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小学必背古诗

中小学必背古诗

举报
开通vip

中小学必背古诗长歌行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 春 布 德 泽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 恐 秋 节 至 ,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中小学必背古诗
长歌行 长歌行 汉乐府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 青 园 中 葵 ,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 露 待 日 晞 。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 春 布 德 泽 ,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 物 生 光 辉 。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 恐 秋 节 至 ,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 黄 华 叶 衰 。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 川 东 到 海 ,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 时 复 西 归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 壮 不 努 力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 大 徒 伤 悲 。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 曹 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 阴 山 下 。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 。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 野 茫 茫 ,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回乡偶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 jiā lǎo dà huí   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 , xiāng yīn wú 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 音 无 改 鬓 毛 衰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 , xiào wèn kè cóng hé chù lái   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 。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 柳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èr yuè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注词释义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登鹳雀楼 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黄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穷 千 里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层 楼 。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宿建德江 孟浩然    yí zhōu bó yān zhǔ   移 舟 泊 烟 渚 , rì mù kè chóu xīn   日 暮 客 愁 新 。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   野 旷 天 低 树 , 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   江 清 月 近 人 。    作者背景   见《春晓》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空旷。   江清:江水清澈。 古诗今译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凉州词 王 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yú yǐn pí pā mǎ shàng cu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 zuì wò shā chǎng jūn mò xi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én hu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注词释义   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催:催促。   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赏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 塞 王昌龄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zài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军行 王昌龄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 gū chéng yáo wàng yù mén guān   孤 成 遥 望 玉 门 关 。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jīn jiǎ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 bù pò lǒu lán zhōng bù huán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击败。   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守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è rù wú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píng míng sòng kè chǔ shān gū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 luò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èn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 yí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作者背景   见《出塞》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这里指镇江。   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 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 名句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鹿 柴 王 维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空 山 不 见 人 ,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 闻 人 语 响 。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返 景 入 深 林 , 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 照 青 苔 上 。    作者背景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竹里馆 王 维    dú zuò yōu huáng lǐ   独 坐 幽 篁 里 , tán qín fù cháng xiào   弹 琴 复 长 啸 。 shēn lín rén bù zhī   深 林 人 不 知 , míng yuè lái xiāng zhào   明 月 来 相 照 。    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幽:幽静。   篁:竹林。   复:又,再。   长啸:撮口出声对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名句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谈、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表明自己虽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wèi chéng zhāo yù yì qīng chén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 kè shè qīng qīng liǔ sè xīn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quàn jūn gēng jìn yī bēi jiǔ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xī chū yáng guān wú gù rén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 biàn chā zhū yú shāo yì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 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别董大 高 適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作者背景   高適(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注词释义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静夜思 李 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古朗月行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小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镜 ,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名句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赠汪伦 李 白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hū wém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 古诗今译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秋浦歌 李 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缘:因为。   个:这样的意思。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古诗今译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不知镜子中的我啊,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望天门山 李 白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ū wén tì lèi mǎn yī shā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è kàn qī zǐ chóu hé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òng jiǔ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īng chūn zuò bàn hǎo huán xiāng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ì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绝 句 杜 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
本文档为【中小学必背古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30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23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