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会现场:1911-1928》选读本

《国会现场:1911-1928》选读本

举报
开通vip

《国会现场:1911-1928》选读本 选读本 导读 第一节:共和国立,革命党消 立宪派们一度天真地相信,共和宪政时代真的来临了。然而,围绕着“革 命党消”的争论,却给了人们一个强烈的暗示:中国的未来道路,将山重水复, 崎岖难行。 第二节:“病议院”遇上“病内阁” 陆征祥接掌内阁时,有六名阁员辞职,堪称一个“病内阁”。参议院自 从北迁以来,讨论的议题,大都是太平议案,以致缺乏新闻热点的报纸, 挖苦这个参议院是“病议院”。 第三节:国民党大获全胜 国民党一跃而为临时参议院中第一大党,章太炎宣布 :“此后不再反对 同盟会!”黄远...

《国会现场:1911-1928》选读本
选读本 导读 第一节:共和国立,革命党消 立宪派们一度天真地相信,共和宪政时代真的来临了。然而,围绕着“革 命党消”的争论,却给了人们一个强烈的暗示:中国的未来道路,将山重水复, 崎岖难行。 第二节:“病议院”遇上“病内阁” 陆征祥接掌内阁时,有六名阁员辞职,堪称一个“病内阁”。参议院自 从北迁以来,讨论的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大都是太平议案,以致缺乏新闻热点的报纸, 挖苦这个参议院是“病议院”。 第三节:国民党大获全胜 国民党一跃而为临时参议院中第一大党,章太炎宣布 :“此后不再反对 同盟会!”黄远庸感叹 :“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 上必有不可磨灭者。” 第四节:谁谋杀了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 宋案只是因果链条里的一环,这颗棋子的落下,是前面几步棋决定的 ; 而当这颗棋子落下时,后面的几步棋,也已经定好了。 选读本四节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均选自正文第二章:民元第一国会(1912.4 —1915.11)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3 共和国立,革命党消 随着时间的逝去,宋教仁的历史地位,在今天已得到愈来愈充分的认 识与肯定,他被历史学家尊为“中国宪政的设计师”。然而,中国宪政有一 条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晚清十年新政,到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时, 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路与框架了。武昌义旗一举,各省群雄并起,在 中国这个有两千多年专制历史的国家,竟没有一个省宣称建立新王朝,没 有一个起义领袖要做皇帝,无论他们是绿林好汉,还是赳赳武夫,都知道 要成立民国,要建立民意机关,这不能不说是晚清新政的启蒙效果。 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面旗子 :一面是代议政制, 一面是政党责任内阁。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设计宪政,而在于把政党政治, 从青蛙变成王子。 辛亥革命时,有两个同盟会 :一个是孙文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一个是 宋教仁、谭人凤等人领导的中部同盟会。中部同盟会是从中国同盟会中分 4 国会现场:1911-1928 裂出去的,两者相互独立,并无隶属关系,但都是革命的秘密组织,带有 很浓的会党色彩。现在共和民主时代来临,应从地下走上地面,改造为合 法政党,从事宪法国会活动。1912 年 1 月,同盟会在南京召开大会,讨论 前途,建党的意见占了上风。3 月 3 日,通过新的总章,选举孙文为同盟会 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后来黎元洪很快便退出了)。宋教仁担任政事 部主任干事,职责是草创政见,沟通议会内和政府内的会员。 同盟会终于艰难地迈开了从秘密会党到合法政党的第一步。 章太炎有一句著名口号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溯武昌起义之初, 革命党声势如日中天,人人都想削尖脑袋往革命党里钻时,他给谭人凤的 电报,已洞幽烛远地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天下为公,乃克有济…… 以革命党人召集革命党人,是欲以一党组织政府,若守此见,人心解体矣。” 事实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这确实是国家能否顺利完成转型的关键。章太炎劝同盟会,勿 以一党把持政治。 章太炎与同盟会积隙甚深,他提出“革命党消”的口号,恒被同盟会 人疑为动机不良,私心自用,目的是帮助袁世凯瓦解革命党。一百多年来, 这个口号,都被视作破坏革命的阴谋,受到笔诛墨伐。 黎元洪针对各种政治势力已开始争权夺利的现象,进一步明确提出“共 和国立,革命党消”这个口号,比章太炎的更准确、更清晰。“革命军起” 容易引起误解,而“共和国立”,则一清二楚,绝无歧义。黎元洪不无忧虑 地说 :“盖以破坏易而建设难,不如此不足以收容全国之俊杰而共济时艰。” 如此表述,较为温和,与章太炎的“勿以一党把持政治”相比,虽意思相同, 但化解了言辞间的敌意。 有人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不是什么创新发明,与昔汉代陆贾对 高祖所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的道理一脉相承。其实二者 绝不一样,而且南辕北辙,古人是劝皇帝以武逆取天下,以文顺守天下, 但终归是一姓天下。而共和时代,革命党消,是为了让天下人共治天下。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5 如果说“阴谋”,硬把两者扯在一起,才是破坏共和、为专制留一点香火的 最大“阴谋”。 张謇写信给黄兴,建议尽快取消同盟会名义,既可示天下以公诚,亦 可免海陆军行政上无数之障碍。甚至在同盟会中,也有人毅然提出 :“凡从 前所设立,如同盟会、宪政公会、宪友会、辛亥俱乐部以及一切党会诸名 义应请一律取消,化除畛域,非建新猷。”反映了时人对南北分裂、各派政 治分歧,对未来缺乏共识,缺乏社会凝聚力的焦虑心态。 