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

举报
开通vip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 目录 1、 前言 2、 溶栓药物及分类 3、 瑞替普酶药物特性及临床研究 4、 瑞替普酶在STEMI中的应用 5、 瑞替普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前言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抗栓及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1988年ISIS-2 (Second...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 目录 1、 前言 2、 溶栓药物及分类 3、 瑞替普酶药物特性及临床研究 4、 瑞替普酶在STEMI中的应用 5、 瑞替普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前言 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达到减轻患者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早期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有关抗栓及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1988年ISIS-2 (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Infarct Survival)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阿司匹林及链激酶溶栓可使AMI患者35天死亡率由13.2%下降到8.0%,由此而确立溶栓治疗在AMI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AMI进入“再灌注治疗”时代。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我国目前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的条件下,仍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手段。 2、溶栓药物及分类 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根据发现的先后和药物的特点,可将溶栓制剂分为三代,主要溶栓药物特征的比较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2.1. 第一代溶栓剂 2.1.1 尿激酶 (Urokinase,UK)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UK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直接激活血纤溶酶原。UK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可导致系统性纤维蛋白(原)降解,易出现出血并发症,血管开通率偏低。UK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且价格低廉,目前是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 2.1.2 链激酶( Streptokinase,SK) SK是从B型溶血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非蛋白酶的外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与纤溶酶原以1:1比例形成SK-纤溶酶原复合物,催化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溶解。SK并不具有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它对血液循环中以及与血凝块结合的纤维蛋白(原)都起作用,可引起广泛的纤维蛋白原消耗,易出现出血并发症。SK具有一定抗原性,健康人群中多数可检测出SK抗体,临床应用时需要有一个负荷剂量来中和体内抗体,余药才能发挥作用,剂量较难掌握,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2.2.第二代溶栓剂 2.2.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t-PA最初是从人黑色素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阿替普酶(rt-PA)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tPA。阿替普酶的结构中含有两个环饼状结构(K区),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故可选择性地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使阿替普酶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阿替普酶无抗原性,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持续静脉给药。 2.2.2 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cylated plasminogen-streptokinase activator complax,APSAC) APSAC是人工制备的乙酰化纤溶酶原和链激酶的复合物,在纤溶酶原的活性中心人工接上一个乙酰基团,这种冻干的乙酰化基团在血液中会逐步水解而去乙酰化,纤溶酶活性中心暴露而产生纤溶作用。虽然链激酶没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但复合物中的纤溶酶原能够选择性与纤维蛋白结合,因此APSAC可发挥局部溶栓作用而不产生全身纤溶亢进,临床出血较少。 2.2.3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ingle chain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scu-PA) scu-PA亦称前尿激酶,可由人尿或胚肾细胞培养液中提取,也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称为重组scu-PA。scu-PA并无特异性纤维蛋白结合位点,但scu-PA与纤溶酶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scu-PA通过纤溶酶原间接获得纤维蛋白特异性,scu-PA无抗原性,无过敏反应。 2.3.第三代溶栓剂 2.3.1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tPA) TNK-tPA是t-PA的突变体,分子中3个位点Th103、Asn117和Lys296-His-Arg-Arg299分别被Asn、Glu和Ala-Ala-Ala-Ala代替。TNK-tPA血浆清除呈双相性,起初半衰期为20 ~24分,终末半衰期为90~130分,临床上可单次静脉推注给药。TNK-tPA对纤维蛋白特异性较tPA强,对血凝块有较大的亲和力,拮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能力也较tPA强。 2.3.2瑞替普酶(Reteplase,r-PA) 瑞替普酶是目前国内上市的唯一第三代溶栓药物。 表1主要溶栓药物特征的比较 项目 尿激酶 UK 链激酶 SK 阿替普酶 rt-PA 瑞替普酶 r-PA 替奈普酶 TNK-tPA 剂量 150万U 150万U 100mg/90min 10MU×2次 30~50mg (30min) (30~60min) (根据体重) 每次>2min (根据体重) 负荷剂量 无需 无需 需 弹丸式静脉推注 弹丸式静脉推注 抗原性及过敏反应 无 有 无 无 无 全身纤维蛋白原消耗 明显 明显 轻度 中度 极小 90min血管开通率(%) 53 50 75 75 75 TIMI 3级血流(%) 28 32 54 60 63 3、瑞替普酶的药物特性及临床研究 3.1.药物特性 t-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是人体两种主要的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人类几乎所有组织,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分泌,分子含有5个结构域:一个指型区(F区),一个表皮生长因子区(EGF区),两个环饼状结构区(K1区及K2区),一个丝氨酸蛋白酶域。F区、K2区与纤维蛋白结合有关,是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纤溶作用的关键部位。EGF区及K1区含有的高甘露糖型寡糖,与t-PA经肝脏的清除有关。 人体内t-PA主要在肝脏代谢,半衰期约5-8分钟,主要功能是将纤溶酶原精氨酸560-缬氨酸561处的肽键裂解,使其形成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属丝氨酸蛋白酶,主要通过裂解纤维蛋白使血凝块得以及时清除,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性及血管管道的通畅性。