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1手太阴肺经

01手太阴肺经

举报
开通vip

0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位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肺气的宣发...

01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位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首见于《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临床都有呼吸异常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若是因外感引动内饮,阻塞气道,肺气失宣,多为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若是因肝火上炎,耗伤肺阴,肺失肃降,多致喘咳气逆。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于宗气的生成。一身之气主要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宗气属后天之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气海”,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如《灵枢?五味》所说“其大气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并能贯注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故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因而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的呼吸均匀通畅,节律一致,和缓有度,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 肺的呼吸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基于肺的呼吸功能。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常,势必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若肺丧失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新陈代谢停止,人的生命活动也就终结了。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为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清?汪昂《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或膀胱,出现咳逆上气,小便不利,或水肿。肺气行水功能失常,导致脾转输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饮水湿;水饮蕴积肺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都有咳喘痰多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他脏的功能。临床上对水液输布失常的痰饮、水肿等病证,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由于水液输布障碍主要是因外邪侵袭而致肺气的宣发作用失常,故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古人喻之为“提壶揭盖”,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则称之为“开上源以利下流”。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全身的血脉均统属于心,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即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从而促进血液运行。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难经?一难》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同时,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精所化的谷气相结合,生成宗气,而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若肺气虚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畅,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维持通畅均匀的呼吸,使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二是调理全身气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保持全身气机调畅。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通过肺朝百脉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由此可见,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内经》喻为肺脏。《素问?病能论》说:“肺为藏之盖也。”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华盖”之称。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称之为“水之上源”。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故《素问?痿论》说:“肺者,脏之长也”;《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由于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侵,首先被犯;肺又外合皮毛,风寒燥湿外袭,皮毛受邪,亦内合于肺。故肺为诸邪易侵之脏。 2.肺为娇脏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百脉之所朝会;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简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若娇嫩之肺脏一旦被邪侵犯,治疗当以“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法则,用药以轻清、宣散为贵,过寒过热过润过燥之剂皆所不宜。 3.主宣发与肃降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故称“肺气宣发”和“肺气肃降”。 肺气的宣发作用,能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痈疽》说:“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若因外感风寒而致肺失宣发,则致呼吸不畅,胸闷喘咳;卫气被郁遏,腠理闭塞,可致恶寒无汗;津液内停,可变为痰饮,阻塞气道,则见呼吸困难,喘咳不得卧。 