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

举报
开通vip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检修运行规程》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 (86)水电电生字第93号 为提高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我部组织制订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现颁布试行。各单位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结合本单位仪表、控制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制订执行细则。对于组件仪表等新型仪表及控制装置内容,待进一步总结使用经验后逐步纳入本规程。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在试行本规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将...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
热工仪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及控制装置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检修运行规程》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 (86)水电电生字第93号 为提高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质量和运行维护水平,我部组织制订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现颁布试行。各单位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结合本单位仪表、控制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的具体情况,制订执行细则。对于组件仪表等新型仪表及控制装置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待进一步总结使用经验后逐步纳入本规程。各单位要注意总结在试行本规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将意见及时报告我部。 1986年12月 1 总则 1.1 本规程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已投产机组所采用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一般性检修调校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本规程不作为电厂车间(分场)或班组之间职责分工的依据。 1.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和调校的目的是恢复和确认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性能与质量;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维护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是确保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状态良好和工作可靠。对于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工作,在遵守本规程规定的原则下,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订规程实施细则。 1.3 机组设备完善和可控性良好,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随机组投入运行的重要条件。当由于机组设备问题使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无法工作时,仪表及装置不得强行投入运行。 1.4 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其大、小修一般随机组大、小修同时进行;非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两年;对于在运行中可更换而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可采用备用仪表及控制装置替换,进行轮换式检修。 1.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机组启动前的现场调校,重点是对包括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进行联调,使其综合误差和可靠性符合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 1.6 不属于连锁保护系统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运行中的就地调校,重点是检查和确认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准确度、稳定度和灵敏度,使其工作在最佳状态。 1.7 对随机组运行的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进行现场运行质量检查,其检查周期一般为三个月,最长周期不应超过半年。 1.8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常规性调校时,室内环境应清洁,光线应充足,无明显震动和强磁场干扰,室温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 1.9 在试验室内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准时,其标准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一般应等于或小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在现场进行仪表及装置比对时,其标准器的基本误差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被校仪表及装置基本误差绝对值。 1.10 凡主设备厂或仪表制造厂对提供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质量和运行条件有特别规定时,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工作应遵守其特别规定。 1.11 热工测量及自动调节、控制、保护系统中的电气仪表与继电器的检修调校和运行维护,应按照部颁电气仪表及继电保护检修运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一篇 检 测 仪 表 2 压力检测仪表 本章压力检测仪表,是指采用弹性应变原理制做的各种单圈弹簧管(膜盒或膜片)式压力表、真空表、压力真空表以及远传压力(真空)表。 2.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在检修前,应对压力表进行检查性校准,观察仪表是否有泄漏、卡涩、指针跳动等现象,并作好记录;压力表解体检修后,应作耐压试验,其质量要求见表 1。 