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讲_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第二讲_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讲_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null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 的价值观和范式 吴育林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 的价值观和范式 吴育林null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客观性和价值观是两个相伴相生的概念。客观性主要是指不受人们主观影响的内容,通常以形容词形式出现,比如客观的想法、客观的信念、客观的知识等。价值观是一种道德判断,经常以“应该”形式或好不好出现,如不应该那样对待他,这件事应该这样处理,这样做不好等。 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⑴客观性维度:客观性是人类知识的重要内容和属性,也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和根本性研究规范。客观性是指知识...

第二讲_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null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 的价值观和范式 吴育林第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 的价值观和范式 吴育林null一、客观性与价值观 客观性和价值观是两个相伴相生的概念。客观性主要是指不受人们主观影响的内容,通常以形容词形式出现,比如客观的想法、客观的信念、客观的知识等。价值观是一种道德判断,经常以“应该”形式或好不好出现,如不应该那样对待他,这件事应该这样处理,这样做不好等。 1、客观性维度与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⑴客观性维度:客观性是人类知识的重要内容和属性,也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和根本性研究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客观性是指知识内容或研究结果独立于研究者主观思想的特性。客观性有三个表征或维度:null①客观知识是关于对象的知识(不是主体本身)。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表达了对太阳这个对象的客观看法,这与人们是否想念这种看法没有关系。 ②客观知识是可以获得的。所有的人,只要具备了普通智力和天资,经过训练都能够得到,因而人们达成一致看法是可能的,所以,客观观点是公开的、可以得到验证的。例如,某人说“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看法并不需要这个人有什么特殊地位等来支撑。 ③世界观的差异不会对客观性产生影响。客观性知识能够超越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界限,不会因为发现者的种族或信念不同而有差异,也不会因为发现者的阶级立场不同而有差异。但对客观性的意义和价值解读却会发生主观性偏差。null⑵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 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主观性,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者更易受主观性影响。但追求客观性,尽量避免加入主观信念和价值观,仍是社会研究努力追求的目标。这并不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完全的客观性,这超出了现有状态下的现实能力。 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应。主观性涉及个人的精神特性,包括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观点。主观性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①个人观点不能向其他人提供证明是主观的。 ②有些带有“应该”字样的规范性问题是主观的。 ③没有经验和逻辑支持的个人判断是主观的。 例如:“中国应该将人民币升值”——主观陈述(引起争论)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和国内消费的影响”——客观表述(不会引起争论)null2、价值观和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 ⑴价值观:人们对好与坏、对与错和应该不应该等道德判断的系统观点。价值观有些是人们意识到的,有些则是没有意识到的。例如,两个人坐在椅子上并谈论椅子的舒适度。一个人说,它很舒服,另外一个说,这是他坐过的最舒适的椅子。两个人关于椅子舒适度的看法,不是一个能被证实的事实,而是涉及个人对椅子的感觉和价值判断。 科学研究要尽量使用逻辑判断,而避免使用价值判断,即客观地说明“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如何变化的”。 从实证主义和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到二战后价值渗透的变化。(以法兰克福学派、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社会学研究将价值观深深地渗透于研究中)null⑵社会研究中的价值观(文化、历史和利益是影响价值观的三大背景因素) 价值观在社会研究中发现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研究实践中,价值观几乎渗透于研究者每一个研究决定,依次影响到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①价值观在社会研究中影响的机制 第一,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的价值观是不同的,研究者不能假定人们在价值观上有共识。由于不同社会或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一个社会或群体的问题对另外一个群体来说,就不一定是问题。(婚姻制度、对待妇女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是完全对立的) 第二,历史的发展会造成人们态度的变化。在某个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共识,而在另一个时期可能只是社会少部分人的看法。(如中国改革开放前和后对待平均主义) 第三,物质利益对人们态度的影响。(中国当今对待房产税问题)null②价值观对研究过程的具体影响 第一,价值观影响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在社会研究中,利益和偏好对研究者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问题产生影响。有些问题是研究者出于对知识的好奇心而进行研究,有此则是研究者为了取得某项基金或获得某种权益而展开研究。 第二,价值观影响收集数据的过程。研究者可能希望关注某类人群,而不是其他人群,这反映出研究者对这类人群的偏好。 第三,价值观影响对数据的解读。不同的信念、规范和价值观影响研究者对数据的解释。 第四,价值观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应用。一些与利益研究有利益关系的人往往会竭力抵制某些研究成果,或者过分推崇某些证据不足的研究结果。null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什么是范式 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很难逃脱某种范式去看世界,不同的范式为人们提供看世界的不同视角。因此,具有不同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社会现象甚至复杂的自然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马克思与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在马克思看来,人口的中心问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阶级斗争问题,而在马尔萨斯看来,人口的中心问题是人口过剩的问题。null2、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⑴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源于社会学创始人孔德。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学科性质上本质上是一致,都是寻找和建立普遍规律。 ②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认为研究只要遵循一定的研究逻辑或研究程序,即可获得经验世界的知识,因此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表述经验世界的科学语言是统一的,科学家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来建立规律性的关系。null③坚持归纳主义原则。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归纳,科学的任务在于从经验上验证或作出预测,因而强调经验操作研究。 ④坚持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避免个人思想或偏好的介入。在整个发现事实的过程中,观察者和研究工具都是中立的或者被控制的,不让个人感情或社会价值观对研究的问题、结果或分析产生影响。 ⑤主张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强调的个体是有意义行为唯一承担者,社会结构只不过是个体行动和活动的副产物或结果,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社会整体概念可以还原为个体的行动。个体依据特定情境中的其他个体的预期行为来指导其行动,由此创造了社会情境。 null⑵结构功能主义:又称社会系统理论,孔德和斯宾塞是基奠基者,涂尔干尤其是帕森斯是其系统化的主要建构者。20世纪50年代曾经取得过统治地位。结构功能主义基本立场是,社会系统像其他的有机体一样,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社会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null▲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社会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就形成社会结构。所谓结构亦即指制度、社会组织或行为的各种形式、各种社会角色的分配。 ②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null③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种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任何系统都会自然地趋向均衡或稳定,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需要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④不否认社会变迁的事实只是强调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不赞成过度激烈的改革。 ⑤强调知觉、情感、价值与信念的一致性。之所以社会系统能够存续下去并保持稳定发展,主要是因为成员之间具有相当共识。 null▲结构功能受到的批评(尤其是冲突论) ①功能主义所反映的社会观从本质上是保守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冲突。 ②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共享价值观,把社会看成是由因为整体利益服务的各部分所组成的,这给赞同这些社会价值观并试图改变它们的人们留下了的空间极少。 ③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在社会稳定时期是非常有用的,但当今世界社会变迁迅速,冲突可能是规律而不是例外。由于功能主义是如此依赖秩序、稳定和共识,它可能曲解了社会的真正本质。 ④与生物体不同,社会的各个部分并不总是为了整体利益而能力合作的。社会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处于冲突之中,某些部分的获利是以其他部分的利益受损为代价。null⑶冲突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科塞尔、米尔斯文、德国的多伦多夫等开始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精确性进行怀疑和批判,他们吸取古典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西美尔等人的有关冲突论思想,强调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性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逐渐形成继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之后立即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范式之一。 冲突论解释社会现象的主要范畴是:冲突、冲突类型、社会冲突后果、冲突的控制、权力、统治、强制、制裁、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 null所谓社会冲突,就是为争取价值或社会地位的权力、权利和匮乏的资源而进行的斗争,其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平等,表现为统治者高高在上,被统治者却要无条件服从。不仅是等级的不平等,而且所有收入和教育等方面的等级差别都是由于社会集团内统治权的分配不均造成的。在这种冲突和斗争中双方的目的不仅是取得梦寐以求的价值,而且还在于削弱对手、损害或者消灭对手。但总体而言,这种斗争、冲突不是一种相互毁坏一切的消极因素,它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对社会结构进行组合,保持群体和集体的团结一致,巩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控制社会变迁等。null⑷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指以1923年在德法兰克福成立的“社会研究所”为核心的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学者所形成的一个理论流派,又称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霍耐特等等。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null法兰克福学派以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的批判和革命学说为基础,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主要目标,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固有局限和不合理性作为研究的重要主题。在学术观点上,它们与实证主义势不两立,并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纯经验性和数量化方法,拒绝“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涉”,坚信理论知识的时代性和政治性,倡导批判性的社会理论及其改造社会的作用,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解决“是什么”,而是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批判理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形式表现出狭隘的和非人性化的“技术理性”,颠覆了启蒙理性的理想。因此,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成为其根本的职责。 null▲批判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否定与批判的基本立场与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即黑格尔式的马克思学说,特别是否定和批判的辩证法思想。他们把自己的观点称为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或实证哲学相对立。 ②重视实践问题。认为传统理论把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价值与事实割裂开来了,从而使理论研究成了脱离社会历史实践的独立王国,而批判理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反对“唯科学主义”。批判实证主义的工具性单向思维,主张科学技术也是“意识形态”,反对实证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性观点。 null⑸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高峰期,一直至今还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社会思潮,涉及文学、艺术、建筑风格、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代表人物有德里达、福柯、罗蒂、利奥塔,哈贝马斯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就是要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反思。所以,从源头上看,它是一股出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种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所强调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与解构。null▲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 ①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否认本体论和世界本原,认为“形而上”的东西只是一种假定,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加以摧毁和解构。 ②否认整体性和同一性。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有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性。因此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 ③反对中心,强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认为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有主从、本末、内外等二元论存在,意识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也意味着人的认识总是要通过中心来揭示非中心。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场形而上学”和逻辑中心主义,以随意的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null④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尽管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但又设置了一新的奴役和压抑,设置了新的“权威”“本质”“中心”,(理性、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体制)所以,要拒斥一切现代性的理论,解构和摧毁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 ⑤消解主体性。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性使主体失去了自主性,主体意味着主客二分,也反映了现代性的主体只是现代性的一个杜撰,世界没有人和物的关系,只有物和物的有关关系。整个世界被物化了。 ⑥反对真理符合论。事物本质不是客观的,只是人解释的结果,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行为中。在后现代社会里,知识不以知识本身为最高目的,只为销售而生产。 null▲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①后现代主义用绝对的否定态度对待形而上学的绝对的肯定的态度,其实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②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把脉是准确的,却开错了药方。后现代主义要求反对理性,消解主体,但这显然不是科技理性的错误,而是运用科技理性的社会运作方式出了问题。 ③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摧毁一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奉行“怎么都行”、“是什么都可以”必然走上相对主义,无标准主义和虚无主义。 ④后现代主义只代表了对当代社会的一种知识态度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为当代社会医治创伤。 ⑤后现代主义只是以与传统哲学相对立的形而上学代替了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成了一种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
本文档为【第二讲__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8246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47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15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