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

举报
开通vip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 嚣E 出土简帛书籍 ■骈宇骞 分类述略(六蝴 摘 要: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 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冢。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 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 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 派作简略的介绍。 关键词:简帛文献分类六艺略 随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不...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
嚣E 出土简帛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 ■骈宇骞 分类述略(六蝴 摘 要: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 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冢。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 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将产 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 派作简略的介绍。 关键词:简帛文献分类六艺略 随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20世纪 出土了大量的简牍帛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 出土26.4万枚之多,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珍 秘,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冢。从时间上 讲,上至战国,下至魏晋。从内容上讲,涉及的范 围更加广泛:在书籍类中,凡《汉书·艺文志》所 载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 所发现;在文书类中,有关朝廷及地方官府的书 檄、簿籍、法律、案录、符券、检褐等也都曾出土。 此外,还出土了不少私人书札、遗嘱和遣策等。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展示 了新的视角。李学勤先生认为:“在历史上长远 的时期里,书籍是认识古代文化的唯一渠道。人 们一代一代地传播着这种信息,古书在传抄、在 出版,维持着古代文化的生存。书籍的绝大多数 读者是信息的接受者,对古籍中显示的信息是信 任的,只是对这些信息作出不同的解释说明,很 少有人去考察信息本身的传递过程。直到近代, 当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得不变革的时候,才出现对 信息的怀疑,要求对传世古籍重新系统估价,于 是涌现出了‘疑古’或称‘辨伪’的思潮。大家都 记得,这一思潮怎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心目中 中国古代的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可说是对 古书的一次大反思。随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 发展,为认识古代文化提供了另一条渠道。文物 和遗迹的发现和研究,是对古代遗存的直接接 触,与通过书籍取得的信息难免有某种变形是不 同的。上面谈到的对古书的反思,仍然是就书论 书,一般只能是揭示古书内容可能存在的种种矛 盾。考古学的成果则在书籍之外提出客观依据, 特别是近年,从地下发掘出大量战国秦汉的简帛 书籍,使人们亲眼见到未经后世改动的古书原 貌,是前人所未曾见过的。在这种条件下,我们 将能进一步了解古籍信息本身,知道如何去看待 和解释它们。这可以说是对古书的新的、第二次 的反思,必将对古代文化的再认识产生重要的影 响,同时也能对上一次反思的成果重加考察。”① 本文就是将目前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依 作者简介:骈宇骞,中华书局编审。长期从事古籍整理与出土文献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概 述》、《简帛文献概述》、《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校释》等。 ①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对古书的反思》,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d 万方数据 《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将其相应列出。由于篇 幅有限,有关简帛书籍的出土地点、时代、形制等 只好省略,仅就各书的内容做简略的概述,其中 较重要者则对其学术派别、学术价值也做些简要 的叙述。 六艺 略 “六艺”即指《易》、《书》、《诗》、《礼》、《乐》、 《春秋》等六类儒家经典。《史记·滑稽列传》云: “孔子日:‘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 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 秋》以道义。’’’在《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中 除了六经之外,还有《论语》、《孝经》、小学三种 书,这三种书在当时都是学校诵习的课本。清人 王鸣盛在《蛾术篇》卷一中曾经指出:“《论语》、 《孝经》皆记夫子之言,宜附于经,而其文简易,可 启童蒙,故虽别为两门,其实与文字同为小学。 小学者,经之始基,故附经也。” 甲、易 目前发现的《易》类简帛书籍有九种: 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 2.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楚简《周易》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是目前发 现最早、文字保存最多的一种文本。共存简58 枚、1800多字,涉及34个卦的内容。简本原无书 题,“周易”二字是整理者根据竹书内容所定。