和平统一,意味着要分享权力 ;武力统一,则意味着独享权力。两大 阵营,泾渭分明。争论的焦点在于 :共和时代,到底还要不要革命党?如 果要,革谁的命?如果不要,那以什么取代革命党?从革命到执政需要完 成怎样的转型?中国应该选择怎样的民主化路径与制度表达方式?这是关 系到中国未来走向的大是大非问题。 立宪派们一度天真地相信,共和宪政时代真的来临了,自由、平等、理性、 包容、多元、开放,这些最宝贵的价值,会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像鲜花一 样绽放。人人有免于暴力与恐惧的自由,有参与制度设计的自由,有分享 权力的自由,有监督权力的自由。然而,围绕着“革命党消”的争论,却 给了人们一个强烈的暗示 :中国的未来道路,将山重水复,崎岖难行。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把誓词中“谨遵宪法, 依国民之愿望”,改为“速定宪法,副国民之愿望”,被指一上任就破坏民 主。但当时还没有宪法,遵无可遵。3 月 18 日,大总统通令全国 :“查从前 参议院参议员,各省有由都督遴派者,有由地方议会公推者,有尚未选派者, 现在统一政府不日成立,参议院亟应组织完备,应由各地迅速妥定选派办法, 选派赴会。” 这时,新内阁的名单已经出炉了。内阁总理是唐绍仪,也是孙文的同乡。 同盟会原打算取得陆军与财政两个总长位,被袁世凯否决,但同意宋教仁、 6 国会现场:1911-1928 陈其美、蔡元培、王宠惠 4 位同盟会员入阁,分任农林、工商、教育、司 法总长。总理唐绍仪和内务总长赵秉钧为了表示亲善合作,也都加入了同 盟会。在内阁 12 个总长中,同盟会形式上占了 6 个。参议院顺利通过内阁 名单,第一届混合型内阁,于焉告成。 4 月 1 日,孙文正式解职,在最后一刻,他签署公布了《参议院法》。4 月 2 日,袁世凯向参议院提出临时政府迁北京案,参议院以 20 票对 6 票通过。 4 月 5 日,参议院宣布休会,开始搬离六朝古都金陵,往风沙滚滚的皇城北 京进发了。 这一乾坤大挪移的工程,紧凑而有序地完成了。 根据临时大总统的要求,参议院议员由各省临时省议会选举产生,每 省 5 人,不再由都督委派了。但有些地方只派出一两个人,有些地方的代 表姗姗来迟,所以北京临时参议院总人数,始终是笔糊涂账,有说 93 人, 有说 98 人,有说 110 人,也有说 120 人。而共和党是国会的第一大党,占 了约 42 席,同盟会只占约 35 席。但由于不少人跨了党,所以这个席位数 的统计,也是不太准确的。 共和党实际上由多个小党组成,党魁有黎元洪、张謇、章太炎、伍廷芳、 那彦图、林长民、汤化龙等人。同盟会为第二大党,除此之外,还有统一 共和党、国民党(不是宋教仁后来领导的国民党)和少数无党籍的议员。 北京槐花已开,榆钱遍地,幽香满城。4 月 29 日,临时参议院在前资 政院举行开幕礼。到会议员 75 人,由林森主持大会。袁世凯和国务总理唐 绍仪率领新内阁各部总长,在参议院集体亮相。袁世凯戎装灿烂,腰间佩剑, 神情端庄,步履雍容,进入议会大厅。讵料林森迎上前来第一句话,不是 恭维奉承,而是说 :“袁大总统,参议院是立法的最高机关,是一块神圣之 地,例行是不得携带武器进入的,请大总统阁下解除佩剑入席,以崇法制。” 袁世凯愕然,但马上连声说 :“是的,是的。”随即解下佩剑。这一幕被在 场的人看在眼里,无不激动万分,以为一个民主法治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7 5 月 1 日,临时参议院正式开会,林森辞职,副议长也不见了踪影。据 当时在《民国报》做编辑的梁漱溟说,是林森自己既不想当议长,也不想 当议员,故拂袖而去。补选议长时,同盟会推举张耀曾,统一共和党推举 吴景濂,共和党推举汤化龙,由于三党议员都没有过半数的,取决于哪两 个党能够达成共识,联合投票。最后共和党与统一共和党合作,选定吴景 濂为议长,汤化龙为副议长,谷钟秀为全院委员长。国民党的张耀曾被选 为法制委员会委员长。由三党协商分配各委员会委员名额,林长民任秘书 厅秘书长。 吴景濂当选议长后,袁世凯派秘书长梁士诒到参议院道贺。内阁全体 阁员也在唐绍仪的率领下,一同到院致贺。吴景濂到总统府拜谒袁世凯。 袁世凯命乐队在府门外奏乐欢迎,以示隆重。会晤时,袁世凯说 :“南人多 疑吾将来帝制自为,民国初成,吾焉敢存此非法思想?君北人,吾亦北人, 愿请帮助。”吴景濂说 :“北方人行动向多坦直,吾愿总统为中国之华盛顿, 不愿总统为中国之拿破仑。语云‘止谤莫如自修’,愿总统此后行政处处抱 定约法作去,吾必竭力赞助,浮言自息,一时议论,毋庸顾忌。” 这是袁世凯、吴景濂第一次见面,纯属礼节性的拜访,袁世凯便急不 可待地谈到如此敏感的问题,可见当时来自南方的谣言,非常炽盛,已造 成相当大的压力。 5 月 7 日,参议院议决国会采两院制,着手起草国会组织法。5 月 13 日, 内阁各部总长(除外交、内务和工商总长因故未到外)都齐集参议院,轮 流上台,恭敬严慎,向议员们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自己的施政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个场面,让人对中 国宪政的未来,充满惊喜与期待。沈云龙写道 :“以中枢各部最高首长,俱 不惮烦地一一向代表全民的神圣国会,既不胆怯,亦不虚饰,不夸张,更 不作空洞口号,不念书面报告,各凭其诚挚态度,清晰口才,说明其个人 抱负,充分表现具有行政才能的负责风度,不仅树立了史无前例的开国宏规, 也为中国民主宪政写下了空前绝后的光辉一页!” 8 国会现场:1911-1928 惜乎,这只是一段石火光阴,刹那辉煌。接下来,在“神圣国会”的面前, 将是一条九曲回肠的道路。“绝后”二字,成了历史的一声悠长叹息。 “病议院”遇上“病内阁” 尽管人们也预计到宪政的前途会有曲折,但没想到会曲折成这个样子。 这一任内阁仅存活了三个多月,社会上谣传唐绍仪挪用公款,其操守被质疑, 而唐绍仪亦不自安,便以责任内阁无责任之由,宣告辞职,同盟会阁员联 袂请辞。汤化龙感叹:“各省现象日危一日,而统一之计划,政府无一计及者, 一行责问,则相率辞职,此种□(情)形,殆一月数见。”他对国会的角色, 也感觉很无奈,“现政府能力脆弱,扶掖有所不能,推倒亦有不可”。 6 月 29 日,袁世凯提名陆征祥为国务总理,咨请参议院同意。参议院 召开特别会议,以 74 票对 10 票通过。原内阁有 6 名阁员已辞职,陆征祥提 交了候补名单。直到这时为止,参议院与总统府的关系,还算合作愉快。 陆征祥接掌内阁时,有六名阁员辞职,堪称一个“病内阁”。参议院自 从北迁以来,讨论的议题,大都是“国旗统一案”、“汉口市场建筑借款案”、 “陆海军旗式案”之类的太平议案,议事堂上,祥云缭绕,埙篪相和,南京 时代的激烈攻防战,不复再现。