2.1.1 一般性检查 2.1.1.1 压力表的表盘应平整清洁,分度线、数字以及符号等应完整、清晰。 2.1.1.2 表盘玻璃完好清洁,嵌装严密。 表 1 名 称 压 力 表 真 空 表 压力真空表 耐压试验值 测量上限值 -93.3kPa 测量上限或下限值 耐压时间(min) 5 3 3 质量要求 数值变化小于耐压试验值的1%视为合格 2.1.1.3 压力表接头螺纹无滑扣、错扣,紧固螺母无滑方现象。 2.1.1.4 压力表指针平直完好,轴向嵌装端正,与铜套铆接牢固,与表盘或玻璃面不碰擦。 2.1.1.5 测量特殊气体的压力表,应有明显的相应标记。 2.1.2 主要机械部件的检查、清理 2.1.2.1 游丝各圈间距均匀、同心平整,其表面应无斑点和损伤。 2.1.2.2 上下夹板、中心齿轮、扇形齿轮、拉杆锁眼等各部件应清洁,无明显的磨损。 2.1.2.3 弹性测量元件应无锈斑、变形和泄漏。 2.1.2.4 机械部分组装后,紧配合部件应无松动;可动部件应动作灵活平稳。 2.1.2.5 机械部件组装后,应向各轴孔中加少量钟表油。 2.1.3 电接点检查 2.1.3.1 电接点压力(真空)表的接点应无明显斑痕和烧损。 2.1.3.2 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2.1.4 电感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4.1 在正常条件下,测量电路对外壳、测量电路对电源端子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电源端子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2.1.4.2 差动变压器的线圈应清洁,铁芯应平直无积灰;测量线圈电阻值应符合规定值,其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 2.1.4.3 元件插板、插座和调校用插孔均应清洁,接触良好。 2.1.4.4 二次仪表(动圈毫伏表或电子电位差计)的检修校准参见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测仪表的相应部分。 2.1.5 变阻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5.1 滑线电阻和转动电刷应清洁,电刷与滑线电阻应接触良好,转动灵活。 2.1.5.2 滑线电阻的起始电阻应不大于13Ω,满量程电阻应为360±15Ω。 2.1.5.3 当交流电源电压变化额定值的±10%时,稳压电源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量应不超过额定输出值的±0.5%。 2.1.5.4 二次仪表(比率表或动圈毫伏表)的检修校准参见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测仪表的相应部分。 2.1.6 差动式远传压力表电气部分检查 2.1.6.1 线圈和铁芯应清洁,铁芯应平直,并与线圈保持同心;在正常条件下,用250V绝缘表测试,电气线路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线圈电阻值应符合规定值,偏差应不超过规定值的±2%。 2.1.6.2 电子差动仪的曲线板应清洁、平整、线型规整,其传动滑轮应转动灵活、无偏斜和无明显磨损现象。 2.1.6.3 可逆电机和同步电机应清洁、转动灵活无杂音;其静子和转子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试,应不小于20MΩ。 2.1.6.4 仪表主轴转动应灵活、不窜动;指针走动应轻便、无卡涩。 2.1.6.5 对有隔离变压器的仪表,应作隔离变压器的电源检查。当输入的交流电源电压为220V时,其输出电压偏差应不超过额定值的±10%。 2.1.6.6 电子放大器应清洁,部件完好、无虚焊,性能指标应符合厂家规定。 2.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2.2.1 弹簧管压力(真空)表 2.2.1.1 零点检查 a.有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紧靠在限止钉上。 b.无零点限止钉的仪表,其指针应在零点分度线宽度范围内。 2.2.1.2 仪表校准 a.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准确度等级低于2.5级的仪表,其校准点可以取3点,但必须包括常用点。 b.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c.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d.仪表的轻敲位移,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2.2.1.3 电接点压力表校准 a.电接点压力表的显示部分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b.电接点压力表的接点动作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值。对于厂家未规定接点动作误差的,其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的1.5倍。 2.2.2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 膜盒式、膜片式压力(真空)显示仪表的校准按照2.2.1.2项执行。 2.2.3 远传压力(真空)表 2.2.3.1 校准点不少于5点,应包括常用点。 2.2.3.2 整套仪表的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主要仪表常用点综合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1/2。 2.2.3.3 整套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2.2.3.4 轻敲位移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绝对值的1/2。 2.2.3.5 二次仪表的报警动作误差,不应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2.2.3.6 记录仪表的走纸误差,在额定频率与额定电压条件下,在24h内不应超过±7.2min,即±0.5%。 2.3 运行维护 2.3.1 仪表投入前检查 2.3.1.1 一、二次阀门、排污门及各管路接头处应严密不漏。 2.3.1.2 二次阀门和排污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2.3.1.3 对带信号装置的压力表,应检查和调整其信号装置,将设定指针调至设定值。 2.3.1.4 对差动式远传压力表,应进行“红线”和零位检查与调整;对毫伏指示表,应进行机械零位检查与调整;对电子电位差计,应进行阻尼调整;对比率表,应检查“红线”。 2.3.1.5 确认二次阀门关闭和仪表输入端通“大气”情况下,无液柱修正的仪表应显示零值;有液柱修正的仪表,应核对液柱修正值。 2.3.2 冲洗取样管 2.3.2.1 汽、水压力测量系统的取样管采用排污冲洗。 2.3.2.2 有隔离容器的压力测量系统,不许采用排污冲洗。 2.3.2.3 冲洗油压测量系统的取样管时,应有排油收集装置和防火措施。 2.3.3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2.3.3.1 缓慢稍开一次阀门,检查确认取样管路各接头处无泄漏后,全开一、二次阀门,接通仪表电源,仪表即启动投入。 