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俞孔坚《回到土地》

俞孔坚《回到土地》

举报
开通vip

俞孔坚《回到土地》 俞孔坚:回到土地 我有一个疑问,读博士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你们修养的最高境界?我想远远不是。譬如,对待土地,我觉得许多人缺乏一种最基本的对待土地的感情,那就是对土地的爱。所以,今天的讲座一开始,我就要引用艾青的一句诗,来表达我们对待土地应该具有的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叫“回到土地”。 最近,我们的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上天了,实现了飞天梦想,这是一件足以令国人振奋和自豪的大喜事。可以说,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人们就向往着远离大地,远离土地,今天终...

俞孔坚《回到土地》
俞孔坚:回到土地 我有一个疑问,读博士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你们修养的最高境界?我想远远不是。譬如,对待土地,我觉得许多人缺乏一种最基本的对待土地的感情,那就是对土地的爱。所以,今天的讲座一开始,我就要引用艾青的一句诗,来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我们对待土地应该具有的感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叫“回到土地”。 最近,我们的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上天了,实现了飞天梦想,这是一件足以令国人振奋和自豪的大喜事。可以说,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人们就向往着远离大地,远离土地,今天终于实现了梦想,飞到太空上面去了,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但是,请各位看看它拍回来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一大块黄色,这就是中国的土地。请注意,唯有中国这块土地是黄色的,并不是因为黄土地,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土地没有了植被。你再看看,我们周围是俄罗斯、印度和东南亚邻居,这里都是绿色。我们想到了什么?如今,我们的城市越建越大,马路越建越长,大楼越建越高,人口越来越多,可用土地越来越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走得再高,走得再远,如果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这块承载着13亿人的土地,我们的这些努力究竟有什么用?什么用也没有!所以说,我们要回到土地。 现实是,我们正在一片一片地失去我们脚下的土地。 目前,我们已经有36%的人离开了土地。再过10-20年,我们有60%-70%的人离开土地,住到城市。我们的城市就这样不断蔓延,像一块石头扔到水里,现在水纹在一圈圈扩大,土地远远地离开我们。你看一看我们的城市,你哪里能看得到土地!你甚至不知道脚下的土地是什么颜色的,你不知道土里还有生命。城市化正在中国的土地上呈燎原之势。在空中可以看到,这是北京,北京的规划,它要赶超的是纽约。上海也是这样,上海与北京在赶超、争夺世界大都市的地位。这是香港,可以看到,香港也在前赴后继地离开这块土地。另外我们还在不断挥霍土地资源。你到北京的郊区、上海的郊区去看看,都是在挥霍我们最珍贵的土地资源。 当然,这个时代对于整个中国人来说也许是激动人心的:“神舟五号”上天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要开办了,上海的世博会要举行了,这都是激动人心的事啊。但是,在这激动人心的背后,我们要看到危机。在这激动人心的背后,我们要看到危机。一个民族能不能发展,主要是看这个民族有没有危机意识。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土地的危机,人地关系的危机,从“神舟五号”上看看中国大地,你就应该意识到这种危机。还有一个什么危机呢?这就是文化个性丧失的危机。大家看看,这是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像不像16世纪的意大利广场,像不像凡尔赛宫,像不像圣彼得广场,像不像法兰西路易十四的景观大道?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丧失!这又是民族文化个性丧失的危机。中华民族要存在下去,有存在的价值,就必须有它的民族个性、文化个性。当然,这个绝对不是说要让大家恢复到孔夫子的时代,民族个性同样可以是现代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也是发展的。 你再看看这个人民广场,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大面积几何图案和铺装,仅仅是为了展示它的一种形象,一种标志,一种权力。所有的这些设计思想都来自路易十四的景观大道。青岛、大连……你们都可以去看看,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土地和民族文化身份的危机。 这是一个鄙视土地的时代。你们都知道北京市最近正在建设的大工程,就是中国大剧院——中国21世纪的象征,法国人建的,现在已经封顶了,就在天安门广场旁边。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厦,荷兰建筑师设计的。这都是标志性建筑,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都是要进入你的梦中,进入你所有文化的细胞里面去的,但是它与我们的文化没有内在的联系。这是在四川乡下的农家,这棵树已经长了50年了,为了赚钱,这些人可以把它挖掉拿去卖钱,而毁掉了整个乡村的景观。实际上,我们广大乡村正面临着被糟蹋、被毁灭,整个乡村景观面临着的是这样严重的威胁。现在,为什么没有一条河流是干净的?没有一条河流是流着清水的?连我们的长江也是黄色的。归根结底,我们没有给大地母亲以足够的尊重。你再看看,这是××开发区,不管这曾有多么秀美的山水,不管有没有你值得纪念的地方,一切都被毁灭了,代之以“三通一平”的裸地。 面对这一切,我们多么需要唤起全民族的这种忧患意识。 下面是我写的一段关于母亲河的祭文: 南方的河,北方的河,都是我的母亲河,可是她们都在哭泣: 我那残酷的儿女们啊,为什么要用道道高坝捆绑我那柔弱的躯体,将我肢解,令我断流?你可知,流动是我的天性,连续是我的生命。从雪山高原,到林莽峡谷,从平原阡陌,到湖沼海滩,我将营养分配给千万生命。