值 得注意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所藏一枚《周易》残简 也可缀合进来,可以看出上海博物馆藏简和香港 中文大学藏简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整理者介绍, 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竹书的发现,对解决易学研究 中所谓的“九六”之争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 易》经传、阜阳汉简《周易》乃至王家台秦简《归 藏》之间的比较研究,将使我们对卦、爻辞等问题 有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 3.马王堆帛书《周易》 碧两蠹培擘 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与传世本有很大 的不同。传世本分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始 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 而帛书本则不分上下,始于乾,终于益,它的排列 方法与汉石经、传世本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它比 较原始,有人认为它或者是另一系统的传本。李 学勤先生认为:“由帛书的卦序至少可以看到这 样几点:第一,帛书《周易》的经传是互相结合、密 不可分的;第二,帛书卦序已经包含了八卦取象 的观念;第三,帛书的卦序充分贯穿了阴阳对立 交错的观念。”他还指出:帛书本卦序蕴含着阴阳 学的哲理,在体现阴阳规律这一点上,帛书本显 然胜于传世本。但“帛书经文要晚于今传本经文 的出现,它是根据阴阳学说重排卦序的一种别 本。《系辞》是成篇很早的古籍,其年代不会晚到 战国中叶,至于帛书《周易》,其整体的形成是很 迟的,有可能晚至秦亡以后,它应该是楚地易学 一派整理的结果”①。 4.马王堆帛书《二三子问》 帛书《二三子问》原无书题,“二三子问”是张 政娘先生根据该书首句文字拟定的。其内容是 以问答的形式,分别对乾、坤、鼎、晋等卦的部分 卦辞、爻辞进行了颇具儒家哲学色彩的解说,很 明显它是儒家“易传”的一种佚书。 5.马王堆帛书《系辞》 帛书《系辞》与《易之义》、《要》、《缪和》、《昭 力》四篇抄在同一幅帛上。《系辞》始于今本上篇 的首章,终于今本下篇的末章,但帛书《系辞》没 有今本《系辞上》的第八章和《系辞下》的第五、 六、八章及七章的一部分。李学勤先生认为: “《系辞》是成篇很早的古籍,其年代不会晚到战 国中叶。”② 6.马王堆帛书《易之义》 7.马王堆帛书《要》 8.马王堆帛书《缪和》 9.马王堆帛书《昭力》 这四种佚书与上述《系辞》同抄在一幅帛上。 《易之义》是以夫子自述的形式通论《易》之大义, ①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中《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②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 万方数据 在今传本《系辞》中也可以找到它的一些踪迹。 而《要》、《缪和》、《昭力》则是三种佚书:《要》也是 以夫子自述的形式写成的。《缪和》分三部分,第 一部分是缪和、吕昌等与孔子讨论《周易》的问 对;第二部分是孔子自述,直接以“子日”的方式 来解释《周易》;第三部分是以历史传说和历史故 事印证《周易》。《昭力》是昭力和孔子讨论《周 易》的问对。李学勤先生认为:缪和、昭力的姓氏 都是典型的楚国姓氏,疑二人皆为楚地易学的经 师,他们的书很可能是属于楚国传易的系统①。 乙、书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曾发现过几种不同的 《尚书》写本,如《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孔壁 《尚书》、《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记载的刘德 征集到的《尚书》、《汉书·杜林传》中记载的漆书 《尚书》和《论衡·正说篇》中记载的河内女子老 屋发现的二篇《尚书》等。 在出土简帛文献中,目前还尚未发现《尚书》 文本,但在有些出土简帛书籍中却发现了有引用 《尚书》的情况。如在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楚竹书《缁衣》篇中,就有引用《尹诰》一条、 《君牙》一条、《吕刑》三条、《君陈》二条、《祭公之 顾命》一条、《康诰》一条、《君爽》一条,共十条。 其中《尹诰》即《书序》的《咸有一德》,属于所谓的 《古文尚书》,而《祭公之顾命》则相当于《逸周 书·祭公》。此外,在郭店楚简的《成之闻之》中 也有引用《尚书》的情况,其中有《大禹》一条、《君 爽》三条、《诰命》一条、《康诰》~条,共六条。其 中《诰命》一条为逸书。从这些引用《尚书》文本 的情况来看,它对研究《尚书》的成书与流传很有 帮助②。 丙、诗 目前发现的《诗》类竹简书籍有两种: 1.阜阳双古堆汉简《诗经》 阜阳汉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诗经》 抄本,出土时竹简严重残损,经过清理,仅存长短 不一的简片170余枚。无书题。与今本《毛诗》 对勘,有《国风》与《小雅》两种。《国风》中有《周 南》、《召南》、《邶》、《郧》、《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曹》、《豳》等14国残片, 只有《桧风》没有发现。计有残诗(有的仅存篇 名)65首;有的仅有残句,如《小雅》则仅存《鹿鸣 之什》中的4首诗的残句③。从残存诗篇文字来 看,和今本《毛诗》有许多不同。李学勤先生认 为,这些残诗“肯定不属于齐、鲁、韩三家诗”,“它 不属于传统上习知的经学系统”。阜阳双古堆在 原楚国境内,有可能是楚地经学的孑遗,人汉后 渐归亡佚④。 2.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现存 竹简29枚,存1006字,有60首诗名。原无书 题,“孔子诗论”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加。全书内 容都是孔子弟子就孔子授《诗》内容的追记,其中 也有一些内容是孔子对诗歌的论述,但不见于传 世文献的记载。今本《诗经》内容有《国风》、《小 雅》、《大雅》和《颂》,而《孑L子诗论》与传世本的顺 序正好颠倒,称为《讼》(颂)、《大夏》(大雅,夏、雅 古可通假)、《小夏》(小雅)和《邦风》(汉儒为避刘 邦讳,改邦为国)。《孔子诗论》序中的论次也和 今本《诗经》中的大序相反,许多诗句的用字也和 今本《诗经》不同。简本《孔子诗论》没有今本《诗 经》小序中讽刺、赞美的内容。李学勤先生认为: 全篇《诗论》可分为十二章,“非出自孔子之手,也 不像《论语》那样直记孔子言行,而是孑L门儒者所 撰,内中多引孔子亲说。”“《诗论》的作者能引述 孔子论《诗》这么多话,无疑和子思一般,有着与 孔子相当接近的关系。符合这个条件、能传《诗》 学的人,我认为只能是子夏”,“从传世文献推考, ①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②《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郭店楚简》,文物出版社;李零《简帛书籍与学术源流》,三 联书店。 ③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④《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秦汉文化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一 万方数据 子夏很可能是《诗论》的作者”①。 