2.3.3.2 关闭二次阀门,断开仪表电源,仪表即停用。长期停用时,必须关闭一次阀门。 2.3.4 维护 2.3.4.1 经常保持仪表及其附件清洁。 2.3.4.2 经常检查管路及阀门接头处有无渗漏。 2.3.4.3 定期检查仪表零点和显示值的准确性。 2.3.4.4 经常检查和消除仪表的记录故障,保持记录清晰正确。 2.3.4.5 定期检查信号报警情况,保持报警动作正确。 2.3.4.6 毫伏表、电子电位差计及比率表的维护参照本规程第3章温度检测仪表的相应部分。 3 温度检测仪表 本章温度检测仪表,是指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液体和双金属膨胀式温度计。 3.1 感温元件的检查与校准 3.1.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1.1.1 保护套管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等缺陷。 3.1.1.2 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的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做耐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套管内不应有杂质。 3.1.1.3 感温件绝缘瓷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3.1.1.4 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等缺陷。 3.1.1.5 铂铑-铂等贵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任何可见损伤,清洗后不应有色斑或发黑现象。 3.1.1.6 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损伤等缺陷。 3.1.1.7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得有显著的弯曲现象;热电阻不得短路或 断路。 3.1.1.8 当周围空气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热电阻感温元件与保护套管之间以及双支感温元件之间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小于20MΩ。 3.1.2 热电偶校准与技术标准 3.1.2.1 热电偶校准点见表 2规定。 表 2 热 电 偶 名 称 校 准 点 (℃)3) 铂铑-铂 600 800 1000 1200 镍铬-镍硅(镍铬-镍铝) 300 400 400 600 500 800 6001) 10002) 镍铬-考铜(铜镍) 300 400 500 600 注:1)测量低于600℃温度的热电偶的校准点。 2)测量高于600℃温度的热电偶的校准点。 3)校准点应包括正常使用点。 3.1.2.2 300℃以上各点的校准,是在管形电炉中与标准热电偶比较进行的。 3.1.2.3 热电偶校准方法一般采用双极法。校准读数时,炉温对校准点温度的偏离不得超过±10℃。 3.1.2.4 当炉温恒定在校准点附近时,从标准热电偶开始依次读取各热电偶的热电势,再按相反顺序进行读数。如此正反顺序读取全部热电偶的热电势后,炉温变化应不超过±1℃。 3.1.2.5 被校准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冷端温度为0℃)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热电偶名称 分度号 等级 热端温度(℃) 对分度表允许偏差(℃) 铂铑-铂 LB-3   ≤600 ±3   >600 ±0.5%t R及S Ⅰ 0~1600 ±1或[1+(t-1100)×0.003] Ⅱ 0~1600 ±1.5或±0.25%t 镍铬-镍硅 (镍铬-镍铝) EU-2 Ⅰ ≤400 ±1.6 >400 ±0.4%t Ⅲ ≤400 ±4 >400 ±1%t K Ⅰ -40~1000 ±1.5或±0.4%t Ⅱ -40~1200 ±2.5或±0.75%t Ⅲ -40~1200 ±2.5或±1.5%t 镍铬-考铜 EA-2   ≤300 ±40 >300 ±1%t 铜-康铜     -100~-40 ±2%t -40~300 ±0.75%t T Ⅰ -40~350 ±0.5或±0.4%t Ⅱ -40~350 ±1或±0.75%t Ⅲ -200~40 ±1或±1.5%t 注: t为热电偶工作端温度。 3.1.3 热电阻校准与技术标准 3.1.3.1 热电阻的校准,只测定0℃和100℃时的电阻值R0、R100,并计算电阻比 。 3.1.3.2 校准热电阻时,可用电位差计,也可用电桥测电阻。测定时通过热电阻的电流应不大于1mA。 3.1.3.3 热电阻在0℃时的电阻值(R0)的误差和电阻比W100的误差应不大于表4规定。 表 4 分度号 R0名义值 (Ω) 电阻比R100/R0 准确度等级 R0允许误差 (Ω) 允 许 误 差 (℃) BA1 46.00 1.3910±0.0007 Ⅰ ±0.05 对于Ⅰ级准确度: -200~0℃温度范围 (Pt50) 50.00 1.3910±0.0010 Ⅱ ±0.1 ±(0.15+4.5×10-3t) 0~500℃温度范围 BA2 100.00 1.3910±0.0007 Ⅰ ±0.05 ±(0.15+3.0×10-3t) 对于Ⅱ级准确度: (Pt100) 1.3910±0.0010 Ⅱ ±0.1 -200~0℃温度范围 ±(0.3+6.0×10-3t) BA3 (Pt300) 300.00 1.3910±0.0010 Ⅱ ±0.1 0~500℃温度范围 ±(0.3+4.5×10-3t) G Cu50 53 50 1.3910±0.0010 Ⅱ ±0.1 -50~+100℃温度范围 ±(0.3+3.5×10-3t) Cu50 Cu100 50 100 1.3910±0.002 Ⅲ ±0.1 -50~+100℃温度范围 ±(0.3+6.0×10-3t) 注: t为热电阻温度。 3.2 工业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 3.2.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2.1.1 温度计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痕,在标尺范围内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3.2.1.2 温度计的分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 3.2.1.3 毛细管不应有显见的弯曲现象,其孔径应均匀。 3.2.1.4 液柱不应中断,上升时不应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时不应在管壁上留有液滴或挂色。 3.2.2 校准与技术标准 3.2.2.1 温度计的校准点如表 5所示。 表 5 分度值 (℃) 校准点间隔 (℃) 0.1 0.2 0.5 1;2;5;10 10 20 50 100 对于使用中的温度计,也可以只对使用点进行校准。 