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经气化学说

六经气化学说

举报
开通vip

六经气化学说 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学说。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中六经标本中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经移植与发挥用来分析阐述《伤寒论》六经病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这一学说推动了《伤寒论》的研究及学术思想的发展。    1、气化学说的渊源    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中由王冰补充的运气七篇大论,《素问·六微至大论》载:“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

六经气化学说
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学说。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中六经标本中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经移植与发挥用来分析阐述《伤寒论》六经病发生发展及证治规律。这一学说推动了《伤寒论》的研究及学术思想的发展。    1、气化学说的渊源    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中由王冰补充的运气七篇大论,《素问·六微至大论》载:“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素问·至真要大论》载:“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阐述了自然界六气阴阳消长生克制化的规律,即三阴三阳以六气为本,六气以三阴三阳为标。其六气标本中气从化规律,即具有互为阴阳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制约相配关系的六气如何从标从本从中气运化。    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又有阐发,如金·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大凡治病,必先明标本,……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也。”张子和《儒门事亲》编成“标本中气歌”:“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上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明·张景岳《类经图翼》描绘了“标本中气图”,以脏腑为本居里,十二经为标居表,表里相络者为中气居中,六经六气各有所从所主不同。论述了人身经络脏腑与六气标本中气相应的关系。历代医家对于阴阳标本中气理论的论述,对后学研究人体生理和治疗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2、《伤寒论》的六经气化学说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创始人为清代张志聪与张令韶二人,而以张志聪为主。张氏将《内经》标本中气的气化学说与天人相应等理论用来阐释《伤寒论》的六经病。如他在《伤寒论集注·凡例》中指出:“三阳三阴谓之六气。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在《侣山堂类辩·伤寒论编次辩》中也指出“天有六气,地有五行,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兼有此五行六气。”强调三阳三阴之气与天之六气相应的观点。张氏论述了六气与六经病的关系,其曰:“无病则六气运行,上合于天。外感风寒则以邪伤正,始则气与气相感,继则从气而入于经。世医不明经气,言太阳便曰膀胱,言阳明便曰胃,言少阳便曰胆。迹其有形,亡乎无形,从其小者,失其大者。”又指出“所谓六经伤寒者,病在六气而见于脉,不入于经俞,有从气分而入于经者,什止二三。”也就是说张氏所说的六经病,早期大多是“气与气相感”的六经之气为病,而不是经络本身的病变。继则才从气分入于经络,但只是十之二三。    张氏认为人身之六气,内生于脏腑,外布于体表,“君相二火发原在肾,太阳之气生于膀胱,风气本于肝木,湿气本于脾土,燥气本于胃金。”而后各循其经,分主所属皮部:太阳在背,阳明在胸,少阳在胁,太阴在腹,少阴在脐下,厥阴在季胁少腹之际。在六气中惟太阳之气不仅主皮部,还主通体。盖太阳之气外统一身之皮毛,内合五脏六腑,为肤表之第一层。六气运行于皮肤肌腠之间为第二层。太阳之气应天道运于三阴三阳之外有卫外之功。六气应三阴三阳,运于天体之中,总归太阳而近于毫毛。故外邪中人,病先发于太阳者固多,但也有不伤太阳之气而入于里者,则是六经直中之风寒。按照通体与分部的观点解释太阳病则恶寒发热、身疼脉浮等是通体太阳为病,头项强痛、项背强几几等是分部太阳为病,两者上下相贯,表里相通,相互转化。按张氏六经气化为病的观点解释《伤寒论》的六经病则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谓太阳主寒水之气;阳明病胃家实,谓阳明主燥热之气;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谓少阳主相火之气;太阴病腹满而吐,谓太阴主湿土之气;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谓少阴有标本寒热之气化;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谓厥阴从中见少阳之火化。张氏用六气标本中气学说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伤寒论》的六经病。    