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举报
开通vip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的认知维度 编者按 :从认知维度研究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已经惠及语言本质的认知和洞见 ,已经惠及众多语言工作 者。综观学界 ,当今的认知语言学有两条发展途径 :一是跨学科研究 ,本文刊发的张辉先生和缪海涛老 师的文章可以佐证 ;二是继续深入、细致地发掘语言这一特殊本体的隐喻性等内在机制 ,如葛建民和赵 芳芳合作的成果。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兼评 Kristiansen & Dirven (2008)的《认知社会语言学》 张 辉 周红英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的认知维度 编者按 :从认知维度研究语言的认知语言学已经惠及语言本质的认知和洞见 ,已经惠及众多语言工作 者。综观学界 ,当今的认知语言学有两条发展途径 :一是跨学科研究 ,本文刊发的张辉先生和缪海涛老 师的文章可以佐证 ;二是继续深入、细致地发掘语言这一特殊本体的隐喻性等内在机制 ,如葛建民和赵 芳芳合作的成果。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兼评 Kristiansen & Dirven (2008)的《认知社会语言学》 张 辉 周红英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提  要 :本文论述当前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的合流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社会语言学 ,结合 Kristiansen & D irven (2008)的《认知社会语言学 》一书简要述评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研究特点。认知社会语言学创造了认知 语言学理论对语言研究和社会研究的新价值 ,是认知语言学的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 社会语言学 ; 社会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 H0 - 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100 (2010) 03 - 0036 - 7 A New Research D irection in Cogn itive L ingu istics: Cogn itive Soc iolingu istics Zhang Hui Zhou Hong2ying ( PLA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9, China)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Cognitive L inguistic research and Social L inguistic research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trend i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The consequence of such a convergence is Cognitive Sociolin2 guistics. B rief assessment is given to the app lications and the research features of such a new branch in the light of the researches in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creates new values withi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for both linguistic study and social study, opens up new horizons for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in the meantime, it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20 th century revolution against Chom skian Generative L inguistics. Key words:Cognitive L 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1 引言 20世纪后 ,认知语言学更加关注社会性、社 会语言变异。第 30届国际语言讨论会 ( the Inter2 national LAUD Symposium )提交的 15 篇文章由 Gitte Kristiansen & RenéD irven汇集成《认知社会 语言学 》( Cogn itive Sociolingu istics ) 一书 , 并于 2008年由 Mouton de Gruyter正式出版。该书收 录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认知社会语言学坚持认知语 言学的基本框架 ,关注意义和语法结构 ,把原型理 论、认知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理论、概念隐喻和概 念转喻模式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语言 的社会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直接产生于认知语言学同社 会语言学的合流 ,而两者的结合是认知语言学理 论和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研 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步入新的阶段。 