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举报
开通vip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药用蜈蚣养殖技术 注明: 凡是 网上流传 水泥板 这种 立体养殖 均属我场 养殖户. 这是我场发明的立体养殖方法,非传统方法(瓦片养殖),该方法不仅专业,而且创新,一平方米可养大条蜈蚣500-800条, 对蜈蚣产卵和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密度养殖. 这是我场室外大棚内的图片.该图片展示了我场发明的室外养殖新方法:在养殖蜈蚣的同时还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或者是花,这些都可以. 此图片为我场室外养殖大棚的三分之一. 这是我场发明的水泥板.用专用模具一次性完成.凡是我场养...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药用蜈蚣养殖技术 注明: 凡是 网上流传 水泥板 这种 立体养殖 均属我场 养殖户. 这是我场发明的立体养殖方法,非传统方法(瓦片养殖),该方法不仅专业,而且创新,一平方米可养大条蜈蚣500-800条, 对蜈蚣产卵和生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密度养殖. 这是我场室外大棚内的图片.该图片展示了我场发明的室外养殖新方法:在养殖蜈蚣的同时还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或者是花,这些都可以. 此图片为我场室外养殖大棚的三分之一. 这是我场发明的水泥板.用专用模具一次性完成.凡是我场养殖户均免费提供模具,干湿度表,抓蜈蚣的工具等,前来考察者均免费提供食宿 群居的小蜈蚣们正在一起休息 蜈蚣妈妈带着一部分孩子出来吃饭了. 小蜈蚣吃飞蛾(当时小蜈蚣在爬在墙上捕获了一只飞来的飞蛾…) 这是我场已经孵化出的小蜈蚣正在觅食的图片 这是我场已经孵化出的小蜈蚣群居的图片,野生蜈蚣野性极大,群居在一起很容易攻击同类,从上图小蜈蚣群居可以看出,我场的人工养殖的蜈蚣不但没有攻击周围的同类.反而群群居在一起 此图片是蜈蚣产下的卵(当时我场工作人员在管理蜈蚣时不小心惊动了正在产卵的蜈蚣妈妈,受到惊吓的蜈蚣妈妈弃卵逃跑……) 此图是蜈蚣在产卵时,我们给它的近身照,可以清晰的看到,蜈蚣妈妈抱着刚产下的卵蜷缩成一团 此图是蜈蚣在我场发明的水泥板上产卵.该图片可以看出蜈蚣利用我们这种养殖方法蜈蚣的产卵率与孵化率有多高了!!. 室外养殖池内的一角,一条母蜈蚣正在菜上面嬉戏 这是我场在室外养殖池内照到的(当时晚上工作人员夜间巡视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蜈蚣在外面脱皮) 蜈蚣蜕完皮后并迅速离开 图中是油炸大蜈蚣(看了半天也累了吧,在这里打个小广告:蜈蚣主要用作中药材,现在在食品,比如市场上有人炸着吃;工艺品;金龙鱼的饲料,这些都需要蜈蚣.销售面广了.) 好了.休息一下,接下来我们将展示我场的干品蜈蚣的图片.这可是很重要的哦!!! 这些是我场部分干品蜈蚣图片 尊敬的朋友: 当你成为一名养殖蜈蚣专业户时,我基地全体员工替你们感到万份高兴,高兴的是你们抓住了养殖药用蜈蚣的机会,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简单而切实可行的发财之路。 养殖药用蜈蚣投资少,成本低,收获大,而且老,少,妇孺皆能养殖。它不受条件的限制,可家养,可户外养,可池养,可盆养。而且由于资源被破坏,药用蜈蚣减少,出口量加大,因而蜈蚣销路一直很好,所以,养殖药用蜈蚣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我基地是华中地区研究、开发药用蜈蚣的一个老基地。现将我们十几年潜心学习、研究的一些养殖经验汇编成册,以供广大养殖爱好者借鉴。 本基地常年培养养殖蜈蚣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提供优良的蜈蚣品种。如果你的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也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竭诚为你服务。 祝你们早日致富。 目录 一、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1 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法………………………………………………………… 1 2.引种…………………………………………………………………………… 6 3.种蜈蚣饲养管理……………………………………………………………… 8 4.种蜈蚣的繁殖………………………………………………………………… 11 5.幼蜈蚣的饲养管理…………………………………………………………… 12 6.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 13 7.冬眠期蜈蚣的管理…………………………………………………………… 16 8.蜈蚣的冬养…………………………………………………………………… 16 二、天敌防除………………………………………………………………………… 17 1.鼠类…………………………………………………………………………… 17 2.蚂蚁…………………………………………………………………………… 17 三、疾病防治………………………………………………………………………… 18 1.绿僵菌病……………………………………………………………………… 18 2.消化道炎症…………………………………………………………………… 20 3.蜈蚣咽喉部溃疡病…………………………………………………………… 21 4.粉螨病………………………………………………………………………… 22 5.寄生线虫病…………………………………………………………………… 23 四、被蜈蚣咬伤的处理……………………………………………………………… 23 1.咬伤后的症状………………………………………………………………… 23 2.处理措施……………………………………………………………………… 23 五、黄粉虫的养殖………………………………………………………………………24 一、蜈蚣的人工养殖 1、几种主要的养殖方式介绍 目前,养殖蜈蚣的主要饲养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池养法。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以蜈蚣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与经营目标而设计,下面是这几种养殖方式的介绍: 1.箱养法 (1)箱的制作。简易的制作方法是用纤维板加1.5厘米厚的木条钉成长、宽、高分别为10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板箱,箱的顶盖不用纤维板而是用方格的窗纱,既利通风透气,也利于防逃。