以致缺乏新闻热点的报纸,挖苦这个参议 院是“病议院”。 然而,当“病议院”遇上“病内阁”时,这潭死水的寂静,便被陆征祥的“出 言有章,谈吐超俗”打破了。 7 月 18 日,陆征祥到参议院发表他的施政大纲。拖了这么久才来见议员, 表明他心中无数。果然,他站在台上,从回国观感说起,说到他在国外的生活, 如何亲任厨役开菜单,如何与来自国内的学生、商人周旋,愈说愈海阔天空。 “回来之时,与各界之人往来颇少,而各界目征祥为一奇怪之人物,而征祥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9 不愿吃花酒,不愿恭维官场,还有亲戚亦不接洽,谓征祥不引用己人,不 肯借钱,所以交际场中,极为冷淡。”最后,他似乎想卖弄一下幽默,以过 生日作为演讲的结束词,“在外国时,不知有生日,因老母故世甚早,此回 实可谓征祥再生之日”。 出席会议的 95 位议员,愈听愈莫名其妙,不知他说这些与政纲有何关 系,开头还以为开场白过后,猪肚豹尾,陆续有来,谁知直到他一鞠躬谢幕, 也没一句话涉及治国方针与个人抱负。议员忍不住问他的政见,他竟张口 结舌,不能作答,面红耳赤而退。议员们不禁“全场面觑,心胆俱灰”。 第二天参议院表决补选六个内阁成员名单。袁世凯预感情况不妙,请 求推迟表决,但被参议院拒绝。不出所料,名单遭全盘否决。不仅如此, 谷钟秀还提出对陆征祥的弹劾,令这位不吃花酒的总理大失颜面,尴尬请辞, 躲进医院不出来了。 在内阁制国家,总理由总统提名,国会通过,而内阁成员则由总理任命, 本来无须经过国会。但当时中国的内阁制,连总长的任命都要参议院同意, 总理毫无自主权。参议院因为对陆征祥不满,便把六位总长的提名,一概 否决,显然是矫枉过正了,把制衡与抵制混为一谈。难怪袁世凯后来大叹“议 会专制”了。 在表面上看,袁世凯喜怒不形于色,一面挽留陆征祥,一面设宴款待 全体议员,希望疏通。但当天北京军警却纷纷出动,在全城散发传单,指 责参议院阻挠行政机关。城厢内外都贴上了标语,有人宣判议员死刑,有 人扬言以炸弹“伺候”,甚至有军官公然召开记者会,宣布如果名单不获通过, 就请大总统解散参议院。连章太炎也附和军人叫嚣,建议袁世凯解散参议院, 迅速选举正式国会。京城谣诼纷起,气氛紧张,为炎热的夏夜,添了一把火。 这一系列行动,虽然不一定是袁世凯授意,但至少是纵容默认。 7 月 23 日,袁世凯提出了一份新的内阁名单,请参议院讨论。这天, 陆军总长段祺瑞,带领一群军警,围堵在参议院外,个个目光如炬,盯着 10 国会现场:1911-1928 进出的议员。名为监督政党,维持议院秩序,实则以武力胁迫。议员们真 的见识到佩剑锵锵然、靴声铿铿然的军警了。 一份报纸批评 :“文明之国,未有以军警干涉政党者也 ;有之,自段祺 瑞始。”然短短 22 个字,无一字正确。以军警干涉政党(议会)者,非自 段祺瑞始,实自黄兴始。既以军警干涉之,还称得上“文明之国”吗? 袁世凯这一招果然奏效,内阁名单顺利通过。但陆征祥仍坚辞总理一职, 袁世凯只好另谋人选,几次派人去见宋教仁,劝他以国事为重,出任国务 总理。宋教仁始终以更换总理,阁员应负连带责任为由,坚决谢绝。袁世 凯又劝黄兴出任阁揆,黄兴同样坚拒。 袁世凯向革命党人示好,如果说他是真心合作,过于溢美 ;但说他完 全是假惺惺做戏,也有溢恶之嫌。当时他确实很用心地拉拢各党派,争取 支持,希望能够适应这种新型的政党政治。 袁世凯最后改赵秉钧为总理,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位 54 岁的河南人, 上任伊始,即摆出移船就岸的姿态,宣布加入同盟会,把功夫做得很足。 但当时同盟会一心一意盯着即将到来的国会选举,对这个任期快满、没有 责任的“责任内阁”,已难以产生兴致。 这一风波,表面上暂时平息了。但“病议院”的种种病症,已逐步暴 露出来。 国民党大获全胜 唐绍仪内阁的倒台,似乎证实了宋教仁的判断,混合内阁是行不通的, 唯有建立政党内阁。而建立政党内阁,必须先取得国会中的多数议席。他 一再提醒自己的同志 :“国会选举亟须注意,必使会员能于国会占多数议席, 彼时无论政府如何,可以会员力量改良之,是皆扩张势力之最要者也。”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11 但是,在国会里要与共和党抗衡,没有一个规模相当的政党,所谓多 数议席,只能是空谈快意。但同盟会的现状,令人失望,似乎还没学会从 事合法的政党活动。社会上对同盟会的印象,普遍认为是一个秘密结社的 组织,现在共和告成,已不合潮流,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孙、黄又 宣布退出政坛,同盟会呈江河日下之势,指望它在短期内重振雄风,难乎 其难。宋教仁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联络友党,聚沙成塔,方可扩充党势。 宋教仁住在北京三贝子花园。这里原是明代的皇家庄园,清初改为福 康安贝子的私人园邸,也就是后来的万牲园(动物园)。宋教仁入住后,成 了名流荟萃、杖履纵横之所,全国联合进行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 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和同盟会人士常常在此聚会。经过宋教仁的奔走努力, 章太炎从旁推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把这几个团体,合并为一个大 党——国民党。 8 月 10 日,同盟会本部在北京开会,宋教仁报告了与友党谈判合并的 过程和条件,绝大部分党人都赞成合并,在七十多名与会者中,只有五人 反对。合并遂成定案。 8 月 25 日,盂兰节前一天,处暑时节的天空,一片晴朗。国民党在北 京骡马市大街虎坊桥湖广会馆开六党合并成立大会。直到这时,同盟会内 对改组合并,仍有诸多歧见,以致会场上争吵不休,闹得比酷暑的天气还 要热。 人丛之中,忽然有两位女士直奔宋教仁面前,二话不说,左右开弓, 抽了他两个耳光,然后大骂 :“我辈初系秘密结社,为国牺牲,在所不惜。 今虽功成,仍须团结,共策国事。乃尔曹出卖母党,将官僚与投机分子掺入, 事先又不曾向老同志一一协商通过,如此擅作主张,批尔之颊,该也不该!” 这两人是同盟会女党人唐群英、王昌帼。 宋教仁被打得眼冒金星,居然神色不变,镇静回答 :“所责极是,我理 当接受。不过,这次改组合并,业经海外各支部同意,有文件可稽。且未 12 国会现场:1911-1928 实行合并之前,各派报纸早已将消息披露,你们岂一无所闻之理。唯藉此 女权高涨之际,自应以你们为鉴,我实敬佩。” 一番绵里带针的话,说得两位秘密结社、不读文件、不看报纸的女豪 杰哑口无言,经大家劝告,只得怏怏下台。