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_王祥兵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_王祥兵

举报
开通vip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_王祥兵 上海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3 No. 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政策对国家文化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BYY015)和 2012 年广东省高等院 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翻译教学体系建构及其理论探讨”(项目编号:2012JDXM_0021)以及国防科技大 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04-19 [作者简介]王祥兵,国防科技大学...

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_王祥兵
上海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3 No. 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政策对国家文化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2BYY015)和 2012 年广东省高等院 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翻译教学体系建构及其理论探讨”(项目编号:2012JDXM_0021)以及国防科技大 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04-19 [作者简介]王祥兵,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军事翻译;邹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研究方 向:翻译理论,翻译技术;伍志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口译研究。 2012 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 王祥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4) 邹 兵 伍志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摘要]本文统计了 2012 年在中国大陆发行的 27 种外语类专业学术期刊刊载的翻译类文章,用具体数据对翻译研究各 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对 2012 年中国的翻译研究有一个整体认识。 [关键词]2012 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58(2013)03-0020-05 2012 年是中国翻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本文根 据笔者收集到的 2012 年在中国大陆发行的 27 种外语类专 业学术期刊所刊载的翻译研究学术文章进行分类统计,根据 数据对该年度翻译研究各个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 2012 年中国的翻译研究现状及趋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 数据特征 笔者以 27 种期刊为源刊,统计到 2012 年以翻译为主题 的 824 篇文章,其中研究论文 750 篇,其他文章 74 篇(包括 书评、书讯、翻译经验谈、访谈、会议综述、会议报道、译学人 物、译作赏析、翻译新闻等)。现根据罗列、穆雷(2010)提出 的翻译研究学科框架图,对这些论文归类如下表: 翻译研究论文(共计 750 篇) 类别 普通翻 译研究 应用翻 译研究 对比翻 译研究 文学翻 译研究 专业翻 译研究 口译 研究 翻译技 术研究 翻译管 理研究 译介 研究 翻译史 研究 数量(篇) 161 137 25 98 135 35 34 15 48 62 所占比例 21. 47% 18. 27% 3. 33% 13. 07% 18. 00% 4. 67% 4. 53% 2. 00% 6. 40% 8. 27%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文数量占据前 3 位的翻译领域分别 是普通翻译研究、应用翻译研究和专业翻译研究,共发文 433 篇,占研究论文总数的 57. 73%,与穆雷、蓝红军统计的 2010 年的相关数据相比,占据前两位的没有变,但是第三位由翻 译史研究变成了专业翻译研究,其发展表现出了强劲的势 头,2012 年发文数量达到 135 篇,占研究类文章的 18%。这 说明两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务、法律、旅 游、医学等各种专业领域对外交流活跃,对翻译的需求量随 之大幅增加,相关翻译研究论文也大幅增加。从具体数据分 布来看,科技翻译论文最多,为 26 篇,其后依次是公示语翻 译 17 篇,政治类翻译 15 篇,旅游类翻译 12 篇,法律类翻译 11 篇,商务类翻译 9 篇,新闻类翻译 8 篇,哲学类翻译 7 篇, 广告类翻译 7 篇,影视类翻译 5 篇,医学类翻译 5 篇,绘画翻 译 2 篇,餐饮翻译 2 篇,船舶、航空、物流、体育、园林、京剧、 服饰、摄影、农业等类翻译各 1 篇,可见这些研究涉及到了我 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行业,这也是翻译越来越走向行业 化和职业化以及语言服务行业不断深入和壮大的一个直接 表现。