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_范铜钢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_范铜钢

举报
开通vip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_范铜钢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 2013 389   ●体育与社会发展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Wushu’s Inheritance and The Effection Elements System Building 范铜钢,虞定海,査安妮 FAN Tonggang,YU Dinghai,ZHA Anni 摘 要:通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现 ...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_范铜钢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 2013 389   ●体育与社会发展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Wushu’s Inheritance and The Effection Elements System Building 范铜钢,虞定海,査安妮 FAN Tonggang,YU Dinghai,ZHA Anni 摘 要:通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现 状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主管部门部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对传承影响较大,技术传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 视,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遗”非常关注,高校具备传播传统武术的基本条件。还通过运用描述性统 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1个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共得出7个公共因子,帮助本研 究从7个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传统 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最后从“保护-传承-传播”3个递进层次对传统 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武术;传统武术;传承体系 中图分类号:G 8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389-07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method,analysis method Delphi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re ap- plied in the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traditional wushu's Inheritance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the lack of the related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cognition and the enough attention which the Technic Inheritance has raised were the three main reasons for the negative affection.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were much con- cern about wushu application on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versities do get the essential ability to spread traditional wushu,41elements were selected to undergo the proces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main part a- nalysis and related analysis to get seven public elements help to offer the reference basis on the building of effection elements system about traditional wushu from seven different angles,and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verification analysis of rationality on the traditional wushu inheritance effection index system building through the method of amos and the progress of"protection-Inheritance-spread"was studi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 words:Wushu;traditional wushu;Inheritance system 收稿日期:2012-12-15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管课题(WSH2012Q003);上海地 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xsxr2012003)。 作者简介:范铜钢(1986—),男,河南濮阳人,研究方向为武术传承与传 播;虞定海(1952—),男,上海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武术传承与 传播;查安妮(1988—),女,陕西人,研究方向为竞技体育理论。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党和政府历来对传统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十分重视。党的 十六大提出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和“维护国家文化 安全的高度”来保护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七大报 告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也明确指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 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 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全 社会的自觉行动[1]。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武术作为一朵 最灿烂的奇葩,也是“最大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伴随着近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武术逐渐被划分为“竞技武术”和“传统 武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竞技武术被推向了至高的位 置,但“申奥”的失败,使得竞技武术的发展让人堪忧。从“申 奥”到“申遗”,从竞技武术繁荣到传统武术的逐渐消亡,传统武 术传承发展也开始堪忧。传统武术是我们民族的精粹,是我们 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脉搏。