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兵兰姆伽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

励兵兰姆伽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

举报
开通vip

励兵兰姆伽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4 史海钩沉 的协议,驻印军的武器装备由美国供 给,训练也由美军负责,后勤补给由英 国负责,中国负责出人。   整训基地则选择在兰姆伽,该地原 有一座一战时期英军修建的战俘营,关 押过2万名意军战俘,后来英国又在原 有的生活设施基础上,新建了一些训练 设施,可容纳数万人,是较为理想的练 兵场所。英军根据协议,将兰姆伽及其 周围地区划出,美国则派出由麦克甫将 军和各兵种军官组成的训练团,包括坦 克、汽车和大量轻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 也源源不断地运进兰姆伽,基地初具规 模。19...

励兵兰姆伽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4 史海钩沉 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驻印军的武器装备由美国供 给,训练也由美军负责,后勤补给由英 国负责,中国负责出人。   整训基地则选择在兰姆伽,该地原 有一座一战时期英军修建的战俘营,关 押过2万名意军战俘,后来英国又在原 有的生活设施基础上,新建了一些训练 设施,可容纳数万人,是较为理想的练 兵场所。英军根据协议,将兰姆伽及其 周围地区划出,美国则派出由麦克甫将 军和各兵种军官组成的训练团,包括坦 克、汽车和大量轻武器在内的各种装备 也源源不断地运进兰姆伽,基地初具规 模。1942年7月中旬,先期入印的新编 第38师从阿萨姆邦(Assam)的列多 (Ledo)一带移防兰姆伽,接着第5军 残部2万余人也陆续抵达。当年10月, 中国驻印军正式成立,在总指挥史迪威 的安排下,各部队整训工作全面展开。   最初整训工作仅针对撤入印度的远 征军余部,由于各部缺员严重,同时为 扩大驻印军的力量, 使更多的中国军队 接受美械装备和训 练,1944年春又从国 内空运来3个师和大 批志愿从军的青年 学生,同时在国内军 队中挑选部分青年 基层军官赴印,进行 装甲兵等特殊兵种 的训练。   由于与盟军共 同训练和协同作战, 中下级军官和士兵 普遍存在着语言交 流与提高文化素质 的迫切需要,只有知 识青年从军才能解 决这一问题。因此, 1944年9月蒋介石提出了“一寸山河一 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开展 了著名的爱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到次 年1月底,全国各地学生参军人数达 19689名,其中有1万余人先后加入驻 印军。因此,后期在兰姆伽受训的中国 军人中,相当部分是青年学生和知识青 年出身的基层军官,他们结业后多数从 事交通运输、装甲兵等技术兵种工作。 对于这些初出国门的青年来说,兰姆伽 让他们第一次接触到以美英为代表的西 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这给他 们此后数十年都留下了深刻烙印,从某 种角度上来说,这种“窗口效应”也许 才是兰姆伽整训的最大意义所在。 ◎ 飞越“驼峰”   1944年以后,从国内到兰姆伽,只 有从云南昆明乘坐飞机,沿著名的“驼 峰”航线空运到印度这一条途径。因为 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 励兵兰姆伽 ????:?????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4 □ 三 土 兰姆伽,一个位于印度东北部 比哈尔邦(Bihar)冲 积平原上的不起眼的 小集镇,在十万分之 一的地图上它也只是 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 小圆点。然而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 荼之际,曾有大批中 国军人远道而来,在 此接受西方盟国最现 代化的装备和训练, 并从此出发去和日寇 作最后的搏杀。