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

举报
开通vip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接轨的偶然与必然 摘要:本文以论文结合散文的风格,对偶然和必然的哲理及其含义进行了评述,将有关论点引申到对企业家创业历程的分析,以创业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寓意“311”理念与国际先进理念“巧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将“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了“对接式”的比较,找出了两者在立论、创建、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       “311”是我校根据李书福先生提出的培养“走出校门就能实战,而且能够战胜”的实用型人才理念而创立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内涵是什么?是否适...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
“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接轨的偶然与必然 摘要:本文以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结合散文的风格,对偶然和必然的哲理及其含义进行了评述,将有关论点引申到对企业家创业历程的分析,以创业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寓意“311”理念与国际先进理念“巧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将“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进行了“对接式”的比较,找出了两者在立论、创建、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       “311”是我校根据李书福先生提出的培养“走出校门就能实战,而且能够战胜”的实用型人才理念而创立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内涵是什么?是否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哪些方面与国际职业教育理念相符?我们作为吉利大学的一分子,能从董事长的殷殷期待中悟出什么道理来呢? 一、由偶然引起的联想       在深奥莫测的哲学领域里,有这样三个基本流派,一派认为万事皆为必然,另一派认为万事皆为偶然,还有一派认为必然与偶然都存在。虽然偶然和必然是哲学中的概念,但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却无处不体现着偶然与必然的内在联系。       于是我们不难联想:在我们这个充满机遇和竞争的时代里,如果创业是一次次的偶然, 我们应该相信, 偶然中的成功, 是创业中无数次拼搏的一次必然;如果成功是一次次的必然, 我们应该坚持, 必然中的偶然,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在创业的旅途中,就是这样偶然中的必然和必然中的偶然在不断的轮回中展现出理想与希望。       其实,在提出“311” 教育培养模式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它的内涵其实与国外一些高职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应该是一个偶然。而它引出的问题其实正是世界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后续人才的企业家们经常思考、悉心探讨的问题,这又是一个必然。       据报载,李书福经历中的许多重要拐角差不多都与“偶然”有关,多次创业的成功几乎都是开始于偶然。1984年,年仅20岁的他开始办厂,就偶然地捞到了第一桶金,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后来他偶然发现,进口的装潢材料价格十分昂贵,但制造工艺并不复杂,于是决定上美铝曲板,没过多久吉利的美铝曲板就替代了进口货,年产值达5亿元,产量全国第一。90年代初,他又偶然发现日本进口的踏板式摩托车卖到上万元,他花钱买了回来,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发现并不是特别难,于是决定与“嘉陵摩托”联合,并开发出我国第一辆售价仅两三千元的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就将“日本踏板”挤出了中国市场,吉利摩托车出口二十多个国家(1)。       李书福钟情于汽车,为汽车发狂,为汽车呐喊,为汽车奋斗,据说也是有一些偶然因素的。1997年,他在四川出差时,偶然听说四川有一家生产汽车的企业即将倒闭。他说干就干,与这家厂合作,买下汽车的生产权,造“吉利”汽车。有一年他到美国去访问,被美国各地的小汽车数量之多、品牌之众所震撼,高速公路上、城市大道上、乡间小路上、主路便道上,到处奔跑着形形色色的小汽车。特别是当他了解到那些成千上万的小汽车里并没有真正中国的品牌,就坚定了从事生产中国自主品牌小汽车的决心,发誓要让中国汽车跑到美国,跑遍世界,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业历程(1)。       李书福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世界上许多事物从诞生到立足、从尝试到成功,都曾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发现这些偶然,抓住了别人可能不太在意的一次次的偶然机遇。由此,“311”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在创业历程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总结概括出来的。然而,这一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期而遇,却既有偶然因素,又有必然因素。 二、世界高职教育理念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有四大阵营,它们是大家谈论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国际高职教育模式(2)(3)。 一)第一阵营是“双元制”培养模式,或者说是以德国为主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其主要特征为: 1、职业教育模式呈现明显的“双元”特点,所谓“双元”是指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理论教育。 2、高职教育的供需关系由政府按照企业提供的培训岗位确定,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指导. 3、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具有两个身份,即是学徒又是学生,企业和学校都是学习场地,同时又都是教育培训基地。 4、企业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都是培训者,具有明显的双元特征,企业参与培训并起重要作用。 5、职业教育费用分为两类,企业培训由企业出资,学校经费由财政提供。       为促进校企更好地合作,德国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企业或行业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实习,把学习中的实践和实践中的学习有基地结合起来。国家要求企业每年要主动消化50%的学生,如果企业消化了50%学生,国家将给企业拨款,激励企业不仅参与培训,还吸纳学生到企业就业。如果企业不接收足够的学生,就要向学校缴纳税金。这是“双元”的连环套,也就是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二)第二阵营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简称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培养模式,主要特征为: 1、这些国家几乎没有颁发正规学历的高职院校体系,也没有系统化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培训主要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短期培训学校承担。 2、高职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人才市场决定,由企业需求决定,政府不予干预。 3、 培训内容和方式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确定的,具有中国所说的“订单式培养”特征。 4、培训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承担,高中后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由政府财政承担。       这种模式注重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如美国有许多职业培训内容都是通过普通中学或综合高中的课程来完成的。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与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更多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       三)第三阵营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职业教育CBET模式(Competence_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文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就是“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模式。英国和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总结了德国的“双元制”和美加CBE模式,创新了CBET模式,其主要特征为: 1、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职教育与培训系统,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整合在一 个系统之下,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全日制文凭教育结合起来,与学历教育相呼应。 