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

举报
开通vip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字体:大中小】   这是一份正在完成中的答卷,一份展现中原大地厚重历史与现代化发展目标如何科学对接的答卷。   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花落”中原大地。河南省由此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的焦点。   与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相比,中原经济区战略显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然转移到国家的内陆腹地。中央赋予中原经济区为全国广泛的同类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的使命。这样...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字体:大中小】   这是一份正在完成中的答卷,一份展现中原大地厚重历史与现代化发展目标如何科学对接的答卷。   2011年国庆前夕,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花落”中原大地。河南省由此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的焦点。   与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相比,中原经济区战略显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已然转移到国家的内陆腹地。中央赋予中原经济区为全国广泛的同类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的使命。这样的特殊定位下,中原经济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河南来说,做好新型城镇化这篇大文章,就能够纲举目张、带动全局。   前不久,记者沿着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进城镇、走乡村、入社区、访企业、问农户,见证河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攻坚克难、爬坡上坎的执着与辉煌;感受一批殚精竭虑为之奋斗的中原人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与追求;深切地体会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无尽活力与广阔前景。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这片名都相望、城垣相叠的大地,我们不禁深深地感喟,100多年前马克思曾预言的“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正在被中原城乡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沧桑巨变印证着……   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目的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垄亩的万千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实现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   [采访实录]   4月下旬,济源市王屋山深处,下冶镇。记者看到,几年前同在此地采访就曾看到过的公路旁竖立的月亮湾社区设计图,已经部分地变成了矗立在河谷平川的住宅楼和配套设施。看着一栋栋封顶不久的现代化楼房,73岁的农民张发学,颇似愚公移山传说中愚公的年纪,不由感慨:“过去是一代人建三次房子,现在是三代人建一次房子,值!”   据月亮湾农村社区管理区书记李应保介绍,济源市下冶镇月亮湾社区共占地68亩,规划建设24栋,共528套房子,分三期建设完成,能入住2000人左右,总共可节省280亩宅基地。济源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月亮湾农村社区一期320套房刚刚开建时,就因为有幼儿园、公共服务中心、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公交站等,配套设施功能比较完善,被曹腰村一个居民组抢购一空。山下的富裕农村社区因为邻近高速路,并有愚公移山的景点,被市里统一规划建成了农家乐。一期的320套,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6月份交工。三期的预算总共是7450万元,户均价14万元,群众平均要拿6.5万元。现在已经有116户把两期房款交齐。   在位于沁阳市南郊的袁屯村,几年来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大规模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直在进展。记者了解到,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袁屯,由于自然村相距较远,居住分散,给群众生产、生活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宅基地管理混乱,户均住宅面积达600平方米,而且许多农舍主人常年外出打工形成“空心村”现象,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在新型农村社区的政策支持下,袁屯将3个自然村合并,农民宅基地和耕地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筹资、建设、管理,共整理出土地258亩,节约土地158亩。   41岁的村委会主任秦东红最近常在村里的各个建设工地间穿梭协调。见记者前来采访,秦东红带记者就近到前一天刚刚搬迁到别墅新居的一户农家参观。在宽敞明亮、与城里大多数“豪宅”几无二致的客厅里,这位个子魁梧、两眼炯炯有神的村庄当家人说:“没想到,我们村在市里还拿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新一等奖!得了3万元奖金虽然不多,却更加坚定了我们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紧邻石漫滩景区,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一栋栋现代雅致的二层楼房,还感受到了新社区的文化意味。   一处灰瓦白墙的院落,不仅有影壁墙,还有月亮门,门廊上用书法刻着“桂花苑”三个字,左右两旁分别题了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院落门楣上则写着遒劲有力的大字“鸿福家园”等字样。   49岁的李云正在自家新开的小卖店里忙活。用车库改成的小卖店,除了卖日杂外,还卖当地特产,其中石漫滩的天然山珍和山野菜卖得最好。除了卖货,李云还利用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经营起了家庭旅馆,她家的5张床位,每位游客每晚收30元。除了小卖店和家庭旅馆的收入,李云家里的两三亩地租出去了,每年也有一定收入。   [采访札记]   就在采访前,记者关注了网友对河南濮阳西辛庄村要建全国首个“村级市”的热议。李连成要建我国首个“村级市”的想法,虽然未必合时宜,但却是亿万农民千百年朝思暮想“城市梦”的朴素表达。从张发学的感慨中,我们读出了同样的情愫。   拓土而耕,筑城而居。古往今来,城与乡的沟通、激荡、博弈,碰撞出人类发展的主题奏鸣曲,交织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发展历史画卷。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所在的中原大地上,不仅有中国八大古都的半壁江山(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更有凝固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首都汴梁的城市风情与农耕文明交相辉映,千古流传。   近年来,在统筹城乡的道路上,河南推进城镇化的步伐从未停歇。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切实反哺农村,让世代躬耕陇亩的万千农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实现发展方式的科学转变。对于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下,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命题,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建设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什么?新型城镇化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记者发现,在全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的背景下,河南各地农村方兴未艾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成为承接城市发展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实现“三农”发展现代转型的积极实践,集中展现了“新”的内涵   [采访实录]   记者在济源市采访期间,恰遇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也到当地调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做法。