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庭美德指南

家庭美德指南

举报
开通vip

家庭美德指南家庭美德指南 家庭美德指南 The Family Virtues Guide ——引发出孩子与父母内在最好一面的简易方法 著——Linda Kavelin Popov with Dan Popov, Ph.D. And John Kavelin 译——张展辉 介绍:如何使用《家庭美德指南》 本书是以四个主要原则为基础的: (1)​ 父母是孩子的首要教育者。 (2)​ 孩子们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自然特质可能发展成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品质,而这,则取决于他们接受的早期教育的好坏。 (3)​ 孩子们的性格在他们学习作负...

家庭美德指南
家庭美德指南 家庭美德指南 The Family Virtues Guide ——引发出孩子与父母内在最好一面的简易方法 著——Linda Kavelin Popov with Dan Popov, Ph.D. And John Kavelin 译——张展辉 介绍:如何使用《家庭美德指南》 本书是以四个主要原则为基础的: (1)​ 父母是孩子的首要教育者。 (2)​ 孩子们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自然特质可能发展成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品质,而这,则取决于他们接受的早期教育的好坏。 (3)​ 孩子们的性格在他们学习作负责任的决定和符合道德的选择中逐渐形成。 (4)​ 只要按照精神原则生活,自尊就能够自然建立起来。 当然,父母自己不成长,就无法帮助孩子成长,因此,《家庭美德指南》可以帮助你全家共同踏上精神之旅。 《家庭美德指南》是一本使用手册,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美德,以及全家人如何互相支持、共同制定精神目标。它是通往“一种朴实的灵性语言”——即美德——的指引。也有人将美德成为心灵的语言。 本书有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3章,讲述父母如何做孩子的精神导师,其中第3章包含了如何召开家庭聚会的建议,帮助你家每周专注与发展一种美德(如果这种做法切合实际的话)。当然,并不一定要依照开正式家庭会议的方式来运用本书中提到的原则和做法。那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德上的一种方法,在书中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日常小办法可以运用这些策略。 本书第二部分包含了52种美德,一年52周、每周一种美德。我们在全世界各种神圣经典中找到的美德有300多种,为了方便掌握,我们选择了这52种。 本书关于每一种美德的内容,都由一段摘自世界著名宗教经典的、富有灵性的引文开头,所涉宗教包括印度教、犹太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教(见参考书目)。 每一种美德都用四部分的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这种美德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练习它? 第三部分:怎样练习它?以及练习:“如果……将会怎样” 第四部分:练习成功的标志和每日“自我勉励”。 附录A包含了小组练习,供你和朋友探讨交流,或与小组的人分享学习心得,以加深你对《家庭美德指南》有关做法的理解。附录B是从前三章中归纳出来的作为一名精神导师应注意的“要”和“不要”概要。附录C是关于怎样制作“美德树”毛毡板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附录D是“美德工程”的有关资料。 《家庭美德指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道德架构,帮助父母成为孩子培养品格和自尊的模范。虽然它并不能取代爱、拥抱、家人的欢笑和共处的快乐,但是,培养孩子的品德毕竟是父母的首要任务,本书就可用作父母指导和教育孩子的一种工具。它包含了一种可以治疗成长伤痛的语言,因为它能帮助父母以超脱和温和的态度,面对自己精神旅程中的磨难,并能让他们内心的“批评者”让位,代之以宽容、警惕的“观察者”。许多人发现,在以简单的方式教育子女时,他们也同时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再教育。 我们以兴奋和自信之情向您推出《家庭美德指南》,相信您与您的孩子将会发现,他在培养美德、发掘天赋方面是极富价值、充满乐趣的资源。 一: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人? 孩子的精神实质 “美德是一个精神都是日以继夜锻炼出来的肌肉状况。” 托博特·麦克卡洛《生命之歌》 孩子是灵性的生命,他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发展其身体、心智和灵性。父母是孩子的受托人、保护人和服务者,他们是受委托前来爱护和指导这个新生命的,在孩子的幼年期尤为如此。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学生,研究显示,孩子的大脑早在出生之前就已开始学习,开始实际处理信息。而父母则是孩子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老师。 教育好孩子,就是要开发他们内在最佳的潜质。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为孩子好”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我们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食物、衣服、拥抱、玩具和朋友,为他们提供自己所能负担的最好教育。我们希望他们工作好、婚姻好、生出健康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成功、快乐。我们希望他们一切都最好。然而,“对他们最好的”与“他们内在最好的”是密切相关的,正如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被问及她对美德的认识时所说:“美德就是我们的好的方面”美德是蕴藏在真握之矿藏中的宝石。父母及是矿工,他们的使命就是挖掘出孩子的宝石,让其光芒毕露。 渴望征服和意义 我们天生就有一种神秘的对征服和意义的渴望: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断获取更多。这是一种深深的精神需求,一种常常被误解为是身体或物质需要的灵魂渴望。我们总觉得要是自己能够更受欢迎,更有钱,拥有更多的爱,掌握更多的权利,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那我们就幸福了。但是当我们试图以身体或物质上的东西,也就是自我以外的东西来满足这种渴望时,我们是得不到满足的。有时我们会寻找自我沉迷的方式,企图麻痹这种渴望的痛楚,但结果只是更加的空虚,因为真正的满足,只有通过灵性目标的实现才能获得,有人认为这种目标是与上帝的联结。实现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心完整感觉的意愿,以及促使我们趋向完整的行动是灵性成长的核心,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孩子是…… 每个孩子都像一棵橡树的种子,有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能。