另一种方式是:先钉一个高20~30厘米,宽30~40厘米、长度因地制宜得浅木槽,槽的上口四角及中间竖起多根长约10厘米的小木条,然后,用特定网眼的纱网围绕这些小木条在木槽的上方钉一个蚊帐式的网罩,在面向操作一面的网罩上留下多个操作门。将几个这种木槽放在长度与之匹配的多层木架上,组成立体多层养殖槽,这样既节省空间,充分利用养殖舍的面积,又利于蜈蚣栖息处的通风换气。同时,由于木料的吸湿作用,有利于维护饲养土的湿度。另外,这种结构还特别适用于冬季温室养殖。 (2)饲养土堆放与内部布局。箱养法的饲养土堆积厚度为难10厘米厚,同时,每个养殖箱配备若干块弧形瓦片,将瓦片洗干净并吸足水分,4-5片一叠地放置在箱内壁四周,并使叠放的瓦片每层之间用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垫起,供蜈蚣栖息。箱的中间不放瓦片,这里是蜈蚣摄食与活动的场所。 该养殖法的优点是:设备制作简单,布置方便,灵活性大,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搬动转移。缺点是:饲养土难以保持稳定的湿度,受环境影响大,很难维持蜈蚣所需最适宜生态环境,只适合养殖商品蜈蚣。 2.缸养法 用于养殖蜈蚣的缸可以是玻璃的或是瓦缸。缸的体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以底面直径为首50厘米、高30厘米左右为宜。在缸底先铺上一层粗砂石,再在沙石上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饲养土,再地饲养土上缸内壁边缘叠放弧形瓦片,中间则留出蜈蚣活动与摄食的空旷地。瓦片叠放的厚度不限,但以最上块瓦片的上层面低于缸口10-15厘米为宜。叠堆的瓦片层与层之间,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缸口还要盖以纱网,防蜈蚣外逃。 作为长远发展的蜈蚣养殖者,缸养法只应是权宜之计或因地制宜的小规模养殖。缸养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其通风透气差,底部易于积水,容易滋生霉菌,使蜈蚣发生绿僵菌病,应特别注意控制饲养土的温度,并适时更换饲养土。 3.池养法 这是大多数蜈蚣养殖者所采用的一种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池养法从池的构造到池内布局都在不断改进。池养法:分室内池养与室外池养两种。室外池养无需建造房舍,成本低廉,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条件,抓住蜈蚣的最佳生长发育季节,快速促进蜈蚣的生长繁殖。室内池养法则有利于管理,同时有利于人工营造蜈蚣最佳生态条件,延长蜈蚣的生长期,缩短冬眠非生产期,还有利于控制天敌与病害,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室内养殖应因地制宜利用简易房舍为主。但无室内、室外池养,池的构造与内部布局基本相公相似。 (1)池的建造 ①池的地点选择:养殖蜈蚣的池选择任何地势对室内养殖都有来说不是特别重要,而对于室内养殖者来说则很重要。在室外,建造蜈蚣养殖池的地点应在向阳的坡地,既可以避免雨水蓄积,又可以避免秋冬季节北风吹打。 ②池的建筑:用于养殖蜈蚣的池为长方形水泥构造池,池的大小与排列,应根据养殖场地或房舍来合理布局,而且养殖种蜈蚣,小蜈蚣与大蜈蚣的池应公别建造,以免在养殖过程中互相串扰而致大吃小。池的四周用砖侧立砌起,高约50厘米的围墙,围墙的内壁尽量用水泥抚平。在池内的上缘镶嵌一圈宽为10~15厘米的玻璃,或贴上10~15厘米的塑料透明胶,表面贴平整,保持光滑,以防蜈蚣外逃,防止蜈蚣用复杂的腹足攀爬逃跑。 ③池底的铺设。池底可用水泥铺底抹平,也可用砖直接铺在池底土面上,然后砖与砖之间得接缝可用水泥灌浆封严。两者各有优缺点,水泥铺底建造比较方便,养殖后捕捉蜈蚣也较容易,但水泥铺底透水性较差,在给饲养土加湿时如操作不严格,易造成饲养土积水。另外,水泥铺底也不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气交流。用砖铺底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砖地吸水性强,同时又能将其吸入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蒸发出来,因而对调节饲养土与环境湿度极有好处;另一方面,其渗入性与透气性很好,这有利于饲养土与池下土之间的水分交换与气体交换,使寒冷的季节地热能够上升,提高饲养土的温度,而炎热的季节,凉爽的地下可以吸收饲养土中地热量,使饲养土不至于温度过高。使用砖铺底也有其缺点:一方面,用水泥浆弥合砖缝时,易因疏忽而留下缝隙,蜈蚣可通过这些缝隙钻入池地下底土层中,这容易造成蜈蚣受害或捕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砖的透气性强,其内部的微小空间大,在长期湿润的条件下,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其中就包括病原微生物。 ④蜈蚣栖息床的建造。池养法中常用的蜈蚣栖息床有两种:一种是堆土式栖息床:另一种是砖码型栖息床。 最简单的栖息床就是直接由饲养土堆积,因而又叫堆土式栖息床。即在养殖池底2/3的地面上铺一层厚10-15厘米饲养土,上面再放上瓦片,另1/3的地面则是蜈蚣的活动场所。瓦片为弧形瓦,并采取拱面朝上的方向,层层叠加,层与层之间的两边垫以厚约2厘米的海绵条。瓦片之间也可采用肩搭肩的方式排列,在它们的搭接处, 垫以海绵条。使互相叠加的地方保持约2厘米的距离,以利蜈蚣栖息。瓦片的上 表面高度应比池壁口缘低15厘米以上,不得超过内壁玻璃(或塑料透明胶)的下边缘。以免蜈蚣以此为梯逃逸。 砖码型栖息床,是指用砖按一定的方式堆码构成的蜈蚣栖息床,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砖码型栖息床有三种形式:全卧式栖息床、卧-立式栖息床、屋顶型栖息床。 a.全卧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由砖全部平卧放堆积,同层的砖与砖之间保持0.5-1.0厘米缝隙,层与层之间的砖缝呈交错状态码放,一般可码放6-7层,最上一层缝隙口,放上多片海绵,以供调节湿度与蜈蚣饮水,该种栖息床的优点是:能有效地保持蜈蚣周边小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侵袭,无需用饲养土,操作更为方便,管理更容易,但缺点则是,耗砖量大,成本高,由于砖的系水性差因而难于维持稳定的湿度环境。 b.卧-立式栖息床:该种栖息床是在池底平铺一层砖,砖与砖之间仍需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然后在此层砖上再直立排放一层砖,直立的砖之间也保留1厘米左右的缝隙,立砖顶上再盖一层卧砖,卧砖上再放些海绵。