2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征 2. 1理论特征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纷杂的语言现象如何反 映普遍的人类认知。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思想 就是 ,语言在很大程度上以人类的躯体经验 (物 63 2010年第 3期 总第 154期          外语学刊 FORE IGN LANGUAGE RESEARCH           2010, No. 3 Serial No. 154 理的、认知的、社会的 )作为理据。按照这一思 想 ,如果人类基本的躯体经验具有普遍性 ,那么 , 人类的语言应该具有共性。事实上 ,认知语言学 的独特成就之一就是对潜藏于各种语言事实背后 的系统性和普遍性认知的发现。在生成语言学主 导并被客观主义哲学思想包围的语境中 ,认知语 言学这一指导思想是对主流语言学的反叛和革 命。在语言普遍认知原则的指导下 ,认知语言学 家致力于从最基本的人类认知系统和认知能力 (如感知、注意、范畴化等 )来研究语言结构 (Ner2 lich & Clarke 2007: 590 ) ,从语言与普遍认知领 域、认知能力的关系来分析和解释语言 (D irven 2005: 17)。 另一方面 ,认知语言学在不断发展 ,越来越关 注语 言 的 社 会 性 ( Grondelaers, Speelman & Geeraerts 2007: 1006)。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关注不同文化模式及其在同一语言 社团内的竞争 :认知语言学在探索普遍认知的同 时 ,也开始关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体现的说话 人认知系统中的文化特征或文化模式。比如 , Yu (1998)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情感 ( anger)隐喻和 转喻现象的对比研究 ,一方面支持人类思维中普 遍性概念隐喻的存在 ,另一方面揭示不同语言实 现普遍概念隐喻所蕴涵的不同文化特征。Wolf 等 (D irven, Wolf & Polzenhagen 2007: 1217)通过 分析英语的英、美变体和非洲变体中亲属关系的 隐喻概念化 ,强调社团群体意识的非洲集体主义 文化模式和个体独立性的西方个体主义文化模式 及其冲突。 (2)关注言语变异现象 : Grondelaers et a l. (2002)结合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考察 荷兰语中 2er( there)在附加语前置的呈现句 (p re2 sentative sentences)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认知参 照点功能的关系。从认知角度看 ,附加语前置的 呈现句是人类通达非突显事物的认知参照点能力 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 , 2er是一个元参照点 ,标示 主语的不可及性 ,附加语类型反映和影响在线加 工中主语的可及度。从变异角度看 ,人类普遍的 认知参照点能力在荷兰语的两种民族变体中产生 了不同的呈现句式结构特征。Grondelaers et a l. 结合心理语言学的在线加工实验和语料库的离线 分析 ,从内部因素 (结构和语义 )和外部因素 (语 境和社会 )的共同作用揭示 2er这一语法现象的分 布特征。研究表明 ,人类共同的认知基础在不同 语言或语言变体中不一定有相同的表层句法特 征 ,语言的认知 - 功能解释既受语言内部因素制 约 ,也受同言语变异有关的外部因素制约。 ( 3) 强调语言和认知的社会性 :认知语言学关于体验 性认知的认识论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验性 认知的思想植根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对笛卡尔二 元论思想的批判 ( Johnson & Rohrer 2007: 47 )。 根据二元论思想 ,身体和大脑 (思维 )具有本体差 异 ,语言和认知以大脑中的符号表征为基础 ,与人 的身体无关。第一代认知科学受到二元论影响 , 反映在语言学上就是 Chom sky生成语言学只关注 大脑的语言表征 ,把语言视为模块性认知机能的 孤立运作。实用主义论者反对二元论 ,主张人的 身体和大脑是统一的有机体 ,统一于与环境的互 动 ,即经验 (同上 ) ,任何关于思维特征和运作的 解释 ,包括最抽象的概念化和推理 ,都必须基于感 知、感觉、对客观物体的操纵和躯体活动的有机体 功能 (Johnson & Rohrer 2007: 23) ,并且这些功能 的充分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力量的作用。 体验性认知的核心思想是反对身体和大脑的 二元论 (同上 )。尽管体验性认知包容社会文化 因素 ,但早期的认知语言学 ( Kristiansen 2008: 410)强调人类共有的神经生物系统和躯体经验 , 从普遍认知运作和认知图式的角度探讨人类认知 的体验性 ,如 Lakoff & Johnson (1980)通过隐喻映 射的方向性提出体验性认知假说 ,即人类总是通过 与感觉肌动经验相关的具体概念来组织和理解较 为抽象的概念 ; Johnson (1987)则强调格式塔感知 和意象图式中的前概念经验 (Rohrer 2006: 129)。 一方面 ,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一定 程度上的心理和语言统一性 ( Palmer 2006: 268) , 语言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共有的生物特征 和物质经验的制约。