3、清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论述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另辟新径,独具一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修园对于张氏的学说极为服膺,他在《伤寒论浅注·凡例》中说张志聪张令韶“阐发五运六气、阴阳交会之理,恰与仲景自序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之旨吻合,余最佩服。”因而强调“六气之本标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并在张景岳“本标中气图”的基础上将六经标本中气与脏腑经络结合起来论述。唐容川在《伤寒论浅注补正》中对张志聪过分强调六经气化形气相离的观点提出了批评,指出“二张力求精深,于理颇详,而于形未悉。不知形以附气,离形论气,决非确解。”强调六经气化与六经所属经络脏腑的关系。陆九芝也推崇张氏之说,以气化学说进一步阐述了六经病的病理特点和治疗大法。众多医家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    4、现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认识    现代医家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讨论十分激烈,反对者有之,赞同者亦有之。    4.1 反对《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章太炎氏认为张志聪、陈修园之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假借运气,附会岁露,以实效之书变为玄谈”<1> 。赵恩俭氏认为“以六气解六经,其弊在于虚,使六经平脉辨证之实在学问成为‘肤泛空虚’之谈” <2> 。陈亦人氏认为“气化派注家的共同特点是把‘六气本标中气’学说贯穿于《伤寒论》中的全部内容中。由于大多强词夺理,玄奥难深,因此对于理解《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理论,不仅没有帮助,相反会造成人为的障碍,增加学习的困难,降低学习的效果,甚至把学者引入机械唯心论的歧途。”指出“《伤寒论》的理论并非源于运气学说,尽管六经病的性质与六气有一定的关联,而与运气学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3>    4.2 赞同《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万友生氏认为三阴三阳的气化理论是《伤寒论》的灵魂,如果离开了它,就会变成一部僵硬的教条,应把三阴三阳落实在气化理论上才有意义 <4> 。戴玉氏认为六经气化学说明确了形与气的辨证关系,认识到气化有生理病理之别,比较满意地解释了《伤寒论》六经证治的基本规律,对《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作出了贡献。刘渡舟氏认为六经标本中见气化学说是伤寒学中一门湛深的理论,有辨证法思想和唯物论的观点。它能系统地分析六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发病之规律而指导于临床,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6>    4.3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的渊源与形成    戴氏认为《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渊源于《素问》运气七篇,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张子和等曾对《伤寒论》六经与六气的关系有所论述。张志聪、张令韶等据《内经》的有关理论运用本标中气理论全面地解释《伤寒论》,至此气化学说已系统形成 <5> <7> 。郝印卿氏认为“《素问》、《灵枢》寻不出天六气和人六气相应与同构的确证,伤寒六经气化学说就一定是产生于《伤寒论》研究过程中。谈论六经气化,拘泥其出诸《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张仲景创立《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承袭沿用了它等论点,显然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了 <8> 。    4.4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内经》气化学说的关系    松涛氏认为《六微旨大论》中的气化学说本是就自然界气化而言,和人体脏腑经络并不是一回事。但后世医家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支配下逐渐把它结合到人体脏腑经络上来,并具体地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来验证它,与《内经》意义有所不同了 <9> 。刘氏认为《内经》阴阳气化学说是古人观察自然界气候知识的说理工具,经过伤寒家们的移植与发挥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中见之理,以反映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指导于临床<6>。郝氏认为《内经》只论述有①天六气气化,②人体六经命名,③天人相应与同构。学术上可以把这三者说做是六经气化学说赖以形成发展的基础,但还不能认为它们就是六经气化学说,因为两者概念内涵尚有距离。六经气化学说是部分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在天人相应与同构理论指导下,将《素问》六气气化和《伤寒论》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结果,是中医学术的发展 <8> 。    