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举报
开通vip

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8年第1期 No. 1 2008 鲁迅黑暗意象 的发生学解释 — 1一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沈 刚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1-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主要呈现出黑暗的 色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象思辨受此“黑暗形象”的影响具有原发性的作用。我们 还将从:...

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8年第1期 No. 1 2008 鲁迅黑暗意象 的发生学解释 — 1一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沈 刚 (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1-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主要呈现出黑暗的 色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象思辨受此“黑暗形象”的影响具有原发性的作用。我们 还将从:(1)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看黑暗的房子;(2)与黑暗有关的“审美趣味”;(3)黑暗的 “鬼怪”世界;(4)“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等四干方面,来阐述鲁迅早期居住空间这个黑暗的“视觉思维的原 型”,对鲁迅后天黑暗意象的辐射和指向。 「关健词7鲁迅 黑暗 意象 视觉 《影的告别》不过是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出现“黑暗”达12次;《希望》也是类似的短文,出 现“暗夜”达9次。“黑暗”一词以及有关“黑暗”的意象如“黑的夜”、“黑的人”、“黑的山”、“铁的 兽脊”、“铅色的天”、“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黑暗的地母”、“黑暗的闸门”、“梦黑如墨”、“惊 人的真的大黑暗”等在作品中高频度的出现,使鲁迅作品中的“黑暗”意象成为读者的“共享经 验”。对鲁迅“黑暗”意象的研究虽自周作人的《关于鲁迅》即已开始,但研究亦始终停留在对象 征、隐喻层面的心灵图像的探索上,而更具发生学意义的视觉图像的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薄弱地 带。以鲁迅早期却又占其生命三分之一时间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视角来逼近其“黑暗”意象的 产生原因的工作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始过。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早期经历和体验对其此后的一段时期,有的甚至是整个的生命历 程都会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贡布里希(E. H. Gombrich )发现童年的“原始物象”对成年后的物象 思辨和感觉记忆所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呈辐射状态的,它直接指向后天的每一种 艺术创造活动。①贡布里希的发现当然也包括童年的居住空间在一个人的视觉图像的形成过程 中所起到的刺激作用— 早期的居住空间是诸多心理现象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因为人类最 初、最稳定的生存和活动空间正是其居住空间。因此,我们将人类最初的居住空间理解为是母 体子宫的延伸亦不为过,而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人类在最初的居住空间中感到如母体子宫一样 的安全和温暖,身心可以依托,并在其中慢慢学会如何生活。如果更进一步,人类能在其居住空 间中长久居住并代代相传,其必然的结果是不同的居住空间产生了不同的感觉记忆和集体无意 识,并且绵延传承下去,犹如母体基因的传承一样。因此,丹纳(H. A. Taine)在其《艺术哲学》中 提出的有关种族记忆和生存环境之间的有机关系的理论在解决某些发生学方面的问题时确实 是不无启发作用的。② [收稿日期]2007一10-15 〔作者简介〕 沈刚,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① 贡布里希(E"H"Gomhrich),范景中编选:《艺术与人文科学— 贡布里希文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年,第35页。 ② 丹纳(H" A" Taine),傅雷译:《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万方数据 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1一18岁的鲁迅除了短暂的避祸和几次更短暂的探亲访友之外,始终 没有离开过一个相同的居住空间—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在此,鲁迅经历了完整的童年、少年, 并正在初历青年的岁月。因此,我们同样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周家台门及其周遭的环境是1一18岁 的鲁迅最重要的生存空间,也是鲁迅获取感性经验最初最直接的来源。