传统武术传承的是一种 民族文化,拯救的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而当下传统武术存在 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缺乏一套符合传统武 术传承的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 系的构建可以解决传统武术保护的相关问题、挖掘传统武术存 在的现实价值,对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性,保护文化资源和扩 大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为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因素及传统武术传 承的方法与对策。 1.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 有的大量文献进行分析[3-7],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影响传统 武术传承的因素进行归纳,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对 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指标进行筛选和调查,研究最后通过应用 390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2013 国际通用的SPSS 17.0统计软件形成了调查数据基础,并采用 AMOS 17.0软件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进行了验证分析。 1.3 问卷发放 本研究从3个不同的层面,采用简单直接随机抽样和分层 分级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专家 和14所体育院校的硕士生和本科生进行了关于传统武术传承 影响因素的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3份,回收有效问卷 450份(其中专家问卷52份、硕士生问卷128份,本科生问卷 270份),有效回收率为89.47%,问卷信度检测克伦巴赫值α为 0.952,KMO球形效度检验值为0.959。 专家问卷发放对象涉及男性37人(占71.2%)、女性15人 (占28.8%),共52人。被调查中教授12名(占23.1%),副教 授15名(占28.8%),讲师22名(占42.3%),助教1名(占 1.9%),其他相关行政人员2名(占3.8%)。被调查者平均年 龄为41岁,专家工作单位所在省份共分布于国内20个省市和 1个国外城市。 硕士研究生问卷涉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 体育学院等9所体育院校128名学生。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 24岁,男生71名(占55.5%)、女生57名(占44.5%),共128 人。其中2008级研究生20人(占15.7%),2009级研究生35 人(占27.3%),2010级研究生73名(占57.0%)。 本科生问卷共涉及全国14所体育院校270名学生。被调 查者平均年龄为21岁,男生180名(占66.7%)、女生90名(占 33.3%),共270人。其中2007级本科生46人(占17.0%), 2008级本科生194人(占71.9%),2009级本科生20人(占 7.4%),2010级本科生10人(占3.7%)。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武术传承现状分析 2.1.1 相关主管部门传统武术传承工作发展现状 从表1可知,专家组、硕士生组和本科生组意见较为统一, 皆认为目前各级武术主管部门对待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工作 的态度还需更加积极。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满意”和“很满意” 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3.5%,而认为工作“一般”的高达51. 1%。从调查结果可知,武术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工作的力度 和透明度,优化现行机制体制,实现资源一体化建设。 2.1.2 高校传统武术传承工作发展现状 从表2可知,被调查者所在单位对传统武术保护和传承的 重视程度较高。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视”和“很重视”的占调 查总人数的46.0%,而认为“不重视”和“非常差”的仅占调查总 人数的5.3%。被调查对象专家组多数在高校工作,而硕士生 组和本科生组均为在校学生,由此可知,高校可以作为传承和 传播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战场”。 2.1.3 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 从表3可知,被调查者对传统武术拳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非常关注。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关注”和“很关注” 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7.1%,而表示“不关注”和“没必要”的仅占 调查总人数的5.1%。从调查结果可知,武术能否被列入非物 质文化遗产牵动着无数“武术人”的心。 表1 调查对象对相关主管部门在传统武术传承工作上的满意度 问卷类别 非常满意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差 无法回答 全部 专家 2  8  31  9  1  1  52 硕士 2  21  66  35  2  2  128 本科 15  58  133  45  8  11  270 全部 19  87  230  89  11  14  450 占比/% 4.2  19.3  51.1  19.8  2.4  3.1  100.0 表2 调查对象对所在单位传统武术传承工作的满意度 问卷类别 非常重视 很重视 一般 不重视 非常差 无法回答 全部 专家 8  14  17  10  0 3  52 硕士 15  58  48  5  1  1  128 本科 57  100  100  8  0 5  270 全部 80  172  165  23  1  9  450 占比/% 17.8  38.2  36.7  5.1  0.2  2.0  100.0 表3 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 问卷类别 非常关注 很关注 一般 不关注 没必要 无法回答 全部 专家 16  28  6  0 1  1  52 硕士 32  53  36  3  4  0 128 本科 77  96  79  14  1  3  270 全部 125  177  121  17  6  4  450 占比/% 27.8  39.3  26.9  3.8  1.3  0.9  100.0 体育与社会发展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25卷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 2013 391   2.1.4 目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4可知,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认 知度较低”“重申报 轻保护”“武术搭台 经济唱戏”“申报内容不 严谨”“类别归属不清”“传承人有争议”。专家组、硕士生组和 本科生组3组之间的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合,其中专家组 认为“传承人有争议”在武术传承中的影响仅次于“重申报 轻保 护”而存在。 表4 调查对象认为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较大的选项比较 对象 问卷类别 重申报轻保护 武术搭台经济唱戏 申报内容不严谨 传承人有争议 类别归属不清认知度较低 专家 35  21  13  23  12  22 硕士 84  63  46  30  41  67 本科 139  121  89  72  92  179 全部 258  205  148  125  145  268 占比/% 57.3  45.6  32.9  27.8  32.2  59.6 2.1.5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学生掌握传统武术拳种情况 从图1可知,被调查的本科生中在选择“学过的传统武术 拳种”一项中选择1~2个的共48人,3~4个共85人,5~6个 共64人,7~8个共30人,9个以上共28人,没学过的共15人。 