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事对比_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_孙洪波

军事对比_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_孙洪波

举报
开通vip

军事对比_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_孙洪波   近 世 史 坛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孙洪波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 场决定中日两国各自命运的划时代重大事 件。清军的失败, 至今仍令人深思。其中, 军事的失败是关键。以往研究此问题多从 清军单方面入手, 缺少中日双方对比研究。 笔者拟就双方战略战术、军事力量对比,探 讨清军陆战失败的原因。 一、战略失误,战术陈旧   贯穿整个甲午陆战,清军战略方针、兵 力布置同日军相比失误处太多, 这便成了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后,日本政府敏锐地 认识到这是挑起对...

军事对比_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_孙洪波
  近 世 史 坛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孙洪波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一 场决定中日两国各自命运的划时代重大事 件。清军的失败, 至今仍令人深思。其中, 军事的失败是关键。以往研究此问题多从 清军单方面入手, 缺少中日双方对比研究。 笔者拟就双方战略战术、军事力量对比,探 讨清军陆战失败的原因。 一、战略失误,战术陈旧   贯穿整个甲午陆战,清军战略方针、兵 力布置同日军相比失误处太多, 这便成了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朝鲜东学党起义后,日本政府敏锐地 认识到这是挑起对中国战争的绝好时机, 立即着手准备战争。一方面,诱使清朝出兵 朝鲜;一方面,抓紧时间建立了以陆军将领 为主体的战时大本营,由富有近代军事素 养的参谋部军人制订了全盘战略计划,以 便在统一的指挥下, 最大限度地发挥军队 的战斗力。接着,日本借口护送驻朝公使回 朝和保护侨民, 迅速在仁川登陆, 直驱汉 城,扼守险要,构筑工事。然后大队人马陆 续开进, 在清政府出兵朝鲜后短短四五天 之内, 就登岸近万人, 兵力远远超出清军。 日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 持“对朝鲜将来 之政策⋯⋯强硬之处置”¹ 态度, 抢夺时 间,进攻清军。   与日军相反,清军在战略方针的确定 上频频失误。东学党与朝鲜政府签订休战 协定后,朝鲜内部局势已趋平稳,清政府为 避免中日两国发生冲突, 建议两国同时从 朝鲜撤军。然而,日本不仅拒绝撤军,反而 提出两国共同监督朝鲜改革内政, 故意扩 大事态,挑起冲突。   面对日本的挑衅,集军事、外交大权于 一身的李鸿章却制定了“避战求和”、“保全 和局”的错误方针。其实日本要发动战争不 是妥协退让可避免的, 它是日本明治维新 后“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对 外侵略国策所决定的,它是 19世纪 70年 代以来日对清作战准备业已完成的必然结 果。可李鸿章对日本的这些情况并不了解, 故而作出了错误的战略选择。   对敌战略方针的错误危害非浅, 贻误 战机,丧失军事上主动权。在清军战略失误 之时,日军已赢得了时间,不断地大规模向 朝鲜增兵,准备战争。1894年7月中旬,当 日军力量已处于绝对优势时,李鸿章还死 保所谓“和局”,命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当 前线传言日军开战即在, 李鸿章仍要求清 —106— 社会科学辑刊 1999 年第 1 期(总第 120 期) 军:“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 谅不动手,此万国公例, 谁先开战, 谁即理 诎,切记勿忘!”º 其结果是五天后牙山、成 欢清陆军被日军打得措手不及而狼狈逃 窜。李鸿章的战略方针选择的失误,葬送了 清军。   陆战的第一役清军败退至平壤,援朝 清军也到达了平壤,显而易见,平壤将成为 中日陆军在朝鲜半岛决战的场所。然而清 军对这场战争的战略方针的选择再度失 误,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四路清军入朝 先后云集了 14000人,兵力一下子超过日 军,此时完全应该趁在朝日军兵力薄弱之 机,南下汉城主动出击,与之决战。可清军 按李鸿章的“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命令, 既不南下也不积极布防,而是万余人龟缩 平壤城内。日军采取攻势,从四个方向向平 壤包围,其结果是清军于平壤再遭惨败。   平壤战役清军失败后, 清政府急令依 克唐阿与宋庆分别防守鸭绿江防线左右两 翼,名义上集军“七十余营”,实际上宋庆在 奉天、直隶、山东等地“增募三十营兵,仓卒 未成师”、“军旅所需,百无一办”» , 其它防 守营旅编制亦严重不足,如奉军与靖边军 名义上有 13个营番号,实则不过 3000人, 所以,当鸭绿江防线之战打响时,清军才集 中了 2万人,而日军一下子集中了 3万兵 力。