他们一出生,就已具备了所有的美德和内在的天赋,等待着成长起来。有时你可能会注意到幼苗从城市街道的水泥地上挣扎着长出来。那种生长的渴望是所有生物最强烈的需要之一。 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四个因素:本质、教养、机遇和努力。本质是一个孩子的天赋或美德的“写照”。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所有的美德,但是不同的孩子发展特定美德的潜力是不同的,就像玫瑰有着与菊花不同的属性一样。教养,是指孩子如何被教育,其天赋如何得到发现和受到支持,正如一棵植物,你可以用水浇灌他,也可以任其枯萎。机遇,是指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发展其自身美德的机遇,这些机遇使他们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一位具有世界级创作能力的音乐家如果没有乐器,也许就永远不能学会它自身特有的音乐。努力,则是孩子的责任,使他们对机遇做出反应练习美德的能力。孩子是否想发掘其潜能,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也就是说,上帝提供本质,父母负责教养,孩子必须自己选择他生命中的机遇做出反应。选择是道德意志力的核心。 当孩子体验到自己美德的萌芽时,真正的自尊和幸福就自然来临了。再也没有比这些更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了:一张小脸蛋上露出爱的表情、一个3岁孩子在审视一汪小水塘或一片树叶时感受到惊奇和崇敬、孩子学会系鞋带或骑自行车时意气风发的自豪、他们在做出表现爱和体贴的小事后自信的强化。当孩子将早餐端到你的床前,哪怕面包烤焦了,花生酱涂到了杯子上,巧克力奶也满得溢了出来,,他还会蛮有成就感地说:“妈妈!我自己做的!” 青少年从本质上讲是强烈的想主义者,他们总想寻找独特的方式去标新立异,去影响世界。一旦他们的理想主义遭到挫折,他们就会故意反叛;但是如果他们得到尊重和鼓励,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青年男女的服务热诚。有些社区掌握了这个秘诀,他们为年轻人提供机会,给予他们创造性地服务社区的空间,这样一来,年轻人的犯罪率就大大降低了。 人们有时会把美德和完美主义联系起来。对人而言,完美的意义并不是毫无瑕疵,而是完整和完全。保持灵性活力和意识的完整性,其含义就包括要接受我们的缺点、错误和失败,并将他们视为获得新知的教育良机。正是在学习我们未能充分发展或发展过度的美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成长的新动力。生活并不在于达到完美,而在于培育和完善我们的美德。完美是使我们的天赋开花结果的过程。 父母、祖父母和其他养育者应该如何为孩子提供支持,满足他们寻求征服和意义的精神需要呢?首先,要将孩子视为潜在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优胜者,和具有极强目的性的人。新西兰的毛利人有个风俗,他们会深深地盯着你的眼睛,对你说:“我看懂你了。”注视着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会生出一种意愿:去做他们的导师,去做一名好的教练。这样我们就不会在身体或物质方面放纵他们,或在精神挑战方面对他们保护过渡。相反,我们会在培养孩子的优秀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的优秀。 大多数孩子的性格到7岁的时候就成形了。因此,我们只有非常短暂和关键的时间,去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施加重大的影响,这是对孩子的一生幸福最大的投资。 孩子不是…… 我们习惯于把孩子们看成心里生物,他们需要良好的身体上的照顾,也需要疼爱、尊敬,和在独立和一览之间取得一种健康的平衡。关于父母是孩子精神指导者的概念是基于、又超越了“孩子是心理生物”的观念。 “美德工程”提供了一个将孩子的品格教育需要置于首位的参照框架。父母作为精神导师,首先要专注于帮助孩子在品德方面做好准备。如果要实现从“照顾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父母就有必要摒弃不符合孩子精神本质的观念。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生来任由您涂鸦的。所谓“婴儿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孩子的个性和品格并未完全形成,但是他们就“在那里”,就像橡子中蕴藏着橡树——不是云杉树、棕榈树,而是橡树一样。每个孩子都生就了各种潜能的一个特殊组合,这个组合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遗传的特征 ●独特的气质 ●内在的能力:天赋、才华、能力、限度和美德 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培育,要把重点放在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上,要做好准备支持他们充分发展——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做出最大的努力。 孩子不是被父母变成青蛙的王子或公主。现代观念认为,如果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他们就会变得纯洁、武协、完整,而且完美,是我们把它们弄得乱七八糟,把他们赶下“宝座”的。但这种看法只对了一半。父母对孩子确实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有能力更改孩子的“生命剧本”。但另一半事实是,如果让孩子决定自己的生活,他们和可能会选取障碍最少的道路,听从于自己的生存本能,也就是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生命、他们本性中兽性的一面。对孩子来说,发展自己低层次的本性毕竟要容易一些,因为这样做并不需要意志力的投入。所以,孩子非常需要一盏指路明灯。他们并不是天生“纯洁”的,他们同时具有善良和破坏性两种潜能。他们拥有的每一种品质都可能被正确或错误地引导。这就是为什么您的角色对他们的成功如此重要的原因。 孩子不是您的影像。这点并不容易接受,因为这经常会与我们潜意识中的需要发生矛盾。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价值或耻辱的或证明。您孩子的存在并不是要证明任何事情。生活不是一个画廊,而是一个工作间。一个被父母用作“证明工具”的孩子,在建立真实的自我感觉方面会发生严重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个很有成就的音乐家,在参加一个美德工作室时,分享了他的体验;他小时候曾因被视为“天才”、家庭“救世主”而承受了沉重压力,并从此陷于与严重的心理问题搏斗之中。养育孩子的真实目的,是要帮助他成为以独立的灵性个体。这里面既有父母的灵性作品,也有孩子的。父母的责任就是支持孩子创作他们的作品。 不要把孩子当作小王子或小公主(或是小青蛙,出于同样道理)来对待,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十分重要。承认孩子有独特的能力是一回事,向世界得意宣告、并将孩子视为父母价值的标志则是另一回事。后者对孩子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谦虚,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无论他们过去的成就有多么出色。同样,我们不能过度保护在考验中的孩子们。这只会拖延他们面对挑战的时间。一位非常聪明和“有天分”的13岁孩子在和我们交谈时,提到他的父母拖拖拉拉的作风如何让他大发雷霆。