肺气的肃降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三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人体脏腑气机的运动规律,一般是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肺位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失肃降,则可出现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等症。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谓“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宣发与肃降失调,则见呼吸失常和水液代谢障碍。一般说来,外邪侵袭,多影响肺气的宣发,导致肺气不宣为主的病变;内伤及肺,多影响肺气的肃降,导致肺失肃降为主的病证。宣发与肃降失常又是相互影响,同时并见的。如外感风寒首先导致肺的宣发功能障碍而出现胸闷鼻塞、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同时也可引起肺的肃降功能失常而伴有咳嗽喘息。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它们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的作用。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的相互为用关系。 肺对皮毛的作用,主要有二:①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于皮毛,发挥卫气的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②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即将津液和部分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皮毛肌腠以滋养之,使之红润光泽。若肺精亏、肺气虚,既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感冒,又可因皮毛失濡而见枯槁不泽。 皮毛对肺的作用,也主要有二:①皮毛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内经》把汗孔称作“玄府”,又叫“气门”,是说汗孔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而且也是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②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如寒邪客表,卫气被郁遏,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紧等症,若伴有咳喘等症,则表示病邪已伤及肺脏。故治疗外感表证时,解表与宣肺常同时并用。 2.在窍为鼻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肺系(喉咙、气管等)与肺相联,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功能。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灵敏;肺失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亦差。故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脉度》)。临床上常把鼻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肺病的依据之一,而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等病证,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3.在志为忧(悲) 关于肺之志,《内经》有二说:一说肺之志为悲;一说肺之志为忧。但在论及五志相胜时则说“悲胜怒。”悲和忧虽然略有不同,但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大致相同的,因而忧和悲同属肺志。悲忧皆为人体正常的情绪变化或情感反映,由肺精、肺气所化生,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则属不良的情志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伤肺精、肺气,或导致肺气的宣降运动失调。《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悲伤过度,可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的现象。反之,肺精气虚衰或肺气宣降失调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4.在液为涕 涕,即鼻涕,为鼻黏膜的分泌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窍,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肺为涕。”肺精、肺气的作用是否正常,亦能从涕的变化中得以反映。如肺精、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寒邪袭肺,肺气失宣,肺之精津被寒邪所凝而不化,则鼻流清涕;肺热壅盛,则可见喘咳上气,流涕黄浊;若燥邪犯肺,则又可见鼻干而痛。 5.与秋气相通应 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肺主秋。肺与秋同属于五行之金。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秋季之肃杀,是对夏气生长太过的削减;肺气之肃降,是对心火上炎太过的制约。肺与秋气相通,故肺金之气应秋而旺,肺的制约和收敛功能强盛。时至秋日,人体气血运行也随“秋收”之气而衰落,逐渐向“冬藏”过渡。故养生家强调,人气亦当顺应秋气而渐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治疗肺病时,秋季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顺其敛降之性。此外,秋季气候多清凉干燥,而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临床常见干咳无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 手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分别介绍如下: 肺经:(1)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2)穿过膈肌,属于肺脏。(3)从肺系——气管,喉咙出腋下(中府,云门),(4)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之前(天府,侠白)。(5)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6)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7)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病候:本经有异表现如下: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心烦不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证,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 手太阴络脉为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在腕后一寸半处,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阳经脉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步在大鱼际。 