在参加相关座谈会时,记者了解到,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后,确定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要走“两不三新”的新路子——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在讲话中指出,“两不三新”的突破口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九三学社中央非常重视河南的发展,今年确定的重点调研题目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中又处于怎样的定位?根据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的解释,传统城镇化“见物不见人”,将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丢掉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本义;“兴城不兴业”,城市规模平面扩张,而功能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重形不重神”,忽视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人文精神层面的转变。河南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关系通过城镇这个概念联结起来,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喻新安院长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上,即:由传统的城乡分割向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现代城镇体系、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由偏重单个城市发展向注重城际合作、发挥五级现代城镇体系综合功能转变,由偏重外延扩张向注重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城市建设向注重产业集聚、产城互动发展转变。所谓新型农村社区,属于城镇体系的末端,它的受益面大,可以解决农村农民的就地城镇化问题。加上了新型农村社区,就等于把城镇的底座做大,这样的新型城镇化符合河南实际。   记者就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区别,求教于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夏炎。他解释道:从新农村到新型农村社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其内涵远远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它的目的是要实现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和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建国以来继土改、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又一次触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层次变革。也可以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真正着力点。   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副主任卢新科向记者介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跟以前的新农村建设相比,更侧重于配套措施。在建设好新型现代化住宅区域的同时,配套建设好幼儿园、医院、文体设施等,还要做到六通(水、电、路、气、有线电视、宽带)、五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二集中(污水集中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   在济源市王屋乡富裕社区,记者采访了村民王正才。他52岁,现在阳光兔业上班,有两个孩子,一个外出做生意,一个读高中。说起现在农业能不能赚钱,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平时除了在阳光兔业养兔之外,我还种西瓜。以前这里还没修路时,种的西瓜不多,因为没法收购,种西瓜有七八年了,但没形成规模,都是小打小闹。一下雨,泥大水深,根本就没法走。现在路修到家门口了,我们的西瓜就好卖了。特别是去年西瓜给农民带来的利润非常大,前年把西瓜运到山下去卖,去年就直接在地里给卖了。现在我们成立了西瓜专业合作社,种的西瓜都是无公害的,一亩地大概能有6000元的收成。一般每户有3亩地以上,平时这些地还可以用来白菜制种,种大葱。一年下来,也有个四五万元的收入。”   可能正是农业高效益的吸引,不少年轻人放弃打工生活回到了乡村。在富裕社区,我们遇到了20岁出头的村民张伟峰。他说:“这几年都在外面打工,现在村里发展形势好,准备回来干了。无论是在家搞养殖、还是种果园,收入都会不错。”   在漯河市临颍县北徐社区,记者见到这里不但有高层低层不同类型的楼房,还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水、电、天然气、宽带配套齐全,村里打了两眼1500米深的地热井,全体村民喝上了矿泉水,洗上了温泉澡,并利用地热取暖。文化大院和远程教育服务中心里,设有文艺演播大厅、图书室、阅览室、农民培训学校等。占地120多亩的北徐花园、文化广场,配有LED户外大屏幕、全民健身设施,安装了美观漂亮的广场灯,每天早上、晚上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为群众健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村党委书记徐德全向记者介绍,北徐庄村有3000多口人,2400余亩耕地,原来是人多地少、旱涝无常,人均收入不到500元的穷村。改革开放后在“一抓粮袋子打基础,二抓钱袋子迈大步,三抓脑袋子奔富路,四抓结构调整展宏图”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北徐庄迈出了快速发展的步伐。目前北徐庄新社区有粮食加工、饲料厂、屠宰厂等20多家大型企业,6000多人在这里上班,其中包括村里的1000多劳动力。北徐庄村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充分发挥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了“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了村民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村民就近上班的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已入住新社区的潘凤枝说,以前种两亩多地,不够家用,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到广东打工,现在在新社区家里分了两套房,每套135平方米,装修得跟城市没有两样。土地流转后每年能拿300斤面粉,400元补贴,逢年过节还供应猪肉、牛肉、鱼、鸡蛋、饼干等生活用品福利。有房有业,儿子儿媳们都回来了,在附近的家纺厂打工,计件工资,每月最少能赚2000多元,多的时候能拿到4000元。在大儿媳生孩子前,她也在面粉厂打工,收入也不少。现在,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带孩子了。   [采访札记]   作为一个有着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河南“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仍然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的问题;城镇化水平低也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焦点。这一客观状况,对城镇化模式转变形成了倒逼压力,也要求河南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如果不建立就地富裕起来、就地实现城镇化的渠道,大多数农民就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采访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是河南省委的决策,相关政府部门的行动,更是广大农民的热望。   查阅河南各级政务网站,记者发现各地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多明确提出,今年要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坚持“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做好中心镇区和镇域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搞好新型农村社区,人口集聚了,服务业就能发展起来,农民的收入来源就能从田地里转出来,土地就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能做好,农民也就能改变过去的生活状态,向新型农民转变。