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举报
开通vip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張渭毅 北京大學中文系 神戶大學文學部 一、《集韻》改良反切的體例、類型及其他 1.《集韻》改良反切的體例及其來歷 《集韻》是音韻學史一部述而有作、規模最大的韻書。《集韻》在《廣韻》的基礎上增 訂而成,《廣韻》音系是六世紀以來文人尊崇和沿用的標準音,《集韻》的六位編者都是宋仁 宗朝官高位重的碩儒和小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為了加強《集韻》在科舉中的權威性, 必然要注重對《廣...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張渭毅 北京大學中文系 神戶大學文學部 一、《集韻》改良反切的體例、類型及其他 1.《集韻》改良反切的體例及其來歷 《集韻》是音韻學史一部述而有作、規模最大的韻書。《集韻》在《廣韻》的基礎上增 訂而成,《廣韻》音系是六世紀以來文人尊崇和沿用的標準音,《集韻》的六位編者都是宋仁 宗朝官高位重的碩儒和小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為了加強《集韻》在科舉中的權威性, 必然要注重對《廣韻》音系的繼承,繼承就意味著存古,《集韻》沿襲了《廣韻》的音韻辨 類系統,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因此,研究《集韻》,要以《廣韻》音系為參照框架,脫離《廣 韻》,既不符合歷史事實,又不科學。但是我們還應該注意,《廣韻》成書僅僅過了二十六年, 即北宋景祐元年(1034),北宋朝廷就下詔另外組織一班人馬修纂《集韻》,定有其必然的原 因。1除了科舉的需要、學術背景的制約、文風的轉變、《廣韻》編纂旨趣的不合時宜以及內 容上的缺陷等不容忽視的因素外,北宋時期實際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切韻學比前代有了更 大的發展,文人的審音水準明顯提高,《廣韻》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等等,更是成書的內在 原因。《集韻》為了適應實際語音的變化,在維繫《廣韻》音系、廣泛收錄前代舊音、側重 于存古的同時,還有所變化和創新,適當調整了音系結構,吸收了一些時音,體現了自身的 特點。《集韻》大量的改良反切,為透視和考察《集韻》音系的特點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 點。 據統計,《廣韻》有 3875 個小韻、3873 個反切,《集韻》有 4474 個反切,比《廣韻》增 加了 601 個反切,增加的反切相當於《廣韻》反切總數的 15.5%,這些反切,大多數有特定 的來源,根據現存的有關文獻,有不少可以找其到文獻來源。2《集韻》根據《廣韻》音系 標準和時音標准把這些反切歸入《廣韻》相應的小韻音節中,《廣韻》所沒有的音節,就在 反切下字所屬的韻中增加新的小韻音節。3除了處置這些增加的小韻音節外,《集韻》還根據 時音標准刪改、合併和轉移《廣韻》的小韻。4 《集韻》增、併、改小韻的工作都是針對反切下字的類別。對於反切上字來說,《集韻》 進行了成系統、大規模的改動,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適應時音的變化,改變反切上字的聲 母類別,也就改變了反切的讀音,包括改《廣韻》的類隔切為音和切和改變一些非類隔切的 反切上字的讀音;二是改進反切的拼讀方法,而不改變反切的讀音,通過改動反切上字,力 求反切上字跟反切下字在聲調、開合、洪細和發音部位等方面一致,達到拼切和諧的目的。 1 參看平田昌司(1996),魯國堯(1996)。 2 參看邱棨鐊(1974)。 3 參看拙作(1996,1998a)。 4 參看邱棨鐊(1974),邵榮芬(1997)和拙作(1998a,2001b)。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2 後一項內容白滌洲先生稱作改良反切,是很有道理的。5但是,考慮到《集韻》在改類隔切 為音和切、或者改變非類隔切反切上字讀音的同時,又在改進這些反切的拼讀方法,而且《集 韻》改動反切上字大多數屬於後者,為了便於敍述,我們把以上兩項內容都稱為改良反切。 《集韻韻例》明確提到改唇音類隔切為唇音音和切的體例:“凡字之翻切,舊以武代某, 以亡代茫,謂之類隔,今皆用本字。”儘管《集韻韻例》沒有提到改良反切的其他體例,但 是書中大量的、有規律的改良反切,使我們相信,《集韻》的改良反切是有體例可遵循的。 這些體例雖然沒有寫在卷首《韻例》裏,我們卻可以從大量的改良反切中歸納出來。 拙文《賈昌朝<群經音辨>改良反切的嘗試及其對<集韻>的影響》發現,《集韻韻例》的 這條改良反切的體例,是建立在《集韻》的編者之一賈昌朝的《群經音辨》改良反切實例的 基礎上的,賈昌朝很可能是這個條例的制定人。賈氏在《群經音辨》中改良反切的小面積嘗 試,為日後《集韻》、《禮部韻略》大規模、成系統地改良反切起到了示範作用。《集韻》借 鑒了《群經音辨》改良反切的方法並作了進一步改善,主要有三條: 第一,改類隔切為音和切,除改動反切上字外,還考慮了反切上下字的聲調、等、呼的 和諧因素; 第二,在使反切上下字拼切的和諧方面,除考慮調、等、呼因素外,還做到反切上下字 發音部位一致; 第三,《集韻》在酌選前人的音和切、和諧反切和前人反切用字方面,不限於《經典釋 文》的首音反切、大徐音和《廣韻》反切,擴大了音和切與和諧反切的來源。在直接改動反 切用字方面,盡可能使反切用字固定化,反切上字與反切下字的拼合規則化,並考慮時音對 反切上下字拼切的影響。 總之,賈昌朝的《群經音辨》,使我們認識到《集韻》的改良反切體例有其確定的理論 基礎和實踐背景。作為《集韻》的撰稿人,賈昌朝稱得上是改良反切實踐的先行者。 (請看參考論文一) 《集韻》改良反切,同時又按照聲母的類別和發音部位有規律的排列和集結小韻,6就 使得《集韻》成為音韻學史上第一部等韻化的韻書。7 《集韻》改良反切,既有音理上的依據,也有反映時音變化的企圖,是一項大膽的嘗 試。