关于出土简帛书籍中的《诗》,除上述外,我 们在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缁 衣》篇中也发现有引《诗》19条,其中包括逸诗1 条。又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引《吴陪》,裘锡圭先 生的按语认为当读为《虞诗》,《虞诗》引文也不见 于文献记载,故也当为逸诗②。 丁、礼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曾发现过几次《礼》书文 本,如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写本《礼记》等 书③,河问献王刘德得《周官》六篇④,河内民女拆 老屋得《礼》三篇⑤,孔子故里鲁淹中《礼古经》五 十六卷等⑥。 20世纪出土简帛书籍所见《礼》书约有五种: 1.武威磨咀子汉简《仪礼》甲、乙、丙本 武威汉简《仪礼》共存竹简469枚,可分为 甲、乙、丙三个部分⑦。甲本《仪礼》共有398枚 木简。原无书题,但有篇题,还有每篇的序号,它 们是《士相见之礼第三》、《服传第八》、《特牲第 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十二》、《燕礼第十 三》、《泰射第十四》七篇,共存22971字。乙本存 木简37枚,较甲本木简短而窄。内容仅为传本 《仪礼》中的《服传第八》一篇,篇题写在篇首第 一、二简简背。共存3042字。丙本存竹简34 枚,出土时残断严重。其内容为传本《仪礼》中的 《丧服》一篇,篇末计字尾题为“凡千四百七十二” 字,但实存1285字。 对于武威汉简《仪礼》的文本,学者们有不同 的看法。简本整理者认为,它与今本郑玄注的校 黪ii。毫甏≯|:i纛 记比较,合于今文者超过古文,当是属于今文本的 系统,但也搀杂了一些古文本的读法,因而推测简 本是属于西汉晚期传后氏(后仓)礼学的庆氏(庆 普)本⑧。而沈文倬先生认为,西汉晚期传《礼》学 者只有后氏一家,大、小戴和庆氏都是出于后氏之 传,他们的经本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属于今文本系 统,而简本当是以今文读古文,因而是揉合今古的 另一传本,沈文倬先生称之为“古文或本”,他认为 今本(郑玄本)是来源于这个本子⑨。 2.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内礼》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内礼》,现存竹简 10枚,其内容与今本《大戴礼记·曾子立孝》、《礼 记·内则》有着密切的关系⑩。 3.马王堆帛书《丧服图》 马王堆帛书《丧服图》全图是由一个朱色的 伞盖和19个正方形色块(加上残缺部分应该是 24块)组成,从上到下有部分方块中间有墨线相 连,其中左侧一线有5块朱色,其余均为黑色。 此外,图中还有6行56个字的有关丧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 记载。据陈松长先生介绍,这56个字主要记述 了汉初人丧服的有关规定,其中提到了三年之 丧、期年、九月、七月等服丧期,但没有言及三月 或更短之丧期者,这与汉文帝遗诏短丧的规定不 太吻合,与传统的丧服记载亦有区别。因此,陈 松长先生认为“这或许是软侯家族自己奉行的丧 服制度的一种图文式的记载”⑩。 戊、乐 目前出土的简帛文献中还没有发现《乐记》 的文本,但却发现了两种与“乐”有关的书籍。 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诗论)的体裁与作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 ②《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及裘锡圭案语,文物出版社;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 ④《汉书·河问献王刘德传》,中华书局。 ⑤《论衡·正说篇》,中华书局。 ⑥《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 ⑦⑧《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 ⑨沈文倬《葑蔺说礼·丧服传脱文》,《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沈文倬《汉简<服传>考》(上、 下),《文史》第24、25辑,中华书局;沈文倬《(礼>汉简异文释》,《文史》第33、35、36辑,中华书局。 ⑩《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⑩陈松长《帛书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万方数据 『-辔 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采风曲目”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采风曲目”共存7 枚竹简,原无书题,“采风曲目”为整理者据内容 所定。简文记载了40首诗的篇名和演奏诗曲吟 唱的各种音高,非常奇特。据马承源先生介绍: “在一篇或几篇成组的篇名之前写有一个特定的 音名,这些音名用两个字组成,一是‘声’名,即是 五声音阶的名,其中发现了宫、商、微、羽四个 ‘声’名,另有穆、和、讦等九个变化音名,这些变 化音名为前缀,也有后缀。这九个音名是否就是 楚国乐名还不知道,因为诗曲可能有本地的,也 有外地传人的,但可以说这是楚国郢都流行诗曲 的调名。一个特定的音高下有一篇或几篇诗名, 说明每一篇诗都有它特定的音高,并不是随意用 任何音高可以自由吟唱的,可见当时音乐已经达 到较成熟和规范的水平”①。此外,在这7枚诗 曲音调的竹简中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唱诗时乐器 伴奏的四声和九个音调,这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 的发现。 2.郭店楚简《乐说》 大家知道在郭店楚简中有一篇名为《性自命 出》,共存竹简67枚。原无书题。李学勤先生经 过研究后认为,《性自命出》篇恐怕原来不是一 篇,而是两篇。从1号简至36号简为一篇,其中 心内容是论“乐”的;从37号简至67号简为另一 篇,其中心内容是论性情的。他认为:“前半的乐 论,其根本思想与《乐记》一致,即性感于物而生 情,而乐足以陶冶性情,发挥教化的作用。梁沈 约、唐张守节都曾说《乐记》系公孙尼子所撰,我 讨论过,公孙尼子是孔门七十子之弟子,其学术 倾向近于子思,又可能同韩非所说仲良氏之儒有 关。郭店简儒书多与子思关联,有这样的乐论是 自然的。”因此,李先生建议把《性自命出》的前半 独立出来,称为《乐说》,余下的一半称为《性 情》②。 己、春秋 真正意义上的“春秋”类简帛书籍,目前尚未 发现,但附于《汉书·艺文志》后面的史书类文献 倒是出土了一些。从《七略》开始就没有专立史 部,历史类书籍皆附于“六艺略”的春秋类,有人 认为这可能与当时史学还不发达、史学著作数量 不多有一定关系。春秋为史书所自出,因此便附 于春秋。晋秘书监苟勖因三国魏秘书郎郑默《中 经》更著《中经新簿》,将经籍分为甲、乙、丙、丁四 部,其中丙部著录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为 专列史部之肇端。从《汉书·艺文志》来看,史书 的著录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列在“六艺略”的书 类,一部分列在“六艺略”的春秋类,另一部分列 在“数术略”的历谱类。