另一方面 ,社会互动和文化 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为认知语言学家所重视。 Palmer(2006: 264)指出 ,语言范畴不可避免地具 有社会文化特征。无论从历史起源还是从发展过 程讲 ,文化是语言的摇篮。即使是基于最根本的 物质经验的范畴 ,也是在社会文化实践中形成和 过滤的。大多数范畴和意象图式都与社会文化相 互交织。人类对经验现实的识解不仅受普遍的躯 体经验和人作为同类生物有机体的躯体特征、神 经解剖结构的影响 ,而且受人作为特定社会文化 成员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Johnson (O liveira & B ittencourt 2008: 22)认为 ,经验是生物有机体与 环境之间连续的互动过程 ,这些过程同时是物质 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在关于体验 性的讨论中 , Rohrer(同上 )指出 ,有机体与环境间 的相互作用包括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是 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 ,因此社会、文化和交际系统 73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是不可忽略的因素。Tomasello, Sinha & Zlatev等 ( Grondelaers, Speelman & Geeraerts 2007: 1007 ) 坚持认为 ,社会文化环境和语言的社会互动性应 该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 2研究方法的特征 认知语言学有三个基本理论立场 :语言的认 知关联、基于用法的主张和对语言结构语境化的 强调 ( Geeraerts 2006: 28 - 30)。由此着眼 ,认知 语言学与实证方法有着必然联系。 第一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的大脑 ,属于认知科 学 ,因此也可以采用认知科学的方法 ,包括心理学 试验、计算机模拟和神经生理学实验。认知语言 学反对语言模块论 ,主张语言与人的普遍认知能 力相关联。这一立场成为认知语言学使用各种实 证方法的理据。第二 ,认知语言学认为 ,语言使用 同语言系统、语言知识同知识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是 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 ,语法应用于语言使用 ,用法 事件是语言系统的实例化 ,根据这一观点 ,语言系 统可以通过分析实际用法事件来了解和洞察 ,即用 法事件构成语言研究的实证基础 ,在此基础上归纳 出语言的普遍模式 ;另一方面 ,语法产生于语言使 用 ,用法事件以动态方式定义语言系统 ,是语言系 统的实证来源 ( Tummers, Heylen & Geeraerts 2005: 4)。基于用法的语言学以语言的实际使用为前 提 ,获得实际用法语料的途径是语料库和心理学 实验。第三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境化 ,影响语言的 相关语境不仅包括人类的其他认知能力 ,还包括 社会和文化因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 ,语言是 一种社会现象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 也必然对语言产生巨大影响。使用者的阶级出 身、社会地位、受教育背景、从事的职业以及年龄、 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别导致语言形式的差异 ,形 成语言变异和变体 ,反映到语音、语调、语法、词汇 的差别上 ,也反映到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别上。由 于社会因素的影响 ,同一社团成员的语言知识库 彼此既有重合又有差异 ,所以社团的语言知识库 应该看成既有差异又有重合的语言知识库形成的 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方言体系 ( social diasys2 tem )。没有哪一个人可能完全掌握这个方言体 系 ,语言社团不可能是同质的 ,社团成员对语言知 识的共享不可能完全相同 ,理想的语言社团和理 想的说话人并不存在。因此 ,基于用法就是要真 实反映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即语言的社会变 异。这就要求把语言研究诉诸实证和客观观察的 方法 ,而不是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省。 从用法角度看 ,语料库相对于调查、实验等语 料收集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语料来自于真实 的语言使用 ,自发产出 ,而非实验室条件诱发的 , 语料反映语言产出的结果 ,有利于语言用法的离 线分析。大多数基于用法的语言分析主要使用语 料库 ( Tummers, Heylen & Geeraerts 2005: 8)。当 然 ,不同的实证方法并不相互排斥 ,而是相互补 充。调查和实验可以用来补充相关语料的缺乏 , 实验还可以控制相关干扰因素 ,可以提供在线加 工的信息来支持关于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的论断 ,弥补语料库离线分析的不足。 尽管认知语言学基于用法的呼声很高 ,目前 语料库的使用在认知语言学中还很有限 ,先进的 语料库统计分析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还处于起步 阶段。