從前的不少學者多側重于從等韻學音理的角度談這項舉措在音韻學史上的意義,其實, 也應該從體現實際語音變化的角度揭示它在音韻史上的作用。根據我們的統計,《集韻》改 動《廣韻》反切上字的反切有 2287 個,占《廣韻》反切總數的 59%。這些經改動的反切的 上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際語音變化的資訊?哪些是存古的資訊?它們的性質和所 處的語音背景如何?是探討《集韻》音系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集韻》比《廣韻》增加了 599 個小韻、601 個反切,這些增加的小韻 反切大致可以分為甲乙丙三類(不包括給《廣韻》2個直音小韻補造的反切): 甲類小韻跟《廣韻》已有的小韻反切的音韻地位相同,形成重出小韻; 乙類小韻《廣韻》沒有,但可以填補《廣韻》聲韻調配合的空檔,為《廣韻》音節結 構所容納; 丙類小韻《廣韻》沒有,溢出《廣韻》音節結構之外,沒有相應的聲韻調配合的空檔 可供填充。 這三類小韻反切大多數來自前代經籍舊音,有不少可以從現存的文獻中找到反切來源。 《集韻》收錄這些小韻反切,一般不改動反切上字,主要是為了保存反切的來源,這樣就出 5 參看白滌洲(1931)。 6 參看林英津(1985)。 7 魯國堯(1994:92—94)發現,“等韻”二字連用,不見於宋代典籍,至明清方見。宋代等韻學應該稱切韻學,等韻圖應該稱 切韻圖。本文暫且從眾說,文中指稱宋代“切韻”的地方表述為“等韻”。7 參看林英津(1985)。 7 魯國堯(1994:92—94)發現,“等韻”二字連用,不見於宋代典籍,至明清方見。宋代等韻學應該稱切韻學,等韻圖應該稱 切韻圖。本文暫且從眾說,文中指稱宋代“切韻”的地方表述為“等韻”。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3 現了一些《廣韻》所沒有的類隔切和不符合《廣韻》聲韻結合規律的反切,也出現了少數反 映實際語音的反切。對於這三類反切的性質,我們另有專文討論,不列入本文的考察範圍。 本文透視《集韻》的音系特點所依據的改良反切,限於《集韻》改動《廣韻》反切上字的反 切,計 2287 個,據此考察《集韻》在聲母、開合、洪細、介音系統和聲調諸方面的特點。 2.《集韻》的改良反切分佈不均的原因試解 《集韻》改良的反切,可以分作五個類型,在各卷的分佈情況,請看表一: 表一 《集韻》改良反切情況總表 卷名 改良反切類型 平聲卷 上聲卷 去聲卷 入聲卷 各類改良反切 總數 Ⅰ上字聲調跟被 切字相同的反切 661 518 27 288 1494 Ⅱ上字開合跟被 切字相同的反切 256 197 222 150 825 Ⅲ上字等第跟被 切字相同的反切 187 122 142 95 546 Ⅳ改類隔為音和 的反切 46 34 17 15 112 Ⅴ改變非類隔切 上字讀音的反切 3 11 7 8 29 四卷絕對總數 1153 882 415 556 3006 表中每類改良的反切單獨統計。《集韻》改良反切,從各卷改良反切的絕對數目(即表中 平上去入各卷五類改良反切的數目之和)來看,平聲卷最多,上聲卷較多,入聲卷次之,去 聲卷最少。改良反切的徹底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平聲卷>上聲卷>入聲卷>去聲卷。這種不 均衡局面,可以說明兩點: 第一,《集韻》由宋祁、鄭戩向宋仁宗“建言”,賈昌朝和王洙“同加修定”,丁度和李 淑“為之典領”,丁度總纂其成,8 是集體創作的結晶。對於改良反切體例,六位作者的看 法也許不統一,認識水準有深有淺,具體操作時不能都自始至終的、較徹底的加以貫徹和履 行。拙文(1998b)和(2001a)指出,《集韻》作者之一賈昌朝是改良反切實踐的先行者, 《集韻》改良反切體例的制定人很可能是賈昌朝。對於賈昌朝參與制定的改良反切體例的意 圖,其他五位作者未必都能徹底領會和完全接受。從本節下文改良反切的再分類可以看出, 《集韻》改良反切,改動反切上字的聲調、開合和等第並不是齊頭並進的,而是有所側重, 所占改良反切的比重由大到小依次為聲調>開合>等第。 第二,《集韻》是六位作者按卷分工,並且分韻次分頭編纂的。 先說內證。以入聲卷為例,大致上說來,《集韻》入聲卷前半卷和後半卷改動反切 上字聲調的情況有所不同,第十八藥韻以下(包括藥韻)的 17 個入聲韻,反切上字絕 大多數改用入聲字,很少改用平聲字,極少改用上聲字和去聲字;而第十七薛韻以上(包 括薛韻)的 17 個入聲韻,反切上字較多改用平聲字和入聲字,很少改用上聲字和去聲 字;改用平聲字的反切數目跟改用入聲字的反切數目之比為 71:75,基本持平。請看表 二: 8 參看《集韻》卷首《韻例》和宋以來歷代書目對《集韻》的署名。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4 表二 改上字聲調 入聲韻次 改用平聲字作 上字的反切 改用上聲字作 上字的反切 改用去聲字作 上字的反切 改用入聲字作 上字的反切 改上字聲調的 反切總數 屋至薛 17 韻 71 12 7 75 165 藥至乏 17 韻 16 3 2 213 234 入聲後半卷反切上字改為入聲字的改良反切多達 213 個,占入聲後半卷改動上字聲調 的反切總數的 91%。入聲前半卷反切上字改為入聲字的改良反切有 75 個,僅占入聲前半卷 改動上字聲調的反切總數的 45.5%。入聲卷改良的反切集中在後半卷,前半卷和後半卷分工 明確,極有可能不是同一位作者所作。 入聲前半卷和後半卷改動反切上字的聲調雖然分別呈現出相同的趨勢,然而各自內部 又並非整齊劃一的,個別韻改動反切上字聲調的情形跟其他大多數韻又有不同。上半卷反切 上字的聲調雖然多改用平聲字,但是,入聲第四覺韻和第五質韻卻幾乎全部改用入聲字,不 用平聲字,反切上字改用平聲字的數目跟改用入聲字的數目之比分別為 0:12(總數為 13, 有 1 個改用上聲字)和 0:23(總數為 25,有 2 個是上聲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鄰 的入聲第二沃韻和第三燭韻的反切上字幾乎全部改用平聲字而不用入聲字,反切上字改用入 聲字的數目跟改用平聲字的數目之比分別為 1:9(總數為 10)和 0:20(總數為 21,有 1個 改用去聲字)。