“如果你的父母迟到了,你会怎么办?”“我会大喊大叫,让他们快点。”“如果你既要对他们诚实,又要尊重他们,你需要什么美德?”“噢”,他腼腆地笑笑,说:“我想,他们是给我机会培养耐心吧!” 放纵或溺爱孩子会使他们变得无能,让他们变得害怕困难、推卸责任,无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正如宗教教育家托博特·麦克卡罗所说:“紧抓着……生存的低俗景象。”有许多美德,只有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才能培养起来。如果不需要等待,我们如何学会耐心?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我们如何学会决心?如果没有伤害,我们如何学会宽容?如果我们不使用我们的美德,我们就会失去它们:正如我们身上的肌肉不使用就会萎缩一样。保护我们的孩子免于挑战,就是妨碍了造物主的本意。作为道德战士,我们的孩子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 即便是最好的父母,也一样可能会有选择能力很差或是脾气古怪的孩子。如何教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孩子会变成怎样则是一个复杂而难以预测的过程,那是包括父母的影响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逆反心理陷阱 我们做父母的经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小时候没有满足的需要投射到孩子身上去。如果我们幼年曾有什么让我们感到痛苦——通常是缺少爱——我们常会以如下两种方式之一行事:或者下意识地重复我们父母的老路,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位母亲曾在美的工作间勇敢地承认:“每次一紧张,妈妈的口气就自动从我口中溜出来” 当我们的行为出现父母的老问题时,我们会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要纠正父母的偏差,但却会忽略更加隐蔽的逆反心理的习惯。例如,如果我们的父母常爱评判我们,并根据我们的表现有条件地施爱,那我们就会想无条件地施爱给自己的孩子。但遗憾的是,在孩子眼中,这样做就像是无原则地全盘接受他们,不论他们的表现是粗鲁还是有礼貌,是仁爱还是残酷。一旦这样,我们就忽视了他们对征服和意义的真实需要。又比如,如果我们的父母过于宠爱我们、流露的感情过于丰富,我们就可能会刻意跟自己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我们小时候渴望得到的尊重和空间给予他们。然而,他们希望得到的,却可能是更多的拥抱。 问题在于,这两种方式都是我们对自己过往历史的“反应”,而不是基于对孩子真实情况的了解。我们做父母的方式被自己的要求和经验限制住了,因此没能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换言之,我们以自己过去希望父母对待我们的那种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而不是有意识地按孩子需要的方式对待他们。乔治·萧伯纳曾说:“不要为人家做你希望人家为你做的事,因为他们的品位可能与你不同!” 下面的真实故事是逆反心理的一个例子。玛丽亚自豪地请她7岁的儿子,罗伯特,把他的学习成绩单拿给来访的朋友爱伦看。儿子马上很尴尬,不愿意做。玛丽亚于是自己把儿子的成绩告诉爱伦,罗伯特更加不安了,而且还生气地说:“妈妈,你知道那成绩并不好。”玛丽亚非常温柔地说,“但是亲爱的,不要紧,关键是你尽力了” 罗伯特大声吼道:“不!”他发狂般地冲出了房间。“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爱伦,你说呢?”爱伦问:“他的成绩很一般,你为什么要表扬他?罗伯特非常聪明,他能够做得比这好得多。”玛丽雅于是说起她小时候,年纪比罗伯特略大一点时,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家人和老师不断地把侮辱和批评堆在她头上,让她抱受折磨。他们以为她有意不努力,家里给她的外号是“懒虫”,同学们则嘲笑她“笨蛋”。玛丽亚对罗伯特无原则的表扬,正是她儿时遭遇的反面。 爱伦和蔼地告诉玛丽亚,她给她儿子的是她自己小时候需要的,而不是她儿子现在所需要的。她儿子需要的是鼓励,是挑战,使尽其所能实现优秀。爱伦建议玛丽亚去问问儿子对自己成绩的感觉,他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以及他的最好成绩可能是什么。 当玛丽亚迟迟疑疑地询问罗伯特为什么不愿把成绩单给人看时,罗伯特哭了,说:“那不是我的最好成绩,妈妈。如果我想要拿全‘A’的话,是可以做到的。”然后母子俩就谈开了,聊得是罗伯特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当被问到要设立什么目标,才能反映他的最佳成绩时,罗伯特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对掌握优秀这一美德十分感兴趣,因为这符合它的目标——她自己最棒的奉献给生活。第二个学期他成了班上最拔尖的学生,几年后他从高中毕业时,他是所有学生中平均分数最高的,而且还受到了当地报纸的表扬。(参看附录A,讨论练习一,“逆反心理——‘这没关系’”) “丢掉旧包袱”综合征 我们要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在生活中,我们会留下自己的轨迹,孩子也会留下他们自己的。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一个立足的地方。但他们爬上的山峰可能会比我们的更高。而且确定无疑的是,他们爬得是另外一座山峰。 要把本来面目还个孩子,将他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就要求我们抛弃所有的期望,也就是那些以为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哪些本性或“美德结构”的想法,尤其是当这些想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大的需要时。假如我们的孩子比较安静、喜欢看书,不大爱交朋友,我们就不应该想方设法改变她的个性,将她变成外向的、热衷交际的人。但是,如果碰巧我们自己个性内向,并且有过社交失败的痛苦经验,就可能会认为有必要,将这个柔弱的小生命推到一个原本不属于她的方向上去。在一个电视转播的美德论坛上,一位在儿童电视节目制作设计方面做着开创性工作的木偶剧主持人,分享了她小时候被贴上“害羞”标签的经验,她含泪诉说这个标签如何剥夺了她许多交朋友的机会,如何为她写下了一个充满空虚寂寞的“生命剧本”。她在分享这个故事时表现出来的信任和友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令人惊叹的是,她向生命中的困难发起挑战,并找到了一个如此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在幕后”表现她的才华。 许多人多年以来不论他们做了什么,总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父母的失望对孩子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当孩子让我们失望时(这是无可避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 ●对在特定情况下需要表现的特定美德,我们没有制定明确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 ●我们的期望不合理。 ●我们没有人认清孩子的本质,将他们视为个体。 ●我们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出的反应。 ●​ 孩子偶尔需要放松几天——需要一点宽容。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孩子,但事实是,他们需要以全新的视野去面对生活。所以,更为有效的方法是:专注于优秀或目的性的美德,然后以最大的好奇心和开放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孩子是如何以独特的方式在生命中展现美德的。 难道有爱还不够吗? 您可能会想,只要我爱孩子,他们不就会自己好好地成长吗?讲我们的角色定位于“精神导师”似乎不太自然,因为这要求我们去磨练、烤烟、并且信任孩子培养美德的能力。而从孩子还很有效、脆弱的时候起,我们的本能就是去抱着她们、保护他们。这种本能对他们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直到自己受到无条件的爱和照顾,是一切成长的基本条件。 童年的任务就是玩耍。儿童需要许多非强制性的时间,去玩、去冒傻气、去依偎在父母怀里、去尽情享受,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天然的乐观主义的需要。但童年也已经有了产生征服和意义感觉的时刻。在这些时刻,一位好的导师会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练习此时需要的美德,如温柔、慷慨、灵活性、自律等,并尽其所能对形势作出最适当的反应。有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看着孩子独自面对痛苦的情况,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安慰和鼓励。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要分清什么时候该对孩子提供保护,什么时候该放手,让造物主去帮助他们。这可能是父母所能做出的、爱护孩子的最伟大的举动。 下一章讨论的是父母进行灵性教养的方法,以及帮助孩子成为优胜者的策略。 二、父母该做什么 在“美德工程”中为人父母的原则和做法 “人类的幸福,建筑在灵性行为的基础上。” ——阿博都·巴哈 将孩子视为独立的、负责任的、有天赋的、充满了潜而待发的美德的个体,使亲子关系的基础。“美德工程”倡导一种整体性的父母教养方式,它将父母视为: ●教育者 ●权威 ●顾问 ●引导者 “美德工程”五大策略的内容是“如何担当”这些角色,它既适用于如何为人父母,也同样适用于个人自身的发展。这些策略已在全世界的家庭、学校、监狱、社会服务项目、宗教团体和公司中,作为发挥我们彼此最佳潜能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策略是: (1)​ 使用美德的语言 (2)​ 认知教育时机 (3)​ 制定明确的规范 (4)​ 尊重心灵 (5)​ 提供精神陪伴的艺术     父母的角色就像是钻石的各个琢面。在每一个角色中,父母都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策略作为他们的首要工具。而“美德的语言”则是父母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可以应用的工具,如图示: 坚持使用美德的语言 制定明确的规范     权威            教育者   认知教育时机              引导者        顾问 尊重心灵                 供精神陪伴 父母作为教育者 教育的含义,是将已经存在的“引发”出来。“美德工程”认为,父母的首要角色是孩子内在美德的导师。因此,父母是教师,而不是独裁者;是引导者和顾问,而不是同事或伙伴。父母作为教育者的含义,是要帮助孩子在生活的种种挑战中成长,帮助他们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考验转变为胜利。 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关注,关注的性质与专心的成都市成正比的。关注孩子就是要弄清楚他们每天学会了那些新知识,将他们视为有目的性的人,并给予他们及大的尊重;同时,了解孩子的本性,将他们视为个体,视为独一无二的人。如果父母和照顾着能够真正看清孩子的本质,并有技巧地挖掘出他们的最佳潜能,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以下的两个策略是父母作为教育者时可使用的最佳工具。 策略一:认知教育时机 一位长者曾经说过:“生活的目的就是从教训中学习。”认知教育时机,即意味着要将生活看成教育机遇,将日常发生的事看作品格磨房的磨料,将考验和困难是为磨练美德的机会。在中文中“危机”一词不就含有“机会”的意思吗?我们的可塑性,以及我们坚持学习的谦虚情怀,使得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用一种愉快地接受的态度去生活。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教育时机就是那些需要用到美德的时刻。父母将其视为一个机会,或用来发掘孩子的最佳潜能,或用来肯定、加强孩子已经在练习的某种美德。这样,父母就触及了孩子内在的品质,而不仅仅是管理他们的行为。将孩子引向美德——在特定情形下向他们指出需要学习那种美德——孩子就会了解,他们是有能力学会这种美德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上述这种互动关系中,涉及到征服和意义的时候,孩子的反应比起父母喝令他们、羞辱他们、或使用说服性的论据(通常无法说服)时要热烈的多。即使是对最年幼的孩子,每天也有很多的教育时机。你可以对一个等待喂食的3个月大的孩子说:“你真有耐心。”或者在他开始哭闹时说:“要耐心,亲爱的,我一洗完手就马上喂你吃。” 从羞辱到指出美德 现在到了用指出孩子的美德取代羞辱孩子的时候了。曾经有多少人,因为小时候在家庭中有过被羞辱的经验,而导致成年以后仍然缺乏自尊心?由于深深的无价值感和不完整感,他们终生都在挣扎。自卑感的根源,就在于很少得到或完全得不到关注、被反复批评、受到过肉体或精神上的虐待、感到被忽视或不被人爱。 在美德工作室中,当我们请人们说出他们以前的绰号,或者父母或养育人给她们贴的标签时,我们总能听到很多悲伤的故事,看到许多流泪的场景。他们讲到诸如愚蠢、懒惰、害羞、坏男孩、胖子、猪头、拖拉虫、色鬼等许多标签,虽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却以足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不够完美。 艾山,一位在中东长大的男子,讲到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那时他6岁的时候,他爸爸刚刚在自家房子下面盖了一件贴有瓷砖的浴室。他非常非常地兴奋,跑下台阶,大声喊道:“爸爸!爸爸!我想洗个澡。”“小笨蛋,”他爸爸回答说,“你不知道要好几个钟头,浴池的水才会满吗?滚开,离这远一点。”多么好的一个教育时机就这么丧失了,而且对这个孩子热情的打击又是多么的沉重。如果艾山的爸爸不是羞辱他,给他贴标签,而是指出他的美德,比如说:“我看到你对浴池非常热心,但我们要有耐心,要等浴池的水灌满。”那对爱上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他们本来可以共享一段感激和欣赏的时光,看着水慢慢地住满浴池。但实际情况却是,艾山因为羞辱涨红了脸,他跑到小妹妹的房间,爬到摇篮下面哭,一不小心又撞倒了摇篮,小妹妹掉在地上大声哭了起来,引得爸爸妈妈都跑了过来。艾山从此就被叫做“闯祸精”。就这么一段小插曲,给艾山留下的伤口却至今未能平副,而他自己现在都已经身为人父了。