究其原因 , Gibbs ( 2007: 2)指出 ,认知语言 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内省和直觉判断的传 统语言学方法 ,而在传统方法和权威的影响下 ,语 言和语言学课程多偏重内省分析的研究范式 ,忽 视实验和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方法 ,导致这些实证 方法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 Geeraerts 2006: 40)。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实证方法在该领域 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 RenéD irven 2005年在认 知语言学文献 ( The Cognitive L inguistics B ibliogra2 phy)中对 1985 - 2004年间认知语言学关键词的 统计 ,实证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性稳步上 升 ( Geeraerts 2006: 33)。 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有两个步骤 :首先 是明确研究现象并且进行描写 ,其次解释和验证 假说。语言的解释性参数往往以不同的程度相互 影响 ( Tummers, Heylen & Geeraerts 2005: 19 )。 这就要求描写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交互影响 ,也 就是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多元变量分析法在社会 语言学中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 , VARBRUL①和 GoldVarb②是该领域中用来描写不同参数交互影 响的最常见方法。在认知语言学中 ,多元变量统 计分析法用于描写语言构式的变异 (同上 ) ,如英 语小品词的位置 /移动、法语语音粘连 ( liaison, Bergen in p reparation)、条件构式、荷兰语含有 2er 和不含 2er的呈现句 ( Grondelaers et a l. 2002)、儿 童习得动词论元结构的制约因素。研究者把用法 语料中反映出的各种影响参数结合起来描写语言 单位的特征和功能 ,如 Gries通过多元变量分析 法研究英语小品词的位置 /移动同句法形态、语义 和话语功能因素的关系 ,而 Grondelaers et a l. (2002)把用法语料的参数延伸到社会变异领域。 这种把句法形态、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社会变 异相结合的研究很有可能发展成为认知社会语言 83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学研究的多元变量分析法。 总之 ,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实证方法是当前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两大潮流 ,这两个方面相互蕴 含 ,互为理据。无论理论上的发展还是方法上的 发展 ,都推动着认知语言学走近社会语言学 ,促成 语言认知研究和社会研究的合流。 3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 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 :语义和言语变异理论的研究、语言与 认知文化模式研究、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 意识形态研究。同时 ,这些研究都是以语料库定 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 3. 1语义变异和言语变异 认知词汇语义学从 Rosch (Lewandowska2To2 maszczyk 2007: 146)提出的原型理论发展而来。 在认知词汇语义学框架中 ,词汇是概念范畴 ,词的 意义形成一个既区别又联系、具有原型效应的范 畴 ,意义成员形成以原型意义为中心的辐射状网 络结构 ,从原型意义可以引申出其他相关意义 (Vyvyan & Green 2006: 328 )。 Geeraerts ( 2006 ) 批判心理学的原型研究忽略社会性 ,因为在心理 学原型研究中 ,语言社团通常被理想化地默认为 同质。结合 Putnam ( Geeraerts 2006: 25)的社会语 义机制和 Bartsch ( Geeraerts 2006: 34)关于交际 中的语言规范理论 , Geeraerts (2006)提出三种基 本的社会语义关系模式 :权威语义模式、合作关系 模式和二者间的冲突与竞争模式。从社会学角度 看 ,这三种根本的社会语义力也是基本的 ,分别对 应权力、合作和竞争 ,不同社会语义力使意义范畴 向不同方向发展 :合作语义模式走向基于原型的 范畴扩展 ,强调语义的灵活性和模糊性 ;权威语义 模式推崇比日常用法有更多限制性的权威定义 ; 竞争语义模式既主张范畴运用的限制 ,也包容范 畴扩展。 Kristiansen ( 2008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 (音位层的 )言语范畴和社会范畴的联系。社会 范畴和言语范畴都是原型范畴 ,它们通过 lan2 guage stands for social identities的转喻联系在更大 框架内系统联系。根据 Ruiz de Mendoza 等 (2001: 323 - 327) ,作为域内映射的转喻有两个 次类 :源域在目标域内的转喻和目标域在源域内 的转喻 ,前者拓展源域 ,后者压缩源域。话语的语 音具有社会范畴化功能 :特定社会群体的语音唤 起听话人关于该社会群体的更广泛的知识框架 , 也唤起其社会定式 (包括心理特征 )和相关百科 知识 ,包括说话人所属群体的社会习惯、意识形 态、价值观念、外表特征、娱乐等标志。