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才有爱“跳龙门”的鲤鱼逆水而上,在她们认为合适的上游溪谷中产卵繁殖,再让她们的后代顺流而下,在下游成长生活。正是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多彩的植物得以在广阔地域传播,随处而安,生长繁衍。我的连续也使众多动物的迁徙成为可能。我本是大地机体上唯一的连续体,我之于生命的地球,正如血脉之于人类。也因为我的流动和连续,才使你有一个美丽的童年、美丽的梦,使城市有了美丽的项链。 我那无知的儿女们啊,为什么要残忍地将我裁弯取直,再用钢筋水泥捆裹我本来自然而优美的肌体,令我窒息,如同僵尸。我曾经有浅滩深潭,如音弦响着动人的乐曲;春汛到时,我让洪水缓缓流过;秋旱来临,我释放不尽的涌泉;我曾经有鲜嫩的水草在丰腴的肌肤上舞动,庇护着大小游鱼河蚌泥鳅;我曾经有慈姑芦苇,在幽凹处繁茂生长,青蛙和鲶鱼唱着黎明与日暮的歌;我曾经有磐石兀立,向濯足的路人诉说春天的丰润与秋天的萧瑟。好大的浓阴啊,那是乌柏与河柳的投影,阴凉中有成群的鲫鱼共享自由与欢乐。 我那卑俗的儿女们啊,你们嫌我草灌丛生,包容泥土与生命万物,可那何尝不是我的美德?你们嫌我曲折蜿蜒,自然朴素,可那何尝不是诗的泉流、画的本原?你们认贼为父,让生硬的水泥和花岗岩,奸淫我那纯洁的躯体;你们浮华虚伪,让意大利的瓷砖、荷兰的花卉和美利坚的草坪,装饰我的玉体,却剥去了庇护与滋润我的乡土草木,令我面目全非,那何尝不是罪孽? 南方的人啊,北方的人,你们曾经向我排泄着污秽和浊流,而今却拿我开刀整治,举着“泄洪”的利刃,开着“清污”的铲车,可曾记得我是你的母亲河? 我们的母亲河正在被凌辱。我们现在从图片上看到的是北京的清河,这是以前的清河,可现在却搞成了这个样子!其实,好多老百姓都哭着给我写信,说他们家乡的那条河也残忍地给“治理”了。你再到长江去看看,黄河去看看,到钱塘江看看,长江不是昔日的长江了,黄河不是昔日的黄河了,钱塘江也不是以前的钱塘江了。难道这就是我们对待土地的态度?今后各位有机会去当省长、市长,应该有这么一种理念,就是要有对待土地的伦理。我们应该意识到,土地是不能离开的,土地是不能失去的。土地是不能离开的,土地是不能失去的。我们要回到土地,保护土地的完整性,不要把它搞得支离破碎。土地这个系统有多重含义。首先,土地是美的,我们必须用一种美的态度来看待、来审视我们的土地。第二,土地是我们的栖居地,是我们的立足之地。第三,土地是个系统,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不能被切割的,不能把它给肢解了。第四,土地是符号,是一本书,它要人去阅读去理解,它是历史之书,是自然之书,是人类价值之书。第五,土地是神,什么是神,神就是我们所依托、我们所信赖、我们所寄托、我们所认同的载体。所以说,我们要回到土地。我们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个方面,我们讲讲土地之美。 当我们站在高处俯视大地的时候,你看看,大地是如此的优美!这是我们的南方,南方是红土地;这是西方,是白土地;这是中原,是黄土地;东方是青土地;还有北方是黑土地。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色土的含义。你看看,这是西藏的土地,这是西藏丰收时候的土地,它简直可以说是美的化身。这是云南的梯田,这是收割的景象,刚刚收割完的稻秆被捆扎起来放在田埂上,如同艺术家的作品。你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不经意间、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是一片甘蔗地,农民在收割甘蔗,这种景象多美。所以说,回到土地,就是要认识到土地的美。每次我到乡村,看到土地就有一种激动的感情,真是要流下热泪,抱着土地哭,这是对土地的真实感情。 在人类观念上,把土地作为美的对象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 在希伯来文的《旧约》中,最早出现了景观这个词。它是用来描写耶路撒冷皇城景象 的:一个牧羊人站在一个荒凉的山冈上,看到一片绿洲,这个绿洲中有宏宇大厦,有庙宇宫殿。显然,这些作为美景来描述的景观是一个城市。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想像的美景是一个城市……在农业时代,人们想像的美景是一个城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工业时代。 把城市当作理想,发展到极致,才会导致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出现。现在我们中国人理解的景观也基本停留在农业时代的城市理想,所以你才会看到北京的高楼大厦,深圳的高楼大厦,浦东的高楼大厦,才会用同样的理想来建设其他的城市。实际上,纽约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美丽。到了工业时代末期以后,由于大量的工人涌到纽约城市中,纽约的钢筋水泥丛林不再适合人居住,一系列城市病出现。人们发现他们追求的城市理想原来不适合人的生存和居住,高楼大厦太危险了(世贸大厦的悲剧就是很好的说明),景观的理想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想用以前当农民、牧民时眼中的城市模样来造景观。这种对城市景观的否定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个是逃离城市,建立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另一个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 为什么国家公园会在美国出现?国家公园甚至有上万平方公里之大,有大量的自然地,这是由于美国人的理想景观开始转向自然地,所以才会把自然地保护起来,作为他们休闲度假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黄石公园、红杉树公园等。这是否定城市的一种途径——逃离城市,逃到荒野之中。除了离开城市走向自然外,要摆脱拥挤的城市还有第二条途径,那就是把自然引到城市中来。最早的实践就是把公园建到城市中去,这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300多公顷,那是城市中心的一个非常大的地方。从此出现了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这时,人们对景观的概念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把自然地当作美而不是把城市当作美。这就是从现代走向后现代,回到土地,回到自然。 第二个方面,土地是人的栖息地,是我们的家园。 