该种栖息床与全卧式栖息床相比,砖缝间的透风性相对好些。但缺点是,由于立砖间的缝隙过于高长,蜈蚣在其间栖居时没有安全感而常常龟缩不出,取食活动少,生长发育迟缓,而且栖息床的面积过小时,还有倒塌的危险。 c.屋顶型栖息床:该种栖息床的基本结构是外围用砖码成人字型阶梯,中间出饲养土填充,有的则用与砖的规格一致的土坯填码而成。其建造过程是,先在池的中心堆放饲养土,然后沿池的长轴方向,两边离池壁分别10厘米处,各码一排砖,砖的长轴与池的长轴垂直,然后修整饲养土,使第二层砖平放第一层砖上,且向池的中间错位半截,以后依此类推,直到两边的砖在中间会合。从而构成“八”形阶梯就行。但需注意砖与砖之间、砖与土坯之间及土坯与土坯之间应保持1厘米左右的缝隙,以供蜈蚣栖息与活动。该种栖息床是现行用得较多的模式。其优点是保温。保湿性能较好,操作方便,蜈蚣在此种栖息床中生活舒适,活动正常。缺点是建造稍显麻烦。有时,室内养殖者为节省空间,或便于冬季升温养殖,常将蜈蚣养殖池建成立体多层结构。建造时应注意每两层间的间距应保持40-50厘米以上,且池面不宜过宽,尽量保证池内通风透气。透光性良好,以防止霉菌滋生。 (2)饲养土的制作。饲养土既是蜈蚣栖居、生活、繁殖的场所,也是蜈蚣逃避各种不利因素的“避风巷”,因而对蜈蚣非常重要。蜈蚣对饲养土的土质没有很高的特殊要求砂土、壤土都可以,但饲养土必需疏松、潮湿,而且要保温、保湿性能好。所以饲养土最好是较为疏松的壤土,粘土最好不要用作饲养土,因其易于板结、喷水后湿度在土粒间分布不均匀,严重影响蜈蚣在其内的活动。 常用的饲养土是反复耕作过的菜园地,其制作过程为:在长时期末喷洒过农药化肥的菜园内,挖取土质疏松、肥沃地段的表层土,将其打碎(一般质量较好的菜园土只需用锄、棒轻敲即可敲成颗状),捡出其中的烂叶、石块、瓦牌子等杂物,放于暴烈的太阳下,反复翻晒2-3天,直到晒干,这样既便于贮存,又能杀除土中可能含有的天敌卵或病原菌,晒干后即可贮存备用。 临用前,根据所需用量与湿度要求,准备好相应重量的水和喷雾器,将土薄摊在地上,一边翻动一边用喷雾器将水均匀地喷于土中,然后装池。 在室内养殖的情况下,饲养土一经调节好湿度装池后,其湿度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需要大幅调节已入池的饲养土的湿度,可以采用摊薄饲养土,对表层均匀喷水或开窗通风的 办法 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鲁班奖评选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企业年金办法下载 来增减饲养土的湿度。 正常情况下,一般每年春天,蜈蚣刚从冬眠中“苏醒”时更换饲养土一次,平时,若因清除粪便丢失了少量饲养土时,可适量补充,如遇发生疫病,蚁害或螨害时,应及时更换饲养土。 饲养土在池中的铺垫厚度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春秋季节为10厘米左右,而夏天则减到5厘米,到冬季应加厚到15厘米。 (3)饮水设施:饮水也是蜈蚣的生命活动之一,因此。蜈蚣养殖场内一定要设置供水设施,常用的供水设施为塑料浅盘或饮水盘。饮水盘最好埋于饲养土中,或嵌于活动场的地面下,其盘口与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所的地平面,于方便蜈蚣寻觅和饮水。有些饲养场的饮水设施,是在养殖池内沿池壁底部向下挖成一圈水沟,沟底与沟壁用水泥抹平,以防漏水,沟的上口与蜈蚣活动场地地平,沟宽为10-20厘米,沟深10厘米,沟内经常保持有足够的清洁水。由于蜈蚣无法涉水过沟,因而这种沟既可满足蜈蚣饮水的需要,又可防止蜈蚣外逃。 此外,还可用比较致密的海绵,吸足清水之后,放于蜈蚣的活动场或瓦片上供蜈蚣饮水。 (4)投料设施:蜈蚣的饵料常常是一些活的小动物,而且饲喂时还要将其切断,这些饵料动物在被蜈蚣摄食前可能遗留下一些粘液、粪便及多汁的软组织等玷污饲养土或运动场,而且这些东西很难清理,又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因此给蜈蚣投饵时常常要设置饵料盘,与饮水盘一样,蜈蚣的饵料盘也可以是塑料浅盘,可埋设于饲养土中或“镶嵌”于活动场内,,其盘口与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的地平面平,也可用薄木板或者硬而又压实的纸板作饵料盘。 (5)供热保温设施:对于准备周年生产的养殖者来说,冬季升温是必需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养殖设施时,应考虑给温设施。同时,为了节省空间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热量的供给效率,建议养殖池最好建成立体多层次结构,(如立体架多层饲养槽式结构等),这样,悬空的养殖池(槽)其饲养土与舍内空气的同步加热就变的更为容易。供热设施可采用地龙式、火龙式等。条件许可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地使用锅炉暖气等供热,如果采用地龙或火龙,最好在养殖池的两边,沿池的长轴方向各设置一条(套)或几条(套),以保持池内温度均匀。同时,饲养池的空中,饲养土中及饲养土的底部中心最好多设置一些温度计等。如用暖气片加热,最好暖气片放置在房舍的长轴两边墙壁旁,同时,房舍的保湿性能必顺好。 (6)供湿设施:蜈蚣场地的供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空气供湿,一个土壤供湿,对于室外养殖者来说,土壤湿度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常常在场地建筑上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主要从饲养池底的渗水、饲养土的喷水与排水以及通风等几个方面来控制饲养土的湿度,而室内养殖者饲养土的湿度则可用喷水、洒水设施、渗水、排水设施等。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冬季室内加温养殖者,由于室内室外温度差较大,室内空气与饲养土之间的温差也大,这使饲养土的水极易挥发,因此,保持饲养土的湿度就很难,在建筑室内立体养殖池时,最好在饲养池(槽)的底部增加供湿设施。 2、引种 1、引种蜈蚣所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根据医药部门有关药用蜈蚣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引种。不是所有的蜈蚣都具有药用开发价值,医药部门对蜈蚣的收购是有一定要求的,例如,我国古籍药典中就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少棘才是药用蜈蚣的正品,而且,还将少棘蜈蚣中“头足赤”的类群列为上品,对成材的蜈蚣的体尺也有一定的规定,如规定加工成药材的原动物,体长为100-110毫米,经加工过程中竹片的牵拉后,药材长度达到140毫米等。