针对硕士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2个的共30人,3~4个 共42人,5~6个共22人,7~8个共15人,9个以上共11人, 没学过的共8人。被调查的本科生中在选择“熟练掌握的传统 武术拳种数量”一项选择1~2个共102人,3~4个共81人,5 ~6个共37人,7~8个共11人,都忘记的共36人。针对硕士 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1~2个共56人,3~4个共32人,5~ 6个共13人,7~8个共1人,都忘记的共18人。 图1 体育院校本科生、硕士生掌握传统武术拳种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知,体育院校硕士生学过的拳种虽然略少于 本科生,但其能够熟练掌握的拳种概率却优于本科生。本科生 中学过“9个以上”拳种的人占10.4%,但是能够熟练掌握的却 仅占本科生人数的1.1%,而硕士生能够熟练掌握的比值为 6.3%。通过调查还得知本科生平均习武年限为8年,硕士生为 7年。本科生中25.6%通过师承形式习武,与研究生25.0%的 比重相差甚小。本科生中10.4%为指定传承人,而研究生略 低,占比5.5%。本科生中37.4%的学生高中就读于武术馆校, 18.1%的人就读于体校,43.3%的人就读于普通高中。研究生 中34.4%的学生本科就读于体育院校,41.4%的学生本科为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38.3%的学生为体育教育专业。被调查者中 65.2%的本科生毕业后愿意从事与武术相关的职业,而研究生 略高,占75.0%。 2.2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影响传统武术传承指标中,文化传承的 影响最重要,在所调查的指标中得分最高,达到8.6378分,可 见文化传承在传统武术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武术主管部 门的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得分为8.6200,也进一步指明了下 一步武术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大致方向。紧随其后的是专 门的挖掘和整理活动、传统武术文化节、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 传承人对传承内容的公开度等对传承的影响。传统武术技术 传承、对传承人进行奖惩制度、对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等整体得分值偏低。从调查结果不难发 现,传统武术技术传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武术作为 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核心即是技术,传统武术传承更应该将技 术传承列为重点。 表5 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n=450,最高值=11) 原始序号   描述性指标(显示顺序:按均值的降序排序) 均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差 VAR19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影响 8.6378  2.15954 VAR02 武术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8.6200  2.41654 VAR30 专门的挖掘和整理活动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8.4511  2.21023 VAR31 传统武术文化节对传承的影响 8.4289  2.19039 VAR29 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8.4178  2.29527 VAR41 传承人对传承内容的公开度对传承的影响 8.4022  2.28786 VAR25 传统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8.3222  2.27716 VAR24 传统武术健身价值对传承的影响 8.2733  2.20920 VAR06 传承人对传统武术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8.2644  2.31848 VAR28 大众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8.2267  2.33444 第5期 范铜钢 等: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体育与社会发展 392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2013 表5(续) 原始序号   描述性指标(显示顺序:按均值的降序排序) 均值 标准差 VAR18 传统武术物质传承的影响 8.2044  2.26977 VAR07 传承组织对传统武术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8.2000  2.29457 VAR40 明确传承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对传承的影响 8.1800  2.22379 VAR15 原真性传承的影响 8.1378  2.42181 VAR01 武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武术传承的影响 8.1356  2.91174 VAR14 社会传承的影响 8.1311  2.33558 VAR03 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8.1156  2.47391 VAR08 对已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8.1067  2.33730 VAR37 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对传承的影响 8.0778  2.41758 VAR23 传统武术教育价值对传承的影响 8.0756  2.26498 VAR39 传承组织的传承能力对传承的影响 8.0533  2.24884 VAR27 学校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8.0489  2.27258 VAR12 师徒传承的影响 8.0178  2.40353 VAR34 法律完善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8.0178  2.45215 VAR35 传承效果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7.9889  2.29308 VAR13 学校传承的影响 7.9622  2.36829 VAR05 传承学校的开办对传承的影响 7.9622  2.28988 VAR26 竞技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7.9422  2.26845 VAR21 传统武术社会贡献对传承的影响 7.9022  2.31375 VAR32 学术类报告会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7.8689  2.43548 VAR10 对急需保护的武术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7.8533  2.38047 VAR11 群体传承的影响 7.8444  2.43815 VAR16 现代化传承的影响 7.8244  2.29705 VAR22 传统武术经济效益对传承的影响 7.7467  2.33742 VAR33 相关武术娱乐活动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7.7422  2.32163 VAR36 传承人采用梯级层次评定对传承的影响 7.7222  2.34558 VAR17 自主化传承的影响 7.7133  2.42758 VAR04 武术馆校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7.6933  2.40993 VAR20 传统武术技术传承的影响 7.6622  2.83576 VAR38 对传承人进行奖惩制度对传承的影响 7.6200  2.34165 VAR09 对未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7.4933  2.44242 2.3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的因子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41项指标被很好地分配在7个因子之 中,这7个公共因子(维度)对原变量的解释能力达到了85. 