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 2012》的统计数据,从 1980 年至 2011 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 总数从 16 家发展到了 37197 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30. 3%;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我国语言服务业专职从业 人员达到 119 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 53. 8%,约为 64 万人。 文学翻译研究值得关注,在统计的期刊范围内全年发文 98 篇,占研究类文章的 13. 07%,比 2010 年穆雷、蓝红军的同 类统计数据增加近一倍,如此迅速的增长是与国家近几年大 力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密不可分的。文学是文化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国文化、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视直接 促进了文学翻译研究的发展,使翻译界加大了对文学翻译研 究的力度。从 2012 年所发相关文章来看,有 60 篇文章是研 究汉译外文本,占到该类文章总数的 60. 61%,只有 30 篇研 究外译汉文本。这些数据说明中国译学界在文学翻译研究 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关注度占压倒性优势,希望从这 ·02· 些中译外文本的研究中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律,促推中国文学 “走出去”。 译介研究是与文学翻译研究紧密相关的一个翻译学科, 与中国文学“走出去”关系更直接更紧密。在统计范围内收集 到 48篇研究论文,占研究类文章的 6. 40%,直接聚焦中国现 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文章有 13 篇。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译介 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核 心内容之一。从建国之初,中国官方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主 动向国际(主要是西方国家)译介中国文学。近些年,随着中 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中国建设国家软实力、 构建国家新形象的现实诉求日益高涨,中国现当代文学再次 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砝码,国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 “走出去”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的这种扶持力度可能随着 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加强。配合着国家的政策, 译学界对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研究还会继续升温。 口译研究共 35 篇文章,占研究类文章的 4. 67%,尽管比 例还比较小,但正处于上升势头。2012 年我国口译研究有三 方面的特点:(1)研究队伍规模化。2012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 的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吸引了 260 余名学者参 加,参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以及 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口译研究队伍日益壮大。(2)研究内容 多样化。本年度的口译研究不仅有口译研究范式、口译教育、 口译实践的探讨,还出现了社区口译、口译行业管理等新研究 内容,研究内容进一步多样化。(3)研究方法实证化。与早前 的口译研究相比,本年度的口译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更注 重通过实证的手段来佐证研究者的观点,避免过去仅靠“思辨 +文献”而产生相对较空泛的研究结论。在此背景下,口译语 料库的建设与运用将是今后口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比翻译研究文章 25 篇,仅占研究类文章总数的 3. 33%,是除了翻译管理研究外研究论文最少的一个领域。 该数据或许表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社会转向”之 后,翻译研究更多地关注翻译的外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尽管近几年呼吁翻译研究“回归本体”的声音时有所闻,但是 结合语言对比或基于语言对比开展的翻译本体研究仍难以 回到以前的繁荣局面。另外,在本年度的对比翻译研究成果 中,仅有 1 篇是俄汉对比,其余论文均是汉英语言的对比,可 见翻译研究中的语言文化对比视角始终未能摆脱汉英“独 大”的局面。 翻译技术研究文章有 34 篇,占研究类文章的 4. 53%。 基于语料库的口笔译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 2012 年相关研究呈现多样化发展:既有语料库自身开发和建设研 究,涉及口译平行语料库建设、科技文献平行语料库建设、对 应句检索、语料库标注、历时语料库建设、汉英对应评价意义 语料库建设等主题;也有利用语料库优势探索新的翻译现象 的研究,涉及学术著作英译本中高频动词的使用情况、汉英 对应词语单位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的对比等主题。