其病症:实证,手掌和手腕部灼热;虚证,呵欠、尿频、遗尿。可取手太阴络穴治疗。本络络于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经别,从太阴经分出,进入腋下渊腋的部位,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走向肺部,散到大肠,向上浅出缺盆部,沿着喉咙,由此再合入手阳明经。 手太阴经筋:起始于大拇指之上,沿拇指上行,结于鱼际之后。行寸口动脉外侧,上行沿前臂,结于肘中,向上经过上臂内侧,进入腋下,出缺盆部,结于肩髃前方,其上方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从下方结于胸里,分散通过膈部,与手厥阴经之筋在膈下会合,达于季胁。 其病症:在本经筋循行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紧掣痛,重者可成息贲病,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内经》上说肺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与尊贵。可是在实际治疗应用方面,很少有人对肺经格外地重视,治疗范围通常局限在感冒、咳喘上面。如果初学者都是这么学习的话,恐怕终是管中窥豹,难见真貌了。 其实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结,中可运化脘腹之湿浊,下可补肾中之亏虚。岂是一个咳喘可以涵盖?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脏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诸气者,皆属于肺。"《内经》的话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须仔细体悟才行。所以,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可以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来实现。这是多好的治病思路,怎么可以轻意地一带而过呢?很多人只喜欢从别人那里求得个偏方秘招,并视如珍宝,可《内经》中遍地黄金却无人捡拾。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尺泽穴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还有个特效穴--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肺经上有几个穴位尤其要注意,它们可是肺脏健康的晴雨表。这个晴雨表就是--中府穴、尺泽穴和孔最穴。 中府穴是肺的募穴,位于锁骨下窝下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肺的情况都能从这里反映出来。那些咳嗽、气喘、胸痛的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的人,按摩中府穴对克服这些症状有很大的疗效。又因为此穴是手、足太阴之会,故又能健脾,治疗腹胀、肩背痛等病。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曾经有一位喜欢健身的先生因为练扩胸拉伤了肌肉,选的就是中府穴,因为求“效”心切,用力过大,结果第二天他更疼了。当时医生考虑刺激这个穴位并不是镇痛,而是要加快他身体自我恢复的过程,结果却适得其反。   尺泽穴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处,这个肌腱在曲肘时很明显。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有泻热的作用。很多病症,如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都在这里有所反映。另外,尺泽穴跟肱肌腱相近,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痉挛。注意: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才能有好的效果。   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在尺泽与太渊(腕部动脉搏动处)联机上,腕横纹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孔最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主治急症,急性出血性疾病的病人都在阴经的郄穴上有反映。根据肺经的循行,按摩本穴除了可以泻肺热,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外,对咳血、痔疮出血也有作用。 肺经:由胸走手。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本经影响的脏腑官窍有:肺,胃,大肠,中焦,咽喉。 编号 穴名 详述 1 少商 肺经井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醒脑开窍。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可以调肺气、止喘咳、散风热、利咽喉、疏肺卫,常用于治疗肺脏、肺系病变。对昏迷、晕厥、角膜炎、结膜炎、喉炎、扁桃体炎的治疗,常点刺放血。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昏迷。③癫狂。配劳宫,主治呕吐;配大陵,主治咳逆喘;配太冲、经渠,主治喉中鸣;配曲泽,主治血虚口渴;配中冲、关冲,主治中风昏迷;配大敦,主治狂症。 点刺一侧少商穴后,喉头血泡大部分萎缩,自觉症状缓解;再点刺另一侧,喉头血泡全部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全过程为4-5分钟。 2 鱼际 肺经的荥火穴。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肺经的荥火穴,“荥主身热”,具有清肺热、泻火邪、利咽喉之功,滋肺阴、凉血止血之效。本穴还为理气的要穴,特别有梳理上焦之气的作用。 主治:肺系疾患:咳血,失音,喉痹,咽干。支气管炎,肺炎,咽炎,鼻炎。热病:身热头痛,乳痈,掌中热。 本经所过部位的疾患:肘挛,指痛。 其他:目眩,腹满,腹痛食不下。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配合谷,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失音。配孔最、中府,主治哮喘。 3 太渊 是肺经的原穴,也是脉会穴,即全身经脉之气会聚俞太渊。针刺太渊有理气、活血、通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血脉病症,如,血脉痹阻的胸痹、心痛、脉涩、喘息咳逆;血失固摄的咳血呕血等。本穴以治疗心肺二脏有关病症为主。可补肺气之虚,又可治肺气之实,凡肺脏失常所致胸肺疾患及喉、鼻病症均有良效。凡与肺气有关的心、血脉病症也宜选用本穴。 【功能】宣肺止咳,活血通脉。 肺经原穴。可补肺气之虚,又可治肺气之实,凡肺脏功能失常所致胸肺疾患及喉、鼻病症均有良效。血行脉中。