2、高职教育供需关系主要由政府会同企业行业依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也 颇有“订单式培养”的味道。 3、培训内容主要是政府按照经济界与企业的要求,制定国家资格框架、认 证框架和培训包。 4、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目前开始呈现多元化特征。       在这个类别的高职培养模式里,澳大利亚更是揉进了德国“双元制”的元素,创建了独具特色的TAFE系统(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技术与继续教育),成为世界著名的高职培养模式。TAFE学院根据国家指定的要求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组织行业、企业、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到学校来,论证学校每门课的课程设制,包括这门课要不要开,开多少课时,它的实践开多少课时,这一门课开过以后,学生应具备哪些知识点,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均要做出决定。       四)第四阵营是以日本为主的以高职学校为特征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国目前的体制也属于这个范畴。该模式主要特征是: 1、具有完善的职业学校教育系统。 2、职业教育的供需关系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来平衡。 3、培训内容与方式注重教育性与经济性,学生毕业后具有学历,也可以获取执业资格证书。 4、提供职业培训以高职院校为主,具有较多的学院教育色彩,企业也参与培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5、高职教育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逐步呈现多元筹资现象。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德国“双元制”和美英“能力为本” 的经验,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培养”模式,内容和方式更趋于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上这些在国际高职教育领域内的最新发展,折射出各发达国家都把高职教育作为振兴和维系科技领先优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青睐(4)。举例来说,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高职教育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大学开设了高职专业,许多高中生把上高职作为首选,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又返回头来上高职的现象。 三、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 —— 职业能力       纵观以上流行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共性多于特性,尤其是每个高职培养模式都是围绕着“职业能力” 而展开的,这就是共性中的共性(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作流程的改进,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系统行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社会公民。在生产一线的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种素质的量化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能力”,英文是competence。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和储备这种能力的人,而不仅仅只是掌握了一些知识,才能适应当今和今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       严格地讲,将国际高职教育通用的competence一词翻译成能力是不太确切的。与另一个表示能力的词ability相比,competence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强调态度和经验方面的意涵。它的含义是不仅包括有能力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更强调对这一岗位的“胜任” ,包含着具备做好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方法和态度。此处的“胜任”与李书福先生的“能够战胜”如出一辙,都表示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似乎不存在东西方文化理念上的差异。 四、“311”教育理念的国际接轨       董事长最近再次强调“311”一定要与国际教育模式接轨(6),并明确指出,我们不要用中国的标准发展吉利大学,我们应该要用世界的标准发展吉利大学。他明确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念:要把吉利大学办成国际化大学,用国际标准发展“311” 、建设“311” 。就像“要让吉利汽车跑遍世界”一样,他希望“311”有朝一日也能走向世界。在此,我们有必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311”教育理念和国际高职教育理念应该有一种怎样的对接。       实际上,“311”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是有多处接口的,特别是在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观念和职业教育中人文要素的培养上,“311”理念和世界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联系几乎是“零距离”的。 一) 职业能力内涵上的接轨       按照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解释,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劳动者在职业和社会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行使责任的态度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的基础。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7)。 1、专业能力       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专业能力是指在特定方法指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评价结果的能力。它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和知识,工作方式方法、认识和使用劳动生产工具、了解劳动资料的能力。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技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311”当中的后一个“1” ,是指围绕着一个岗位或职业而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和未来工作岗位的实用技能,与国际高职教育理念中的“专业能力”正好是对接的。前者认为,任何人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掌握“一技之长” ;而后者认为,专业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2、方法能力       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方法能力是一个人在职业和生活中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包括对事物思考、解释和评判的能力。方法能力特别强调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知识、技能和经验用于实践的能力。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技能和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实际上,“311”体系涉及的三个方面,都涵盖了对学生“方法能力”的指导,尤其是其中的第一个“1” ,包括了政治、社会、文化、品德、法律、人生哲学等内容,强调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而这些方面的教育直接为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奠定了基础。 3、社会能力       国际职业教育理论认为,社会能力是体验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和冲突,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规范性。       社会能力即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时基本发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311”当中的“3”,是指三门职业基础课,即实用语文、实用英语和实用计算机技术。应该说,这三门基础课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一个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最起码的要求,是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最基本的储备。而“311”的第一个“1”,也完全具备这方面的功能,两者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 方面相辅相成。 