其他方 面,术语翻译研究涉及术语翻译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等问题;机辅翻译研 究涉及机器译文错误分析、科技英语软件辅助翻译等问题; 技术辅助翻译教学研究涉及基于云服务的校企合作翻译教 学生产平台设计、大规模测试中学生英译汉机器评分模型构 建等问题。 翻译管理研究分支包括政策、行业、项目、会议、过程、评 估等内容。本文统计发现 2012 年中国翻译管理研究论文只 有 15 篇,发文数量仍然很有限,仅占研究类文章的 2. 00%, 涵盖翻译行业研究、翻译项目管理研究、语言服务业发展研 究。随着翻译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深入,翻译管理人才的 需求会越来越迫切,翻译管理研究的空间相应会得到扩展。 2012 年统计范围内有关翻译史的研究论文共 62 篇,占 研究类文章的 8. 27%,从译本研究、翻译家研究、断代史研 究、翻译史研究方法等方面探讨翻译史撰写及研究中应注意 的一些问题。从研究的体裁来看,有关文学的翻译史研究仍 占据主导,有 37 篇,占该类文章的 59. 68%,对其他非文学类 翻译史的研究显得不足,比如对中国军事翻译史、汉籍外译 史、区域史、国别史、专题史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人涉足。在 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中国亟待展开汉籍外 译史研究,总结得失经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出谋献策;另 外,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新国防战略 观,对军事翻译史的研究也亟待系统开展,研究军事翻译与 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总结军事翻译的历史经验。还有一 个不足是探讨翻译史研究方法论文章还很少。2012 年“首 届中国翻译史高层论坛”在四川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举行, 来自两岸四地的翻译史研究学者就目前翻译史研究中存在 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讨论,表明中国翻 译史研究已逐渐形成合力,在翻译区域史、国别史、外译史、 专题史研究中,翻译史研究将获得新生命力。 2 成果要览 2. 1 普通翻译研究 2. 1. 1 学科建设研究 与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相比,翻译学是一门“年轻”的 学科,因此在学科建设研究方面的诉求更加突出。上世纪末 本世纪初,中国翻译学界围绕翻译学的几大核心问题展开了 数次大讨论,对于更新学界对翻译学的认识起到了很大的推 动作用。 多位学者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 刻反思。许钧(中国翻译,1)、穆雷(中国翻译,2)对“翻译研 究之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针对当前译学界仍然存在的 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回应;许钧(中国翻译,4)还从国家文化 战略发展的角度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宏 观建议;谭载喜(中国翻译,4)对中国翻译研究 30 年来的发 展进行了回望和反思,并提出未来中国翻译研究应该保持开 放、包容而又不乏批判特质的思想,处理好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的各种关系;谢天振(中国翻译,1;中国翻译,4;东方翻译, 5)认为当前中国翻译研究滞后于时代语境的变化,指出翻译 学成为独立学科“梦圆”之后还应当从思想上、理论上、人员 上及体制上更新认识。 ·12· 一些学者围绕翻译学某一学科分支的建设与发展展开 了热烈讨论。例如,王寅(中国翻译,4)对认知翻译研究这一 交叉领域的理论来源及其方法论内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 释;冯全功(外语教学,5)提出了翻译修辞学的概念并对其内 涵进行了阐释;谭业升(外语教学,5)以翻译中的表情力和认 知增量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了翻译认知文体学的相关问 题;曾利沙(上海翻译,4)则思考了应用翻译学理论范畴体系 整合与拓展的逻辑基础。潘文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 陈飘平(上海翻译,2)还探讨了中国传统译论之于当下中国 翻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以上这些学者对翻译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及时总结和思 考,在一定程度上为翻译学研究接下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 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新阶段译学研究者的翻译学学 科意识正在加强。 2. 1. 2 方法论研究 方法论对一门学科的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翻译学的 跨学科属性决定了其借鉴其他学科方法论构建自身方法论体 系的合理性和必然性。2012年中国译学界关于翻译研究方法 论探讨的文章继续在跨学科方法的应用上有所发展。