4.5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脏腑经络阴阳消长等的关系    针对张志聪离形论气的不足,现代医家强调了气化与脏腑经络的相关性,很少有人单纯从标本中气理论来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如戴氏认为形与气之间具有辨证关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是六经气化的物质基础,阴阳消长胜复是六经气化的基本动力<5> <7>。郝氏认为六经以脏腑经络为基础,六经气化是有关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概括,强调不能离经言气<8> 。程希贤氏认为阴阳表里、六气盛衰、五行生克是标本中气与六经气化的基本传变规律<10>。童增华氏认为运用气化理论解释六经病变时,亦必须结合八纲、脏腑、经络、部位等理论,才不致顾此失彼,庶几更为全面<11>。    4.6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六经病证治    松涛氏 <9>、戴玉氏 <5> 、刘渡舟氏<6>、程希贤氏<10>、扶兆民氏<12>、吴勇氏<13>、童增华氏<11>等运用六经标本中气学说对《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病机、治法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    4.7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与临床实践    陆鸿滨氏通过临床病例对六经气化学说进行探讨,认为六经气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六经营卫气血在正常及遭受外邪侵袭时的变化规律,六经的开阖枢及标本中见是气化学说的中心。六经气化可能是指有关机体适合外界温度变化的一系列调节机制。伤寒六经气化主要涉及体温调节机制,与自然界阴阳密切相关。病例说明六经气化涉及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诸如神经内分泌的生物钏机制、免疫机制等<14> 。    5、结语    古代医家在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将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运用于《伤寒论》六经证治规律的分析,概括解释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伤寒论》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比较广阔的道路,对《伤寒论》的临床实践亦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学说尚有不少片面及牵强附会之处,少数医家过于强调了气化,忽视了它的脏腑经络物质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物质基础,气化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概括,气化离开了脏腑经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脏腑经络离开了气化,就反应不出功能活动。因此,研究《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六经气化理论才比较完善,六经气化学说也才有意义。 内典修学要领--传统师承方法 学习传统中医有感 开阖枢--学习 2008-07-11 20:59:46| 分类: 医道养生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今天读陈鼎三的<<医学探源>>,读到其关于六经开阖部分,觉的他讲的较有新意,抄过来.供大家分享,希望各位,各自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关键如何用于临床. 六经开阖枢 太阳为开。开阖者,如户之屝,枢者,扉之转枢也。舍枢不能开阖,舍开阖不能转枢。是以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开主外出,阖主内入。枢主内外之间。太阳膀胱,气化上行,外达充于皮毛,以卫外而为固。故太阳主开,举凡邪自外入,皆太阳不能主开之过也。 阳明为阖。阳明胃经主纳水谷,化精汁洒行五脏六腑,化糟粕传入大小肠,其气化主内行下达。故阳明主阖。凡是呕逆,自汗等,皆阳明不能主阖之过也。 少阳为枢。少阳三焦,内主膈膜,外主腠理,内外出入之气,均从腠理往来。故凡邪在腠理,则寒热往来,少阳之气不得外达。诸证上下往来之气,均从膈膜行走,故有结胸,陷胸,邪欲入胃,则呕吐不止诸证,此皆少阳不能转枢之过。 太阴为开。 三阳之气,开阖于形身之内外,三阴之气,开阖于内之前后上下。故曰,阳在外,阴这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 太阴为开者,手太阴肺主布散,足太阴脾方运行,凡血脉之周流,津液之四达,皆由太阴司之。故曰太阴为开也。 厥阴为阖 厥阴为阖者,足厥阴肝经主藏下焦之阴气,使血脉潜藏,而精不妄泄,手厥阴心包络,主藏上焦之之阴气,使阴血敛而火不作。故曰厥阴为阖也。 少阴为枢者 少阴为枢者,手少阴心经,内合包络,下藏脾土,故能为二经转枢,足少阴肾经上济肺金,下生肝木,亦能为二经之转枢也。此为数者,为审证之大关键,不可不详究也。 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周而复始。 生理上: 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气行则水行。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阳明——厥阴传:阳明、厥阴在开阖枢中皆属于阖机,所谓“阖机”是指人体精气的吸引、贮藏、利用等气化功能,阖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同化过程,故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贮藏功能失常,都属阖的病理。 