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3年徐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段伟文)

2013年徐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段伟文)

举报
开通vip

2013年徐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段伟文)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 段伟文 目录 2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2一、 道德的本质 3二、 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3三、 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4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本章要点: 4一、 科学地认识世界 5二、 积极地对待人生 6三、 正确地实现价值 8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 8内容要点: 8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9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11三、 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四、 积极...

2013年徐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段伟文)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 段伟文 目录 2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2一、 道德的本质 3二、 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3三、 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4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本章 要点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要点2018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要点新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医院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 4一、 科学地认识世界 5二、 积极地对待人生 6三、 正确地实现价值 8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 8内容要点: 8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9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11三、 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四、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本章习题: 12第四章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2本章要点: 13一、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高尚 13二、 坚持正确导向,为构建和谐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三、 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 13四、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14本章习题: 14第五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14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4二、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15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弘扬集体主义 15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 16第六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 16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概述 17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7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特征 18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18本章习题: 18第七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18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 19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19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 20本章习题: 20第八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20一、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20二、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20三、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要求 21第九章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修养 21本章要点: 21一、职业道德修养内容 22二、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2三、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3第十章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23一、各行业简明道德规范 28二、教师的职业道德 28三、新闻记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 28四、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 29五、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29六、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 29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9八、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 30第十一章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建设与“以德治国”方略 30一、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 30二、职业道德建设是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 30三、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内在要求 30第十二章构建良好的从业风尚与信用体系 30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31二、建设诚实可信的市场经济秩序 31三、认真实践“八荣八耻”大力加强诚信建设 第1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1、 道德的本质 (1) 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善恶评价并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总和。善恶评价是由心理和意识来评判的;行为规范包括行为和活动。 (2) 道德的三层含义: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用善恶观念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依靠信念、习俗、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的调节机制。 (3)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及思想上层建筑,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是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 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1) 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道德意识:观念、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以及以此建立的理论体系; 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人伦”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 道德活动: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 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非道德行为 道德评价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判 道德修养,自我剖析,自我改造 (2) 道德的结构: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 道德原则,集中反映了社会与阶级的根本要求。从整体上直接回答了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原则是人们对待各种社会关系的宗的行为善恶准则; 道德规范,人们对待某一种重大社会关系的行为善恶准则; 道德范畴,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反映和概括人类的道德的各种现象及其特征关系、方面的本质的概念; 狭义:反映和概括道德的主要本质的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的,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三个主要特征: 必须是反映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 它的规定性必须体现一定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 它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随时随地指挥和制约人们的行为。 3、 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道德的特点:相对独立性,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道德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道德的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道德的作用: 1. 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2. 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 3. 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 4. 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 第2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章要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他决定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化为自己的人生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能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大改革、大开放人类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各种精神文化大量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以不同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能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顶住冲击,坚定信念,关键在于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待人生,正确地实现我们价值。 1、 科学地认识世界 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实践理解为“改变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明确地将生产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分开来,同时把生产实践看作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最本质的规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思维与存在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即辩证又唯物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在它看来客观世界既是认识的对象又是改造的对象,由于人在实践活动中“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不断改变原来的面貌,成为“人化自然”,成为社会化自然,成为合乎人的目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将实践看作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活动,因而就找到了联结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在实践的基础上,思维和存在得到了唯物论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还体现在它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和精髓;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客观真理性,它的客观真理性不仅在于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革命实践反复检验被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是正确的,而且还在于它始终将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和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样也是科学的实践观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要求人们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就必然要求对事物、现实采取革命的和批判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和它的科学性、真理性是一致的。 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科学认识世界。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认世界的客观存在,从而要求我们看到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总特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确立辩证的思维方法,关键是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具有过程性和方向性特点,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 要坚持矛盾分析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谓矛盾是指客观事物内部互相对立的方面之间既斗争又同一的关系,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性,应以一种全面、系统的观点看待矛盾,应善于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结构、层次和条件。 2、 积极地对待人生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人生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能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一个人想要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下,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在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积极地对待人生。 (一)、怎样理解人生 人生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人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生内容概括地说,最基本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生的基本内容决定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活过程,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公与私,名与利,荣与辱,苦与乐,生与死等矛盾,都是人生历程中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人生领域充满矛盾,人生就是在生理的社会的众多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矛盾性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是人生的另一个基本特征,主体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人是自己生活的拥有者和表现者,表明人作为主体,有自己的主见,能主体支配自己的行动,能主导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生活的道路和目标,并能主动地去创造生活,还能有自己独特的人性和人格; 社会性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特征,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同社会生活保持协调关系。 (二)、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对待人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都是人生观的特殊方面或具体表现,总的来说,人生观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生的意义,即人为什么而活着,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 二是人生的价值,人生最终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三是一个人待人处事的根本态度,也包括处事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 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做人的标准。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应该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为了正确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了提高和增进人民物质文化福利做贡献,最主要的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把正确的人生观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进步的、科学的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舵手。 人生观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制约着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理解的深度。 人生观对于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的,世界观包含人生观,决定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它给予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应用,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观包含人生观的基本要素。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联系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一定的人生观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一定的世界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区别又明确昭示我们,世界观与人生观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存在这样相矛盾的情形,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但人生观不一定是正确的,积极的,具有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人,其人生观不一定就是完全不正确的,消极的。 (四)、树立和坚持为人名服务的人生观 深入持久地开展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教育,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意义,就能够帮助人们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从而自觉地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主要有两种人生观,一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干部,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 对于广大职工,应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决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特别要强调做好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 3、 正确地实现价值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种根本看法,主要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需要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与世界观、人生观并提的价值观,是对什么最重要、最尊贵、最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人们的价值观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人们会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制度下,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同,人们对人生价值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一)、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与人生观紧密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社会存在是作为价值的存在,这种价值存在就人类来说,在于在整个宇宙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个体来说,在于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人生价值正是这种个人价值的具体表现,就是指主体人的主观目的、需要和才能在与客体,包括自然、社会和他人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性质和积极含义。 人生价值是由两个相对联系的方面构成。 其一是主体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人生自我价值社会化和普遍化得过程,即人生价值的创造过程; 其二是社会对主体个人的主观性和行为的肯定满足,它体现着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主体性社会地位和存在意义,即人生价值的享受过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构成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而持有的基本观点和观念。如人如何对待人生?怎样确立人生的目的?怎样选择人生的道路?怎样评价人生的意义?这些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和评价,都包含一定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评价 1、 价值心理,它是价值观最低层次的要素,是主体内在结构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社会需要,直接生发出的心理活动,具有自发性等特点; 2、 价值认识,它是以价值关系为对象客体的认识,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 3、 价值评价,它是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人们对价值关系选择取舍的意向和态度。 (二)、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人们的价值观在社会中既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有丰富深刻的内容,这里我们主要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出发,谈一谈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自我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作为生命体而存在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作为社会人而具有的人格尊严,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人生价值才有社会的前提。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也就是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这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进行创造和贡献,这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正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辨证的,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创造、贡献、索取,构成人们的社会关系。对社会贡献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一个人有无价值,不是自己说有就有价值,而是他人、社会的评价。人生价值应当以他对社会所作贡献来衡量。 个人对社会来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作为物质产品价值的生产者,作为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作为人类种族的传承者,因此,每个人的存在,都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对于个人来说,谁的一生符合了社会的某一方面需要,谁就具有相应的社会价值,个人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三)、正确地实现价值 如何正确地实现价值,首先需要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个人主义者处处强调以个人为核心,把个人看作是唯一的目的,把社会看作是达到母的的手段。因而对于个人主义者来说,只有个人的一切才是最重要、最值得追求,才是具有最大价值的,不值得为之奋斗,不值得为之献身。对于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来说,国家和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最重要的、最珍贵、最值得追求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评价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最重要的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面对着许多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矛盾,每时每刻都向人们提出有关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大量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判断和解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有利的事业,就是最有价值的,最值得我们为之献身和追求。我们应当努力去做,反之,一切不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广大人民的事业,我们就应当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第1, 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坚持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 第2, 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3, 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第4, 正确处理提高能力和努力实践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 第5, 正确处理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的关系; 第6, 正确认识和处理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 第7, 正确看待和处理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的关系; 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来说,每个人都有“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两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建设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 内容要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得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加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发展着得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团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必须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绝不是允许各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发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共同渴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的见证了这一点,因此,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这一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为补充,大力弘扬不断创新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种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靠这样的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表达,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言行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集体,覆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大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实践好这个课题,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 3、 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体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仅仅强调发展还不够,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可以说只有经济社会文明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创造条件,达到不仅个人富裕而且共同富裕的状态,我们曾经主张和实行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没有错,但它只是共同富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三是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发展、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因而也也就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实行民主,扩大民主,发展民主,而民主是必须由法制来保障的,因此,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保障; 四是文明进步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现代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环境文明、宗教文明等丰富内容的完整文明系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六中国全会特别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为人是存在决定意识,思想交际行动的社会主体,人的行为要正当首先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社会建设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自觉的社会行为,其中价值观念非常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社会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涵,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教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有进步事业的支持,有正义行为和先进文化的配合。就当代中国来说,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一切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都是进步的事业,一切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一切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一切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综合起来就是“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应该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四是必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是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奋斗,需要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共同理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容之一,应该认真总结,深入研究,广泛宣传,使之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通则,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谋和谐的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行为准则。 