这个 小集镇也因此成为中 国军队第一次广泛接 触西方,从而向现代化军队迈进的摇 篮,它的名字和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将被 永久地铭刻在抗战的丰碑之上。 ◎ “X”部队的缘起   1942年初,应英国政府要求赴缅甸 协助英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因局势渐 危,撤退回国。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 史迪威将军力主由美国出资出装备,在 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称为“中国驻 印军”,以便适时反攻缅甸。1942年6月, 蒋介石接受了这一建议。为统一指挥, 次年2月,撤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重新 组成新编第1军,军长由刚从国内调来 的郑洞国担任,下辖新编第38师和新编 第22师,师长分别是孙立人和廖耀湘。 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副总指挥郑 洞国,最高指挥权则由中国战区总司令 蒋介石掌握。根据史迪威的意见,中国 驻印军代称“X”部队。根据各方达成 55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HISTORY INDEPTH投稿信箱:jsls@vip.163.com 那时候中国沿海已全部被日军封锁,国 际通路除从西北到苏联外,也已全部断 绝。因此,准备到兰伽姆受训的中国官 兵,首先都要集中到昆明,由巫家坝机 场乘坐美军运输机前往印度。在登机之 前,所有的人都要接受体检,防止带去 传染病。检查工作由中国军医进行,每 个人从皮肤到脏器都被仔细检查一遍, 然后由美国军医进行复查,合格者在胳 膊上盖上一个宽约半寸长约一寸的蓝色 戳记,就象检疫过的猪肉盖上印鉴一 样,凭此戳记登机,无任何手续。虽然 这种办法很简便,但受检官兵对此都很 反感,认为这种行为是歧视中国人,但 鉴于美军的盟友地位,不便明言。体检 完毕,各人按要求精简行装,等待登机。   登机一般安排在拂晓。运输机一般 都是C-46或C-47,每机乘坐32人以上, 面对面坐在沿机身中部两侧设置的帆布 坐椅上,后来因为人多,也有坐在机舱 地板上的。每人手里都拉着帆布带,防 止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被摔出去。航线 一般是经澜沧江、怒江,飞越雪山,然 后直达印度北部阿萨姆邦的汀江,全程 约800公里。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乘 坐飞机,对这种庞然大物都感到很新鲜, 但这种新鲜感多半就很快被晕机带来的 不适所代替。因为飞机一般得在山谷中 起伏穿行,特别是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 情况下途经日军控制区时。所以登机后, 每个人都会领到一个纸袋,以便在呕吐 时使用。这条经过“驼峰”的航线气候 恶劣,常有飞机失事。但绝大多数人对 此一无所知,所以并不很担心。飞机起 飞后机内温度迅速下降,在途经雪山时 降到最低点,尽管身穿棉衣但大多数人 还是感到非常寒冷。据说第一批赴印度 的官兵被命令留下棉衣以供新兵穿着, 因为长官们听说印度天气炎热,用不着 棉衣,结果机上的人都被冻得半死,有 体质较弱的因此丢掉性命。如果一切顺 利,飞机会在4个小时后抵达汀江机杨。 刚下飞机时,已经近乎冻僵的官兵们一 下子又被当地的暑热包围,而且由于气 压变化,耳朵也听不清楚,需要休息一 段时间才能恢复。他们被安排进临时营 房,按要求进行洗澡和消毒,穿来的旧 衣物被回收焚烧,然后领到全套新衣物, 并在当地休整一两天,然后乘坐火车南 下,两三天后抵达兰姆伽。 ◎ 在兰姆伽的“衣食住行”   兰姆伽位于印度腹地,四周除平原 外,还有少量丘陵山地及河流。小镇规 模不大,只有几条街道,一家当地土邦 主开的电影院是最现代化的建筑,此外 还有几家华侨开设的商店和饭店。兰姆 伽基地的范围包括小镇周围大约30平 方公里的面积,训练中心设在镇上,各 部分散驻扎在小镇周边10余公里范围 寸过大等很不适应,有的军官甚至会自 掏腰包,请当地裁缝量身订做军服。