纤溶酶特异性较差,除纤维蛋白(原)外还可降解其他凝血因子(如V因子、VIII因子及II因子等)及某些血浆蛋白。t-PA可以通过赖氨酸结合部位与纤维蛋白特异性结合,能够在血栓局部激活纤溶酶原而产生选择性溶栓作用,对全身凝血与纤溶系统影响小。 瑞替普酶是t-PA的“缺失型突变体”,通过重组DNA技术从无活性的大肠杆菌包涵体内获得的,并在体外经过肽链折叠和色谱分离纯化技术转变为有活性的形式,分子系非糖基化单链,分子量为39571道尔顿,与t-PA相比去掉了EGF区、K1区和F区,保留了K2区及丝氨酸蛋白酶域。结构改变的瑞替普酶继续保留了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作用,同时与肝脏上清除受体结合力降低,血浆半衰期显著延长(约11~16分钟),可通过静脉推注直接给药,使用更方便。t-PA与血栓结合较紧密,而瑞替普酶与血栓结合相对松散,该特点明显提高了瑞替普酶对血凝块的穿透力,增强了其溶栓能力。 3.2.临床研究 3.2.1 国际临床研究 有多个国际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了瑞替普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使用其它溶栓药物作为活性对照。RAPID1研究(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giographic Phase II International Dose-finding study)入选了606例AMI患者,以阿替普酶(rt-PA)作对照探讨不同瑞替普酶给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优劣,结果显示第一方案(10U+10U,分2次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溶栓疗效优于一次静注15U或第1次静注10U,第2次静注5U的方案。瑞替普酶第一方案与阿替普酶相比较(100mg/3h静点),用药后90min两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2%及77.2%,瑞替普酶疗效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后90min血管完全再通率两者分别为62.7%及49%(P<0.05),出院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7.8%及70.7%(P<0.001),瑞替普酶均显著优于阿替普酶。 RAPID2研究(Reteplase (r-PA) vs Alteplase Patency Investigation Dur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进一步比较了瑞替普酶(10U+10U,分2次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与阿替普酶加速给药方案(100mg/90min加速给药法)的优劣,324例AMI患者用药后90min时瑞替普酶组TIMI达到2级及3级者分别为83.4%和59.9%,阿替普酶组仅为73.3%和45.2%(P<0.05),瑞替普酶组比阿替普酶组再通率更高。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死亡率分别为4.1 %和8.4%,再梗死率为4.7%和4.5%,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9.5%和12.3%,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9%和34%,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溶栓后6h需施行PTCA的比例分别为12.4%和23.9%(P<0.01),瑞替普酶优于阿替普酶。 INJECT试验(INternational Joint Efficacy Comparison of Thrombolytics)为一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试验受试者为发病在12小时以内的AMI患者。试验组予瑞替普酶(10U+10U,分2次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对照组予链激酶(150万U静点)。共有6010例患者入选,用药35d后,瑞替普酶组死亡率为9.02%,链激酶组为9.53%;用药6个月后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1.02%和12.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再梗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相近,而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瑞替普酶组低于链激酶组。 3.2.2 国内临床研究 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瑞替普酶通用名为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或注射用瑞替普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Ⅱ期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平行的试验设计,全国共有12家单位参加,将入选的2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和阿替普酶组。给药方式分别为:瑞替普酶首次静脉推注18mg,30分钟后再静脉推注18mg,阿替普酶(rt-PA) 以加速给药法的方式静脉滴注100mg。试验结果显示,瑞替普酶组溶栓90分钟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TIMI2级+TIMI3级)为78.7%,完全再通率(TIMI3级)为56.5%,阿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为77.8%,完全再通率为56.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瑞替普酶组60分钟的再通率为50.9%,明显优于阿替普酶组的39.3%(P<0.05)。溶栓后35天的随访期间,瑞替普酶组死亡率为3.63%,阿替普酶组死亡率为1.80%;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瑞替普酶组为0.9%,阿替普酶组为2.7%,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瑞替普酶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0.91%,阿替普酶组为0.89%,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相比增加了早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临床使用疗效及安全性总体相当。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AMI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是国内进行的另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临床对照研究,203例AMI患者随机接受瑞替普酶(10MU+10MU,分2次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或阿替普酶(100mg/90min加速给药法)溶栓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溶栓后90min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TIMl2级+TIMl3级)瑞替普酶组为89.66%,阿替普酶组为69.39%(P=0.0085),瑞替普酶组30min和60min的血管再通率(34.31%,64.70%)分别相当于阿替普酶组60min和90min的再通率(36.36%,65.65%),瑞替普酶组梗死血管再通时间较阿替普酶组平均提早30min。35d时,瑞替普酶组的死亡率为6.8%,阿替普酶组的死亡率为9.0% (P>0.05);脑出血发生率瑞替普酶组为0.97%,阿替普酶组为3.00%(P>O 05);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瑞替普酶组为7.76%,阿替普酶组为10.00%(P>0.05)。与阿替普酶比较,瑞替普酶显著增加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率并有减少死亡率的趋势。 4、瑞替普酶在STEMI中的应用 瑞替普酶适用于成人STEMI患者溶栓治疗,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4.1溶栓适应证 (1)胸痛时间大于30分钟,并且至少2个相邻胸导联或至少2个邻近肢体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 a.发病12h以内到不具备急诊PCI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不能迅速转运、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b.