10) 6�铁鸣镝 (M 27� 21) 7、8�玛瑙管 ( M 27� 13、14) ( 1�约 1/ 7, 2、7、8� 约 3/ 4, 3� 约 1/ 2, 4~ 6、9�约 1/ 3) 略呈� 7�字形,其上残存铁钉。长 12、宽 3�6、 厚 0�2厘米(图六, 4)。M27� 3,长方形,上 有铁钉痕迹。长 5�4、宽 4�2、厚 0�3厘米(图 六, 10)。M27� 4,长方形, 横截面为弧形。长 11�4、宽 3�6、厚 0�2厘米 (图六, 14)。 M27� 5,长方形, 横截面为弧形。长 9�8、宽 3�4、厚 0�2厘米(图六, 17)。M27� 6, 平面 呈圭形, 横截面为弧形, 侧面呈� 7�字形, 背 部有铁钉。长 15、宽 3�6、厚 0�2厘米(图六, 12)。M 27� 7, 平面呈两端圆弧的长方形,横 截面为扁弧形, 背部有大铁钉。长 18�4、宽 3�6、厚 0�2厘米(图六, 9)。M27� 8,平面呈 圭形,横截面为弧形,侧面呈三角形,背部有 铁钉。长 15、宽 3�6、厚 0�2厘米(图六, 3)。 M27� 9, 长方形, 表面存有两个圆形穿孔, 背部有铁钉。长 7�4、宽 3�6、厚 0�3厘米(图 六, 11)。 3�装饰品 有随身佩戴的耳饰、项饰、 臂饰、牌饰等。 金耳坠 1件 ( M 27� 16)。位于左手 部。中空, 呈� U�形, 前有圆形突出物, 底部 突起桃形节。通高 2�7厘米 (图六, 6; 图版 伍, 5)。 银片 2件。长条状薄片打制而成。两 边凸起, 中部内凹。M 27� 19, 残长 3�1、宽 0�8、厚 0�05厘米(图六, 8)。M27� 20, 残长 2�6、宽 0�7、厚 0�05厘米(图六, 15)。 铁牌饰 1件( M 27� 11)。鎏金。长条 状, 正面微弧, 已断为三节。残长 8�7、宽 2�3、厚 0�2~ 0�5厘米(图六, 16)。 玉饰 1件( M 27� 17)。白色, 有打击 痕迹。长 3�1、高 2厘米(图七, 2)。 玛瑙珠 1件( M 27� 12)。红色, 表面 抛光。七棱球形,对穿一孔。直径 0�9、高 0�6 厘米(图七, 3)。 玛瑙管 2件。红色,表面抛光。圆柱 形, 横穿一孔。M 27� 13, 长 3�5、直径 0�7 厘米(图七, 7)。M27�14,长 2�6、直径 0�6 厘米(图七, 8)。 玛瑙臂鞲 1件( M 27� 15)。红色, 表 面磨光, 有天然纹理, 正面中心有一金色圆 点。椭圆形片状,正面略弧, 背凹。左右两侧 各有一椭圆形长孔, 孔内各穿一银片做钮, 银片上残留少许双股银丝。长 8�2、宽 3�7、 厚 0�35厘米(图六, 2;图版伍, 2)。 4� 马具 保存完整, 包括铜带饰、 带扣、带箍、铃和铁马衔、马镳、马镫及木 马鞍等。 三叶花形鎏金铜节约 6件。大小、 形制相同。平面呈等边三角形。三角为叶 形,其上各有一圆角长方形穿孔。正面中 心呈乳状凸出, 背面布满铁锈。素面。 M 27� 105, 长 5�9、高 1�4厘米, 穿孔长 2�2、宽 0�5厘米(图八, 5; 图版伍, 7)。 短鱼尾形铜带饰 18件。大小、形 制相同。与三叶花形鎏金铜节约的三边 通过皮革相连。有脊,一端呈花叶状, 一 端呈短鱼尾状,两侧边为波浪形。背面有 两个铆钉, 钉于皮革上。素面。M27� 87, 通长 3、最宽 1�9厘米(图八, 7; 图版陆, 4)。 第 8 期 � 19(总 691) � 图八 M 27出土马具 1� 球形铜铃 ( M 27� 45) 2、15�长鱼尾形铜带饰 ( M 27� 77、78) 3�桃形铜带扣 (M 27� 60) 4� 铜带箍 ( M 27� 47) 5� 三叶花形鎏金铜节约 (M 27� 105) 6� 方形铜带扣( M 27� 63) 7�短鱼尾形铜带饰( M 27� 87) 8�方形铜带饰( M 27� 46) 9�花叶形铜带饰( M 27� 70) 10�桃形铜扣钉( M 27� 50) 11� 对鱼尾形 铜带饰( M 27� 69) 12� 圭形铜带饰 ( M 27� 64) 13�拱形铜扣钉 ( M 27� 59) 14�人形铜铃 (M 27� 44) ( 1、14� 约 1/ 2, 4、8、10、13� 约 1/ 1,余皆约 3/ 4) � 20(总 692) � 考 古 图九 M 27出土马具 1� 铁马镫 ( M 27� 37) 2� 铁马镳 ( M27� 41) 3� 铁马衔、马镳 ( M 27� 42) 4� 木马鞍( M 27� 43) ( 1~ 3�约 1/ 4, 4�约 1/ 11) 长鱼尾形铜带饰 10件。形制相同。有 脊,一端呈花叶状,一端呈长鱼尾状,两侧边 为波浪形, 中部束腰。背面有三个铆钉, 夹皮 革与背部铁板钉在一起。