二)职业能力观念上的接轨       职业能力观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涉及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起源于北美,后来迅速传入欧洲和亚洲,在世界高职教育领域内占主导地位达数十年。       职业能力观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任务本位能力观。它的特征是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强调完成任务的胜任力,通常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和劳动资料的认识及对其使用的能力。但是,当岗位或职业发生变动时,往往缺乏应变的能力。       第二种类型是素质导向能力观。它的特征是以培养具有普遍适应各种职业需要,应对各种工作变化和技术更新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为重点,尤其是指职业道德、人文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素质。这种能力观与具体的工作岗位并无关系,对岗位技能培训有所忽视。       第三种类型是综合能力观。这种能力观是第一、第二类型能力观的综合,即岗位技能培训与具有普适性的基本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兼备岗位胜任力和就业适应力。       任务本位能力观注重单项的、细分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当人们意识到即使一个人能够完成已经明确规定的任何细小任务,也不一定能够完成未明确规定的其他任务时,这种能力观受到质疑。同时,单纯的岗位技能在实践中也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任务本位能力观思想没落了。       面对新技术引起的经济变革对人们职业稳定性的冲击,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对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素质导向能力观的认识逐步深化。然而,这种不以职业依托为特征的劳动者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实践中也使人们产生困惑,那就是职业教育与就业要求不直接相关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职业教育探索中,任务本位能力观与一般素质导向能力观渐趋融合,诞生了综合能力观,即岗位操作技能与普适性能力并重的能力观。这种复合型的职业能力是当代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职业能力要求的典型特征。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应该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毫无疑问,在总结各种高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311”摈弃了单纯的“唯能力论”和“唯素质论”,强调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融合。这种融合实际上就是国际高职教育界近年来倡导的“任务本位能力 + 素质导向能力”职业能力观的中国版。       虽然国内有许多高职理论家早已提出“职业能力培养 + 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国家也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而“311”先于其他院校拿出了具体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模式,而且这种方案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三)人文要素理念上的接轨       国内曾经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和谋生教育,与人文素质无关或关系不大,出现了以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文化教育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专业教育取代人文整体教育的倾向。因此,职业教育常常被斥为为功利主义教育,其实这是对职业教育内涵的一种的误解。       黄炎培先生早就说过:“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 。       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把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很好地加以融合。比如,在美国高职教育课程里面有许多人文教育内容,学校采取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最大量地选择人文方面的课程。在英国、加拿大的一些职业资格考试里面,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是考核人文和社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人文方面知识的积累,关注社会和他人。       “311”的理念突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其中的“3”,特别是第一个“1”,包含了政治、社会、文化、伦理、哲学等人文教育的内容,强调用通俗、直观、形象的方法,教学生懂得尊老爱幼、五讲四美三热爱,懂得感恩、感谢、感激,懂得有礼有节、和为贵,懂得吃亏、吃苦,等等。“311”的这一特质,与世界高职教育重视人文关怀的理念相一致,是对国内高职教育界重技轻文的突破。 五、把偶然变必然       “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不期而遇”,在一定程度上证明“311”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潮流,贴近人才市场的需求,也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最重要的是,“311”的理念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的特色,使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随着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新内涵、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思路的探索和追求从未止步,而且会继续下去,必然推动着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境界迈进。       我们应该看到,世界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都是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过程当中不断发展成熟的,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欧美的“能力本位”,它们的共性越来越明显,其主要论点和做法都已经打上了“国际”的标签,不再属于某一个国家所特有。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高职院校已经将“双元制”融合在自己的教育体系中,有的正在打造自己的TAFE模式。       因此,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311”教育理念与世界高职教育理念虽然有几处“接口”,但也只是“接口”而已,离“融合”还相差甚远。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只有在国际水平上创立自己的地位,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拥有国际化的能力,才能走的更远。“311”要发展,要完善,闭门造车显然不行,所以,我们在建设“311”的过程中,不仅要瞄准国内高职教育的前沿,更要跟上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走国际化之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应更紧密地与吉利集团及下属企业开展教育合作,使“311”与国内企业工作岗位更好地结合,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       目前国内外高职教育都在向内涵建设深化,规模的竞争正在转向质量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然而,尽管“311”在我校推行多年,但目前仍然处于规模发展的状况,质量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机制。一方面,“311”目前还需要一定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继续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311”必须面对竞争,跟上质量建设的脚步,协调好规模与质量的理性平衡,努力把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搞上去。       “311”理念的提出,虽然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但它只是一个理论基础,它的实施更重要、更根本,也更艰难。有了“311”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尽快把它变成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办学实力改善的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扩展内涵,使“311”教育理念更为优化,我们还是会落后,这也是必然的。中国民族品牌“吉利汽车”从理念到技术逐步成熟的历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和信心,呼唤着我们在“311”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创新。       偶然里蕴藏着必然, 必然里也蕴藏着偶然。但偶然并不一定是成功,而必然也不一定是偶然的唯一结果。