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导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宪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但它并不研究一般的社会现象,而是研究宪法及与宪法有关的社会现象。 2、“宪法”一词通常包括宪法规范、宪法科学、宪法课程等含义。 3、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是不同的。 4、宪法学的定义。 二、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关于宪法学产生的争议。 2、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与资产阶级宪法学的主要区别 ⑴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科学地揭示出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辨证地阐明经济基础与宪法的关系。 ⑵马克思主义宪法学深刻地揭示宪法的社会阶级属性。...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中国宪法教学大纲 导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宪法学属于社会科学,但它并不研究一般的社会现象,而是研究宪法及与宪法有关的社会现象。 2、“宪法”一词通常包括宪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宪法科学、宪法课程等含义。 3、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是不同的。 4、宪法学的定义。 二、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关于宪法学产生的争议。 2、马克思主义宪法学与资产阶级宪法学的主要区别 ⑴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科学地揭示出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辨证地阐明经济基础与宪法的关系。 ⑵马克思主义宪法学深刻地揭示宪法的社会阶级属性。 ⑶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辨证地揭示出宪法同国家权力之间的密切联系。 ⑷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历史地揭示出宪法的产生、发展及消亡的规律。 我国宪法学发展概况 ⑴19世纪后期传人阶段。 ⑵20世纪初兴起。 ⑶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宪法学在中国初步形成。 ⑷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学发展的曲折过程。 宪法学课程的体系安排。 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⑴有助于提高宪法意识,更好地遵守和维护宪法。 ⑵有助于推进宪法的实施和理论的发展。 ⑶有助于学好其它的法学课程。 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宪法基础论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宪法的定义 宪法定义多样性的原因 1、从宪法的词源来说是个多义词。 2、各国的宪政观念和制宪历史的区别,因而对观念和历史反映的宪法定义也不相同。 3、各国政治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对宪法认识的不同,宪法表达了生活在各种政治环境中的人们的主张和理想。 4、特殊的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逻辑方法对宪法定义的差异也产生影响。 中外学者关于宪法定义的表述 1、把宪法看作是分配、限制权力的规范。如美国学者特里索利尼认为:“宪法有双重功能,即授予权力并限制权力”。 2、把宪法作为规定国家体制和机构的职能、活动程序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规范。 3、直接把宪法视为管理国家的规范。 4、将宪法视为政治规范。 5、我国的宪法学者一般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去给宪法概念下定义。 三、合理的宪法定义 我们主张结合宪法的基本内容和调整对象给宪法下定义: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调整国家和公民及其它社会主体之间基本社会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的内容最重要 内容分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可称“控权法”和“人权法”。 宪法的效力最高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宪法派生普通法律。 2、普通法律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三、宪法的创制程序最严格 1、特殊的修宪提起主体; 2、特殊的制宪和修宪机关; 3、特殊的通过和批准程序; 4、特殊的内容和时间限制。 第三节 宪法的本质 一、有关宪法本质的几种理论 1、神意说;2、共同意志说;3、阶级意志说 二、对资本主义宪法本质的揭示 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2、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意志;3、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宪法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对社会主义宪法本质认识的发展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钦定、民定和协定宪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宪法的其它分类 (一)宪法形式方面分类;(二)宪法实质方面分类。 第五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宪法生成的历史条件 1、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 2、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3、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4、主体条件,社会成员具有优良的公民素质。 (二)西方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英国宪法 2、美国宪法 3、法国宪法 4、德国宪法 5、日本宪法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 1、从宪法产生的形式来看,更多的是来自政治的变化和政策的修正,而不是表现为剧烈革命的形式; 2、制宪方面相互影响,协作交流的趋势明显增强; 3、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进一步扩大; 4、宪法的规定更适应国家机关职能行使的变化; 5、宪法在特定的领域里超越了国内法的范围,趋向于国际化。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晚清皇帝、北洋军阀、国民党的制宪活动 1、清末的制宪活动2、北洋军阀的制宪活动3、国民党政府的制宪活动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活动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立宪活动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过渡时期的宪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4年宪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宪法 1、1975年宪法 2、1978年宪法 3、1982年宪法 我国近代以来立宪失败的原因 1、历史的原因 2、文化原因 3、政治的原因 4、社会主体意识的因素 5、社会结构的原因 第二章 宪法的创制 第一节 宪法的制定 一、宪法制定的概念 1、宪法制定的含义:宪法制定,又称立宪或者制宪,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程序并通过立宪机关或者组织创制宪法规范的活动。 2、宪法制定和法律制定的界限:(1)两者的依据不同;(2)两者的主体不同;(3)两者的程序不同。 二、宪法制定权 1、宪法制定权的含义:又称制宪权或立宪权,是指宪政权力主体(人民)所享有的,并通过宪法制定机关根据特别程序行使的,旨在制定宪法性规范以调整国家基本社会关系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权力。 