素面。M 27� 77,通 长 6�9、最宽 2�1厘米(图八, 2)。M27� 78, 通长 9�1、最宽 2�1厘米(图八, 15; 图版伍, 1)。 花叶形铜带饰 7件。大小、形制相 同。有脊, 两端皆呈花叶状, 两侧边为波浪 形,中部束腰。背面有三个铆钉,夹皮革与背 部铁板钉在一起。素面。M27� 70, 长 7�8、 最宽 2�0厘米(图八, 9)。 对鱼尾形铜带饰 1件 (M 27�69)。有 脊, 中部与脊垂直有一凸弦纹, 两端呈鱼尾 状。背面有两个铆钉,钉于皮革上。素面。通长 2�1、最宽 1�9厘米(图八, 11;图版伍, 6)。 圭形铜带饰 5件。大小、形制相同。正 面饰凸起的对称卷草纹, 背面有三个铆钉, 夹革带与后面的铜板相连。M 27� 64, 通长 3�3、宽 1�8厘米(图八, 12;图版陆, 3)。 方形铜带扣 1件( M 27� 63)。扣环呈 扁圆形, 上下各有一圆角长方形穿孔, 扣柄 呈� S�形。素面。长 3�5、最宽 3�8、厚 0�4厘 米(图八, 6)。 桃形铜带扣 3件。大 小、形制相同。桃形扣环, 圆柱形扣轴, 扣针已失。 M27� 60, 长 1�9、宽 2�9 厘米(图八, 3)。 拱形铜扣钉 1 件 ( M 27 � 59)。位于前鞍桥 下。平面近圆角三角形, 中 部有长方形孔。正面錾刻 左右对称的卷草纹, 背面有 三个铆钉, 钉于皮革上。长 4�4、宽 2�3厘米(图八, 13; 图版伍, 3)。 桃形铜扣钉 9件。拱 形,下有扁桃形穿孔。背面 有三个铆钉, 钉于皮革上。M27� 50, 最长 3�1、最宽 2�4厘米(图八, 10)。 铜带箍 3件。大小、形制相同。平面呈 圆角长方形。M 27� 47, 长 2�6、宽 1�4、高 0�6厘米(图八, 4)。 人形铜铃 1件(M 27�44)。上部为双面 人头形,男性,头顶正中有一圆孔,中分发型略 卷曲。面部丰满,粗眉深目,阔鼻,大耳下穿耳 环。下部呈覆斗六面体,下沿外折。六面体上部 和折棱处皆錾刻一周羽状纹, 六面上各錾刻一 只衔花凤鸟。铃腔内尚残存皮革质铃芯系带。 高 7�7厘米(图八, 14;图版伍, 4)。 球形铜铃 1件( M 27� 45)。铃钮呈桥 形,其上有一横穿。球形铃体, 中部有一周凸 棱,棱下有一纵向开口。直径 6�6、高 7�5厘 米(图八, 1)。 方形铜带饰 1件( M 27� 46)。背面有 四个铆钉。素面。长 1�7厘米(图八, 8)。 铁马镳 1副( M 27� 41)。锈蚀严重, 仅存马镳外侧的铁环。鹿首,可辨眼、嘴,颈 部、尾部各有一扁形透孔, 背部有两个长方 形穿孔。长 14厘米(图九, 2)。 铁马衔、马镳 1副( M 27� 42)。因锈 蚀较严重,细部已辨识不清。镳呈� S�形,中 第 8 期 � 21(总 693) � � 22(总 694) � 考 古 第 8 期 � 23(总 695) � � 24(总 696) � 考 古 第 8 期 � 25(总 697) � 辽代早期蹀躞带和辽代服饰史方面的实物 资料。 (三)墓葬的文化属性 两墓的形制相近,但与辽代契丹人的墓 葬形制差异较大。能随葬如此之多的马具、 蹀躞带饰的墓葬,应非一般平民。而契丹规 格较高的墓葬多为带墓道的砖室墓,普通平 民墓为竖穴土坑墓或石棺墓。 墓葬中出土器物体现出浓厚的北方少 数民族风格, 金耳坠和玛瑙臂鞲、鸡心形坠 及铁熨斗等在契丹人的墓葬中多有发现。保 存较好的蹀躞带与辽代陈国公主墓中所出 基本相近。陶罐和瓷瓶等均体现出浓厚的契 丹民族的文化特色。然而, M 27所出带具如 葫芦形吊扣、椭圆形带饰、人形铜铃等都不 见于已发现的辽代墓葬中。人形铜铃的人物 特征呈宽鼻、深目大眼、头发蜷曲, 与契丹人 差异明显, 而与敖汉旗李家营子突厥墓 [9 ]所 见银壶上的人物造型相近。另外, 人骨测量 的结果也认为墓主人与契丹人群差异较大, 而更接近突厥人群(见附录)。所以,这两座 墓葬的文化属性就显得较为复杂。 隋唐五代时期, 活跃于北方地区的游牧 民族是突厥族。隋开皇十九年,隋文帝加封 前来归附的突厥部落首领突利为启民可汗, 并在朔州筑大利城(应在清水河县境内) ,将 启民可汗及部众安置于此, 后因被蓝都所 扰,移居黄河以南的胜、夏二州(在陕西靖边 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间)。而凉城在隋朝时 为突厥人占据, 唐朝在此设立桑乾都督府, 辽代置天成、宣德二县 [10 ]。这表明凉城一带 自隋唐以来, 一直为突厥和汉人交错杂居, 而后虽为辽代统辖, 但契丹人多居于东北旧 地,本地仍以汉人和突厥遗民为主。 目前一般将四周用石块券砌围墙、中 间立有石人雕像的墓葬确定为突厥人的墓 葬 [ 11]。