宋教仁先被马君武批颊,又被 女党人批颊,都能克制自己,平静对待,甚至“唾面自干”,更显其宽厚的 局量与尊严。 这天大会,孙文迟到了,他登台作了演讲。梁漱溟记录当时的情景:“孙 讲话将完,左右(张继等)频请续讲,不要他停,以致拖长数小时之久…… 从早八时开始,至此一整天,没有休息用饭。尤其受罪的是正当盛夏,而 列坐台上的多半穿西服,孙(文)、黄(兴)二公并穿着大礼服,满面流汗, 无时不在以手巾拭来拭去。却是幸得终局,便算成功。” 国民党以理事会议为中央领导机构,大会投票选出 9 名理事 :孙文、 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翙、贡桑诺尔布。 众人推举孙文为理事长,但孙文对这个国民党不感兴趣,他宣称自己要去 修筑二十万里铁路线,纵横五大洲之间。除孙文之外,宋教仁在思想上、 能力上、人格上,均足膺选格,为党内群情所归向,遂成为国民党的最高 掌舵人。 国民党一跃而为临时参议院中第一大党,章太炎宣布 :“此后不再反对 同盟会!”黄远庸感叹 :“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 上必有不可磨灭者。”但依然有许多老同盟会员持反对意见,批评国民党引 进了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令同盟会的革命精神消退,甚至骂宋教仁是“同 盟会第一罪人”,大抵是出于“打天下者坐天下”的心理。 同盟会在共和时代举步维艰,并非因革命精神涣散,恰恰相反,是革 命精神太强,还没培养出合作精神所致。总觉得满天下都是敌人,清政府 是敌人,袁世凯是敌人,旧官僚是敌人,立宪派是敌人,甚至连光复会、 共进会这些革命盟友,似乎都成了敌人。世事就是这么奇怪,当你认定某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13 人是你的敌人时,往往他就真的成了你的敌人了。 宋教仁认为,现代政党并不仅仅是革命党的升级版,二者从目的、性质、 手段上来看,都是全然不同的。他下决心以其他非革命党勾兑同盟会,就 是要改变同盟会的性质,淡化它的革命色彩,这是政党化一道必不可少的 程序。他希望以国民党这个大党,主导国会,制约总统,把党派对立导入 正常的政党轮流执政轨道中。 来自统一共和党的吴景濂,与宋教仁怀同一抱负。为了在国会营造公 平竞争的环境,吴景濂告诫党人:“此后主张,对大事应坚持,对小事取容让, 不可事事以大党欺压他党,遭受反感。”凡院内议事,需要成立审查委员会时, 吴景濂总是要求国民党、共和党和民主党按 2:2:1 的比例,选出审查委员。 有国民党议员不服气地说,本党人数倍于共和党,为什么审查委员名额一样。 吴景濂以一种坦荡的态度解释,人多的作用,应该体现在表决时,而不是 在审查时。 宋教仁与吴景濂商定,一旦国民党成为国会多数党,则由宋担任参议 院议长,吴担任众议院议长。如果顺利,则选孙文为大总统 ;如果不顺利, 则选袁世凯为大总统,但须由国民党组阁。 在选举前,宋教仁作了精密部署,派人到各省建立国民党支部,作为 当地选举的指挥所。吴景濂说 :“宋先生与我商讨各省情形,认为湖北有黎 元洪主持,国民党选举不易争胜,非宋亲赴鄂办理,恐遭失败。”于是,宋 教仁风尘仆仆,奔走于武汉、长沙、上海、南京等地,亲自视察党务,激 励士气,迎接国会选举。黄远庸在对北京政局作深入观察后,承认“北京 之国民党,以所谓参议院派者占中坚,十之八九皆宋派也。故北京之国民 党本部,平心而论,实渐近政党之模型”。 宋教仁领导着气势如虹的国民党,开始向国会进军了。 国会选举战打响前夜,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从国外回来了,为选举带来 14 国会现场:1911-1928 了新的变数。 康有为、梁启超一直认为戊戌变法是被袁世凯出卖而失败的,所以对 袁世凯怀着深仇大恨,康有为始终反对梁启超与袁世凯合作,但梁启超觉得, 国体更始,党派胥融,现在该是政治和解、共济时艰的时候了。 在总统举办的欢迎会上,梁启超与袁世凯见面了,互相表达敬意。体 形矮胖的袁世凯说 :“值用贤之际,高才驾临,实乃国家之福!”容貌清癯 的梁启超欠身回答 :“今我受此盛名盛情,当摈弃一切杂念,唯临时大总统 马首是瞻,以诸位贤达作楷模,为了国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梁启超还有另一个冤家对头,就是同盟会。同盟会一向把梁启超视 作保皇派,不遗余力地攻击,双方在海外屡次爆发论战,形同水火。这 段恩怨,比跟袁世凯的恩怨,更难化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在第一 届内阁名单上,曾有人提议让梁启超入阁,但被同盟会领袖否决了。现 在孙文、黄兴均已解职,宋教仁也完成了同盟会的改组,为和解提供了 可能性。 当时政党以国民党、共和党为大。一般人预计,未来国会,国民党将 占 60 席,共和党 40 席,还有约 20 席游离席,将是决定国会向背的关键。 于是,汤化龙、林长民、孙洪伊等人,撮合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 统一党、共和促进会等小团体,组织第三党——民主党。汤化龙、林长民 等人,都是梁启超的亲密伙伴,政治立场十分接近。民主党的干事长是汤 化龙,但实际灵魂人物是梁启超。 没有党派竞争的议会,便失去存在的意义。政治权力的制衡之道,民 主国与专制国都差不多,只不过民主国更加复杂,制衡的维度更多。梁启 超不仅主导着共和党、民主党的走向,而且他与宋教仁亦惺惺相惜,视彼 此为政党竞争的最大对手。据梁漱溟的记述,宋教仁曾密访梁启超,表示 应像英美那样,实行两党轮流执政。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中,若梁启超 当政,他愿在野相辅 ;如果他当政,则请梁启超善意监督。梁漱溟说 :“这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15 原亦是梁(启超)的梦想,对此自然感激而且契合。” 这是一个历史为中国骄傲的时刻,甚至在 1776 年的美国,也没有出现 如此激动人心的场景。在两位政治家身上,显现了一种真正高贵的尊严和 气度,是那些唯知争权、心地龌龊的政客所无法理解的。 宋、梁这次见面,虽未见于其他史料,有史家认为孤证不立,但追溯宋、 梁二人的思想脉络,完全符合他们的政治理念与性格,不立亦立。 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国会应在 1913 年 1 月 11 日前召集,但因为 《国会组织法》和《议员选举法》未能按时出炉,许多筹备工作,无从开展。 