如果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 鲁迅在18岁那年离开自己的居所去一个新的生存环境时,感觉官能已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说基本定 型的话,那么,其视觉成像的底片和思维的最直接源头,已经被深深地固定在一个与其成长过程关 系最密切的,也是为时最长的生存空间上,因此该生存空间中的事和物成为鲁迅后天最直接的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资源是可想而知的。夏志清认为“鲁迅的故乡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①这其实 也说出了许多读者的共同感受。 在就家庭背景作为诊释对象来探讨鲁迅作品的黑暗意象时,学者们大都会比较看重其家庭的 变故— 主要是祖父的下狱和父亲的病对造就其心灵的黑暗所起的作用。虽然鲁迅在其作品或与 友人的谈话中也会加以突出地强调:“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当我 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 就恨这个社会。”②但这样一种黑暗和憎恨意识来自心灵和意志的深处,是隐喻的、象征的,而并非 来自直接的视觉成像。不管怎么说,“观看先于言语。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是无可置疑 的。③因此,在未受文化影响之前对生存环境的直接感受,才更具有发生学层面上的意义。“正是 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④观看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也认识到被感受的 周围世界的存在。而我们童年时所居住的空间是我们观看的最初的静态对象。生活在不同居住空 间里的人,因为其最初观看的对象具有差异性,所以其视觉成像的底片是不同的。对早期居住环境 的不同观感的积淀造成的我们童年时最初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对外部世界的想像力也会是不 相同的。这种心理定势对其日后的视觉期待和审美期待都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在后来受到 特定的生活遭遇的激发时,这种影响就会以鲜明而强烈的形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来。 可以说1一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非常典型的绍兴聚族世家大台 门。关于“台门”和与台门相关的资料可参见拙文《悠悠绍兴台门》,⑤限于篇幅,此处不赘。关于 “覆盆桥周家台门”,参考周作人与周建人提供的资料和作者实地考察所得的资料可知:鲁迅1一18 岁的居住空间是一组南北狭长的纵深型建筑群。大门朝南,六扇,竹丝质地,上以黑漆。仪门也是 六扇,木质,黑漆。门斗内所有木结构都漆以黑色,仪门上悬挂的匾额亦是黑地。门斗后有一狭窄 天井,尺寸为4.95m(1) x 1.50m(w),紧接着的水磨砖门楼十分高大,其高度为5.60m,将光线挡住, 因此这里的光线非但黯淡,而且因微光落在深灰近黑的水磨砖上泛出黯黑色,令人有恐怖的观感。 进入门楼是一天井,尺寸为9.50m(1) x 6.60m(w)。站在天井中,前面是厅堂,高度为8.50m,纵深, 立以木柱,穿梁架,所有木质材料均上以黑漆。东西两侧是围墙,高度为4.80m,因年深月久有大面 积灰黑的“屋漏痕”,并长有黯色的苔,于此鲁迅文中亦有提及。从天井回望门楼,精雕细琢的灰黑 色的门楼酷似一巨型灵位置放着,故不但不产生美轮美灸的感觉,反使人有死亡的联想。大堂后, 又一天井,连接着退堂,退堂高8.00m。站在这个天井中,因大堂与退堂高而黑的屋脊与东西两侧 高墙的围拢,这里的黑暗观感就更为强烈。大面积的坡屋顶盖以黑色的瓦月,大堂坡路长11.50m, 宽15.30m,其面积可以推知。退堂屋坡与此相似,可以感受到前后屋坡的黑色都巨大而沉闷。退 堂后又一天井连接着堂屋,堂屋也是十分黑暗。堂屋西侧是一条61.70m(1) x 1.50m(w)的穿廊,立 ① 夏志清:《中国小说史》,香港:香港友谊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第29页。 ② 林楚君著:《鲁迅热切关怀文艺青年》,薛绥之主编:《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四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59 页。 ③④ 约翰·伯格(John Berger),戴行铱译:《观看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⑤ 沈刚:《幽幽绍兴台门》,《文史知识》,2004年第9期。 万方数据 柱两排共32支,黑漆。朝南是一段宽2米左右的廊厦,阻隔了光线的进入,使堂屋内十分幽暗,在 一个没有电灯的年代里,如何采光,很难想象。周作人说:“南窗外照例有很深的廊,所以南向的房 反而阴暗,有后房的感觉,白天大抵都在朝北的屋里,这是北方人听了觉得有些希奇的”。①即使用 来采光的天井,因墙高院小封闭,不象北方四合院那样院大墙矮屋低所以视线平坦畅达,故人在其 中确有坐井观天的感觉。又因建筑材料大多呈黑色且形式构成严密沉重,故在视觉黑暗外还常会 得到一种黑暗的心理暗示。再则,绍兴地处江南水乡,降水量特别丰沛,虽然作者提供不出鲁迅在 绍时的气象资料,但据作者掌握的绍兴市气象台1961年一2005年的资料得知,绍兴平均年雨日为 195天,年雨量为1453.3毫米,大大高出全国平均值。台门本身就有一股阴暗的黑气,这股黑气在 阴雨天表现得更为明显,绍兴的气候条件使台门内常年笼罩着一股浓重的黑气。 覆盆桥周家台门— 1一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呈现出浓重的黑暗色调是有 目共睹的。