4、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主流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得团结和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本章习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如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四章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高尚 二、坚持正确导向,为构建和谐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 四、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本章要点: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正确导向,为构建和谐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提供支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高尚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最基本得内容,融会贯通到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各个方面; 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 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以强调道德建设先进性要求,又注重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差异性特点,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着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 坚持正确导向,为构建和谐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形成友善的人际关系;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必须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局面; 坚持正确的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 舆论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3、 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状态,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引导全社会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共同的理想和观念,把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加强文化自身的发展,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4、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要不断培育科学的和谐发展文化,就是要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树立高效发展的理念,二是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三是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要不断培育先进的和谐治理文化,一是健全民主法制,二是营造和谐的利益格局,三是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 要不断培育奋发的和谐人际文化,使每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形成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要不断培育良好的和谐生态文化,一是坚持节约优先,二是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习题: 1.和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3.应怎样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4.为什么说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前四章: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领导革命人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全面推行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实践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永恒的道德主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公民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首先是由我国公民道德体系的世界观基础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其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河政府的最高宗旨,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倡导并实践的一种高尚道德,因而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标准。 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统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其他内容。 二、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 (一)改革开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实践的内容和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极其艰难复杂的社会工程,我们必须树立一切服从改革利益大局的思想,精心地进行改革的指导和操作,既注意闯,又求真务实,一步一脚印,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要注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大力抓好法制建设,总之,要力争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改革的最大成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又对生产关系有巨大的反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轨,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个适应的过程,并依据道德活动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尽可能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作为对经济关系的反映的道德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人们不再认为知足常乐和安贫守道是人的美德,只有积极进取和勤劳致富才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生产力长期稳定地发展,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首要条件。 国家要发展,不可能不搞经济建设,个人要生存,也不可能不追求物质利益,个人谋求正当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 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当然也包含以追求正当个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但不能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能不讲道义,如果唯利是图,不计其他,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既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也要反对平均主义和保守主义,在道德建设上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三)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生平事迹深刻地指示了青年一代成长的正确途径,反映了一代新人的普遍观念,雷锋精神高度概括了新一代改革者和建设者应该具备的思想觉悟、政治信仰、道德品格、人格秉性和工作态度,以及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观等等。因此,雷锋精神就像一座人生的灯塔和路标,指引着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进的方向。在雷锋精神的指导下,我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人物,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了雷锋精神,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活生生的榜样。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弘扬集体主义 精神集体主义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崭新境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至今最先进的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然遵循最进步原则,集体主义最能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摒弃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无从谈起。 (1)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2)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3) 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 国家利益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集体利益是指集体范围内一部分人民的利益,集体利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集体利益,机关、学校、企业的利益也是一种集体利益,而个人利益是国家和集体中一个成员的利益,它是指个人的一切需求及其满足需求的条件的总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容易出现的误区是,只注意个人利益,忘了集体利益,把个人主义等同于个人的正当利益,把小团体的利益等同于集体主义。我们应该澄清这些认识,否则就无法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这三者关系。 (一)极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歧 首先,在人生观上,集体主义主张从人民需要出发确定个人奋斗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则主张从自我需要出发进行个人奋斗。 第二,在价值观上,集体主义强调社会价值第一,而个人主义则主张自我价值至上。 第三,在道德观上,集体主义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符合人民利益,而极端个人主义则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公德。 第四,在政治观上,集体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极端个人主义则把个人视为历史的动力。 (二)个人利益不等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等于小团体主义 个人利益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赖以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它是任何社会发展中都不可缺少的东西,也是个人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基本条件,而极端个人主义则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并不是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实际上,维护个人利益,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集体主义的应有内容。第一,要明确个人正当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要明确个人利益的获得是通过正当的手段。第三,个人的正当利益不应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第四,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并不排除在社会整体利益需要的时候,自觉地对个人利益加以节制或者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集体,不能理解为某个小团体,或者某个单位,也不能理解为经济所有关意义上的“集体”,集体的本质含义,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集体成员利益的正式的集体,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以后,集体扩大为包括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在内的集体,在我国现阶段,集体主义原则维护的集体利益,是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些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只能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完全是两回事。 第六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职业道德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概述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过,“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价值观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善恶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于荣辱之分,做光荣之事,耻为辱之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就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的精神概括,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攘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根本价值观问题。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特点 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4.社会主义荣辱观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 (三)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主线:以人为本、以德立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发展应以人为本,立人应以德为先。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之中,在组成社会团体的合作之中,才能发现人的意义所在。这样一个社会交往与 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产生的过程。社会机体有效运行需要依赖道德,人类走向和谐社会也需要倚重道德,道德是立人之本。 在全社会唱响“八荣八耻”,依靠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去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这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是历史和人民的迫切需求。 以德立人须知荣辱,以德立人,同时必须树立起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以德立人还必须加强每一位公民的自我修养。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紧迫任务; (二)大力宣传,广为普及,让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深入人心; 1.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 2.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 3.在进教材、进课堂上下功夫。 (三)重在实践,贵在行动,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 1.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2.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3.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 (四)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积极苦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文化环境 1.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贯穿“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 2.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体现“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3.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中坚持“八荣八耻”的重要原则。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特征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自觉建立起来的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普遍要求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本文档为【2013年徐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教程(段伟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4698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9KB
软件:Word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13-10-09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