中国有一句老话:“无巧不成书”,“巧”指的就是偶然机缘。也就是说,没有偶然机缘就难以创造成功的事业,但如果抓不住偶然机缘,就不会有成功的必然。       偶然接着偶然,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但我们却没有抓住,或者说没有抓紧。但李书福却抓住了,抓紧了,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不仅只是抓住了一次次偶然机缘,最重要的是在这偶然和必然轮回之间他显现出来的执着和比常人多付出的努力,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先敢人所不敢、先为人所不为的胆识。而现在董事长把这个偶然机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何去抓住?我们怎样去创造必然?偶然错过一次,必然就可能失去多次。       有多少偶然不可预见?有多少必然不可避免?有了偶然,就有了必然。要想拥有必然,就必须抓住偶然。这就是李书福和吉利集团给我们这些吉利大学乡亲们的启示。 成功并非偶然 努力创造必然。 参考文献: 1)《商界》:执着李书福, 2005年12月 2)Hyland, T. Competence, Education and NVQs, Cassell, London, 2007 3)Hodkinson, P and Issitt, M. The Challenge of Competence: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assell, London, 2006 4)Bruke, J.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Falmer Press, London, 2004 5)Terziovski, M. (et al) Creating Core Competenc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1. 6)李书福:吉利“311”教育理念,2008年4月2日 7)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2003年 吴建强,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考文垂大学博士,曾任英国伍斯特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加拿大温莎大学国际发展部主任,现任吉利大学外事处处长。自1996年起任英国实践反思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实践反思》杂志海外编辑,英国《在职教育》杂志编委会委员,加拿大国际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大略省国际教会协会会员。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校订、修改、编辑学术文章数十篇。 高职教育理念学习 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1、在培养目标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2、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学科型专业,即以学科的分类为专业设置的依据;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即与职业岗位群对口的专业。 3、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 4、在人才规格方面,普通高等教育是单元定位,对毕业学生只有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二元定位,对毕业学生实行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毕业制度。 2、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既要从纵向上进行层次定位,又要从横向上进行类型定位,更要从方向上进行整体定位。从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2、类型定位——属于职业教育而非普通高等教育,其专业是按照职业岗位群而设置。 3、层次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包括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和应用型硕士,但目前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是高技能型高职专科人才。 4、服务面向定位——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提供高技能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教育类别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面向具体职业的,是为学生职业服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面向职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研究做准备,或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准备。因此,职业性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即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特色和优势。 (2)、教育层次的高等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是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它培养的人才同属于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即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又以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层次的高等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准。 (3)、职业岗位的基层性 基层性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一线工作”人才具体又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技能性人才,即“蓝领”,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来承担培养;二是高技能人才,即“银领”,高职专科就是属于这类人才。可以说,“银领”是“白领”的助手,是“蓝领”的领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因地制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4)、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就是能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具体作用,其显著特征或根本标志是对成熟技术、高新技术的及时了解,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技术应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5)、社会需要的导向性 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无论在职业方面的确定上,还是在岗位能力的培养上,都要以满足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4、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共识有那些?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5)、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 5、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制定科学、适用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 (2)、构建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体现应用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的核心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行“定单式”培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 (4)、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应用技术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 (5)、实施“双证书”制度是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6)、什么是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以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职能、社会需要及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与教育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分析与比较,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为学校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7、什么是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以学院办学定位为参照,结合社会需要、学院发展规划,为专业发展确定方向、目标、任务等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构想和规划活动。专业定位要服从于办学定位,二者个性要鲜明,都要体现特色。 8、什么是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是指高等院校对于已开办和计划开办的专业为培养人才所进行的有一定目标的系列基础性建设的中、长期计划或蓝图。