李零先生认为,这是汉武 帝“独尊儒术”的结果,未必能反映早期的学 术③。因此他将出土简帛书籍中的史学类书籍 单独抽出来列为“史书类”,另立一目,没有附于 “春秋”之下。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过分牵就了 后世的“四部”分类法。既然“春秋”为史书所自 出,《汉书·艺文志》将史书类书籍附于“春秋”之 下,自有它的道理。我们今天一仍其旧,仍将这 部分出土简帛史书类书籍附列于“春秋”之下。 目前发现的史书类简帛书籍主要有纪年类 和故事类两大类。 纪年类有: 1.睡虎地秦简《编年记》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共存竹简53枚,简文 分上下两栏抄写,通篇记述了从秦昭王元年(前 306年)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统一全国的 战争过程及大事,同时还记述了一个名叫“喜”的 人的生平及有关事项,有些像后世的年谱。简书 原无书题,“编年记”是整理组根据简文内容所 定。战国时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史记·六国年表》是研究这段历史的主要参考 资料。但《六国年表》所依据的是“不载日月,其 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马承源先生谈上博简》,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 ②李学勤《重写学术史·郭店简与(乐记)》,河北教育出版社 ③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第八讲,三联书店。 ‘ 万方数据 文略不具”的《秦记》①,因此在史实或年代方面 都存在先天不足之处。过去曾有学者用汲郡出 土的《竹书纪年》来纠正《年表》,但《竹书纪年》止 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不能用来校正《年 表》的最后部分,睡虎地出土的《编年记》正好弥 补了这个缺憾。从简文所记史事与《史记》对校, 很多记载是一致的,但也有些记事的时间和《史 记》所载有所差别,还有一些简文的记载较《史 记》详细,但也有一些内容不见传世文献记载。 李学勤先生认为,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是《秦记》 一类秦人编写的史书。在文献学上可以看做是 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的续编②。 2.阜阳汉简《年表》 阜阳汉简《年表》,原先简报介绍时称为《大 事记》,后来胡平生先生改称《年表》,看来是参考 了《史记》中《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的称 谓。该材料现在尚未发表,据胡平生先生介绍, 这批竹简出土时残损严重,从残存简文来看,其 年代范围是起于西周共和以后,终于秦始皇时。 《年表》可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年经国纬,横填 事实”,乙种“一栏之内排列两位君王,谥号、年数 之间无任何标志隔断,我们理解应是同一诸侯国 的两代君王,记其各自在位年数”③。 故事类有: 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容成氏》,全篇存有 完、残简53枚。原有书题,抄写在书末第53号 简简背,作“讼城氐”,读为“容成氏”。据整理者 介绍,全篇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容 成氏等最古的帝王(估计约有21人);第二部分 是讲帝尧以前的一位古帝王,因竹简残缺,失去 其名,估计是帝喾高辛氏(也可能在第一部分和 第二部分之间还有其它帝王名,如颛顼等人,可 惜简文残缺);第三部分是讲帝尧;第四部分是讲 帝舜;第五部分是讲夏禹;第六部分是讲商汤;第 七部分是讲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七个部分,主要 讲的是上古帝王的传说,三代以上皆授贤而不授 子,天下艾安;三代以下,启攻益,汤伐桀,文、武 图商,则禅让之道废而革命之说起。书中多存古 史佚说,或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第53简 文义未足,估计后面仍有脱简,但此简背面有书 题,推测后面的脱简大概也只有一二简,全文当 叙到武王伐商终克之为止。 2.慈利战国简《国语》 慈利战国简《国语》目前尚未发表,据报道, 简文内容为记事性的古书,以记吴、越两国史事 为主,如黄池之盟、吴越争霸等等,可能与传世文 献《国语》、《战国策》、《越绝书》的某些记载相同, 但也有不见今本者④。 3.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抄写在宽24厘米、 长74厘米的半幅绢帛上,现存97行。出土时卷 首残损严重,卷末完整,尚有余帛,好像是一件没 有抄写完的帛书。全书约分16章,不避汉高祖 刘邦讳。原无书题和篇题,每章章首都有黑圆点 (·)分章符号。每章所记之事彼此不相连贯,不 分国别,内容涉及晋、燕、齐、鲁、宋、卫、吴、越八 国事,除第二章关于燕国和晋国的战争不见传世 文献记载外,其它的历史事件多见于《春秋》三传 及《国语》等书,但文字内容也有所不同。张政娘 先生曾经提出,该书每章记事十分简略,但必记 一些言论,所占字数比记事文字多得多,使人一 望便知,本书的重点不是在记事实,而是在记言 论,这就是春秋时期典型的“语”类著作⑤。裘锡 圭先生认为该书很可能是《汉书·艺文志》记载 的《铎氏微》一类的书,而唐兰先生则认为它不是 《左传》系统,而为另一本古书⑥。李学勤先生认 为:“《春秋事语》一书实为早期《左传》学的正宗 ①《史记·六国年表》,中华书局。 ②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 秦汉文化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③胡平生《阜阳汉简(年表>整理札记》,《文物研究》1991年第7期,黄山书社。 ④张春龙《慈利楚简概述》,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00年9月,总第6期。 ⑤张政煌《(春秋事语)题解》,《文物》1977年第1期,文物出版社。 ⑥《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文物》1974年第9期,文物出版社。 》㈣ 》 Z #㈣ 罴 0 万方数据 作品,其本于《左传》而兼及《谷梁》,颇似苟子学 风。苟子久居楚地,与帛书出于长沙相合,其为荀 子一系学者所作是不无可能的。”① 4.阜阳汉简《春秋事语》 阜阳汉简《春秋事语》出土时仅发现一块篇 题木牍和近百枚残简。因简文残损非常严重,无 法联读。木牍的正、背面各分上、中、下三栏抄 写,共存37个篇题,没有书题。“春秋事语”书题 为整理者根据篇目内容所定。