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养殖药用蜈蚣的首选应该是少棘蜈蚣,而且还应该尽量选择其中头部,步足都呈红色或接近红色的类群,其成体体长至少达到100毫米以上。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后来的药典便将少棘蜈蚣、墨江蜈蚣等几个大体形各类的蜈蚣也列入药用蜈蚣种类中。随着人们对蜈蚣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后可能会有更多药用价值的蜈蚣种类被发现或者被引进,同时,随着现代动物繁育技术在蜈蚣养殖中的应用。今后人们还可能培育出新的蜈蚣品种,在条件许可,能完全人工控制养殖小环境的情况下,养殖成功也是很有可能的,关于蜈蚣的异域引种养殖,目前正在开展广泛的研究已有成果,全国许多区域中都有成功的报导,因此,养殖者引种前, 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准备引种的蜈蚣对环境生态条件需求的严格程度,本地区气候生态特征以及自己能够创造养殖小生态的能力,同时还应掌握该种蜈蚣目前已养殖成功的区域等。另外,引种时应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当地有养殖成功者就在当地引种,实不得已才到远方去引种。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外,可能在其它方面有很强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个体大等。但对于药用蜈蚣养殖者来说,首先应该考虑提这些种或品种的药用价值,要弄清它们是否已被医药部门接受或有无可能被医药部门接受。其次才能考虑它们的其它性能,如生长速度、生产周期、对环境条件的需求、饲养难度等。 (2)根据本地域生态气候条件引种,每一种蜈蚣都只在一定的地理纬度区域分布,也只能适应相应地域中的报导候条件,一旦被引入另一种生态区域,其生长、繁殖 等生命活动就有可能发生障碍,药用成分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同时还应掌握该种蜈蚣目前已养殖成功的区域等。另外,引种时应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当地有养殖成功者就在当地引种。当然,如前所述,随着科技进步与现代育种技术在蜈蚣养殖中的应用,今后可能会有许多新的更优秀的蜈蚣种或品种被发现,对于这些新的品种不能错失机会。 2.引种季节 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引种,立夏前后引种时种蜈蚣尚未产卵,而又到了临产的时期,雌蜈蚣是否怀卵容易看出,如果鉴别准确,种蜈蚣引回后较短时期内就可能产卵,这有利于加快养殖速度。秋冬时节引种,能掌握蜈蚣的过冬,恒温养殖技术,开春前小蜈蚣产出,立夏则处于生长状态。 3.种蜈蚣的优劣鉴别 鉴别种蜈蚣的优劣主要从其外观与行为上,外观上:作为种用的蜈蚣身体应完好无损,不得断肢,体节伤残等。体色要光亮鲜艳,不得粗糙暗淡无光泽。应符合种类的种质特征要求,如少棘蜈蚣的种质特征是:成体体长为11厘米左右,头部与第一体节背板为金黄色,步足黄色,尾足上只有2-3个棘等。引种少棘蜈蚣至少应该选择符合这些特征的个体。另外,最好还应该选择其中头部与步足颜色比较深,接近红色的个体。因为它们更符合药用要求。种用蜈蚣的年龄最好已达四足龄,进入成体。,既进入繁殖年龄,在繁殖季节将到时引种,应能看出雌蜈蚣腹部明显膨大。 4.种蜈蚣的年龄鉴别 鉴别蜈蚣的年龄对选种也非常重要,因为蜈蚣最适宜的繁殖胎次为头胎,过小的蜈蚣尚未性成熟,无法产卵,太大的蜈蚣有可能是已繁殖过一胎或二胎,以后便不再具有旺盛的繁殖力的一些老态龙钟的个体,因此,选择种蜈蚣一定要学会识别年龄,到目前为止蜈蚣的年龄鉴别还只能从体长大小来鉴别。因此,引种蜈蚣前,必须了解所要引入种类的生长发育年龄与体长体重水间的关系,由测定的体长数据反推其年龄。各种蜈蚣都有自己的年龄与体长对应关系的资料,如正常生长下的少棘蜈蚣,一龄时体长为5厘米,二龄7厘米,三龄9厘米,四龄11厘米,五龄12厘米,六龄13厘米。四龄的蜈蚣即为成体蜈蚣,具有繁殖能力,因此,引种少棘蜈蚣的体长最好达到12厘米左右。 5.种蜈蚣的雌雄鉴别 达到性成熟后种蜈蚣的雌雄个体从外形上区别很小,只有细心反复观察才能作粗略判断。雌性头部扁圆呈饼状,雄性头部稍隆椭圆,雌性躯体较大,躯干部较宽,腹部肥厚。雄性体型小,躯干部窄,腹部紧缩薄瘦等。在临近繁殖时节,雌性蜈蚣活动量少,反应迟钝。而雄性蜈蚣活动频繁,动作灵活。当然鉴别蜈蚣性别最直接而又较准确的方法还是翻看其腹面的生殖孔,看有无生殖肢或几丁质化的阴茎,雌性蜈蚣无该两个器官,而雄性蜈蚣则有一对生殖肢或几丁质化的阴茎(多棘蜈蚣除外)。 3、种蜈蚣的饲养管理 1、种蜈蚣到场后饲养者必须准备好的工作 (1)必须已经准备好了多个养殖池,以供引回的蜈蚣进行分级养殖。由于蜈蚣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尤其当它们受到严重惊扰后更易发生互相袭击的情况,因此,应将它们大小分开养殖。 (2)养殖池中,必须已经建好了蜈蚣的栖息床,种蜈蚣的栖息床最好由饲养土堆成,饲养土则已经经过暴晒消毒,并已调节好了含水量。 (3)饲养土上的瓦片、海绵、活动场地等已经消毒,准备妥当。 (4)种蜈蚣的饲料也已准备好。有些蜈蚣供种场同时配套养殖了饵料动物,如黄粉虫、蚯蚓、蝇蛆、蝌蚪等,并可以配套赠予引种者。引种者应要求其供给一定量的饵料动物,以保证种苗引回后能喂一段时间,并有部分留种扩繁。蜈蚣引回的第一夜,要用海绵吸足5%-10%的葡萄糖水放入暂养器具中,让蜈蚣吸吮,糖水中还可兑少量奶粉或搅成糜状的蛋黄等,以利蜈蚣恢复体力。 (5)在临产卵的季节引种蜈蚣最好还应先准备少量的“单间产房”,“单间产房”可以由罐头瓶或其他筒状物制成,具体制作方法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述。以便临产蜈蚣引回后即能安静、安全地产卵孵化。 (6)万一以上准备工作都来不及做好,刚引回的种苗,可放于多个缸、脸盆或其它容器中暂养,在这些容器底部铺上5-8厘米厚的饲养土,土上再放些湿海绵等。 2、种蜈蚣的饲养管理要点 (1)种蜈蚣的放养密度:处于交配期的种蜈蚣,尚未肯定雌蜈蚣已受精时,必须合群养殖,以便雌雄蜈蚣求偶交配,此时放养密度应为300-500条/平分米,确定一条,分出一条,单独养殖,此时密度就无多大意义了。 (2)饵料与投饵,种蜈蚣一旦进入繁殖,就需消耗大量的体能与营养物质,并且43天的时间内不食不饮。因此,在其繁殖产卵之前,必须供给质优量足的饵料,并且应多种鲜活饵料搭配,以便蜈蚣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生殖细胞的发育与孵卵期间的消耗。种蜈蚣常用的饵料有蚯蚓、蝇蛆、蝌蚪、黄粉虫等,这些饵料比较容易捕捉或比较易于饲养,投喂蚯蚓和蝇蛆时应将它们切断并用拍打的方式挤出肝中的食物、粪便等污物,用水稍稍清洗,蝌蚪则可整条饲喂。喂这些饵料量最好投放于饵料盘内,以免这些饵料体内的污物流入饲养土或活动场,长久积累而致养殖池滋生病原菌。