254%。按照旋转后指标因子载荷度大于或等于0.5进行统 计,指标中不合理条目“对急需保护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 承的影响”“师徒传承的影响”“自主化传承的影响”3个具体指 标由于载荷度低于0.5的水平,难以构成因子的具体指标,应被 删除。 表6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的因子分析         指 标 因子成分 1  2  3  4  5  6  7 高等院校民传专业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705 武术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684  0.377 传承人对传统武术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671  0.367 传承组织对非遗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657  0.309 传承学校的开办对传承的影响 0.632 武术馆校重视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631 武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602  0.425 对已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0.523  0.457 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0.462  0.347  0.325 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对传承的影响 0.722 明确传承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对传承的影响 0.718 传承组织的传承能力对传承的影响 0.717 对传承人进行奖惩制度对传承的影响 0.710 体育与社会发展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25卷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 2013 393   表6(续)         指 标 因子成分 1  2  3  4  5  6  7 传承人采用梯级层次评定对传承的影响 0.618  0.402 传承人对传承内容的公开度对传承的影响 0.592 师徒传承的影响 0.318  0.487  0.376  0.342 传统武术社会贡献对传承的影响 0.305  0.705 传统武术教育价值对传承的影响 0.702 传统武术经济效益对传承的影响 0.679 传统武术技术传承的影响 0.323  0.656 传统武术健身价值对传承的影响 0.631 传统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0.583  0.343 学校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0.316  0.647  0.305 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642 竞技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0.612 大众武术的发展对传承的影响 0.570  0.469 相关武术娱乐活动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546  0.375 传统武术文化节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363  0.543  0.309 学术类报告会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517  0.368 专门的挖掘和整理活动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 0.452  0.321  0.504 社会传承的影响 0.744 学校传承的影响 0.349  0.662 现代化传承的影响 0.590  0.383 群体传承的影响 0.320  0.554 传统武术物质传承的影响 0.740 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影响 0.671 原真性传承的影响 0.349  0.458  0.503 自主化传承的影响 0.458  0.483 传承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385  0.317  0.595 对未列入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重点保护对传承的影响 0.417  0.312  0.559 法律完善程度对传承的影响 0.353  0.517   从表6可以看出,因子1基本上反映的是传统武术传承途 径,因子2反映出传承人与传承组织工作指标的评定标准,因 子3反映出传统武术的发展定位,因子4反映了传统武术传承 的主要方法,因子5反映出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形式,因子6反 映了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内容,因子7主要反映了传统武术传 承的有效对策。根据内容分别将因子命名为传承途径因子、传 承主体因子、传承定位因子、传承方法因子、传承形式因子、传 承内容因子和传承对策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发现该问卷量表 效度较好,除删除3个条目外,38个条目比较清晰地对应到相 应的因子中。因子分析所得出的7个方面内容,可以帮助本研 究从7个角度剖析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因素。 2.4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所构建的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模型是基于 结构方程原理对传统武术传承现象内在结构理论上进行分析, 根据针对传统武术传承现状的实际调查,确定了观测变量38 个,潜变量45个,共83个变量。通过整体模拟拟合度检验,模 型拟合卡方值(Chi-square)为10.251(P=0.256),CMIN/DF 为1.281(CMIN为卡方值),未标准化假设模型整体残差RMR 值为0.374;近似误差的均方根系数 RMSEA为0.031;另外, Tucker-Lewis指数 TLI为0.955,标准配适度指标 NFI为 0.92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67,模型适合度检验 GFI为 0.941。以上数据显示,传统武术传承模型与数据具有理想的拟 合度,没有必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正。 从图2可以看出,潜变量之间关联系数以及与观测变量系 数均大于0.60,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整个体系各变量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 性。潜变量传统武术传承方法与传承对策两者之间的路径系 数为0.82,呈显著关联。其中观测变量VAR27“学校武术的发 展对传承的影响”关联系数为0.73,与传承方法密切相关,指标 标量VAR35“传承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传承的影响”关 联系数为0.79,与传承对策相关系数较高。伴随着我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传承学校也不断兴起,学 校在传承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而目前传统武术传承工作中遇 到的最大瓶颈即缺乏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武术 的传承首先要从传承方法入手,完善传承手段,拓宽传承路径。 