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周末_5_12_纪念特刊_活着_赏析

南方周末_5_12_纪念特刊_活着_赏析

举报
开通vip

南方周末_5_12_纪念特刊_活着_赏析 2009 NO.3 新闻阅评 南方周末“5·12”纪念特刊《活着》赏析 ■江 地 《南方周末》推出的汶川大地震 周年纪念特刊《活着》,是我所看到 的同类报道中最为精彩的。 我们知道,新闻策划的生命力 在于“新”,如果能找到一个新颖的、 新锐的、新鲜的好点子,那这个策划 就成功了一半。《活着》的成功,首先 是选择了一个新颖的主题。 “新”在何处呢?我们来看《活 着》的首页言论———新闻策划的主 旨往往通过首页评论文章予以说 明。其标题是:《这一年你没有被击 垮 就永远不会被击垮》。文章说: “这一年,你...

南方周末_5_12_纪念特刊_活着_赏析
2009 NO.3 新闻阅评 南方周末“5·12”纪念特刊《活着》赏析 ■江 地 《南方周末》推出的汶川大地震 周年纪念特刊《活着》,是我所看到 的同类报道中最为精彩的。 我们知道,新闻策划的生命力 在于“新”,如果能找到一个新颖的、 新锐的、新鲜的好点子,那这个策划 就成功了一半。《活着》的成功,首先 是选择了一个新颖的主题。 “新”在何处呢?我们来看《活 着》的首页言论———新闻策划的主 旨往往通过首页评论文章予以说 明。其标题是:《这一年你没有被击 垮 就永远不会被击垮》。文章说: “这一年,你、民族、国家做了很多 很多事,表明我们没有被击垮”。下 面笔锋一转:“从某种程度上说,活 着比死去更艰难……这一年来,日 复一日的重建,无疑更复杂更琐碎 也更考验我们的耐心和能力……关 键是只要你还活着,你就还有力 量”。我想,这就是《活着》要表达的 主题。 《活着》通过对灾区的四种行为 者———生存者、变革者、思考者、憧 憬者的生存状态的叙述,完成了对 生存艰难的生动诠释:生存者:不仅 面临种种生活重建的困难,还在千 方百计艰难争取着未来;变革者:成 都人改变传统观念,以“生者为大” 的理念来回答现实的困惑;思考者: 与唐山地震重建作比较,探寻着中 国地震救援体系的革新之路;憧憬 者:家庭破碎的灾区人,仅仅是为了 相互“取暖”而重组家庭。正是对上 述种种艰难情状的深切体味和生动 刻画,显示出特刊策划者的博大悲 悯的情怀,由此而浸润在字里行间 的感情,曾不止一次地让我落泪了。 其实,《活着》主题的新颖性,新 就在新在它贴近了地震灾区人民真 实的生活。越是真实的东西,就越是 新颖的。因为,真实之树上是从来不 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我们曾经 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地震灾区的报 道,遗憾的是,大多是一些远离灾区 生活实际的概念化表达。比如,说救 灾,只能说成绩,不能同时说问题; 说灾民,只能说他们幸福,不能同时 说他们还有苦涩……不能给读者提 供真实的、多元的、全面的信息。相 比之下,《活着》表现出了它的真实 性和新颖性。主题选择“活着”,本身 就是敢于活着的宣示。它揭示出完 整的、丰富的、多元的灾区社会生活 样本,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完整 的而非片面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 的。 你看,在《都江堰———城市重建 的纷杂样本》,它历数了新城规划当 中的种种的困难,并直截了当地指 出,新城的规划,如果只能靠政府投 资,不能吸引社会投资,实际是难以 为继的。 《北川擂鼓镇———板房里的准 城市生活》告诉我们,灾民怎样争抢 房子,怎样利用空地种菜,怎样圈养 47 2009 NO.3 新闻阅评 小鸡等等生活细节,令人忍俊不 禁。同时又揭示了一个道理,重建 居民区时政府必须要认真考虑灾 民的这些具体如微的生活需求。 《汶川阿尔村———千年之变, “羌”去何处》地震毁损了有上千年 历史的羌族文化载体———碉楼,重 修碉楼是容易的,但真正的导致羌 族文化毁损的并非一场地震,而是 那汹涌的现代文明浪潮,给人的感 受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其次,《活着》的成功,是因为它 的思想深度。