这些篇题是: (1)口口口口口台 (2)口口口去疾不更 (3)晋平公筑施(厩)祁之台(见《说苑·辨 物》,《左传》也有相同记载) (4)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见《说苑·正 谏》) (5)口口口口口口有口口 (6)口口口台 (7)楚王召孔子(见《说苑·杂言》,《史记· 孔子世家》也有相同记载) (8)吴人人郢(见《说苑·善说》,《左传》、 《史记》也有相同记载) (9)竽尹申口(见《国语·吴语》) (10)晋文公逐麋(见《新序·杂事》,《群书 治要》、《太平御览》也有相同记载) (11)晋文君之时翟人献封狐(见《说苑·政 理》,《韩非子·喻老》、《金楼子·立言》也有相同 记载) (12)韩武子田兽已聚(见《说苑·君道》) (13)简子春筑台(见《说苑·贵德》) (14)晋文君伐卫(见《说苑·权谋》) (15)简子有臣尹绰(见《说苑·臣术》) (16)简子攻卫之附郭(《说苑·奉使》、《吕 氏春秋·达郁》中有类似记载) (17)夏征舒弑陈灵公(《左传·宣公十年》 有类似记载) (18)灵王会诸侯(见《新序·善谋》,《左 传》、《史记》也有类似记载) (19)景公为台台成(见《说苑·正谏》) (20)阳虎为难于鲁(见《说苑·权谋》) (21)晋韩宣子 (22)齐景公游于海(见《说苑·正谏》) (23)口口阳虎 (24)卫灵公筑口口 (25)魏文侯与大夫饮(见《说苑·善说》) (26)鲁孟献子聘于晋(见《新序·刺奢》) (27)赵襄子饮酒五日(见《新序·刺奢》) (28)齐景公饮酒而乐(见《新序·刺奢》) (29)口口口台 (30)口田子方问 (31)庄王不野口 (32)楚庄王口口 (33)魏文侯与田子[方语](见《说苑·复 恩》) (34)或谓[赵简]子(见《说苑·君道》) (35)晋平公春筑台(见《说苑·贵德》) (36)[卫叔]孙文子(见《说苑·反质》) (37)口口而穷 这些篇题都是依古代拈篇首语为题的方法 所拟定。据韩志强先生介绍,可查到出处的有26 篇,漫漶不清或存疑的有11篇。竹简内容查到 出处的有25篇,分别保存在传世文献的51篇之 中,其中《说苑》里有33篇,《新序》里有14篇, 《左传》里有2篇,《国语》里有2篇。在这51篇 里有采自先秦著作或被先秦和汉代以后的著作 加工采用的有《韩非子》7篇、《吕氏春秋》3篇、 《晏子春秋》5篇、《淮南子》4篇、《史记》7篇、《太 平御览》3篇、《群书治要》3篇、《金楼子》2篇,还 有《列子》、《文子》、《孟子》、《孔子家语》、《韩诗外 传》、《汉书》、《礼记》、《北堂书钞》、《盐铁论》各1 篇②。篇题木牍是该书的目录,它的出土,证明 《春秋事语》这一写本在当时是作为一种独立的 书籍存在于世。张政娘先生认为:“这种讲史记 言的书就是当时的教学课本,读书人对这些课本 故事自然非常熟悉,在后来人的著作里他们把这 ①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春秋事语)与(左传)的流传》,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②韩志强、韩朝《西汉汝阴侯二号木牍(春秋事语>章题及有关竹简释文》,2002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九届年 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d 万方数据 些熟知的故事随手拈来,经过加工成为自己作品 的素材,难怪这些作品里存在许多相同的故 事。”①这也就是我们在不同的传世文献中能看 到相同或相近的故事的根本原因,有时在改编这 些故事时作者还有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可能。 5.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抄写在长192 厘米、宽24厘米的半幅绢帛上,共存325行,约 11000字。帛书基本首尾完整,卷末尚有余帛。 原无书题、篇题,“战国纵横家书”为整理者根据 帛书内容所定。全书文字避汉高祖刘邦讳而不 避汉惠帝刘盈讳,其抄写年代当在公元前195年 前后。全书分27篇,每篇篇首有黑圆点(·)间 隔符号,篇与篇问连写不提行②。现存27篇可 根据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面的14 篇,都和苏秦有关,是苏秦给燕昭王和齐滑王的 信和游说辞。其中第五篇见于今本《史记》和《国 策》。第四篇的一部分,今本《战国策》有而脱误 很多。第二部分是从第15篇至19篇,其内容主 要是战国游说故事的记录。这几篇每篇篇尾都 有统计字数,第19篇篇尾还有这五篇的总计字 数,显然是另一个来源,应自为一个整体。其中 除第17篇外,都见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 第三部分是最后的8篇,即第20篇至第27篇, 根据其中有关苏秦的游说资料不与前14篇有关 苏秦的资料编在一起来判断,这应该是另一种辑 录战国游说故事和纵横家游说言论的文本。关 于该书的性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汉书·艺文 志》诸子略中纵横家《苏子》的残篇,李学勤先生 认为:马王堆帛书有《战国策》,发表时称《战国纵 横家书》,共27章,其间11章见于今《战国策》或 《史记》。今本《战国策》为刘向纂辑,其叙云“中 书本号,或日《国策》,或日《国事》,或日《短长》, 或日《事语》,或日《长书》,或日《书》”,帛书本应 为其中一种,只能算今本的一部分,但就其性质 而言,仍然属于《战国策》⑧。 另外,据李零先生介绍,在上海博物馆藏战 国楚竹书中也有约20种与《春秋事语》、《战国纵 横家书》类似的书籍。如: (一)楚国 (1)《叔百》,是记楚成王(前671一前626 年)时事。“叔百”即楚臣蔫吕臣(字叔伯)。 (2)《子玉治兵》(篇题为后加,分甲、乙本), 是记晋、楚城濮之战(前632年)前楚臣成得臣 (字子玉)治兵事。 (3)《两棠之役》甲本(篇题为后加),是记晋、 楚邺之战(前597年)。邺为汴水,入荥阳日蒗荡 渠,即简文“两棠”。《吕氏春秋·至忠》、贾谊《新 书·先醒》提及此役,皆日“战于两棠”。下《两棠 之役》等五种亦有此章,《陈公性治兵》提到此役, 也作“两棠”。 (4)《两棠之役》五种(篇题皆为后加),包括 《两棠之役》乙本、《楚分蔡器》、《司马子有问于白 炎》、《阎毂先驱》甲本、《左司马言》五种。《两棠 之役》乙本同上。《楚分蔡器》是记楚灵王(前540 一前529年)败蔡灵侯于吕(疑在前531年),命 申成公取分蔡器。《司马子有问于白炎》是记楚 惠王(前488一前432年)时事。司马子有即《左 传》哀公十六、十八年所见公孙宁(字子国)。《阎 毂先驱》甲本是记楚昭王二十一年(前495年)灭 胡事。《左司马言》是记楚惠王时事。 (5)《灵王既》,是记楚灵王事。 (6)《景平王问郑寿》四种(篇题皆为后加), 包括:《景平王问郑寿》、《景平王命王子木迈城 父》、《庄王既成》、《敌于析遂》。《景平王问郑 寿》、《景平王命王子木还城父》是记楚平王(前 528一前516年)时事。《庄王既成亡锲》是记楚 庄王时事。《敌于析遂》是记楚灵王即位(前540 年)前后的事。 (7)《昭王故事两种》(包括《昭王毁室》、《昭 王迈逃宝》两章,篇题为后加),是记楚昭王(前 515一前489年)时事。 (8)《阎毂先驱》乙本(篇题为后加),同上 甲本。 ①张政娘《(春秋事语>题解》,《文物》1977年第1期,文物出版社。 ②《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文物出版社。 ③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对古书的反思》,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N鑫b■ 万方数据 豢 (9)《百占辞赏》(篇题为后加),是记楚昭王 二十七年(前479年)白公之乱后的事。 (10)《王居苏濑之室》三种(篇题皆为后 加),包括:《王居苏濑之室》、《叶公子高之子见令 尹子春》、《谦恭淑德》,皆记楚惠王(前488一前 432年)时事。 (11)《简大王泊旱》(篇题为后加),是记楚 简王(前431一前408年)占卜事。 (12)《陈公性治兵》(篇题为后加),“陈公”, 不详。案:楚灭陈,封穿封戌为陈公,为《左传》昭 公八年(前534年)事。此人当在其后。 (13)《范戊贱玉》(篇题为后加,分甲、乙、 丙、丁四本)。“范戊”,楚臣,于史无考 (二)晋国 《三邰之难》(篇题为后加),是记晋厉公(前 580一前573年)时的三邵之难,事见《左传》成公 十七年(前574年)和《国语·晋语六》。 (三)齐国 (1)《景建纳之》,内容分三部分,是记齐桓 公(前685一前643年)时隰朋、鲍叔牙向齐桓公 进谏,于史无考。 (2)《景公疟》,是记齐景公(前547一前490 年)和楚康王(前559一前545年)时事。其中提 到齐臣晏婴、楚臣屈木(即屈建)、屈聘、叔百(即 叔伯)和晋臣范武子、范文子。 (四)吴国 《吴命》,包括残简若干章。 (五)其他 (1)《昭王听赛人之告》残简(篇题为后加), 记楚昭王时事。 (2)《有所》残简(篇题为后加)。 (3)《寝尹日》残简(篇题为后加)。 上述材料,其年代包括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 期,国别包括楚、晋、齐、吴,其中尤以楚事最详。 它们记录的事件,年代最晚的到楚简王时。它可 以说明,出土这批竹简的墓葬,年代最早的也就 是楚声王(前407一前402年)时。墓葬年代当在 前400一前300年之间①。目前这部分资料尚未 公布,待正式发表后再做详细介绍。 庚、论语 出土简本《论语》仅见一种,是1973年出土 于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汉墓之中。该书共存竹 简620余枚,但残损严重。全书大约有7576字, 不足传世本的二分之一。原无书题和篇题。其 中保存字数最多的是《卫灵公》篇,存有694字, 可达今本的百分之七十;保存最少的为《学而》 篇,仅存20字。从所见简本《论语》来看,其篇章 分合、文句等与传世本都有所不同。李学勤先生 认为:竹简本《论语》不会是《鲁论》系统的本子, 考虑到《古论》流传不广,他怀疑定县汉简本《论 语》属于《齐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②。而王素先 生则认为:“简本《论语》是一个比《张侯论》更早 的融合本,这种融合本与《张侯论》相同,也是以 《鲁论》为底本,以《齐论》为校本。不同的是,简 本《论语》的章句保存《鲁论》原貌更多,而《张侯 论》的章句主要是根据《齐论》。简本《论语》的章 旬与以《张侯论》为主体的今本《论语》的章句颇 多差异,盖源于此。西汉时代,不仅存在由《齐》 转《鲁》的风气,而且存在融合《齐》、《鲁》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相信当时的《论语》传习者曾经编 撰过不少类似融合本。区别在于,张禹的《张侯 论》是为成帝编撰,并幸运地流传下来;而简本 《论语》是为中山怀王编撰,非常不幸地成为随葬 品。简本《论语》的重新出土,使我们对西汉时代 有关《齐》、《鲁》的融合问题以及《张侯论》的性质 问题有了新的认识。”⑧ 辛、孝经 目前尚未发现。 ①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下篇《简帛古书导读二:史书类》,三联书店。 ②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八角廊儒书小议》,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③王素《河北定州出土西汉简本(论语>性质新探》,《简帛研究》第三辑,广西教育出版社。 d 万方数据 壬、小学 目前已发现的简牍小学类文献,只有《苍颉 篇》和《急就章》。 1.阜阳汉简《苍颉篇》 阜阳汉简《苍颉篇》共存124枚残简,内容包 括《苍颉》、《爰历》、《博学》三篇。出土时简文残 损严重,现存541字。无书题①。简文四字为 句,有韵可寻。现存成句或不成句的不足200 句,按汉代《苍颉篇》825句计算,还不到全篇的四 分之一。文中避秦王政讳。秦统一中国以后, 《苍颉》、《爰历》、《博学》曾作为全国统一的教科 书加以颁布,“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 《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 《苍颉篇》”②。李学勤先生认为:“这是一部中国 文字学上有很大意义的书,可惜久已佚失。古书 中仅保存了零星几句引文,敦煌、居延汉简曾发 现此书,也不过少数几条。阜阳双古堆竹简《苍 颉篇》文字较多,而且有些文句和汉以后流传的 不同,很可能还是秦代的原貌。”③ 2.居延、敦煌汉简中的《苍颉篇》和《急就 童》 敦煌、居延汉简中也曾多次发现《苍颉篇》残 文,1949年以前发现的见罗振玉、王国维的《流沙 坠简》、中国科学院考古所编的《居延汉简》甲、乙 编等书。1972—1976年间在居延甲渠候官(破城 子)发现了4枚写有《苍颉篇》文字的简④;1979 年在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中发现了2枚写有《苍 颉篇》的内容⑤;1977年在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 址中发现了3枚写有《苍颉篇》内容的木简⑥;但 以上这些简文都比较破碎,有的也不成章句。 1990一1992年间在敦煌悬泉置遗址也发现了《急 就章》、《苍颉篇》简牍数枚,但目前这批材料尚未 发表,详情不得而知。 ①《阜阳汉简(苍颉篇)》,胡平生、韩志强《(苍颉篇)的初步研究》,《文物》1983年第2期,文物出版社。 ②《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 ③《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秦汉文化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④《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中华书局。 ⑤⑥《敦煌汉简》,中华书局。 自w 茹扣 Z #㈣ ’萨 ‘ 万方数据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 作者: 骈宇骞 作者单位: 中华书局 刊名: 中国典籍与文化 英文刊名: CHINESE CLASSICS & CULTURE 年,卷(期): 2005,(2) 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46条) 1.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对古书的反思 2.李学勤 《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3.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4.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 5.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6.郭店楚简 7.李零 简帛书籍与学术源流 8.胡平生.韩自强 阜阳汉简诗经研究 9.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秦汉文化史 10.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诗论的体裁与作者 11.