通过各种大型体育赛会、文化节、研讨会、挖掘与整理活动等有 效传承传统武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传统武 术传承评估体系。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传统武术传承主体与传统武术传承 对策两者之间的路径关联系数为0.81,仅次于传承方法与传承 对策之间系数,说明了传承主体的确定在传统武术传承工作中 的重要性。通过对调查对象关于“您认为下列保护工作中哪项 应优先考虑执行”(多选)题目中,调查者的选择依次为:“成立 第5期 范铜钢 等: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体育与社会发展 394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2013 专家委员会使专业人才公平公正公开地对传承人进行认定” “尊重传承人的权利,明确传承人的义务”“制定完备的操作程 序使法律能够较完善地得以落实”“制定法律把保护传承人上 升为国家意志”和“介入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优中择优”[8],其比 例分别为63.8%、56.9%、50.9%、41.1%和33.3%。在调查者 参与的题目“您认为传承人应优先履行哪项责任和义务”中: 37.6%的人认为首先应该“完整保存所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 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建筑物、场所等”;30.7%的人认为应该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传播、展示等活动,参加各类公益性的 展示、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其次分别为“按照师承形式或者 其他方式选择、培养新传承人”和“在不违反保密制度与不损害 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向政府或学术研究机构提供资料”。传承 人与传承组织在传统武术传承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传承人与 传承组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利于传统武术传承。 图2 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结构模型路径关联系数   在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模型中潜变量与观测变量 路径系数最高的分别为变量VAR21“传统武术社会贡献对传承 的影响”和变量VAR23“传统武术教育价值对传承的影响”[9], 变量关联系数分别为0.89和0.85,与传承定位潜变量密切相 关,说明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必须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发挥教育 价值,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通过对调查对象关于“您认为下 列评定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定标准中应优先考虑哪一项” (多选)题目中,调查者的选择依次为:“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群 体或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或社区文化传承的作用”“具有见证现 存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具有精粹的技术性”“符合人性具有 影响人们思想情感的精神价值”“其生存呈现某种程度的濒危 性”[8],其比例分别为67.6%、63.8%、56.7%、55.6%、43.3%、 43.1%和21.6%。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对象更关心的还是能 够反映民族或地方文化特征的文化遗产。 2.5 传统武术发展路径探析 2.5.1 传统武术保护路径分析 传统武术保护路径:实行传统武术整体传承空间的保护, 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 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和文化空间。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 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国家“十一 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确定10 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 富,较为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2007年文化部宣布了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福建省闽南文化 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正式成 立。传统武术传承工作要以活态传承为主,静态保护为辅;可 以采取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传统武术生态文化保护区”等一 系列措施,进行传统武术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与传承[10]。武 术之乡的评选也是一种对传统武术传承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的 方式 [11],还可以针对某些拳种的发源地,实施建设“文化生态 保护村”工程,像八极拳的发源地河北孟村、陈氏太极拳发源地 河南陈家沟、梅花拳发源地河北后马庄等,将这些村落建设成 为传统武术文化生态村,既能对传统武术拳种的保护设立最安 全的屏障,又能将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本真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的 环境之中,使之成为“活文化”[12]。 2.5.2 传统武术传承路径分析 传统武术传承路径:实现武术管理部门与传承人的有效对 接。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将传统武术的 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武术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起责 任保护机制,形成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4级传统武 术保护体系,定期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情况和 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统一协调传统武术传 承工作[13]。督促和监督地方各级武术管理部门建立起地方传 统武术发展状况统计、长期保护计划制定等,并积极接受舆论 监督,推进传统武术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积极引导武术相 关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武术馆校、体校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 传统武术传承和保护工作[14]。