张威 (中国翻译,3)从跨学科研究的概念与性质、目的与作用、组织 形式与基本特征出发,思考了口译跨学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并厘清口译跨学科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张冬梅(外语学刊,1) 从描述与规范之争的哲学根源入手,探讨了翻译学中描述方 法与规约方法的学术差异与内在联系;冯奇、万华(上海翻译, 4)从语音、词汇和句子语言层面对翻译的语言学视角进行了 重新阐释;陈伟、廖美珍(外语教学,4)从意义的维度、基本单 位和是否具有确定性三个方面阐释了语言哲学意义理论嬗变 的轨迹;喻锋平(外语与外语教学,2)对国内外翻译研究转向 及范式转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译学发展过程中的多 种转向及范式转换的内涵及发生背景进行了梳理。 除期刊论文,在译学方法论建设方面,近年来还有多部 中国学者完成的方法论著作面世,如穆雷主编的《翻译研究 方法概论》(2011)、仲伟合等编著的《口译研究方法论》 (2012)、刁克利主编的《翻译学研究方法导论》(2012)、姜秋 霞等主编的《翻译学方法论研究导引》(2012)。这些著作为 中国翻译研究的规范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引。 2. 1. 3 外国译论研究 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对西方译论盲目追捧 的时期,甚至经常出现一些对西方译论的误读。近年来,译 学界对于西方译论的接受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接受质量得 到了大幅提升,这在 2012 年笔者统计的 28 篇中国学者有关 外国译论的研究论文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方面,中国译学界继续为外国译论的“本土化”和正确 解读进行着不懈努力。一些学者持续发现和引介西方译论 的最新发展。比如唐芳(外语研究,5)通过对 Sela-Sheffy 惯 习观的引介,梳理了翻译社会学研究新的发展情况。还有一 些学者对西方某一领域的翻译成果进行述评。例如李德超、 唐芳(中国翻译,3)比较了西方翻译研究范式与口译研究范 式流变的异同;邓志辉(外国语,4)分析了认知科学视域下西 方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发展状况;邵璐(中国翻译,5)对西方 翻译文体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少学者对外国翻译研究名家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 或再研究,帮助我们透彻理解外国译论的具体内涵。例如, 邱扬(外国语文,3)对伽达默尔“翻译即阐释”的哲学阐释观 在译学中的批判性理解运用进行了再思考;蒋童(外国语,1) 对韦努蒂翻译研究中的术语链进行了解析;管兴忠(解放军 外国语学院学报,2)对安东尼·皮姆的翻译思想进行了归纳 性阐释;曹丹红(中国翻译,5)和高乾、钟守满(中国翻译,2) 对本雅明翻译思想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再解读;武光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从整体上探究了奎因的翻译哲学 思想。而有些学者则在继承发展外国译论的基础上形成了 自己的理论创新。例如,曾文雄(外语学刊,1;外语教学,2) 发展了翻译社会学的文化资本理论,在讨论“第三空间”翻译 文化资本运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 另一方面,中国译学界也出现了对外国译论的冷静思考 和深刻反思。例如,吕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反思了译 学界对奎因“翻译不确定”论的误读;陈小慰(外语研究,1) 从修辞角度对翻译功能目的论进行了反思;彭勇穗(解放军 外国语学院学报,1)对图里描写翻译学中的“客观描写”方 法进行了批评和反思。 2. 1. 4 传统译论研究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传统译论尽管偏向感悟式的就事 论事,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简约之中不乏真知灼见,反 映出了翻译的一些最本质的规律,仍然对翻译实践起着指导 作用,为当代译论所借鉴。 在 2012 年统计范围内,有 17 篇文章从中国传统译论得 到启发,对翻译问题进行阐释。如赵巍、李琳(西安外国语大 学学报,2)对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的佛经翻译理论进行 了现代语言哲学视角的阐释;傅惠生(外语研究,3)证实了赞 宁《宋高僧传》卷三中的翻译理论总结是整个佛经汉译译论 体系主体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善了佛经汉译译论体 系;尹铁超(外语学刊,3)通过对语言本质及特性的分析,来 解释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相关程度问题;张传彪(中 国科技翻译,2)则考察了翻译的基本属性变通,认为变通既 是文学翻译也是非文学翻译的本质属性;高雷(当代外语研 究,8)探讨了翻译价值这一关系范畴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社 会性与历史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多元性与一元性,并指出这 四个特性在翻译价值元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1. 5 本土理论构建 2012 年中国的翻译研究在本土理论构建方面表现出了 强劲的动力,相关论文 55 篇,远远高出外国译论研究的 28 篇,主要从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文 章学、文体学等学科确立中国译论的根和源,提出新的译论 见解,在国际译学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体现了中国译学 界文化自觉和学术自信的整体上升趋势。 