土地是人内在的生活体验,是和你发生关系的地方,哪怕是一株草、一条河流,或者是村庄旁的一棵大树。皖南的民居充满诗情画意,非常漂亮,那是由于居住在那方土地上的人形成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获取庇护、灵感以及人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所以说景观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你看,中东地区耶路撒冷有基督教、犹太教,还有伊斯兰教之间不停的纷争,从城市的景观你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总是不和谐的,反映了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这个是丽江的画面,不要小看这条河流,当她穿过你门前的时候,你可在门前的石埠上洗涮,人与自然发生了关系。你看到的石埠,实际上在告诉你人是需要水的,需要与水亲近的,这就是人与自然之间非常友善和谐的关系。 那么,土地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空间的意义呢?我认为它有两个最基本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就是定位。你生活在这个大地上,这个土地对你有没有含义,取决于你能否在大地上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你会失去与土地的关系,你会发疯,你会失落。那么,你如何在这块土地上定位?古代人是怎么定位自己的呢?他必须跟天发生关系,跟地发生关系,所谓“仰观天象,俯察地形”。为什么北斗星如此重要呢?为什么发明罗盘呢?就是为了让人在土地上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人发明罗盘,最早不是用来航海的,而是用来看风水的,目的就是为了定位,为了在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穴位,找到现世居住的穴位以及死后居住的墓穴。当然罗盘后来被西方人拿走变成了航海的工具,航海也是为了定位啊,要找到一个方向啊。所以说要使生活具有意义,第一就是要定位。人要是失去了定位就失去了含义,内心就变得空虚了。 我曾拿我的小女儿做实验:大概一岁多的时候,我把她放在大海边上,她就号哭不停,恐惧,因为大海太大了,沙滩太大了。你把她放下来,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方位,一个定位。在大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就不哭了。这就是说,人的第一个需要,就是要在大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航海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你迷失在茫茫大海上时,是什么在指引你?当你在旷野上行走时,你用什么作地标?印第安人生活在丛林中,他会在树上作标识,他不会迷路,而别人进去了往往就出不来,就会迷失。我们常常看到,乡下人第一次进城,由于找不到方位而经常迷途。这就像我们第一次进入北大很紧张,不知道方位,突然看到了博雅塔,就有了定位,找到自己位置了。 大家看看,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朝圣的路上,他朝圣的目标就是西藏的大昭寺,他要五体投地爬六个月,甚至是一年,一步一步从边远的地方一直爬到拉萨。每到一个路口,你会看到有一个标识告诉你方位,上面刻着经文,告诉你希望,祈祷着未来。整个西藏的大地上的每一座大小寺庙都是有定位的,都是有方位的。 中国的黄河、长江、昆仑山,包括五岳,构成了中国大地的一种参照系统,这种空间定位系统,就建立了一种跟土地的联系。中国的黄河、长江、昆仑山,包括五岳,构成了中国大地的一种参照系统,这种空间定位系统,就建立了一种跟土地的联系。一个村庄,前有流水,后有靠山,左青龙,右白虎,这就是空间的一种定位,这个空间定位是把人跟大地建立起一种关系,是人与土地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绝对不能简单地说是科学的或迷信的。你看看,这是十三陵的选址,这是青龙山,这是白虎山,后面叫做万寿山,每一个陵墓背后都有一个山头,都与自然建立了关系。所以,人哪怕死后,还是紧密地与土地相连。而这个山脉是一直连着昆仑山的。当时,明代保护这条山脉一直保护到西山,不准砍一棵树,不准挖一锄土。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这种空间定位关系建立起来。再看看,这是广东的一个村庄,前面有一个土丘,称案山,后面是一片风水林,称龙山,这也是人与土地空间的关系。这是河南的一个寺庙,这个寺庙的选址,你可以看到它不是选在山脚,也不是山顶,而是选在这个山前的小丘上,它跟大地建立起独特的关系,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找到自己所谓的穴位,给自己定位。 第二个含义,就是认同。认同什么,认同一种文化,认同一种背景,认同这块土地。然后你在这儿生存,在这儿活下来,我要强调的是对土地的认同。我承认山的存在,我不是拿推土机推这山,土地告诉我应该怎么来做,我就按照这个来做,这时候花的成本是最低的,得到的收获是最大的,创造的才是最美的,这就是认同于土地的格局。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怎么来的呢,就是认同土地。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认同就是适应,适应就产生文化,产生了一种民族的文化,一个地域的文化。南方是很潮湿的,有水的,就会用杆栏式建筑。北方冬天比较寒冷,地下比较暖和,它就变成了窑洞。所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适应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认同于土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这是西藏的建筑,这里有强烈的阳光,他们就用白色材料涂刷房子,白色可以反射强烈的高原的光,这就适应了环境。在座的诸位,你在这儿认同北大的环境,认同北大的校园,如果你不认同呢,觉得没意思,就休学了。所以,中国最早的移民都要带上土,到美国去。当时,我去的时候,也是带着一包黄土在皮箱里面,到了当地,就把土放在当地的土壤里面,就是表示跟土地建立一种关系,认同它,这叫适应,这叫和谐。 认同在英文中跟个性是一回事,identity,但是在汉语中这两者却是完全相反的东西,好像你认同了一个东西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正因为认同才有个性:认同你的父母,才使你有了自己像父母的个性;认同一个家族,才会表现出这个家族的个性;同样,如果认同于自然,认同于太行山,你就会有太行山的豪气,认同于江南山水,你就会有江南山水的秀气。