语音不仅 是方言的体现 ,而且是社会意义的标识。结合该 转喻模式 , Kristiansen ( 2008)进一步扩展 Langa2 cker的象征单位模式。 Kristiansen ( 2008: 71 )指 出 ,象征单位的音位唤起相应的概念语义 ,同时音 位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实例化 (音位变体 )通过 转喻模式与不同言语类型范畴相连 ,言语类型范 畴又通过转喻进一步与不同社会范畴相连 ,唤起 听话人关于说话人所属群体的特征、意识形态价 值、社会阶层等知识。通过这种源域 (语言范畴 ) 在目标域 (社会范畴 )内的转喻联系 ,语言的社会 意义被建构 ,语音或语言的认知域得到拓展 ,音位 变体行使双重功能 ———体现音位 ,参与形态层意 义建构的功能和通过转喻方式与特定社会群体关 联 ,建构社会意义功能。 3. 2认知文化模式研究 Polzenhagen & D irven结合当今全球化语境 中关于语言政策的话题 ,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理 论和话语分析的元理论出发 ,以英语为中心 ,以基 于概念隐喻 language as a tool和 language as iden2 tity marker,关于语言全球化的不同论点体现的两 种文化认知模式及其植根的政治 -哲学传统为背 景 ,讨论关于多语制和多元文化现实的不同观点 及其内含的意识形态。Berthele以全球性语言 (如英语 )在美国和瑞士的使用和教学为个案 ,展 现西方语言政策的两个主要立场和外语教学 ,通 过认知语义学的理想认知模式和隐喻、转喻机制 透视不同民俗文化模式对语言的识解 ,进一步揭 示不同文化模式的深层意识形态。 随着全球化推进和英语作为全球化语言的普 及 ,英语变体研究成为促进国际交流的时代需要。 尽管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共核存在于世界英语的各 种变体中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 ,这些变体体系作 为意义的象征蕴含独特的文化模式。 Sharifian (2008)指出 ,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可 以通过超越个体认知的、社会和文化层级的概念 化识解。文化概念化反映在语言的词汇、句法和 语用等特征上。就词汇而言 ,不同语言词汇的概 念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本族语者的文化规范、知 识和经验。基于文化概念化 , Sharifian ( 2008)通 过联想 -解释法考察澳洲土著学生和盎格鲁 -澳 大利亚学生对表层特征相同的词 home的概念化 差异 ,比较不同文化模式对概念化的影响 ,论证语 言表层特征的文化概念化。Wolf (2008)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三种 世界英语研究 ,结合认知语言学进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在指 93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出各种传统方法的不足后 ,作者介绍一系列关于 世界英语变体及其蕴含的文化模式的认知社会语 言学研究 ,考察香港英语文化关键词 (如 fam ily, ancestor)的概念化及其文化模式 ,揭示香港英语 蕴含的汉文化特征。 3. 3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 Koller (2008)结合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 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 理论 ,通过对企业使命的陈述话语 (m ission state2 ments)语料的定量分析和对样本语篇定性的系统 -功能分析 ,考察企业商标蕴含的社会认知表征 及其在企业话语中的实例化方式 ,揭示企业话语 的意识形态。Koller (2008)比较企业使命陈述和 商业媒体语篇 (Merger & Acquisition)两种语料中 相同词汇域 ( fighting, mating , feeding)的隐喻类 型表明 ,企业使命陈述语料以 mating隐喻为主 , 而商业媒体语篇以 fighting隐喻为主 ,反映两类语 篇关于企业及其身份的不同概念化方式。企业使 命陈述语篇以 mating隐喻为主 ,以字面化合作和 情感为核心概念 ,传达企业的理想自我 ,操纵相关 利益者对企业的印象 ,并向目标听 /观众灌输企业 自身的价值观 ;商业媒体语篇选择 fighting隐喻方 式建构企业形象 ,商业世界刻画为男性化的社会 实践领域。从不同企业看 ,其使命陈述语篇的对 比反映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从语篇类型看 ,商 业媒体语篇的“他者 ”到企业使命陈述语篇“自 我 ”表征方式的转移蕴含企业模式从竞争型向合 作型的视角转变 ,反映企业以印象操纵 ( imp res2 sion management)为目的的概念化转化。 随着认知语言学对社会因素的重视 ,关注由 不同的社会语境、交际者、社会群体导致的隐喻变 异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语言、认知 和文化的关系决定隐喻话语理解的关键不仅仅是 隐喻本身 , 还有隐喻幕后的社会、文化模式。 Fiksdal(2008)以隐喻使用者性别为参照的隐喻 范畴化考察基于性别的隐喻变异 ,揭示课堂话语 体现的不同性别文化模式。作者认为 ,相同或相 似的隐喻基于共同的课堂经验 ,反映相同的课堂 文化模式 ,这些隐喻超越具体环境 (时间、地点、 参与者 )和性别因素。同时 ,两组性别对文化模 式的共享程度是有限的 :两组性别使用的不同隐 喻反映不同的概念基础、对合作的概念化以及不 同性别对讨论的立场不同。从性别看 ,这些隐喻 表达以不同方式建构自我和他者的关系。