1912 年 8 月 10 日公布《国会组织法》、《议员选举法》。规定国会由参、 众两院组成,参议员由各省议会议员选出,每省 10 人,蒙古 27 人,西藏 10 人, 青海 3 人,中央学会 8 人,华侨 6 人,共 274 人。众议院由各地人民选举产 生,每人口满 80 万选出 1 人,人口未满 800 万的省,也可以选出 10 人,共 596 人。参议员任期 6 年,每两年改选 1/3;众议员任期 3 年,届满全部改选。 对选民资格,亦作了详细规定,由各省区编造选民名册。 1912 年 9 月 5 日公布众议员选举日期令,规定于 1912 年 12 月 10 日进 行初选,1913 年 1 月 10 日进行复选。1912 年 12 月 8 日公布参议院议员第 一届选举日期令,规定蒙、藏、青在 1913 年 1 月 20 日选举,各省、中央学 会和华侨 2 月 10 日选举。 时间表既定,各地的选举气氛便逐日升温,愈炒愈热了。各地城镇乡村、 茶楼饭馆、街头巷尾,忽然喧闹起来,多了许多来拉票的竞选者。他们带 着各自的助选团,当时还没有电气化的扩音设备,大家都是敲着铜锣高喊 : “×× 党 ××× 来发表竞选演说了,欢迎大家来听啊!”于是路人纷纷驻足, 围拢聆听。对这种场面,读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记者,多加以冷 嘲热讽,但今天回过头看,无论多么幼稚,自有其令人动容之处。 史家张玉法记录了候选人的造势手法 : 16 国会现场:1911-1928 在竞选活动中,有助选团体及政党参与其中。政见多较空洞,不 过主张内阁制或总统制,抨击政府或誉扬政府,炫耀己党或攻击他党, 炫耀自己或攻击其他候选人。其竞选方法,或开设夜塾,教授选民写 候选人姓名 ;或预印候选人名片,以便选民携入选举场内摹写 ;或张 贴海报、标语,吸引选民注意 ;或以报刊宣扬政见和己党候选人之长 ; 或旅行各地,发表演说 ;或以各种优待方法(如免缴党费),拉初选当 选人入党。 清末曾经投票选过咨议局议员,但那只是省一级的“咨询机关”,不是 真正的国家立法机关。时隔三年后的国会选举,各项选举法规,比三年前 完善很多。除了没有现代的电视、广播、电子媒介之外,其他造势拉票手法, 和民主国家的选举大同小异。 在这次国会选举中,全国投票人数约为 400 万,占 4000 万合资格选民 的十分之一,舞弊现象,确有所见。如金钱买票、酒宴款待、车船迎送, 还有赠送金徽章、燕尾服,甚至鸦片;有的地方甚至发生选民哄抢选票事件。 比如在武昌,有一人抢得几十张至几百张选票 ;有人代别人填选票 ;有的 选区发生暴力冲突,投票站被人砸毁;也有的复选议员由初选议员私相授受, 每票可卖得四百银洋 ;以致有人在街头张贴公启,讽刺选举是“君主专制, 贾卖御史 ;富豪专制,典卖议员”。 早在清末选咨议局议员时,朝野都有忧虑,担心中国民智未开,民众 文化程度太低,无论学养与经验,均不够格搞选举,若选举中弊案纷纷, 反而会对社会价值体系造成冲击。这种论调,贯穿于中国百年宪政史上。 其实,之所以要投票选举,正是基于人民的专业水平不足以直接从政,需 要用选票选出他们认为够资格的代表,代他们去从事政治这一认识。自由 主义者喜欢说“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生而不同,唯一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17 可以体现“平等”的,也许就是一张选票了,因为无论你是总统还是乞丐, 你手上那张选票的价值是一样的。 从第一届国会的选举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黑金选举、黑道 选举等严重违法现象,大多数所谓“弊案”,更像狡黠的乡下人在市集的讨 价还价,是一种比较单纯、幼稚、贪小便宜式的小把戏。 诚如国会议员刘振生所说 :“第一届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是在 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举行的,那时候政治势力影响选举还不大,金钱运动 之风亦较小。当时操纵选举的,是各省省议会和县议会。”20 由于中国绅权 自治的传统传衍甚久,基础雄厚,绅权与民权是血缘最近的近亲。选举并 没有出现天下大乱的局面。 桥搭起来自然有人过,民主训练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民主。孙文有 先见之明,在约法上加了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恒为防范独 裁者而设,而主权最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国民手中的选票。无选票, 谈何主权? 第一次选举,偶有乱状,不足为奇,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只要逐步 完善法制,积累经验,规矩绳墨,建立健康的选举文化,可以预期,这些 乱七八糟的现象,必定会一届比一届少,民主政治必定可渐入佳境,无须 因噎废食。 谁谋杀了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 ? 1913 年春,国会选举顺利完成。制定宪法的问题,便提升至议事日程 的第一位了。斗争性极强的国民党议员,认定袁世凯是敌人,凡事与其对 着干,政府说西,他们一定说东 ;政府说好,他们一定说不好 ;袁世凯主 张先选总统,后定宪法,他们就要反过来,先定宪法,后选总统。很多时候, 并非出于坚定的政见,而是为反对而反对。今天一个弹劾案,明天要把国 18 国会现场:1911-1928 会搬离北京。国会屋檐下,无一日风平浪静。 永远的争吵,让人怀疑国会是个无效率的清议场所。当年有人在《真 相画报》上讽刺:“甚么子叫党,甚么子叫派,原本一伙人,也进谗言把他害; 甚么子叫改,甚么子叫革,排挤与钻营,更比从前了不得。”有人开始不耐 烦了。国会刚成立,《独立周报》创办人章士钊就提议,撇开国会,由各省 都督推举代表自行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江苏都督程德全公开支持,广东 都督胡汉民、江西都督李烈钧、陕西都督张凤翙、福建都督孙道仁等国民 党地方大员齐声附和,以为这样可以掌握制宪主动权。 然事实证明,破坏程序者,害人终害己。这时袁世凯正琢磨绕开国会 的办法,国民党竟送礼上门。他当即顺水推舟,命令各省推举代表,快快 入京。国民党人这才如梦初醒,不顾原先的主张,掉过头来痛斥袁世凯想 剥夺国会的制宪权。 3 月 9 日,宋教仁在南京发表对制宪问题的政见。