因而,清军于战斗中兵力部署便捉襟见 肘,如扼守制高点虎山的清军即因“兵单势 不支”而败退。重地失守,整个鸭绿江防线 全线崩溃,战火便烧到了中国本土之内。相 反,日军在每次重大战役前总能集中优势 兵力打击清军,金州战役、旅顺口战役就是 明证。   战斗中, 清军布防上漏洞百出,战术运 用也显得笨拙陈旧。鸭绿江防之战,军事重 点为九连城, 制高点为虎山,理应为防线中 心,然而清军却将此地作为布防上下两段 的结合部,无重兵据守。战斗中,清军不重 视防线侧翼,只知株守一处;而日军战术则 灵活多变, 攻击布防重点突出, 擅攻侧翼, 抄其腹背。清军在作战中还多采取陈旧的 整队进攻方式, 而日军多用近代的散兵作 战方式。   二、编制混乱,兵种单调   清军的军事编制和兵种与日军比较显 得混乱、单调, 致使战场上指挥不便和不能 发挥诸兵种整体效能。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既有八旗、绿营、 又有防军、练军以及湘、淮军,几种军队同 时存在,他们各有各的组织编制体系,一遇 两军协同作战,便不能统一指挥。就主力部 队淮系防军和练军来说, 军制“悉准湘、淮 军制”为“营哨”制, 其特点是以“营”为战略 基本单位,互不统辖。据统计,甲午战前淮 系防军有 49个“营”,实际上是统兵大帅手 下 49个独立单位。   相反,日军军制先进科学,适于近代战 争。明治政府刚建立时其军队来自各藩的 旧部,编制也是十分庞杂,其后日军进行了 改革, 到 19 世纪 80 年代, 建立了“师团 ——旅团——联队”建制。师团是战略基本 单位,人数在万人以上。它的特点是组织严 密,层次分明, 指挥系统高效率。由于战略 单位“师团”人数超过清防军的战略单位 “营”的人数,所以往往容易集中兵力,统一 行动。   在整个甲午陆战中, 清军编制落后与 混乱构成了失败的另一原因。鸭绿江防守 战中,清守军宋庆与依克唐阿共守防线,然 而因他们是属于两个系统的军队, 所以作 为一个整体的防线就没有一个驾驭两军之 上的直接指挥系统,战斗开始后互不配合, 依克唐阿一战即溃,宋庆不得不独立支撑。 日军进攻金州时,在大连防守的总兵徐邦 道要求联合各营进守要害金州,可“诸将各 —107—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不相统,莫应之”。   在兵种上, 清军和日军对比更显得单 调且配置不全。清军兵种仅步、骑、炮几种, 具体对每个“营”来说, 步、骑、炮兵种配置 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营几乎都是步兵,有的 营虽配备了炮、骑兵,但人数很少。日军兵 种很多,有步、骑、炮、辎重、工兵等,其中炮 又分野战炮、重炮、要塞炮兵等, 一旦战起, 协同作战,各司其职。   值得指出的是, 甲午战争时日本已将 辎重兵、工兵作为独立的兵种,直接配置在 军队里,这是十分科学的。对于近代战争来 说,辎重兵的后勤保障十分重要,日军已充 分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日军军队中辎重兵 的人数比例相当高, 在野战师团中, 占近 1/ 10。清军中没有正规编制的辎重兵,它的 后勤工作,战前由地方完成,战中由作战士 兵自己完成。在清军防守辽东时就出现了 “辽阳城民多逃, (致使)雇车无一辆, ⋯⋯ 运物极难”¼的情况。旅顺口守卫战中,总 兵徐邦道在土城子重挫日军,致使“日兵以 是大挫,斩其兵官一”, 并退走,这完全可成 为“旅顺第一转机”。然而“邦道兵力饥疲已 甚,⋯⋯无接应,⋯⋯无行帐, ⋯⋯而旅顺 乃不可为矣”½ 。可见清军的后勤供给不 力,后果是多么严重。 三、装备落后,武器质劣   武器装备的优劣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 关键因素。甲午陆战清军的武器装备无论 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劣于日军。   甲午战前, 以西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 者,为了维持荒淫无度的生活不断挪用军 饷。西太后为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是人 所共知的,实际上他们还截留挪用陆军军 饷。光绪二十年春季, 东三省练军“应需饷 银 40万两”, 而清政府却“拨留银 20万两, 做颐和园要工之需”。军饷被扣, 军费短缺, 严重影响了清军的装备。甲午战争前,清政 府开始用新式武器装备陆军。武器来源一 部分是直接从西洋购买, 一部分是用洋务 派军工厂自造的。装备新式武器需要大量 的银两,军费的被挪用,直接后果便是新式 装备减缓。据日本参谋本部掌握,战争时中 国动员的军队只有 3/ 5的士兵装备了各类 来复枪,余者只有原始的弓箭、大刀、长矛。   清军的新式武器装备除数量少外, 还 存在着种类混乱、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清 军的武器装备由各省自办, 中央无统一管 理,购买来的武器来源于不同的国家,自造 枪炮又无统一标准,这使清军武器种类与 规格各省不同,同省不一,甚至同一营队的 也不一样。   清军的武器装备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 障,“走火”、“锈坏”现象十分严重。总兵徐 邦道在给盛宣怀电报中谈到: “大连守军各 营军械有三成锈坏甚多”¾, 根本无法使 用。