但突厥人在中国北方草原活动近半 个世纪,涉及区域广阔,向西深入至新疆、中 亚地区,向北可至蒙古国境内。而突厥帝国 也分为西突厥和东突厥, 在不同地域、不同 时间段内的突厥人的墓葬也应有较大的差 异。所以在东突厥已经消亡的辽代早期, 突 厥遗民仍保留着自身的某些文化特色, 同时 也不断接受着这一时期庞大的契丹王朝的 文化影响。 因此, 我们认为这两座墓葬应为辽代早 期受到契丹文化影响较深的突厥遗民的墓 葬。 附记: 参加发掘人员有内蒙古文物考古 研究所曹建恩、孙金松、党郁、张闯辉及内蒙 古师范大学 07级、台南艺术大学 07级的学 生。在发掘这两座辽代墓葬过程中, 由于 M 27器物丰富、保存完好, 对之进行了整体 搬迁。为了展示的需要, 需保持墓葬的原始 状态, 器物出土的具体数量与实际情况可能 存在不符之处。墓葬发掘和保护得到了内蒙 古博物院塔拉院长的帮助,吉林大学边疆考 古研究中心张全超对墓主人进行了人骨鉴 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线图由张闯辉绘制, 照片由孙金松、张闯辉拍摄。 执笔者 曹建恩 党 郁 孙金松 张闯辉 注 释 [ 1 ] 王刚: �林西县小哈达辽墓�, �内蒙古文物考 古�1998年第 1期。 [ 2 ]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赤峰市敖汉旗白塔 村辽墓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 第 1期。 [ 3 ] 王成、陈凤山: �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花石棺 墓群清理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 1、2期。 [ 4 ] 赵文刚: �天津市蓟县营房村辽墓�, �北方文 物�1992年第 3期。 [ 5 ] 李宇锋: �彰武朝阳沟辽代墓葬�, 见 �辽宁考 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3年。 [ 6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 �敖汉旗范仗子辽 墓�, �内蒙古文物考古�第 3期, 1984年。 [ 7 ] 兴安盟文物工作站: �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 清理简报�,见�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 � 26(总 698) # 考 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 [ 8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 馆: 5辽陈国公主墓6,文物出版社, 1993年。 [ 9 ] 敖汉旗文化馆: 5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金银 器6, 5考古61978年第 2期。 [ 10] 凉城县志编纂委员会: 5凉城县志6, 内蒙古人 民出版社, 1993年。 [ 11] 盖山林: 5内蒙古百灵庙一带突厥遗迹初探6, 见 5东北亚历史与文化6, 辽沈书社, 1992年; 5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6,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年。 附录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 墓地辽代人骨研究 水泉墓地两座辽代墓葬的发现不仅为 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增添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该地区辽代 居民的体质特征提供了珍贵的骨骼标本。我 们对这两座墓葬所出颅骨标本进行了性别 和年龄的鉴定以及观察与测量,现将研究结 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如下。 (一)观察与测量 水泉墓地出土的辽代颅骨标本共计 2 例, 其中男、女性个体各 1例, 均系成年个 体。现将颅骨的主要形态观察和测量特征分 别记述如下(见附表)。形态特征观察参考了 5人体测量方法6 [1 ]和5人体测量手册6 [ 2]的 相关著述。 