3.2.2.2 温度计示值误差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感温液体 温度测量范围 (℃) 精密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 分 度 值 (℃) 0.1 0.2 0.5 1 0.5 1 2 5 10 示 值 允 许 误 差 (℃) 有机液体 -100~-61 ±1.0 ±1.0 — — ±1.5 ±2 — — — -60~-31 ±0.6 ±0.8 — — ±1.0 ±2 — — — -30~-1 ±0.4 ±0.6 — — ±1.0 ±1 — — — 0~+100 — — — — ±1.0 ±1 — — — 水 银 -30~-1 ±0.2 ±0.4 - — ±0.5 ±1 ±2 — — 0~+100 ±0.2 ±0.3 — — ±0.5 ±1 ±2 — — +101~+200 ±0.4 ±0.5 — — ±1.0 ±1.5 ±3 — — +201~+300 ±0.6 ±0.7 — — ±1.0 ±2 ±3 ±5 — +301~+400 — ±1.0 ±1.5 ±3 — — ±4 ±10 — +401~+500 — ±1.2 ±2.0 ±3 — — ±4 ±10 — +501~+600 — — — — — — ±6 ±10 ±10 3.3 双金属温度计的检查与校准 3.3.1 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 3.3.1.1 温度计表盘上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应保持透明,不得有妨碍正确读数的缺陷。零部件的保护层应牢固、均匀和光洁,不得有锈蚀和脱层。 3.3.1.2 温度计表盘上的刻度线、数字和其他标志应清晰准确。 3.3.2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3.3.2.1 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温度计的校准点不得少于4点。有0℃刻度的温度计校准点应包括0℃。温度计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表7中的规定。 回程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3.2.2 指针移动平稳性检查 在校准过程中,温度计指针应平稳移动,不应有显见的跳动和停滞现象。 表 7 准确度等级 允许误差 (%) 1.0 1.5 2.5 ±1.0 ±1.5 ±2.5 3.4 动圈式温度指示表的检修与校准 3.4.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4.1.1 检修前,应进行检查性校准,并作好记录。 3.4.1.2 仪表不应有能引起较大测量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否则应进行检修。 3.4.1.3 检修可动部分时,拆卸要小心。组装时游丝应平整,各圈同心;上下轴尖(或上下张丝)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动圈与铁芯间的距离各处应相等;动圈转动应灵活平稳。 3.4.1.4 调零器应能使指针自起始点分度线向左偏移不小于标尺全长的2%。对于配热电阻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10%;对于配热电偶的仪表向右偏移不小于50℃分度线。 3.4.1.5 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用500V绝缘表测量仪表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测量电路对外壳20MΩ 电源电路对测量电路和外壳10MΩ 输出接点对外壳、测量电路和电源电路10MΩ 3.4.1.6 表壳密封良好。 3.4.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 3.4.2.1 机械零位校准 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机械零位偏移应不超过标尺弧长的0.5%;对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标尺弧长的0.3%。 指针在移动过程中应平稳,无卡针、摇晃、迟滞等现象。 3.4.2.2 仪表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标准 校准点一般不少于5点,其中包括常用点。 仪表的基本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仪表的回程误差,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对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 3.4.2.3 仪表倾斜影响校准 仪表自正常工作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下列角度时,其示值的改变不应超过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 10° 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 5° 3.4.2.4 接点动作误差、不灵敏区的校准 仪表接点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0%。 仪表接点动作的不灵敏区,对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应不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0%;对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则应不超过电量程的0.5%。 3.4.2.5 越限检查 在不产生二次振荡的条件下,指针超越给定指针的距离(以弧长表示)不应小于5.5mm。 3.4.2.6 断偶保护检查 具有断偶保护装置的仪表,当仪表输入端开路时,接通交流电源,指针应超越标尺终点分度线,允许有轻微抖动。 3.4.2.7 用校准电阻校准 对配热电阻的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接入校准电阻时,指针应对准标尺几何中心处的红线或规定的分度线,其偏差不应超过允许误差的1/2。 3.4.2.8 阻尼时间检查 仪表的阻尼时间应不超过下列数值: 轴尖轴承支撑指针的仪表 7s 张丝支撑指针的仪表 5s 3.4.3 运行维护 3.4.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仪表安装应牢固、平正,接线应正确。 b.仪表锁针器应打开,短路线应拆除。 c.仪表的指针应指在机械零位。对配热电偶的仪表,其机械零位应为冷端温度补偿器平衡点温度或冷端恒温器的恒定温度。 d.多点测量仪表的切换开关应置于“0”位置。 3.4.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接通仪表(包括测量系统中的补偿器等)电源,仪表即投入运行。 b.切断仪表电源,仪表即停止运行。 c.需拆卸的仪表,应将仪表指针锁住或将输入端接上短路线。 3.4.3.3 维护 a.经常检查仪表运行情况。 b.定期现场校准仪表的指示值。 c.定期做清洁工作。 3.5 力矩电机式温度指示调节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3.5.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5.1.1 检修前,应进行检查性校准,并作好记录。 3.5.1.2 仪表不应有能引起较大测量误差和使内部零件易受损害的缺陷,否则应进行检修。 3.5.1.3 拆卸力矩电机后,回装时,应使指针滑臂中心孔位置、力矩电机转子轴心位置同拆卸前保持一致,指针与力矩电机转子轴心线必须垂直(轴顶端有记号)。 3.5.1.4 信号装置应动作灵活,接点完好。 3.5.1.5 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用250V或500V绝缘表测量仪表的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测量电路对外壳20MΩ 电源电路对测量电路和外壳10MΩ 输出接点对外壳、测量电路和电源电路10MΩ 3.5.1.6 表壳应密封良好。 