太行山的壮阔、粗犷,江南的秀气,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不同?就是因为认同了自然。在新疆的草原上,唱歌的调子非常悠扬、高亢,就是因为那儿的景观非常开阔,歌声只有那样才传得远啊,所以就出现了那样的风格、那里人的风格、那里人的音乐、那里人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认同于自然。在江南就只能出现江南小调,如果把陕西的民歌引到江南去那就不伦不类了,因为那小山小水里头,小城镇里头,声音不用喊得更响就有人听见了,所以只能是非常亲切的、拐弯抹角的小声音才会优美。这就是认同于自然创造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艺术、不同的文化。 个性与环境有关,河里有什么色彩的石头,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建筑立面,这是认同。如果这样去做了,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弄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的建筑就会有自己的个性。这是在四川都江堰,你可以看到,有非常浓厚的文化,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建筑的形式很独特,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很有特色,大家一起在这儿吃火锅,一起打麻将,这是独特的文化。这里曾有独特的治水方式,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用到现在,两千多年一直在用,事实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比现在的工程要好得多。 大家看看,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城市广场,认同当地的文化,认同当地的土地,很和谐,也很有个性。你再看看,这个类似于美国国会大厦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咸阳,咸阳是中国最早的古都呀,你可以看到,它就不认同,让人觉得很奇怪。这是广东番禺的一个建筑,像古代帝王的宫殿,而旁边还有一座白宫式的建筑。你可以看到有两种东西在出现,一种是西方的,一种是古代中国封建帝王的。你是认同哪一个呢?这两种都不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追求的。我们这个时代不能认同于中国的帝王,也不能认同于欧洲的帝王。你看大连,它认同的是封建帝王,把我们的华表都搬到广场上去了,它没有认同这个时代。这是广东某地的大道,完全仿照香榭丽舍大道,失去了现代中国的认同,也就失去了自我。 第三个方面,土地是一个系统,它是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是一个有机体,它是与山川河流联系着的,是活着的。 在这个层次上,它与人的情感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外在于人的情感的客观实在。人是更客观地站在一个与之完全没有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所以土地就变成科学研究的对象。一块土地,当你和它没有关系时,那你的研究是科学家的研究。但如果你居住在这片土地上,再去研究它,就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态度了,因为这块土地己经和你的切身利益发生关系了,就不是科学了。一块土地有动物的栖息地,有动物的迁移通道,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用生态的、地理的、生物的方法来观察、模拟,来了解这个土地的系统。 第四个方面,土地是符号,是一个有含义的符号。 土地是历史的,是人文的,是故事书。你以后要是有机会去旅游的话,看看这块土地你就会觉得像看书一样。中国古代有行几千里路,读万卷书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读大地这本书,大地这本书充满着含义,充满着故事。 这是皖南民居,这条路,这个亭子,这条河流和后面的牌坊群,它们都在讲述着今天和昨天的故事,它们都是有含义的。比如说这个亭子,当地叫做水口亭,在村庄的水口,这就说明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个地方很关键,对于当地人的生老病死很有价值,这个亭子就告诉你这块地是神圣的。又比如说,这个牌坊叫贞节牌坊,那个叫忠孝或仁义牌坊等等。贞节牌坊讲的就是一个少妇在她丈夫死后就未再改嫁,这种对贞节的树碑立传就反映了那个时代作为人类的价值观。后面的那个牌坊是歌颂孝道的,讲的是一个儿子当他的父母还活着的时候是不离开家的,这就是一种关于做儿子的价值观。 再看看华北平原,这些是我在华北平原上看到的景观,哪怕是一条浅沟,哪怕是一个土堆,都在讲述着历史。这曾经是一道城墙,这曾经是一个烽火台,下面曾经是金戈铁马,烽火燎原,这些现在看来都不起眼的留在土地上的痕迹,都在讲述着非常生动壮阔的故事。这又有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北方地区有“百年的古道走成河”的说法,一条走了两千多年的路,变成了河,那么这条河就不只是河,它是古代赵武灵王攻打秦国时用过的古道,千军万马曾从这走过。一条浅浅的古道或浅沟,充满了含义。所以,土地是有含义的符号,需要我们去读。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最早的文字也来源于土地。山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山,水的象形字直接来源于水。我前不久到云南丽江去,纳西族文字中水的写法和汉族的是不一样的,汉字的水是在一条曲线两侧各有两点,而纳西族文字中的水则是在这条曲线的端点还有一个圈。我的理解是:因为纳西族居住在云南高原上,那里水的形态跟长江和黄河的是不一样的:玉龙雪山融化后的雪水流下来,在河里你看不到水,水都渗到河滩底下去了,然后水经过河滩在十几里外的地方又冒出来,这个水就叫潭,有黑龙潭或白龙潭。这些水你是看得见它从哪里来的,是有源头的。但是我们的长江或黄河一带早期居民看到的水是没有源头的,虽然说源头在昆仑山,但当时谁也没到过昆仑山。这就是土地的不同导致描述的文字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语言也是从土地来的。