投饵量应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因为每只蜈蚣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饱餐一顿后2-3天内不再取食。但不可能所有的蜈蚣都在同一天取食另外的2-3天都不取食,因此每天都得投喂,每天投饵量不一定一样多,只能根据经验确定,如见头天投喂的饵料全吃光,则第二天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剩余饵料,则于第二天白天拿出,第二天晚上投料时略减一些,另外,蜈蚣的取食还与天气有很大关系,天气闷热、狂风、气温陡降等时,蜈蚣很少取食,此时应考虑减少投喂量。而微风习习、气湿宜人及下暴雨前夕或暴雨过后,种蜈蚣的摄食量都会增加,此时可考虑增加投饵量。 (3)悉心观察。观察蜈蚣是一件较麻烦的事情,由于蜈蚣在有光线时很少外出活动或者立即逃向无光的地方,而且种蜈蚣又不能采用翻挖饲养土或者经常性揭开栖息床的办法观察,否则,对其造成突发性惊扰,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正在抱卵的雌蜈蚣会吞食卵团,群起斗殴,还会引起消化不良等异常生理现象。比较有经验的养殖都有如下几种观察种蜈蚣的方式:一是用手电筒观察,尽量将手电筒的光圈缩小,在蜈蚣的活动期在其活动场地进行搜寻式观察,二是采用可调灯,其外涂以绿或蓝色,每晚定时开灯观察,且观察时间不得太长,每次5-10分钟,灯的亮度由小到大缓慢调节,调到能看清蜈蚣的活动既可。另外,白天也可偶尔翻一下饲养土的海绵、瓦片等栖居所,观察躲藏天该处的蜈蚣。观察蜈蚣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蜈蚣的健康状况,蜈蚣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其运动情况、体表色泽取食情况等判断出来。凡发现蜈蚣行动滞呆,体肢瘫软,身体僵硬或体表色泽异常或发生异常附着物等情况,则应立即捉出来详细检查,以判断是否是病态或者是何种病态。二是蜈蚣的繁殖情况,蜈蚣的交配行为一般比较隐秘,如观察中发现交配的种蜈蚣,则待其交配完毕后,将雌蜈蚣捉出,放入专用“产房”中饲养,因为该蜈蚣此后一生中无需再与雄蜈蚣交配便可产出受精卵。另外,在观察中如发现腹部明显膨大,且厚的雌性蜈蚣也应立即捉检查,如腹部富有弹性、有力且精神正常,则预示着该雌蜈蚣巳进入临产状态,应将其放入专用“产房”饲养等待产卵。三是有无敌害惊扰,如养殖池中有无蚂蚁侵入、有无鼠害活动等。 (4)注意调控温、湿度。种蜈蚣饲养舍的温度最好保持22-32度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饲养土湿度维持在15%-20%.在温度变化较剧烈的冬春及秋冬时节,要注意维持饲养舍的温度相对稳定,采用开关门窗。在栖息床上加盖稻草等方法,有条件时,还可开启供暖设施,以维持室温的稳定,夏季气候炎热时,应经常在饲养室内撒冷水降温,减少饲养土的厚度至5厘米厚,增加饲养土的湿度至20%左右。 短时间空气湿度过高,对种蜈蚣似乎无太大影响,只是在气压较大而感觉闭闷时,蜈蚣外出活动才会减少。摄食减少,但如空气湿度长时间过大,则饲养土容易产生一种难闻的霉味,致使种蜈蚣逃跑欲望强烈,有时甚至白天都大量爬出饲养土外,而且此种上情况下蜈蚣也极易生病。此时应注意充分开启通风设施,但如温度过低,非得关闭门窗时,应在饲养室内放一些干燥剂,如堆放晒枯的松土,堆放硫酸钙等,但最好不要堆放石灰粉,以免造成弱性浮尘,加速病原菌的繁殖。 (5)经常性检查饲养池,防止蜈蚣外逃。蜈蚣由于腹足较多,且其足尖的攀爬能力很强,只要饲养池壁上有一条垂直的粗糙的划痕,蜈蚣即可沿此划痕爬出池外,造成大量逃逸,因此,在管理蜈蚣时,一定要经常检查养殖池内壁上部贴的光滑透 明胶是否仍完好光滑,有无划痕,接口是否严密平整,四角是否出现皱折等。如若内壁上部的防逃设施是镶嵌的玻璃,则也必须检查玻璃与玻璃之间的接口是否粗糙,玻璃有无破损缺落,四角是否严密合拢。如果玻璃表面粘有粘滞性灰尘或污物也应及时清除,以免构成蜈蚣逃逸的“扶梯”。 (6)供给足够的饮水。蜈蚣 除需要采食足够的食物外,还需要饮水。因此,饲养蜈蚣,在投喂饲料的同时也要供给足够的饮水。供给饮水的方式很多,有些是结合蜈蚣防逃设施在蜈蚣活动场的外围建一圈水沟,在沟内贮备足够量的清洁水,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的同时应将水沟洗干净。至于饮水的温度,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饮水的温度对蜈蚣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的现象。供给蜈蚣饮水也可以用水盘,但水盘最好嵌于地下,上口与活动场的地表平,而且方便移动 ,并应多设几处。也可与食盘同放,或者用多槽的塑料盘,嵌入地下,一个槽中装食物,另一个槽中装饮水。要注意每天清洗盘子,换水,以免因蜈蚣取食时将食物中的粘液残渣带入水中污染饮水。 (7)搞好清洁卫生。平常养殖室内走廊、池壁、门窗应经常性清扫。养殖室内不要堆放家什杂物。走廊内还可定期用无气味的冰毒水消毒,以尽量减少病原菌繁殖的机会。 4、种蜈蚣的繁殖 关于蜈蚣的人工技术,到处目前为止,尚未见有诸如人工催产、人工受精。人工孵化等方面的技术报道,更无此类技术应用于生产中。蜈蚣的繁殖还只能靠自然交配,自然产卵,自然孵化并育仔。下面介绍蜈蚣在繁殖阶段应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未确定雌蜈蚣是否已与雄蜈蚣交配过,体内是否已储备有精液的情况下,雌蜈蚣与雄蜈蚣应合群饲养,以给它们交配的机会,雌雄比例最好定为4:1,可采用循环杂交配种。 其次,通过精心观察,发现已交配过或进入临产状态的雌蜈蚣,应将它们及时捉出,放入单间饲养。所谓"单间",其制作非常简单,最简单的是制作是用玻璃瓶和罐头瓶,内铺1/3——2/3的饲养土,上盖塑料盖,并在盖上打上许多小孔,每瓶放一只雌蜈蚣。也可以采用废弃的铁皮罐头筒,除去底部,将该罐头筒一端插入已铺有8厘米左右的饲养土的脸盆等容器中,或直接插入饲养池的饲养土中,并保证下口缘紧贴池底,其内饲养土厚约5——8厘米,筒的上部蒙上窗纱。这样构成了单间孵化巢,每个孵化巢中放入雌蜈蚣一条。这种单独的孵化巢,有利于雌蜈蚣在内安静地产卵孵化,免受其他蜈蚣的干扰。实验证明,使用单间孵化巢比不用单间孵化巢,蜈蚣的产卵率大大提高。 把雌性种蜈蚣放入单间孵化巢之后,在产卵的时期内,不宜供给充足的食物。其所供饮水可用小海绵粘附于孵化巢的筒壁,每天用滴管对海绵滴水,至海绵含水饱和。饲料则可用小纸片盛放,投放于饲养土上,每天更换纸片,并观察其采食情况。 一旦7——10天所投食物都未被蜈蚣动过,这说明雌蜈蚣可能已经钻入饲养土中产卵,正在孵化,此时应停止投食与供水。雌蜈蚣孵卵与育仔时间约为45天左右,在此期间,它不食不饮,专心致志地执行其抚育后代的任务。