相信这也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不断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美好愿望。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到“县域城镇承载承接”,再到“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三个命题正在从根本上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   [采访实录]   在安阳市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锦和新城,由省委书记卢展工命名,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新型农村社区。2010年,按照“以社区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保证”的原则,全面启动了锦和新城建设。该社区共整合33个村,规划设计建筑面积209.7万平方米,可容纳5.4万人居住。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面积96.4万平方米,整合18个村1.9万人居住。目前,已有2940户搬入新居,与之相配套的锦和新城小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城卫生服务中心今年6月投入运营;商业街建设即将完工,北段、中段两部分将在国庆节开业;新城中小学今年9月可实现招生;大型餐厅、洗浴中心及大型超市等配套设施正在加速建设。   如此大规模的社区建设,资金问题如何解决?记者了解到,为破解锦和新城建设资金匮乏难题,当地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多渠道整合筹集建设资金。建设资金共需34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国家项目资金整合、社会资金、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和农民自筹,目前资金缺口尚有6.3亿元。   建设资金问题,即使在小型的社区建设中同样会遇到。沁阳市南郊的袁屯村委会主任秦东红在农民家中给记者算了一笔搞建设的账:搞建设样样得用钱说话,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我们只有几百万元资金,但建设正在叫劲的时候,我们确实为资金发愁。这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农业发展银行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说法,就想到能不能到农发行贷款支持建设?于是我们很快就到农发行焦作市分行去咨询,能不能贷?如何贷?没有想到,河南农发行系统还没有发放过农村建设贷款,但相关负责人答应向上面请示。我听说后来在新乡召开的一个专题研讨会还研讨了这个事情。终于,在2010年12月,我们获得了河南农发行系统第一笔新农村建设贷款,2500万元。这笔资金对袁屯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显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后来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确认了这一业务动态,并看到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相关动态文件上就此批示:“很好!应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据了解,今年以来该行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打造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品牌形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村发展,截至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302.3亿元,剔除政策性因素,较年初净增44.3亿元,总量占全国农发行贷款总额的7%,居全国省级分行第二位。其中支持各类农业农村中长期建设项目123个,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35个,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项目27个,农村物流、能源、科教文卫以及公共设施项目62个,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11个、农村交通项目72个。   据了解,河南各地针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符合自身发展的新型农村建设模式。如济源市探索形成了城市带动型、城镇带动型、产城一体型、产业培育型、特色民俗型、生态宜居型等建设模式;焦作市形成了产城带动型、中心村镇集中型、整村搬迁型、旧村滚动发展型和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型等五种模式;新乡也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和整体搬迁型五种建设模式。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建成新型农村社区近300个,在建1400多个。今年一季度,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投资126亿元。   [采访札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问题如何解决,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形成可持续良性发展的运作机制。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远不只是规划引导农民建房和“上楼”,也不仅仅是把农民变成市民,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很难想象,农民“上楼”了,他们中大部分人还要每天跑出几公里去种地;我们更不能想象,农民的“腰包”没有鼓起来,如何享受“市民待遇”?楼高万丈“基”为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好比建一幢大厦,产业就是大厦的基础。有产业,农民就业才有基础,农民收入才有保障,才能“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真正“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河南各地通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途径,积极培育社区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商贸则商贸、宜旅游则旅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正在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不断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就地实现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践证明,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才能真正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也才能真正为中原大地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从“粮食要保”到“企业要上”,再到“农民要富”——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所系,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发展所需,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使命所在   [采访实录]   记者听说济源市的耕地流转比例已经超过70%,近年来又出了不少种粮大户,特地前去采访了目前当地承包土地最多的种粮大户王新渠。他在思礼镇涧北村等村共承包5000亩土地,注册有汇鑫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有1000多人,整个村共有3000多人。王新渠从事工商业获得资本后,投资7000万元,到年底共投资1亿元来承包和建设,一亩地的流转费是1000元,除了种粮还建了不少大棚提供给村民,村民只需要每年交1000元就能租用大棚。种出的蔬菜、水果由王新渠通过合作社销往外地。一个大棚的种植面积为1.5亩,目前月收入能达1万元。   在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牛东红介绍,在全球有120万职员的著名企业富士康,今年以来在济源投入34亿元兴办新的产业基地,占地1415亩,其中1000亩熟地,415亩新征地,政府配套十几亿元。济源的富士康直接复制郑州的模式,从开始协商到最后签约一共只用了1个月。今年第一期项目建成后可以直接解决3.7万人的就业,到明年可能达到10万人的就业规模。   