因 此,到了驻印军大规模扩编的1944年夏, 英国便改为在当地招商制造驻印军的服 装,式样上以英式热带军服为基础,结 合美式军服的部分特点,绑腿也逐渐不 再使用。在最后反攻缅北期间,参战部 队的后勤补给主要由美军提供,军服、皮 鞋和头盔均改为美军式样,而在兰姆伽 的官兵仍以当地制造的军服为主。由于 在热带雨林中作战,有些官兵就用配发 的经浸胶处理过的防雨床单,改制成中 国军队传统式样的军便帽,这种兼具防 水性能的军便帽一时大受欢迎,连史迪 威和许多美军联络官也常使用。   除服装外,驻印军所需主副食品也 由英军来供给,从粮食到蔬菜、食油、肉 类甚至茶叶,都由伙房定期到给养站去 领取,自行开伙。校级以上军官待遇最 好,供应所谓“校官给养”,每天有牛奶、 面包、水果等,还可以享受咖啡、香烟、 糖果等奢侈品。部队中的各级翻译比较 内,彼此之间有柏油或土质公路相连。 基地里设各种军事技术学校,如战车学 校、通讯学校、工兵学校、指挥学校等, 附设各种训练场地,包括坦克和汽车驾 驶训练场、武器射击靶场和各种战术演 习场,还有如医院、加油站等附属设施。   在兰姆伽,中国军人第一次享受 到和西方强国军队相近的后勤供应。 根据协议,驻印军的武器装备和费用 开支全部由美国提供,服装与伙食则 由英国供给,薪金用印度卢比发放,虽 然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远低于美英军,但衣食住行 的水平都比国内同行高出许多,其待 遇之丰厚程度,让许多初来的中国军 人受宠若惊。   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驻印军的服装 上。整训初期由英军提供服装,式样与 质地均为英式,每个士兵都配发3套卡 其布军服。为适应热带环境,其中2套 中配的是短裤,脚上也换成英式半筒皮 鞋,高级军官则领到了呢制军服和马靴, 部队还配发了带有伪装网的MK-2型钢 盔。不过驻印军仍保留了许多在国内时 的传统习惯,如平时戴着中国式的平顶 军便帽,穿布鞋甚至是草鞋、打绑腿等 等。此时的驻印军服装统一、军容整齐, 与在国内大部分士兵只有一套破烂军服、 连内衣裤都没有,被西方人讥笑为“乞 丐军队”的境况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但有些官兵对按西方人体格设计的军服 并不习惯,特别是对裤子没有扣环、没 法穿腰带,衬衫上用橡胶扣子,鞋袜尺 ■ 美军教官正在向中国学员们讲解步兵武器的使用。 55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6 史海钩沉 特殊,虽然不配戴军衔,但享受“校官给 养”,平时都穿美军制服。尉级军官以下 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英方供应什么就 吃什么,花样不多,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是 白饭加腌牛肉,连续几个月又是洋葱、土 豆配罐头,不太适合国人饮食习惯,但三 餐管饱,营养也有保障。这样的条件是国 内军队不可企及的。为吃得好一点,下级 军官一般会每人每月拿出10来个卢比, 凑在一起,由伙房额外加点菜。许多官兵 则一有机会就到镇上的华侨饭馆,那里 提供中国风味的饭菜,如饺子、面条等。 只是价钱极贵,一盘炒猪肝要3卢比,一 个中尉的月薪也只能买上30盘,但仍趋 者若鹜,因为大多数人都受军队里传统 的“生死有命”思想的影响,认为不知道 能否最终活着回国,干脆全部吃掉拉倒。   兰姆伽训练基地的营房除少数办公 用房是利用原有房屋外,连队以下基本 都住帐篷。帐篷是英国式的,比较高大 宽敞,一个帐篷的面积有20多平方米, 中间有柱子,帐篷布是双层的,炽烈的 阳光也难以穿透,同时四面开设门帘和 窗子,通风透光都很好。士兵一般每班 住一个帐篷,军官则根据级别不同数人 同住或独住,如排级军官是4人一间,军 官帐篷中还有办公桌等营具。帐篷里面 是泥地,军官住的铺有草织地毯,由于 当地比较干旱,所以感觉并不潮湿。只 是当地白蚁很多,帐篷的柱子和绳索在 靠近地面的部分都得涂上机油,个人的 物品也必须放在统一下发的一个铁皮箱 内,防止被白蚁咬坏。