所谓河出图,洛出书,实际上是说我们的古代文字是因为阅读了黄河、洛河,阅读了来自水中的龟背的纹理来解读、预测事物的变化。这些都是符号,都在讲述着故事,兴的故事,亡的故事。 所以说当你看到土地和土地中的元素的时候,哪怕是一棵树,也要认真地阅读它、理解它。比如说,这棵树长弯了,为什么长弯了,因为风的力量的不均衡,或者因为阳光照射得不均衡。如果这棵树上布满了伤痕,为什么有伤痕,它在讲述曾经被火烧了或是什么。所以到颐和园去,你可以看到那柏树都是伤痕累累的,靠房屋的一侧,许多古柏都是没有皮的,为什么?都是给八国联军烧的,所以没有皮了。这些树讲述了历史,充满了含义。 第五个方面,土地是神,它是人的依托,人的依赖。 神是什么?神的概念本质上就是人的精神寄托。那么人对土地的寄托就使土地有了神性。当一个信徒一步一叩从西藏的边缘爬到拉萨,他可以叩一年的长头,这就使土地——拉萨那块土地——变成了神。当他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的时候,那里会有一堆石头,这堆石头是玛尼堆,它寄托了人的希望,寄托了人的信仰,这堆石头也是神。哪怕是普通的山,普通的地形,也是神圣的。中国古代有一个模式,被用来神化大地,叫风水模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看看北京的山水,北边的军都山脉就是玄武,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叫万寿山,它是有了神性的山。也因为明代十三陵的缘故,把东边的山叫做青龙山,白虎是西边的山。中国古代所有的城市或建筑选址都是在这一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用这种模式把整个大地都神化了,没有一个山脉不属于某一家或某个州府的神。所以你动土的时候,先要研究一下这座山是归哪个神管辖的。 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唐僧带了三个徒弟,其中的孙悟空本领高超,但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把土地爷叫出来。土地爷是什么?土地爷就是土地之神。问问他这里有没有妖怪?是好妖怪还是坏妖怪?然后他就知道,如何对待这块地方,如何施展他的法术。这就是当地的神,说穿了就是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精神。地方之神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你必须服从的、你必须遵从的外在力量。不管你是科学家或者宗教信徒,不管是搞法律或是搞经济的,你都得服从,否则你就要吃亏,就会被这神圣的力量摧毁。这种神圣的力量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人永远战胜不了的自然力。 前年我坐飞机从成都到西藏的昌都,飞机只飞了40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但是就当飞机快到机场时,就当连跑道都看到了的那一刻,突然一片云飞过来,飞机就降不下来了,不敢下降。而且这个时间段过去之后,就再也不会有更好的天气了,因为在高原上只有上午这几个小时允许飞机降落。飞机转了一圈只得又回到成都。已经到了,你还降不下去,又回来了。在成都待了两天,又坐飞机去,结果到那儿又一片云过来,还是没降下去。这就是土地的力量,你永远战胜不了自然,再好的飞机也很难下降,你要降下去就很危险。所以说西藏这个地方为什么很具有灵性?为什么这么神圣?为什么让人感到敬畏,感到神秘?就是因为那里的自然力太强大了,人力不能战胜它。那么,如果你遵从这种自然力,认同它,服从它,归属于它,那你就会很幸福,充满欢乐,这就是人对土地的依赖。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个大赌场里养了两只白老虎,供人参观。这白老虎养在非常壮丽的宫殿里,外面是镏金的玻璃,地下铺着花岗岩、大理石,里面有一个皇帝才能坐的那种镀金的汉白玉宝座,有喷泉,有非常华贵的装饰。但是我每次去看,这老虎都是病怏怏的,像一个病猫一样趴在那儿。学生物的知道,虎是猫科动物,所以当虎没有虎威的时候,它就变成猫了。它没有神气,是病态。这就是不属于它自己了,不能够使它认同这个环境,它就失去了它的个性、天性,失去了它作为老虎的那种威风。老虎只有在丛林中飞奔、在悬崖上咆哮,在那才是虎。人也是这样。你可以看到北京新建的别墅,有多少像宫殿一样,看看北京城里住宅销售的广告,有多少在宣传这是凡尔赛宫、那是丹枫白露。这就是一种病态,病态的心理在引导大众的居住模式,导致病态的价值观、病态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人真居住在那儿,人是要失去人性、失去天性的。所以说我们需要一个符合人性的生活空间。我并不是说要让你生活在太行山区,而是说除了生活在城市的优质物质环境之外,你也要有一种对土地的归属和认同。 这种认同我是非常有体会的。当年我刚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母亲就从我们家的风水林里挖了一包土给我,用红纸包起来,我带着这包土来到北京,跟着我上学,然后一直跟着我到欧洲,到美国。我每次要出远门,要到一个城市里居住,必定要带着这包土,放在箱子里。原来的传说是,当你每到一个地方,就取这土放到当地的水井里去,这样可以使人与当地的水土相服,不会得病,人和土就“和服”了。“和服”的概念就是认同,你认同当地的自然,认同当地的人文,认同当地的土地之神,你就可以万事顺畅,就充满了欢乐。 所以说土地是有神性的,不相信你试试看。很多人可能去过九寨沟,成都到九寨沟的路上,有一段悬崖,路非常难走,经常出车祸。据说很早以前当地人说那个山像龙一样,是龙骨山,不能炸,不能动的,结果公路部门就不听,非得修这条公路,结果开山以后,岩石果然流出了“血”。当然我这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大家千万要理解,我是在讲人与土地的关系。结果开山之后,这地方老出车祸,死了不少人,然后当地就建了一个庙,整天祭拜,我路过的时候就发现好几辆车摔在悬崖下面。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理解,这样陡的山是不能修路的,你如果顺着地形去修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你非要开山,抄近道,把自然的“骨头”露出来了,路就会很陡,尽管是近了,车子开得快了,事故却会更多,这是科学的解释。这归根到底是什么呢?尊重土地之神,也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原有的格局。 现在我们回到城市景观。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城市。一个几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组成的社区,他们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目的生活在一起,有时互助互爱,有时嫉妒有加,憎恨至极,以至于你死我活。