加快传统武术保护法制法规建 设,积极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尽早制订与武术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保护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推进武术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加大对武术非物 体育与社会发展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25卷  第25卷第5期/2013年9月 Vol.25No.5/September 2013 395   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武术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无偿资助或捐赠行为,结合“文化遗产日”,举办有 关提高公众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活动,增强全社会的 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尽快建立一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传承所需的专业人才队伍。 2.5.3 传统武术传播路径分析 传统武术传播路径:积极发挥高校的枢纽作用。高校在武 术非物质文化传承体系中处于枢纽的位置,可以起到研究、传 承和传播的作用。高校不仅可以将武术管理部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地区和传承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也可通过学科资源 深入挖掘濒危的武术遗产,展开抢救工作,还可请代表性传承 人做客高校传授技能[15]。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邀请陈式太极 拳第十一代嫡系宗师陈正雷授拳讲学,并受聘其为该校客座教 授,同年焦作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河南理 工大学“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焦作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传承基地”称号。此项举动就已经给我们指明了一个 方向,高校不仅具备传承传统武术的能力,还具备以学生为主 要力量的传播基础,高校学生毕业可通过武术馆校、业余体校、 普通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继续开展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传播工作,此条主线维 系不断,即可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工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1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相关主管部门在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中部 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是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原因,高校 具备传播传统武术的实力与条件,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拳种被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非常关注。体育院校硕士生学过 的拳种虽然略少于本科生,但硕士生能够熟练掌握的拳种高于 本科生。本科生的平均习武年限和指定传承人的比例略高于 硕士生,而硕士生更愿意从事与武术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41个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构成指标进行描述性统 计发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专门的挖掘 和整理活动、传统武术文化节、亚运会全运会赛事和传承人对 传承内容的公开度等指标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较大,并通过 对41个影响构成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等于1 的原则得出了7个公共因子,根据内容分别将因子命名为传承 途径因子、传承主体因子、传承定位因子、传承方法因子、传承 形式因子、传承内容因子和传承对策因子。 3.2 建议 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保护必须是对包括传承人、传承组 织、传承学校与传承环境的“传统武术传承空间”的整体性保 护。传统武术的传承应该实现武术主管部门与传承人的有效 对接,建立起责任保护机制,形成国家、省(市)、县(区)、乡镇 (街道)4级传统武术传承体系。传统武术的传播应该实现以高 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主要传播基地,上线建立起与武术主管 部门、传承人和传承组织的连接,下线建立起与武术馆校、业余 体校、普通中小学的传播体系,以满足传统武术保护、传承与传 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10-29. [2]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 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0. [3]邱丕相,郭玉成.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25(3):64-67. [4]林小美,张丽,林北生,等.中国武术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 [J].体育科学,2009,29(6):90-96. [5]王岗,郭海洲.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24(1):1-6. [6]薛宇.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0. [7]段晶晶.中国武术产业结构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0:20-25. [8]虞定海,牛爱军.中国武术传承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2-5. [9]Hogan M J.On spirituality and education[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09(4):138-143. [10]马廉祯.武术挖整思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4(7):61-62. [11]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54-57. [12]陈燮君.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2(4): 17. [13]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60. [14]薛良磊.河南省国家级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D].开封:河南大学,2010:2-5. [15]张胜利,刘树军.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探索[J].体育学刊, 2005,12(1):68-70. [16]Tracey W M,Kohn M,Chow C M,et al.Health benefits of Kung Fu: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8,26 (12):1249-1267. 第5期 范铜钢 等: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 体育与社会发展
本文档为【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_范铜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0326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95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4-02-2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