必须指出的是,表现 其思想深度的并非说教式的议论, 而是报道事实。如《甘肃文县——— 国家贫困县的重建苦涩》尖锐地指 出:同样是地震重灾区,文县收到 的捐款还不及四川灾区的一个学 校,其居民至今连板房都没得,难 怪当地老乡愤愤不平的说什么“十 里不同天”。 《北川挂职干部的一年间》和 《一个农民的镇长生涯》,点面结合 地报道了灾区干部群体的现状。在 北川,110 名挂职干部与当地干部 之间的反差令人深长思之。文章揭 示出,乡镇干部最好还是从农民中 选拔,普通农民唐祖华的镇长经历 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对农民要 有感情。对,就像那个唐祖华。 在“变革者”与“思考者”的内容 板块里,作者严肃的告诉我们:为什 么要用打麻将、开音乐会来纪念 “5·12”———为了生者,生者为大; 为什么要推动地震救援体系的改 革———需要专业队伍更专、基层队 伍更广,需要给志愿者一个专业的 训练和专业的组织平台;为什么灾 区要重建民间组织———因为理想 与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老百姓只 关心看得见的东西,修房子、找钱, 而对志愿者所付出的劳动,他们还 没有感受到。 再次,《活着》的成功在于它的 感染力。第四板块《憧憬者》所自然 流露的真挚情感非常动人。打开第 13 版,占据大半版面的是一堆“再 婚照”,没有新意。然而再细看,震 动了。这些个刚刚再婚的男女,脸 上的表情是那么地凝重,甚至有的 人还在惊魂未定的状态中没活过 来……这一瞬间,我的心颤抖起 来。 这一组结婚照共计 37 幅,我 仔细地阅读了当中的每一张照片。 是的,“结婚照”就是一个仪式,但这 里的仪式你是无论如何也笑不出 来的!你看看,有两张分别记录了 两 个 多 子 家 庭 的 结 合婚照中, 孩 子 们 的 表 情 比 成 年 人 更 不 加掩饰,帽 檐 下 的 那 个 孩 子 的 眼 睛 里 还 闪着泪光, 另 一 个 孩 子 张 着 嘴 木然的看着摄影师……这样的照 片,我永远都无法忘怀。 《重组家庭———疗伤之旅中的 “半路夫妻”》还有一个长长的引题: “无论经历多么大的灾难,只要人还 在,最细嫩的情感和最现实的需要 便会萌芽,哪怕在石头缝里,也要 长出一个个家庭。”评论文章《这是 一种更有质感的心理需要》更是对 重组家庭这一行为理解为,这也是 一种有效的精神自救方式,至少可 以帮他们度过地震后最艰难的时 光。没有人会去苛刻地责问,你们 这么快就结婚是不是一种草率。从 人道的角度去体味生存的艰辛,这 样的文章怎么会不感人呢? 摄影家和文章的作者以他们的 良知和严谨的态度,给我们叙述了 灾区人民战胜心理上恐惧、重塑生 活的信心的过程。这是一个严峻和 逼仄的过程。我们试想,如果摄影 师和作者试图引导再婚当事人在 拍照时流露出幸福喜悦的表 情———这也是很正常的啊,可以抹 上新生活的一笔亮色,那会是一个 什么样的结果呢?那一定是虚假 的! 最后,让我们归纳一下,我们应 该从《活着》的成功策划中学习一点 什么。第一,一定要有一个角度新 颖的主题,第二,一定要有一定的 思想深度,第三,一定要对报道的 对象倾注真情实感。最后,还想强 调一点,新颖的主题能否“立”起来, 还要靠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去观 察、体会、提炼、加工。光靠在办公 室冥思苦想、靠玩味一两个新颖的 概念,那是绝对不行的。 总之,读者才是万能的上帝,当 我们在策划和写作中,因为功利而 心怀侥幸之时,上帝是会冷笑的。 (作者系重庆商报高级记者) 48
本文档为【南方周末_5_12_纪念特刊_活着_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153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4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01-06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