有时为了交流,他们修地道,掘运河;有时却为了隔离,垒城墙,设陷阱。我们看以前的城市,有城墙,有陷阱。同样的爱和恨也表现在人类对自然及其他生命的态度上。恨之切切,人类把野兽、洪水视为共同的敌人,所以称之为洪水猛兽,因此筑高墙藩篱以拒之;爱之殷殷,人们不惜挖湖堆山,引草木虎狼入城,像在城里建动物园、植物园,又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爱。人类所有这种复杂的人性和需求被刻写在大地上,刻写在某块被称为城市的地方,这就是城市景观。所以说,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味一幅画,体验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这是一个亭子傍着一棵古树,是我们作云南研究的课题组以前从昆明到红河经常路过的一个地方。最近我又路过此地,发现这棵树死了,这棵树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再路过那段路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感到大地失去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东西,而对于我来说就像失去了一个在漫漫旅程中可以期盼、可以回忆,指示我旅途方向和明示我的方位的地标。它的意义同朝圣路上的玛尼堆是一样的。 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呵护,去关爱,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要理解景观,要阅读景观,要呵护它,要关怀它,要管理它,这就是景观设计学,更确切地说叫土地设计学。所以说,景观设计,就是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它是科学,因为它是一个系统,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去分析;它又是艺术,因为它跟人发生关系,需要创造,除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还要有人的情感,要用人的激情去创造你的生活空间,这就是一种艺术。 那么,我们的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我认为,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天地,尊重自然的山、自然的地形地貌、自然的水。当你遵从、适应了自然以后,人文的景观就非常美,人也生活得很愉快。 此外景观设计还要尊重人,既然我们要建立人和土地的关系,设计就必须尊重人。这个人是一般的人,每一个人。首先他是一个动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不管你权力有多大,你总是离不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到底有哪些呢?很多人的本性都被现代的文明生活湮没了,忘记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做很多实验来证明人的健康居住场所到底是什么。土拨鼠选择栖居的时候跟人类有许多共同之处,或者比人更聪明。有人说土拨鼠建造的城市比人类建造的城市更完美:不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冬天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暖。为什么呢?它总是在阳坡上打洞,而且洞是先往上打,然后再往下斜着打,所以水来了淹不到它,而且洞的前面还必须靠近溪流,因为水边能长谷子,有食物。同时它还要回避丛林和乱石堆,有林子和乱石堆的地方,就没有土拨鼠。阳光、水、谷子,都好理解,就像人们想像草地上有鸭子,河里有鱼一样,人们在潜意识中就想像人们需要有这么多水和食物,来保证给养,所以,关于动物和花卉的美是从这里来的。那土拨鼠为什么要回避丛林和乱石堆呢?原来,丛林是它的天敌猫头鹰经常居住的场所,而蛇是住在乱石堆里的,那是鼠类的另一大天敌。不管有没有猫头鹰和蛇,土拨鼠都要回避这种景观,中间过程就忘了。最后你发现它怕的是乱石堆和丛林,有没有天敌和它关系已经不大了。 这就是吉凶意识,景观背后的东西已经被忘掉了,你只知道景观形态所代表的吉或者凶,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容易做。我儿子很小的时候,三五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走,躺在床上,如果你给他画一个猫的头——猫科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长胡子,有触须,眼睛和嘴特别大,这是猫科食肉动物的共同特征——给他看的时候,他就哭起来;相反,你如果画一个小白兔:长长的耳朵,尖尖的嘴,两个小牙齿露出来,是典型的食草动物的特征,没有食肉动物那样大的嘴,他就笑起来,就很高兴。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的森林童话中,小白兔总是可爱的,猫科动物总是可恶的。这就是一样的道理,不管猫吃不吃人,看到猫脸他就本能地联想到了老虎或肉食动物。这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现代人、都市文明人中,人的许多本能都被掩盖了。 像鲁宾逊一样,被抛到孤岛上,这时候他怎么选择居住的场所呢?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脚下是一片绵延的沙滩,后面是一片黑色的森林。大海是恐怖的,森林是恐怖的。他想,应该回避那片森林,因为那可能是大型肉食动物的领地;应该离开海边这一块沼泽地,因为这里也很危险;应该找一个能看得见海面的地方。最后,第一个晚上他是在一棵树上度过的,他爬到树中间住下来,这就是人的第一个居住场所:巢居。巢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与地面是隔离的。我们知道,人小时候就有这样的本能:一遇到危险就爬树。以后的几天里,鲁宾逊找到了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背靠森林,是悬崖峭壁底下的一个洞穴,面向大海,前面是一片草地,他在草地前面做了一个栏杆,这就成了最理想的“家”了。尽管后来发现在那片森林里并没有任何食肉动物,但是他选择这个居住场所,就考虑到了这些危险,也就回到了人类原来的“家”。