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与白话对译繁体

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与白话对译繁体

举报
开通vip

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与白话对译繁体 文昌帝君陰騭文 原文與白話對譯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文昌帝君說:我輪回到十七世時是一個地方父母官的人身, ‘未嘗虐民酷吏’:從沒有做過對不起群眾和下屬的事, ‘救人之難’:解救別人的困難,患難, ‘憫人之孤’:憐憫別人的孤兒,孤獨, ‘容人之過’:容納寬恕別人的過失,過錯,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廣泛地行善積陰德,感應感動了上蒼,(是指天人感應) ‘人能如我存心’:別人如果能象我這樣存有好心地好心田, ‘天必賜汝以福’:上天必定賜福給你! ‘於是訓於人曰...

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与白话对译繁体
文昌帝君陰騭文 原文與白話對譯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文昌帝君說:我輪回到十七世時是一個地方父母官的人身, ‘未嘗虐民酷吏’:從沒有做過對不起群眾和下屬的事, ‘救人之難’:解救別人的困難,患難, ‘憫人之孤’:憐憫別人的孤兒,孤獨, ‘容人之過’:容納寬恕別人的過失,過錯,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廣泛地行善積陰德,感應感動了上蒼,(是指天人感應) ‘人能如我存心’:別人如果能象我這樣存有好心地好心田, ‘天必賜汝以福’:上天必定賜福給你! ‘於是訓於人曰’:於是文昌帝君就訓勸世人說: ‘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漢朝時的東海人“於公”做地方官時,審案量刑公平合理,昭雪冤枉,民眾允服,當他的家門壞了,就造了一道能容納四匹馬經過的大門,人問其故,他說他做官多積陰德,從末冤枉好人,後代必定興旺發達,後來他的兒子果然做了丞相,孫子也做了御史大夫。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五代時的燕山人竇禹鈞,三十多歲時還沒生育有兒子,有一次他夢見他祖父對他說,你不但沒有兒子,而且還很短命,宜快點多積陰德來輓回天命。竇禹鈞於是力行善事,救濟別人,廣積陰功,數年以後,連生五子,五子都聰明俊偉,而且高中科舉,五個兒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無疾談笑而逝。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想增廣你的福氣福田,必須要心地心田好, ‘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時刻方便別人,積累種種陰德陰功, ‘利物利人’:對人對物都要利益, ‘修善修福’:修積善行就是修積自己的福份, ‘正直代天行化’:以正直的德性教化世人,象上天化育萬物的德行一樣, ‘慈祥為國救民’:心地慈祥,愛國為民, ‘忠主孝親’:忠於主人,孝敬雙親, ‘敬兄信友’:尊敬兄長,對朋友講信用,不欺騙朋友, ‘或奉真朝鬥’:或者敬奉天仙,朝禮鬥宿,(是指信奉道教) ‘或拜佛念經’:或者拜佛念經, ‘報答四恩’:報答父恩、母恩、佛恩、老師恩, ‘廣行三教’:廣行佛、道、儒三教,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救急就象救濟被涸竭池水的魚,救危就象輓救被網密羅的鳥雀, ‘矜孤恤寡’:矜哀孤兒,撫恤寡婦, ‘敬老憐貧’:尊敬老人,憐憫貧窮, ‘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佈施衣服食物周濟在道路兩旁飢寒交迫的人 ‘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佈施棺材掩埋屍骸以避免屍骸暴露‘家富提攜親戚’:家裡富有就想方設法提攜親朋戚友, ‘歲飢賑濟鄰朋’:遇到稻米失收的飢荒年頭,應當賑濟鄰居和親朋戚友, ‘鬥稱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用來稱東西的稱秤要準確公平,不可短斤缺兩, ‘奴婢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寬恕對待雇用的工人,不可尖酸刻薄,責備苛求, ‘印造經文’:出錢出力捐印佛經和善書,推動經書善書的傳播流通, ‘創修寺院’:創起或修葺寺廟,寺庵, ‘捨藥材以拯疾苦’:施捨饋贈藥材藥方來醫治拯救別人的疾病痛苦, ‘施茶水以解渴煩’:佈施茶水使別人解渴去燥, ‘或買物而放生’:或者經常買生物來放生, ‘或持齋而戒殺’:或者常常吃齋,持戒避免殺生, ‘舉步常看蟲蟻’:走路時常常留意蟲子和螞蟻,不要踩到它們, ‘禁火莫燒山林’:應當嚴禁煙火不要火燒山林 ‘點夜燈以照人行’:在沒有燈火的道路旁放置燈火方便行人走夜路, ‘造河船以濟人渡’:在沒有渡船的河流裡設置義渡渡人過岸, ‘勿登山而網禽獸’:不要登上山上去網羅捕捉飛禽走獸,有傷陰德, ‘勿臨水而毒魚蝦’:不要到河溪邊釣魚、毒殺網羅魚蝦,更不要竭澤而漁,有傷陰德, ‘勿宰耕牛’:不要宰殺耕牛,有傷陰德, ‘勿棄字紙’:不要隨便丟棄字紙書籍,有傷陰德, ‘勿謀人之財產’:不要謀奪別人的財產,有傷陰德, ‘勿妒人之技能’:不要嫉妒眼紅別人的技藝才能,有傷陰德, ‘勿淫人之妻女’:不要私通淫欲別人的妻子女兒,有傷陰德, ‘勿唆人之爭訟’:不要教唆別人互相口角爭鬥,甚至對薄公堂,有傷陰德, ‘勿壞人之名利’:不要隨便破壞別人的名譽利益,有傷陰德, ‘勿破人之婚姻’:不要破壞別人的婚姻家庭幸福,有傷陰德,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不要因為個人私仇而使別人兄弟互相不和,有傷陰德,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不要因為小小利益而使別人父子不和睦,有傷陰德,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不要倚仗有權有勢而欺辱善良的人,有傷陰德,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不要仗著富有而去欺凌窮困的人,有傷陰德,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親近善人則有助於身心德行,遠避惡人則瞬間杜絕災殃, ‘常須隱惡揚善’:經常宣揚贊嘆別人的善事,而不宣揚傳播別人的惡事, ‘不可口是心非’:不要口是心非,講一套做一套, ‘剪礙道之荊榛,除當途之瓦石’:剪除阻礙道路的荊棘,搬走障礙道路的瓦石,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修整幾百年來都是崎嶇不平的道路,以利於行走, ‘造千萬人來往之橋’:建造修葺許多人來往的河橋, ‘垂訓以格人非’:留傳訓言給後人鑒別確定事情是非善惡, ‘捐貲以成人美’:捐贈錢財成全別人的好事善事, ‘作事須循天理’:做人做事都要尊循天理,合乎道理, ‘出言要順人心’:說話要合乎公道人心,慎防禍從口出, ‘見先哲於羹牆’:不要拘泥於往古聖賢的道理學說,就象葉公只會畫龍,而不知有真龍! ‘慎獨知於衾影’:獨行不愧影,獨臥不愧衾,能做到衾影不愧時才是慎獨慎到極處,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要造作種種惡事(即上文所說淫殺破壞等事);身體力行種種善事(即上文所說忠孝敬信等事),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這樣就永遠沒有災星加禍,常常會有吉神照耀護佑, ‘近報則在自己’:時間快點就有善報在自己, ‘遠報則在兒孫’:時間慢點就有善報在兒子孫子後代, ‘百福駢臻,千祥雲集,豈不從陰騭中得來哉!’:百福臨門,萬事吉祥如意,難道不是從積累陰德中得來的嗎?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 (頂格的黑體大字為《文昌帝君陰騭文》原文,稍小的黑體字為周安士先生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恆順)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發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現身說法,故以吾字發其端。