从他的谈话中,流露 出对这种现象的担忧,他说 :“宪法问题当然属于国会自定,毋庸纷扰。至 于先定宪法后举总统,本光明正大之主张,不能因对人问题以法迁就之, 亦不能因对人问题以法束缚之。吾人只求制定真正之民主共和宪法,产生 纯粹之政党内阁。此后政治进行,先问诸法,再问诸人。” 袁世凯也有相同的担心,早在国会选举前,他便寄语国民党人 :“此后 当为全国制定宪法,不当为防闲人制定宪法 ;当为总统办事地方制定宪法, 不当为防制一人制定宪法。”宋教仁在南京的讲话,对紧张对峙的气氛,颇 有缓和作用。袁世凯遍视国民党营中,亦唯有宋教仁是可以坐下来商量事 情的人,便诚邀他赴京共商国是。宋教仁欣然从命。 于是,黄兴、唐绍仪、陈其美、邹鲁、王宠惠等国民党人聚集上海, 准备共同起草一份政见书,由宋教仁呈送总统。邹鲁说 :“对于立法,应坚 持约法中主权在民的精神 ;对于行政,则注重党员在内阁中的作用。”这与 宋教仁的观点,所见略同。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19 政见书内容大致为 :第一,单一国制 ;第二,责任内阁制 ;第三,国 务总理由众议院推出,以促责任内阁之成立,其他国务员由总理组织之, 不须国会同意 ;第四,主张省县并为自治团体,有列举立法权,惟不得与 中央立法相抵触,至于自治行政之范围则以地方财政、地方实业、地方交 通、地方工程、地方学校、慈善公益事业为限。宋教仁的朋友徐血儿追述 : “时国会议员多联袂来沪,先生(宋教仁)与以商榷政见,复多相合,乃约 予为之起草国民党大政见。先生口述,而予则笔录之,三日始成,仅及大纲。 先生复略加修改,拟至京时,与本部议决后公布天下。” 宋教仁的心情似春风微拂,对未来充满期待,准备把政见书亲自送到 北京。3 月 20 日,邹鲁先行到南京打点一切,准备迎接宋教仁。时值春分, 阳在正东,阴在正西,正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的季节。宋教仁和部分国 会议员搭乘沪宁线夜车赴南京,转津浦线北上。晚上 10 时,黄兴、陈其美 等人在车站送行,熙熙攘攘、互道珍重之际,突然从人群中传出一声枪响, 众人还没回过神来,只见宋教仁捂着腰部倒下,口中叫道 :“有人刺我!” 血从指缝汩汩而出。 凶手趁着混乱,一溜烟逃去无踪。同行诸友急忙把宋教仁送到靶子路 沪宁铁路医院抢救。街道上一片黑暗。 邹鲁凌晨在南京浦口车站,准备接宋教仁的车,但他等到的是宋教仁 遇刺的消息。邹鲁形容那一瞬间的感受 :“这像一个晴天霹雳,使我神昏者 久之。”他在极度忧郁之中,首先想到的是 :政治竞争,不树堂堂正正之旗, 而用卑鄙龌龊的手段,这种恶例一开,中国政治,将至不可收拾了。25 这也 是许多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 宋教仁被送入医院后,神志尚清,在病榻上,他嘱咐同志三事 :一是 把他的书籍捐给南京图书馆 ;二是请同志抚助其家,善视老母亲 ;三是要 大家继续奋力进行。并口授致袁世凯的电报 : 20 国会现场:1911-1928 北京袁大总统鉴 :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 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 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 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 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 竭力保障民权 ;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临死哀言,尚祈见纳。宋教仁。哿。 宋教仁延至 3 月 22 日伤重不治,年仅 32 岁。据《申报》报道,宋教仁 临终时,“已不能语,惟以目四瞩,周视故人,依依难舍。黄兴见状心痛, 于是附耳呼曰 :‘钝初,你放心去吧!’宋遂气绝,众皆痛哭失声。” 消息传到北京,还在总统府里等候宋教仁的袁世凯,惊愕失色。据黄 远庸记述袁世凯的反应 :“袁总统于二十一日得宋被刺消息,大为惊诧。至 二十二日午后四时,袁方午睡初起,秘书等走告宋逝消息,袁愕然曰 :‘有 此事乎?’即命拿电报来。及捧电报至,则陈贻范一电,黄克强一电,江 孔殷一电。袁愕然曰 :‘确矣,这是怎么好!国民党失去宋遁初,少了一个 大主脑,以后越难说话。’ ” 国民党方面派了谷钟秀、张耀曾、李肇甫三位议员去见袁世凯。据国 民党元老李根源记述,当议员们见到袁世凯时,“袁形神恍惚,即知必事先 知情”。表情恍惚也可以成为事先知情的证据,这种推理方式,十分惊人。 袁世凯一面命令江苏督军程德全全力缉凶,一面拟优恤令。国民党上 海交通部发出通告 :“本党代理事长宋先生之丧,各党员缠黑纱志哀。”出 殡之日,执绋者数以千计,沿途人山人海,由国民党人吴铁城乘马前导, 缓辔而行,气氛极其悲愤凝重。 宋教仁之死,对社会造成极大的震撼,整个政治形势急转直下。社会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21 上谣言蜂起,有说袁世凯是凶案的嫌疑人,有说梁启超是嫌疑人。梁启超 3 月 25 日给女儿的信中提到:“宋氏之死,敌党总疑是政敌之所为,声言必报复, 其所指目之人第一为元(袁世凯),第二则我云。” 这真是咄咄怪事。说袁世凯是嫌疑人尚可理解,但扯到一介书生梁启 超头上,则莫名其妙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放出这些谣言的人,是把袁、 梁同视为仇敌。环顾政坛,就只有原来的同盟会革命党人了。 袁世凯是一位君主立宪的鼓吹者,他最需要的是制定一部对总统(他 心目中的君主)有利的宪法,而不是在宪还没立时,就把立宪者杀掉。当 时邀请宋教仁上京,是指望他化解国民党的敌意,很难想象,他会在这个 时候杀宋。 梁启超更不可能成为凶手了,他一心要和宋教仁在国会里一争高下, 现在对手骤然消失,顿生兔死狐悲之感。他写了一篇《暗杀之罪恶》,表 达对中国政治的失望 :“吾与宋君所持政见时有异同,然固确信宋君为我国 现代第一流政治家。歼此良人,实贻国家以不可复之损失,匪直为宋君哀, 实为国家前途哀也。”民主党干事长汤化龙,同样悲痛难抑,亲撰一副长达 六十余字的挽联,内含真挚沉痛的感情,为人传诵一时 : 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将与先生毅魄俱讫,号哭范巨卿,白马 素车无地赴 ; 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 移笔向谁言。 