翻译的认知隐喻研究、翻译的语用研究、和合翻译学、变 ·22· 译论等带有浓厚本土色彩的译学和译论越来越引人关注,发 表了一系列内涵深刻的文章。如曹丹红、许钧(中国外语,1) 探讨了翻译的隐喻属性;朱安博(山东外语教学,4)根据语义 象似性理论提出了在处理隐喻翻译中的策略和相应的翻译 原则;侯国金(外语与外语教学,3)从语用修辞学视角阐释了 “轭配的语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轭配的语用翻译观”,寻 找解决翻译问题的语用修辞学途径;吴志杰(外语教学,2)以 和合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和合翻译学的设想;黄忠廉 (外语研究,1)从翻译的主体、客体、方式、动作、目的、类属等 要素重新检视了翻译的内涵,讨论了翻译的外延“变译”与 “全译”及其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从语法学、文章学、哲学、心理语言学、诗 学、文化语境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来丰富本土译论。如赵联 斌(上海翻译,2)阐述了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研究焦点和理 论视角;汪东萍、傅勇林(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耦合佛典 汉译中的合作翻译传统、“文以载道”信念以及“文质之争” 理论模式,构建了佛典汉译的文章学译学范式;杨平(外国 语,6)认为中国哲学的翻译方法应该从“以西释中”转向“以 中释中”,采取文化还原式翻译来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质和财 富;孙艺风(中国翻译,1)论述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 途径及其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中的意义;王宁(中国 翻译,3)论述了翻译在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之间扮演的越来 越重要的文化协调者的角色。 2. 1. 6 翻译伦理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翻译伦理研究在 2012 年仅有 4 篇论 文,只占普通翻译研究的 2. 48%,原因可能是翻译与伦理研 究在国内外系统研究成果都较少,可资借鉴的文献有限;再 就是“伦理”这个词本身比较抽象,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有一定 困难。程平(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从“善”的翻译视角来 分析翻译,揭示翻译的伦理属性及其伦理含义;胡东平、黄秋 香(山东外语教学,3)从伦理的角度出发,从复译行为视角、 复译主体视角及复译结果视角等三个方面对复译的伦理内 涵进行探讨;杨荣广(语言与翻译,2)从翻译理论中关涉伦理 的译论出发,探讨了伦理因素在译料选择、翻译策略、译文接 受三方面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王大智、于辉(外语与外语教 学,2)从传统中国对翻译行为的伦理诉求、翻译伦理与翻译 政治的关系、译者道德问题以及翻译伦理思想的阐述方法等 四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翻译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2. 1. 7 译者主体性研究 2012 年中国译学界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统计到 10 篇论 文,占普通翻译研究论文的 6. 21%,这多少与翻译越来越重 视译者主体性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合。不过从整体来看,这些 文章比较系统地揭示了翻译主体性的理论特征和实践途径 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周领顺(外语研究,1)论述了变译与译 者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束慧娟(上海翻译,3)在对《中庸》 篇名翻译的三个译本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认知语言学中的动 态投射观念是译者实现翻译目的、发挥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手 段;周红民、程敏(上海翻译,4)从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全面、 深度揭示译者的隐身现象,为译者主体的价值辩护;李广荣 (山东外语教学,4)借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视域融合理 论,以严复的翻译实践为考察对象,凸显文本意义普遍性与 译者主体性之间的现实价值考量;何自然、李捷(中国翻译, 1)探讨名称翻译与译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马纳克(当代外 语研究,5)以晚清时期的小说翻译为例,从诗学观与翻译实 践互动的角度揭示“创造性叛逆”,进一步厘清译者主体性的 深刻内涵。 当代译论认为,译者通过翻译参与社会现实、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等的构建,翻译是社会发展、文明传承与进步的助 推器,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得到彰显。