受弗罗伊德的“早期经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贡布里希的“原始物像”等相关理论 的支持,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像思辨受此黑暗色调的影响具有原发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下 面我们将从“从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看黑暗的房子”、“与‘黑暗’有关的审美趣味”、 “黑暗的‘鬼怪’世界”和“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等四个方面来阐述鲁迅早期居住空间这个黑暗的“视 觉思维的原型”对鲁迅后天黑暗意象的辐射和指向。 一、从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看黑暗的房子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方式重视形象,强调思维的表象作用,对物象做整体的直观。正如诺 思罗普(F " S " C " Northrop)说的那样:“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中国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与欧洲的科学方法相 比,基本上是以美学为特点的,中国人思维方法在整体上具有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美学特征,亦即 形象诗化的态度。”②我们还可以由中国文化传统的种种现象归纳出中国文化在总的趋势上具 有阴性的特征。③譬如,中国的历法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表现出阴性的品格;中国的策略强调 “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中国的哲学、伦理学、养生学都强调以“静”为根。与西方人相比,中国 人甚至在“先天的辨色能力上,都偏向于阴性”。④由此,我们可以概括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 是形象思维,而且具有阴性的特征。这一点,我们在鲁迅身上可以非常强烈地感觉出来。关于 鲁迅思维的形象性特征,研究的人很多,而且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鲁迅形象思维中的阴 性特质— 黑暗的视觉特征— 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而实际上,这种黑暗的视觉特征在 鲁迅的创作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鲁迅的创作风貌和思想的深度。 明乎此,我们再回过头去重新审视鲁迅的作品,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迅的视觉思维是 异常发达的,在“鲁迅的故事中视觉性和旁观性有突出的地位”。⑤而且在鲁迅的视像中总是能 复活童年的图像记忆,尤其是童年居住环境的图像记忆。鲁迅对房子的感觉从《秋夜》、《白光》、 《狂人日记》、《伤逝》、《祝福》等作品中充分地显示出来,从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 看黑暗的房子,而且多在暗夜里,经常是鲁迅“看”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地,这成为鲁迅形象思维 的一个特点: (1)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 《狂人日记》 (2)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秋夜》 (3)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盒,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栅 ①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7页。 ② 潘志星主编:《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337页。 ③④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⑤ 张艳红译,周蕾:《视觉性、现代性与原始的激情》,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第261页。 万方数据 里的昏暗。— 《长明灯》 (4)有昏黑在我的周围⋯⋯最黑最黑的深夜⋯⋯虚空⋯⋯空虚⋯⋯空虚和寂寞⋯⋯ 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 《伤逝》 (5)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一 片乌蓝的天,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 的空中。— 《药)) (6)立在暗中,渐看见月光的皎洁。— 《铸剑》 (7)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故乡》 二、与黑暗有关的“审美趣味” 贡布里希认为,“构成高雅趣味的东西总有一种强烈的否定因素,否定‘低级的趣味”,。①一种 建筑艺术一定寓含着特定的趣味和教养,并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庄严、分寸、礼节、沉着的 色调都是对热情冲动或对轻浮浅薄的克制,它是一种沉得住的内省行为。台门作为中国的古典建 筑艺术,它有自身完整的形式结构和象征意义。它是严肃的、沉重的,具有血缘的隐喻特征,它的黑 暗形象使它克制了浮薄的轻桃和花里胡哨的低俗趣味,从而隐含着浓厚的中国文人意识。黑暗色 调和天井在台门中被反复地使用,使台门具有简化的统一感。这样,台门被统一在庄重、单纯的秩 序中,显示出沉稳静态的气氛。