下半卷只有昔韻和錫韻的反切上字多改用平聲字,少用入聲字,反切上字改 用入聲字的數目跟改用平聲字的數目之比分別為 1:4(總數為 5)和 4:7(總數為 12,有 1 個改用上聲字)。除昔錫兩韻外,下半卷其他 12 個入聲韻的反切上字,絕大多數或全部改用 入聲字,極少改用或不用平聲字。這又使我們想到,同是入聲前半卷或後半卷,其中個別韻 的編寫又有分工,作者也就不會是同一個。 再看外證。《集韻》作者之一宋祁所作《宋景文公筆記》的兩則材料能夠補充說明這個 問題,一則材料說: “古今語無雅俗,惟世之罕道者似雅。如古以大為大(音如舟柂之柂),則言大雅、大 夫、大閱、大舉類不及今人言大(徒帶反)之雅。古以車(音居)為車(唱遮反),漢以來 乃言車(居),俗語則曰車(唱遮反),則今語為雅。” 拙作《集韻異讀研究》(1999)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過這則材料的異讀性質。這裏要補充的是,宋祁兩 次提到的車字,都讀唱遮反,反切上字讀漾韻去聲,《廣韻》讀尺遮切,《集韻》改良為昌遮 切,反切上字讀陽韻平聲。《集韻》平聲麻韻除了知組陟加切和女加切兩個反切沿襲《廣韻》、 反切上字不讀平聲外,該韻其他小韻反切的上字都讀平聲,極有規律。可見,宋祁沒有參加 平聲麻韻反切的改良工作。 另一則材料說: “周大臣王朴名朴,平豆反,而自謂樸。案:《說文》樸無樸音,俗以樸為樸耳。” 拙作《集韻異讀研究》(1999)說:《集韻》樸字五切:〈1〉披尤切;〈2〉匹候切;〈3〉 蒲候切,“木皮”;〈4〉普木切;〈5〉匹角切,“說文:木皮也。”《玉篇》普角、普木二切, 大徐音匹角切,《廣韻》有一讀,同大徐音,小徐音坡嶽反。匹角、坡嶽、普角三切的讀音 同〈5〉,可見〈5〉為六朝以至北宋的流行讀音。《集韻》樸字四切:〈1〉蓬逋切;〈2〉博木 切;〈3〉步木切;〈4〉匹角切。樸、樸兩個異讀字相同的讀音只有匹角切。宋祁認為朴字應 讀平豆反,音即蒲候切,《玉篇》、大小徐音、《廣韻》均無此音,說明朴字讀蒲候切是北宋 新產生的時音,由原來的入聲韻變為去聲韻。這個讀音當時很普遍,以至精於審音的大學者 宋祁認為樸讀作入聲樸字音(即匹角切)是俗音,甚至忘了樸有入聲樸音一讀,而認為“《說 文》樸無樸音”。所以,他的後輩李衎在跋《宋景文公筆記》時質問道:“《集韻》一書,乃 景文公與諸公出,樸字匹角切,與樸同。今謂樸無樸音,何耶?” 故我們推測,宋祁不知道《集韻》樸字有入聲的讀音,也許根本就沒有參與入聲覺韻的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5 審音工作。 3.《集韻》的五個改良反切類型的再分類 表一所分五個類型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小類。下面對各種類型及其再分類逐一加以說明。 為行文方便起見,設 A=反切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的反切,B=反切上字開合跟被切字相 同的反切,C=反切上字等第跟被切字相同的反切,D=改類隔為音和的反切,E=改變非類隔切 上字讀音的反切。需要指出的是,《廣韻》和《集韻》都有重紐,《集韻》重紐的介音格局跟 《廣韻》不同,《集韻》重紐三等的介音跟普通三等同類,重紐四等的介音跟純四等同類。 因此,《集韻》反切上字的洪細,重紐三等跟普通三等同類,重紐四等跟純四等同類。9關於 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開合,我們採納王力先生的意見。10 (1)A 類反切的再分類 A類反切的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共有 1494 個,包括 B、C、D、E類的一部分,可 分為八小類,小類裏的分類用 a、b表示。下面依次列出《廣韻》和《集韻》的反切、《集韻》 反切的上字和被切字的聲調、開合、等第,以及《集韻》的反切所屬的類型。被切字和反切 用斜線隔開,如梯/土雞 = 梯,土雞切。聲調、開合和等第也用斜線隔開,如先平/開口/ 四等 = 先韻平聲開口四等。重三 = 重紐三等,重四 = 重紐四等。下同。舉例如下: 廣韻 集韻 上字韻調、開合、等第 被切字韻調、開合、等第 類型 梯/土雞 天黎 先平/開口/四等 齊平/開口/四等 第一小類 a 虧/去為 驅為 虞平/合口/三等 支平/合口/重三 第一小類 a 推/叉隹(初) 川隹(昌) 仙平/合口/三等 脂平/合口/三等 第一小類 b 五/疑古 阮古 阮上/合口/三等 姥上/合口/一等 第二小類 a /與改(喻四)倚改(影) 紙上/開口/重三 海上/開口/一等 第二小類 b 歸/舉韋 居韋 魚平/開口/三等 微平/合口/三等 第三小類 豎/臣庾 上主 養上/開口/三等 噳上/合口/三等 第三小類 衰/所追 雙隹 江平/開口/二等 脂平/合口/三等 第四小類 腔/苦江 枯江 模平/合口/一等 江平/開口/二等 第四小類 卑/府移 賓彌 真平/開口/重三 支平/開口/重三 第五小類 貯/丁呂 展呂 獮上/開口/三等 語上/開口/三等 第五小類 謀/亡侯 迷浮 齊平/開口/四等 侯平/開口/一等 第六小類 瑒/徒杏 丈梗 養上/開口/三等 梗上/開口/二等 第六小類 倗/父鄧 步鄧 暮去/合口/一等 嶝去/開口/一等 第七小類 尵/杜懷 幢乖 江平/開口/二等 皆平/合口/二等 第七小類 9 參看龍宇純(1986)和拙作(1999b)。 10 《漢語史稿》(上冊):pp51-54,中華書局 1957 年。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6 鄙/方美 補美 姥上/合口/一等 旨上/開口/三等 第八小類 奻/奴還 尼還 脂平/開口/三等 刪平/合口/二等 第八小類 A類所分八小類的共同點是反切上字的聲調都跟被切字相同。第一、二、三、四小類是 改良《廣韻》非類隔的反切,第一、第二小類各分 a、b兩類。 第一小類 a 類的反切上字改動前後所屬的聲母相同,b類的反切上字改動後所屬的聲母 跟改動前不同,如推字《廣韻》叉隹切,上字屬初母,《集韻》改作穿隹切,上字屬昌母。