(参看附录A,讨论练习二,“从羞辱到指出美德”) 使用美德,不用“标签” 标签和绰号极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固定的负面自我意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生气或失望时,都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标签:“为什么你会那么笨?”“不要这么白痴。”“你有什么毛病?”“你疯了吗?把这么尖的笔乱扔,离你姐姐的脸那么近,你不怕把他眼睛弄瞎吗?”这种形式的羞辱带有一种很强的打击性的讯息,他剥夺了孩子进行道德选择的机会。由于孩子一向将父母的话奉为绝对真理,因此他们也就会以为标签也是真的,从而自动对号入座。如果他们经常听到父母重复这个标签,他们就会按标签的标准来生活。一个孩子在冲动行事时——所有的孩子都会冲动行事——就表明他正处于可教育的时刻。“詹姆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你可能会弄上姐姐,你该怎样运用自律的美德,来阻止自己扔那支笔呢?”如果可以就事论事地指出正确的行为,以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什么美德,就等于给了孩子机会,让他反省那个时刻的一以及它需要掌握的美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父母有时完全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如果只是为了表明态度,而不是出于以暴制暴的目的的话,表达的情感越强烈,对孩子的影响就越大。以强烈的、命令性的口气表明一种行为的不可接受性,以及孩子当时缺少了什么美德,会让孩子记忆深刻,除非孩子对这种强烈的语气已经听得太多而麻木了。 更有效的做法是,在发现孩子的某个行为实践了美德,如自律、温柔、关心时,对该行为给予肯定:“我看见你对姐姐很温和。” 进一步说,哪怕给孩子贴的是正面的标签,也会产生反作用。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去强求表现,他们就会在成长中迷失自我,并自我局限在一个狭窄、刻板的角色中生活。如一位妇女的妈妈一共生有10个孩子,经常劳累过度,她则因为很能帮妈妈的忙而被称为“小妈妈”,从此知道成年以后,她都一直扮演者照顾者的角色。她与一个酒鬼结了婚,照顾了他很多,从来就没想过她自己也有权去休闲,有时间去做回自己,甚至接受别人的照顾! 给孩子贴标签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好孩子“、”坏孩子“一类模糊的术语。但机会教育的策略是使用明确具体的美的语言,比如:“你很能帮忙”或“请体贴别人,说话小声点。”(参看附录A,讨论练习三,“认知教育时机”) 如果我们仔细地审视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就像一座座丰富的矿脏,蕴含着许许多多美德的宝石。开发他们的最佳潜能就是要挖掘他们的宝石。 从代劳到 授权 个人房产授权委托书公司各类授权委托书模版医师授权办法餐饮分店授权书产品代理授权书范本 也许是本性吧,大多数的父母都习惯于充当照顾者的角色,给予孩子爱心、情感和保护。而要在充当照顾者的同时作一个教育者,就意味着要警惕我们可能有的过度保护的倾向,晶亮避免减轻或阻碍我们孩子的精神教程,或是他们免于精神磨练。教育型父母的指导原则是: ●避免为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孩子做他们力不能及的事情 允许孩子付起新的责任,鼓励他们开始时的努力,而不强求完美,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和责任感;这正是孩子道德结构中两种主要的美德。让他为自己倒杯牛奶吧,第一次你可以握着他的手,以后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来,并且要肯定他的责任感,这样就可以帮助他建立起真正的自尊。“你很能干,可以为自己到牛奶。”这句话一定可以让孩子骄傲地点点头。 要辨别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上去帮他一把,的确是需要智慧的。我们曾经见过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位父亲正和他9岁大的孩子,谈起如何与一个怂恿孩子去偷东西的朋友相处的问题。“儿子,你和兰迪在一起的时候做什么了?”孩子怯怯地坐着说:“我非常想去拿糖果,是他叫我偷的。”“儿子,城市十分重要。如果我让你暂时和兰迪停止来往一段时间,你觉得会有用吗?”孩子开始哭了起来,如释重负地说:“是的,爸爸,会有用的。”父亲抱了他一回,然后说:“你能够来告诉我这些事,说明你很诚实,而且你还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帮助,我很为你骄傲。”这位父亲还可以试用另一种策略,问孩子:“怎样才能帮助你和兰迪相处的时候变得坚定起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是而不是听命于他呢?” 尽管我们都想帮助孩子抓住每天的教育机会,但当孩子自己无法应付局面是,我们一定要及早意识到。要细心观察迹象,看孩子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如果他们自己还无法应付某个局面,我们就要带他们、或者与他们共同应付:我们不能够把它们丢给狼群。不论是涉及到监督他们所看的电影或电视节目,还是应付他们无法抵制其他孩子影响的情况,或是处理手头上过多的自由时间,我们都要有个清醒地认识:什么适合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什么是他们真正能够处理的。(参看附录A,讨论练习四,“准备好了没有?”) 避免滥用内疚感 要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最佳潜能,就要不断引发他们崇高的自我。内疚感是天赋,是良知的“平津的、细小的声音”。它是灵魂的红灯,是从美德源头发出的、提示错误的信号。然而,内疚感并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孩子需要美德的语言来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对犯了错误或做了坏事的孩子进行羞辱的父母容易滥用内疚感。对一位懂得尊重的教育者来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孩子刚刚萌芽的良知十分的柔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 在“美德工程”关于个人发展的课程中,我们讲到要用“温和的观察者”来取代“内在的批评者”。用爱和温和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错误,让自己在下一个教育时机到来之时,对需要练习的美德保持警醒;这比起听任自己沉浸在内疚感中的做法来,要有吸引力的多。内疚感只是提醒我们改变的讯号,它不是生活方式。 孩子做了很可怕的事情时怎么办 也许最难让我们坚持原有的教育模式、而不滑入羞辱孩子的轨道的时候,就是当孩子出乎我们意料地做了某些特别可怕或难以接受的事情,如偷窃、毁坏财物、说谎、用残忍的方式恐吓或上海其他孩子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做这些事,无论他们从我们这儿接受了多少指导和爱护。这些事情发生后,我们自然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及觉得丢脸。我们会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会交出这样可怕的孩子?” 有效处理之一情况的关键,是运用“超然”这一美德,防止自己表现得过于惊奇,并集中注意力去引发孩子内心的良知、尊严、公正、爱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些美德,致使需要有技巧的精神辅导将其引发出来。