2、宪法制定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观点分析:国家权力是制宪权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国家权力就谈不上有完整的制宪权;另一种意见认为,制宪权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由制宪权派生出来的。 三、宪法制定机关 1、宪法制定机关 宪法制定机关是指行使宪法制定权从事宪法制定活动的机关或者组织。 2、制宪权主体 宪法制定权主体也就是宪法制定权的享有者与所有者,指的是宪法制定权的归属。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曾出现过不同的制宪主体。 宪法制定程序 1、制宪组织 2、宪法起草 3、讨论宪法 4、通过宪法 5、公布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关于宪法基本原则含义的几种观点; 2、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3、宪法基本原则分类。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1)西方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来源。(2)我国宪法是否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两种不同类型宪法规定人民主权原则存在着差异:第一,理论基础不同;第二,实质涵义不同;第三,两者实现的方式不同。(3)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最初在政治宣言中表现,近代宪法确认,现代宪法一般用具体的民主原则来演化。 基本人权原则;(1)人权的理论渊源,西方人权主张最早生产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思想中,它经过希腊和罗马的斯多葛派学者、罗马法学家、中世纪的神学法学家而得到发展。到了十七、十八世纪,一些西方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2)人权的表现形式(3)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冲突 权力制约原则;(1)权力制约的理论渊源:社会分工理论、分权学说、权力监督思想。(2)现代国家宪法所确认的权力制约模式:阶级分权、机构分权、政党分权。(3)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权力制约体制:我国现行宪法更多地体现出权力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原则,但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法治原则;(1)关于法治理论的产生:中国儒法之争、古希腊人治法治之争、近代的法治理论。(2)现代法治原则的涵义:宪法是最高法律,权力来源于宪法;宪法和法律符合正义,是良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根据宪法和法律办事,不以人代法,不以言废法;司法独立,只服从于宪法和法律。(3)我国宪法中是否体现了法治原则? 第三节 宪法的形式和结构 一、宪法的形式 1、宪法形式的概念 2、成文宪法的渊源形式:宪法典、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判例。 3、不成文宪法的渊源形式: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宪法惯例。 二、宪法的结构 1、宪法序言 2、宪法正文 3、宪法附则 第四节 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1、宪法规范的含义和特点 2、宪法关系 二、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1、宪法规范与宪法的关系 2、宪法规范与宪法条文的关系 3、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三、宪法规范的种类 1、根据宪法规范对宪法主体行为的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2、根据宪法规范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宪法规范分为宣告性规范和确认性规范; 3、根据宪法规范约束力的不同,可以将宪法规范分为倡导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 4、根据宪法规范后果的性质不同,宪法规范分为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 四、宪法规范的特点 1、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2、宪法规范的原则性和概括性; 3、宪法规范的高度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 4、宪法规范的历史性和纲领性; 5、宪法规范的弱制裁性或无具体惩罚性。 第二编 宪法权利论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的概念 1、公民概念 2、公民与国籍 3、公民、国民与人民 二、基本权利和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与特征 3、基本权利的分类 4、人权与公民权 三、 权利义务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1、剥削阶级的权利义务观 2、马克思主义的权利和义务观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发展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公民的人身自由 5、监督权 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人的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于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它方面的义务。如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四、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国际人权保护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我国人权的发展 一、联合国人权保护制度 1、主要国际人权文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2、主要国际人权机构 二、中国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 1、中国政府在人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上的基本立场2、中国的国际人权合作状况 三、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现行宪法的差异和冲突 四、我国宪法应增补的明示性的权利条款 第三编 宪法权力论 第四章 国家权力 第一节 国家权力概述 一、国家和国家制度的概念 1、国家的概念2、国家制度概念 二、国家权力 1、国家权力的概念2、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三、国家权力(政权)的阶级归属即国体 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工农联盟是阶级基础3、知识分子是依靠力量4、 爱国统一战线为重要保障 二、国体的经济基础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作为宪法学范畴中的经济制度是以宪法这种法律形式确认的关于国家经济生活方面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反映一国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以及国家管理经济的原则的根本制度,它与经济基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经济制度与宪法 (三)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1、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 2、宪法确认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3、国家保护社会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4、国家确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方针和原则。 