经上海当局认真追查,发现杀宋教仁的幕后指挥者,乃江苏巡查总长 应桂馨。此人是陈其美密友。陈、应都是在上海滩混的青帮分子,反清时 代,陈其美经常在应家留宿,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天大的事,只要闲话一句, 对方总会帮忙。辛亥革命后,应桂馨在陈其美手下担任谍报科科长,孙文 22 国会现场:1911-1928 从海外回国,应桂馨被陈其美派去接待和保卫孙文。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 大总统时,即由应桂馨组织卫队,护驾随行,并任南京总统府庶务科长。 梁启超也怀疑陈其美与宋案的神秘关联,他在信中说:“刺宋之人,胪列多人, (真主使者,陈其美也)我即其第二候补者。” 再往下追查,竟牵扯到内阁总理赵秉钧和内务部官员,江苏省辖下的 上海地方检察厅,两次发出传票,要求国务总理到厅作供,赵秉钧都避居 于北京团城,称病不到,亦不视事。舆论于是喧腾,直指政府身上有屎。 邹鲁在国会严词质问 :“赵总理等为中华民国人民,宋案发生,又在中华民 国国内,上海检察厅既依法律票传赵总理等,赵总理等何以久不依法赴质?” 要求总理在三日内作出答复。上海的《字林西报》称赞邹鲁为“捋虎须的 议员”。赵秉钧心慌意乱,私下请日本公使和英国公使帮他摆平此事,但都 被婉拒,只好请假躲了起来。 应桂馨落网后,巡捕顺着荷花摸到藕,把凶手武士英缉捕归案,引渡 到华界,关押在上海海运局沪军六十一团军营中,那里是陈其美的军队, 戒备森严。当时举国关注宋案,国民党更是严阵以待,袁政府要派人潜入 军营,灭武士英的口,几无可能,而武士英偏偏在预审前一晚,在班房里 被人毒毙,而且查不到凶手。谁有这样的本事,在高度戒备的青帮地盘中 出入自如,取人性命?几个月后,连应桂馨也奇迹般逃出监狱,鸿飞冥冥。 个中蹊跷,成了宋案最大的疑点之一。 由于国民党大造舆论,矛头多指向政府,政府也发表声明反击,指国 民党的陈其美才是最大嫌疑人。声明说,宋教仁是国民党中的“亲袁派”, 陈其美日嗾其徒,在宋教仁与黄兴之间,不断挑起谁当总理、谁当总统之争, 以离间宋、黄关系。而应桂馨是陈其美的旧部。陈其美假借应、武二人之 手杀宋,再移祸过东吴,指控政府,企图一石数鸟。声明还说武士英在法 庭已经招供,但陈其美以 20 万元贿通法庭,把供词悉数抽改。 陈其美与宋教仁都是昔日的革命党人,也是南社成员。按当年南社规矩,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23 1913 年 3 月,宋教仁在上海被刺身亡。1913 年 3 月 20 日夜, 宋教仁自上海北上,至车站检票处被暗杀,在国基未固、 民福不增之时,含恨死去。 24 国会现场:1911-1928 品行文学两优,且得社友三人以上介绍,始得入社。足见陈其美也不是一 个只会卖烟土、开娼寮的黑帮分子,他也有一肚子墨水。 一年后,宋教仁入葬闸北公园,于右任为宋墓题写铭词 :“先生之死, 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记?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 笔乎?曲笔天诛。於乎!九泉之泪,天下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 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细细玩味,文中仿佛别有深意。 那时国民党早就公开指责宋案是袁政府所为,并发动了二次革命,何以仍 感觉无法“直笔”,只能无奈地“期之良史”呢?战争都发动了,还担心“直 笔人戮”乎?于右任所忧虑的这个“人”究竟是谁? 说梁启超有嫌疑,太过离谱,连造他谣的人也不好意思再提了,但袁 世凯与陈其美,却一直是众矢之的。“二次革命”时,上海检察厅的许多档案, 都为陈其美部下所毁,于是人们怀疑这是“销毁证据”。国民党说凶手是袁 世凯,袁世凯说凶手是陈其美,双方言之凿凿,但又拿不出铁证,竟至于 事隔百年,是耶非耶,仍争议不休。难怪于右任有“质诸天地”之叹了。 武昌首义以来,宋教仁为南北和平奔走努力,厥功尤伟,堪称“百世一人, 千载一时”。但人生之悲在于,太平本是先生定,不许先生见太平。谭人凤 叹息 :“昔在东京与日者谈星命,曾以三十年太平宰辅许君,方谓造物生才, 既生之,必相之,当不至于死也。孰知星命杳无凭,天道暗难问。”33 此时 此刻,重提三十年太平宰辅的旧话,似有无限欷歔。但宋教仁做不成太平 宰辅,又是谁之过?谭人凤自己当年也是动辄要解散参议院的人之一,因 果的链条,看似庞杂无序,其实环环相扣,连接着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宋教仁遭刺之日,恰是基督教的耶稣受难日。黄沙滚滚,苍天冥冥, 仿佛有不可思议的安排。宋教仁的一生,就好像《提摩太后书》里保罗说 的那一番话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当跑的路,我已经跑过了 ;所 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让历史记住,中国有那么一个人,1913 年,为宪政而死。 第二章  民元第一国会 25 现代的政治领袖,恒有两大类型 :一为革命型,一为经理型。孙文属 于革命型领袖,宋教仁则是革命型领袖与经理型领袖的混合体,如果顺利 嬗递,在他之后,中国政坛或将会由新一代全经理型领袖接班,中国或有 望走上民主宪政之路。可惜,宋教仁之死,革命型领袖重返舞台,意味着 许多弯路势必要走,许多事情又要从头再来。 史家丁中江把宋教仁归为彗星型政治明星,他说 :“这一类型的政治明 星,在天空放出异彩,可是闪亮得快,消失得也快,在世界上只是昙花一现。”34 令人长叹不已,是谁令彗星陨落?是谁令昙花凋谢?拉开历史的距离来看, 当不难发现,中国宪政进程,其实早在辛亥革命时,已告中断。宋教仁、 梁启超等人的努力,不过是想把断掉的线重新接上,但最后统统归于失败。 千古奇冤,英雄恨意! 人们恒言,如果当时国民党坚持用法律手段解决,遵循宋教仁定下“先 问诸法,再问诸人”的原则,而不是立即发动武装革命,中国将迎来真正 的法治时代。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宋案只是因果链条里的一环,这颗 棋子的落下,是前面几步棋决定的 ;而当这颗棋子落下时,后面的几步棋, 也已经定好了。 宋案发生时,孙文正在日本,3 月 25 日他火速赶回上海,于当天召开 党内高干会议,孙文斩钉截铁地说 :“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 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 天启杀机,地启杀机,人启杀机,本来阴间多云的政治舞台,突然一 片晦暗了。 