由阳明和厥阴在阖机中属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阖机,因此,一旦其中某方发生失常,便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而且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阳阖和阴阖之间的关系:阳明主精气化源,厥阴之阖必赖于阳明,精充神才守舍,气血足方能内藏,心包火才不致上扰。故治厥阴亦当从阳明治,如肝血虚,阴血失敛,虚火内扰,当资其阳明化源,肝血藏则心包络火自敛,此正所谓“阖阳明即所以阖厥阴”也。 少阳——少阴传:少阳、少阴二者皆属枢机。所谓枢机,从广义上讲,指人体的调节功能。人体的调控系统所包含的表里向外的调节,以及气血阴阳的枢转等,都属于枢机的范围。少阳枢机失常的疾病,少阳居半表半里,枢转表里之气,故凡表里失和的病症,如呕吐、结胸、往来寒热等,无不责之于少阳。 另外,因少阳主表里之间,气行于筋的关系密切,筋又主束骨。所以少阳失司则筋驰骨摇,足少阳经上的阳陵泉为筋之会,主治筋之病,由此可知。 少阴枢机不利引起的病变,少阴居阴分之中,为三阴之枢,手少阴心经主血脉,足少阴肾经为元气之根,少阴受损则为脉力不继,或脉结不通。 由于少阳和少阴在枢机中属于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枢”病理生理整体。一方发生病变,便会极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阴枢与阳枢的关系: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则偏枢血,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由于手少阴心主血,足少阴肾主水,故一旦少阴枢机不利则脉结不通,水火不济,只有枢机正常,生气运转,这样气行则血行,气血流通,心肾才能互济,这就是“枢”少阳即所以枢少阳的意义,这也可能也是“胆病治心,心病治胆”的理论依据吧。 太阳开机病,人体的太阳开机功能受到限制时,太阳病就出现了。外因:如果人体受到风寒侵袭体表时,太阳经脉受邪,气血流行不畅,筋络拘挛不疏。风寒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症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人体的这种病态就是阳气的太阳状态受到抑制。我们把束缚阳气流通的东西搞掉,让阳气按自然规律运转起来,就把病治好了。由于邪气在表,从体表驱除最省力(祛邪要有路),要解表;又受到风寒的侵袭,寒则温之,要用辛温解表的药。 内因方面:由于水饮、湿等障碍了阳气的外出,阳不化气,水液的代谢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相关的疾病,如<伤寒论>太阳篇中水气、痰饮、蓄水等症,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五苓散等方可据病机选用。 阳明合机病变:阳明的功能是使阳气收降,阳气收降以后,天气变凉、变燥,所以阳明与秋天相应。如果阳明当降不降,当收不收,就会阳亢而无所制,天气会变得奇热且干燥。医学上阳明病的最大特征就是热和燥。举例:胃属阳明,喜润恶燥,以降为顺。如果胃气不下,食物在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能不变质发酵?能不发热?消化吸收不能正常进行,人体能不缺乏水分?治疗方法:凉之、润之。白虎汤是最具代表性的方剂。 少阳枢病,它的异常表现在开合的异常。枢机影响到开的一面,它的的病变就表现在太阳里;枢机影响到合的一面,它的病变就表现在阳明里。《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言邪犯少阳,人体气血虚弱,阳气卫外无力,腠理疏松,外邪乘虚侵入所致。是外邪由表如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性属热,其病既不是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之间。邪如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受纳运化功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等症状。宜用和解之法,典型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少阳枢机病影响到开则是少阳太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少阳枢机影响到合,就是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少阳病变症很多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处论其常也。 太阴开机病变,太阴主开,开的是阴门(收出藏之门),阳气入内转入收藏。阳气为何入内?一是为了阳气本身的休养生息;二是阳气内入可以温养脏腑。太阴病篇提纲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第22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辈。”都说明了脏腑失去温养是太阴病的主导。内寒则胃不能腐熟食物,脾不能运化精微,所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是水液不能被吸收利用的表现。不渴,是因有寒则代谢慢,人体水分需求少,自身水分尚未到明显缺乏的程度。 太阴开机失调,阳气得不到休养,人体的能量得不到贮养、蓄积,阳气就会真正衰少,就会病情加重,转入少阴病。 少阴枢病,它也是影响开或影响合。少阴枢机的重要性比少阳枢更进一步,它同时主导水与火的枢转。