有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才能维持正常运行,因此凡与肺气有关的心、血脉病症也宜选用本穴。另外,太渊是全身诸脉精气汇集之所,又为肺脏真气所注之处,故是治疗无脉证的首选。 【主治】胸肺疾患:咳嗽,气喘,咯血,喉痹,失音,胸闷,心痛,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 头面疾患:头痛,牙痛,目生翳膜。本经所过部位疾患:手腕痛,无脉证。其他:寒热,狂言,热病汗不出,噫气,呕吐,遗尿。 现代研究:太渊对血液运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疗效:针刺太渊对咯血及脑出血,具有显著效果;对于血压的调整也有较好作用。太渊对肺功能有明显调整作用,有改善肺通气量的作用,使呼吸机能加强。 4 经渠 肺经的经穴。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功效:宣肺清热。止咳平喘。肺经的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穴性属金,与肺脏五行属性相同,所以宣肺清热、止咳平喘作用最强。 主治:肺系疾患:咳嗽,气喘,喉痹。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胸部疾患:胸部胀满。胸背痛。食道痉挛。 5 列缺 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两个合谷(虎口)相对,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 功效:宣肺散风,通经活络,通调任脉。 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经气相通,可治疗肺、大肠二经病症及手太阴络脉病症,是治疗肺卫和肺系疾患的常用穴。外可疏卫解表,通经活络,利气通窍,以治疗头痛、五官病等外经病症;内可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以治疗咳喘等肺脏病症。 临床上常用本穴治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故《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尤善治外感头痛。鼻为肺窍,手阳明之脉挟鼻孔,喉连于肺,为肺之通道,故列缺为治疗鼻喉病症的常用穴。也是治疗风寒、风热感冒的常用穴,列缺宣肺利气平喘之力较著,是治疗实证咳嗽、哮喘的要穴。 列缺通任脉,任脉循阴部。本穴有清热祛湿,利尿止痛之效,可治疗小便赤,溺血,阴茎痛等。 主治:肺系疾患: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感冒。 头项五官疾患:偏正头痛,项强,口眼歪斜,牙痛,咽喉痛,鼻渊,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落枕,鼻炎。 本经所过处疾患:掌中热,上肢不遂,手腕无力。桡神经麻痹,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 其他:惊痫,尿血,小便热,阴茎痛。荨麻疹,无脉症,遗尿。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特别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以及头项的病。因为不好找此穴,所以人们用的少,其实它很重要。主治疾病: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6 孔最 本经郄穴。腕横纹上七寸处。 功效:清热凉血,肃降肺气。 孔最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善治在上的出血症,如咳血,鼻衄。也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穴,取其止血治急之功。应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腑壅热、血郁为痔时也可配取本穴, 主治:肺系疾患:咯血,衄血,失音,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 本经所过处疾患:肘臂挛痛,屈伸不利。 其他:热病无汗,头痛,痔疮。 配肺大椎,主治咳嗽,气喘。配少商,主治咽喉疼痛。 现代研究:针刺孔最治疗哮喘比口服氨茶碱起效快。 7 尺泽 肺经合水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泄肺热,滋阴润肺,肃降肺气。肺经合水穴。“合主逆气而泄”,临床证明尺泽穴处浅表静脉放血。对治疗呕吐泄泻有确定的疗效,而且取效很快。本穴为肺经子穴,肺经实证,胸满喘咳,肺热咳血,往往取本穴用泻法治疗。 主治:肺部疾患: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肺结核,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热病:潮热,舌干,小儿惊风,乳痈。丹毒。胃肠疾患:吐泻,进行胃肠炎。本经所过处疾患:肘臂挛痛。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肾虚就是肾不纳气。气走上边来了,人就会头重脚轻。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此穴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8 天府 胳膊腋横纹下三寸处。古人找此穴的方法:两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对,用鼻尖找胳膊的点,该点就是天府穴。 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功用】调理肺气,安神定志。【主治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煤气中毒;3.其它:鼻出血,吐血,肩臂部疼痛。    9 中府 肺募穴。该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胸骨旁开六寸(四横指是三寸,一横拇指是一寸)处。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中府为肺脏之气聚积之处,位近肺脏,内通肺气,取之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是治疗胸肺疾患的常用穴。心主血,肺主气,心血有赖于肺气的推动而得以正常运行,因此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所致的胸痹也可取本穴治疗。中府还常用于治疗胸膺、肩背部疼痛。而且还可治脾失健运的纳差、腹胀等脾经病症。另外,此穴对肺结核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并常作为治疗肺结核的主穴之一。 主治:胸肺疾患:咳嗽,气喘,咳吐脓血,胸膈胀满,喉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 本经所过处疾患:肩背疼痛。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 其他:皮肤骨痛,寒热烦满。 配阳交,主治喉痹。配间使、合谷,主治面、腹肿。配肺俞,主治外感咳嗽。配复溜,主治肺燥热咳嗽。 治疗:气不足、咳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②肩背痛。
本文档为【01手太阴肺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42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08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