当孩子做了特别可怕的事情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这不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捡起石头的时候,你是不是再生妹妹的气?”这样做只会让他“脱钩”。这也不是大惊小怪的时候:“你怎么敢?”“你有什么毛病?”“你怎么能这样?“这些含糊的、恐吓性的说法,对良知的建立也毫无益处,我们最终只会感到内疚,甚至会想时候去抚慰孩子。以下的步骤,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良知,而不会羞辱他们或为他们开脱,更不会污辱或伤害他们: ●​ 制止该行为 将孩子手上的石头拿走。 ●​ 指出特定的美德 “住手!这样做很危险!你没有与人和平共处。” ● 简单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 “在生气的时候使用武器,无论如何都是错的,别人会因此受伤的。” ●​ 马上给予处罚 “马上到屋子里去,不准出来。” ●​ 鼓励孩子对事情采取补救措施 事后,邀请孩子讨论发生的事并采取补救措施,“发生了什么事?”等他说完后,接着问:“你忘记了要和小朋友和平相处,要怎样做才能挽回你们的友谊呢?”对内疚感的适度使用就是给孩子弥补过错创造机会,要让他解释,为什么他要接受处罚和作出弥补。而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他今后学习使用平和的方式表达愤怒。《家庭美德指南》在世界上很多监狱中都使用过,它帮助许多曾经犯过大错的成年人重新建立了生活的希望。它帮助他们重拾美德,并让他们知道,除了曾经做过的坏事,他们身上还有许多可贵的东西;而且,来日方长,他们还可以不断地成长。 做孩子的老师,而不是传道士:不要用美德说教 诚然,对于所有服务与自己信仰的宗教传道士,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在这里,我们使用“传道士”一词之士针对父母说教的习惯所做得比较。“美德工程”并不宣扬拘谨的道德标准,以教育者的身份教导美德,与说教或布道完全是两码事。美德的语言,如同任何工具,都有可能被误用或用来操纵人: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是,那将是个令人遗憾的错误。当孩子为联系某项美德而做出努力时,父母要给予肯定,并表明自己尊重的态度;当孩子忘记某向美德时,要提醒他,这和不合时宜的说教是截然不同的。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给你上道德课的,你又是怎样幻想将它忘记的吗?以下是一个关于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时,父母如何反应的事例,它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说教和教育的区别: 孩子将玩具车从小伙伴身边拖走: 说教型的父母:“你要大方一点,要和朋友分享玩具,强尼。如果你做不到,就不准你和别人玩。”更糟糕的说法是:“没人会喜欢你。” 教育型的父母:“强尼,对朋友要大方。那样玩具是你想和她分享的?”或者说:“怎样才能帮助你,让你和小朋友安安静静地分享这件玩具呢?”又或是:“要大方,强尼。你是想要轮流玩玩具车,还是分享其他玩具呢?” “应该”这个词一出现,通常就表明说教正在进行了。这个词带有羞辱的意味,通常会导致孩子哭泣或愤怒的反应。反之,如果父母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进行教育,孩子通常可以安静下来,并且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有什么选择。毋庸置疑,这种做法强化了孩子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公正、慷慨,选择关心,而不是自私。 认知教育时机和使用美德语言是紧密相关的。 策略二:使用美德语言 语言有很强的影响力,它既能激动人心,也能刺伤心灵。当我们学会肯定对方身上展现的美德,或互相提醒各自需要什么美德,而不再使用羞辱、责备的语言时,自尊就建立起来了。如果你任由懒惰、愚蠢、坏等字眼充斥家庭、学校、办公室的话,这些行为也就随之而来;但如果你使用的是勇气、帮助、适应性等字眼,你就强化了这些行为,不论是在孩子、雇员还是朋友身上。 运用语言的力量塑造文化 美德的语言有助于改变家庭文化,并几次提升、强化家庭的价值观。美德本身就提供了关于心灵,关于征服和意义的朴素语言,父母可以用它来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长。当孩子以低俗的动机行事时,父母也可以使用美德的语言启发他们,让他们知道在那个时刻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美德的作用不是给孩子贴上“好”或“坏”、“天才孩子”或“问题儿童”的标签,它是一个标准,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负责任,也可以用它来评估自己的行为。例如,在一个使用美德语言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这么想:“今天我不够耐心,但摆桌子的时候我很帮忙。”美德可以成为家庭成员交流中最常使用的语言。 显而易见的是,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婴儿还是老人,都可以运用美德进行诚实的、不可求的自省,并从中受益。让家庭成员共同一定家里最推崇的中心美德是什么,这种做法十分有效。比如,你可以下决心成为世界和平的典范,并首先在家里建立一个“和平区”,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这本身就是由和平意愿的表示)。一个有小孩的家庭制作了一块“和平地毯”,每次需要通过磋商消除愤怒的情感时,就把地毯拖出来。你也可以将“服务”定为自己的中心美德,并开设一个专门账户,为有需要的人购置礼物。 有一户人家,他们居住的城市冬天非常寒冷,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如何为他人提供服务。一个寒冷的冬日,他们出门到城里四处观察流落街头的人们到底需要什么。当他们结束这个特别的旅程回到家里后,父亲问:“你看到了什么?”他5岁大的孩子说:“我看见他们在发抖,搓着冷冰冰的双手。”“那你认为他们需要什么?”“毛毯!”孩子兴奋地叫道。于是全家人就到二手商店购买了一批毛毯,到街上散发给无家可归的人们。 运用语言的力量实现人的转变 孩子身上潜藏的每一种灵性天赋,都可以得以运用或被误用,可以被发掘也能被埋没。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天生精力充沛,什么都要比别的孩子多——玩耍的时间要长一点、吃的冰淇淋要多一点、读的书要多一点——这样的孩子,在他身上可以发掘出热心、奉献和目的性的美德。但是,如果指责他或给他贴上错误的标签,它的优点就会变成贪婪、霸道和自私。假如你对孩子说:“你很贪心。”你就给她贴上了标签,为她的“生命剧本”定下了一个基调。但是,如果你使用美德的语言,就可以帮助她了解她可以学到什么:“你出巧克力要适度。”“苏西,你今晚上读书干劲很足,不过看3篇故事会弄得太晚了,你能不能自我约束一下,只看2篇?”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世界之光”,也可能成为“世界之晦”。一个有着很强个性的孩子,极可能成为领导者,也可能成为恶霸,二者都取决于他所看到的、父母眼中折射出来的自己的形象。决定上述差异的,是他受到教育或训练的方式、他所接触到的学习对象或模范,以及父母磨练和指导他天性的技巧。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美德,都会做出不同寻常的反应。