曰一十七世,特將吾身中亙古亙今,生生不壞之物,指示後人也。人惟生不知來,死不知去,便謂形神消滅,無復來生,所以肆行罔忌。帝君深懼此種自誤誤人,流毒不淺,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曉然正告天下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則吾儕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將為善,思及身後之福,必果;將為不善,思及 身後之福,必不果(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谷。人若知道有來生,自然修取來生福)。識得此篇開端語,亦思過半矣! (譯文)本篇中所說的,都是帝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法,因此以“我”字作為開頭。說出一十七世的事,這是特地把我們身中從過去到現在永不毀壞的東西,指引出來讓後人瞭解。人們只因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往何處去,就說人的形體消滅後,靈魂也隨之消滅了,就不會再有下一世,所以胡作非為無所顧忌。帝君深怕這種觀念會自誤誤人,流毒不淺,所以拿自 己一十七世的事跡,明白地勸告天下人。帝君既然有一十七世,那麼我們也都有一十七世。因此將要做善事時,想到死後的福報問題,就必定會認真行善;將要做惡事時,想到死後的福報問題,就必定不敢作惡(人只知道有下一年,所以會預留下一年的糧食;人如果知道有來世,自然會預先修得來世的福報)。明瞭這篇的開頭語,也算是反省一半的過失了。 人讀善書,每心粗氣浮,不能沈思默會。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蒙籠混看者。若識得吾可為身,身不可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人。主則曠劫長存,無生無死;客則改形易相,乍去乍來。譬如遠行之人,或乘舟坐轎,或躍馬驅車,種種變更,人無更變。舟車轎馬,身也;乘舟車轎馬者,吾也。又如人作戲,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兒,種種改易,人無改 易。帝王官吏乞兒,身也;扮帝王官吏乞兒者,吾也。以一身言之,其能視聽者,身也;所以視聽者,吾也。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漸昏,耳至老而漸塞。吾唯無生死,故目雖昏,而所以視者不昏;耳雖塞,而所以聽者不塞(若作視聽即吾,又是認賊為子)。是故大人從其大體,身能為吾用;小人從其小體,吾反被身用也。 (譯文)人們讀善書,往往心粗氣浮,不能夠深加思考、靜靜體會其中的義理。就像“我”字“身”字,沒有不是模模糊糊地隨便看過。如果瞭解到“我”可以當作是“身”,“身”不能夠當作是“我”,才知道“我”是主人,“身”是客人。主人是無量劫長久存在,沒有生死;客人則會改變形體、轉換面貌,忽然去又忽然來。譬如出遠門的人,有時乘船坐轎,有時騎馬搭車, 種種變換,但人卻沒有變換。船車轎馬是“身”,而乘坐船車轎馬的則是“我”。又像人們演戲,有時扮演帝王,有時扮演官吏,有時扮演乞丐,種種變換,但人卻沒有變換。帝王、官吏、乞丐是“身”,而扮演帝王、官吏、乞丐的則是“我”。以這個身體來說,那個能夠看和聽的是“身”,而指揮看和聽的則是“我”。身體因為有生死,所以眼睛到老年就漸漸昏花,耳朵到老年就漸 漸聽不清楚。“我”因為沒有生死,所以眼睛雖然昏花,但指揮看的卻不會昏花;耳朵雖然聽不清楚,但指揮聽的並不會不清楚(如果認為能夠看和聽的就是“我”,這又是認賊作子)。因此,大人心思禮義,“身”能被“我”所用;小人縱情恣意,“我”反而被“身”所利用啊! 『補充』世人都以四大(地水火風)的身體為“我”,但它僅僅是物質的組合,並不是真我。如果物質組合就是“我”,那麼現在的科學可以製造物質,為甚麼不能夠製造生命,連結構最簡單的生命(如螞蟻)也製造不出來呢?所以物質組合的身體並不是我,只有能夠組合者才是“我”。這就是佛教所說的“阿賴耶識”,一切善惡的種子都在裡面,驅使眾生六道輪回,善惡 報應,自作自受。