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12.李零 郭店楚简校读记 13.汉书·艺文志 14.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15.论衡·正说篇 16.汉书·艺文志 17.武威汉简 18.沈文倬 菿闇说礼·丧服传脱文 1982 19.沈文倬 汉简服传考 20.沈文倬 礼汉简异文释 2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22.陈松长 帛书史话 23.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24.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马承源先生谈上博简 25.李学勤 重写学术史.郭店简与乐记 26.李零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27.史记·六国年表 28.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 29.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秦汉文化史 30.胡平生 阜阳汉简年表整理札记 1991 31.张春龙 慈利楚简概述 2000 32.张政烺 春秋事语题解 1977 33.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1974 34.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春秋事语与左传的流传 35.韩志强.韩朝 西汉汝阴侯二号木牍〈春秋事语〉章题及有关竹简释文 2002 36.张政烺 春秋事语题解 1977 37.马王堆汉墓帛书 38.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对古书的反思 39.李零 简帛古书导读二:史书类 40.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八角廊儒书小议 41.王素 河北定州出土西汉简本论语性质新探 42.胡平生.韩志强 苍颉篇的初步研究 1983 43.汉书·艺文志 44.李学勤集·新发现简帛与秦汉文化史 45.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 46.敦煌汉简 相似文献(7条) 1.期刊论文 骈宇骞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方技略)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3)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郡.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 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 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了简略的介绍. 2.学位论文 杨嵬茼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异文的整理研究 2008 近年来随着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简帛文献的研究迅速地开展起来。2007年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 的面世,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掀起了新一轮的简帛研究高潮。相关研究论文和著述,发布在简帛研究网上的文章就多达一百二十余篇。本文 全面考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的异文现象,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进行分类考察。力图据此窥探战国时期楚国书面语言中文字使用 的面貌。 文中重点分析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八篇简文的异文,做到点面结合,系统把握。首先综合讨论战国时代大量异文产生 的原因和研究战国文字异文现象的意义。然后针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的异文现象作综合整理、分别归类,结合简文的释文、隶定成果 ,总结战国时期楚文字用字的特点、概括古文字异文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包括简帛文献异文研究的意义,《上海 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异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分类情况;第二部分为正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所见的异文进行全面的疏 理,在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进行比勘、考证;第三部分为研究的结论。 3.期刊论文 骈宇骞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数术略)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2)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郡.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 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 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了简略的介绍. 4.学位论文 王锦华 楚简帛文字内部构形差异研究 2008 近年来,简帛文献的大量出土,使得战国文字成为古文字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楚简帛文字,因其数量较多、字形多变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目 前所取得的成果大多集中在文字释读和文字编的编着等方面,对于将目前所见到的各类楚简帛文献中的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的论着还较薄弱 ,对楚简帛文字总体特征和内部差异的把握还处于零散、表面的层面。