男性使 用的概念隐喻 sem inar is a game突显目标、合作、 竞争、规则、输赢 ,说话人可以控制游戏活动 ,突出 合作中的个人身份“我 ”和个体施事性。而女性 使用的 sem inar is community突显分享、尊重和互 助关系 ,突出集体身份“我们 ”和集体施事性。 U rban (2008)通过分析当代美国教育语篇的 隐喻映射考察美国大学教育的隐喻概念化模式。 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已延及教育 ,曾经作为公益 事业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商业化。理解认知域“商 业和市场 ”的核心隐喻来自达尔文物种进化论和 自然选择机制的民俗模式。在商业 -教育的隐喻 映射中 ,商业作为寻求生存的有机体为教育话语 的建构和理解提供一部分映射框架 ,而商业自身 (对低成本和高收益的追求 ,利益推动力、生产 力 ,效率、产品标准化 ,追求短期效应等的强调 ) 提供另一部分映射框架 ,因而教育的隐喻映射有 两个来源域 :商业自身、达尔文自然选择模式及商 业作为生态系统中有机体的观点。作者指出 ,商 业模式的教育观影响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合理分 配 ,导致社会等级和各种不公平 ,人人享有平等的 受教育机会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学术自由、学术 声音、以人为本的文化和基本素质教育受到威胁 , 教育的商业化违背教育作为社会共享的社会福利 的根本思想。 Morgan (2008)从多年收集的美国英语的主 流公共话语中 (报刊、广播、电视、会话等 )选取大 量关于商业和政治的隐喻话语和其他以战争为源 域的隐喻话语来考察关于社会体制的隐喻中典型 的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作者在分析这些隐喻过 程中得出关于社会体制的三种主要隐喻家族 :同 一集体中若干合作者为取得共同目标而进行内部 协作的合作模式、两方或多方为争取只有一方才 能得到的目标而相互斗争的竞争模式以及相互联 系的系统模式。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决定对目标域 的多重识解方式。从逻辑上讲 ,一个认知域既存 在常规的识解方式 ,又可通过一个以上的隐喻家 族来识解 ,如商业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看似竞争 的 ,从内部结构看则是合作的 ;政治在选举场合是 竞争的 ,在为取得共同目标而结成联盟时则是合 作的。Morgan认为 ,多个隐喻家族的多重识解创 造新的认知框架 ,并且使其有可能常规化 ,进而改 变人的思想和行为 ,促成社会风气和社会体制的 变革。 Janicki(2008)从基于原型理论的词义观出 发 ,讨论政治领域中的争论和冲突。通过分析 20 世纪末至 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克林顿 - 莱温 斯基性丑闻事件、福罗里达州选举事件和关于干 细胞研究的争论三个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语料 , 04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Janicki(2008)指出 ,在语言层面上 ,政治事件中的 冲突往往集中于核心概念 (如 sex relations, hole, life, human being, person)的定义问题 :冲突的双方 就关键概念的定义各持己见 ,双方都坚持认为词 的正确定义是唯一的 ,最终获胜的一方成功地把 自己的定义强加于对方。Janicki ( 2008)认为 ,词 的定义不能揭示词代表的事物的本质 ,只会导致 无限循环 ,使事物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准确。作者 强调 ,政治话语的理解应该采取原型理论的词义 观或词义辐射网络理论 ,承认意义原型效应以避 免争端 ,通过语言学同政治活动或政治问题研究 的结合来理解社会现象 ,解决政治问题。 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的结合离不开实证 方法。基于客观观察的实证方法是认知社会语言 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这一点在《认知社会语言 学 》一书中也得到充分反映。该书专门以 Hey2 len, Tummers & Geeraerts, Stefanowitsch & Gries, Grondelaers, Speelman & Geeraerts & Speelman, Grondelaers & Geeraerts 4篇基于语料库定量分析 的文章为独立的一章来突出和强调实证研究 ,尤 其是语料库的多元变量分析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研 究中的成就和意义。其中 , Heylen, Tummers & Geeraerts(2008)从方法论角度比较离线的语料库 分析和在线的心理语言学实验 ,指明各种研究方 法的优点和不足 :语料库定量分析可以收集大量 的语料来同时研究多元变量的影响 ,但其局限性 是只能考察离线效果 (offline effects) ;心理语言学 的阅读测量实验可以直接考察在线加工的影响 , 但其时间局限性不能考察多元变量的同时效应 ( simultaneous effect)。作者指出 ,以语料库的定 量分析确定相关变量 ,再通过心理学实验方法有 针对性地考察各变量对在线加工的影响 ,语料库 方法同心理语言学实验的结合 ,能够充分发挥两 种研究方法的优势。 4 结束语 认知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社会性的关注是全方 位的。首先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社会视角和 实证方法同语言类型学结合 ,克服通过一种语言 或少数语言为标准来研究人类语言 ,从而把某种 语言的特征当成普遍价值的弊端。