据了解,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兰考县,近年来也主动承接产业转移,2011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1.7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2个;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达到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5亿元,增长30.7%,增幅居全省10个直管县第一位。另外,焦裕禄当年治理风沙的“农桐间作”模式,在兰考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500多家相关企业、产值100多亿元、解决4万多人就业的“泡桐经济”产业链。   沁阳市袁屯村村委会主任秦东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乡村的发展必须有产业作基础。26岁时,我有机会成为沁阳市年龄最小的建筑公司老板,为了工作生活方便,举家迁到了城里。一次回村探亲时,我看到驻队干部为筹集绿化资金而愁眉不展,当即拿出8000元钱。因为这件事,2004年村委换届前夕,老支书动员我回村竞选,就这样当上了村委会主任。2006年起,以建160套连排式住宅楼为起点,袁屯村开始了新农村建设。”袁屯村走出了一条主动实现城市化的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用此方法,村民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不足2000元达到了2011年的1.5万元。同时,整理节约出来的土地,将全部用于村庄发展,会不断给百姓带来更好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   60多岁的耿天富一家是袁屯村社区家喻户晓的“明星之家”,因为每次有人来袁屯参观,首先步入的总是他们家坐落在村口的小楼。   “看看我们的新社区建得多漂亮,房子是别墅、又大又敞亮,还建有服务中心、幼儿园、超市和活动广场,城里有的,俺这里也有,再也不用‘一代人建三次房’了。”记者一问起新社区的情况,袁家屯村社区的居民耿天富就连声叫好。   “我还在附近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吃住都在家,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现在你让我搬回去,我也不会走的。”儿媳妇董小玲抢过话来说。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通过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显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增加了农民财富积累和财产性收入,让农民从“无产者”成为“有产者”。如4月6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市舞钢市向搬入新型农村社区的21户农民颁发了首批“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5月30日,其中的10户农民又正式通过农房抵押获贷331万元,农民最重要资产农房由过去的“死资产”变为“活资本”。此外,通过为社区农民办理城镇居民户口、纳入城镇社保体系,让农民同等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享受到了普惠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通过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采访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发布的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认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城镇中“镇”的规模偏小,集聚辐射力不强;城镇化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土地城镇化大大超前于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等。而这些问题在河南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正在得到解决。   古语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这句话说来容易,但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人民意愿、对人民负责并不容易。河南一些地方的做法实实在在,就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为民”,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稳中求进,坚持让农民在城镇化中获得实惠。从农村切入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参与者应该是农民,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农民。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目标过高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反城镇化或拒城镇化”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农民没能在城镇化中获得最大收益,至少是他们所认可的最大收益。如何“厚民”?记者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就应因村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决不能把城乡一体化等同于城乡一样化,直接“拷贝”和“移植”城镇或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也切忌“一刀切”、摊大饼、搞运动。   中原经济区同时也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村庄是中国城镇的根,乡村文化是中国社会的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的支撑。在大刀阔斧的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深刻了解历史、正确把握现在的基础上正确地走向未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性建设、乡村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农民利益的保护,乃至中华民族长远文化利益的保护,有着表里相衬、唇亡齿寒的重大关联。在我国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全过程中,始终都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因为历史的价值往往在失去之后才更加凸现,而我们的现代化之路确应防止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只留下不能承受的历史空白。   几天的采访结束了。记者认为,在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的创新实践,在不触动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将促进农民和农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摆脱土地指标对城镇化、工业化的硬性约束,并让农民破天荒有了财产性收入,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实现多方共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合村并点、拆旧建新,腾出大量的村庄占地复耕,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还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从而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奠定更好的物质基础,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破解“三农”难题非朝夕之功,革故鼎新,任重道远。中原经济区不仅是经济区,还是试验区,就是要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大胆求证,细心探索。相信中原大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高屋建瓴的规划与设计引领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和谐努力下,一定能够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出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本文档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Microsoft Word 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61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4-02-27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