为防止蚊虫叮咬, 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得到了在国内不可 想象的奢侈品——蚊帐和防蚊药,伤病 员可在基地里的美军医院中得到治疗,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中曾饱受其苦的疟疾 等热带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行”的问题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组成第一次中国远征军的部队 虽都号称精锐,但除机械化部队外都很 少有汽车,辎重都靠牲口和人力运输。 而到兰姆伽后,驻印军每师都配有美国 提供的各式崭新车辆300余台,同时提 供汽油和零配件,另外还有供山地作战 用的骡马千余匹。除辎重营、战车营外, 炮兵营、工兵营、通讯营和野战医院都 有自己的汽车,总指挥部还有机械化运 输团和工程兵团,能做到及时补给。按 照训练计划,所有机械化部队官兵在掌 握坦克、装甲车驾驶技术之前必须先学 会开汽车,有些原先部队中的驾驶兵虽 然驾驶技艺娴熟,但也得接受美军教员 授课,并按要求进行驾驶练习,这样才 能考取驾驶执照,取得在印缅开车勤务 的资格。同时美军特地为其它兵种的中 国军官开设了驾驶课程,连很多军需、 文书等非技术人员都在兰姆伽学会了驾 驶美制2.5吨卡车或吉普车。普通士兵 在外出或到镇上时,有时也会搭上顺风 车,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原先在国内 时,连自行车都很少看到过。   印度天气炎热,所以驻印军的训练 都安排在上午,平时天未大亮就得起 床、吃早饭,然后官兵根据各自的兵种 和职务,乘车前往相应场地接受有关的 训练,下午则用来进行队列训练、政治 教育以及处理内务。此外,尚有固定时 间开展文娱活动,例如组织唱京戏、唱 歌等等,一时锣鼓弦歌之声相闻,当时 官兵们最爱唱的是这样一首歌:“远征 队伍真雄壮,抛下笔杆上战场,渡海登 上九洲岛,踏四国,战本州⋯⋯”各连 都组织有篮球队和排球队,经常举行友 谊赛,象某辎重团的“征轮”球队甚至 打败基地内所有盟军球队而无敌手。各 部队普遍办有板报,并有内部报纸、期 刊等,内容主要是鼓舞抗日士气,并进 行忠于领袖、保持军人气节等宣传,官 兵们有时还可以看到中文的《印度日 报》,甚至还举办过学术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会。部队每 个星期可以看一场电影,最初是到兰姆 伽电影院去看,以后则由电影队到营房 来放映,放映的片子大部分是美国的, 少数是印度的,尽管没有国产电影,但 ■ 美国教官讲解攻坚战术。 ■ 从左至右依次为:郑洞国、孙立人、廖 耀湘、史迪威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6 57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HISTORY INDEPTH投稿信箱:jsls@vip.163.com 看电影仍是最受官兵们欢迎的娱乐活 动。对于许多中国军人来说,这是他们 从军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时光, 军饷和所有待遇不会被长官贪污和克 扣,所有的人都能吃饱穿暖,而且身体 健康,军官也不用担心士兵大量因病减 员或逃亡,这样的生活环境在当时国内 无论前后方,基本上都是不可想象的。 ◎ 训练!再训练!   为尽快使驻印军形成战斗力,入缅 作战,减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压力,整 编不久,史迪威就为驻印军制订了详尽 的训练计划。如步兵的训练定为6周,第 1周为兵器讲座,第2周是掌握各种武 器性能,第3周是射击训练,第4周是 单兵战术训练,第5周是班进攻防御训 练,第6周是爆破技术训练。虽然实际 训练时间由于各种原因被迫延长,但最 终整训结果基本上达到了他的预期。   整训的基础是美援武器的大量装 备。中国士兵头一次扔掉老式的“汉阳 造”,换上“汤姆逊”冲锋枪等全套美制 武器,配足轻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 战防炮的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 平,同时步兵还能得到来自空中和地面 装甲部队的火力支援,后者主要是美制 M3A3型15吨轻型坦克和M3半履带车。 