3.5.2 调校项目与技术要求 3.5.2.1 阻尼特性检查 在测量范围的10%、50%、90%相应的电势值(或电阻值)下进行阻尼特性检查。仪表指针指示到校准点的摆动,不应超过3个“半周期”。 3.5.2.2 电气零点检查 接通电源,对配热电偶的仪表,指针应指示室温;对配热电阻的仪表,应指示在刻度始点。 3.5.2.3 仪表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校准点一般不得小于5点,其中应包括常用点。 仪表的基本误差以毫伏值或电阻值表示。其最大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仪表的回程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5.2.4 接点动作误差校准 信号装置的接点动作误差,不应超过仪表电量程的±1.5%。 3.5.2.5 断偶保护检查 当仪表输入端开路时,指针应超越标尺终点分度线,允许指针有轻微抖动。 3.5.3 运行维护 3.5.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仪表安装应牢固、平正,接线应正确。 b.仪表的指针应指在机械零位。 3.5.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接通仪表电源,预热15min,调整仪表灵敏度后,即投入运行。 b.切断电源,即停止运行。 3.5.3.3 维护 a.经常检查仪表运行情况,检查力矩电机是否漏油。 b.定期做清洁工作。 c.定期现场校准仪表的指示值。 d.定期用干纱布擦净电阻丝。 3.6 电子自动电位差计和电子自动平衡电桥的检修与校准 3.6.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6.1.1 外观检查 a.仪表表盘上的分度线、文字、数字与符号应完整、清晰。 b.仪表零部件应整洁,接线整齐正确。 c.所有引线孔、表门及玻璃的密封圈应良好严密。 d.指针、记录笔架、打印机构应无松动脱落及偏斜现象。 e.仪表指针在分度标尺的始端、终端应有调节裕量。 3.6.1.2 机械部分检修 a.拆卸、清洗仪表的主要机械部分。 b.仪表经修理、组装、调整后,应向各转动部件加注适量润滑油。 c.表内各转动部分的齿轮啮合良好,转动应灵活无杂音。 3.6.1.3 变流器性能检查 a.变流器输出特性的不对称度应不超过5%。 b.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输出波形不应有间断现象,波形边缘的毛刺长度不应大于方波半周宽度的5%。 c.在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条件下,触点组对外壳、激磁绕组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100MΩ。 3.6.1.4 输入变压器性能检查 a.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绕组不应有匝间短路现象。 b.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绕组与外壳、隔离层之间,初级与次级之间的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均不应小于100MΩ。 3.6.1.5 JF-12型放大器性能检查 a.放大器输入端的不平衡电压不应超过15μV。 b.放大器的不灵敏区及其调节范围应符合制造厂产品技术规范要求。 c.在平衡状态下,放大器输出端的总干扰电压不应超过1.5V。 d.放大器经过预热后,零点漂移不应超过5μV,其不平衡电压仍不应超过15μV。 以下的测试必要时选做: e.测试温度在0~55℃范围内时,不平衡电压的变化和不灵敏区的变化每10℃不应超过3μV。 f.电源电压在220V±10%时,不平衡电压和不灵敏区的变化不应超过3μV。 g.信号源内阻在0~1000Ω范围内时,不灵敏区的变化不应超过4μV。 3.6.1.6 可逆电动机的性能检查 a.电动机开始转动的最小控制电压不应大于0.4V(指加在功率放大级栅极的电压)。 b.仪表全行程时间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c.电动机应运转平稳,无抖动及卡住现象,转动时除有轻微的电磁声及转动齿轮均匀的嘶嘶声外,不允许有尖叫声及杂音。 d.电动机各部分的绝缘性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3.6.1.7 同步电动机的性能检查 a.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空载运行而不带散热板时,绕组温升不应超过45℃。 b.绕组之间、绕组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100MΩ。 3.6.1.8 稳压电源性能检查 a.环境温度变化10℃时,稳压电源输出电流变化不应大于0.03%。 b.供电电压变化量为额定值的±10%时,输出电流变化不大于0.05%。 3.6.2 调校项目与技术标准 3.6.2.1 仪表示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仪表校准应在整分度线上进行,校准点不少于5点。 b.仪表指示值的基本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下列规定: 0.5级表 允许误差±0.5% 1.0级表 允许误差±1.0% c.仪表指示值的回程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对于电子自动电位差计,应不超过表表8规定;对于电子自动平衡电桥,应不超过表9规定。 表 8 型 式 允许回路误差(%) 晶体管式 大型及条型仪表 0.25 小 型 仪 表 0.5 电子管式 各 种 类 型 仪 表 0.5   表 9 系 列 准确度 等 级 允许回程误差 (%) 允许画线回程误差(%) 长图记录仪表 圆图记录仪表 大型仪表 0.5 0.25 0.25 0.5 1.0 0.5 1.0 小型仪表 0.5 0.5 1.0 1.0 1.0 1.5 3.6.2.2 记录值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仪表记录值的基本误差,以电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应不超过下列规定值: 0.5级表 记录值允许误差±1.0% 1.0级表 记录值允许误差±1.5% b.对于画线记录表,其画线回程误差,应不超过表9的规定值。 c.画线记录仪表的记录值基本误差校准,应在任意走纸速度下进行。 d.打点记录仪表的记录值基本误差校准,应在最慢和最快两种走纸速度下进行。 3.6.2.3 信号动作误差校准 对带有信号装置的仪表,信号动作误差不应超过电量程的±1.5%。 3.6.2.4 阻尼特性检查 对指示及多点打印的记录仪表,指针不应超过3个“半周期”摆动。对画线的记录仪表,指针不应超过2个“半周期”摆动。 3.6.2.5 绝缘电阻测定 当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时,仪表测量电路与外壳、电源电路与外壳、测量电路与电源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不应小于20MΩ。 3.6.2.6 行程时间测定 仪表指针走过正反全行程的时间,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额定行程时间。 