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美学价值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美学价值

举报
开通vip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美学价值 2011.10下半月 \ · 唐 诗· 宋 词· 明 清 小 说 等 评 析· 于 永 森 农 福 庞 等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 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 美学价值 梁忙海 摘 要: 中国古代作家在诗词创作中常采用侧面 烘托的手法刻画女性容貌,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虚实 相生”的理论、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现代接受美学理论 的角度分析其意蕴和价值。 关键词:诗词;女性;容貌;意蕴 一、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刻画女性容貌的常用手 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容貌美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 方面。 在中国...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美学价值
2011.10下半月 \ · 唐 诗· 宋 词· 明 清 小 说 等 评 析· 于 永 森 农 福 庞 等 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 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 美学价值 梁忙海 摘 要: 中国古代作家在诗词创作中常采用侧面 烘托的手法刻画女性容貌,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虚实 相生”的理论、审美意识的特殊性和现代接受美学理论 的角度分析其意蕴和价值。 关键词:诗词;女性;容貌;意蕴 一、 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刻画女性容貌的常用手 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容貌美是女性美的一个重要 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家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 写女性容貌。 侧面描写是相对正面描写而言的,就是不 直接描写某种对象或内容, 而是通过与该对象有关的 其他人物间接地加以描写, 或者通过其他描写内容加 以暗示, 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又叫间接描 写,还叫烘托法。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作家用侧面描写的方 式刻画女性容貌的作品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雎》塑造了一位“窈窕 淑女”。 作品中作家没有直接刻画这位“窈窕淑女”的容 貌特征,长什么脸型,五官的具体形状等,而是用男子 追求姑娘时“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的迫切心情以及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情状,间接衬托出姑娘的美 丽。 汉代乐府诗《陌上桑》可以说是古代诗词中侧面描 写女性美貌的典范。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 怨怒,但坐观罗敷。 ” “行者”见之,情不自禁地放下货 担,抚须叹赏;“少年”见之,不由脱帽艳羡;“耕者”、“锄 者”见之,陷入痴呆而忘其劳作,回家后互相埋怨,以至 引起纷争。 这一段对罗敷美貌的描写,没有正面描摹其 五官长相,主要采取的是侧面烘托的方式。 通过对“行 者”、“少年”、“耕者”和“锄者”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 人见到罗敷后不同的心理行为的铺陈, 从罗敷容貌引 起不同人的反应方面衬托其美丽姿容。 一个旷世绝伦 的美女形象,浮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审美标准的人们脑 海。 唐代作家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给 我们展现了李隆基和杨贵妃悲剧的全过程。 作品中描 写杨贵妃的诗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 色”。 “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句作者把杨贵妃的容貌和 “六宫粉黛”进行对比衬托,突出其容貌的超群;也用唐 玄宗的“从此君王不早朝”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 爱在一身”烘托杨贵妃的美丽迷人。 宋代作家王安石的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 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 生未曾有。 ”作者写昭君之美丽,没有直接描写她的面 容和体态,而是通过汉元帝见到“泪湿春风”、“低徊顾 影”的王昭君时不能克制自己的个人感情,衬托王昭君 的美丽。 “尚得君王不自持”一句从旁观者汉元帝的反 应反衬出昭君的动人姿色。 诗人借用元帝眼目观察昭 君,给读者也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 综上所述, 古代不同时代的诗人在描写女性容貌 时,很少采取直接描写的方法,都大多采用了间接的侧 面烘托的手法。 从写作的角度说,对人物进行描写既可 以采用正面描写,也可以选择侧面描写,为什么中国古 代作家却钟情于侧面描写呢? 这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二、侧面烘托手法刻画女性容貌的美学意蕴 1、体现了中国古代“虚实相生” 美学艺术理论的文 化积淀 中国文学受老庄道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道家 学说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生于无”等思想 是中国古代美学虚实说的渊源。 道家宇宙万物都是虚 和实的统一的观点, 使中国文学极强调以虚写实的表 现手法,善于创造“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注重追求 “言外之意,玄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 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木写之。 ”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 宋代画 院曾经举行过一次绘画比赛, 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 “踏花归来马蹄 香”,众画工挥毫泼墨,各显其能 ,有的画骑马人手里拈 着一枝花,有的画马蹄上缠绕着一枝花,有的画一匹马 站在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旁……最后夺魁的却是这样 一副画: 一匹骏马奋蹄疾驰, 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 蜂。 真是绝妙的构思啊 ! 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儿的 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那浓浓的花香。 