中国驻印军在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上已 经达到或接近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的 标准,第一次从武器和火力上压倒对 手,从而使打败和消灭日军成为可能。   在兰姆伽基地,所有的教官都是美 国人,助教一般都是美军军士,翻译则 由国内志愿参军的大学生担任。训练时 官兵分开,训练内容按照美国西点军校 的军事 教程 人力资源管理pdf成真迷上我教程下载西门子数控教程protel99se入门教程fi6130z安装使用教程 进行。步兵受训的主要内容 包括: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 武器操作、单兵射击和格斗、丛林作战、 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等。军 官受训内容有:队列操练、体格训练、单 兵射击、战术指挥、沙盘演练、无线电 联络、步炮协同、地空协同、反空降等。 由于预定作战区域缅北多为丛林,因此 在训练学习中,除学习使用各类枪械、 手榴弹、枪榴弹、60/81毫米迫击炮、火 焰喷射器等各种步兵武器外,还重点学 习丛林地带个人战术和班排小部队指挥 战术,以适应将来丛林作战需要。   实际训练中,无论是何种科目,美 军都讲求循序渐进,而不是采取那些看 似便捷实际上却不扎实的“花架子”。每 一堂课美国教官都运用讲解、示范、实 习和测验四个步骤的教学方法,即先由 教官进行讲解,在讲解时辅之以实物和 电影。美军广泛利用电影进行教学,几 乎每堂课都有电影,这样既不感到枯 燥,也便于理解和记忆。第二步是由助 教或演习小分队实地做给学员看,以加 深理解和记忆。第三步是实习,由学员 自己来操作,这个步骤用时最多。最后 是测验,考察当天的课程学得怎么样。 有的训练方法是纯粹美国式的,如在丛 林中练习夜行军,教官只将学员带到出 发地,然后每人发一张地图、一只指北 针,告诉学员目的地的方位和距离,然 后就把学员丢下不管,自己坐汽车到目 的地去等候,学员们只能依靠自己想办 法到达目的地。如果确有人迷路,到规 定时间目的地就会施放信号和烟火进行 指引。凡亲身受训的中国官兵,无不感 到美军的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以战车学校为例,学习课程有无线 电通信、战车驾驶、射击、战车战术等 等,技术军官不学战术而学战车构造,所 有课程都是依次进行,学完之后再开始 下一课程。学习驾驶时,先学习原地驾 驶,将履带拆下后在车上练习发动、起 步、换档、停车等动作,练习纯熟后再 装上履带练习实地驾驶,待进一步熟练 后,则进行队形驾驶和夜间驾驶训练。接 下来进入野外驾驶训练,驾驶场上结合 天然地形地物,设置有各种障碍物,模 拟实战条件下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地形。 本阶段通过后,战车驾驶课程才算完成, 前后需4星期。射击科目同样也是4星期。 在学完战车战术之后,就将进行最后的 坦克连进攻实战演习,以检验学习成绩。 演习时乘员全由学员担任,除不进行实 弹射击外与实战无异,演习时还有“敌 机”出现,以石灰袋代替炸弹对坦克进 行模拟低空轰炸,演习气氛非常逼真。以 57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8 史海钩沉 上所有课程学习完毕才能毕业,此时每 人会得到一张战车学校的毕业证书。为 提高实战能力,学完本兵种技、战术后, 还要学习其它兵种有关课程,如战车学 校的学员仍要学习单兵丛林战斗技能。 通过受训,战士们都迅速掌握了手 中美制武器的操作要领,军官们也熟悉 了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进攻和防御的基 本战术,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中国官兵 逐渐接受了现代化的战争理论和思维方 式,这对他们日后的作战上了重要的一 课。特别是大批从军学生的到来,大大 提高了部队质量和受训成果。   驻印军的整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史迪威和郑洞国等中方指挥官之间也时 有矛盾,特别是史迪威将美国军官派到 团一级进行指挥,以控制整个驻印军的 想法,遭到中方坚决反对。同时史迪威 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中常见的“吃空 饷”现象,把发放装备、军饷、粮食的 大权全掌握在美方手中,也遭到中方一 些人的抵制。