而这,和美的是精神属性的事实是相关联的,而且我们相信,做出反应的其实就是灵魂本身。一位电视主持人曾经说过:“当你听到人家叫出你的真名时,你怎么能掉头离开呢?” 美德同时也是灵魂的语言。我们知晓无数这样的例子:在自己的美德得到肯定时(或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人们的反响十多门的热烈啊! 一群少年犯在监狱里举行的一次美德分享活动中,听到自己的美德被同伴、辅导员和看管他们的监狱长肯定,他们都激动得哭了起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有一位12岁的小女孩,10岁时就加入了黑帮并且犯了谋杀罪,她说:“我知道,从这儿出去后我会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现在我知道那会是怎样的了,我将遵照美德生活:它们是我的天赋,它们就是我。” 用美德来肯定 自尊是我们对自己准确地、正面的评价的总和。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他们努力培养一种美德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很多的反馈。他们需要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肯定,并且希望自己行为得到主义和肯定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取悦了别人,而是由于尊重了他们自己的本性。寻找孩子努力的迹象,然后给予他们回报吧!而且,不要用糖果,而要用美德的肯定。但是,对孩子所做的、让你感到高兴的事情,你也不能一概加以肯定——那会造成孩子对赞扬的过度依赖。正确的做法是在每个教育时机,当孩子真正值得被肯定时,才肯定他们的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培养内心的力量和真正的自尊。在孩子学习一种很难掌握的美德遇到困难时,那就是肯定美德的最关键的时刻;当你看到孩子正在努力学习一种还未掌握的美德时,最有意义的教育时机就产生了。老一辈人中有些奇怪的观点,如表扬孩子就会让他们冲昏头脑,或让他们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这些观点似乎有点过于悲观。当你看到某个人(不论他又多大年纪),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勇气,或作出非常温柔体贴的举动时,就是说出这些话的最佳时机:“我觉得你真有勇气。”或“你真体贴,谢谢你。”如果胆小的人显示出勇气,或者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出体贴,他们是最最需要,人们将刚刚出现的一点希望之光反射给他们的。美德语言就是以这种方式,帮助我们牢记自己的本质的。 切记,在使用美德语言时一定要适度,要运用技巧。不要过度赞扬孩子,哪怕是以美德的名义。孩子对你给他们的反应是否公正或诚实是十分敏感的。人的内心有一股认知真理的神秘力量。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得好,是否真的值得表扬。这可能就是一些孩子在得到不应有的或过度的赞扬时,表现得非常失落的原因了。不应有的批评或赞扬对他们一样造成了精神上困扰。当父母以美德为中心作出肯定时,孩子就得到了最为有效的反馈,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本质。 对孩子的努力加以肯定,不一定总要使用语言,关怀、注视、微笑或轻柔的触摸也一样有效。心灵的沟通比口头的沟通更重要。当然,当孩子需要知道他的行为是否适当时,用美德的语言进行反馈是很有效的:“今天你的朋友抢走你的玩具车时,你表现得非常宽容大度。”如果象这样向一个习惯于作出侵略性反应的孩子指出她所具有的美德,就唤醒和加强了这种美德。但对一个总是让其他孩子侵犯自己权力的孩子,你则应该这么说:“今天你的朋友抢走你的玩具车时,我发觉你表现得很坚定。”这样,你就唤醒并强化了她争取自己权力的能力。 肯定美德的方式有很多种: “我赞赏你对……(指出具体的情况或行为)的勇气。” “我想肯定你对……的勇气。” “我觉得你很勇敢。” “那需要很大的勇气。” “你在……的时候非常勇敢。” “你很勇敢。” 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感动了你,你也可以说:“谢谢你的体贴(或帮助、善良等)。”但不要过度使用“谢谢你”,比如“你能够和别人和平相处,谢谢你。”因为父母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为了父母的舒适而不吵不闹,而是让孩子学会和平的美德。过度的赞扬会让孩子以你,而不是以他们自己的良知为中心。 (参见附录A,讨论练习五,“用美德来肯定”) 用美德来纠正 孩子“干坏事”有许多原因——因为累了、因为天生有破坏的倾向、因为发现父母很紧张、因为想……等等等等。在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应该象是在为孩子的努力鼓掌时一样,表现得十分的慈爱。作为精神辅导者,父母要十分警惕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要注意在此时给予孩子安全感,避免他因为陷得太深而伤害了自己或他人。 当孩子做了坏事或犯了错误时,最有效的反应方式是认知当中的教育时机。有多少次,当你喊出“不可以”时,你会看到孩子脸上露出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情,而且他们也没有准备好问你,你所说的是什么意思。提醒孩子需要哪种或哪几种美德,可以为他们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提供背景,帮助他们记起自己的精神功课,并报以精神上的反应。这样,他们对所提到的美德就会更加警醒,也就更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你的教导。 另外,用美德提醒还可以让他们知道你的真实期望。要“不做”什么是很困难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做”什么,比起专注于“不做”什么要容易得多。如“不要再打弟弟”。其焦点就放在了还是“打人者”上。“要和睦相处,动口不动手”则更清楚地传达了你期望行为改变的信息。 用美德来改正行为有很多方式: “请你和气一点。” “现在要怎样才能帮你变得平和一点呢?” “我先自阿需要体谅,能不能请你把音乐开小声一点?” “要耐心。” “这需要很大的耐心。” “我怎样才能帮助你学会自律,记起自己要做的功课呢?” “现在你需要什么美德?” 有位叫安妮塔的小女孩,虽然只有3岁大,但已经很善于响应和使用美德的语言了。有一天她正在穿鞋子,她妈妈在旁边催促她。安妮塔说:“妈妈,你知道你现在需要什么美德吗?”“亲爱的,你说呢?”“‘耐心’现在或许可以帮到你。”这小女孩很机灵地说。第二天晚饭前,妈妈不让安妮塔到院子里玩。“妈妈,我认为你现在需要一种美德。”她撅着嘴说。“噢?”妈妈说,似乎没有昨天那么好商量。“你需要‘允许’的美德。”“不,亲爱的。”妈妈忍住笑说,“是你需要‘服从’的美德。”“噢。”安妮塔腼腆地笑了。 指出“行为”,而不是指责“行为者” 不论是在教育时机中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还是提醒孩子注意他们一时忘记的美德,保护孩子的自尊都是我们需要谨记的重要原则。实践这一原则的方法是只指出“行为”,而不点明“行为者”。 不适当地肯定美德的例子: “你真负责任。” “你真是个好人。” “你总是为别人着想。” “你是妈妈的小帮手。” “你是个好孩子。” 适当地肯定美德的例子: “你自己叠被子,这样做很负责。” “你这样做真善良。” “你对小宝宝真温柔。” “我敬重你为别人服务的方式。” “谢谢你尽早的帮忙,做好午餐帮助很大,让我们大家及时做好了准备。” “我欣赏你自己坐公共汽车的勇气。” 