如果枢机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水火的调和,水太过必寒,火太过必热。 所以,少阴篇的核心就是一个寒化与热化的问题。 中医上有个“体”“用”的问题。“体”是器质性的,属阴;“用”是功能性的,属阳。 三阳的病变主要是阳用发生障碍,即功能出了问题。 三阴的病变就伤害到“体”了,有了器质损害。 所以阳证很少死人,病到了少阴、厥阴那就进了危险期了。 由于少阴病变是在太阴病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太阴阶段阳气没有得到很好的贮养、蓄积,内脏没有得到很好的温养,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长,这时阳气已相当衰弱,当少阴的开机发生病变后,不能正常进入太阳状态,阳气陷而不举(故其脉沉),不能正常敷布,温煦功能丧失,不能充达于四末,故见手足寒冷。 这就是“天人合一”、“远取诸物、近取自身”的妙处。 余则不论。 中医不单是要学的,更是靠悟出来的。古人云:垂法诲人,只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读经典是为了借先贤的知识来改善我们的观点,以提高我们的觉悟和智慧、能力。一些道理我们悟不透并不一定别人悟不透,一些事我们做不到别人并不一定做不到。 建议:没有高智商、高远渊博的见识、坚强的毅力、慈悲为怀的心地,没有对中医的无限热爱的人,请远离中医。扬名立万、升官发财的机会多的是,否则可能会误己害人! “肝左脾右”,也是外人攻击中医的口实,难道我们的祖先不懂生理吗,他们没有进行过解剖吗。中医论五脏讲究“体”、“用”,古人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在左,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右关。 作者: 三七生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 -------------------------------------------------------------------------------- -- 作者: maoan -- 发布时间: 2005/04/24 08:50am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阴阳雩重,重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 -- 作者: maoan -- 发布时间: 2005/04/24 09:01am 三七生老师,其中的内外如何分别,是否指发散(内向外),收敛(外向内).请指教!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4/24 10:06am 是的。 金水向内,木火向外。燥土(阳明)向内(合),湿土(太阴)向外(开)。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4/24 10:08am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阴气用事。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阳气用事。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4/24 10:10am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4/24 10:11am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阴中)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阳中)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 -- 作者: 小刘 -- 发布时间: 2005/04/24 01:00pm 三七生老师,请问“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怎么理解? -------------------------------------------------------------------------------- -- 作者: 三七生 -- 发布时间: 2005/04/26 00:00am 君火明于离内,相火位于坎中。 -------------------------------------------------------------------------------- -- 作者: 老庄 -- 发布时间: 2005/04/26 08:51am 多模完美的理论啊,在看《时间简史》若霍金或爱因斯坦熟读内经的话,要少走多少弯路。 ------------------------------------------------------------------------------------- -- 作者: 三七生 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合为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 [ 本帖最后由 雪林 于 2007-3-16 08:26 编辑 ] 毛主席的战车 : 木火向外——春夏——生长——(阴中)阳气用事:阳生阴长。 金水向内——秋冬——收藏——(阳中)阴气用事:阳杀阴藏 难理解呀,既言阳生了,又言阴长,我对《内经》里的这两句始终不明白, 希望老师指教!!!!! ----------------------------------------------------------------------------------------------------- 寻找中医 : 想想春天和夏天的植物就知道了。 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去年积累了一年,到了冬天精华积在内。到了来年,就生发起来,枝干树叶繁茂。此非阴长乎? 所谓阳者,正是促进生长的动力。 阳化气,阴成形。 ------------------------------------------------------------------------------------------------------ 灸道小虫 : 据说植物都是先有叶子的场,然后叶子长出来就是场的样子 ------------------------------------------------------------------------------------------------------- 三七生: 没有阳化气,也就没有阴成形。气化在先,成形在后,正邪莫不如此。正之形为精华,邪之形为糟粕。 [ 本帖最后由 雪林 于 2007-3-16 08:32 编辑 ] 寻找中医: 请教先生,黄坤载四圣心源对六气开合枢认为戊土(太阴)、己土(阳明)为枢,而不是少阳、少阴为枢。厥阴为生、少阴为长、阳明为收、太阳为藏。感觉与先生的开合枢理论好像矛盾? 原文摘抄如下(医学全书p715页): “究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厥阴能生,则阳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少阴能长,则君火显达而上清,其热盛者,长气之不旺也。阳明能收,则阴气右降而金肃,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太阳能藏,则相火闭蛰而下暖,其寒盛者,藏气之不行也。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 --------------------------------------------------------------------------------------------------------------- 三七生: 不矛盾。一从五行立论,一从六气立论,五六虽殊,升降不异。阳之降始于少阴,阴之升始于少阳。中土升降,动力仍在二火。 --------------------------------------------------------------------------------------------------------------- 寻找中医: 个人觉得从六气立论更合适。因为从五行立论,可能会导致更重视中土,认为中土是关键(后天脾胃,运化之源)。然而元气周流六步,何处不关键?任何一步失调,都会导致元气受损,从而中土运化不力。而且光从中土理论,有可能不但不能祛邪,反而导致养邪为患!(李东垣之未逮乎?)而且六气在人身对应六经,生理基础更为明显,容易辨证,对正气邪气消长、所处位置容易把握。观黄坤载用药也可知,确实以中土为中心加减用药。不如六气之开合枢更为精巧合理,切合实际。一为先天,一为后天。虽则脾胃运化食物提供人体气血精液,但它不但不是直接的发动机,反而是能量的消耗者,说得简单一点,也就是说脾胃是一个变换机构,能把外界的食物变成人体所需要的气血精液,但是推动变换的动力并非脾胃,切记切记! --------------------------------------------------------------------------------------------------------- 三七生: 越来越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雪林 于 2007-3-16 09:00 编辑 ] 念佛: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灵枢·根结篇》曰:“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少阴 厥阴 太阴 太阳 阳明 少阳 不知这样排可对? ----------------------------------------------------------------------------------------- 三七生: 少阴 阳明 太阳 太阴 厥阴 少阳 ------------------------------------------------------------------------------------- 念佛: 非常感谢先生,六气的正确排法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看来我抛的砖很值的. ---------------------------------------------------------------------------------------------- 三七生: 三阴三阳正是一个正三角和倒三角相交,阴向上,阳向下,合一泰卦,宜参。 ------------------------------------------------------------------------------------------- 念佛: 是的,是的,我把三角一画出,就很明显了,阴(三角)向上,阳(三角)向下,正是阴上阳下合一泰卦.我高兴的在屋里走了一圈,再次感谢先生! 知止 : 少阴 太阳 阳明 厥阴 太阴 少阳 左升右降,是不是这样更好些? ----------------------------------------------------------------------------------- 三七生: 这个对,合乎八卦方位,上边那个是从前面看的形状。 ------------------------------------------------------------------------------- 三七生: 不过要完全对应,还须乾坤颠倒,这就是先天变后天的遁甲演义了。 -------------------------------------------------------------------------------------- jenny : 请教:这个图怎么跟五行五脏相配?太阳是大阳,怎么反而跟寒水配在一起? ------------------------------------------------------------------------------ 三七生: 这个反了,应以知止所贴为准。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 木人: 既然左升右降,为什么右边开太阴用的是温热药而不是苦寒的药?黄坤载的图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 三七生: 苦寒是合阳明的药,不是开太阴。 ----------------------------------------------------------------------------------- 木人: 三阴三阳与卦象的对应关系应该是这样吧? 少阴 离 太阳 巽 阳明 兑 厥阴 震 太阴 艮 少阳 坎 ------------------------------------------------------------------------------------- 三七生: 然 --------------------------------------------------------------------------------- 木人: 既然阳不入阴,那应该是合阳明、开太阴,怎么又需要开太阳呢? ----------------------------------------------------------------------------------------- 古月: 只知道先生说过这句,道理是什麽就要请先生开示了: 太阴与太阳互相影响,此不开彼亦不开。(三七生) ------------------------------------------------------------------------------------ 志一: 开阖枢就是阴阳气化机转,这里把气血津液化生运转遵循六经规律作为定理看待,不作论述。阳生阴长,阳自元阳发动蒸化肾水上行,此过程为厥阴之阖,阖阴以化阳;厥阴化生至少阳为相火,相火温煦五脏而成盎然生机,五脏五化,火力不同,须得少阳相火疏转调度乃可协调平衡,调度有失则现相火妄动,故少阳枢阳;得火之温,物乃化成,气交于太阴,太阴湿土,开物成务,化天地之气以为己,开而应天,开而养五脏,故太阴为开;五脏得养而气必荣华,气交于少阴,少阴君火,彰明万物,主宰五脏,神明出焉,进退柔刚出乎此,五脏之阴从其调度,故少阴枢阴;阴阳既生既长既化,生发已尽,物极必反,阳杀阴藏之道行焉,气归于阳明,阳明当盛阳之时燥以内收,以使生长有成,土乃万物所归,故受纳水谷,不惟水谷既燥收之气亦以分清泌浊,物我两归,故阳明之阖乃阖阳以成阴;阳明收形,太阳藏气,气之藏须得开布通达方能藏,所谓地气上为云,云布始能雨,故太阳寒水之气须开达于天而后寒化为水而藏于肾,故太阳为开。 ------------------------------------------------------------------------------------- 三七生: 志一先生归纳甚详。如是如是。 阳布阴成,阳潜阴收。 阴出阳入,物极则反。 开合升降,枢机在火。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古月: 好不容易明白一点点,问题又来了… 三七先生与志一先生所论六气的先后次第… ------------------------------------------------------------------------------ 志一 : 此处所言为“意”,乃由“阳”观之,若剖面图,非“真实”次第。 六气本为一气,阴阳须臾不可离,阳生之时,阴长即随,阳杀甫始,阴藏已在。厥阴阖阴以生阳,阳生未竟,阴长已成,阖而后生,所谓终始相因,故厥阴生少阴;终而有始,生阳乃出,故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发,万物乃化,故少阳生太阴;太阴化育,必有所归,故太阴生阳明;阳明收杀,气即归精,故阳明生太阳;太阳开降,精气得藏,故太阳生厥阴。 此主气之序,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 古月: 志一先生字字珠玑,令人茅塞顿开!非常感恩!再將大作分段以利新学如我者读诵: ====================================================== 此处所言为“意”,乃由“阳”观之,若剖面图,非“真实”次第。 六气本为一气,阴阳须臾不可离,阳生之时,阴长即随,阳杀甫始,阴藏已在。 厥阴阖阴以生阳,阳生未竟,阴长已成,阖而后生,所谓终始相因,故厥阴生少阴; 终而有始,生阳乃出,故少阴生少阳; 少阳生发,万物乃化,故少阳生太阴; 太阴化育,必有所归,故太阴生阳明; 阳明收杀,气即归精,故阳明生太阳; 太阳开降,精气得藏,故太阳生厥阴。 此主气之序,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 三七生: 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此正是主气运行顺序。 古月: 此图依先生所示的主气运行顺序,但不知六气位置是不是需要再改? 虽然说六气如环无端,但不知是否有习惯上(或其他因素考量)的固定位置?有可能像 77楼图的位置,但是改变其箭号方向吗? -------------------------------------------------------------------------------------- 志一 : 天人相应,主气之序秉承天地,生来如此,是为常;然人无时不处在与天地阴阳的交互感应中,天人相感,主以应客,是为变。常变相错,变动不居,是以成人。六气之图,仍是客主加临图能尽其意,若作“静态图”当如泰卦,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若从爻位看,太阳居五爻似更贴切,然司天在泉是“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此为客主加临之故。 木人: 是不是每个方子都是为了调节这个开合枢?通过准确的辨证,有主有次地对三阴三阳进行调节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 古月: 在三七先生回应前,插嘴说说: 在本帖 6楼文,摘录了三七先生文,其中谈到: 「时方的组成对应的往往是有形的积滞,多从脏腑用药。与经方通过六经辨证,从六经气化的规律调节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经的开合枢属性与四时六气相应为角度的制方原则大不相同。可以说,经方对应的是证,时方对应的是病。证是病的前提条件,病是证的表现形式。经方通于六经,时方拘于一时。一为本,一为末。可以溯本求源,不可舍本逐末。」 