国体的文化基础 (一)文化制度的概念 1、文化的含义 2、文化制度的概念 3、文化与国家关系的模式 4、文化制度在宪法中的体现 (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1、精神文明的含义 2、政治文明的含义 第三节 我国的政体 一、 政体概述 (一)政体的含义 政体是实现国家主权或者是国家权力的宏观体制。 (二)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政体服务国体,国体决定政体。 (三)政体的类型 国家权力的归属不同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国家纵向权力分配的不同分为单一制政体和复合制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为了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选出人民代表、组织各级政权代表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适宜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四)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 我国的选举制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1、选举制度2、选举法3、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4、无记名(秘密)投票原则5、代表受监督原则6、选举权的物质和法律保障 (三)我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1、主持选举工作的组织机构 2、选区划分 3、选民登记 4、代表候选人的提名 5、投票选举 (四)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1、代表的罢免 2、代表的辞职 人大代表向选举他的人大常委会提出辞职。县级人大代表向本级人大常委会辞职,乡级人大代表向同级人大辞职。 3、代表的补选 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原选举单位补选,补选时可以采用等额选举。 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采取单一制形式的原因和特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观点 2、我国采取单一制形式的原因 历史、民族、经济发展、国防的因素。 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我国的行政区划 1、行政区划的含义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实行行政管理对其领土上进行分级划分形成的领土结构 2、我国行政区划的原则 3、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 4、行政区划变更的权限 5、实行市领导县、省管县的体制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2、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1)按行政地位来分,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按民族情况来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四)我国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1、我国特别行政区设立的指导思想和宪法依据 (1)特别行政区的含义(2)“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基础(3)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宪法依据 2、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1)与普通行政区域的共性(2)特殊性 3、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意义 五、我国的国家标志 (一)国旗和国徽 1、国旗、国徽是国家的标志2、国旗、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3、悬挂国旗和使用国徽的办法 (二)国歌、首都 1、国歌表现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我国国歌是1935年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2、首都是北京 国家机构设置 一 、国家机构概述 1、国家机构的概念 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必须建立各种国家机关,这些有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2、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 3、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和地位(2)组成、任期和会议(3)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性质和地位(2)组成、任期和会议(3)职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性质和地位 主席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 2、设置国家主席的意义 3、产生、任期和补缺 4、职权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2)任免权;(3)外交权;(4)荣誉权。 四、国务院 1、性质和地位: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统一领导各部、各委员会以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2、组成、任期和会议 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 4、职权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1、性质和地位 2、组成和任期 3、责任 六、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关系 七、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地方人民政府 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性质 2、组成特点 3、职权 第四编 宪法运行论 第五章 宪法的实施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 一、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 1、宪法实施的含义 2、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 3、宪法实施的意义 二、宪法与宪政 (一)宪政的概念(二)宪政的基本特征(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三、中国宪政之路 第二节 违宪审查 一、违宪审查的概念 1、违宪审查与宪法保障、宪法监督2、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3、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 二、违宪审查的模式 1、普通法院审查模式2、宪法法院审查模式3、宪法委员会审查模式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模式 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三节 宪法的司法适用 一、宪法司法适用的含义 二、宪法司法适用的正当性 三、宪法司法适用的方式 第四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含义 1、宪法解释的概念2、宪法解释的必要性3、宪法解释与法律解释的关系 二、宪法解释的主体 1、立法机关解释2、司法机关解释3、专门机关解释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
本文档为【中国宪法教学大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982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0-01-14
浏览量: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