除高层矛盾外,由于中美 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加上美国教官执教 严格、不循私情,有些中国军官往往难 以接受,颇有怨言,但普通士兵却很少 这样看,他们认为美国教官似乎更通情 达理,不象中国长官那样习惯于粗暴地 对待下属和作威作福。这些矛盾的存在 的确影响了整训计划的实施,直到1943 年1月,第一期整训计划方告结束。 ◎ 中国官兵眼中的外国人   对于驻印军的绝大多数官兵来说, 在出国前都没有与外国人接触的经历, 刚到印度时,很多人连美英军都分不清, 但随着训练工作的进行,和美英官兵朝 夕相处,彼此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中国 官兵对美英军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人比 英国人更有钱,因为就士兵阶层而言,美 军的薪金是英军的4至5倍,假期可以到 加尔各答等大城市去度假,而英军中除 了军官外,一般只会在基地及附近兰契 市的俱乐部、酒吧和舞厅中消磨时间。从 军容上看,美军官兵更注重仪表,一般 衣着挺括,连士兵制服通常都是上过浆 的,熨烫得整整齐齐,而相比之下英军 士兵多数要邋遢和粗野一些,衣服通常 都是皱巴巴的,和中国军人差不多,很 多英军身上有纹身,说粗口的比例也比 美军高得多。但英国军官则却完全相反, 衣冠楚楚,分外讲究礼节,吃饭时发出 声音对他们而言都是失礼的,连讲的英 语都和士兵有很大不同。   美英军队的一大特点是官兵界限分 明,等级森严。军官俱乐部士兵就不能 进去,军官一般不和士兵在一起娱乐, 食堂也分成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两部 分,各吃各的。美军之间互相称谓只呼 军衔,如某中校、某上尉,而不称呼职 务,这一点开始曾让习惯于称呼职务的 中国人很不适应。英军中等级更分明, 即使按军衔相称,也只到上尉为止,到 中尉就只是“先生”了。美军中的一个 特殊阶层就是军士,其中普通军士服役 期满就退役,而军士长基本是终身制, 虽然不能再升职,但能年年加薪,其薪 金比许多资历不深的尉官还高。他们往 往经验丰富,在其分管的工作上都能独 挡一面。所以军中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 都由军士长完成。军官下班后不在营房 住宿,此时连队管理也由军士长负责。 基地中大多数助教、部分教官及大多数 办事人员也是军士。美军中有不少黑 人,虽然物质待遇与白人一样,仍受一 定歧视,多数担任比较辛苦的工作,如 筑路工兵等,而且根本看不到黑人军 官。   与外在仪表不同,美军的内务一般 比较糟糕,与中国军队整齐的内务大不 相同,后者也以此为自豪。同时,美军 的军风军纪比较散漫,吃喝嫖赌一应俱 全,打扑克赌博的情况司空见惯,还从 中国人那里学会了掷骰子;召妓并不违 纪,安全套是作为军用物资进行发放 的,只要不是夜不归宿即可;酗酒的情 况则更为普遍,到周末兰姆伽的街道上 随处可以看到三三两两喝得歪歪斜斜的 美国大兵。虽然美军薪金中一部分直接 发给家属,本人拿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仍比较丰裕,即使这样,挥霍无度的 人有时仍嫌不够,所以盗卖公私物资的 事情很常见,小到被服装具,大到汽油、 帐篷甚至是枪支弹药,都可买卖。有人 会将定量供应的香烟从内部商店以2卢 比一条买出,然后以8卢比转手倒卖,有 人甚至将自己脚上的皮靴卖掉。基地内 的中国人是最大买家,很多人都有买来 或换来的美国打火机、钢笔。这种行为 美国军官一般不太管,但被宪兵抓到时 仍会受到处罚,不过有些宪兵在不带 “MP”臂章值勤时也会参加这种交易。 美军官兵虽然业余时间一般都会及时行 乐,但工作中却大多认真负责、一丝不 苟,和娱乐时判若两人。   对当时的很多驻印军官兵来说,美 国就象阿里巴巴的宝库,只要喊一声 “芝麻开门”,无数枪炮弹药和其它物资 就会从天而降。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 美国国力强盛,物资供应非常充分,在 中英盟友面前,美军骄奢之气有时会溢 于言表,例如有的美军士兵加完油后, 剩下的半桶汽油就随手倒掉,所以很多 中国官兵都留下了美国人实力雄厚、慷 ■ 驻印军坦克部队在推进。 