枪炮的锈坏,甚至发生了清军士兵在陆 战中连发数枪不响,反“被倭击毙”的惨况。 更有甚者出现了假弹药, 据日本人川崎紫 山在《日清陆战史》中说到, 旅顺口之战中 清军炮火“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者 极少,之所以如此, 无他, 海岸诸炮台射敌 之大口径炮弹, 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 土砂故也”。如此低劣的武器弹药如何能消 灭敌人呢?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 路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不断追加军费。 1892年,军费支出为 3450万日元,占全年 财政支出 30% ,到甲午战争爆发之际已猛 增到 2. 252亿日元。军费的宽裕,军事工业 的发展,使日军装备越来越先进。1889年, 日本人发明了口径仅 8耗, 可装填 8发子 弹单发、连发铳;射程为 3112米的“二十二 寸”步枪。这种步枪比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和 法国制造的步枪还优良。同样,日本人也自 己发明了较为先进的野炮、山炮、大口径臼 —108— 社会科学辑刊 1999 年第 1 期(总第 120 期) 炮等,性能优于德国的大炮。李鸿章在谈到 旅顺口失守的原因时就说过:守军“所用毛 瑟枪及旧炮,不如倭兵之小口径快枪及连 珠快炮子路远且速”,故“众寡不敌,精械悬 殊,伤亡枕藉”¿。 四、情报闭塞,判断失灵   甲午陆战中, 清军情报闭塞,对日军情 况了解甚少, 致使决断失误;然而日军在情 报刺探方面却费尽心机,对清军了如指掌。   战前清政府对日本对外侵略的图谋没 有清醒认识,故对日本决心趁机挑起战争 的险恶用心缺乏正确判断。开战后清军也 不重视情报工作。陆战硝烟在辽东半岛燃 起后,日军随时可能在半岛沿岸登陆,清陆 军应对黄海沿岸进行严密监视侦察,以防 日军登陆, 可清军根本没有这样做。1894 年 10月, 日第二军于庄河花园口登陆前, 清军对此行动一无所知; 25日日军已登陆 上岸,清军还蒙在鼓里,直到第五天才得知 消息。其后,清军没有立即对日军下一步行 动做以刺探,主观认定他们是抄辽东后路 北上的, “倭兵系为断凤城后路而来,现在 惟有添兵助宋提督严守凤城为妙”À。致使 判断失误。待日军第二批登陆完毕,清军才 从日俘兵口中得知日军将攻金州、大连、旅 顺口,然为时已晚矣。   日本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早对中国 进行侦察了解刺探情报。19世纪 70年代 日本派人扮成商人到辽东从事间谍活动。 80年代日本开始在中国建立间谍网。为掌 握第一手资料, 日军高级官员甚至以访问 者身份多次进入旅顺口、大连湾、威海等军 事重地刺探。日军的情报刺探得十分仔细, 大到对中国政局的了解, 小到对辽东登陆 地附近环境的掌握等。在掌握了大量的情 报基础上, 又绘制了东北及山东半岛军事 地图,图上对中国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小 山丘甚至每口水井都标示得一清二楚。越 是战争临近,日军的情报收集越是频繁。   上述种种对比,可见清军诸方面的落 后,陆战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当然一场战争 的胜负不能仅仅决定于军事因素, 诸如经 济、政治、外部援助等因素也都起作用。但 军事力量的落后乃是中日甲午陆战清军失 败的主要原因。   ¹ 《日清韩交涉事件记事》,转引自戚其章《甲午战 争史》,第 31页。º 《复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 第 16卷,第 25页。» 宋庆:《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 碑记》,转引自《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第 6期。¼《盛宣 怀档案资料选辑》三, 《甲午中日战争》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 第 244页。 ½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卷 2,第 150页。¾《洋 务运动》,中国近代史丛刊第 8册,第 466页。¿ À《清光 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047号、1866号,《中日战争》(三) , 第 233、174页。   〔作者单位:丹东师专政史系。丹东  邮编: 118000〕 【本文责任编辑: 张国庆】   —109— 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
本文档为【军事对比_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_孙洪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50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1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3-11-02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