3.6.2.7 运行试验 检修、校准后的仪表,应进行24h时间的运行试验,并复验指示、记录值的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仍应符合技术标准。 3.6.3 运行维护 3.6.3.1 仪表投入前的检查 a.检查仪表测量系统接线是否正确。 b.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规定,仪表电源相线、零线是否接对。 3.6.3.2 仪表的投入与停用 a.投入信号电源,校准高低信号值。 b.待被测温度达到仪表测量下限时,合上仪表电源开关和记录部分电源开关。 c.对好记录纸和记录笔。 d.运行0.5h后,将仪表灵敏度调整合适,仪表即投入运行。 e.切断仪表内电源开关,并将仪表指针停在刻度标尺始端。 3.6.3.3 维护 a.日常维护:保持仪表清洁,记录应清晰、连续,电机和变压器温升不超过规定值,减速系统工作正常。 b.定期维护:检查仪表的灵敏度、零位和输入高低信号时动作的正确性;检查滑动接点,如表面出现不平或沟槽时,应予更换;对各传动部件加钟表油;清洗表内多点切换开关。 3.7 数字式温度仪表的检修与校准 3.7.1 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 3.7.1.1 外观检查 a.仪表外部应完整无缺,各种铭牌标志齐全。 b.表面清洁,各种零部件齐全,装配牢固。 c.引线无折痕、伤痕和绝缘损坏等情形。 3.7.1.2 仪表性能检查 a.每一位数码管应能按照该仪表所设定的编码顺序作连续的变化,无叠字、不亮等现象。 b.仪表零点和满量程刻度处,在1h内的指示值变化不应超过±1个字。 c.电源电压变化10%时,指示值的变化不应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 d.仪表的报警系统工作正常。 3.7.2 校准和技术标准 3.7.2.1 单点数字温度表 a.仪表示值误差校准:最大示值误差应不超过仪表允许误差。 b.报警动作误差校准:当仪表有报警装置时,整定好报警值,并反复改变仪表输入信号的大小,每次报警动作值的误差不应超过示值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7.2.2 巡测仪(SXB-40型) a.准确度自检校准:当把38、39点定为A组时,38点应显示72℃,39点应显示77℃;当把38、39点定为B组时,38点应显示129℃(或130℃),39点应显示136℃。 b.返零检查:按下“返零”按键后,仪表应从“00”开始巡测。 c.手动选点检查:按下手动选点按键后,应显示出相应的测点序号及该点温度值,并应与巡测时的示值相同。 d.试验档检查:当工作选择开关置于“试验”位置时,报警灯应以1/3s速度逐点发光,第二周期时,报警灯先灭再亮,温度应显示“000”。 e.示值误差校准:应分组(10℃以下不计准确度)逐点进行校准,其示值误差不应超过±1个字。 f.报警功能检查:按下报警限值按键,给仪表输入相应信号,报警误差不应超过±1个字。每当首次越限时,巡测停步,发出音响报警,持续8s,越限点报警记忆灯亮,直至越限点恢复正常。在下一个周期检测到原越限点时,如仍越限,则只是熄灭报警灯后再点亮,不再停步,也无音响。 3.7.3 运行维护3.7.3.1 仪表投运前的检查 a.仪表接线应正确。 b.仪表供电电源应符合规定。 c.仪表防干扰措施应完好。 3.7.3.2 现场校准及维护 a.应经常保持仪表内外清洁。 b.定期自检仪表准确度。 c.检查分组和报警限值按键位置是否合适,报警记忆和巡测速度是否正常。 d.进行仪表现场校准时,应采用标准信号校准。 e.对工作选择波段开关和选点按键,应缓慢操作,禁止猛力转动或乱按。 3.8 温度测量系统的检查与校准 3.8.1 测温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 3.8.1.1 感温件 a.在一般管道中安装感温件时,保护套管端部,应能达到管道中心处。对于高温高压大容量机组的主蒸汽管道,感温件的插入深度应在70~100mm之间,或采用热套式感温件。 b.在其他容器中安装感温件时,其插入深度,应能较准确反映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c.感温件保护套管的垫圈应按表10用。 d.为保护煤粉管道上的感温件保护套管,应在套管附近来煤方向上安装保护罩。 e.在直径小于76mm的管道上安装感温件时,应加装扩大管或选用小型感温件。 f.感温件插座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对于高温高压管道上的插座,应具有材质检定报告。 g.保温管道及设备上感温件的外露部分应保温良好。 表 10 垫 片 材 料 工作介质 介 质 参 数 最大压力 MPa (kgf/cm2) 最高温度 (℃) 绝 缘 纸 水、油 0.98(10) 40 橡 皮 水、空气 0.588(6) 60 橡胶板石棉 XB200 水、汽 1.568(16) 200 XB350 3.92(40) 350 XB450 5.88(60) 450 金 属 10号钢 水、汽 不 限 450 1Cr13合金钢 水、汽 不 限 550 1Cr18Ni9Ti合金钢 汽 不 限 600 紫铜 水 9.80(100) 250 h.感温件应具有正确、明显的标志牌;接线盒完整、接线牢固。 i.测量金属表面温度的热电偶,应与被测表面接触良好,靠热端的热电极应沿被测表面敷设至少50倍热电极直径的长度,并应很好地保温,两热电极之间也应很好地绝缘。 j.测量过热器管壁温度的感温件,应装在高温水泥保温层与联箱之间的中部附近,即安装在顶棚管以上50mm的保温层内。 3.8.1.2 补偿导线 a.补偿导线的截面积采用0.5、1、1.5mm2。 b.对于新敷设的补偿导线,或在使用中有问题的补偿导线,均应进行校准。 c.补偿导线的校准方法与热电偶相同。补偿导线的校准点应不少于3点。 d.在0~100℃范围内补偿导线热电势的误差,不应超过表11中的规定。 e.补偿导线型号应与热电偶分度号相配。 f.补偿导线敷设时,应穿在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中,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其敷设走向应避开较高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超过60℃时,应采用耐高温补偿 导线。 g.补偿导线端头应有+、-号标志。 h.补偿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和极间绝缘电阻,用25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2MΩ。 i.补偿导线和热电偶连接点处的温度应低于70℃,极性连接应正确。 表 11 热电偶名称 补 偿 导 线 测量端为100℃, 自由端为0℃ 时的热电势 允许误差 (mV) 正 极 负 极 材料 颜色1) 材 料 颜色 铂铑-铂 铜 红 铜镍合金2) 绿 0.643±0.03 ±0.03 镍铬-镍硅 铜 红 康 铜 棕 4.10±0.15 ±0.15 铜-康铜 铜 红 康 铜3) 棕 4.10±0.15 ±0.15 镍铬-考铜 镍铬 紫 考 铜4) 黄 6.9±0.3 ±0.30 注: 1)补偿导线正负极绝缘表皮的颜色。 2)99.4%Cu,0.6%Ni。 3)60%Cu,40%Ni。 4)56%Cu,44%Ni。 3.8.1.3 补偿盒 a.补偿盒外壳应标有热电偶分度号、平衡点温度、供电电压等。补偿盒内的电阻和接线应完整无缺。 b.补偿盒的校准随主设备大修在实验室进行。校准点在常用温度范围内选取,应不少于3点(一般在平衡点温度上下选取)。校准误差不应超过表12中规定的允许误差。 表 12 型 号 配用热电偶 电桥平衡时的温度 (℃) 补偿 范围 (℃) 电源   (V) 内阻   (Ω) 消耗 外形尺寸(长×宽×高) (mm) 允许误差   (mV) WBC-01 铂铑10-铂 20 0~50 ~220 1 <8W 220×113×72 ±0.045 WBC-02 镍铬-镍硅 (镍铬-镍铝) ±0.16 WBC-03 镍铬-考铜 ±0.18 WBC-57-LB 铂铑10-铂 20 0~40 =4 1 4~60mA 150×115×50 ±(0.015+0.0015t) WBC-57-EU 镍铬-镍硅 (镍铬-镍铝) ±(0.04+0.004t) WBC-57-EA 镍铬-考铜 ±(0.065+0.0065t) 注: ①表中t为偏离20℃的温度绝对值。 ② WBC-01、02、03型带有使交流220V变为直流4V的直流稳压装置。 c.补偿盒在运行中应定期作电源电压和补偿误差检查。对于主要温度表中的补偿盒,应每季度检查一次,误差应不超过±2℃。 d.补偿盒应装在端子箱内。 3.8.1.4 端子箱 a.端子箱周围环境温度应不高于50℃。 b.端子箱的位置到各测点的距离应适中,端子箱至最远测点的敷线长度不应大于25m。 c.端子箱应密封,所有进出线应有标志头。端子箱表面应有编号、名称和用途标志。 3.8.1.5 切换开关 a.解体清洗各零部件。 b.固定接点和铜刷整磨后应清洗干净。开关盖的轴套间隙应适中。 c.铜刷应接触良好,弹性合适。开关在切换时,铜刷应在固定接点的中间。开关盖应用胶垫密封,点序数字清晰。 d.干簧管切换开关的永久磁铁与干簧管之间的距离应为2~3mm。 e.开关的焊线应牢固。用接插件连接的开关,其插头、插座应清洗干净并接触良好。 f.检修完毕后的切换开关,其接触电阻应小于0.05Ω。 3.8.1.6 线路电阻 a.显示仪表的外接线路电阻的误差要求为: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不超过±0.1Ω,对于热电阻不超过±0.05Ω。 b.对于热电偶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包括热电偶电阻、补偿导线电阻、冷端温度补偿电桥等效电阻、连接导线电阻以及外接线路调整电阻。 c.对于测量推力瓦或支持瓦温度的电阻温度计测温系统,线路电阻应包括瓦本体内、外的引线电阻。 d.外接线路调整电阻用锰铜电阻丝双绕制作。 3.8.2 测温系统的校准与技术标准 3.8.2.1 温度测量系统在大小修后应作系统校准,校准点不少于5点,其中应包括常用点。 3.8.2.2 测温系统的综合误差要求如下: a.对于一般仪表应不大于该测量系统的允许综合误差。 b.对于主蒸汽温度表和再热蒸汽温度表,其常用点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允许综合误差的1/2。 3.8.2.3 测温系统允许综合误差 a.热电偶配指示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补偿导线、补偿盒、线路电阻和指示仪表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 b.热电偶配记录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补偿导线和记录仪表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 c.热电阻配指示仪表(记录仪表)的测温系统,其允许综合误差为线路电阻和指示仪表(记录仪表)的允许误差的方和根。 4 流量检测仪表 本章流量检测仪表,是指与标准节流装置(孔板、喷嘴、长径喷嘴)配套使用的差压式流量测量仪表。 4.1 标准节流装置 4.1.1 标准孔板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1.1.1 孔板上游侧端面上,连接任意两点的直线与垂直于中心线平面之间的斜率应小于1%。 孔板上游端面应无可见损伤,在离中心1.5d(d为孔板孔径)范围内的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 的表面粗糙度。 4.1.1.2 孔板下游侧端面,应与上游侧端面平行,其表面粗糙度可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 4.1.1.3 孔板开孔上游侧直角入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划痕。 4.1.1.4 孔板开孔下游侧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划痕和可见损伤。 4.1.1.5 孔板的孔径d,是不少于4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而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 孔径d的允许公差见表13。 表 13 (mm) d 公 差 5<d≤6 6<d≤10 10<d≤25 d>25 ±0.008 ±0.010 ±0.013 d值每增加25mm,公差增大±0.013mm 4.1.2 标准喷嘴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1.2.1 标准喷嘴上游侧端面应光滑,其表面不平度不得大于0.0003d,相当于不低于 的表面粗糙度。 4.1.2.2 喷嘴下游侧端面应与上游侧端面平行,其表面粗糙度可较上游侧端面低一级。 4.1.2.3 圆筒形喉部直径d,是不少于8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4个是在圆筒形喉部的始端、4个是在终端、大致相距45°角的位置上测得的。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d的公差如下: 当β*β=d/D,直径比。 当β>2/3时,d±0.0005d。 * D为管道直径。≤2/3时,d±0.001d; 4.1.2.4 从喷嘴的入口平面到圆筒形喉部的全部流通表面应平滑,不得有任何可见或可检验出的边棱或凸凹不平。 4.1.2.5 圆筒形喉部的出口边缘应锐利,无毛刺和可见损伤,并无明显倒角。 4.1.3 长径喷嘴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1.3.1 长径喷嘴的直径d是不少于四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而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0.05%。在圆筒形喉部出口处d值可有负偏差,即允许喉部有顺流向的微小收缩,而不允许有扩 大。 4.1.3.2 节流件上游侧的测量管长度不小于10D(D为测量管的公称内径),下游侧的测量管长度不小于5D。 4.1.3.3 测量管段的内径是不少于4个单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这4个单测值的测点之间应有大致相等的角距。任一单测值与平均值之差,对于上游侧应不超过±0.3%,对于下游侧应不超过±2%。 4.1.3.4 测量管内表面应清洁,无凹陷和沉淀物及结垢。 4.1.3.5 若测量管段由几根管段组成,其内径尺寸应无突变,连接处不错位,在内表面形成的台阶应小于0.3%。 4.1.4 角接取压装置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1.4.1 取压孔在夹紧环内壁的出口边缘必须与夹紧环内壁平齐,无可见的毛刺和突出物。 4.1.4.2 取压孔应为圆筒形,其轴线应尽可能与管道轴线垂直,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形成的夹角允许小于或等于3°。 4.1.4.3 取压孔前后的夹紧环的内径Df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内径D,允许1D≤Df≤1.02D,但不允许夹紧环内径小于管道内径。 4.1.4.4 取压孔在夹紧环内壁出口处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取压孔直径的一半。上下游侧取压孔直径应相等。取压孔应按等角距配置。 4.1.4.5 采用对焊法兰紧固节流装置时,法兰内径必须与管道内径相等。 