因此,译者 主体性的研究应该得到加强,以更好发挥译者在社会活动中 的作用,增强译者的社会地位。 2. 2 应用翻译研究 从笔者的统计数据来看,2012 年应用翻译研究的论文数 为 137 篇,为发文量的第二位,占翻译研究类文章总数的 18. 27%。这说明应用翻译研究非常活跃,在中国译学结构 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 年应用翻译研究成果丰富,笔者从翻 译教育与教学、翻译测试、翻译批评等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2. 2. 1 翻译教育与教学 2. 2. 1. 1 翻译教学总论 2012 年翻译教学总论从功能语篇角度、文本分析、认知 语言学等角度探讨翻译教学的不同模式与教学方法,也有文 章通过借鉴国外的办学经验为我国翻译专业的教学提出建 议。例如,陈旸(中国外语,1)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的理论进行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研究,探讨语篇分析对翻译教学的作用;朱琳(外语教 学,3)通过实证研究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文本分析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有效 性;谭业升(外语界,3)从认知语言学意义理论及语义分析的 角度提出了翻译教学认知建构模式;桑仲刚(中国外语,4)从 多个理论视角回顾了目前翻译教学的理论研究,提出翻译教 学方法须探究翻译能力形成过程以及翻译策略选择过程;柯 平、李小撒(外语研究,4)论述了评注式翻译在西方翻译教学 中的应用情况,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这一教学手段对翻译学 习者的价值;王斌华、穆雷(外语界,5)调研了有代表性的国 际口译院校口译专业的办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翻译专业办学和教学的建议。从整 体看,这些研究的理论视角集中在语言学范畴,下一步可以 拓宽研究视野,尝试借鉴别的学科研究成果为翻译教育提出 新的教学模式。 2. 2. 1. 2 MTI教育 2012年度在翻译教育与教学研究中,MTI翻译专业硕士 学位备受关注,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1)为 MTI 改 革广纳良言。例如,何其莘(东方翻译,1)从翻译专业学位综 合改革试点单位的中期验收中,总结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建 设的三大难点;王志伟(外语界,4)通过考查美国高校应用翻 译人才的培养体系,从国家、行业部门与培养单位这三个方 面提出完善我国 MTI 教育的三点建议。(2)MTI 论文写作。 例如,李红玉(东方翻译,1)介绍了上外 MTI 学位论文中的 ·32· 论文定位、写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价指标、指导和答辩体系;穆雷、杨冬 敏(外语教学,4)提出了 MTI 学位论文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 价。(3)MTI实习管理。例如,张莹(东方翻译,1)通过介绍 上外高翻 MTI三个最具代表性和推广性的实习基地,探讨了 MTI院校在实习基地选择与建设方面的原则;任文(中国翻 译,6)探讨了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原则指导下,MTI 口 译方向专业实习的设计理念和具体的管理操作。(4)MTI教 学模式。例如,杨晓华(中国翻译,1)以 MTI 文化翻译课程 为例,提出了基于问题学习的翻译教学模式;龚锐(东方翻 译,6)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传片的翻译项目为例,探讨了 MTI专业笔译教学中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MTI已成为翻译教育与教学的热点。经过数年的建设 与摸索,MTI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与困难、所取得的成功与 反响已逐渐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与建 议,在这些不同的声音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期望———把 MTI 教育办得更好、更适应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 2. 2. 1. 3 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2012 年翻译能力的研究主要围绕“能力构成”和“能力 的阶段性”这两个方面展开。例如,马会娟(外语教学,1)运 用问卷调查、 样本 保单样本pdf木马病毒样本下载上虞风机样本下载直线导轨样本下载电脑病毒样本下载 分析等工具,探讨了北外本科生和研究生 汉译英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相应特点,并由此提出了 口译分级教学的设想;钱春花(外语界,3)运用三角验证的方 法,构建了翻译能力构成要素体系;王斌华(外语与外语教 学,6)提出口译能力的五个要素和三个发展阶段。尽管在本 年度翻译能力的研究中,已有不少学者注意使用实证方法, 但是限于研究对象的样本相对不大,历时的时间相对较短,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研究成果的借鉴意义。 2. 2. 2 翻译测试 翻译测试是翻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012 年 度翻译测试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笔译测试,甚 少涉及口译测试。