花香是难以正 面描绘的,即使非要从正面描绘,也往往会显得直白、 平淡,而以蜜蜂衬花香,则使作品从虚无中见出丰盈, 从而取得一种含蓄蕴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绘画艺 术是这样,文学创作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于文学描写而言, 正面描写是实, 侧面烘托为 虚。 正面描写人物的外貌,虽然能给人以具体形象的实 感,但同时也缩小了人们的想象余地。 《陌上桑》中,作 者没有纠缠于罗敷的眉 、眼 、表情 、态度 ,说个没完没 了,而只写现场群众对她观看入神、忘乎所以的神情意 态,致使读者被感动得暗暗叫好,从而对罗数的貌美深 信不疑。 小小的容貌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 179 / 2011.10下半月 gu dian wen xue m an bu 古 典 文 学 漫 步 的重要理论和原则。 2、审美意识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女性美是客观存在的, 但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地 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美女的标准却是有着不同 的尺度和个性差异的。 对于时代而言,“环肥燕瘦”,就 是说的是汉代的美女审美标准与唐代是截然不同。 对 于个人而言,“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审 美趣味是有显著区别的。 若用正面描摹的手法再现女 子的绝色,满足不同时代和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趣味,真 会难倒许多文学艺术家的,须知“意态由来画不成”。 正 如《文赋》所言:“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 能之难也。 ” 采用侧面手法描写女性的容貌,虽不着痕迹,却有 无限的美可以去寻找。 作者在创作时只要写出人物外 貌美的效果就可以了。 至于具体如何美, 美到什么程 度,作者可以不管,也不必去管。 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 己的经验去展开联想或想像。 甲认为美人的脸蛋应呈 瓜子形,那么,文章中所描绘的本体就是瓜子脸;乙认 为美人的脸蛋应呈椭圆形,那么,作品中所描绘的就是 椭圆脸;丙以丰满为美,则作品中的本体就是丰满的; 丁以纤弱为美,则作品中的本体就是纤弱的。 上文提到 美女罗敷、杨贵妃、王昭君等,她们的具体容颜我们虽 然无从知晓,但是她给了读者一个无尽的想象,虽然不 见其形,却有着见其神的效果。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 罗敷,一千个杨贵妃。 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艺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作品的内容 决定形式的产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了突出即 将受难的耶稣,因而画面用上了对称的构图,将众人分 为两个小组安排在位于画面中心耶稣的两侧, 使其成 为中心人物, 因而这幅画的形式是由它的内容所决定 的。 同样,中国古代作家在刻画女性容貌时,选择侧面 烘托的手法, 也是由描写对象即女性美的时代性和人 们审美标准的差异性决定的。 3、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意识”在创作中的实践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两极组 合而成,一极是具有未定性的文学文本,一极是读者阅 读过程的具体化。 这两极合璧才是文学作品的完整价 值。 也就是说文学文本只是一个艺术的空筐,它需要读 者往里充填意义和内容。 接受美学特别重视文学创作 中的“读者意识”。 侧面烘托手法就是把读者及其具体 化、读者的想象放在了重要的中心地位,是接受美学理 论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实践。 文学写作不同于一般实用文体的写作, 文学作品 一旦创制完毕, 就成了由千千万万个读者进行创造性 读解的“文本”,它在本质上必须是一种召唤读解的东 西。 因此,它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摈弃那种全知、 全能式的叙写,而致力于召唤性语符结构的营造;要求 作者在行文中努力设置无数个意义的空白点和未定 点,赋予读者以创造性增补和重建意义的权力,诱发读 者的审美再创造热情。 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其作品具有 与当下各类读者进行广泛对话的可能性, 和与历史读 者开展永久性对话, 并成为一种跨越岁月间隔的活生 生的当代存在的可能性。 而侧面描写,由于其不是直接 地、而是间接地 ,不是正面地 、而是侧面地 ,不是对称 地、而是偏转地展开形象的意义;由于其能指与所指、 语符与意义在具体使用中的“间隔”,“言在此,而意在 彼”,所以,其行文中就己布下了无数意义的未定点乃 至空白点, 使其形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张力和开放度的 召唤性语符结构, 其巨大的张力和开放度不仅为读者 的审美再创造设置了广阔的天地,而且极富召唤性,不 断地唤起我们参与创造的欲望和热情, 丰富着我们审 美体验,使我们的读解永远处在不断地前进之中。 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就变成了创造,人们纷纷调动起自 身的主观条件,把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以及个 性趣味等都融合到了艺术对象上,热情地拥抱着对象。 既有着艺术欣赏的乐趣,又有着艺术再创造的享受。 而正面描写把描写对象写死了, 给人留下的思维 空间有限,使读者就受到作者描写程度上的限制,难以 产生联想和想象。 如写人的美,作者说是一朵花,读者 也就认为是一朵花,作者写的像天上的仙姑,读者也就 认为是天上的仙姑。 古人写美人的美,常常使用这样的 语汇,诸如“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苹果脸 蛋”等等。 这本也无可厚非,但第一个人这样写是聪明 人,第二个人这样写就是傻子,第三个人这样写就是笨 蛋。 况且这样写,读者就只知道她的眼睛就像丹凤那样 ……由此思维受到严重的局限, 无法从其他方面展开 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所以还是侧面描写在审美感受上 给人留下诸多感想,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侧面描写虽然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 但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并不 是水火不相容的,二者只是应用场合的不同,而非艺术 价值的差异。 况且,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二者是相互依 存、相互补充、相生相济的。 参考文献: [1]金振邦.《阅读与写作》,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社,2001 年 6 月。 [2]张玉荣 .论美的客观存在与审美意识特殊性 ,河 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6 期。 [3]许兆真 .虚中见实 含蓄蕴藉———琐议侧面描写 , 阅读与写作, 1995 年 11 期。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180
本文档为【论古典诗词中描写女性容貌常用的手法及美学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686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24
浏览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