眼耳並不會見聞,僅是細胞的組合,故不是真我;能指揮聽聞者才是真我。雖然眼耳都壞了,但是見性與聞性是不壞的。如果眼以明為見,黑也是見,黑了就甚麼都看不見了,這“看不見”不正是見嗎? 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無量無邊劫。帝君之吾無窮,則吾輩之吾亦無窮矣。既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龍八部地獄鬼畜身。帝君之身無定,則吾輩之身亦無定矣。且托生既多,則宿世父母六親亦多。帝君宿緣既多,則吾輩宿緣亦多矣。然則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為者,機緣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囊也。誠難與俗人道 也。 (譯文)既然可以有十七世,就可以有十七劫,就可以有無量無邊劫。帝君的“我”沒有窮盡,那麼我們的“我”也沒有窮盡。既然可以是讀書人之身,可以是大夫之身,也就可以是天龍八部地獄鬼畜之身。帝君的“身”沒有固定,那麼我們的“身”也沒有固定。而且投胎既然多,那麼過去世的父母六親眷屬也就很多。帝君過去世的緣既然很多,那麼我們過去世的緣也是 很多。既是如此,那麼“我”就是主人,“一十七世”是早晚,“為”是機緣,“士大夫”是傀儡,“身體”則是皮袋。這其中的道理,實在很難對一般人說明白啊! 前世後世,猶之昨日來朝。吾生合下自有,並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臟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諸醫人之口,竟視為藥籠中物乎? (譯文)前世後世,就像是昨天和早晨,我們出生時當下就存在,並不是佛家所製造出來的。例如五臟六腑,本來就在病人自己的肚子裡,怎麼可以因為是從醫生口中說出來,竟只將它看作是下藥的地方呢? 『補充』佛只覺悟真理,並沒有創造真理。世界沒有第一個(神創之說),六道輪回是無始無終。 人若無有後世,不受輪回,則世間便有多少不平事。即聖賢議論,亦有無徵不信者矣。且如孔子言仁者壽,力稱顏子之仁,而顏反夭矣;極惡盜跖之不仁,而跖偏壽矣。君子枉自為君子,小人樂得為小人,何以成其為造物?唯有前世後世以為銷算,而後善有所勸,惡有所懲。上帝不受混帳之名,孔子可免無稽之謗。大矣哉,一十七世之說也。 (譯文)人如果沒有後世,不必受到輪回,那麼世上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即使是聖賢所說的話,也會有因為沒有看到證據而不相信的呀!而且像孔子所說有仁心的人一定長壽,極力稱贊顏子的仁德,而顏子反而早死了;極度厭惡盜跖的不仁,而盜跖卻偏偏長壽。君子冤枉作了君子,小人樂得作小人。這樣一來,憑甚麼成為萬物的主宰呢?只有以前世後世的行為, 來作為清算的依據,然後才能夠勸人行善,作惡也才可以受到懲罰。這樣上帝就不會遭受“混帳”的罵名,孔子也可免受“說話沒有根據”的毀謗。帝君一十七世的論述,是多麼地深廣呀! 『補充』關於天堂地獄的詳盡闡述,請看《楞嚴經》。 虛無寂滅之學,非吾儒所痛恨乎?既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勸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惡得禍;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來者為後世。步步據實。試問虛無二字,如何可加?而謗佛者,則以地獄天堂為荒誕,前世後世為渺茫;謂此身來無消息,去無蹤影。靜言思之,恰中虛無二字之病。學佛者之言曰:肉軀雖有敗壞,真性原無生死。 而謗佛者輒雲:無有前生,無復後世。夫曰捨一身復受一身,則是雖寂而不寂,雖滅而不滅也。若其捨一身不復受一身,則是一寂而長寂,一滅而永滅矣。平心自揣,試問寂滅二字,畢竟誰當受之?嗟乎!身若侏儒,而反譏防風氏為短小,亦已過矣。 (譯文)虛無寂滅的學說,不是讀書人所痛恨的嗎?既然痛恨它,自己就不能步上那一條路。現在那些講述佛理來勸世的人,必定會說“作善得福,作惡得禍;明有因果,暗有鬼神;已經過去的是前生,還沒有到來的是後世,這一切都是有根據的。”試問“虛無”這兩個字,怎麼能夠拿來謗佛呢?而那些謗佛的人,則認為地獄天堂是不實,前世後世是無法見到的;說 這個身體來無消息,去無蹤影。靜心思考,正好是得了“虛無”二字的病。