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

举报
开通vip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医 学 笔 记 人体解剖学 之 消化系统 潘殿兴 第3章 消 化 系 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是指口腔到肛门的管道,长约9米 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是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是空肠以下部分。 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三对口腔腺、肝和胰;它在消化管壁外,是个独立器官,分泌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唇腺、胃腺、肠腺等。 功能: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经消化管粘膜上...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
医 学 笔 记 人体解剖学 之 消化系统 潘殿兴 第3章 消 化 系 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管是指口腔到肛门的管道,长约9米 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是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是空肠以下部分。 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三对口腔腺、肝和胰;它在消化管壁外,是个独立器官,分泌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唇腺、胃腺、肠腺等。 功能:摄取食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性消化,经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行吸收,最后将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一、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口腔以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两部分。 (一)口唇 口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其裂隙称口裂,左右结合处称口角。 (二)口颊 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黏膜处有腮腺导管的开口。 (三)腭 腭是固有口腔的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软腭前部水平,后部逐渐先后下方倾斜,称腭帆。 (四)舌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协调咀嚼、搅拌、吞咽食物、辅助发音等功能。 (五)牙 牙是人体内最坚硬的器官,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分别排列成上、下牙弓。 (六)唾液腺 口腔周围的大唾液腺由3对,即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1、腮腺 最大,呈不规则三角形,位于耳廓的前下方,上达颧骨,下至下颌角。 2、下颌下腺 呈卵圆形,位于下颌骨体和内面,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 最小,呈杏仁形,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大管有一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有数条,开口于舌下襞。 二、咽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是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二)咽的分部与交通 咽以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按照咽的前方毗邻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 位于鼻腔后方,颅底与软腭之间,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 2、喉咽 位于会厌上缘至第6颈椎体下缘之间,向下移动为食管,向前经喉口通喉腔。 三、食管 (一)食管的位置与分部 食管为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cm,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行穿过膈的食管裂孔,下端约在第11胸椎体左侧连于胃。 1、颈部 较短,长约5cm,位于起始端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之间。 2、胸部 较长,长18~20cm,位于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之间。 3、腹部 最短,长1~2cm,位于食管裂孔至胃的贲门之间前方邻肝叶。 特点:最重要是3处生理狭窄。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第六颈椎体下缘,离上颌切牙15cm。 第二狭窄在主支气管后方交叉处,相当4、5胸椎体之间,水平离上颌切牙25cm。 第三狭窄在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十胸椎。离上颌牙40cm。 此三部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滞留和食管癌多发部位。 3.2.4 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以及体型等状况而不同。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胃底至胃大弯下端)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分上下口,大小2弯和前后2壁,并可分为4部。 胃的上口称贲门 ,接食管。下口称幽门 通十二指肠。胃小弯,相当于胃的右上缘,自贲门延伸到幽门。在胃小弯的最低处,可明显见到一切迹,称角切迹,它是胃体与幽门部在胃小s弯的分界。胃大弯始于贲门切迹,此切迹为食左缘与胃大弯起始处所构成的锐角。胃大弯从起始处呈弧形凸向左上方,形成胃底的上界,此后胃大弯弧形凸向左,继而凸向前下方,直至第10肋软骨平面。   胃的4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与幽门部。贲门部指胃贲门周围的部分,胃底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的部分,亦称回穹(穷)窿(龙),其中含有咽下的空气(约50ml),胃体上方与胃底相续,下界在胃小弯为角切迹,在胃大弯无明显界标,一般以胃大弯开始转为近于横向行走处为界,此处与角切迹之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线。幽门部居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问。幽门的左侧份较为扩大,称幽门窦 ;右侧份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幽门管长约2~3cm。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窦在内的幽门部。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贴近,在左侧与膈相邻,为左助弓所掩盖。介于肝左叶与左肋弓之间的胃前壁,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贲门与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点一般在脐平面。   胃的位置因体型、体位、胃的虚盈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矮肥体型者的胃位置较高,瘦长型者胃的位置较低。胃壁肌张力低、饱食后站立时,胃大弯最低点向下 可达髂嵴水平。 