其次 ,传统研 究忽略的口语语料也纳入研究对象 ,以适应基于 用法的理论主张对用法语料的全面要求。尽管 《认知社会语言学 》中某些观点夸大了语言的作 用 ,存在把语言作为影响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甚 至解决意识形态和政治争端的手段的极端看法 , 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创造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 语言、社会研究的新价值。认知社会语言学是认 知语言学对生成语言学革命的继续 ,也是认知语 言学的新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凸显。 注释 ①VARBRUL是一个强大的统计软件 ,是自 20世纪 80年 代末 90年代初问世起就为社会语言学研究广泛采用 的逻辑模型 , 用来解释各种情景和语境因素对说话者 选择语言形式的影响。该软件采用最大概率估测方 法。VARBRUL软件使研究者能够估测任何言语活动 中自然并现的多种独立的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对 强度。 ②GoldVarb是采用变项规则分析法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除了变项规则分析法的基本运算外 ,还有一系列有利 调整数据和再编码等功能的用户界面 ,对社会语言调 查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D irven, René. Major Strands i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 A ]. In Ruiz de Mendoza IbáÌez, Francisco J. , PeÌa Cervel, M. Sandra ( eds. ) . Cogn itive L ingu istics: In ternal D y2 nam 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 teraction [ C ].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5. D irven, René, Hans2Georg Wolf, & Frank Polzenhage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A ]. In D irk Geeraerts & Hubert Cuyckens ( eds. ). The O xford Handbook of Cogn itive L inguistics [ 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Geeraerts, D irk. Methodology i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 A ]. In Gitte Kristiansen, M ichel Achard, RenéD irven & Francisco J. Ruiz deM endoza IbáÌez. Cognitive L ingu is2 tics : Current A pplica 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C ]. Berlin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006. Gibbs, J r. RaymondW. W hy Cognitive L inguists Should Care More about Emp iricalMethods[A ]. In Gonzalez - Mar2 quez, M. , M ittleberg, I. , Coulson, S. & Sp ivey, M. ( eds. ). M ethods in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 C ]. Am ster2 dam: John Benjam ins, 2007. Grondelaers, Stefan, D irk Speelman, & D irk Geeraerts. Le2 xical Variation and Change [ A ]. In D irk Geeraerts & Hubert Cuyckens( eds. ). The O xford Handbook of Cog2 n itive L inguistics[ 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Grondelaers, Stefan, Marc B rysbaert, D irk Speelman, & D irk. Er als accessibility marker: on2en offline evidentie 14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voor een p rocedurele interp retatie van p resentatieve zin2 nen[ J ]. Gramm a, 2002 (9). Johnson, Mark, & Tim Rohrer. W e are L ive Creatures: Em2 bodiment, American Pragmatism and the Cognitive O r2 ganism [A ]. In Tom Ziemke, Jordan Zlatev & Roslyn M. Frank ( eds. ). B ody, L anguage, and M ind. Vo2 lume 1, Em bodim ent [ C ]. Berlin: W alter de Gruyter, 2007. Kristiansen, Gitte. Idealized CulturalModels: the Group as a Vari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hemata[A ]. In Roslyn M. Frank, RenéD irven, Tom Ziemke, En2 rique BernÀrdez & Mouton de ( eds. ). B ody, Language and M ind. V olum e 2: Sociocu ltural S itua tedness [ C ]. Berlin /New York: W alter de Gruyter, 2008. Kristiansen, Gitte, & RenéD irven. Cognitive Sociolingu is2 tics: L anguage V ariation, Cultura l M odels, Social Sys2 tem s[ C ].