《国会现场:1911—1928》 2013 年 4 月底上市,敬请期待! 叶曙明 著 100 年来最好看最完整的北洋国会历史 总统之争、派系厮杀、贿选丑闻、外交之辱,再现中国首次民主转型的阵痛 余世存、马勇、解玺璋等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本书生动、真实地再现 1911-1928 年这段国会历史,探寻现代中国的首次 民主转型,如何从万众期待之中,跌入万劫不复之境。 阅读开始了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tiehulu 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tiehulu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外馆东街 23 号院,100011 阅读开始了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tiehulu 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tiehulu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外馆东街 23 号院,100011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2012 年 8 月上市) 岱峻 著 新浪中国 8月好书榜(社科榜) 凤凰读书 8月好书榜 网易公民阅读 9月好书榜 新京报 2012 年度秋季选书 深圳读书月年度好书 100 强 许倬云感慨作序  余英时热诚推荐 最好看的中研院故事 《舍我其谁:胡适》 (第二部 :日正当中,1917—1927) 江勇振著 哈佛博士江勇振 呕心沥血,匠心独具 巨细靡遗,体贴入微,堪称胡适的隔代知己 胡适研究,“大书特书”;论世知人,《舍我其谁》。 最权威最翔实最亲切的旷世巨作 首次全景式呈现胡适的黄金十年 《梁启超传》 (2012 年 9 月上市) 解玺璋 著 新浪中国好书榜  年度十大好书  新闻出版总署  大众喜爱的 50 种图书 都市时报  2012 年十大好书 新华网、中国图书商报  2012 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作家文摘  2012 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 刘再复作序  雷颐、止庵、吴思推荐 83 年来最客观、最详实的梁启超传记 NEW 《金庸传》(修订版 )  傅国涌 著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这样红?是什么成就了报业巨子金庸? 你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却未必了解金庸其人。 迄今最全面最可靠的金庸传。历时十年增删修补。 《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  许倬云 著 第一本写给两岸同胞的台湾简史。了解过去的台湾,理解现在的台湾。 史学大家许倬云讲述台湾同胞自己的故事。 《燕京大学:1919—1952》  陈远 著 燕大校友余英时亲笔作序,章诒和题写书名。全景展现一个大学与一个国家的互动。 民国时期,燕京大学曾一度与清华、北大齐名,60 年前它消失在动荡的时代中,而其对 当代中国的影响,至今犹存。 王明珂作品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思亲怀人,感动万千读者。走出学问的象牙塔,再现学者的人间情怀。 邢小群作品 《我们曾历经沧桑》 他们的故事,诉说着 20 世纪中国的心事。受访人:灰娃、何方、贺延光、李大同、杨乐。 本书是一部口述实录,五位受访者亲历的岁月衔接起来,大体就是过去一百年中国人挣 扎与奋斗的历史。 郭宇宽作品 《开放力》 基业长青的经营王道。茅于轼、张大中作序;柳传志、陈志武、吴思盛赞。 李洁作品 《1912—1928 :文武北洋》枭雄篇/风流篇 作者多年来潜心爬梳史料,寻访袁世凯、段祺瑞、陈独秀、李大钊等北洋人物的故址, 以崭新的角度、生动的笔触再现了清末民初这一重大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许倬云说历史 《大国霸业的兴废》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 《现代文明的成坏》从宗教改革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资本主义大 发展,解剖现代文明,审视成败得失。 智效民作品 《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了解民国大学教育的最佳通俗读物。 《长袍与牢骚》从这里,走进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读懂民国知识分子。 傅国涌作品 《史想录:追寻现代中国的起点》傅国涌首部史学讲演录,荟萃十数年治史精髓。 傅国涌编,张思之序《追寻律师的传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只有清楚自己的历史, 才不至于陷入虚无和迷茫。难得的公民读本。 铁葫芦·历史馆 2013 新书预告 2012 精品图书 《出梁庄记》 梁 鸿 《往西,宁静的方向》 费 勇 《无后为大》 关 军 《迷人的谎言》 崔卫平 《绿皮火车》 周云蓬 《人与土地》 阮义忠 《上课记》 王小妮 《世间的盐》 高 军 《我的乡土我的国》 谢宏军 《再不相爱就软了》 彭浩翔 《杀鹌鹑的少女》 陶 杰 《洗手间里的主权》 陶 杰 《春天在哪里》 阿 乙 《九种忧伤》 鲁 敏 《寻欢者不知所终》 阿 丁 《天下卵》 冯 唐 《哥仨》 李师江 《我快要碎掉了》 走 走 《留一个房间给你用》 盛可以 《方圆四十里》 王小妮 《无尾
本文档为【《国会现场:1911-1928》选读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435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2-24
浏览量: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