这个原来的“家”是洪荒时代的“家”,是几万年、几百万年之前的“家”,人类把几百万年之前所有需求的本能都调动起来找,找到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地方。 现在让我们回到10万、50万年前。有些同学可能还没去过北京郊区的龙骨山,龙骨山上有个龙骨洞,龙骨洞里曾经住着“北京人”,“北京人”在这里居住过几次,10万年前、50万年前都居住过。龙骨洞下面有一条河,叫做坝儿河,河边是一大片草地。这是有人考证过的,这是原始人居住的场所,你看一看,和刚才我们说的鲁宾逊选的那个是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栖居场所是最安全的,可以隔河而望。当时大概是50个人一个群体,其中大概20个男人、20个女人、10个小孩,这样的一个比例关系构成一个居住群体。男子要出去打猎,需要一个围猎的空间,而在茫茫草原上,很难围猎,所以必须靠自然的屏障来围猎,所以当你发现盆地这种空间的时候,就有一种安全感、美感。你想想看,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就是这种空间。另外,在河南有一个小小的盆地,叫小南海,一万多年前居住过一群人。有趣的是,在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上面盖了一个道观,盖道观的时候道士们并不知道这里有原始人居住过。那么为什么道士选的地方和原始人类选的地方是一个场所?那是因为人类的基因是一样的,老在惦记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理想,就像在冥冥之中有个人在告诉你:这个地方最好。 大家都知道古代陶渊明所描绘的武陵仙境: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两岸桃花,落英缤纷,不知路之远近,水尽山出,山上有个洞,仿佛若有光,先窄后宽,爬了进去,站起来一看:豁然开朗。是什么呢?就是盆地。所以我们可以想像为什么北京作为首都,原来几十万年前就注定了人类要选择这么好的地方:它背靠太行山、燕山,这个山脉一直是连着昆仑山的;俯瞰华北平原,这是边缘地带,符合盼望—庇护的需求,就是看得见别人而不被别人看见,这有一种安全感。 你可以想像,在远古时代,迷途意味着死亡,一个人要是丢在森林里,肯定被野兽吃掉了。所以,人类的城市、居住环境要有一种结构。校园也是如此,要有一种非常清晰的结构,让你回想起来:我在食堂,在宿舍,在教室,要有非常好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如果是符合人性的,就产生美感;如果不符合人性,景观就不能产生美感,而只能产生恐惧感。这是人性对空间的需求,这是回到生物的人上面来理解的。 但是,人不光是生物的人,还是一个文化的人。各个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是长期以来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比如四川是天府之国,最休闲,种下去粮食肯定就有收获,旱涝保收。李冰父子修了都江堰,四川盆地从此不知道旱涝是怎么回事,所以就使得成都人非常悠闲,一天可以坐在那儿不动。打麻将、掏耳朵是成都的特色,在那儿花两块钱人家会给你掏得非常舒服,这就是当地人的休闲方式。你再到深圳、广东,就不一样了。广东当然有另一种休闲方式:喝早茶,可以从8点一直喝到11点,都叫早茶,然后中午饭就接上了。在北京的街上,人们就都匆匆忙忙,没有人在掏耳朵,也没有人坐在那儿休闲。广东、广西的人,是女的下地,男的在家抽烟、打麻将;北方和江南的人,是男的下地,女的在家。这是不一样的,是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造成的。 各地人有各地的文化、习俗,这是需要尊重的。设计要尊重人的这些生活方式。你千万不能把美国生活方式的东西搬到中国来,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的动物性当然是一样的,但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尊重人的另一个层面。 那么,如果我们的设计不尊重自然,不尊重人,就是糟糕的。哪些东西是不尊重人的呢?凡尔赛宫的广场。大家都在模仿凡尔赛宫,可能在电影、图片上都见过,凡尔赛是为了路易十四一个人的。故宫也是为了一个人的,是为了康熙大帝、乾隆大帝的,绝对不是为老百姓的。而我们现在有的城市的广场,有时也是为了一个人,是为了市长,为了某领导,没考虑普通老百姓。如果把老百姓放在广场上会怎么样?他会暴露在广场之上,会被太阳暴晒,没有一棵树遮阴,这是违背人性的。而恰恰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都在学着搞这种大广场。这种大广场是把人当成蚂蚁,缺乏人性,所以不美。你们将来有机会当市长的时候千万不要为自己一个人设计广场,一定要回到普通人的人性,设计人的广场、人的城市空间、人的街道。比如说我们北京大学东门外这条马路,就不是为人设计的。我今天差点被车撞了。为什么?它是为汽车设计的,不是为人。 人类设计城市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是为神设计的,像前一段时间展出的印加帝国,还有天坛。大家去参观的时候觉得天坛、地坛、月坛这么漂亮,这么宏伟,那不是为你设计的,是为神设计的,是为了祭天、祭神的。印加帝国的金字塔上面是要杀人的,把人杀了放在上面祭天、祭太阳神,是很残酷的。这样的景观我们现在却要去崇拜,把它当作美的东西来对待。历史我们就不说了,故事是故事,但现代人绝对不能生活在那样的空间里。我们要认识到为神设计的空间不是好的,当你看到大家都在欣赏一个地方,你要想想它到底是为谁设计的,是为老百姓还是为神。农业时代前期,当人没有能力和自然作抗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神而设计。 第二个阶段是为权贵,为君主而设计。文艺复兴以后,结束了中世纪的黑暗。我们知道,在中世纪,神、宗教、教会统治了人类的生活。文艺复兴以后,解放了人,但并没有解放人权,最后是君主替代了神权来统治。法国、意大利都是这样,出现了君主、帝王,是权贵的时代,城市变成了为贵族、君主设计的了。你看巴黎的大街,这么宏伟壮观,但你要问问:它是为谁设计的?是为君主个人。凡尔赛宫是为帝王设计的。故宫参观一下可以,千万不要再设计这样的东西。有人要重新设计胡同给现代人居住,是荒谬的。那是封建时代的东西,所有居住在胡同里的平民百姓,都是在晨钟暮鼓的号令之下,早上8点钟起床,晚上8点钟睡觉,没有任何自由的夜生活。所以这个城市建设得这么严谨,有这么强烈的轴线,这么井井有条的院落和胡同。它是历史,是故事,可以讲,但不能居住,不要幻想我们还要回到那种地方去居住,封建君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三个阶段,我们摆脱了封建贵族、君主的影响,又被工业时代的机器统治了。卓别林有个电影,讲的是人如何按机器的节奏来生活。