其内敛和封闭的性质使人着意于内省和体悟,它使长期生活于其中 的人因受环境的熏陶而具有一种对黑暗的色调和单纯的形式构成的敏锐感觉,并催化其拥有对黑 暗意象进行冥想的气质。而是否拥有个性化的趣味和气质,其重要性,对一个作家或艺术家来说是 不言而喻的。譬如伦勃朗最生动之处是将眼睛安排在一片浓黑的阴影底下,这样的一种安排却传 达出一种深邃沉思的气质。②而鲁迅的文字常给人以黑暗、阴冷的质感,③其实正是一种特殊的趣 味和气质使然并显示出与众不同来。 我们必须承认,对环境的清晰意像是个体成长的一个必要基础。环境中特殊的形状、颜色、布 局都有助于孕育特殊的趣味和气质。无论是由于曾经生活其间的悠久历史还是刻骨铭心的体验, 人们对这种清晰意象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因此这种清晰的早期物像记忆总是在后天的第一时间里 跳出来,作为一个形象接受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接受或拒斥审美的对象,并进一步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态度和 取向。④正如内特西里克说的那样,“让你自己的东西的气味环绕着你”。⑤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 集》中也说过类似的话:“药的收束,也分明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虽然“当时青年··一看见了周 围的无涯际的黑暗”,于是受到王尔德、尼采、波特莱尔、安特莱夫的影响。但显然鲁迅受到这些作 家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个更为隐性的精神结构的招引,那就是鲁迅与这些人存在着气质和趣味的相 似性。其实,从鲁迅之所以特别喜欢创造黑暗形象的画家— 比亚兹莱、戈雅、蒙克、坷勒惠支— 这一点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黑暗”对鲁迅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它几乎成为鲁迅与 生俱来的品味特质。之所以说成是“与生俱来的”,那是因为鲁迅生命中最初居住的那座“黑暗”的 房子给了他如母体血缘一样剪不断的影响。 三、黑暗的“鬼怪”世界 因为周家台门为世家聚族而居的大台门,所以台门内常有白事。白事时,黑白两种颜色的对比 ①② 贡布里希(E-H-Gombrich),范景中编选:《艺术与人文科学— 贡布里希文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年,第68, 36页。 沈刚:《生命力度与历史理性》,《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鲁道夫·阿恩海姆(Rodolf Amheim)编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7, 410页。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95页。 ? ? ? ? ? 万方数据 使台门内固有的阴气更为浓重。除白事外,频繁的节气崇拜、敬神仪式、忌日祭奠都增添着台门内 的阴气。就连后园也为台门添加阴气,譬如百草园中有关“赤炼蛇”、①“鬼园”的传说等。②台门中 的阴气使阴阳界线显得模糊不清,这样的环境再配上长妈妈的灵异故事及绍兴社戏中常看到的无 常、女吊、吸血精等鬼怪场景,鬼异物像和现实环境就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③ “我们成长其中的房子,特别是我们生命最初几年给过我们安全感的房子已深深刻人我们 意识深处。”④由于长期的相处,曾经被我们视觉多次感受过的事物形成了我们生命过程中被珍 视的重要内容,并进而成为本能的视觉期待和审美期待对象。在鲁迅的文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 到诸如死亡、死尸、游魂、丛葬、地狱、鬼魂、精怪、废墟、荒场、荒坟、骨殖、坟墓等文字及谈话内 容。夏济安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⑤我们在这些文字及谈话中,似乎很少能感受到鲁迅有一 种恐怖和惊惊的表情。反之,有时我们甚至还会感觉到鲁迅玩味的心情。譬如1936年10月17 日(鲁迅去世前两天),据鲁迅的日本友人鹿地亘夫妇的回忆,那天谈话的主题都围绕着鬼、自 杀、死亡这一类问题。⑥鲁迅平时也喜欢谈论与死亡、鬼怪有关的话题,有一次在谈到自己家乡 的社戏时说:“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⑦鲁迅 甚至借他人之口表达了“愿意掘二回坟,愿意一见我那曾经和我很亲睦的小兄弟的骨殖”。⑧在鲁 迅的家乡绍兴,“荒场”即“坟场”的意思。鲁迅喜欢逛荒场,喜欢在墓地里拍照是可以由多处文 字和图片得到证明的。⑨鲁迅还喜欢有鬼气的李贺的诗,周作人甚至怀疑他爱读安特莱夫也与 李贺有关,“在李贺身上,他吸取的是近于唯美主义的怪异的想象色彩”。⑩鲁迅喜欢黑色线条的 比亚兹莱是因了一个十分重要原因— “作品达到纯粹的美,但这是恶魔的美”。⑧鲁迅在S会 馆中拓古碑、抄古书,工作与工作环境是十分相配的,这里庭院中的槐树上还吊死过一个女人,。 鲁迅却在这树下纳凉。这里的幽暗景象和死亡空气是否正契合鲁迅视觉期待和审美期待的潜 在需要?鲁迅是否将S会馆的生活场景看成了一个“虚拟的想象空间”—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 门的北京翻版?我们以为像鲁迅这种视觉官能成熟非常早而且异常发达的人,将儿时的视觉记 忆拿来进行玩味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里必须强调说明的是,居住空间黑暗的视觉图像对一个人后天的审美活动的影响,并将这种 影响延伸到一个与死亡有关的事物中去,这还跟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趣 味、教养、角色身份和非常特别的生活经历等等因素的合力有关。