NO11( 2008LYSM 27) 男性, 年龄在 40岁左右。卵圆形颅,额部中度后倾。眉弓 发育显著, 乳突以及枕外隆突中等显著。鼻 根凹 1级, 犬齿窝较浅,鼻棘为 Broca Ñ级, 颧骨转角处欠圆钝, 颧弓宽度较大。面部扁 平度较大。圆角斜方形的眼眶,属中眶型。阔 鼻型和鼻前窝型的梨状孔下缘。腭形属 U 型,未见腭圆枕。颏形方形, 下颌角区外翻, 下颌圆枕发育较弱, 铲形门齿。 NO12( 2008LYSM 26) 女性, 年龄在 30岁左右。颅形为圆形, 呈现明显的圆颅和 阔颅性质。额部中等倾斜。眉弓中等发育,乳 突发育较弱。无鼻根凹和较浅犬齿窝, 鼻棘 为 Broca Ñ级, 颧骨转角处欠圆钝。较大的 面部扁平度。高眶型, 眼眶呈圆角斜长方 形。中鼻型配合以鼻前窝型的梨状孔下缘。 腭形属椭圆型,嵴状腭圆枕。颏形圆形, 下颌 角区内翻, 有发育较弱的下颌圆枕, 铲形门 齿。 从水泉辽代居民的颅骨测量性特征的 分类结果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该组男性颅骨的主要体质 特征可以概括为: 具有偏圆的中颅型、低颅 型和阔颅型相结合的颅形特点,较大的面宽 绝对值和中等的上面高度, 中眶型和阔鼻 型,较为扁平的面型。该组女性颅骨的主要 体质特征可以概括为: 具有特圆颅型、正颅 型和阔颅型相结合的颅形特点,中等的面宽 绝对值和较大的上面高度, 高眶型和中鼻 型,颇为扁平的面型。 鉴于颅骨标本上所反映出的欠发达的 犬齿窝和鼻根凹、转角处欠圆钝的颧骨和上 颌骨下缘、下颌圆枕、铲型门齿及鼻前窝型 梨状孔下缘的较高出现率等特点, 我们认为 该组颅骨应归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的范围。 (二)比较与分析 11 与亚洲各近代组的比较 为了进一 步考察水泉辽代居民与各个地区的现代亚 洲蒙古人种在种族类型上的渊源关系, 我们 共选择华北组、抚顺组、爱斯基摩(东南)组、 爱斯基摩(勒俄康)组、楚克奇 (河滨)组、楚 克奇 (驯鹿) 组、蒙古组、布里亚特组 [ 3]等 8 个近代颅骨组进行比较。本文采用计算水泉 辽代组与各近代组之间欧氏距离系数的方 法进行定量分析(表一) , 并根据欧氏距离系 数绘制聚类图。所有的统计分析都在 SPSS1115 for w indow s 下完成的, 所有用 于统计分析的数据均经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下同)。 根据表一的欧氏距离系数值, 我们进一 第 8 期 # 27(总 699) # 表一 水泉辽代组与亚洲蒙古人种 各近代组之欧氏距离系数( Dij)值(男性) 说明: 11 水泉辽代组 21 华北组 31抚顺组 41 爱斯基摩 (东南)组 51爱斯基摩(勒俄康)组 61 楚克奇(河 滨)组 71楚克奇(驯鹿)组 81 蒙古组 91布里亚特组 图一 水泉辽代组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之聚类图 11 水泉辽代组 21 华北组 31 抚顺组 41 爱斯基摩 (东南) 组 51 爱斯基摩 (勒俄康) 组 61楚克奇 (河滨)组 71 楚克奇(驯鹿)组 81蒙古组 91 布里亚特组 1 2 3 4 5 6 7 8 9 1 0100 2 24110 0100 3 28121 9164 0100 4 18148 10161 13185 0100 5 18140 15180 17198 7106 0100 6 15198 14163 17194 4197 6113 0100 7 18157 14103 15166 5182 6176 5121 0100 8 10146 22123 27168 15172 16118 13106 15159 0100 9 16155 28154 34111 22123 21191 19158 21137 8127 0100 说明: 11 水泉辽代组 21耶律羽之组 31 萧氏后族 组 41 蒙古中世纪组 51 外贝加尔突厥组 61色楞格 河突厥组 71贝加尔中世纪组 表二 水泉辽代组与其他古代组 之间的欧氏距离系数( Dij)值(男性) 1 2 3 4 5 6 7 1 0100 2 24109 0100 3 19137 14132 0100 4 12166 22152 20182 0100 5 11129 15188 14138 11120 0100 6 9140 18102 16192 7125 5124 0100 7 11170 13192 13110 10192 7182 7124 0100 图二 水泉辽代组与其他古代人群关系的树状聚类图 11 水泉辽代组 21耶律羽之组 31 萧氏后族组 41 蒙 古中世纪组 51 外贝加尔突厥组 61 色楞格河突厥组 71贝加尔中世纪组 步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 Cluster analysis) , 制 出聚类图(图一) ,清晰地反映出水泉组与亚 洲蒙古人种各个近代组之间的关系。