发病12~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2个相邻胸导联或2个邻近肢体导联有ST段抬高>0.1mV的患者,若无急诊PCI条件,在经过选择的患者也可溶栓治疗。 c.具备急诊PCI治疗条件,若患者就诊早(发病≤3h)而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相差>60min),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 (2)对症状发生时间12h以内并且新出现或推测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STEMI病人,可进行溶栓治疗。 4.2. 溶栓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1)既往任何时间脑出血病史。 (2)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 (3)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4)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史(不包括3h内的缺血性卒中)。 (5)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破裂。 (6)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相对禁忌证 (1)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110mmHg)。 (2)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持续时间>10min或有创性心肺复苏操作。 (3)3个月以上的缺血性卒中,痴呆症。 (4)3周内进行过大手术或4周内发生过内脏出血。 (5)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6)感染性心内膜炎。 (7)妊娠。 (8)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群的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年龄≥75岁患者应首选PCI,选择溶栓治疗时应慎重,可酌情减少溶栓药物剂量。 4.3.用法用量 瑞替普酶推荐18mg(10MU)+18mg(10MU)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缓慢推注2分钟以上,两次间隔为30分钟。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两次静推给药期间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维持管路通畅。 4.4.辅助用药 4.4.1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STEMI的主要原因。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血小板活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急性STEMI常规治疗,溶栓前即应使用。 4.4.1.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心肌梗死急性期,所有患者只要无禁忌症,溶栓前均应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继以100mg/d长期维持。 4.4.1.2 噻吩并吡啶类:氯吡格雷主要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口服后起效快。溶栓前若未服用过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应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随后氯吡格雷75mg/d,建议用至1年。 4.4.1.3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静脉溶栓联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疗效,但出血并发症增加。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有效抗凝治疗的情况下,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推荐常规应用。 4.4.2抗凝治疗:凝血酶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的关键环节,因此抑制凝血酶至关重要。接受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急性期均应进行抗凝治疗,下面三种方案可选择一种。 4.4.2.1普通肝素:已成为STEMI溶栓治疗最常用的辅助用药,随溶栓制剂不同,肝素用法亦不同。瑞替普酶为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必须联合应用抗凝治疗。溶栓前先静脉注射普通肝素60U/kg(最大量4000U),继以12 U﹒kg-1﹒h-1(最大1000U/h),使aPTT值维持在对照值1.5~2.0倍(约50~70s),至少应用48h。使用肝素期间应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4.4.2.2低分子量肝素:由于其应用方便、不需监测凝血时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建议可用低分子量肝素代替普通肝案。低分子量肝素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其抗凝疗效亦有差异,因此应强调按各自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使用。EXTRACT-TIMI 25为依诺肝素与多种溶栓药物(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的联合应用提供了证据。依诺肝素用法:年龄<75岁,血肌酐≤221μmmol/L(2.5mg/dl)(男)或≤177μmol/L(2.0mg/dl)(女)者,先静脉推注30mg,随后1mg/kg皮下注射,1次/12h,可使用至8d;≥75岁者,不用静脉负荷量,直接0.75mg/kg皮下注射,1次/12h,可使用至8d。无论年龄,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给予1mg/kg皮下注射,1次/24h。 4.4.2.3磺达肝癸钠:是间接Xa因子抑制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磺达肝癸钠有利于降低死亡和再梗死风险,而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无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肌酐<265μmol/L(3.0mg/dl)],初始静脉注射2.5mg,随后每天皮下注射1次(2.5mg),可用至8d。 4.5.疗效评估: 溶栓开始后60~180min内应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律变化。血管再通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1)60~90min内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2)TnT(Ⅰ)峰值提前至发病12h内,CK-MB酶峰提前到14h内。(3)2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4)治疗后的2~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AVB)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表1.瑞替普酶在STEMI中应用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图 5、瑞替普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1.不良反应 5.1.1出血 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INJECT临床试验中接受瑞替普酶的住院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8%,国内临床试验显示瑞替普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约0.9%。与其他溶栓药物一样,颅内出血的风险随年龄的增大和血压的升高而增加。除颅内出血外,其他各种类型的出血总发生率约为21.1%。 瑞替普酶各临床试验中,出血的范围不同,并与动脉导管插入及其它侵入性治疗的使用明显相关。一旦关键部位发生严重出血(颅内、消化道、呼吸道、心包),立即停用肝素、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如第二次静注瑞替普酶还未进行,应立即停用。在瑞替普酶治疗期间,由于注射部位形成止血栓子的纤维蛋白被溶解,所以必须仔细观察潜在出血部位(动脉穿刺、导管插入点等)有无异常。 