學佛的人說:肉體雖然會敗壞,真性本來就沒有生死。而謗佛的人就說:沒有前生,也不會有來世。說捨一身又受一身,就是雖寂而不寂,雖滅而不滅。如果捨一身不會再受一身,則是一寂就長寂,一滅就永滅。自己靜心衡量,試問寂滅二字到底誰應當接受?可嘆啊!自己本身像侏儒,反而譏笑別人矮 小,實在是太過分了。 『補充』不能說看不到的東西就不存在。像電波看不到,但我們知道它存在。以人類有限的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還很多。沒有看到不要緊,通過別人介紹就可以知道。就像我們沒有到過外國,但是到過的人可以給我們介紹。 天 賜 興 儒 (譯文)帝君說:我的中陰身正飄游於人間,來到了會稽山北,看見一個隱士(即聖父),年紀五十多歲,正在燒香拜天求子。這時是夏曆二月的三更時分,天上星光燦爛,張宿星座清晰地掛在天空,而這位隱士正好也姓張,於是我就投生在他家。但是我出生的鄉裡剪發紋身,這種習慣是華東的風俗。我長大之後,心裡很不快樂。就找來鞋帽穿戴。自己學習禮節文章 (儒服儒冠從此開始)裡裡外外的人都認為我很怪異。但是時間久了,跟隨我這樣做的,十個人就有七八個。有一天,有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拜訪我的父親,嘴裡念誦唐虞大訓數篇(就是周成王臨終時所說的),說:“中國會有人來繼承它。”我很喜愛,就到他那裡去學習,隨口將所記下的傳授給他人,並沒有一點遺漏;於是願意學習的人,都到我這裡來學習,以我為老師。 【按】(譯文)孔子之所以降生人間,是因為聖母在尼山祈禱;帝君之所以降生人間,是因為聖父祈求於蒼天。他們的誕生都是不平凡啊!然而孔子宣揚教化於周朝衰落時期,而顯示深遠精深的義理流傳萬世;帝君傳播文化教育於周朝興盛時期。而陰德綿延傳於千秋。難道不是方法雖然不同,但同樣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嗎? 補 袞 和 衷 (譯文)帝君說:我在周武王時期,姓張、名善勳,周成王安排我擔任諫官之職。當時雖然是盛世,政治清明,但我憂國憂君,不曾稍微懈怠。當成王年紀還小時,由周公掌理朝政,後來成王常常心懷不滿。我恐怕左右的人乘機挑撥,就常以“君臣自始至終能夠禍福與共的幾乎很少”,來勸諫成王要引以為戒,但諫書經常被燒毀,所以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因此周公東 徵時,雖然四方諸侯流言蜚語很多,召公也很不高興,但最後之所以能夠保全,我也稍微出了一點力。 【按】(譯文)張氏本是黃帝後裔,帝君出生在周武王已巳年,以後托生常多姓張。民間流傳二月初三是帝君生日,只是根據帝君生於晉武帝太康八年那一世。如果說到帝君多生以來的生日,那麼從元旦一直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 敦 睦 親 族 (譯文)帝君說:我在京城十年,離開家鄉很久,有一天看到周公鴟梟詩,悲傷而有所感觸,就請求退休,告老還鄉。回到家鄉之後,看見族人大多貧窮。於是興建義莊。生活困難的就救濟他;生病的就醫治他;男女長大成人的就幫他辦理婚嫁;後輩才智傑出的就教養他。聽到風聲的人都一致效法,義莊就愈來愈多了。 【按】當時帝君用歧黃醫術救治世人,實際上經營管理義莊的都是帝君的兒子。 初 聞 佛 理 (譯文)帝君說:我在朝廷時,聽到修道人說,西方的國家(指印度)有位大聖人(是指釋迦牟尼佛),不用言語而能自然感化,不用法律而能自我管理。以慈悲作為主體,以方便作為門徑。以齋戒(清除心之不淨,謂之齋;嚴禁身之過患,謂之戒)為常務,以寂滅(其體寂靜,離一切相)為快樂。把生死看成早晚(時間短暫),把恩仇看成是夢醒(虛幻不實),沒有 憂愁、歡喜、悲傷、憤怒的情緒。因為知道虛幻的人生不能長久,所以求取無生(涅pan之真理沒有生滅)。我曾經非常羡慕這些真理,等到辭官榮歸故里,路上遇到隱士在鬧市中唱歌,歌聲深深契合我的心意,我就下車禮拜,誠心向他請教。唱歌的人仰天嘆息,把心印(心者佛心,印者印可,此印能印可佛法之實義)
本文档为【文昌帝君阴骘文 原文与白话对译繁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7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4-01-13
浏览量: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