此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尽量不要在饲养室内突然开关强烈的灯光,尽量不要搬运蜈蚣和孵化巢,尽量防止蜈蚣等小虫进入孵化巢,尽量维持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相对平衡。总之尽量不要对孵化期的雌蜈蚣施加突发性刺激与惊扰,否则,雌蜈蚣会立即吞食自己的卵团或幼子,造成孵化失败。 5、幼蜈蚣的饲养管理 1.及时与母蜈蚣或种蜈蚣群分离 前面已述及蜈蚣的胚胎孵化到20天左右时,即已具备了初步形状,包裹它们的卵膜已破裂,胚胎的身体已经外露。按高等卵生动物的标准,此时应算完成了孵化过程,但蜈蚣则不然,从卵膜中伸出的蜈蚣幼体——仔蜈蚣,还必须在母亲的怀抱中再度过20天的时间,这一时间叫育仔期。在此期间,虽然母蜈蚣并不给它们提供温度、湿度等孵化条件,也不给它们提供营养物质、饮水等生长发育条件,更未发现仔蜈蚣与母体之间有何血肉联系,但如果将此时的仔蜈蚣强行剥离母体,则它们就会很快死亡这可能是因为:此时的仔蜈蚣体表的防御性外壳还未形成,体内的免疫系统也未发育完整,母蜈蚣将它们抱于怀中时,会经常不断地在仔蜈蚣团的外表面舔舐,其唾液中含有的杀菌物质在它们的外表面形成了一层防护膜,因而它们得以生成与继续发育。 仔蜈蚣在育仔期中继续完成其胚胎发育过程,完成三次蜕皮,逐渐将卵黄吸入体内利用。当仔蜈蚣各个系统已发育完整,外形上与成体蜈蚣已基本相似,体色由刚破卵膜时的米白色变成蛋黄色时,仔蜈蚣即爬出母体的怀抱,在母体周边活动,母蜈蚣也开始自由活动此时,仔蜈蚣即进入了幼蜈蚣阶段,它们已具备了捕捉食物、寻觅饮水、逃避敌害等方面的本能,可以离开母体独立生活。由于此时母蜈蚣身体极度衰竭,急需营养,当受到突然刺激时,容易咬食身边的幼蜈蚣。如在群养情况下,其他蜈蚣也易侵害刚下地的幼蜈蚣,因此要及时将幼体蜈蚣分出来。 如孵化时,母蜈蚣住的是单间“产房”,则此时只需将母蜈蚣从“产房”中取出即可。如果母蜈蚣采取的是群养共池的办法孵化,则可采取引诱法将幼蜈蚣从饲养土中诱出,然后转移出来。具体做法是:利用幼蜈蚣喜群集、爱吃甜食的习性,用几块清洁的、钻有若干小洞的人造海绵,在含有葡萄糖、奶粉的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在傍晚放入蜈蚣池的活动场,幼蜈蚣会爬往海绵吃食和休息,次日晨,将海绵用镊子轻轻夹起,移到准备好的养殖器中,将其内的幼蜈蚣抖落出来。 2.幼蜈蚣的初期饲养 刚离开母体的幼蜈蚣虽然已初步具备了生活处理能力,但毕竟还比较细嫩。所以我们常常将当年孵出的蜈蚣放在较小的容器(如塑料盆、玻璃缸等)中,饲养到第一个冬眠期的到来。每个直径约0.5米的塑料脸盆可放养2——3窝同时出生的幼蜈蚣。在盆内铺上5厘米左右的饲养土,土上再叠放3——4层吸足了水份的瓦片,供蜈蚣栖息,瓦片上再放一些海绵,供蜈蚣饮水,饲养土的中央放一块或数块小塑料板,用于喂食。将多个这样的饲养容器摆放于空饲养池的饲养土上,以防止幼蜈蚣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外逃。 初期幼蜈蚣的饲料以蛋黄和牛奶较好,蛋黄搅成糜状后直接投放于塑料板上,而牛奶则需要先溶于水,再以小海绵吸饱和,然后将小海绵置于塑料板上,每天更换一次。要特别注意清洗塑料板与海绵,当发现海绵发出腐臭味时,应更换。半个月之后,应逐渐减少蛋黄、牛奶喂量,同时饲喂蚯蚓等其他饵料。 3.温、湿度控制 幼蜈蚣的温度应尽量维持在25——30度之间,这在南方地区不算难题,因大多数幼蜈蚣离开母体时,正值炎热季节。只有那些较晚出生的幼蜈蚣,其离开母体时适逢气温多变的秋季,应小心控制饲养土的温度。幼蜈蚣饲养土的湿度,应维持在20%——25%,为防止底部积水,应在饲养容器的底部较低处用针或小钉刺一些小眼以利渗漏。 4.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幼蜈蚣的饲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饲料为主,蚯蚓和蝌蚪是幼蜈蚣较喜欢吃的饵料,投喂蚯蚓时,应选择与蜈蚣身体粗细相近的个体,将其切成小段,投于塑料板上。而蝌蚪则可直接投喂,也可将其除掉内脏剁成肉泥再喂。幼蜈蚣的饮水主要由吸水海绵提供。 5.搞好冬眠前的过渡 当幼蜈蚣在小器皿中饲养1.5——2个月后,它们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季也即将到来,此时幼蜈蚣也完成了独立生活后的第一次蜕皮,进入第二次蜕皮。应将所有的幼蜈蚣进行一次清理,按大小与蜕皮进度分群,放入不同的养殖池或养殖槽中进行饲养,此时饲养池的饲养土一定要疏松,饲养舍内的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利幼蜈蚣顺利进入冬眠期。 6、育成期蜈蚣的饲养管理 幼蜈蚣经过第一次冬眠期后,即已具备了大范围觅食、饮水、潜伏等活动的能力,此时便以进入了育成期。蜈蚣的育成期比较长,要经过至少3个冬季,完成6——7 次蜕皮,这需要养殖者有坚定的、持久的耐心。此期间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1.放养密度 育成期蜈蚣的放养密度伸缩比较大,应根据蜈蚣的大小、饲养舍的生态条件、饵料来源的丰富等确定。一般情况下,刚度过一个冬眠期的小蜈蚣每平方米可放养4000条以上,以后随着蜈蚣的蜕皮长大,其密度相应降低,到5厘米长(完成第三次蜕皮)后,密度降为2500——3000条/平方米。如果采用多层立体池(槽)养殖,空间小,饲养室又阴暗、潮湿,通风性能差,则放养密度应小些。相反,饲养舍内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则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随着小蜈蚣的长大,蜈蚣的不合群性也越来越明显。饲养环境不好,往往导致蜈蚣之间互相干扰,互相伤害。因此随着蜈蚣的长大,应经常性的调整密度,每蜕皮1次,应使单位面积上的饲养数量下降15%——20%,经过3——4次的调整后,密度即可以相对稳定下来。 2.饵料投喂 育成期的蜈蚣饵料比较丰富,凡野生情况下蜈蚣能摄食的动物都可以作为此期饵料。常用的品种有:蚯蚓、蝇蛆、蝗虫、蚱蜢、蛙类、黄粉虫等等。应掌握好喂料量,既不能饲喂过多,浪费饲料,造成污染,也不能经常断档,以名蜈蚣因饥饿而相互残杀。 曾有资料介绍:可以采取在饲养土中添加一些动物碎杂肉骨来引诱一些小动物,供蜈蚣摄食。我们认为这不可取;因为这些下脚料不仅会引来饵料动物,更容易引来天敌与虫害,得不偿失。室内养殖时用此法,更不会有何收效。 3.大小分群 应结合饲养密度的调整进行经常性分群,同一池中应尽量饲养年龄相同、个体差异不大的蜈蚣。另外要注意,同龄期的几窝蜈蚣最好放入同池内饲养,不得无故将同一窝的蜈蚣随机分配到各个池中养殖,因为我们观察到蜈蚣间的相互干扰与残杀往往发生于不同窝的蜈蚣之间,而同窝内发生的较少。每次分群时,只将一些蜕皮迟缓、个体特小、体质较差的蜈蚣挑出分池饲养,而健康强壮、生长快的蜈蚣仍留在原池饲养。 4.悉心观察 观察生长期的未成年蜈蚣可以用短期开灯的方法进行。观察时间选择在晚上10点左右,此时大多数蜈蚣都从饲养土中爬出,在饲养土表面或活动场上觅食、饮水、游动。此时可以观察它们的活动能力、身体发育情况、健康状态,以及是否进入蜕皮期等。