5.1.2 过敏反应 在INJECT试验中,3000例接受瑞替普酶治疗的患者有3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其中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和低血压;GUSTO III研究中10000例接受瑞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过敏反应。 5.1.3其他 其他不良反应也有报道,如恶心、呕吐、发热及低血压。 5.2、注意事项: 由于纤维蛋白被溶解,可能引起新近的注射部位出血,所以溶栓期间,必须仔细观察所有潜在出血点(包括穿刺点、切开点及肌注部位),如有不可压迫部位的穿刺应尽量避免(如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在用药期间,如果必须进行动脉穿刺,最好采用上肢末端的血管,容易压迫止血,穿刺后,至少压迫30分钟,用敷料加压包扎,反复观察有无渗血。用药期间,患者的肌肉注射和非必须的搬动应尽量避免。 参考文献: [1] De Wood MA ,Spores J ,Not ske R ,et al. Prevalence of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during the early hours of t 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 N Engl J Med , 1980 , 303 :897. [2] Fassa AA ,Urban P ,Radovanovic D ,et al. A MIS Plus In-vestigators. Trends in reperfusion therapy of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Switzerland : six year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registry[J] . Heart ,2005 ,91 :882. [3] Rogers WJ , Canto J G, Lambrew CT ,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over 1.5 millio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US from 1990 through 1999 :the National Regist 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2 and 3[J] . J Am Coll Cardiol ,2000 ,36 :2056. [4] Fox KA , Goodman SG, Anderson FA J r , et al. From guidelines to clinical practice : the impact of hospital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n temporal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 The Global Regist 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 GRACE) [J] . Eur Heart J ,2003 ,24 :1414. [5] Fox KA , Cokkinos DV ,Deckers J , et al. The ENACT study : a pan-European surve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 Eur Heart J ,2000 ,21 :1440. [6] Hasdai D ,Behar S ,Wallentin L ,et al. A prospective surve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 the Euro Heart Surve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 Euro heart survey ACS) [J] . Eur Heart J ,2002 ,23 :1190. [7] Chen ZM ,Jiang LX ,Chen YP , et al. Addition of clopidogrel to aspirin in 45 ,85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 Lancet ,2005 ,366 :1607. [8] 杨艳敏,朱俊,谭慧琼,等. 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J] .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 85 :2176. [9] 刘书山,胡大一,杨进刚,等. 节假日对ST 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J]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 ,16 :91. [10] Llevadot J ,Giugliano RP ,Antman EM. Bolus fibrinolytic therap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 JAMA ,2001 ,286 :422.-429. [11] The GUSTO Angiographic investigators. The effects of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streptokinase. or both on coronary artery patency , ventricular function , and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 N Engl Med ,1993 , 329 :1615 - 1621. [12] Martin U , Van Mollendorff E , Akpan W, et al . Pharmacokinetic and hemostatic properties of the 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BM 06. 022 in healthy volunteers[J] . Thromb Haemost , 1991 , 66 :569 - 574. [13] Sabatine MS ,Cannon CP, Gibson CM, et al. Addition of clopidogrel to aspirin and fibrinolytic therapy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N Engl J Med, 2005,352:1179-1189. [14] White HD,Braunwald E, Murphy SA, et al. Enoxiparin v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with thrombolysis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and younger patients: results from EXTRACT-TIMI 25. Eur Heart J,2007,28:1066-1071. [15] Oldgren J,Wallentin L, AfZal R, et al. Effects of fondaparisux in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ot receivng reperfusion treatment. Eur Heart J,2008,29:315-323 [16] Bassand JP,Afzal R,Eikelboom J,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eline baemoglobin and major bleeding complicatio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Eur Heart J,2010.31:50-58. [17] Stone GW,Witzenbichler SD, Guagliumi G, et al. Bivalirudin during primary PCI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2008,358:2218-2230. [18] Tiandrawidjaja MC, Fu Y, Westerhout CM, et al. Resolution of ST-segment depression: a new prognostic marker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ur Heart J,2010.31:573-581.
本文档为【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359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2-02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