月刊●2006年第5期●总第146期58 59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HISTORY INDEPTH投稿信箱:jsls@vip.163.com 慨大方的印象,此后国民党军队乃至整 个政府中盛行的亲美、恐美和唯美国马 首是瞻的思想也多半源出于此。驻印军 官兵也受到这种影响,许多人故意将穿 旧的衣服磨破、鞋底砸坏,以换取全新 衣物,更有甚者,有的部队将旧汽车故 意撞坏,然后换领新车,这种现象一面 是大家认为胜利后这些开销都将由日本 承担,不花白不花,另一面也是受到了 美军奢侈风气的影响。   除美英外,驻印军官兵所能接触到 的外国人就是印度人。除了英军中的印 籍士兵外,主要是兰姆伽附近的印度百 姓。初到印度之人,目光都会被印度人 特别是妇女艳丽的服饰和头顶重物的习 惯所吸引。但实际上中国官兵和当地人 接触的机会很少,因为中国人猪牛肉都 吃,怕引起与当地信奉伊斯兰教、印度 教居民的纠纷,另一方面是当地居民都 住在低矮阴暗的茅草房中,为防止传染 疫病,所以禁止中国官兵到印度人的村 庄中去。同时,印度是种姓社会,由于 驻印军伙房雇佣一些当地的“贱民”作 杂役,当地高种姓阶层便看不起与“贱 民”在一起的中国人,不屑与后者往来。 当时中国国力孱弱,但抗战开始 后,在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扼制日军攻 势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国际 声望,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特别是第一 次入缅作战中仁安羌解围一战,更使中 国军队威名大振。所以美英军人对驻印 军官兵都是比较客气的,看到中国军人 经常会竖起大拇指,然后用生硬的中国 话说“顶好!”下层官兵之间的交往也 很多。他们认为中国士兵作战勇敢,并 且能够吃苦耐劳。同时,美军中有少数 华裔士兵,主要是广东籍,当地也有不 少山东籍华侨,他们对同胞都很热情。 当然,对中国人的歧视仍然存在,特别 是英国人鉴于印度、缅甸的独立运动, 认为中国军队中的民族主义也可能爆 发,所以处处牵制。而美国人则认为中 国军队中存在不可救药的贪污浪费、拉 帮结派和效率低下,如史迪威将军就对 中国军队有偏见,武断地认为中国士兵 和下级军官是好的,但高级军官“没有 一个好人”,所以在指挥权方面毫不退 让,坚持绝对领导,连命令都用英文下 达,完全把驻印军当作美国指挥下的仆 从国军队,因而和中方高层矛盾不断。 这些都给整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 总结 中国驻印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中 外联合组建、指挥并在国外接受训练的 中国军队。兰姆伽整训的成果是各方积 极投入和合作的结果。从1942年8月至 1944年末,光在兰姆伽基地服役过的美 军达7000人,而先后在该基地受训的中 国士兵则有10万人,国内师以上高级指 挥官有近1/3在这里进行过短期轮训或 合成训练。经训练,不仅官兵自身素质 得到提高,部队的持久战斗力得以增 强,同时也从另一面推进了当时国民政 府在国统区推行的“士兵养成教育”。   中国驻印军官兵文化程度之高,抗 战决心之大以及所掌握的武器装备之先 进,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驻印军是 一支高素质和完全现代化的军队,他们 英勇地承担起捍卫中国和保护亚洲的重 任,让中国军队扬威于异域他邦。特别 是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大批热 血青年志愿从军,勇敢地走出国门,为 抗击日寇而英勇奋战,很多人献出了自 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中国人的光荣, 是抗战史上的光荣,值得我们所有人永 远尊敬和铭记。 ①经过美军训练后面貌一新的新远征军。②美国教官正在指导训练。 ① ② 59MILITARY HISTORY MONTHLY●MAY,2006
本文档为【励兵兰姆伽抗战期间中国驻印军整训纪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0505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3-10-09
浏览量:48