在小于 刻度 25的范围内, 9个颅骨组大致可区分 为两个聚类群: 第一聚类群 ( 2~ 7组) , 基本 代表了现代蒙古人种中的东亚和东北亚类 型群体; 第二聚类群( 1、8、9组)除水泉组以 外,主要代表了现代蒙古人种中的北亚类型 群体。水泉组与现代蒙古人种中的北亚类型 群体蒙古组和布里亚特组聚为一类,结合水 泉辽代时期颅骨标本的主要形态观察和测 量特征,可见该组古代居民与现代蒙古人种 北亚类型居民在颅骨特征上较为一致。 21与各相关古代组的比较 为了进一 步探讨水泉辽代居民与蒙古高原及贝加尔 地区时代相近的其他古代居民在人种类型 上的关系, 选择了与其在时空范围相关的耶 律羽之组 [4 ]、萧氏后族组 [5 ]、蒙古中世纪组、 外贝加尔突厥组、色楞格河突厥组、贝加尔 中世纪组 [6 ]等 6个古代颅骨组, 仍然采用计 算欧氏距离系数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表 二) , 并根据欧氏距离系数绘制聚类图 (图 二)。 图二直观地反映出了水泉辽代居民与 中世纪蒙古高原、外贝加尔地区及契丹古代 居民之间的关系, 在刻度 15~ 20之间的范 围内, 7个颅骨组大致可以区分为两个聚类 群: 第一聚类群包括水泉辽代组、外贝加尔 突厥组、色楞格河突厥组、贝加尔中世纪组、 蒙古中世纪组, 代表了与现代蒙古人种北亚 类型颅骨形态特征相似的群体;第二聚类群 包括了两组契丹人群即耶律羽之组、萧氏后 族组。水泉辽代居民在体质特征上与中世纪 蒙古高原、外贝加尔地区古代人群及突厥人 群聚为一类, 而与契丹人群存在一定的差 # 28(总 700) # 考 古 第 8 期 # 29(总 701) # 异,暗示了在该时期可能存在来自蒙古高原 及贝加尔地区的人群迁徙。 (三)结论 水泉组辽代居民的人骨标本是目前内 蒙古中南部地区该时段唯一的一份古人种 学资料,对探讨该时期该地区的人种构成情 况、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经过 我们对两例颅骨标本的研究, 得出以下几点 结论。 11水泉组辽代颅骨标本的主要形态观 察特征表明,该组颅骨标本上所反映出的欠 发达的犬齿窝和鼻根凹、转角处欠圆钝的颧 骨和上颌骨下缘、下颌圆枕、铲型门齿及鼻 前窝型梨状孔下缘的较高出现率等特点,这 些性状都显示了其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形 态特点。 21与现代亚洲各个蒙古人种的欧氏距 离的计算结果表明, 水泉辽代时期居民与现 代蒙古、布里亚特居民在颅骨的基本形态特 征方面最为接近。可见, 该组古代居民与现 代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居民在颅骨特征上较 为一致。 31与相关古代居民聚类分析的结果显 示: 在 7个古代对比组中, 水泉辽代居民在 体质特征上与中世纪蒙古高原、外贝加尔地 区古代人群及突厥人群聚为一类, 而与契丹 人群存在一定的形态学差异, 暗示了该时期 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可能出现了来自蒙古 高原及贝加尔地区的人群。 附记: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基础科学 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 J0030094)、2010年度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 2010 JQB27) 的资助。文中所使用的颅骨标本由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在文章写作过 程中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曹建恩和孙 金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 以衷心的感谢。 注 释 [ 1 ] 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 5人体测量方法6, 科 学出版社, 1984年。 [ 2 ] 邵象清: 5人体测量手册6,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 [ 3 ] a1潘其风, 韩康信: 5柳湾墓地的人骨研究6, 见5青海柳湾6,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b1韩康信: 5沈阳郑家洼子的两具青铜时代人 骨6, 5考古学报61975年第 1期。 [ 4 ] 周蜜: 5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辽代耶律羽之墓 地人骨研究6,见5边疆考古研究6第 4辑, 科学 出版社, 2005年。 [ 5 ] 顾玉才、陈山、张全超: 5辽代萧氏后族墓地出 土人骨研究6,见5边疆考古研究6第 4辑, 科学 出版社, 2005年。 [ 6 ] V . P . Alekseev, I . I . Gochman, Physica l anthropo logy of S oviet Asia , R. Oldenbourg Verlag Munchen Wien, 1983. 。 附表 水泉辽代组颅骨主要测量项目值 (长度: 毫米, 角度:度, 指数: % ) 马丁号 项目 M26 M 27 马丁号 项目 M26 M 27 1 头长( g-op) 174100 186150 63 腭宽( enm-enm ) 35100 ) 8 头宽( eu-eu ) 151100 146100 7 枕大孔长( ba-o) 37150 37150 17 头高( ba-b) 129100 130100 16 枕大孔宽 26100 29100 21 耳上颅高( po-v) 96100 111100 72 总面角( n-pr-FH ) 88100 89100 9 最小额宽( f t-f t ) 89100 93100 73 鼻面角( n-ns-FH ) 95100 93100 5 颅基底长( ba-n) 94100 105100 74 齿槽面角( ns-pr-FH) 74100 76100 40 面基底长( ba-pr ) 88150 101100 32 额角( n-m-FH) 81100 75100 48 上面高( n-p r) 72100 74100 ( g-m-FH ) 76100 60100 ( n-sd ) 73100 75150 前囟角(g-b-FH ) 45100 40100 45 颧宽( zy-zy) 127100 144100 77 鼻颧角( fmo-m-fmo ) 150100 148100 46 中面宽( zm-zm ) 96100 112100 8B 1 颅指数 86178 78128 续附表 # 30(总 702) # 考 古 马丁号 项目 M 26 M 27 马丁号 项目 M 26 M 27 54 鼻宽 26150 29100 17B 1 颅长高指数 74114 69171 55 鼻高( n-ns) 55100 56100 17B 8 颅宽高指数 85143 89164 SC 鼻最小宽 6150 7100 54B 55 鼻指数 48118 51179 SS 鼻最小宽高 1100 4100 SS B SC 鼻根指数 15138 57114 51 眶宽(m-f ek )左 40100 43100 52B 51 眶指数( m-f ek )左 83175 79107 右 40100 44100 右 85100 77127 51a 眶宽( d-ek)左 39100 ) 52B 51a 眶指数( d-ek)左 85190 ) 右 39100 ) 右 87118 ) 52 眶高 左 33150 34100 63B 62 腭指数 87150 ) 右 34100 34100 9B 8 额宽指数 58194 63170 50 眶间宽( m-f mf) 17100 ) 40B 5 面突指数 94115 96119 49a 眶内缘点间宽( d-d) 19100 ) 48B 45 上面指数( pr) 56169 51139 43( 1) 两眶外缘宽 90100 104100 ( sd) 57148 52143 11 耳点间径( au-au) 128100 137100 47B 45 全面指数 ) )) 60 齿槽弓长 48100 ) 48B 17 垂直颅面指数( pr) 55181 56192 61 齿槽弓宽 58100 ) ( sd) 56159 58108 62 腭长( o-l sta) 40100 ) 16B 7 枕孔指数 69133 77133 o 信息与交流 5随州金鸡岭6简介 5随州金鸡岭6 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所、随州市博物馆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1年 6月出版。