带有羞辱性的用美德纠正的例子: “你为什么总是不能好好地和别人玩。” “为什么你总是不记得要有礼貌呢?” “你能不能有点自我约束的能力?” 有效地用美德纠正的例子: “从现在开始,请好好地和别人玩。” “怎样才能帮助你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呢?” “你可以做到有礼貌的,请继续努力。” “你不能对妹妹不好。” 肯定孩子时,用“这样做真善良”比“你真善良”要好得多,因为后者给孩子贴上了“善良”的标签,让他感到不安,他会觉得接受了不公正或过分的赞美。同样,在纠正孩子不友好的行为时,用“你忘记了要善良”比起给孩子乱贴标签,使用诸如“你怎么会这么坏”的词句要好得多。 父母要对孩子提出具体的、正面的要求。使用美德语言指出具体的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看到他们仍在进步的过程中,从而不致养成他们发觉可以取悦于他人的某些品性。用美德肯定和纠正行为的目的是建立孩子的品格,并唤醒和强化他们内在的美德,而不是主张他们取悦别人的倾向。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父母的快乐是孩子行为的重要强化剂。因此,当你看到孩子显露出良好的品质时,请不要犹豫,用你的快乐和尊重对他们进行肯定吧。 (参见附录A,讨论练习六,用美德来纠正) 要明确和有针对性 肯定美德最有力的方法是,专注于一种能够准确反映主题的美德,即孩子正在做、或需要做的事情所包含的意义。当孩子正准备做自己很害怕做的事情,如第一次上学时,用“我赞赏你的勇气”要比“我赞赏你对这件事情的关心”有力的多,因为在这个教育时机中,后者并不切题。在面对恐惧时,我们需要依靠的是勇气、信心或决心,这些才是此时有关的精神课程。你只需问问自己:“这里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就可以辨别出,在某一特定教育时机中需要学习的美德。 每一位好老师都能够尊重学生,因此在他们的课堂上,总能够维持一种温馨而可靠的秩序。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应该创造一种建立在温馨、尊重和秩序基础上的环境。 父母作为权威 策略三:设定明确的原则 谈到权威,面对这么多相互矛盾的建议,父母应该怎么办?在北美,有关为人父母的话题中,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莫过于这个权威问题了。由于父母总是拿不定主意是否使用权威,总是担心“做错”或伤害孩子的心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已经变得混淆不清了。但是,如果家庭中缺乏明确的规范,就会导致经常性的争吵和争执的状况,把全家搅得鸡犬不宁。许多人都想做个明理的父母,希望弄明白:怎样使用权威,才不至于损害孩子的自尊。但这,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种权威教育模式 父母使用权威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每一种都会对我们家庭生活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1)​ 放任型:其极端形式是完全地忽略孩子。 (2)​ 专制型:甚至有可能是压制性的。 (3)​ 民主型;容易造成冲突和权利争执。 (4)​ “游离”型:在前三者之间来回摇摆,导致混乱。 放任型 逃避权威的父母倾向于对孩子不闻不问和放任自流。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把任何使用权威的方式,都与维多利亚时代导致孩子的专职模式混淆了起来。通常,这是因为父母本人成长的家庭环境过于严格、专制,他们有过被贬低或受虐待的经历,因此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样的遭遇。有时,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完全没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家里的秩序。有时,父母放任孩子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人认为,为了明确,宁可祖厝也不要老是模棱两可,因为如果父母的意见不明确就会很自然地给孩子带来焦虑感。“孤儿”的其中一种定义,是指那些父母对他们没有明确期望的孩子。 一个没有家长权威的家庭,就像一个没有领导的群体。一个不清楚规范的孩子,就象是一个没有得到工作指示的职员。想象一下,如果你第一天上班,你的上司进门就对你说:“好好干。”但却没有告诉你要干什么,这和那些要孩子“乖”,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具体指导的父母,又有什么分别呢?没有明确的期望,也没有目标,你怎么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做好了?你怎么可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呢?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可能在工作中满足自己对政府和意义的渴求呢? 专制型 在另外一个极端上,专制型的父母常常处于控制的地位,在家里制造出一种限制性的、不快乐的、甚至是对抗性的气氛。对于专制型的父母,内疚和罪恶感是他们用来强制孩子服从的常用工具,这对善于通过诱发罪恶感来进行操纵的父母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和事佬、马屁精或反叛者。在很多文化中,体罚通常是父母用来建立自己权威的首要手段。不幸的事,这经常会生极为严重的暴力,在孩子心中产生深刻的、无法医治的羞辱感,强化他们“我是坏孩子”的概念。这种做法消除了孩子对未来的希望,抹杀了他们的自尊,却完全不能唤醒他们的美德。在专制型的家庭中,孩子们常常恨不得早点离家远走高飞。 民主型 当今的许多父母教育项目都提倡一种民主平等的家庭生活,主张每位家庭成员都得到同等的重视,家长的权威被视为是不合适宜的,而且,孩子和父母的见解同等重要。这种说法听起来不错,但却行不通。因为如果这样,家里的大小事务就必须一概提交讨论。当父母和孩子拥有同等的发言权时,就会导致混乱、迷惘和经常争吵的倾向。家庭的团结经常要通过妥协来达到,而且肯定不会有持久地和睦相处。价值观的平等并不代表职责的平等。父母和孩子要受到同等的尊重,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扮演同样的角色。 由于孩子对秩序和可预见性的需求是如此强烈,如果哪里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孩子就会自动充当权威、填补空缺。世上有多少专制的孩子,以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反抗、他们的愤怒闷闷不乐地支配着全家。这些孩子通常难以教育,因为他们对合理家长权威的真正需要被父母曲解了。 “游离”型 在放任型和专制型之间来回摇摆的父母是最不快乐的,他们的孩子经常指挥他们。“我什么都试了,”他们会说,“这些孩子真是没法管教。”其实,“什么都试过”正是“游离型”父母的主要症状。这种摇摆不定的状况之所以发生,有时候是因为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时间来陪孩子,所以觉得内疚,特别是双方都在外工作的双职工父母,或是
本文档为【家庭美德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1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16
浏览量: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