因此,居住空间的影响不是唯一 的,它只是多种影响力中的一种。譬如同是周家台门中长大的三兄弟,周作人、周建人就没表现出 对黑暗的审美兴趣,更没有表现出对黑暗的“鬼怪”世界的兴趣来。虽然周作人也写过诸如《鬼的生 长》等有关鬼的文章,但与鲁迅文章中系统的黑暗的“鬼怪”世界相比,周作人显然缺乏鲁迅的感性 气质和“鬼趣”。。鲁迅之所以如此,就跟其独特的— 非周作人、周建人所有的— 生活遭遇有 关。例如作为长孙和长子,他在祖父下狱和父亲去世后所承受的生活压力远比其两个弟弟为重,他 的不幸的婚姻更是其两个弟弟所不曾经历过的悲剧。 ①③⑧ 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87,254,276页。 ②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7页。 ④ 卡斯腾·哈里斯,申嘉、陈朝晖译:《建筑的伦理功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页。 ⑤⑩ 转引自林贤治:《一个人的爱与死》,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125,145页。 ⑥ 昊俊:《暗夜里的过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211页。 ⑦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93页。 ⑨ 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扉页照片可作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0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56页。 0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40页。 0 竹内好,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6页。 万方数据 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① 鲁迅的“黑暗”意象存在着不同的位阶和不同的意义指向,但我们由其来源,基本可将其归纳为 两种类型:一种源于视觉图像,其感觉器官是眼睛。它是视觉体验的结果,所视对象是客观的外部 世界,它是鲁迅黑暗意象发生的开端;另一种源于心灵图像,所视对象也是客观的外部世界,但感觉 器官不是眼睛,而是心灵。它将外部的客观世界摄人内心,用内心去观照它们,因此被感觉的事物 都涂上了心灵的色彩。它不是直观,而是返照,它是视觉图像升华的结果。 鲁迅如何使自己1一18岁的居住空间,由一个黑暗的视觉图像源转化为一个黑暗的心灵图像 源,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祖父的下狱和父亲的病,是造成鲁迅心灵黑暗的重 要原因,但因我们试图阐明的是未受文化影响之前的视觉图像在形成黑暗意象过程中具有原发性 作用这个问题,所以有关,’,合灵图像”的问题暂时被搁置了。但人毕竟会成长,会受教育,会有文化, 会进人社会,尤其像鲁迅这样出身书香门庭的世家子弟,文化教养是人生的必修课,随后进人社会, 又有常人不能比的丰富阅历和对世事的洞见,因此在受到文化影响和社会黑暗现实的影响后,过去 纯粹的视觉图像就发生了变化,如前所述,“它已经被涂上了心灵的色彩”。 鲁道夫·阿恩海姆(Rodolf Am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当绘画中的阴影部分浓厚 到一片漆黑时,这片阴影就会造成一种虚无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使观赏者强烈地感到,他们所看到 的那些物体只不过是从虚无当中浮现出来的,最终还会回到虚无之中,他们还感到,在艺术家笔下 的这个世界,并非一个稳定的和具备固定结构的地方,甚至连生命本身也变成一种由显现和消失组 成的短暂过程。”②显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绘画艺术中认识到“黑暗”与“虚无”之间存在着某种必 然的联系。黑暗背景下的艺术形象如此,生活在“黑暗”现实生活中的人又当如何呢?当我们直接 面对现实的黑暗时,是否“不仅会在内心产生震撼,还会在内心产生羞愧感”?③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这样说:“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宣布我们的无能。”④无能为力的结果是堕人黑 暗和沉闷之中。无力改变现实,所以有无所希望的悲哀并导致“焦虑”感。“凡是那些感官不能充分 把握的,然而又以它的强大力量给人们造成强烈震动的可怕事件都是运用黑暗把它们表现出 来。”⑤“焦虑”感导致内心的黑暗,但正是这一层黑暗的幕布缓冲了内心与现实的正面冲突,但也伴 生出“虚无”感来。 鲁迅1一18岁的居住空间一片漆黑,这种漆黑既有来自视觉的又有来自心灵的。“愁云惨雾遍 被整个家族。姑嫂勃豁,}由埋争吵;婆媳不和,夫妻反目;今天这个上吊,明天那个投河,你吞金子, 他吃毒药。加以鸦片进口,大户人家的老爷少爷,本来无所事事,也就以鸦片为乐,弄得壮志消磨, 形毁骨立。到时还是寻死的一个简便方法— 吞鸦片烟膏。”⑥难怪周家自己人也说:“周家的气 数尽了,你看,台门里出来的人,一个个象败篷时的钩头黄瓜!”⑦满眼的黑暗,又无能为力,无法拯 救,是鲁迅堕人虚无的重要原因— 祖父的下狱、世态的炎凉使鲁迅感到人情的虚无;压抑、自卑、 受虐、屈辱和受惊吓使鲁迅感到人生尊严的虚无;⑧父亲的病和死使鲁迅感到个体生命的虚无;祖 父的刻薄和父亲的暴躁使鲁迅感到亲情的虚无;台门的败落使鲁迅感到族群生命的虚无;而台门中 时间的凝固更使鲁迅感到历史的虚无。⑨在台门这个黑暗的空间中,鲁迅已经把外在的黑暗转化 为内心的黑暗,把经验的遭遇转化为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哲学的思考,从而形成了(下转第47页) ① 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②⑤ 鲁道夫·阿恩海姆(Rodolf Arriheim)编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 447一448,448页。 ③④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黄灿然译:《关于他人的痛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38,94页。 ⑥⑦⑧ 周建人口述,周哗编写:《鲁迅故家的败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5,13,109页。 ⑨ 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14 万方数据 常在诱使他们弱化或放弃客观与公正。但无论如何,说真话毕竟是对科技人员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即使由于这样或那样原因说过错话、假话,那么至少事后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Environment Risk and Science-Technology Failure XIAO Wei QIAN Jian-xing (Department of Soci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risk is the most typical among the modem risks in the 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Sci-tech may exert unfavorable influence upon the environment out of the limitations of society factors such as choice standard and system design, and human factors such as knowledge structure, interest preference and moral problems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To overcome the science-technology failure in environment ac- tions, it is imperative to put the environment effect of technology choic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 policy decision, and increase the social duty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Key words: environment risk; technology choice; system of policy decision; social duty 〔责任编辑 吕晓刚〕 (上接第14页) 钱理群所说的鲁迅的“黑洞”,①这个“黑洞”里充满了对生命本体性的黑暗感受和体验;同时,他又 质疑于这样的生命本体性的黑暗感受和体验,“这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鲁迅式的命题— ‘绝望之 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②所以鲁迅在《伤逝》中每写到一个“黑暗”便紧跟着一个“虚空”,因为鲁 迅“只觉得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总之是“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 逝去了。”③ A Genesis Perspective of Lu Xim' s Dark Image SHEN Gang (School of the Humanities,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The house Lu Xun inhabited as a teenager is a dark place. This paper holds a view that this "dark image" had influenced Lu's thoughts and imagination during his adult life. To elaborate this point, the paper explains the prototype of visual thought from four aspects: the inside vision of dark house and the outside vision from the yard; aesthetic interests related to darkness; the world of ghost and spirit in dardness; studying the darkness from an invisibly visual angle. Key words: Lu Xun; dardness; image; visual sense [责任编辑 张 兵〕 ①②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第107页。 ③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8,125一128页。 万方数据
本文档为【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7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26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