因此本文将楚简帛文字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数字化手段的介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 楚简帛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内部对其进行了穷尽性的、定量的差异考察,通过整体上把握楚简帛文字的构形特点和规律分布,对楚简帛文字的构形 差异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以目前所见的14种出土楚简帛文献为原始材料来源,以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开发的《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 》为基础,在对原始材料整理的基础上,增补了最新的楚简材料,包括了2003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着的《新蔡葛陵楚墓》和2007年由上海博物馆编着出 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这两种最新公布的楚简材料。在此基础上展开楚简帛文字构形差异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章及附表: 第一章:作为前言,主要介绍了楚简帛文字目前的研究概况,包括目前学术界关于楚简帛文字的研究重点和成果情况,以及本文所选用材料的来源和材料的 大致情况,说明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本文的操作方法和有关概念界定进行了说明,包括对构形类别分析、写手文献 的确定等方面。并通过对照原形字图片将数据库中的70620个字形依据构形特点划分差异类别。统计出不重复单字共4957个,其中无构形差异类别的单字 4003个,有两种及两种以上构形分类的单字量为954个,涉及字形总数达14042个。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材料及数据库较为庞大,因此依据构形类别的数量和写 手文献的分布的广泛程度等有效参数,最终从954个单字中选择了52个单字重点考查对象,这些单字涉及的字量达7622个。 第三章:本章主要从构形 特点、构形分类、类别频率、文献分布比重这几个角度对选定的52个典型单字逐一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单字的深入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折射出楚简帛文字 的构形差异和文献用字的差异情况。通过对每个单字差异类别的划分和差异类别的比重的考察,确定了52个单字中有23个内部构形存在较大差异,有多种 构形类别共存的情况,有29个单字内部虽有另类构形类别,但是有主流构形类别,因此内部差异较小。通过结合差异类型的文献分布情况,确定了每种文献 用字的特点和文献关联情况。 第四章:依据第三章对重点样本的分析结果,结合对52个单字以外的单字的构形分类和文献分布状况得出楚简帛文字 整体构形差异率达20%,并结合第三章重点考察的单字初步确定了楚简帛文字的内部差异部分的差异程度。结合单字的分析我们还确定了楚简帛文献中用 字有突出个性的文献类别,以及内部用字有突出差异的文献类别。 附录部分主要是除52个单字外的其它有构形差异的单字的类型、频率和文献分布 情况。关键字:楚简帛文字;构形;差异 5.期刊论文 骈宇骞 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诸子略、诗赋略)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4)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20世纪出土了大量的简帛书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孔壁和汲郡.凡<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都有所发现,使我们亲眼目睹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原貌,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我们重新认识传世文献必 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是将已出土的主要简帛书籍按<汉书·艺文志>的分类相应列出,对其内容及学术流派作简略的介绍. 6.学位论文 高庆峰 论《史记》中孔子形象之独特性 2007 本文旨在通过对《史记》之前文献中塑造的孔子形象与《史记》中司马迁塑造的孔子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司马迁笔下孔子形象的独特性及其 成因,并进而阐释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的艺术规律。 在第一部分中,首先对《史记》之前有关孔子记载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梳理,按《论语》、 “五经”系列儒家经典类著作、“五经”系列儒家经典类之外的儒家著作、非儒家经典类著作、出土简帛文献以及其他类文献资料等六类,对《史记》 之前文献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出各类文献中孔子形象所具有的性格品质和思想素质。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对司马迁在《史记 ·孔子世家》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出司马迁笔下孔子形象的三个特点:德才兼备、积极入世和一生不遇。 通过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我们发现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塑造的孔子形象具有以下三个独特性:一是《史记》之前文献中孔子形象的一些特点,司马迁在《史记》所塑造的 孔子形象身上没有予以表现,如《韩非子》中孔子所具有的法家思想之思想素质;二是《史记》之前文献中孔子形象的一些特点,在司马迁《史记》中 所被弱化了,如博学、善教、知礼、有德等;三是孔子“积极入世”的性格品质特别是“不遇”人生经历,在《史记》中被司马迁放大、强化了。与此 相对应,我们认为,《史记》中孔子形象的独特性之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司马迁写作《史记》时的“实录”原则;司马迁所要着力表现的孔子之主体 特征;司马迁与孔子在人生处境上和文化人格上的深度共鸣,即悲剧性“二律背反”的人生处境和文化人格的悲剧二重性,我们认为,这也是最根本的 原因。以上是本文的第三部分。 7.学位论文 沈祖春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假借字研究 2006 假借是“六书”之一,千百年来,研究者对假借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使用的“假借”的概念,包括人们通常说的“本无其字”的 假借
本文档为【出土简帛书籍分类述略六艺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6063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3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19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