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開合跟被切字相同,等第相同或同類(如重四跟純四等同類)。 第二小類 a 類的反切上字改動前後所屬的聲母相同,b類的反切上字改動後所屬的聲母 跟改動前不同,如 字《廣韻》與改切,上字屬喻四,《集韻》改為倚改切,上字屬影母。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開合跟被切字相同,但等第不同。 第三小類反切上字的等第跟被切字相同而開合不同。第四小類反切上字的開合和等第跟 被切字都不同。 第五小類——第八小類改《廣韻》的類隔切為音和切。其中,第五小類音和切上字的開 合和等第跟被切字相同。第六小類音和切上字的開合跟被切字相同而等第不同。第七小類音 和切上字的等第跟被切字相同而開合不同。第八小類音和切上字的開合、等第跟被切字都不 同。 (2)B類的再分類 B 類包括 A、C、D、E類的一部分,可分八種情形,舉例如下: 廣韻 集韻 上字開合、韻調、等第 被切字開合、韻調、等第 類型 皆/古諧 居諧 開口/魚平/三等 開口/皆平/二等 第一小類 a 皓/胡老 下老 開口/馬上/二等 開口/皓上/一等 第一小類 a /作可(精)娶果(清) 合口/麌上/三等 合口/果上/一等 第一小類 b 規/居隋 均窺 合口/諄平/重四 合口/支平/重四 第二小類 a 答/都合 德合 開口/德入/一等 開口/合入/一等 第二小類 a 真/側鄰(莊)之人(章) 開口/之平/三等 開口/真平/三等 第二小類 b 亢/苦浪 口浪 開口/厚上/一等 開口/宕去/一等 第三小類 a 娶/七句 逡遇 合口/諄平/三等 合口/遇去/三等 第三小類 a 甚/常枕(禪)食荏(船) 開口/職入/三等 開口/寢上/三等 第三小類 b 泥/奴計 乃計 開口/海上/一等 開口/霽去/四等 第四小類 葛/古曷 居曷 開口/魚平/三等 開口/曷入/一等 第四小類 彌/武移 民卑 開口/真平/重三 開口/支平/重三 第五小類 胝/丁尼 張尼 開口/陽平/三等 開口/脂平/三等 第五小類 丕/敷悲 攀悲 開口/刪平/二等 開口/脂平/重三 第六小類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7 /妳佳 尼佳 開口/脂平/三等 開口/佳平/二等 第六小類 裱/方廟 彼廟 開口/支平/重三 開口/笑去/重三 第七小類 賃/乃禁 女禁 開口/語上/三等 開口/沁去/三等 第七小類 辡/方免 邦免 開口/江平/二等 開口/獮上/重三 第八小類 罩/都教 陟教 開口/職入/三等 開口/效去/二等 第八小類 B類所分八小類的共同點是反切上字的開合都跟被切字相同。第一——第四小類改良 《廣韻》非類隔的反切。第一、第二、第三小類各分 a、b兩類,a 類的反切上字改動前後 所屬的聲母相同,b的類反切上字改動後所屬的聲母跟改動前不同,如第一小類 字《廣 韻》作可切,上字屬精母,《集韻》改為娶果切,上字屬清母。 第一小類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但等不同。 第二小類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聲調和等第都跟被切字相同。 第三小類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等第都跟被切字相同而聲調不同。 第四小類的反切上字的聲調和等第都跟被切字不同。 第五——第八小類改《廣韻》的類隔切為音和切。第五小類音和切上字的聲調和等第 都跟被切字相同。第六小類音和切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而等第不同。第七小類音和切上 字的等第跟被切字相同,但聲調不同。第八小類音和切上字的聲調和等第都跟被切字不同。 (3)C類的再分類 C 類包括 A、B、D、E類的一部分,分六種情形,舉例如下: 廣韻 集韻 上字等第、韻調、開合 被切字等第、韻調、開合 類型 簡/古限 賈限 二等/馬上/開口 二等/產上/開口 第一小類 a 卷/丘圓 驅圓 三等/虞平/合口 重三/仙平/合口 第一小類 a 蛇/食遮(船) 時遮(禪) 三等/之平/開口 三等/麻平/開口 第一小類 b 嫗/衣遇 威遇 三等/微平/合口 三等/遇去/合口 第二小類 a 帝/都計 丁計 四等/青平/開口 四等/霽去/開口 第二小類 a 葑/方用(非) 芳用(敷) 三等/陽平/合口 三等/用去/合口 第二小類 b 矣/于紀 羽紀 三等/噳上/合口 三等/止上/開口 第三小類 覽/盧敢 魯敢 一等/姥上/合口 一等/敢上/開口 第三小類 瓢/符霄 毗霄 重四/脂平/開口 重四/宵平/開口 第四小類 貯/丁呂 展呂 三等/獮上/開口 三等/語上/開口 第四小類 皿/武永 眉永 重三/脂平/開口 三等/梗上/開口 第五小類 賃/乃禁 女禁 三等/語上/開口 三等/沁去/開口 第五小類 /扶來 蒲來 一等/模平/合口 一等/咍平/開口 第六小類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8 /丁全 珍全 三等/真平/開口 三等/仙平/合口 第六小類 C類所分五小類的共同點是反切上字的等第都跟被切字相同。第一、第二、第三小類改 良《廣韻》非類隔的反切,第一、第二小類各分 a、b兩類,a 類反切上字改動前後所屬的 聲母相同,b類反切上字改動後所屬的聲母跟改動前不同,如第一小類蛇字《廣韻》食遮切, 上字屬船母,《集韻》改為時遮切,上字屬禪母。 第一小類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聲調和開合都跟被切字相同。 第二小類 a類和 b類的反切上字的開合跟被切字相同,但聲調不同。 第三小類反切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但開合不同。 第四、第五、第六小類改《廣韻》的類隔切為音和切。第四小類音和切上字的聲調和 開合都跟被切字相同。第五小類音和切上字的開合跟被切字相同,但聲調不同。第六小類音 和切上字的聲調跟被切字相同,但開合不同。 D類和 E類也可以分類,D 類包括 A、B、C、E的少數反切,E類包括 A、B、C、D的幾 個反切。這兩類反切數量少,為了避免繁瑣,不再分類。 