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源-傅东华

字源-傅东华

举报
开通vip

字源-傅东华四川大学儒藏论坛有 pdf但进不去 http://gj.scu.edu.cn/forum/viewthread.php?extra=page%3D4&tid=6206 《字源》 —— 一部深入浅出、阐释字义的工具书 (2010-11-09 08:41:54)转载▼标签: 小梁约斋字源旧书文化 以下文字是数年前所写,今天无意在网上找到,被人转载。算算也有七年多了...... 2003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照例来到位于广州闹市的海珠中路纵原大厦-纵原邮币卡交易市场,满怀期待地在四楼的自由交易场寻获自己心仪的书...

字源-傅东华
四川大学儒藏论坛有 pdf但进不去 http://gj.scu.edu.cn/forum/viewthread.php?extra=page%3D4&tid=6206 《字源》 —— 一部深入浅出、阐释字义的工具书 (2010-11-09 08:41:54)转载▼标签: 小梁约斋字源旧书文化 以下文字是数年前所写,今天无意在网上找到,被人转载。算算也有七年多了...... 2003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照例来到位于广州闹市的海珠中路纵原大厦-纵原邮币卡交易市场,满怀期待地在四楼的自由交易场寻获自己心仪的书籍藏品。 在四楼一个不起眼的地摊前驻足,一册32开本的书映入我的眼帘:《字源》。 粗粗一看,觉得此书不同一般,便与老板谈价,开价二十元。 拿起来细看,封面“字源”二字为行楷,颇有功力。衬底图案选用了铁画银钩的“鱼、书、为、酒、鸟”等甲金文字,扑面而来的是种深沉的历史感和视觉的美感。再看编著者-“约斋”,不甚了了。此书为上海书店出版。待翻开扉页,赫然出现行书“字源”二字,为“宋日昌”题写。 查看版铭,有如下字样: 字源 约斋编著 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上海福州路401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嘉定县封浜印刷厂印刷 开本787X1092毫米 1/32 印张8 1/2 1986年5月第一版 1986年5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 00001-20000 J159.1 定价1.30元 内容提要为: “这是一本讲解汉字字形的工具书。全书共收一千零九十六个汉字,按人体、自然、器用、词语分类,就每个字的来源与变化逐一加以分析,使读者了解这些汉字的字形特点,特别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掌握字形及纠正错别字,也可供语言文字研究者参考。 据东方书店一九五三年四月第一版影印。” 由此,了解到这些许内容,我便侃价:“五元。”老板见我是常客,放下手,“八元”!不用多说,我买下了这本书。但此书到底怎样,“约斋”又是谁呢?带着疑问和期盼,翻开了细细观看: 全书均是竖排手写蝇头小楷,字字珠玑。心头一喜,立觉此书很有“货”。再看内容,每一个文字都由数个甲骨、金文、小篆、楷书竖排书写,后竖排该字的释义。(例八十一页) 全书正文二百四十四页。 前有编著者手书的“字源编辑大意”共六条,及“字源类目”;后附字形分解索引和说明,其中重点谈到“这个索引里的一千零十个字就是一九五二年六月五日中央教育部所公布的常用字表中的一等常用字部分,并且照公布时的原来笔画顺序编排的。” 翻看完毕,在书的最后,发现了一篇署名“倪海曙”,写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的“重印《字源》后记”。倪海曙,解放初期担任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身)副总编辑兼一工农书刊编辑室主任。 读毕方知,这“约斋”实乃民国时期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身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上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委兼语文科主编的著名教授、著译家、文字学家傅东华先生。 后记中提到,傅先生乃倪海曙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期的老师,曾开设《文学概论》、《文学法》、《历代文选》等课程。时任副主编的倪海曙收到书稿,凭字迹判断这是其恩师的作品,便前去拜访,果然是年逾花甲的傅东华先生。傅先生长期未露面,并署名黄约斋,这其中还隐藏着一则曲折离奇的故事。 抗战期间,傅先生从上海回浙江金华探母,与当地群众被日军包围在一所曾驻扎国民党军队的小学里,日军发现了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埋藏的枪支,就认定这些民众是国民党军队或游击队,把他们一一吊打拷问。傅先生用英语与日本军官交涉,并找了一位投敌的学生作证,这位在汪精卫的杭州行营任职的学生把傅先生保释了出来。但日本人仍旧不许傅先生行动自由,要这个人负责看管。于是傅先生被带到了杭州汪精卫的行营。这样,外界就传说傅先生投敌了。