每次观察时间不可太长,灯光也不可太强,也不必每天观察,当察觉到蜈蚣群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或气温突然变化,或推测蜈蚣进入了蜕皮期,或实行了某些新措施之后,都应及时观察群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如发现蜈蚣骚动不安,天亮后还有大量蜈蚣不回饲养土中,则应考虑饲养土是否出现了异常,是否需要更换。如发现蜈蚣受惊或残食处于蜕皮期的蜈蚣,则应考虑是否密度过大,或环境中是否存在不安静的因素。发现病蜈蚣时应及时处理是否下降过快、投喂时间与喂食量是否正确等。 5.注意调节温、湿度 二龄以上的未成年蜈蚣对温、湿度要求与种蜈蚣基本相似,由于本期时间特别长,此期间外部气候变化多,需要养殖者有足够的耐心与专心。 6.注意防逃、防止敌害侵入、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这几点在种蜈蚣的饲养管理中已经叙述,在此不再重复。 7.适时采收与留种 当蜈蚣生长到第五龄时,绝大多数蜈蚣都已达到了药用蜈蚣的体长标准而且都已进入了性成熟期。也有人认为:蜈蚣在第四年的夏秋季节,即已性成熟,并且大部分已经交配,雌蜈蚣体内已储备了足够的精液。但根据我们对200多条四龄雌蜈蚣的解剖,组织观察结果,并未发现此期间雌蜈蚣体内储有精液.所以我们认为蜈蚣的性成熟与交配季节应在第五年春夏出蛰之后,此时也正是商品蜈蚣的最佳采收期。此时,最好将整个饲养池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将所有的蜈蚣都清理出来,放于若干个容器中,从中挑选出个体肥大、健康强壮、体表色泽鲜艳、活动力强的蜈蚣,并将1:4的雌雄比例选好雄、雌蜈蚣作为种用,其余的蜈蚣可以作为商品采收,进行初加工等处理。 7、冬眠期蜈蚣的管理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11月份蜈蚣即已进入冬眠期,此时蜈蚣外出活动逐渐减少,摄食量也逐渐减少,并逐渐向饲养土的深层进发,在适当的土层中建造自己的冬眠窝。温度进一步下降时,蜈蚣则完全进入冬眠状态,不食不动。此期间的饲养管理如下。 1.喂食 根据其摄食情况逐渐减少喂料食,并最好在饲料中掺拌具有助消化功能的酶制剂、酵母片等,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2.防止饲养的温度大起大落 进入冬眠初期,最好每天夜晚关闭门窗,在温暖的中午短时间开启门窗。气温变化过猛时,可采用采用适当加温的方式以抵消影响。蜈蚣完全进入冬眠后,也应防止饲养舍降温太多。在雪天冰冻季节,应绝对避免饲养土结冰,可在饲养,土上铺盖稻草,加盖泡沫板等保暖物体。 3.保持湿度 尽管冬眠期间的蜈蚣生理代谢功能低,但由于冬季空气干燥,尤其加热的饲养舍内空气更为干燥,饲养土的水份容易挥发,容易造成冬眠蜈蚣周边小环境过于干燥而使体内水份散失,从而造成冬眠蜈蚣的枯竭,因此冬眠期间应密切注意饲养土湿度的调整,应维持饲养土的湿度在15%——20%。 4.防止鼠害入侵 因冬眠蜈蚣无任何抵抗与逃避能力,容易遭受鼠害袭击,因此,饲养舍应密闭门窗,并在老鼠可能通过的出入口设置防鼠器具,严防老鼠钻入饲养土。 5.冬眠结束时的管理 当蜈蚣即将从冬眠中苏醒时应及时拉掉饲养土表层的铺盖物,以免蜈蚣醒后钻入其中。同时做好饲养舍的清洁卫生,对运动场、投饲器具、饮水设施等统统进行彻底消毒,作好下一年的饲养准备。 8、蜈蚣的冬养 由于蜈蚣是变温动物,每年必须有半年的冬眠时期这使得蜈蚣的生产周期大大延长。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蜈蚣的养殖效益,也为了尽快将该项养殖业推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水平,不少地区开展了蜈蚣冬养试验,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实验证明:在全人工控温、控湿等条件下养殖蜈蚣可以使蜈蚣从孵出到成品的时间由原来的4年缩短为5个月,缩短了近3倍的时间。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现有资料,我们认为,冬季温室养殖蜈蚣必须把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湿度控制 这是冬季加温养殖的主要技术关键,由于饲养舍内外气温温差大,地温与室内温差也大,因此空气对流严重,容易使水份蒸发,尤其饲养土可以保持湿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应调节在70%左右。保持湿度的主要设施为:喷雾器、草帘或麻袋吊于养殖池的上方,并经常性保持湿润。对饲养土的供湿则靠向土表面喷水,水向下渗透,让蜈蚣自由选择适宜区域栖息。另外,由于冬养蜈蚣多采用立体多层次养殖池或养殖槽进行养殖,对上层的养殖池或槽更应注意这一问题。 2.温度控制 供暖是冬养蜈蚣的必要条件。冬天温室养殖蜈蚣应保证室温控制在25——32摄氏度,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空气温度暴升暴降。否则会使蜈蚣因消化不良和代谢紊乱而大批死亡。 供热设施主要有: (1)煤炉加导烟管,最好准备两套,以免换煤时造成温度陡降。 (2)烧炕加地龙或火龙。这种方式水泵燃料较多,但对北方冬季有烧炕习惯的地区来说这则可以与烧炕习惯结合起来进行。在设计冬养舍时可以考虑这一点。 (3)暖气片。对有暖气供应或有工业余热的养殖者来说,这是一个较便得的条件,因为这种方式较安全、卫生,而且方便。 3.饵料供应 蜈蚣冬养养殖,饵料供应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在冬季,蜈蚣的饵料动物绝大多数也正处于冬眠之中,很难寻觅或捕获。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配套养殖饵料动物,或入冬前选用专用场地储备饵料动物。 二、天敌防除 野生蜈蚣的天敌很多,有蟾蜍、蛙类、鼠类、夜行鸟类、某些爬行类、蚁类等,但在人工养殖尤其是室内养殖的情况下,只有鼠类、蚁类能构成直接威胁,而其他类在室外养殖时才会构成一定威胁。 (一)鼠类 在蜈蚣大量外出活动的夜间,如果有一只老鼠窜入正在觅食的蜈蚣群中,则会发生一场“遭遇战”,此时老鼠不一定能取胜,往往会落荒而逃或成为蜈蚣聚餐的佳肴。但是,如果蜈蚣处于蜕皮期或处于冬眠期,此时老鼠窜入养殖池钻入饲养土中则会吃食大量蜈蚣,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鼠害是蜈蚣的第一大危害,防除鼠害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养殖舍的门窗,不得有破损,墙壁不得有与外界相通的砖洞,如发现门窗破损或有砖洞及根边有地洞,应立即检查室内是否已窜入老鼠,同时补好这些破损与洞口,门与墙壁、地面之间的缝隙要小,不得能容纳老鼠拱入,人离开饲养舍时应随手把门关严,窗户应安装防鼠网。 (2)饲养舍不得堆放家什、杂物、不给老鼠藏身之处,以便偶然老鼠闯入时能及时发现。 (3)有条件时,最好在每个饲养池上加盖防鼠铁丝网,以防从屋顶窜入的老鼠进入饲养池中。 (4)发现饲养舍内有老鼠应及时捕杀。 (二)蚂蚁 少量的蚂蚁与健壮的蜈蚣遭遇时,它们会避而远之,但当蜈蚣蜕皮时或孵出的幼小蜈蚣,则常常成为大群蚂蚁的攻击对象,蚂蚁攻击蜈蚣时,先是少量的蚂蚁用它们的上颚钳住蜈蚣的步足,使其行动不方便,然后大群蚂蚁群一起爬向蜈蚣身上较软的皮肤处,将蜈蚣叮咬致死.蜈蚣卵更是蚂蚁向往的美味佳肴,因此,处于孵化中的雌蜈蚣是蚂蚁的主攻对象,而此时的雌蜈蚣又常常因体力衰竭而处于半冬眠状态,这使蚂蚁更易得逞.因此,孵化池更需防止蚂蚁侵入.防止蚂蚁危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饲养室周围以及室内走廊要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卫生,携带饲料或其他物品进出时应仔细,不得在地上遗留蚂蚁喜食的汁液或饵料动物尸体、饲料等,以免逗引蚂蚁. (2)在饲养池的池外四周或池内沿池壁墙脚四周建一圈水沟,沟内经常性灌满水,这样既可防止蜈蚣外逃,也可防止蚂蚁爬入养殖池内。 (3)添加或更换饲养土时,新进入池中的饲养土不得有蚂蚁或蚁卵存在,一是要选择无蚂蚁活动的区域的泥土制作饲养土地老天荒是如果怀疑饲养土被蚂蚁或蚁卵污染,可将饲养土放于火中烤干,再用清水调节含水量。 (4)平常要仔细检查饲养舍或池内是否已有蚂蚁侵入,一旦发现蚂蚁侵入,则应立即消灭。消灭蚂蚁可采用下述方法: ①对于饲养舍内、饲养池外蚂蚁窝,可用3%的氯丹粉撒入蚁窝及其周围,杀死蚂蚁。 ②对于饲养池内蚂蚁可用食物诱杀,蚂蚁特爱甜食、蒸煮过的骨头等,可将这样物品,白天堆放于饲养池内,并点投放,每2——3小时处理一次,往往可以大量诱杀蚂蚁。 ③蜂蜜、硼砂、甘水、水按1:1:1:10的比例搅拌均匀,用微火加热熔化,放于纸上,投入饲养池内的活动场中,也可大量诱杀蚂蚁。 ④生石灰、植物油、锯木屑,按1:1:5的比例搅拌均匀,围绕饲养池周围撒一圈,可以防止蚂蚁进入池内。 除上述鼠类与蚂蚁外,鸡也会危害蜈蚣,鸡若进入饲养池,会扒开饲养土啄食蜈蚣,因此也应防止它们窜入。 三、疾病防治 (一)绿僵菌病 绿僵霉病又叫黑斑病,绿霉病。本病由一种绿霉菌寄生在蜈蚣体表引起发病,多发生于6月中旬到8月底的高温潮湿的季节,此时也是各种霉菌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当饲养舍通风透光能力差,舍内温度过大时,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的喂食、观察等活动或投喂饲料直接将绿霉菌带入饲养舍或接触蜈蚣身体上,在蜈蚣体表大量繁殖,而致蜈蚣发病,此病特别多发于当年出生的幼年蜈蚣。 1.发病症状 初期在发病蜈蚣的胸板(也叫腹板)或两个体节折叠的皮膜上,或附肢的关节皮膜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这便是霉菌在此寄生后,菌丝放射出的孢子。此时,菌丝已在蜈蚣体壁大量繁殖,病蜈蚣体表失去光泽,随着病菌,进一步扩散、繁殖,病蜈蚣出现附肢僵硬、难于爬行、行动呆滞迟缓、离群且常常天亮也不归窝。同时,不食不饮、逐渐枯瘦、腹面完全变黑,而后死亡。死亡的蜈蚣多在饲养土表面、活动场或瓦片上。由于发病过程中,霉菌孢子可弹射于空气中或遗落于饲养土上或运动场上,当被健康蜈蚣粘上后又可在它们身上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因而本病传播速度快,常常引起当年出生的幼年蜈蚣成批死亡大蜈蚣出现部分死亡。 2.防治 (1)平时加强管理。饲喂蜈蚣的食盘、水盘、各种用具应经常性刷洗,在高温梅雨季节,这些用具最好还经常用对蜈蚣无害的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2)调节好饲养舍空气的相对温度及饲养土的含水量。在长时间阴雨天里,应加强房舍通风,必要时开启排风设施,使饲养舍内外空气对流,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应经常性贮备干燥的饲养土,如养殖池中饲养土过湿,可考虑进行部分更换,以让干土吸取湿土中的水分,达到调节饲养上含水量的目的。 (3)细心观察,尤其在高温、梅雨季节,要加强蜈蚣群的观察,发现活动异常、体表色泽异常等一些个体,应及时捉出仔细检查,一旦确定为绿僵菌病,应及时丢弃,并将该养殖池全面清理,将所有的蜈蚣逐个清出并仔细检查,发现患病个体立即杀灭,再作无菌处理后丢弃,对剩余的个体放于盆中移出饲养舍进行隔离观察。对该池的饲养土泼撒消毒液后,全部清除,饲养池也彻底消毒。该池中的其他用具等物也一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药品可选用3%的福尔马林,克霉灵或1%——2%漂白粉等。 (4)饲养池周围,饲养舍的墙壁、门窗及空气中都应用喷雾器喷洒1%——2%漂白粉,以杀灭舍内可能残留的绿霉孢子,防止再传播。 (5)饲养人员在操作时也应注意自身的消毒,每间饲养舍门口最好设有消毒池, 每间饲养舍最好配有相应的工作服、工作帽等,从一间饲养舍进入另一间饲养舍时应消毒、更衣。 (6)注意饲料质量,昼投喂活饵料,并且投喂的饵料不得带菌。能携带该种病菌的饵料动物,主要是与蜈蚣一样具有外壳的昆虫等,另外,以前有资料介绍,在饲养土中,添加肉、骨头、腐熟畜粪以逗引虫子供蜈蚣食用,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些有机肥在饲养土中往往会成为霉菌的培养基地,因此,尽量避免饲养土中混入有机质,保持饲养土的“纯洁”。 (7)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葡萄糖、维生素等,以提高蜈蚣的抗病力。下列两个药物西方可供参考。1.金霉素0.25克加葡萄糖5克,维生素B片0.5克,用500克饲料拌匀投喂;2.氯霉素0.25克,全脂奶粉5克溶于150毫升温水中,用海绵吸收,然后让蜈蚣吸吮,每日1次。 (8)由于该病多发生于当年出生的体表尚未长好的细蜈蚣,因此,当年孵出的细蜈蚣最好放入盆及小容器中与大蜈蚣分开养殖,这样一旦发现某一盆中的蜈蚣染病,可快速处理,控制病情蔓延。 (二)消化道炎症 1.发病原因 引起蜈蚣发生消化道炎症的原因可有如下几条: (1)饲料腐烂变质,这是引起蜈蚣消化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高温季节,由于蜈蚣饲料都是一些高蛋白的小动物,而且富含水份,多汁液,投喂前一般要处死,如处死后存放时间
本文档为【蜈蚣养殖技术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2070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MB
软件:Word
页数:41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0-01-15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