我们现在就成了机器的奴隶,北京的大部分道路都是为机器——汽车在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甚至80年代,我们的城市基本上是为工业发展、为机器、为能源开采、为矿物开采而设计的。哪里发现了一个矿,就在旁边盖工厂,工厂旁边盖住宅,这是一个人围绕着机器的模式,最终城市变成了机器。比如城市交通,北京的五环、六环,就像机器的输油管道,汽车在里面运转,这里有个大学区,那里有个居住区,那儿有个工业园区,那儿有CBD,那儿有个公园,所有这些都成了机器的零件,城市变成了机器。当描写香港是个什么东西时,有人说香港是高楼大厦,但能更形象地说明香港的是“管道”。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机器被输送到各个零件,城市是没有人性的,不是为人设计的。前一段时间北大有著名教授出车祸,在校园边被撞死,说明了什么?说明人是机器的奴隶。这是第三个阶段。 那么现在是什么时代呢?现在是真正应该回到城市为人设计的时代。当你看到一个城市、一个景观的时候,你就要体验一下:这是不是为你设计的?以上几个方面讲的是设计要尊重人的问题。 第三个关于景观设计的原则是,设计要尊重神。文艺复兴把神打倒了,神的地位降低了,但是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马克思说,人的认识总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曾经把自然打倒,现在又要尊重自然;神、土地之神、地方之神也是这样,回过头来要尊重地方之神。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出现在中国的城市里,就是不尊重地方之神。在咸阳,中国第一大古都,秦始皇开始在那里建都,竟然出现了美国的白宫和国会大厦,是对神的侮辱,对中国土地之神的不尊重。北京也有这种现象。整个中国的600多座城市里,有上千座来自欧洲、美国的建筑,这就是不尊重中国的土地之神的具体反映。 总之,我们的一切设计,就是要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神,在人和自然间找到平衡。找到这种平衡,土地就是优美的,就是充满诗意的,充满含义的,我们的生活也是有意义的;如果找不到这种平衡,土地就是肮脏的,就是残酷的。我是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人对土地的依赖关系是永恒的! 提问: 问题1:风水是不是封建迷信的残余? 答:我想大家都是有辨别能力的,我所谓的风水实际上是指人对于土地的一种依赖关系。 问题2:你曾经批判过城市景观的小农意识,今天讲的大部分都是农业文化景观,你认为中国的景观之路是要走向农业景观吗? 答:我并不是说要回到农业时代,而是要走向后工业时代,回到土地,并不是原来农业时代的土地,而是要重新认识土地的完整含义。 问题3:现在怎么协调城市土地和人的关系,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关系?土地现在这么贵,城市建设还能进行吗?你是怎样对待在城市生活中人们与土地的矛盾的? 答:那就是通过设计来解决。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城市非得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应以牺牲土地的健康为代价,土地是有生命的,土地因为丰产而值得珍惜。我就不相信为什么北大校园里不可以有一片稻田?我们曾经给沈阳建筑学院设计了一片稻田,这是中国首例在校园里面设稻田的。北大的校园里面完全可以有稻田,这有助于重新认识我们的农业和土地的意义。 问题4:你如何理解地理学中关于土地的含义、土地的内涵?土地就是耕地吗? 答:土地跟耕地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在人文背景下,在伦理的体系下认识土地。这个体系我今天没讲,你们可以把土地搞得很科学化,但是它解决不了我们的土地问题,我认为科学解决不了土地的问题,所以要给科学家灌输土地的伦理。伦理很重要,离开了伦理,离开了对土地的爱,我们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人地关系问题。 问题5:如何控制中国城市化进程? 答:没有说要控制,而是在尊重生命土地的前提下,设计和谐的城市与土地的关系。 问题6:如何保护现成的土地资源? 答:当然我们要通过法律等各种体系来保护。我们提出建立生态基础设施,首先城市应该先做保护规划,再做建设规划,先做保护土地的系统,让大地的肌体先完整了。当然,有的部分对生命机体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人体没有四肢并不是致命的,但是你没有五脏六腑是致命的。土地也是这样,你可以把某个不重要的部分用掉,但是你的五脏六腑要保护好,你生物的多样性要保护好,这些都是关键性的。如果把这些保护好了,这个躯体才能健康,这就是“反规划”体系,是一套新的体系,叫景观的安全格局途径。通过建立安全格局,保障生命土地的完整性。 问题7:土地这么珍贵,城市化还能进行吗? 答:城市化当然可以进行,也正因为土地珍贵,所以城市化才要进行,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节约我们的土地,如果做得好是节约我们的土地。我们现在是在浪费,我们是用一种扩张的方法,摊饼的方式来城市化,这是做法的问题。现在城市化了以后,土地变成商品了,失去了土地完整的含义。所以还是要从我刚才讲的五个层次去全面理解土地的含义。这就是要重新回到土地,回到土地原有的完整的含义,而不是仅仅作为商品的�含义。 问题8:在哈佛大学的经历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决定性影响吗? 答:我认为对我影响很大的,是儿童时代对土地的眷恋。我认为城市里面来的人失去了好多,农村里面来的,他的灵魂深处会有更多的灵感源泉,创作的源泉。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一定是更充满着激情,他会对土地有更深的认识。所有的这些都是儿童时候在农村的经验,这个经验是最关键的。我现在做的所有设计也好,文章也好,实际上都流露了这种土地的体验。小孩子在河里玩水,那种感觉,那种对待水的感觉,那种穿越庄稼地的体验是一辈子都能记住的。当然,哈佛也很重要。哈佛给了我好多理论,更多的自信,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本文档为【俞孔坚《回到土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01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1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11-08
浏览量: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