过了半年,汪精卫的行营撤消,傅先生趁机溜回上海,改名换姓,深居不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以此敲诈傅先生,于是傅先生索性继续躲藏,用笔名译书为生,再不露面了。 解放后,傅先生研究文字学很下工夫,花了不少时间编著并亲手缮写了这部《字源》。同时,傅先生还编了一部用当时流行的拉丁化新文字注音的通俗字典,供扫盲用,致力于新中国的文字改革工作。 其后,傅先生在十年浩劫中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卧床不起,死于一九七一年九月,终年七十八岁。 短短的一段文字,折射出一段沉沉的历史。 这本《字源》,对我这喜好古文字、常作篆刻的美术教师而言,是极好的文字资料,让读者对古文字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概念,了解到今字与古字间的渊源,明了汉字的发展脉络。 最让人敬佩不已的,是傅先生那严谨的治学风格。每一字的书写,上至殷商甲骨、两周吉金、先秦小篆,下至楷书今释,均十分考究,决无随意之笔。如此众多的先秦文字的彚集,在资料匮乏的建国初年,是一项繁复的工作,需要极大的热情,付出极大的努力方能完成。加之对每一字的考释,均见解独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使吾辈读来茅塞顿开,爱不释手。 每每阅读此书,总让我由衷地产生敬慕之情。字里行间,仿佛看见傅东华先生在灯下埋头著书的身影,那一个个篆字、一排排释文,无不折射出闪亮的艺术之光,凝聚着先生滴滴心血。 此书初版于一九五三年,再版于一九八六年。其后不知有否再版。如若事隔十数年没有再版,实当引以为憾。 约斋先生在天有灵,见到这短短文字,不知能含笑颌首否? 解放初傅东华编著的《字源》(上海书店1986年有再版)据字演变分析,“侃”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口下川(开始是三条斜浪线,后变成向下三直线,再变现在样子)。其意是,人口若悬河。这就是“侃大山”的神态。至于“大山”二字,无非是形容两个(或更多)人,你一句我一句涛涛不绝足以堆成山(与口若悬河对应)而已。不好字斟句酌地追究。就像说吹破天一样,天怎能吹破? 傅东华(1893—1971),本姓黄,过继母舅,改姓傅,又名则黄,笔名伍实、郭定一、黄约斋、约斋,金华曹宅镇大黄村人。1912年,上海南洋公学中学部毕业,次年进中华书局当翻译员,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14年起,先后在东阳中学、北京平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高等师范教英语。1920年,在北京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在上海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任教并从事著译。一度任商务印书馆编译员。1932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33年7月,与郑振铎主编生活书店印行的大型月刊《文学》,同时为商务印书馆编撰《基本初中国文》、《复兴初中国文》、《复兴高中国文》3套各6册,发行全国。1935年春,任暨南大学国文教授。次年,发起组织文艺家协会,号召文艺家共赴国难。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参与翻译斯诺《西行漫记》。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翻译《飘》、《业障》等,编辑出版丛书《孤岛闲书》。1942年夏,应暨南大学聘请携家眷赴福建建阳,途经金华时被日本侵略军俘虏,押至杭州日伪敌工总部。9月,由汉奸傅式说保释,主编汪伪《东南月刊》。次年,隐居上海从事著译及语言文字研究。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编审、《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语辞学科主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特邀委员。参加《资治通鉴》标点本清样校注,标点《汉书》等。译有西班牙塞万提斯《唐·吉诃德》,英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美德来塞《珍妮姑娘》,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等。专著《李白与杜甫》、《李清照》、《字源》、《汉学》、《现代汉语的演变》,散文集《山胡桃集》等。 傅东华的译本《飘》在第一代中国读者中影响十分深远。在今天看来,他的译本用语灵活多变,行文自然,清楚明了。不过,傅东华随意删除原本中大段的景物自然描写,也让译本失色不少。尽管如此,傅氏译本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档为【字源-傅东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051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1-08
浏览量: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