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8. Lewandowska2Tomaszczyk, Barbara. Polysemy, Prototypes, and Redial Categories[A ]. In D irk Geeraerts & Hubert Cuyckens ( eds. ). The O 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Nerlich, B. & Clarke. D. D. Cognitive L inguistics and the H istory of L inguistics [ A ]. In Geeraerts, D. & Cuy2 ckens, H. ( eds. ). The O 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O liveira, Roberta Pires de & Robson de Souza B ittencourt. An Interview with Mark Johnson and Tim Rohrer: From Neu2 rons to Sociocultural Situatedness [ A ]. In Roslyn M. Frank, RenéD irven, Tom Ziemke, Enrique Berna’rdez and Mouton de ( eds. ). B ody, Language and M ind. Vol2 um e 2: Sociocultural S ituatedness [ C ]. Berlin /New York: W alter de Gruyter, 2008. Palmer, Gary B. Energy Through Fusion at Last: Synergies in Cognitive Anthropology and Cognitive L inguistics [A ]. In Gitte Kristiansen, et al. ( eds. ).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 Current A p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C ].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6. Rohrer, Tim. Three Dogmas of Embodiment: Cognitive L in2 guistics as a Cognitive Science [ A ]. In Gitte Kristian2 sen, et al. ( eds. ).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Current A ppli2 ca 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 C ]. Berlin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6. Ruiz de Mendoza IbÀÌez, Francisco José, and Lorena Pérez HernÀndez. Metonymy and the Grammar: Motivation, Constraints and Interaction [ J ]. L anguage & Comm uni2 ca tion, 2001 (4). Tummers, J. , K. Heylen & D. Geeraerts. U sage2based Ap2 p roaches in Cognitive L inguistics: A Technical State of the A rt [ J ]. Corpus L inguistics and L inguistic Theory, 2005 (2). Vyvyan, Evans, &Melanie Green. Cognitive L ingu istics: A n In troduction [M ]. Edinburgh: Edinburgh UP, 2006. Yu, N ing. The Contem porary Theory of M etaphor: A Perspec2 tive from Chinese [M ]. Am sterdam: John Benjam ins, 1998. 收稿日期 : 2009 - 05 - 12 【责任编辑  王松鹤 】 24 2010年       张  辉  周红英  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        第 3期
本文档为【认知语言学的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118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6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13
浏览量: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