由此看来,经方时方的组方思路还是有别的。 另外,看草堂医案,还有看三七先生在「理法方论」版块答客问,常见先生说某某不开、某某不合…之类的,所以在 5楼文推论先生用药「功夫都在开合枢三字上打转」。或许其他医生对同一方证的解读角度、重点不见得一样(虽然可能殊途同归)……所以伤寒论才会有那麽多注家……每个注家所看到的角度、深度未必都一样的。 先生强调「开合枢」,似乎是以明辨阴阳、六经辨证为基础,但更重视六经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常说:「此不开、彼亦不开」、「此不合、彼不开」…之类的…因为重视「开合枢」,也连带的对病势进退(病邪出路)有更全面的掌握。先生用药也重视内外接轨,数经并用,虽然先生曾提到「内外接轨、数经并用」是受胡希恕先生影响,但猜想也和先生重视「开合枢」有关吧。 浅见如上,又是一翻瞎子摸象。 说到病邪出路和内外接轨,再请大家看一篇文章: 民间中医 ? 理法方论 ? 关于附子运用的一些问题(7224162 先生问,三七先生答)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93 (这篇文章段落有点不清楚,要找出三七先生的回答在哪里,还需要一点眼力…) -------------------------------------------------------------------------------------- 三七生: 古月先生当真善解人意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一门深入者也,能将愚论做如是鲜明直观立体形象的阐释实在不易,先生辛苦了! 云涯松子 : 根据志一先生所述(本贴5楼),我做如下思考不知妥否?望先生指正: 地气上为云——太阴-开? 天气下为雨——太阳-开? ---------------------------------------------------------------------------- 行者 : 有点悟性,继续讲. --------------------------------------------------------------------------------- 古月: 行者先生《《管窥阴阳》,三七先生《万病一筌》, 皆各有独立的帖子,末学自作主张,转贴在此,以供对看研读。 《管窥阴阳》 作者:行者先生 ***************************** 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先贤立言,旨在 望后学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厥。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诸君其有意乎。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经云:阴盛则阳虚。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阳盛则阴虚。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进,而知识开。七情妄动,真阳难藏。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孰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 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诊病之余,草草成文。不周之处,还望指摘。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5/11/30 11:18 散则为气,聚则成精,化用无方曰神。所言只此一物,更无其余。 ****************** 《万病一筌》 作者:三七先生 万物肇基,后形先气。气有厚薄,形有疏密。聚散起止,消长际遇。随时往来,生灭更替。 天覆地载,象形垂迹。文理不同,虚实两异。结绳画卦,镌刻铭记。阴阳五行,数字游戏。 五行类形,阴阳象气。气聚为形,形散为气。形气多寡,耗散储蓄。定数不一,用法各异。 形气有乖,病态斯立。调以水火,补泻扶抑。寒来暑往,精藏神密。抱元归根,邪风远避。 ■作者: 行者 时间: 2005/12/14 13:24 这就是岳美中描述自己未证到的医学境界。亦钦安所云百病不外一元盈缩之理。 ■作者: 刘文澄 时间: 2005/12/14 14:37 人身水火一团气,此时造化玄机明。 --------------------------------------------------------------------------------------------------------------------------------- 云涯松子: 多谢行者先生鼓励!关于开合枢是在三七先生的启蒙之下开始思考,始终觉得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有幸看到志一先生论及此题以及古月先生转来行者先生之《管窥阴阳》,二者结合使我即生茅塞顿开之感!妙哉!实乃三生有幸!姑且不论我体悟的是对是错,首先衷心感谢诸位先生!感谢民间中医论坛! 不多叙,讲讲我的小小感想,献丑献丑,全当抛砖引玉,请各位斧正: 志一先生金言: 「六气本为一气,阴阳须臾不可离,阳生之时,阴长即随,阳杀甫始,阴藏已在。」  六气如环无端,开合枢相互影响,先后次第不可泥执。 行者先生金言: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 又云: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 诚如各位所言,言开合枢,即是言阴阳升降。言阴阳升降,即是言精气不同状态表
本文档为【六经气化学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1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0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25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