例如,肖维青(外语教学,1)探讨了多元素 翻译能力观中翻译能力构成作为翻译测试观念的可行性;肖 维青(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还运用实证的研究工具,对 比了整体印象法、错误扣分法、综合评分法三种笔译评价方 法;而王立非、王志敏、江进林(外语与外语教学,6)从语义和 形式两个维度制定了一套中国学生英译汉的分析性评分标 准。笔者认为,本年度的翻译测试研究在方法论上前进了一 大步,充分地借鉴了测试学的有关成果。今后的研究中,可 从笔译测试研究成果中汲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2. 2. 3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研究能推进翻译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 2012 年度主要的研究成果有翻译批评理论探讨与翻译实践 探讨。理论探讨如:周领顺(中国科技翻译,3)指出在翻译研 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译者行为批评逐渐成为翻译批评的 新焦点;蓝红军(中国翻译,4)论述了翻译批评对翻译行业和 翻译学科的良性作用;曹山柯(中国翻译,4)指出了互文性理 论在国内翻译批评中的误用,并提出了匡正误用的建议;穆 雷、蓝红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 我国 1950—2009 年翻译批评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实践探讨 如:陈明明(中国翻译,1)评述了一些关键术语的汉译与英 译,指出现行译文的不妥之处并提出较为准确的译文;余秋 平(中国翻译,3)分析了报刊新词英译中存在的误译,并提出 减少这些错误的建议;温秀颖(中国翻译,5)从知识、目的、直 觉三个维度,批评了英国翻译家登特·杨父子(John and Alex Dent-Young)的《水浒传》译本。从本年度的翻译批评研究论 文中,笔者发现有不少翻译实践批评建立在译者个人思辨的 基础上。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可更多从译文接受者的角 度开展实证调查,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译文正误的批评提供有 力的佐证。 3 结语 2012年中国翻译领域有一些标志性的大事,这些大事是 过往中国翻译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具有承前启后的里 程碑意义。例如中国翻译协会成立 30 周年纪念大会,总结 了 30 年来我国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 化、对外传播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表明译协的 工作与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结合紧密,翻译成为助推中国文 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再比如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中国 文化对外翻译出版社发展报告 2012》和《中国语言服务业发 展报告 2012》,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内地翻译行业首次发布的 权威行业报告,为翻译行业化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第三件 大事是中国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中翻译的作用功不可 没,引发了国内翻译领域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当代 文学外译等论题的热烈讨论和深入研究。 从本文对 2012 年中国翻译研究各个领域的具体分析可 以发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创新意 识、学科意识、方法论意识正在得到逐步加强。意味着中国 翻译领域一定会有更多带来正能量的大事件发生,它们将推 动中国翻译及其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注释:本文文献较多,为压缩篇幅,参考文献中除列出几部专 著及非 2012 年的参考文章外,其他参考的 2012 年的文章一 律采用文内简注的形式,例如穆雷、蓝红军(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6),表示相关文章发表在 2012 年该刊第 6 期。 参考文献: [1] 刁克利. 翻译学研究方法导论[M]. 天津:南开大学 出版社,2012. [2] 姜秋霞. 翻译学方法论研究导引[M]. 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12. [3] 罗列,穆雷. 翻译学的学科身份:现状与建设[J]. 上 海翻译,2010(4). [4] 穆雷.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11. [5] 仲伟合. 口译研究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12. ·42·
本文档为【2012年中国翻译研究评析_王祥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00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3-12-08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