胃,居于膈下,腹腔上部,中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位;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与脾相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素问·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是;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容纳于胃中的饮食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以进一步消化吸收。如果胃的这一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食欲不振,食少,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 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故脾胃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胃气”。胃气的盛衰有无,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因而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在藏象学说中,胃的通降作用,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若胃失和降,则影响食欲,并出现口臭、脘腹胀满疼痛等;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 2.3.5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全长5~7m,上起幽门,下接盲肠,可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的作用: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小肠位于腹中,上口接幽门与胃相通,下口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进一步消化食物的器官。小肠与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受盛化物:受盛,接受、贮藏。化物,消化饮食物、化为精微。小肠主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具有接受、贮藏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的作用。二是指小肠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行进一步消化和化为精微的作用。 2.3.5.1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约25cm,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最为固定的部分。 功能:它即接受了胃液,又接受了胰液和胆汁所以十二指肠起着十分重要的消化功能。 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行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急转向下移行为降部。 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接有一段肠管长约2.5cm。也是十二指肠溃疡和穿孔好发的位置。 降部:也叫做十二指肠下曲,长约7到8cm沿第1~3腰椎右侧下行,至第3腰椎体高度转折向左移行为水平部。 水平部 又称下部,长约10cm,于第3腰椎平面横行向左,移行于升部。 升部 :升部最短,仅有2到3cm。自第3腰椎左侧上升至第2腰椎体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 5、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迂回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相互延续形成肠袢,全部被腹膜包裹,借小肠系膜连于腹后 3.2.6 大肠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m,围绕在空、回肠周围,功能吸收水分、维生素、无机盐,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中医认为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下口紧接肛门。大肠的上段称“回肠”,下段称为“广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结肠和直肠。大肠与肺,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主津。 传化,包括传导和变化。传导,即传送、引导。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传来的食物残渣,逐步向下传送、引导,以致排出体外的作用。变化,是指大肠将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吸收,变化为成形粪便的作用。 主津,是说大肠在传化糟粕过程中,吸收水液,参与了水液的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主要病变:大肠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便的异常。若水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泄泻;若大肠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可出现便秘。 3.2.6.1 盲肠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骼窝内,长6~8cm,其下端为盲肠,上续升结肠。 作用: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到小肠,在回盲口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二)阑尾 阑尾为一蚯蚓状盲管,长6~8cm,根部连于盲肠后内侧壁。阑尾根部位置比较固定,其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常有压痛和反跳痛。 (三)结肠 结肠始于盲肠,终于直肠,整体呈M型,围绕在空肠和回肠周围,结肠的直径是6cm,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 升结肠 升结肠长约15cm,在右髂窝处,始于盲`肠,沿腹后壁右侧上升至肝右叶下方,弯向左侧形成结肠右曲(或称肝曲),移行为横结肠。 横结肠 长约50cm,起自结肠右曲,在脾的下方转折向下形成结肠左曲(或称脾曲),向下移行为降结肠。 降结肠 约长25cm,自结肠左曲沿腹后壁左侧下降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 约长40cm,起自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进入骨盆,至第3骶椎水平续接直肠。 (四)直肠 直肠位于小骨盆腔的后部,长10~14cm,上端于第3骶椎水平接续乙状结肠,向下行于骶、尾骨前面,穿过盆膈,延续为肛管。 直肠并不长,在矢状面上形成两个明显弯曲。 直肠骶曲:是直肠上段沿骶尾骨盆面下降形成一个凸向后方形弯曲,距肛门7到9cm。 直肠会阴曲:是直肠末端绕过尾骨尖,转向后下方形成一个突,向前方的弓形弯曲,距肝门3到5cm。 直肠内有三个直肠襞(闭) 最上方直肠横变襞:接近直肠与乙状肠交界处,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11cm。 最下方直肠横变襞:位置不恒定,一般位于直肠左侧壁上,距肛门约5cm。 中间直肠横襞: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壶腹稍上方直肠右前壁上距肛门7cm。 (五)肛管 肛管上端在盆膈平面续接直肠,长约4cm,其内面有6~10条纵行黏膜皱襞,称肛柱,相邻肛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相连,称肛瓣,肛瓣与相邻两个肛柱下端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陷窝,称肛窦,此处易积存粪屑,如发生感染可引起肛窦炎。 肛管周围有内、外括约肌环绕,肛门内括约肌为肛管处于环形平滑肌增厚而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第二节 消 化 腺 一、肝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腹腔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成人男性重约1500g,成人女性1300g,占人体重量的1/40到1/50,幼儿的肝相对较大。