其内容涵盖确定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包括专业发展目标、教学团队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目标、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措施以及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造各方面条件等内容。 9、什么叫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 它是建立在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如何办好一所具体的大学的理性认识,是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感悟和升华,是大学办出特色的灵魂。 它是针对办学者而言的,是办学者在对自己所在大学的历史和现状条件及所处环境做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自己大学应有性质、位置、能力等的基本认识,以及由此提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对自己所在大学的独自的、富有个性的看法。也即一时一地一人的大学理念。 10、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运行而产生的样式。它是人才培养活动的抽象、简化、纯化,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范型、样式、方式;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11、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方向的重要体现,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全过程的整体设计。这个整体设计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的统筹安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学计划作为主体部分,并使教学计划与其他各个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和密切配合。 提请注意:专业剖析中专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而最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就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突出实践教学)。 12、如何理解教材建设问题? 这里所说的教材建设并非仅仅是指本专业编写或出版了多少部教材,它还包括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的选用及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辅助教材及教学资料是否充实、适用;是否有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或开发计划等等。当然,有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实训教材和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那一定是一个亮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基本常识 1、高职院校评估的全称是什么? 全称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评估工作有哪个部门组织? 评估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负责组织,教育部将不定期对各地评估工作进行检查。 3、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评估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5)客观、科学、民主、公正相结合(6)不向评估学校收取评估费用 6.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及关键评估要素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共有7个一级指标、 22个关键评估要素,8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重点评估要素。 (1)7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 (2)对应的22个关键评估要素分别为: 领导作用: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经费收入;校园稳定;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 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 特色专业建设:特色; 教学管理:管理规范;学生管理;质量监控; 社会评价:生源;就业;社会服务。 其中:“办学目标与定位,专任教师,课程内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质量监控,就业”共8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重点评估要素,以充分发挥评估的内涵建设导向。 7.评估的结论如何判定? 本评估指标体系共7项主要评估指标、22项关键要素,其中重点要素8项。关键要素的评定等级为“合格”和“不合格”;若主要评估指标下的一半以上关键要素评定等级为“不合格”,则该主要评估指标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两种,其标准如下: 1.通过 同时满足: (1)主要评估指标“合格”=7; (2)关键要素“合格”≥17; (3)重点要素“合格”≥5。 2.暂缓通过 满足下列其中一项: (1)主要评估指标“不合格”≥1; (2)关键要素“合格”<17; (3)重点要素“合格”<5。 对暂缓通过的院校,在一年内必须进行再次评估,省教育厅同时按照每年递减10-20%的比例适当减少其招生计划;若第二次评估仍未通过,省教育厅将暂缓安排招生计划。 8、高等职业院校经常提到的数据平台的全称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平台信息采集过程要求源头输入。 9.什么是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10、专业技术职务包括哪些种类? 专业技术职务指教师获得的人事部门认定的职称,包括教师系列职称、工程系列职称、研究员系列职称等。 11、职业资格等级包括哪些种类? 职业资格等级指教师获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其他部委、行业、企业等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12、什么是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是指受学校或上级部门委派,以提高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脱产一段时间,到其他单位临时担任某一职务的情况。 教育部[2006]16号文学习 1、高等职业院校经常提到的16号文的全称是什么?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全称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这个文件的出台,表明了国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2、如何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4、高等职业教育有什么使命?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6、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中心工作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告诉我们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8、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教育部<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通过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五种能力。 9、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措施是什么?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第二,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第四,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10、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措施有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第四,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三个关键环节是什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12、如何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1)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2)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3)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13、高职院校应如何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4、文件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工作有什么要求? 