以上五類彼此交叉重疊,說明《集韻》的作者改良反切時,不局限某一類,而是兼顧各 類,有全局思想。在改類隔切為音和切和改變非類隔切上字的讀音時,還同時或分別要求反 切上字聲調、開合、等第相同;反切上字的聲調改同被切字,還同時或分別要求開合、等第 的和諧。協同反切上字的開合,還同時或分別要求反切上字的聲調、等第相同;要求反切上 字的等第跟被切字一致,還同時或分別協同反切上字的聲調、開合。《集韻》改動《廣韻》 反切上字的反切共有 2287 個,同時兼顧聲調、開合、等第、改變讀音和音和的反切共計 243 個,約占 10.6%。這個資料還說明,《集韻》改良反切雖有通盤考慮,但是,可能由於作者 分工編寫、對改良反切體例的認識不統一等原因,改良反切的各項工作還是有所側重的。表 三展示改動聲調、開合、等第、類隔和非類隔的反切上字的數目和比率,也許能夠說明問題。 表三 比較項 比較值 上字的聲調跟被 切字相同的反切 A 上字開合跟被切 字相同的反切 B 上字等第跟被切 字相同的反切 C 改類隔為音和的 反切 D 改變非類隔切上 字讀音的反切 E 改良的反切數目 1494 825 546 113 29 占改動上字的反 切總數的比率 65.3% 36.1% 23.9% 4.9% 1.3% D 類的比率不說明什麼問題,因為《廣韻》的類隔切本來就少。可是,《廣韻》有 124 個類隔切,《集韻》把其中 112 個改作音和切,改良的比率達到 90.3%,從這點看,《集韻》 貫徹卷首《韻例》的改良反切體例最徹底。除了 D 類和 E 類外,《集韻》改良反切的工作重 點依次是改動反切上字的聲調、開合和等第。 《集韻》改變非類隔切上字讀音的反切(即 E類)有 29 個,分類列舉如下: (1)船母改讀禪母的反切有 6 個,語韻、麻韻和證韻《廣韻》船、禪兩個小韻對立, 《集韻》合併為一個禪母小韻: 《廣韻》讀船母 《集韻》改讀禪母 止韻舓,神帋切 舓,甚爾切 語韻紓,神與切 墅,上與切(倂入) 准韻盾,食尹切 盾,豎尹切 稕韻順,食閏切 順,殊閏切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9 麻韻蛇,食遮切 闍,時遮切(倂入) 證韻乘,實證切 丞,常證切(倂入) (2)禪母改讀船母的反切有 6 個,《廣韻》薛韻和寢韻船、禪兩個小韻對立,《集韻》 合併為一個船母小韻: 《廣韻》讀禪母 《集韻》改讀船母 屋韻熟,殊六切 孰,神六切 薛韻折,常列切 舌,食列切(倂入) 線韻 ,時釧切 ,船釧切 藥韻妁,市若切 杓,實若切 寢韻甚,常枕切 甚,食荏切(倂入) 葉韻涉,時攝切 涉,實攝切 (3)于母改讀匣母 1 例:《廣韻》東韻雄,羽弓切,《集韻》改為胡弓切; (4)邪母改讀心母 1 例:《廣韻》紙韻 ,隨婢切,《集韻》改為選委切; (5)書母改讀生母 1 例:《廣韻》旨韻水,式軌切,《集韻》改為數軌切; (6)影母改讀於母 1 例:《廣韻》尾韻磈,於鬼切《集韻》改為羽鬼切; (7)于母改讀影母 1 例:《廣韻》賄韻 ,于罪切,《集韻》改為於罪切; (8)以母改讀影母 2 例:《廣韻》海韻 ,與改切,《集韻》改為倚改切;《廣韻》曷 韻 ,予割切,《集韻》改入阿葛切遏小韻; (9)莊母改讀章母 1 例:《廣韻》真韻真,側鄰切,《集韻》改為之人切; (10)精母改讀清母 1例:《廣韻》果韻 ,作可切,《集韻》改為取果切; (11)崇母改讀從母 1例:《廣韻》厚韻鯫,仕垢切,《集韻》改為才垢切; (12)禪母改讀昌母 1例:《廣韻》祭韻啜,嘗芮切,《集韻》改為稱芮切; (13)船母改讀崇母 1例:《廣韻》櫛韻 ,崱瑟切,《集韻》改為食櫛切; (14)崇母改讀船母 2例:《廣韻》職韻崱,士力切,《集韻》改為實側切;《廣韻》洽 韻 ,士洽切,《集韻》改為食洽切。 (15)非母改讀敷母 1例:《廣韻》用韻葑,方用切,《集韻》改為芳用切; (16)娘母改讀日母 1例:《廣韻》用韻 ,穠用切,《集韻》改為戎用切; (17)從母改讀精母 1例:《廣韻》 韻 ,漸念切,《集韻》改為子念切; 根據周祖謨(1942)可知,除了(9)(10)(16)以外,《集韻》對其他反切上字的改 動,都反映了宋初時音的變化。 下面重點透視 ABCD 四類改良反切的語音資訊。 二、從改良反切看《集韻》聲母的特點 (一)改唇音類隔切為音和切 唇音的類隔指輕唇音非敷奉微的字作重唇音幫滂並明的反切上字,或者重唇音幫滂並 明的字作輕唇音非敷奉微的反切上字,前者多見,後者少見。 《廣韻》有 97 個唇音類隔切,《集韻》改為音和切的有 91 個,平聲卷 40 個,上聲卷 27 個,去聲卷 12 個,入聲卷 12 個,改良反切的比率為 93.8%。《廣韻》和《集韻》的反切 上字所屬的聲母依照宋代韻圖三十六字母類別。《廣韻》音系就是《切韻》音系,《切韻》不 分重唇和輕唇,《廣韻》也不分。但是《廣韻》成書時代已分重唇和輕唇,所以《廣韻》卷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0 一、卷二、卷三、卷四之末附有《新添類隔更音和切》,現將它所改的唇音音和切排在《集 韻》改良的相應的反切之後,以資比較。各韻舉例如下。 韻目 《廣韻》 廣韻反切上字聲母 《集韻》 集韻反切上字聲母 《廣韻》卷末改切 燭 /封曲 非 逋玉 幫 講 /武項 微 母項 明 支 陴/符支 奉 頻彌 並 並之 支 卑/府移 非 賓彌 幫 必移 紙 彼/甫委 非 補靡 幫 脂 眉/武悲 微 旻悲 明 目悲 脂 邳/符悲 奉 貧悲 並 並悲 脂 悲/府眉 非 逋眉 幫 蔔眉 旨 否/符鄙 奉 部鄙 並 並鄙 灰 肧/芳杯 敷 鋪枚 滂 偏杯 賄 浼/武罪 微 母罪 明 咍 /扶來 奉 蒲來 並 卦 /方卦 非 卜卦 幫 真 頻/符真 奉 毗賓 並 步真 真 彬/府巾 非 悲巾 幫 蔔巾 軫 泯/武盡 微 弭盡 明 震 朩/撫刃 敷 匹刃 滂 質 弼/房密 奉 薄宓 並 問 湓/匹問 滂 芳問 敷 元 樠/武元 微 模元 明 慁 奔/甫悶 非 補悶11 幫 潸 阪/扶板 奉 部版 並 山 /方閑 非 逋閑 幫 襉 蕳/亡莧 微 萌莧 明 銑 扁/方典 非 補典 幫 霰 徧/方見 非 卑見 幫 仙 綿/武延 微 彌延 明 名延 獮 辨/符蹇 奉 平免 並 薛 滅/亡列 微 莫列 明 宵 漂/撫招 敷 紕招 滂 小 /方小 非 俾小 幫 邊小 小 縹/敷沼 敷 匹沼 滂 徧小 小 摽/苻少 奉 婢小 並 頻小 笑 裱/方廟 非 彼廟 幫 賓廟 效 皰/防教 奉 皮教 並 果 麼/亡果 微 母果 明 庚 /甫盲 非 晡橫 幫 北盲 庚 平/符兵 奉 蒲兵 並 僕兵 11 奔小韻《廣韻》屬於慁韻,《集韻》轉移到恨韻。