4.1.4.6 环室取压的前后环室开孔直径D′应相等,并等于管道内径D,允许1D≤D′≤1.02 D,但不允许环室开孔直径小于管道内径。 4.1.4.7 单独钻孔取压的孔板和法兰取压的孔板,其外缘应有安装手柄。安装手柄上应刻有表示孔板安装方向的符号(+、-)、孔板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内径D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尺寸值和孔板开孔d的实际尺寸值。 4.1.5 法兰取压装置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1.5.1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必须垂直于管道轴线。 4.1.5.2 取压孔在管道内壁的出口边缘应与管道内壁平齐,无可见的毛刺或突出物。 4.1.5.3 上下游侧取压孔直径应相等。取压孔应按等角距配置。 4.1.5.4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孔板上下游侧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25.4±0.8mm。 4.1.5.5 法兰与孔板的接触面应平齐。 4.1.5.6 法兰的外圆表面上应刻有表示安装方向的符号(+、-)、出厂编号、安装位号和管道内径的设计尺寸值。 4.2 差压式流量表 4.2.1 检查项目与质量要求 4.2.1.1 一、二次表外观应整洁,零部件齐全,编号清楚。二次表盘面清洁,刻度清晰,指针完好、动作灵活、无卡涩跳动现象。 4.2.1.2 仪表阀门组或单个阀门应完好严密,手轮齐全,标志正确清楚,操作 灵活。 4.2.1.3 仪表内所有转动部分,其动作不得有卡涩、晃动和杂音。 4.2.1.4 记录表减速齿轮啮合应良好。同步电动机无渗油漏油现象,可逆电动机带动主轴运转灵活,不窜动,手推指针走动应轻便无卡涩。 4.2.1.5 表内接线正确牢固,编号齐全清楚,牵引线无破损或伤痕。 4.2.1.6 表内电气线路对外壳、测量线路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表测量,应不低于10MΩ。 4.2.2 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 4.2.2.1 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a.校准点不少于5点,包括常用点。 一、二次表配套校准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重要仪表常用点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1/2。 回程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允许综合误差等于一、二次表基本误差的方和根。 b.一、二次表分别校准时,其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应不超过各自的允许误差。 4.2.2.2 仪表积算器误差校准 校准点不少于3点,包括常用点,其误差应符合厂家规定。 4.2.2.3 静压试验 a.对于经解体检修过的差压计,应作静压试验。 b.以1.25倍工作压力作静压试验,保持5min,压力降应不超过2%。 4.2.3 运行维护 4.2.3.1 投入前的检查与准备 a.检查一次表、管路系统、阀门及接头锁母连接是否牢固。 b.检查一、二次表连接线路是否正确。 c.检查差压计是否在停用状态(正、负压二次门关闭,平衡门打开,排污门关闭)。 d.对于新装或大小修后以及久停未用的仪表,投入前应进行冲洗管路。 4.2.3.2 投入 a.接通一、二次表电源,检查、调整二次表工作点和灵敏度。 b.打开一次门。 c.先开差压计正压门,再关平衡门,最后开负压门,差压计即启动投入。 4.2.3.3 停用 a.先关负压门,再开平衡门,最后关正压门,差压计即停用。 b.断开一、二次表电源。 c.如长期停用或需拆卸差压计,则要关严一次门。 4.2.3.4 维护 a.经常保持仪表及附件清洁。 b.保持记录线清晰正确,积算器工作正常,仪表指示正确。 c.经常检查管路系统,一、二次门和接头等处均应严密无渗漏。 d.定期向二次表内机械转动及传动部分注油1~2滴。 e.定期进行现场校准仪表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应符合技术要求。 4.3 流量测量系统的检查与质量要求 4.3.1 节流装置安装质量要求 4.3.1.1 节流装置只许安装在直管段内,且节流件前后要有足够长的直管段,其要求视节流件上游侧局部阻力件的形式和直径比值而定。 4.3.1.2 在管道中安装节流件时,其上游端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不垂直度不得超过±1°。 4.3.1.3 节流件开孔应与管道同心,其不同心度不得超过 。 4.3.1.4 夹紧节流件的法兰,其与管道的连接面应平齐。 4.3.1.5 节流件使用的密封垫片,在夹紧后不得突入管道内壁。 4.3.1.6 对新装管路系统,应在管道冲洗和吹净后再进行安装节流件。 4.3.1.7 节流装置的各管段和管件的连接处不得有任何管径突变。 4.3.2 导压管路和阀门安装质量要求 4.3.2.1 导压管应使用耐压、耐腐蚀的材质,一般采用钢管、铜管或优质瓦斯管,视被测流体而定。其内径不得小于6mm,长度一般不超过50m。 4.3.2.2 导压管应垂直或倾斜敷设,其倾斜度不得小于1∶12。当导压管非垂直长度大于30m时,导压管应分段倾斜敷设,并在各段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装设集气器(或排气阀)和沉降器(或排污阀)。 4.3.2.3 正负压导压管应尽量靠近敷设,严寒地区导压管应防冻,可采用电或蒸汽加热并保温。 4.3.2.4 导压管穿越楼板、平台铁板时,应加装护管或加大穿孔的直径。 4.3.2.5 导压管弯曲处应均匀,不应扁瘪,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8倍。 4.3.2.6 在靠近节流件的导压管路上应装截断阀。当导压管路上装有冷凝器时,截断阀应靠近冷凝器的位置处装设。 4.3.2.7 截断阀的耐压和耐腐蚀性能与主管道相同。截断阀的流通面积不应小于导压管的流通面积。 4.3.3 现场系统校准与误差要求 4.3.3.1 现场系统校准是指除节流装置外的一、二次仪表(以及积算器)成套系统的校准,从一次表处加差压信号进行。 4.3.3.2 校准二次仪表示值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重要仪表常用点的指示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1/2。 回程误差应不超过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 允许综合误差等于一、二次仪表基本误差的方和根。 4.3.3.3 校准积算误差,应不超过积算综合误差。 积算综合误差等于一、二次仪表及积算器三者允许误差的方和根。 5 水位测量仪表 本章水位测量仪表,是指应用水柱静压差原理制成的差压式水位表,以及应用汽、水电导率差原理制成的电接点水位表。
本文档为【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721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2KB
软件:Word
页数:65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3-12-21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