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肝的功能极为复杂,它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不仅参与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维生素物质合成、转化与分解。还参与激素、药物、物质转化和解毒,肝还具有分泌胆汁吞噬(是)、防御(玉)以及在怀胎时期供血功能。中医认为 肝位于腹部,横隔之下,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肝在腑合胆,在体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一)肝的形态和分叶 肝呈楔(谢)形,可分左、右两端,前、后两缘和上、下两面。右端圆钝而厚,左端扁而薄。肝上面彭降与膈相接触,又称为膈面。肝膈面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附着。借此将肝分为左右两个叶。肝左叶小而薄,肝右叶大而厚,肝膈面后部没有腹膜的部分是裸区,裸区左侧部有较宽的沟为静脉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肝脏面中部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沟在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神经,淋巴管由此通过称肝门,出入肝门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肝蒂中主要结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还有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左侧纵沟较窄而深沟前部内有肝圆韧带通过叫肝圆韧带裂,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叫静韧带裂。右侧的纵沟较宽而浅沟前部一个前窝,容纳胆囊,称胆囊窝。后面为腔静脉沟,容纳下腔静脉。 肝的构造:肝的脏面借H形沟裂窝将肝分成四个叶。肝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肝右叶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沟的右侧。肝方叶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肝尾叶位于肝之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膈面前部分被肋所掩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之间,有一小部分露出剑突下。肝毗邻用三点连线表示: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 肝上方为膈,膈上有右侧胸膜腔、右肺、心等。肝叶下方前面与结肠右曲邻接。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上曲,后部邻接右肾上腺和右肾。肝左叶下面与胃前壁相邻,后上方邻接食管。腹部肝借镰状韧带、冠状韧带连接膈下面和腹前壁。在呼吸时,肝可随膈上下移动,平静呼吸时,肝上下移动范围为2到3cm。 二、肝外胆道系统 肝外胆道系统是指肝门以外的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这些管道与肝内管道一起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 (一)胆囊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容量为40~60ml,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其上方借少量结绨组织与肝相连,易于分离,下面游离并有腹膜覆盖。与结肠右曲和十二指肠上曲相邻。胆囊呈长茄形,长8到12cm,宽3到5cm。容量40——60ml 作用:贮存和浓缩胆汁 胆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四部分。胆囊底是胆囊突向前下方盲端在肝前缘胆切迹处露出。胆囊体是胆囊主体部,与底之间无明显界限,胆体向后逐渐变细。胆囊颈是胆囊向下延续并变细的部分,以直角向左下方弯行。胆囊管比胆囊颈稍细,长3到4cm,直径是0.2到0.3cm。 (二)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是将肝分泌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渐汇合为肝左管和肝右管,两管出肝门后即汇合成一条肝总管。胆总管合成是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4到8cm,直径0.6到0.8cm。作用: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的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 中医认为; 胆位于右胁下,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与肝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又称胆囊。胆内贮藏胆汁,胆汁又叫做精汁、清汁,故又称胆为“中精之府”、“中清之府”、“清净之府”。 胆的形态中空与其他腑相类同,贮藏胆汁,胆汁有助消化的作用,属于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故胆为六腑之一。但是,胆贮藏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胆中没有食物或残渣从中直接通过,与其他腑有区别,故胆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3.3.2胰 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作用。 胰的组成:分两部分: 1.外分泌部,能分泌胰岛素,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 2.内分泌部,胰岛素散在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血糖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一)胰的位置 胰的位置较深,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胰呈长棱柱状,质地柔软,呈灰红色,长约17cm到20cm,宽3到5cm,厚1.5到2.5cm,重82到117g。 (二)胰的毗邻和分部 在胃的后方,在第1、2腰椎体的前方,横贴于腹后壁。上缘脐上10cm,下缘脐下5cm。胰前面有隔网膜囊与胃相邻,后方有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和腹主动脉。 可分为三部 胰头、胰体和胰尾,各部分间无明显界限。胰头为胰右端膨大部分位于第二腰椎体右前方,上下方和右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位于胰头与胰尾之间,占胰大部分,略呈三棱柱形,胰体横位在第一腰椎体前方,向前凸出。胰尾较细,行向左上方至左季肋区,在脾门下方与脾的脏面相接触。 空间每天更新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欢迎加我QQ:1994432728 书籍分享群:134955919 好书籍 共分享 书籍分享群欢迎你的加入 更多资源---->http://user.qzone.qq.com/1994432728/main#!app=2&via=QZ.HashRefresh&pos=catalog_list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维持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调节月经 调节精液排泄 气机调畅,脏腑气血平和 调畅脾胃气机,分泌排泄胆汁 气机调畅,血液运行正常(气行则血行) 肺脾肾三焦气机调畅,水液运行正常(气行则水行) 血液充盈胞宫 疏泄与封藏(肾)结合 心情开朗,不易郁怒 月经正常,妊育胎儿 消化吸收正常 精液排泄通畅、适度
本文档为【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消化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720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26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