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1 梗 皿/武永 微 眉永 明 耿 /武幸 微 母耿 明 清 名/武並 微 彌並 明 靜 眳/亡井 微 母井 明 勁 偋/防正 奉 毗正 並 昔 僻/芳辟 敷 匹辟 滂 錫 甓/扶曆 奉 蒲曆 並 蒸 憑/扶冰 奉 皮冰 並 職 愊/芳逼 敷 拍逼 滂 登 瞢/武登 徾 彌登 明 嶝 倗/父鄧 奉 步鄧 並 宥 莓/亡救 微 眉救 明 侯 呣/亡侯 微 迷浮 明 厚 掊/方垢 非 彼口 幫 幽 彪/甫烋 非 悲幽 幫 談 姏/武酣 微 謨甘 明 鹽 砭/府廉 非 悲廉 幫 琰 貶/方斂 非 悲檢12 幫 豔 窆/方驗 非 陂驗13 幫 班驗 凡 /匹凡 滂 甫凡 非 敷凡 以上列舉的《集韻》反切涉及 51個韻,四等俱全。《廣韻》有 97個唇音類隔切,其中 89 個輕唇切重唇的《集韻》改為重唇,2 個重唇切輕唇的《集韻》改為輕唇。 《集韻》改《廣韻》重唇切輕唇為輕唇切重唇的 2 個反切是: (1)問韻湓,《廣韻》匹問切,《集韻》改作芳問切。 (2)凡韻 ,《廣韻》匹凡切,《集韻》改作甫凡切。 《廣韻》有 4 個類隔切《集韻》沒有改作音和切: (1)《廣韻》幽韻繆,武彪切,《集韻》亡幽切; (2)《廣韻》產韻 ,武簡切,《集韻》武簡切; (3)《廣韻》皓韻蓩,武道切,《集韻》武道切; (4)《廣韻》過韻縛,符臥切,《集韻》符臥切。 (1)的反切上字的聲調《集韻》改同被切字,但仍然是類隔切。(2)、(3)、(4)照錄 《廣韻》,也許可以歸結為《集韻》作者的疏忽。 《集韻》還合併了《廣韻》兩個明母小韻: 1.《廣韻》宥韻莓,亡救切;候韻茂,莫候切;幼韻謬,靡幼切。《集韻》把《廣韻》 亡救切莓小韻併入《集韻》候韻莫候切茂小韻。同時,改亡救切為眉救切,把《廣韻》幼韻 靡幼切謬小韻改讀為眉救切,歸入宥韻。說明當時實際語音候韻、宥韻和幼韻的明母字同音。 2.《廣韻》侯韻呣,亡侯切;尤韻謀,莫浮切。《集韻》把莫浮切改良為迷浮切,改歸 侯韻,並把《廣韻》亡侯切呣小韻改讀迷浮切,併入謀小韻。說明當時實際語音侯韻和尤韻 明母字同音。 跟《廣韻》卷末所附《新添類隔更音和切》18 個音和切相比,《集韻》改良的反切顯然 要高出一籌,《集韻》照顧到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聲調、等第一致,聲調和等第跟被切字一 12 貶小韻《廣韻》屬於琰韻,《集韻》轉移到儼韻。 13 窆小韻《廣韻》屬於豔韻,《集韻》轉移到驗韻。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2 致的有頻彌切、賓彌切、旻悲切、貧悲切、鋪枚切、毗賓切、悲巾切、彌延切、俾小切、婢 小切、甫凡切 11個反切;反切上字聲調跟被切字相同而等第不同的有逋眉切、部鄙切、晡 橫切、蒲兵切 4個反切;反切上字等第跟被切字相同而聲調不同的有匹沼切、彼廟切、陂驗 切 3 個反切。 《集韻》這樣徹底地改唇音類隔切,說明《集韻》的唇音聲母已經跟《廣韻》不同, 分作兩套,新產生了一套輕唇音聲母非敷奉微。唇音聲母輕化現象,《集韻》以前音義書的 反切多有反映,但是在韻書中明確徹底地體現和記錄這一語音史實,《集韻》是第一次,在 音韻學史和音韻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集韻》唇音分化成兩套聲母,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際語音?需要聯繫考察北宋初 期以前重唇音和輕唇音的分立狀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古漢語語音史料,包括韻書、字書、音義書等的反切、直音、音 注和譯音材料等,大多數記錄的是讀書音,讀書音有傳承性和穩定性,因為某時期的文人都 遵奉這個時期的同一個標準音,而這個標準音是這個時期的讀書音為基礎的。同時,讀書音 又是因人而異的,即因文人的方音差異而有差異,既有時間差異,又有地域差異。本文所說 的方言,是指文人記錄的體現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的語音特點的讀書音,我們稱作某文人的 音系點或方言點。 根據現存的語音史料可知,魏晉宋時期以前,漢語南北方言重唇、輕唇一致不分,自齊 梁起,唇音才開始輕化。我們搜集了齊梁至晚唐五代北宋初期二十五種語音史料,展示各個 時期音系點的唇音聲母分化狀況,如表二所列。縱列語音史料名稱及其記音者姓名,橫列記 音時間、記音者所處方言點。為了確定方言點的性質和聲母的分合,表四參考了以下文獻: (1)《篆隸萬象名義》所傳顧野王《玉篇》音系的聲母,參考周祖謨(1936/1981)和 周祖庠(1994); (2)陸德明《經典釋文》首音的聲母,參考邵榮芬(1995); (3)闍那崛多等四位高僧譯音的聲母,參考尉遲治平(1982,1984); (4)曹憲《博雅音》的聲母,參考黃典誠(1989)和丁鋒(1995); (5)玄應《一切經音義》的聲母,參考周法高(1941,1948,1968)。 (6)顏師古《漢書注》的聲母,參考董忠司(1978,1994)和鍾兆華(1982); (7)唐僧不空譯經的聲母,參考劉廣和(1984); (8)唐僧玄奘譯音的聲母,參考施向東(1983); (9)義淨譯經的聲母,參考劉廣和(1994); (10)李善《文選注》的聲母,參考張潔(1998); (11)公孫羅《音決》的聲母,參考張潔(1999); (12)李賢《後漢書注》的聲母,參考孫玉文(1993)。 (13)司馬貞《史記索隱》的聲母,參考游尚功(1988); (14)慧苑、雲公、窺基三家音的聲母,參考儲泰松(2005)和黃仁煊(2005)。 (15)盧藏用《春秋後語釋文》的聲母,參考鄭榮芝(1998)。 (16)張守節《史記正義》的聲母,參考龍異騰(1994); (17)何超《晉書音義》的聲母,參考邵榮芬(1981); (18)張參《五經文字》,參考邵榮芬(1964); (19)慧琳《一切經音義》,參考黃淬伯(1931/1993,1998)和周法高(1941); (20)晚唐五代西北方音,參考羅常培(1933)、邵榮芬(1963)、B.Csongor(1960)、 高田時雄(1988,2005)和柯蔚南(1991,1994)。 (21)朱翱反切的聲母,參考王力(1982a/1991,1985)、嚴學宭(1943)和張慧美(1990); (22)毋昭裔《爾雅音圖》,參考馮蒸(1994,2005);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3 (23)天息災的梵漢對音,參考張福平(1996); (24)施護的梵漢對音,參考儲泰松(1996b); (25)邵雍《聲音倡和圖》,參考周祖謨(1942/1966)。 《顏氏家訓·音辭篇》說:“其謬失輕微者,則南人以錢為涎,以石為射,以賤為羨, 以是為舐。北人以庶為戍,以如為儒,以紫為姊,以洽為狎。如此之例,兩失甚多。”後人 把這段話歸結為分辨中古以金陵為代表的南方方言和以洛陽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兩組聲韻 區別特徵: (1)聲母特徵:南人從邪不分,船禪不別;北人有別; (2)韻母特徵:南人魚虞有別,紙旨有別,洽狎有別;北人不分。 張渭毅(2006b)指出,雖然這兩組區別特徵不大適合作為分辨魏晉宋時期南北方言的 聲韻依據,但是仍然基本適合(注意:不是全部適合)作為分辨齊梁時期和齊梁以後南北方 言的聲韻區別特徵。 為了說明區分並確定南北方言點的依據,表四並列各音系點從邪、船禪的分合狀況。表 中的加號“+”表示不分,減號“-”表示分,(-)表示有條件的分。 要補充説明的是,顧野王《玉篇》原本已散佚,考察原本《玉篇》的音系,要參考《玉 篇》殘卷及其各種今傳本、《篆隸萬象名義》和《大廣益會玉篇》等字書。根據劉新華(2012), 周祖謨(1936/1981)考訂原本《玉篇》音系,主要根據《篆隸萬象名義》,雖然這兩部書在 反切、註釋和又音等方面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差異,但是,這些材料上的差異並不足以改變兩 部書在音系性質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說,從材料上來講,《篆隸萬象名義》不能等同於原本 《玉篇》,前者不僅僅刪改了一些又音,而且更改了一些反切用字,甚至直接改變了一些反 切的讀音,摻雜了一些唐代新的語音內容,但是,這對原本《玉篇》的音系並沒有造成實質 的影響,兩書的音系是相同的。正如周祖謨先生所論,《篆隸萬象名義》所傳的音系,就是 原本《玉篇》的音系。周祖庠(1994)基本上也印證了這個結論。至於《大廣益會玉篇》, 雖然從材料上傳承了原本《玉篇》,但因經過後來增修改訂,其音系已經發生了一些新的變 化,跟原本《玉篇》的音系有所不同,而跟《廣韻》音系較爲接近。《廣韻》是陳彭年等人 編纂《大廣益會玉篇》時重要的參考書。14下表所列顧野王《玉篇》的音韻特徵,依據周祖 謨(1936/1981)和周祖庠(1994)。最近,我們高興的讀到丁鋒先生研究《玉篇》的一系列 論文,我們的結論,與丁先生一致。15 表四:齊梁至晚唐五代北宋初期(西元 479——1077 年)聲母異同表 聲母特徵 語音史料 時間 地點 幫非不分 從邪不分 船禪不分 《玉篇》 顧野王 543 吳郡 (今蘇州) - (明微合) + + 《經典釋文》首音 陸德明 583-589 金陵 + + + 闍那崛多等四位 高僧譯經 564-604 長安 + 無字 + 《博雅音》 曹憲 605-618 江都 (今揚州) - (明微合) + + 《一切經音義》 玄應 638-649 長安 - (少數混) - - 14 參見劉新華《原本<玉篇>残卷、<篆隸萬象名義>和<大廣益會玉篇>的異讀字之比較研究》,2012 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論 文,由張渭毅具體指導。 15 论文收入丁锋《如斯斋汉语史丛稿》,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4 《漢書注》 顏師古 645 長安 - (明微合) - - 唐僧不空譯經 705-774 長安 - (奉微混) - - 唐僧玄奘譯經 604-664 洛陽 (-) (並奉分開,奉 讀 v,非敷微無 字) - - 義淨譯經 635-713 洛陽 (-) (幫非分開,奉 微與並明不分) - - 《文選注》 李善 658 洛陽 + - - 《音決》 公孫羅 660-680 江都 - (明微合) + + 《後漢書注》 李賢 675-680 長安 - (-) + 《史記索隱》 司馬貞 719 長安 - (明微合) - + 慧苑、雲公、窺基三 家音 664-733 長安 - - - 《春秋後語釋文》 盧藏用 670-722 範陽 - (非、敷、奉有 少數互切) - (-) 《史記正義》 張守節 736 長安 - (明微合) - + 《晉書音義》何超 747 洛陽 + - - 《五經文字》張參 776 長安 - - - 《一切經音義》 慧琳 789 長安 - (非敷少數混) - + 晚唐五代西北方音 736—929 隴右沙州 -(非敷混,微讀 v) -(邪清, 從濁) +(清化) 朱翱的反切 961—974 金陵 -(非敷混, 微讀 mv) + + 毋昭裔 《爾雅音圖》 934—965 河中龍門 (今豫晉 交界處) -(非敷奉混, 微讀 v) -(清化) +(清化) 天息災譯音 ?--1000 汴梁、洛陽 -(微讀 v) -(清化) -(清化) 施護譯音 ?--1017 汴梁、洛陽 -(非敷混,微 讀 w) -(清化) -(清化) 邵雍《聲音倡和圖》 1011-1077 汴梁、洛陽 - (非敷奉混, 微讀 v) -(清化) -(清化) 需要說明七點: (1) 顧野王、曹憲、玄應的唇音是否輕化,有不同看法。從反切比較來看,三家確實都 有少量的重唇和輕唇混切的例子,但絕大多數還是重唇切重唇,輕唇切輕唇,畫然有別;從 反切系聯看,重唇反切上字和輕唇反切上字大體可分,因此我們相信,這三家的唇音除了少 數混淆外,大多數輕化了。 (2)《經典釋文》博采前代眾家之音,陸德明心目中的標準音是 “典籍常用,會理合 時”之音,符合這個審音標准的音陸氏排在其他音的最前面,也就是首音。