要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15、“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部16号文告诉我们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于我院教职工高职教育理念的调研报告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党办主任 姚臻 (2009年5月8日) 在市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十年来,学院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三个三年上三个台阶的目标,成为北市为数不多的市级示范校之一,是建院20多年来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时期。但是,面对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新形势,面对示范校建设的新任务,面对学院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安排,结合学院实际,我与课题组的同志们一起,对学院教职工的高职教育理念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从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强化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若干建议。 一、调研基本情况与分析 我院在编教职工3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在职党员247人,占75.5%,高级职称占31%,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占78%。3月中下旬,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46份,回收40份,统计分析如下: 1、你认为我院示范校建设是否是关系到学院的发展的关键?回答“是”的40人,占100%。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广大教职工对示范校建设的完全认同,认识到示范校建设对学院长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全体教职工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自觉投身示范校建设。因此,党委提出示范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和主线,把握了教职工的思想脉搏,符合校情、符合实际。 2、你认为我院职业技能的比例和理论课的比例各为多少:选5:5的12人,占30%;选4:6的11人,占27.5%;选7:3的3人,占7.5%;选3:7的2人,占5%;选8:2的5人,占12.5%。这些数据表明,大家认为职业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应该在40-60%与40%-60%比较合适,不同专业比例可以略有区别。 3、你认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武装头脑是否是推动示范校建设的切入点?回答“是”的39人,占97.5%,回答“不是”的1人,占2.5%。这说明大家对中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十分赞同的,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推进学院示范校建设,这也可以从大家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可以看出。 4、你认为学院示范校建设的思路是否明确?回答的“明确”的32人,占80%,回答“不明确”的8人,占20%。这说明,绝大多数教职工对示范校比较了解,但有少数对示范校建设的思路、目标、措施等内容还不够熟悉,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示范校建设方案、任务的宣传。 5、你认为以就业为导向是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回答“是”的40人,占100%。这反映出大家对就业为导向非常认同,说明全体教职工对大学生就业十分关心,把学生就业看成是检验学院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学生就业对招生具有直接的影响,把就业导向贯彻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等各个环节中。 6、你认为学院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应加大力度?回答“是”的39人,占97.5%,回答“不是”的1人,占2.5%。这反映出大家对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期待,以推动示范校建设,也说明过去学院重视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希望继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学院科学发展、运行顺畅高效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体系。 7、你认为我院教职工的高职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回答“符合”的36人,占90%,回答“不符合”的3人,占7.5%。这一结果反映出大家对学院确立的高职理念基本认同,但同时,也表明还有部分教职工的高职理念还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和把握。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院注重加强对高职理念的深入学习,的确十分重要和必要。 8、你认为我院教职工的高职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回答“符合”的36人,占90%,回答“不符合”的4人,占20%。这一结果说明,我院广大教职工的高职理念基本符合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但同时少数教职工的高职理念还不够符合示范校建设的要求,说明近年来学院组织对高职理念的学习还是非常有效的。 9、你认为我院办学是否符合中央关于高职院校的要求?回答“符合”的36人,占90%,回答“不符合”的4人,占20%。这一结果表明,我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对高职教育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坚持高职办学的正确方向,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办学,对学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 10、你认为我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示范校建设是的要求?回答“符合”的38人,占95%,回答“不符合”的2人,占5%。这一结果说明大家对学院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非常认可、肯定,这也与学院人才培养受到社会欢迎的情况相符(近3年的就业率是:2006、2007、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4.86%、98.99%、99.24%)。当然,也有少数教职工认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政法、适应社会对我院毕业生的新要求。 从上面简要分析可以看出,全院广大教职工确立了较为坚实的高职教育思想理念,为进一步建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取得这样的效果,也从学院的建设发展成就得到印证。尽管办学历史较短,学院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的确来之不易,与市委政法委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是学院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二、现代高职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以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转型提升,特别是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高职院校将会面临一次“洗牌”。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培养社会急需的、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职业岗位技术、知识含量日益提高对高职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为此,必须确立市场需求是第一信号的观念,研究、预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教学投入、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整合、优化配置校内外教育资源。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实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我国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注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必须落实到注重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档为【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064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5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
上传时间:2009-12-23
浏览量: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