本书为 16开精装本, 正文 312 页, 5612万字,文后附彩版 18幅,黑白版 62 幅,定价 228元。 金鸡岭遗址是随枣走廊一处十分重要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 也是目前随州 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 隶属典型的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系 统。根据遗址所出丰富的遗物和遗迹, 可将 该遗址的文化分为六期, 从屈家岭文化早期 一直延续到石家河文化晚期。进一步结合遗 址聚落结构分析, 六个时期几乎处于一个连 续发展的阶段,只是不同时期的文化中心略 有变迁, 大致反映了该地史前文化和聚落从 兴起、繁盛到衰落的全过程。为我们进一步 认识随枣走廊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演变 以及长江中游史前社会的文明化进程提供 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雨 珩)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张全超 朱 泓) (责任编辑 李学来) Archaeology 本期要览 2011年第 8期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龟趺山建筑基址 2007年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 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 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 片。据汉字碑文可知,碑上刻有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该基址为/辽太祖纪功碑楼0。 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 2008年,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凉城县水泉清理 2座辽代 早期墓葬。两墓为圆角梯形竖穴土坑墓,有殉牲。随葬品主要是金银饰品、鎏金铜马具、铁器 和大量腰带饰品等与少数民族相关的遗物, 其中 M27所出一套完整的马具体现出突厥文化 的风格。这 2座墓葬对了解该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辽宁朝阳市姑营子辽代耿氏家族 3、4号墓发掘简报 3号墓为砖砌单室墓, 由墓道、天井、 墓门、甬道、墓室等组成, 出有陶器、瓷器、铁器等遗物。4号墓为砖砌仿木结构双室墓, 墓室 内仅余一合墓志及少量遗物。4号墓主为辽初汉姓贵族、曾任节度使的通事耿崇美及夫人耶 律氏。两座墓的发掘对研究辽代兴中府汉姓贵族家族史及其联姻关系有重要意义。 辽宁阜新县辽代平原公主墓与梯子庙 4号墓 平原公主墓为砖筑双室墓, 由墓道、墓门、前 室、左右耳室和主室等组成,在墓门门洞的正上方和墓道两侧墙壁上绘有壁画。出土有瓷器、 金银器、铁器、铜器、玻璃器、墓志等遗物, 年代下限为兴宗末年。梯子庙 4号墓为砖筑单室 墓,由墓道、墓门和主室组成,出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遗物, 年代为辽代中期。 也谈弓形器的形制及相关问题 弓形器是商周时期用于挂缰的 /挂缰钩0, 有窄背和宽背两 种。窄背类弓形器部分出自人骨腰部,在蒙古鹿石中相类的器物均挂于腰间并与弓及弓袋共 出, 因此其应挂在腰带上。车马坑中多放置宽背类弓形器并多置于车厢内, 在鹿石中还见将 辔系于车厢上的马车形象,因此一部分宽背类弓形器应绑缚在车厢前部用以挂辔。
本文档为【内蒙古凉城县水泉辽代墓葬_曹建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5256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3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3-07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