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举报
开通vip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 2009年04月17日 16:2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性质和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1) 2009年04月17日 16:2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性质和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   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 考试题 教师业务能力考试题中学音乐幼儿园保育员考试题目免费下载工程测量项目竞赛理论考试题库院感知识考试题及答案公司二级安全考试题答案 型   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简  答  题:6分× 5(道题)=30分   论  述  题:10分×2(道题)=20分   串讲的目的   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2、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特别是未收看本课程精讲内容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帮助同学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应考。   3、本课程串讲试图引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今后正确地观察和思考各种问题提供方法论引导。   串讲方式(即知识点如何讲授)   1、以章为单位串讲。   2、将每章中的知识点归类为“基本概念和判断”“简答题”和“论述题”三方面问题进行讲解辅导。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3、三种问题从内容上会有适当的交叉和包含,同学须融会贯通理解。   4、本串讲对“基本概念和判断”题不作全部讲解,仅选择一部分作说明,“简答题”和“论述题”只会讲授答题的思路和要点。须由学生结合全部文字内容作深入理解。   本章重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 “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6、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7、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18、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9、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20、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工业革命的发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等相继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发生了工业革命。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   对比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近代中国社会增加了一对。表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过程、纲领、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2、洋务运动的历史过程、历史作用、失败原因。   3、戊戌维新运动历史过程、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本章提示   注意三种早期探索运动所分别代表阶级基础和性质。注意比较这些运动与日后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的内容)的不同。   重要考点讲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解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8、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9、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 ·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1)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3)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本章重点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   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本章提示   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 “回收利权”运动: 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 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1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3、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6、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83天后取消。   17、“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8、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9、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20、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 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 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 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2、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简述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 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针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20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针对直系军阀拒绝恢复民国和《临时约法》。两次护法战争均因军阀出卖而失败。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重要考点讲解   二、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分: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   本章提示   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   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   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内容:   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三、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新的时代条件;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   表现:   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六、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黄埔军校成立   2、孙中山北上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五卅运动   5、省港大罢工   八、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1925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1、工人运动方面   2、农民运动方面   九、 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   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5)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   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   (1)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3) 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 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   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   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   (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重要考点讲解   三、论述题   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   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分: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本文档为【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6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2K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1-06
浏览量: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