據邵榮芬(1995), 雖然陸氏是蘇州人,他的首音根據的卻是當時南方文人的標準音,也就是金陵音。 (3)李善音的性質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是吳音,有人認為是長安音。根據同時期洛 陽方言的聲母特徵,如幫組非組不分,舌頭音和舌上音有別,從邪和床禪分立,我們定位為 洛陽音。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5 (4)玄奘譯音和義淨譯音反映初唐的洛陽音,唇音輕化不徹底,玄奘音非敷微無字, 並、奉分開;義淨音幫、非(敷)雖有分化的跡象,並奉、明微卻不分。不空譯音反映初唐 長安音,重唇幫組與輕唇非組分立,奉微混,敷紐對音無字。 (5)慧琳音的非敷兩母,黃淬伯(1930,1998)合為一類,周法高(1941)列舉慧琳 非敷聲母的全部反切有 73個,混切的只有 4個,可見非敷有別。 (6)關於晚唐五代西北方音的奉母是否清化以及微母的讀音,我們信從柯蔚南(1994: p60),即晚唐沙州方言非敷混淆,讀 f,奉母並未清化,由古代西北方言的 bv變成 v,微母讀 mv。但根據邵榮芬(1963),敦煌俗文學的別字異文有一部分奉母字已由濁音變清音,跟敷 母混淆:如附代赴,泛代梵,妃代肥,泛代飯,前字屬《廣韻》敷母,後字屬《廣韻》奉母。 (7)關於朱翱反切的性質,嚴學宭(1943:p54-57)主張朱翱音跟慧琳音近,屬於唐 五代普通話,或即洛陽近旁之一種方言,提出了五個證據。對此,我們有不同看法,我們認 為朱翱音是地地道道的金陵音,主要根據是,朱翱音符合《顏氏家訓》和《切韻序》所說的 南音的六個音韻區別特徵,即以金陵音為代表的南方話裏,從與邪、船與禪混,魚與虞、支 與脂、鹹與銜、先與仙各自有別,而慧琳音恰恰不符合其中五個特徵,表現出北音的特點。 列表如下: 表五:慧琳音和朱翱音的比較 聲韻特徵 作音者 從邪混 船禪混 魚虞分 支脂分 鹹銜分 先仙分 朱翱 + + + + + + 慧琳 - + - - - - 以金陵音為代表的南音特徵:船禪混、從邪混、魚虞分、支脂分、鹹銜(洽狎)分、先 仙分(韻目舉平賅上去入),朱翱音都保留下來。朱翱于史無傳,我們只知道他和徐鍇同為 南唐秘書省校書郎,徐鍇原籍浙江會稽,五代初隨父遷居揚州江都,故《宋史》本傳稱徐鍇 為揚州廣陵人。徐鍇和朱翱同在金陵為官,徐鍇至死都效忠南唐王朝,應該說金陵話,朱翱 跟徐鍇一樣,精通金陵話是不成問題的。否則,徐鍇也不會採用朱翱的反切注音。 以上分析了各個方言點唇音聲母的性質和特點,可以把齊梁至北宋初期唇音聲母分合狀 況總結如下。 (1)根據從邪、船禪是否分立兩組區別特徵,表四二十五項語音史料的音系點大致可 以分為南北兩大方言,結合唇音分合的差異和輕化程度,齊梁至北宋初南方方言可以分為三 個次方言:蘇州方言、江都方言和金陵方言;北方方言可以分為有四個次方言:長安話、洛 陽話、沙州話和河中龍門話。重、輕唇音的分化是漸變的,通過擴散式音變完成,南方方言 要早於北方方言。同是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唇音輕化先從金陵音和洛陽音以外的次方言開 始。南方首先從 6 世紀中期的蘇州(江東)話和 7 世紀初期江都(江淮)話開始,再波及北 方的長安話,長安話的唇音輕化從 7世紀中期開始。南方方言,金陵唇音輕化要晚到晚唐朱 翱音,落後於蘇州音和江都音 300 多年。北方方言,自初唐起,長安話唇音輕化了,而且要 比洛陽來得徹底。洛陽音重唇、輕唇音分化的情況比較複雜,李善和何超的唇音都沒有輕化, 玄奘、義淨音只有一部分唇音聲母輕化,不夠徹底;直至宋初,天息災、施護譯音和邵雍音 的唇音才徹底輕化。可以說,洛陽音的唇音輕化現象,雖然在初唐的玄奘和義淨譯音已露端 倪,但是徹底輕化卻要到 11世紀初,比長安話晚了近四個世紀。 (2)唇音包括雙唇塞音幫滂並和鼻音明母,輕化的步調不一致。雙唇音輕化快,鼻音 輕化慢。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唇音輕化都經歷了唇齒音跟雙唇鼻音長期的共存階段。南方 方言裏,從顧野王蘇州話和曹憲揚州話的明微合一,到朱翱金陵音的微母獨立,經過了 300 多年。北方方言裏,從顏師古長安話的明微不分到慧琳長安音明微畫然有別,也有 100 多年。 至於洛陽話微母的獨立,要晚至 11世紀,比長安話微母開始分出的時代,晚了 400 年。 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013/09/25 16 (3)重唇、輕唇聲母分化後,非敷的合流經歷了跟微母獨立同樣長的時間,說明非、 敷從幫滂分出來以後,各自的音值有較大區別,可能是 pf 和 pf‘,而不是 f 和 f‘。儘管 南北方言唇音輕化的早晚不同,但是輕化的路線是一致的,都是先輕化雙唇塞音幫滂並母, 再使雙唇鼻音唇齒化,同時唇齒音非敷合流。最後是奉母清化,跟非敷合流成 f。到了五代, 北方方言如毋昭裔《爾雅音圖》所反映的龍門話裏,奉母已經清化,跟非敷合併為一個 f。 而同時期的南方話,如朱翱的金陵音,奉母沒有清化,仍讀 v。 (4)陸法言《切韻》的唇音只有一套,跟齊梁蘇州音、隋江都音和隋唐長安音唇音分 化成重唇、輕唇兩套的特徵不一致,卻跟金陵音一致,陸德明的金陵音就維持了重唇、輕唇 不分的特徵,這其實就是南渡北語即南渡前洛陽音的特徵,因為漢末至東晉洛陽音唇音沒有 輕化。 (5)有趣的是,南方金陵音和北方洛陽音都很保守,在唇音輕化的進程中保持了較大 的一致,陸德明首音所反映的金陵音唇音沒有輕化,玄奘、義淨譯音所反映的洛陽音沒有徹 底輕化,李善和何超的洛陽話唇音沒有輕化,這說明《切韻》以來形成的標準音還
本文档为【從《集韻》的改良反切看《集韻》音系的特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438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6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31
浏览量: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